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垂线和平行线教案第四课时

合集下载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垂线与平行线(认识平行线)》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垂线与平行线(认识平行线)》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垂线与平行线(认识平行线)》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平行线的定义,认识平行线的特点。

2.了解什么是垂线,认识垂线的特点。

3.能够判断两条线是否平行。

4.掌握用直尺和圆规作垂线的方法。

5.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垂线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1.认识平行线的概念,掌握平行线的特点。

2.掌握垂线的概念和作垂线的方法。

教学难点:1.判断两条线是否平行。

2.掌握作垂线的方法。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板书)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垂线与平行线(认识平行线)》。

–向学生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

假如我手里有两条线,如何判断它们是否平行呢?2.知识讲解–讲解平行线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概念。

平行线是永远不会相交的两条直线。

平行线具有以下特点:–方向相同–距离相等–不会相交–讲解垂线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垂线的概念。

垂线是指与一条直线相交,且与该直线上的点相距相等的线段或直线,称为该直线的垂线。

垂线的特点如下:–与直线相交,垂直于直线–与直线上的某一点相距相等。

–引导学生学习作垂线的方法,让学生掌握作垂线的技巧。

作垂线的方法有两种:用直尺和圆规。

具体操作如下:–用直尺作垂线:在一条直线上取一点,用直尺连接该点和原直线,然后将直尺旋转 90 度,用这个位置作为新的起点,在原直线上画出一条新直线,这条新直线就是原直线的垂线。

–用圆规作垂线:在一条直线上取一点,以该点为圆心,调整圆规大小,画出一个圆弧,再在原直线上取一点,同时以这个点为圆心,调整圆规大小,画出一个圆弧,两个圆弧相切的点即为垂足(即垂线与原直线相交的点),用直尺连接该点和原直线即可得到垂线。

3.实际操作在黑板上画两段平行线和一条垂线,让学生手持圆规和直尺,根据刚刚讲解的知识,亲自作出垂线,并与学生一起讨论作垂线的方法,加深学生对垂线和平行线的认识。

4.讲解垂线的基本性质–垂线与直线的交点一定在直线上。

–两条垂线相交的点就是它们所在直线的交点。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5.1平行与垂直∣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5.1平行与垂直∣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5.1平行与垂直∣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垂直与平行的概念,知道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推理和交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垂直与平行的概念,知道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三、教学难点理解垂直与平行的特征,在实际情境中能正确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四、教学准备1. 教具:三角板、直尺、量角器等。

2. 学具:学生自备三角板、直尺、量角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操场上的直线、书本的边缘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直线有什么特点?- 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初步感知到直线有平行和垂直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

2. 探究新知- 教师引导学生用三角板和直尺在纸上画出两条直线,并观察它们的位置关系。

-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两条直线可以相交,也可以不相交。

-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和讨论:当两条直线不相交时,它们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 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得出结论:当两条直线不相交且始终保持相同的距离时,它们是平行的。

- 教师引导学生再次观察和讨论:当两条直线相交时,它们的位置关系又是怎样的?- 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得出结论: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它们是垂直的。

3. 巩固练习- 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并相互交流答案。

4. 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垂直与平行的概念和特征。

- 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巩固对垂直与平行的理解。

5. 作业布置- 教师布置一些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完成。

- 学生通过完成作业,进一步巩固对垂直与平行的认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推理和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垂直与平行的概念,知道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垂直与平行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垂直与平行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垂直与平行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垂直与平行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64~6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

2.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引导学生树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相交现象的正确理解(尤其是对看似不相交而实际上是相交现象的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水彩笔,尺子,三角板,量角器,小棒,淡粉色的纸片,双面胶。

教学过程:一、画图感知,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导入: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直线,知道了直线的特点,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直线的有关知识。

(一)学生想象在无限大的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师:老师这儿有一张纸,如果把这个面儿无限扩大,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它是什么样子的?在这个无限大的平面上,出现了一条直线,又出现一条直线。

想一想,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会有哪几种不同的情况?(学生想象)(二)学生画出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各种位置关系师:每个同学手中都有这样的白纸,现在我们就把它当成一个无限大的平面,把你刚才的想法画下来。

注意,一张白纸上只画一种情况。

开始吧。

(学生试画,教师巡视)二、观察分类,了解平行与垂直的特征(一)展示各种情况师:画完了吗?在小组中交流一下,看看你们组谁的想法与众不同?(小组交流)师:哪个小组愿意上来把你们的想法展示给大家看看?(小组展示,将画好的图贴到黑板上)师:仔细观察,你们画的跟他们一样吗?如果不一样,可以上来补充!(学生补充不同情况)(二)进行分类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画出来这么多种情况。

能把它们分分类吗?在小组中交流交流。

(小组讨论、交流)1.小组汇报分类情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平行与垂直》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平行与垂直》人教版
-学会平行线和垂直线的判定方法:能够运用直尺和圆规等工具,通过实际操作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或垂直。
-应用平行线和垂直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在实际图形中找出平行线和垂直线,利用其性质进行图形的分割、角度计算等。
举例:
-在讲解平行线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铁轨、桌子边缘等生活中的平行线,帮助学生建立直观感受。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平行与垂直》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
《平行与垂直》为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四章内容,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
1.认识平行线和垂直线,了解它们的性质和特点;
2.学习平行线和垂直线的判定方法;
3.掌握平行线和垂直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能够运用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如:图形的分割、角度计算等;
举例:
-在讲解平行线的性质时,教师可以通过动态图示或实物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加深对性质的理解。
-针对判定方法的实际操作难点,教师可以设计分组活动,让学生互相交流技巧,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反复练习,逐步掌握。
-在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教师应提供丰富的例子和情境,引导学生逐步分析问题,明确解题思路,从而突破难点。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平行线和垂直线的基本概念。平行线是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垂直线是指在同一平面内,相交成直角的两条直线。它们在几何图形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教室中的窗户和墙壁,展示平行线和垂直线的实际应用,以及它们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和构造图形。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垂线与平行线(认识垂线)》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垂线与平行线(认识垂线)》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垂线与平行线(认识垂线)》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垂线的定义,能够在图形中识别垂线;2.能够通过练习,熟练掌握画垂线方法;3.能够理解垂线的作用,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垂线。

二、教学内容本课主要教学内容为垂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垂线的定义和性质;2.如何画垂线;3.垂线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垂线,以及引导学生回忆上一次课学习的水平、直角等概念,进而引出垂线的概念。

老师还可以引入实际生活中垂线的应用,比如说照相机上的水平仪器。

2. 学习(1)垂线的定义和性质通过简单的例子讲解垂线的定义和性质,包括垂线的长度相等、交点处为直角等基本性质。

并可辅以图片。

(2)如何画垂线首先通过一些简单的画图练习,让学生掌握如何用直尺和圆规画线段和圆,再引导学生探究如何确定垂线和直线上的点,进而掌握如何画垂线的方法。

练习可设置在练习本上。

(3)垂线的应用通过介绍垂线的具体应用场景,如在建筑、摄影中使用垂线,让学生感受到垂线的实际意义。

并引导学生在掌握了画垂线的方法之后,通过实际的练习,运用垂线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也可设计多个例子进行练习。

3.巩固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作业布置画垂线题目,鼓励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加深对垂线的理解和记忆。

可在练习本中进行。

四、教学重点1.掌握垂线的定义和性质;2.掌握画垂线的方法;3.理解垂线的应用场景。

五、教学难点1.学生对垂线的定义和概念的理解;2.学生初次学习如何画垂线。

六、板书设计垂线的定义和性质如何画垂线垂线的应用场景七、教学反思在教学上,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灵活设置教学方法和练习内容,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对于垂线概念的掌握和理解能力,加深学生对垂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理解。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垂线与平行线:第4课时 认识垂直》教学课件PPT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垂线与平行线:第4课时 认识垂直》教学课件PPT
11
2.在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下面的括号里打“√”。




12
3.判断。
(1)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时,相交所成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2)直线AB是垂线。
(√ ) ( ×)
13
4.填空。 (1)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 垂直 )线段的长度,叫作
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到直线的( 距离)。 (2)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线段中,( 垂直线段 )最短。
八 垂线与平行线
认识垂线
SJ 四年级上册
1
这两张图片有什么共同点?
2
1 课堂探究点
1.认识垂直 2.点到直线的距离
2 课时流程
探索 新知
课堂 小结
当堂 检测
课后 作业
3
探究点 认识垂直
6
根据上图可以画出下面三组相交的直线。
4
6
比较这三组相交的直线,你有什么发现?
每组两条直线 每组两条直线 都相交于一点。 相交成4个角。
右边两组直 线相交的4个 角都是直角。
5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
6
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
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作垂足。
你能说出一些互相垂直的例子吗?
画框的长边和 短边互相垂直。
墙面上的横线和 竖线互相垂直。
三角尺上有两条 边互相垂直。
6
探究点 点到直线的距离
从点P向已知直线画一条垂直的线段和几条不垂直的线段。
24
作业
请完成《典中点》的“应用提升练”和“思 维拓展练”习题,具体内容见习题课件。
25
26
2cm
3.3cm
3.1cm

四年级数学《平行与垂直》教案设计精选10篇

四年级数学《平行与垂直》教案设计精选10篇

四年级数学《平行与垂直》教案设计精选10篇《垂直与平行》的教案1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平行线与垂直线的概念,能准确作出判断,会动手画出平行线与垂直线。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合作、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小组协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平行与垂直等概念,会进行判断;教学难点:理解平行与垂直的本质特征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知教师带领学生回忆直线的相关内容,提问学生: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直线都有哪些?学生仔细思考,回答教师问题,同时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多张生活中常见的直线,如栏杆,电线,筷子等等,提问学生:它们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对于平行的'能回答它们朝着相同的方向,相交的能回答朝着不同的方向。

从而引入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平行与垂直。

2、师生合作,探究新知首先,教师让学生用直尺在纸上任意画出两条直线,提问学生:仔细观察任意两条直线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呢?一共都有哪些情况?接下来教师讲授,我们发现两条直线有相交和不相交的情况,我们知道直线是可以无限延长的,那么没有相交的直线再画长一些它们会相交吗?如果不相交它们还会相交吗?我们生活中有这种不相交的例子吗?请学生回答并板书总结。

之后教师讲解在同一个平面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如直线a与直线b平行,记作a//b,读作a平行于b。

结合平行直线的概念,提问学生:直线相交有什么哪些情况呢?引导学生用三角尺对直线夹角进行测量,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学生用三角板对4个夹角进行测量,发现有60°和120°,有4个角相等,即4个角都是90度。

教师讲授特殊情况,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外一条直线的垂线,两条垂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垂线与平行线》(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垂线与平行线》(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垂线与平行线》(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垂线与平行线的定义,能够识别和绘制垂线与平行线。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3. 使学生掌握垂线与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能够运用垂线与平行线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垂线与平行线的定义及性质。

2. 垂线与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教学难点:1. 垂线与平行线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2. 垂线与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掌握。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粉笔。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几何图形,如直线、射线、线段等。

2. 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直线相交或不相交的情况,你们知道这些直线有什么特点吗?3.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垂线与平行线。

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讲解垂线的定义和性质。

(1)定义: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其中一条直线叫作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2)性质:垂线与被垂线相交成直角。

2. 讲解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

(1)定义: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作平行线。

(2)性质: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3. 演示垂线与平行线的绘制方法。

(1)利用直尺和圆规绘制垂线。

(2)利用直尺和圆规绘制平行线。

4. 引导学生观察垂线与平行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墙壁的角落、书本的边缘等。

三、巩固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绘制垂线与平行线,巩固绘制方法。

2. 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如找出平行线和垂线,计算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等。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复述垂线与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

2. 提问:如何判定两条直线是平行线或垂线?3. 总结:平行线和垂线是几何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掌握垂线与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1. 练习题:绘制垂线与平行线,计算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2. 思考题: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垂线与平行线的知识?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垂线与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掌握了垂线与平行线的基本概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平行与垂直-人教版 (4)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平行与垂直-人教版 (4)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平行与垂直-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平行与垂直的概念,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平行与垂直现象;掌握平行线的画法,能画出给定直线的平行线;掌握垂直线的画法,能画出两条相交直线的垂线。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的美。

二、教学内容1. 平行与垂直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 平行线的画法:通过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画法。

3. 垂直线的画法:通过画两条相交直线的垂线,让学生掌握垂直线的画法。

4. 生活中的平行与垂直现象: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平行与垂直现象,如教室的墙壁、地板、窗户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平行与垂直的概念,掌握平行线、垂直线的画法。

2. 教学难点:正确画出给定直线的平行线和两条相交直线的垂线。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教室的墙壁、地板、窗户等,引导学生发现平行与垂直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平行与垂直的概念,让学生明确平行线、垂直线的定义。

3. 活动一: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平行与垂直现象,分组讨论并分享观察结果。

4. 活动二:教师示范平行线的画法,学生跟随操作,巩固平行线的画法。

5. 活动三:教师示范垂直线的画法,学生跟随操作,巩固垂直线的画法。

6. 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平行与垂直的概念及画法。

8.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平行与垂直现象,并尝试画出给定直线的平行线和两条相交直线的垂线。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垂线与平行线》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垂线与平行线》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垂线与平行线》教案第1课时垂线与平行线(认识射线、直线和角)教学内容:教材第77、78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明确角的大小及直接比较大小的方法。

3、理解射线和角的关系。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理解射线和角的关系。

教具准备:直尺教学过程:一、认识射线和直线1、出示一条线段。

提问:(1)黑板上的图形叫什么?(板书:线段)(2)线段应该怎样画?要注意什么?(板书:两个端点)学生画一条线段。

(3)观察、回忆:线段有哪些特点?(板书:直的)(4)刚才大家画的一条线段‘能量出你画的线段的长度吗?线段可以度量,那么线段的长度是有限长的还是无限长的?(板书:有限长)(5)谁能说一说线段有哪些特征?2、认识射线。

(1)出示城市夜景图。

提问:这个城市美不美?你觉得它美在哪里?(引导学生观察城市夜景中的追光灯。

)提问:这些灯光是哪儿来的?说明:追光灯打出的灯光向某一个方向无限延伸,使这个城市的夜景更加美丽、迷人。

(2)说明:将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可以得到类似灯光的图形,叫射线。

(板书:射线)(3)教师画射线:先画一条线段,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

提问:射线是怎样得到的?射线的另一端可以继续延长吗?它的长度可以确定吗?说明了射线是有限长还是无限长?(板书:无限长)(4)把射线和线段比一比,它有什么特点?(板书:直的,只有一个端点)(5)教师介绍:手电筒、太阳的光线都可以看成是射线。

学生举例。

(6)用直尺或三角板画射线。

教师示范:先点一个端点,再沿着直尺的一边画射线。

学生练习画一条射线。

提问:谁能说一说,射线有哪些特点?3、认识直线。

(1)(先出示一条画好的线段)现在我们把线段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第4课时)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第4课时)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第4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第4课时,主要教学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平行线和垂线的性质,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垂线和平行线,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线段、直线和射线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来发现和理解平行线和垂线的性质。

但是,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几何图形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践来加深。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素养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中来。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平行线和垂线的定义,掌握平行线和垂线的性质,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垂线和平行线。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平行线和垂线的定义,掌握平行线和垂线的性质,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垂线和平行线。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平行线和垂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演示、模型展示和动画播放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行线和垂线的性质。

3.操作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通过实践来加深对平行线和垂线性质的理解。

4.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情境的展示,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平行线和垂直线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平行线和垂直线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平行线和垂直线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平行线和垂直线引言:在小学四年级的数学课程中,学生们将开始学习关于几何图形的知识。

平行线和垂直线是几何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它们对于理解形状和图形的性质非常重要。

本节课将帮助学生认识平行线和垂直线,掌握它们的定义及特征,并通过一系列互动活动来加深他们的理解。

一、平行线的认识:1. 定义:平行线是永远不会相交的直线,它们在同一个平面上始终保持相同的距离。

将两条平行线用符号“||”表示。

2. 特征:a) 平行线具有相同的斜率,也就是说,两条平行线的倾斜角度完全相同。

b)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在任何两个点上都是相等的。

c) 平行线不会有交点。

3. 实例介绍: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平行线图像,例如铁轨和书架上的横向层板等,引发学生对平行线的兴趣,进一步加深他们对平行线的理解。

二、垂直线的认识:1. 定义:垂直线是与平行线相交且相互垂直(形成90度角)的直线。

2. 特征:a) 垂直线的斜率是互为负倒数的关系,也就是说,两条垂直线的斜率相乘为-1。

b) 垂直线之间的距离没有固定的规则,它可以相距任意远或相接近。

c) 垂直线交点形成直角,所以可以用垂直线来检查一个角是否为直角。

3. 实例介绍:通过展示垂直线的图像,例如门窗的边框和笔直竖立的建筑物等,帮助学生感受垂直线的存在和特征。

三、互动活动:为了帮助学生巩固对平行线和垂直线的认识,以下是一些互动活动的建议: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组通过在纸上画线的方式判断是平行线还是垂直线,并解释他们的理由。

2. 角度测量游戏:在黑板上画出数个图形,让学生用直尺测量角的大小,通过发现90度角来判断是否为垂直线。

3. 建筑物寻找:组织学生在校园或附近的地方找到垂直线和平行线的实际例子,并拍照或绘制在纸上进行展示和讨论。

结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已经掌握了平行线和垂直线的定义、特征和用途。

这些基本的几何概念将为他们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新-四年级数学《平行与垂直》教案设计(优秀15篇)

最新-四年级数学《平行与垂直》教案设计(优秀15篇)

四年级数学《平行与垂直》教案设计(优秀1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垂直与平行》的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平行与垂直的概念,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合作中理解平行与垂直的特点。

2、通过想象活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3、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建构平行与垂直的概念。

教学难点经历概念生成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教学具准备课件、白纸;直尺、三角板、量角器、记号笔。

教学流程教学流程一、画图引入师:请你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在一张纸上任意画两条直线,会有哪几种情况?师:现在把你想到的情况画在纸上。

(学生画图,老师巡视,画垂直的指导标上直角符号,找出典型作品6幅贴在黑板上)1 2 3 5 4 6师:为了方便后面的研究,给每一个图形编上号。

二、探究新知(一)图形分类,认识“平行”与“垂直”1、独立分类师:(课件出示)谁把研究建议读一读?研究建议:请你根据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把这些图形分类。

(用序号表示)(2)想一想:你为什么这样分类?师:要求明白了吗?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

学生独立完成分类。

(师巡视了解分类情况)2、分层展示,交流中认识。

第一层:处理延长后相交。

师:(四类)把你的分类结果摆一摆、说一说分类理由。

1 2 3 5 4 6师:对于这样的分类,你有什么想法?或者是问题?(课件演示)你怎么知道这两条直线会相交?预设: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越来越窄。

师:看来两条直线相交与延长后相交,这样的两种位置关系可以分成同一类。

第二层:处理相交成直角师:谁还想谈谈自己的看法?(二类):相交成直角也是两条直线相交。

师:确实如此,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只是相交中的一种特殊情况。

第三层:分类认识“平行”与“垂直” 1 2 3 5 4 6师:怎样分类才合理呢?(正确):摆图片,说一说分类理由。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4课时《运用平行和垂直画长方形》课件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4课时《运用平行和垂直画长方形》课件
相邻的两条边 互相垂直,所以可以用画垂线的方法画出长方形。
知 识 点 2 用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2.用你喜欢的方法把下面的长方形补充完整。
点拨:分别过长和宽的端点作垂线,即可补充出长 方形的长和宽。
3.画一个边长是3厘米的正方形。
点拨:先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再过这条线段的2个 端点向同一方向画垂直线段,使它们的长度是3厘米, 然后连接这两条垂直线段的端点即可。
提 升 点 1 在平行线之间画最大的正方形
4.下面是一组平行线,在这组平行线之间画出一个 最大的正方形。 正方形的边长( 等于)这组平 行线间的距离。(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
点拨:在一条直线上确定一点A,通过这点画另一条直线的 垂线,垂足为B,量出AB的长度。通过点A在这条直线上截 取与AB同样长的线段,另一端为点D。通过点D画另一条直 线的垂线,垂足为C。围成的图形即为平行线间最大的正方 形,且正方形的边长等于平行线间的距离。
提 升 点 2 画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5.(易错题)画出周长是12厘米且长和宽都是整厘米 数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各一个。
(长方形画法不唯一)
点拨:根据长方形的周长求出长方形长、宽的和,12÷2= 6(厘米),然后根据“长和宽都是整厘米数”,确定符合要 求的长和宽(长5厘米、宽1厘米或长4厘米、宽2厘米);正方 形的边长是固定的,即12÷4=3(厘米),根据计算的结果来 画图即可。
与这条线段垂直的线段,最后连接这两条垂直线段的 另外的端点。
知 识 点 1 用画垂线的方法画长方形
1.画一画,填一填。用画垂线的方法画一个长3 cm, 宽2 cm的长方形。
(1)画一条长( 3 )cm的线段。 (2)以线段的两个端点为端点,向同一个方向画两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平行与垂直(4课时)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平行与垂直(4课时)

1平行与垂直第1课时平行与垂直课时目标导航平行与垂直。

(教材第56~57页例1)1.使学生初步理解平行与垂直是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

2.初步认识平行线和垂线。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重点:理解平行与垂直的概念。

难点:理解“平行与垂直”这两种关系的界定前提是“同一平面内”。

直尺、三角尺等。

一、情景引入1.口答:直线有什么特点?2.谈话:了解学生平时吃饭所用的工具。

想一想:两根筷子在手中可能会形成什么图形呢?请同学们拿出两根小棒,在手中或桌面上摆一摆。

3.学生相互交流启发,摆出两根小棒构成的各种位置关系的图形。

【设计意图:以生活中常见的筷子、小棒等可能形成图形的实物引入新课,让学生用一双“生活数学”的眼睛,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唤起学生浓浓的学习兴趣,初步感知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二、学习新课(一)学习平行线。

1.出示教材例1。

在纸上任意画两条直线,会有哪几种情况?(1)展示学生的不同画法。

(2)讨论:认真观察,不同的图形可以怎样分类,为什么这样分?分类一:①、②属于两条直线相交。

分类二:③、④属于两条直线不相交。

(3)延长两条直线,延长后相交了吗?(仍然不相交)提示:⑤属于延长后可相交。

(4)平行的意义。

提问:请同学们给不相交的这种直线之间的关系起个名字?回答:平行。

(5)举例。

列举生活中平行的例子。

如:黑板的上、下边线、课桌桌面上相对的两条边线……(6)提问:平行线有什么特点?归纳:两条直线;不相交。

提问:具有这样的特点就一定是平行线吗?投影出示:图1 图2提问:图1中这两条直线是平行线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老师折一下纸(图2),这两条直线还是平行线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对比、讨论。

汇报:图1的两条直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它们是平行线;图2的两条直线不在同一个平面内,所以这两条直线不是平行线。

提问:平行线还应具备什么特点呢?回答:在同一个平面内。

(7)完整概括平行线的概念。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垂线与平行线(认识垂线)》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垂线与平行线(认识垂线)》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垂线与平行线(认识垂线)》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垂线的定义,掌握垂线的性质;2.能够正确使用垂线的概念,解决直角问题;3.了解垂线的应用,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垂线的概念和性质;2.垂线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如何正确理解垂线的定义与性质;2.如何灵活运用垂线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内容1. 课前预习让学生提前预习本课内容,了解垂线的定义及性质。

2. 新课导入介绍正交线的概念与性质,引出垂线的定义。

3. 讲解垂线的性质•垂线必与所垂直的直线成直角;•两条垂线交于一点;•从同一点外一条直线到垂线的垂足,是从这条直线到垂线所作的最短线段。

4. 练习1.给出一组点,让学生用直尺与圆规作出任意点和已知直线段间的垂线;2.解决一个有关垂线的试题,如:如图,AB与CD交于点E,则AE与ED互相垂直。

5. 巩固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含有垂线概念的问题并求解。

五、教学方法1.演示法:用板书或PPT,生动形象地演示垂线的定义及性质;2.练习法: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垂线的性质;3.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学生灵活运用垂线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评价1. 效果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随堂测试,对课程效果做出评价。

2. 过程评价评价授课的方法是否恰当,是否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3. 作品评价通过学生课堂练习的成果、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以及自己设计的问题的解决情况,评价学生的作品。

七、教学反思树立问题意识,不断反思教学过程,完善课程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武隆县三小四年级数学上册八垂线与平行线第4课时认识垂直课件苏教版4

武隆县三小四年级数学上册八垂线与平行线第4课时认识垂直课件苏教版4

2
1.下面哪几组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

×


1.第二单元达标检测卷 (时间:60分钟 总分值:100分)
a.(一)我会填。(每空1分,共14分) b.1.测量和计算土地面积,通常用( 公顷 )作单位,测 量和计算比较大的土地面积,通常用( 平方千米 )作 单位。 c.2.边长是( 100 )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边长是( 1000 )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c. d.1000公顷>1平方千米>10万平方米>999平方分米 e.(2)从小到大排队。
a.3.找朋友。(连线)(8分)
a.(五)读一读,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10分
) b.山东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占地面积约为16万 ( 平方千米 ),在我国省份面积排名中距前20位。其 中最著名的风景旅游区〞五岳之首”泰山,海拔高度 约为1545( 米 ),占地面积约42600公顷,也就是426 c.( 平方千米 )。位于泉城济南的奥体中心,占地面积
a.3.说一说。 a.〔1〕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 , 小数的大小怎样变化 ?
a.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 , 小 数的大小不变。
a.〔2〕移动的小数点位置 , 它的大小会发生 怎样的变化 ?
a. 5.07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时,它缩小
到它的 1
10
,5.07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时,
它扩大到它的10倍。
a. 一个数乘10 , 100 , 1000……就把小数点向 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 b. 一个数除以10 , 100 , 1000 ……就把小数点 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a.4.填空。 a.〔1〕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后是〔 a.3〕780 a.〔2〕保留两位小数的近似数是〔 〕 a.〔3〕8.02km=〔a.8020〕m , 24cm=〔 〕m。 a.〔4〕4.23kg=〔a.4 〕kg〔a.230 〕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单元:垂线与平行线教案
第四课时:角的分类和画角
息烽县温泉小学兴隆教学点:刘正国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4~85页。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会用量角器画所指定的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30度、
45度、60度和90度的角。

2、使学生通过画、折、量等操作活动,形成角和各类不同的角的表
象,初步学会估计角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量角器,钟面,一张圆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请同学们说一说量角的方法有哪几步?量角时要注意什么?
2、任意画一个角。

3、我们知道角是有大有小的,角也可以按照大小分类;到底可以分成哪几类?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一个内容。

前面我们学习了画角,今天我们还要学习画指定度数的角。

二、教学新课
(一)教学角的分类。

1、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活动角。

2、在二年级的时候我们曾经学过了角可分为:直角、锐角和钝角。

请同学们在小组里用活动角做出我们认识的这些角。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3、请同学们再将这些角的样画在本上。

4、现在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这些角的大小范围。

(1)提问:大家觉得角的度数在什么范围我们可以把它称为锐角?
(板书:锐角:小于90度)
(2)提问:什么样的角称为直角?钝角呢?(板书:直角:90度)
5、继续转动活动角,使它的两条边变成一条直线。

(板书:钝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
提问:这还是角吗?为什么?
指一指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并写上角的符号。

指出: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像这样的角,它的两条边在一条
直线上,这样的角叫做平角。

(板书:平角)
启发思考:一个平角是多少度?
学生量出乎角的度数。

(板书:180度)
提问:想一想:一个子角等于几个直角呢?为什么?
小结:1平角:2直角。

让学生看一个平角,变换方向和位置。

6、继续转动活动角,使它的两条边重合。

提问:这还是角吗?为什么?
小结:周角的定义,周角是360‘。

(板书:周角:360度)
提问:周角和平角、直角比,它们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小结:1周角:2平角:4直角
7、我们刚刚认识了哪几类角?这些类别是根据角的什么来划分的?这些角分别是多少度?
你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把它们排列起来吗?
(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或者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
8、练习。

练一练
(二)教学角的画法。

1、我们已经知道角的分类,如果知道一个角的度数,怎样画出这个角呢?
2、请同学们尝试着去画一个60‘的角。

(1)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2)小组交流,说说是怎样画的。

说明:像这样画指定度数的角,最好的方法就是用量角器。

(3)教师小结画角方法,并演示:
①画一条射线。

②把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端点重合,o’刻度线和射线重合,对准60’的刻度线点一点。

③从射线的端点起,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

注意:画角时要弄清,看外圈刻度,还是内圈刻度。

3、试一试。

(1)请同学们试着用量角器画出书上的角。

(2)请一名学生演示画角的过程。

(3)画好后同桌交换,用量角器量一量角的度数。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四1-3
四、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