文海新解道德经第七十一章德之病病不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1 德之病病不病

风萧萧

上回说道,老聃感叹世人惑于物欲,而不能知道行道。又担心那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盗夸之徒,借己真言,行其伪道,祸乱天下苍生。倒不如被褐怀玉,闭口不言。

不过老聃话锋一转,又说道,

然而,我明知从言行上找寻真道,如同缘木求鱼终不可得,可是面对你的一句句追问,老朽却又喋喋不休,总想通过言语的解释,让你得见大道。看来,老朽跟古之圣人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有时候我自己常常自问,我究竟是“知”道之人,还是对大道一无所知之人。

关尹子闻听老师此言,亦附合说道,

是啊,弟子跟您学道也有多时,也是受此困惑颇多。有时感觉对万事万物已经无所不知,有时又感觉一无所知。

弟子记得,您以前曾经讲过,圣人治理天下,“常使民无知无欲”,也说过以“六问”做为检验得道与否的尺度。那“六问”之一,便是“明白四达,能无知乎”。可见您是主张“无知”的。

如今老师您又感叹世人“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弟子究竟应该回归“无知”呢,还是要有所“知”才好?

老聃闻听此言,郎声说道,知之义,大矣哉!

看来,我们生而为人,纵然明知言语文字不足阐明大道,但终归还是离不了自然大道赐给我们的这个工具啊。老朽就把自己对于这个“知”与“不知”的看法,跟你分享一下吧,至于是否对你有帮助,只能靠你自己领悟了。

用语言来表达事物的真意,本来就有言不达意的无奈。如果再脱离当时的语境,与前言后语割裂开来,那就是人们常说的断章取义,实不足取。

我此前确曾说过,圣人治理天下,常使民无知无欲。然我之所谓“使民无知”者,是前面所说的“贤”之名、“难得之货”这些世间的荣利名相;

我此前所说的自问“明白四达,能无知乎”,使己无知者,正是世俗所学的那知识智巧,所以才有后来跟你说的主张“绝学、弃智”;

而今日老朽所叹惜世人之“无知”,乃是因其受世俗种种欲望、知识的蒙蔽,而使其内心本来能够自然而知万物的正宗真君,变得一无所知,故而有所感叹。

在老朽看来,关于“知”与“不知”,可以用两句话来统而言之,那就是,“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生而为人,难免受世俗之影响,玄览之疵,尚未能涤除净尽,因而能够谦卑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大道的认知,已经有所亏欠缺失,对天地万物的了解已经有所不足,这便是知其有所不知。从得道的境界而言,能知其不知,足可称之为上善之士。

此所谓,知不知,上。

反之,

如果一个人沉溺声色货利过深过重,耳闻目见、言语行事,无不背德离道,内心的正宗真君便会几近泯灭。就好似他已经不知道自己本就拥有那个能够知晓天地万物真理的良知能良一样。冷穿棉袍暖单衣,饥思进食渴思饮,皆是自然而然,无需人言而自知。但为何有人偏偏在寒冷的冬日,为了讲究衣着的风采而“只要风度,不要温度”,结果是一味追求“美丽动人”,最终却“美丽冻人”,大病一场。这其实就是自己内心被外物欲望所蒙蔽,从而对自己的那点本来固有的良知已经视而不见,存而不知罢了。但是,人自弃道,而道不弃人!纵然他所言所行时常被充斥内心的“邪宗假君”所左右,但其玄览深处的那个本就周知天地万物真理的正宗真君,岂有须臾弃他而去?这样的人,本有良知而不能自知,沉溺物欲而不能自觉,这才是一个最大的毛病所在。

此所谓,不知知,病。

关尹子听到此处,若有所思,点了点头,又说道,

原来老师您所说的“知不知与不知知”,是这个意思。刚才听你解说之前,我还以为您是说“什么都知道,却表现出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这是超出常人之上的圣人境界;什么都不知道,却要装出什么都知道,这是普通人常犯的一个大毛病”。

老聃笑道,如果老夫要是这个意思,我会说“知而不以为知,不知而以为知”,亦或者会象那孔家二小子一样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况且,既为上善之圣人,谦卑是一定的,但绝不会有丝一毫的伪装,知就是知,不知就是不知,有所不知,就是有所不知,又岂会明明是知,非要装做不知的样子给人看呢。过分的谦虚等于骄傲,常人尚且明白这个道理,何况圣人呢。

关尹子一拱手,说道,多谢老师的指点,正如你说,知之义,大矣哉,弟子今天受教非浅。但如您所说的那些“不知其良知自存”的“病人”,如何才能得到救治呢?

老聃道,我们以前曾经说过,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但是,我来问你,真正的圣人在哪里?你可曾见过?别说是你,老朽我也没有见过!在老夫看来,真正的圣人就在自己的内心,就是你内心深处那个永存不灭的良知道心、正宗真君。

再说的直白一点,倘若你能良知觉醒,顺从自然大道,你就是圣人,自己就可以救治,何赖他人。倘若你依然任由沉溺欲望,蒙蔽良知,背逆自然大道,你就只能病势日重,直到“不得其死”,他人又能奈你何。

《易》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孔仲尼对这句话的理解我倒是有所赞同,他说,天之所助者,顺也。你能顺从天道,天必助你,自然吉无不利。其本意是认为自助者天助之,自救者天救之。在老夫看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无不任其自生自灭,真正常善救人的,既不是别的什么圣人,也不是上天好生恶杀之仁义,而是自己-----是自己内心那点尚未完全泯灭的,但依然能够顺遂自然之道的良知良能、正宗真君。

你如果身染“不知知”之重病,你的良知自会不断的以各种方法、途径来提醒你。这时,倘若你能把这仅存的、很微弱的“自知之明”护而守之、守而养之,便能对所患之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至于讳忌疾医。而唯有你真正视病为病,下定决心去自治自救,把内心的种种欲望邪念逐渐放下,使自己的言行逐渐摆脱那些邪宗假君的控制,而接受正宗真君的主使,把祂的自知之明发挥光大、充实于内心,只有这样,你才能成为一个不病之人。此所谓,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而那些所谓的上善之人、圣人,之所以没有“不知知”的毛病,不是因为他们什么都知道、什么都通晓,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恰恰相反。他们既然生而为人,就与平常人一样,难免受这尘世之中的种种外物的牵累和迷惑,因此也难免会偶感“不知知”之病。但是,与常人不同的是,他们能够认识到自己,对内心本就存在的良知,已经有所“不知”,所以不但不讳疾忌医,反而能够及时的、真正的重视自己存在的问题,从而积极的洗涤内心,去除那些蒙蔽在良知之上的污垢,拨除那些侵入内心的病根。因此,他们的良知始终“充而不盈”、“用之不勤”,使自己保持旺盛的生命之光。

此所谓,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是也。

附:《道德经》第七十一章原文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七言注解(七十一)

病病不病

知尔不知是上知,不知尔知乃病疾。

唯知其病是为病,故而病亦不为病。

自古圣人永不病,以其知病是其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