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的本质和过程(一).doc
第四章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第四章认识的本质和过程认识的本质是人类对于客观世界的反映和思维活动,它是人类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结果。
认识过程是指人们通过感知、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活动,逐步改变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水平、认识程度和认识内容的过程。
认识的本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认识是主观活动的反映。
认识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只有通过主体的思维、感知、认知等活动,才能对客观事物进行反映和认识。
其次,认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人的认识只有通过对客观世界的感知和认知才能有效进行,认识的内容和形态必然源自于客观世界。
再次,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认识是个人和社会经验的积累和不断丰富的过程,从个体层面上说,人们通过实践和学习,逐渐改变和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能力;从社会层面上说,人们通过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认识的发展和进步。
最后,认识是相对的。
由于人们的认识受到个体差异、社会环境和历史条件的影响,所以认识是相对的,不同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可能存在差异,也可能随着时间和情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和一体两面,它们通过不断的相互作用和提升,推动着认识的发展和进步。
感性认识为理性认识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内容,理性认识则对感性认识进行系统、深入的理解,促使感性认识得到升华和提高。
认识的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经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层层推进,逐渐深化和丰富。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关系,感性认识需要理性认识来对感知到的事物进行进一步理解和诠释,而理性认识又依赖于感性认识提供的材料和内容。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通过实践和学习,不断改进认识方法和提高认识水平,丰富和拓展了对世界的认知。
综上所述,认识的本质是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思维活动,认识的过程是通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相互作用和提升,逐步改变和提高对事物的认识水平和能力的过程。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是客观世界与主体主观能动性的统一体现,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得以体现和发展。
第4章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第二节 认识运动发展的辩证过 程
一、从实践到认识 二、从认识到实践 三、认识过程的循环性和上升性 四、科学的思维方法
一、从实践到认识
1、感性认识及其形式
感性认识的含义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通 过感觉器官所获得的关于事物外部 联系和表面特征的认识形式,它是 认识的初级阶级。
感性认识的形式
感性认识有三种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
认识 客体
一、认识活动的构成要素 二、认识的本质
1、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认 识本质的科学规定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认识本质的科学规定
就认识活动在人的全部生存活动中的 地位来说,它本质上是一种主体与客体 间的反映与被反映关系,它以主客体实 践关系为基础,同时渗透着主客体的价 值关系。
红花!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认识本质的科学规定
古人问 “天”
飞船上“天”
人类登“天”
认识客体的特点
可知性和不可穷尽性是认识 客体历史性的客观依据。
客观世界
客体
认识的本质和基础
一、认识活动的构成要素
1、认识主体及其特点 2、认识客体及其特点 3、认识工具
认识工具
认识工具是指把认识 主体和认识客体联系和沟 通起来的中介系统。
认识 主体 认识 工具
鲁滨逊
狼孩卡玛拉
认识的本质和基础
一、认识活动的构成要素
1、认识主体及其特点 2、认识客体及其特点
认识客体
认识客体是指主体认识活 动所指向的事物。
认识客体的特点
认识客体以实践客体为基础;
认识客体
实践客体
认识客体的特点
在认识活动中接受主体的观念 改造,是认识客体的本质特点;
认识客体的特点
可知性和不可穷尽性是认识 客体历史性的客观依据。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如何理解认识的本质与过程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如何理解认识的本质与过程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一、认识本质
1. 认识本质是客观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本质总是客观的,依赖于客观实
践活动,在这个活动过程中,认识双方互动,即被认识者和认识者与
客观实践活动的关系的双向和统一的探究活动,从而使认识活动与实
际的生活场景联系起来,只有这种联系才能使认识活动得到真正的解释,这才能使认识成为有价值的。
2. 认识本质是复杂的
认识本质是复杂的,它是由多个要素组成的:包括(1)主体能力,它指的是认识的主体的能力,这包括主观的洞察力、分析力与内斗能力;(2)被认识者的客观性,这指的是被认识者本身的客观存在性,
它是主体的认识的基础;(3)条件的客观性,这是指主体的认识活动
所处的客观环境,如客观实践条件、认识社会和认识形式等。
二、认识过程
1. 主体-被认识者-条件矛盾运动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指出,要正确理解认识的过程,必须要依据
关键性概念“三维矛盾运动”。
即认识过程是由主体、被认识者与条件
三者所构成的矛盾运动。
它反映出,一方面,一定的客观实践活动将主体与被认识者结合起来,这种结合构成了一定的认识环境;另一方面,主体在客观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地发掘、揣摩、认知与实施修正,从而形成出具有智慧的认识结果。
2. 生产结果的决定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过程是决定其认识结果的决定性的,因为每一步的认识动作都会影响认识的最终结果,而在这一过程中,条件与主体和被认识者之间存在着连续不断的变化,而每一个变化都会对认识结果产生影响,因此,认识的结果是连续不断变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生产结果。
第四章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第四章认识的本质和过程第四章认识的本质和过程【教学⽬的和要求】本章讲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以⼈类认识运动为对象,研究认识的基础、本质、发⽣和发展的过程以及认识中的真理等问题。
学习本章要求掌握的主要问题是:实践是认识发⽣的现实基础;主体和客体以及它们之间的实践、认识和价值关系;认识的本质和两条根本对⽴的认识路线;实践和认识的相互作⽤;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知⾏观及其现代价值;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认识过程中的两次飞跃及其不断反复和⽆限发展;理性因素和⾮理性因素及其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真理及其客观性和具体性;真理和谬误的对⽴统⼀;价值和真理的价值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标准以及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认识的本质(⼀)实践是认识发⽣的现实基础认识的发⽣包括⼈类认识的原始发⽣即认识的种系发⽣、单个⼈的认识能⼒的形成和发⽣即认识的个体发⽣以及已经具备了认识能⼒的⼈对某⼀具体对象的认识的发⽣。
认识的发⽣是⾃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的结果,⽽其中的劳动实践在认识发⽣中起着决定性作⽤。
1.劳动实践的发⽣和发展为⼈类认识活动的发⽣提供必要性和可能性;2.劳动实践促使⼈脑的产⽣和发展,因⽽为认识发⽣提供物质器官;3.劳动实践活动在⼈脑中的内化产⽣了认识结构、图式,形成了认识能⼒;4.劳动实践促使⼈的交往以及语⾔、符号的发⽣、发展,使⼈的认识活动具有社会遗传⽅式。
已具备认识能⼒的⼈对某⼀具体对象的认识仍然是由实践决定的,⽆论是个⼈的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归根到底都来⾃实践。
实践是认识发⽣和发展的根本动⼒。
(⼆) 主体、客体以及它们之间的实践、认识和价值关系1.主体及其基本形式主体是从事实践认识活动的现实的⼈即实践认识者。
主体包括个体主体、集团主体和社会主体三种相互联系的基本形式。
2.客体及其类型客体是指实践认识活动所指向的事物即实践认识的对象。
马原理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例题(多选) 19 世纪英国作家惠兹里特说:“一个除了书本以外一无所知的 纯粹学者,必然对书本也是无知的。”与这句话在内涵上相一 致的名言还有
A.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C.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 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D. 饱经风霜的老人与缺乏阅历的少年对同一句格言的理解是 不同的
考点30
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一,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依存;
二,在实际的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是互相交织、 互相渗透的。一方面,感性中渗透着理性的因素;另一方面, 理性中渗透着感性的因素。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 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过程,称之为能动 过程,称之为机械反映
反映论
论
考点29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认识的本质
•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它不但具有再现客体内容的反映性特征,而且具有实践所要
求的主体能动的创造性特征,认识是主体以实践为基础对客
体的能动的,创造性的思维再现。
• 一、反映特性是人类认识的基本规定性;
• 二、能动反映具有创造性;
考点33
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法论
实践超前于认识:冒进主义(左) 实践落后于认识:保守主义(右)
再见
二,从认识的角度看,只有回到实践才能检验认识。
考点31 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
1. 理性因素是指人的理性直观、理性思维等能力,它的作用 主要有:指导作用;解释作用;预见作用
2. 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包括动机、欲望、信念、 信仰、习惯、本能等,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幻想、想象、 直觉、灵感等也属非理性因素。它的作用有:激活作用; 驱动作用;控制作用
认识的本质与过程
2
认识的过程
认识的过程
1
认识的初级阶段是感觉、知觉和表象。这是主体通过感官和思维等途径初步接触客体的阶段。在这个 阶段,主体通过对客体的直观感知和感性认识,形成了对客体的初步印象和表象
认识的高级阶段是概念、判断和推理。这是主体通过思维活动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阶段。在
2 这个阶段,主体通过对表象的抽象和概括,形成了对客体的概念和判断,并通过推理等思维活动深化
4 正确性和真理性,并不断修正和完善认识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主体通过发展
认识的过程
1
总之,认识的本质和过程是一个不断深化、不 断发展、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
2
它反映了主体对客体认识的深刻性和全面性, 并在实践中不断推动认识的发展和完善
同时,认识的过程也体现了人类认识的无限性 3 和有限性的统一,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认识的深化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要对原有的认识进行反思和质疑,发现其 中的问题和不足,同时要勇于提出新的假设 和猜想,通过实践和验证,推动认识的深化 和发展
认识的深化与拓展
认识的拓展
认识的拓展是指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实践 、交流等方式,扩大认识的范围、提高认识的层次、增 加认识的角度等。认识的拓展包括学习新的知识、掌握 新的技能、了解新的文化等
但具体的认识成果则是有限的、相对的
4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深化认识、完善认识, 以推动人类认识的不断发展
3
认识的深化与拓展
认识的深化与拓展
认识的深化
认识的深化是指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通 过实践、学习、思考等方式,对事物有更 深入、更全面的理解和认识。认识的深化 包括对事物内部关系的理解、对事物发展 规律的认识、对事物未来趋势的预判等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一)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一)(总分:154.99,做题时间:90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16,分数:16.00)1.恩格斯曾经指出:“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
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通向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这种反映是经过修正的,然而是按照现实的历史过程本身的规律修正的。
”这段话表明 ( )(分数:1.00)A.历史的进程与理论推理的进程是完全一致的B.理论是历史的经过修正的再现√C.理论的反映是对历史发展过程全部内容的反映D.历史在某种意义上是由理论推演出来的解析:[注释] 恩格斯的这段话表明理论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历史的修正的再现,而不是对全部历史内容的反映,理论与历史的发展具有不同步性,D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因此,正确选项为B。
2.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是 ( )(分数:1.00)A.科学推理的驳斥B.实践的发展√C.唯物主义在斗争中不断战胜唯心主义D.不可知论内在的矛盾解析:[注释] 对不可知论的有力驳斥有两种:从理论上进行驳斥和从实践上进行驳斥;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就是通过社会实践,主要是指实验和工业的发展,通过这些发展可以向我们表明,原来人们不能认识的现象或者本质在新的科学基础之上,都变得可认识了。
因此,正确选项为B。
3.“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东西却远胜于鹰,狗比人具有锐敏得多的嗅觉,但是它不能辨别在人看来是各种东西的特定标志的气味的百分之一”造成上述现象最合理的原因是 ( )(分数:1.00)A.人的感觉能够得到抽象理论的指导√B.人的感官从生理上优于动物的感官C.人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区别的D.人的感官具有和动物不同的认识对象解析:[注释] 该命题表明虽然人的感官有局限性,但是由于人的感性认识得到了理性认识的指导,就能获得对世界各种现象更加深刻的认识。
因此,正确选项为A。
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 ( )(分数:1.00)A.认识是主体对信息的选择、接收、加工和抽象的过程√B.认识是客体对主体的能动反应C.认识是人类纯粹的主观构造过程D.人类一切活动都是认识活动解析:[注释]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人们要认识对象,首先要从对象获取足够的信息,同时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改造、选择、变换和重组等,是认识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第五章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二、认识的本质。反映、建构与虚拟 三、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非理性认识 四、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 五、真理及其检验标准 六、价值和价值评价
实践 与 认识
1、实践是认识发生的基础 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3、认识对实践的相对独立性和反作用
F=GM1M2/R2
理性认识的含义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水果
理性认识的形式
理性认识有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判断是对事物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思维形式。
水果
苹果是水果。
西红柿不是水果。
理性认识的形式
理性认识有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推理是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由已有判断推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主体
客体
模写
选择
建构
虚拟
认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本质观
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特征 2、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和从理性认识向实践的飞跃 3、认识辩证运动的总过程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通过感觉器官所获得的关于事物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的认识形式,它是认识的初级阶级。
唯心主义先验论。
先验论认为:人的认识和认识能力是先于感觉经验、先于实践的东西,是先天就有的。它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
不可知主义的怀疑论
庄子
康德
旧唯物主义的直观反映论。
旧唯物主义反映论
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
主体
客体
主体
实践
客体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本质观
(1) 把实践引入认识论 (2)把辩证法贯穿于反映论 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主义一、认识的发生和本质1、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以工具性为主要特征的劳动在认识的发生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
2、认识的本质、主体在认识中的作用认识的本质是: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其主要内容是: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2、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过程;3、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
3、认识中的反映与信息、选择、重构的关系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过程,自始自终伴随着信息的过程。
认识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这种相互作用是以信息为媒介的。
在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的过程中,选择机制起着重要作用。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也离不开建构。
4、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与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同时认识又是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的。
第一、实践离不开认识的指导;第二、认识活动及其成果具有相对独立性,遵循其特有的活动方式和发展规律,它一经形成,便能反作用于实践;第三、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表现在许多方面。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有两种情况:一是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会使实践顺利进行,达到预期效果;二是当错误的认识指导实践时,就会对实践产生消极的乃至破坏性的作用,使实践失败。
二、认识的发展过程1、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认识的发展过程,首先是由实践到认识,即从实践中产生感性认识,然后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
这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
2、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认识过程中更为重要的一次飞跃。
3、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认识过程主要是理性思维的过程,同时又包含非理性因素的参与。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习题部分1
一、基础训练(一)单选题1.恩格斯指出:“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段话主要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B.认识需要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科学技术的发展超过了社会实践发展速度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物质的抽象,自然规律的抽象,价值的抽象以及其他等等,一句话,一切科学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
”这一论断说明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B.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C.抽象的东西是深刻的、正确的D.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3.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A.有些真理是根本无法通过实践来加以检验的B.任何实践检验都需要一定的逻辑证明作为其补充的手段C.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社会的实践总要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D.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其不同的实践标准4.“人的感官是人认识外界事物的天然界限”,这种观点是A.经验论B.唯物论C.不可知论D.反映论(二)不定项选择题1.主体认识活动包含有选择、建构等成分,这里的选择和建构是指A.以对客体反映为基础B.主体在认识活动中对客体信息的选择、重构C.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中主体对客体的选择、重构D.在被反映客体制约下的选择、重构2.牛顿说:“假若我能比别人瞭望得略为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
”这表明A.认识来源于巨人B.认识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实践不是认识的惟一来源D.间接经验是认识发展的必要条件3.“感觉到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这说明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质的不同B.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C.理性认识能促进感性认识D.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4“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的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
”这个论断揭示了A.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B.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C.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认识过程的总的规律5.马克思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4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4认识的本质和过程认识是人类理解事物和世界的过程和能力。
它是人与外界事物相互作用、接受信息并对其进行处理的一种心理活动。
本质上,认识是一种主观能动性的活动,它涉及到感知、思维、判断和推理等多个方面,通过这些过程人们能够获得对事物的理解和认知。
认识的本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探讨:首先,认识是通过感知与经验积累形成的。
我们在与外界接触的过程中通过感官的作用,将外界物体的属性信息转化为我们的主观经验和印象。
这个过程是主观的,因为每个人的感官器官和体验都是有差异的,人们对同一事物的印象也可能存在差异。
同时,这个过程是通过经验积累而形成的。
通过与环境的不断互动,个体获得了许多事物的经验,这些经验积累为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提供了基础。
其次,认识是通过思维活动完成的。
思维是认识的核心环节,它是对感知和经验的进一步加工和整理。
思维过程涉及到注意、联想、记忆和思考等多个环节,通过这些环节我们能够对事物进行综合分析和辩证思考。
思维活动是高级认识活动的基础,它使我们能够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进行深入思考和理解。
此外,认识是通过判断和推理完成的。
判断是对感知和思维结果的评价和分类,它是认识过程的重要环节。
通过判断,我们能够对所认识的事物进行归类和区分,建立起概念和范畴。
推理是通过对前提进行逻辑操作,得出新的结论和认识的过程。
通过推理,我们能够从已知的认识中推导出新的认识,拓展我们对事物的理解和认知。
最后,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和升华的过程,它通过触发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驱使人们不断去寻求新的认识和理解。
认识还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如认知偏见、信息过载以及主观意识等等,这些都会对我们的认识产生影响。
因此,认识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发展的过程,需要我们保持警醒和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和探索。
认识的过程可以概括为感知、经验、思维、判断和推理等环节的循环往复。
首先,我们通过感官器官与外界事物进行接触,感知到它们的属性和特点。
马克思原理 认识本质与过程
(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两条根本对立 的思想路线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 从思想和感觉到物
唯物主义反映论 唯心主义先验论
(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1.唯物主义的反映论
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路线,认为认识 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后 天接触实际中得来的。
(三)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 1.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三)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 2.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三)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感性中有理性; 理性中有感性。
(四)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的条件
1.两个基本条件
第一,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 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第二,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 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制作加工。
(四)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的条件
2.不可忽视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
非理性因素主要是指认识主体的情 感和意志,广义上看还包括联想、想象、 猜测、直觉、顿悟、灵感等。
非理性因素对于人的认识能力和认 识活动具有激活、驱动和控制作用。
(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本质的回答
2.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缺陷
一是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因而不了解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二是离开辩证法来考察认识问题,不能把 认识看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三)辩证唯物主义对认识本质的科学回答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两个突出特点
第一,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 第二,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
(三)辩证唯物主义对认识本质的科学回答
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反映论
[教学设计]第4章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第4章认识的本质和过程第四章认识的本质和过程一、认识的发生和本质1.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人的认识是怎样发生的,也就是人的认识能力是怎样来的?这是认识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认识发生的自然史因素和社会因素结合起来,从实践出发,认为以工具性为主要特征的劳动在认识的发生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首先,劳动实践的发生和发展为人类认识活动的发生提供必要性和可能性。
实践是人以自觉目的性为特征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它要求人首先以观念方式把握和改造对象;工具性的实践活动又为主体以观念方式把握客体提供了可能。
其次,劳动实践活动促进了人脑的发展,并通过这种活动在人脑中的内化,产生了人所特有的认识结构和图式,形成了人的认识能力。
作为人的认识能力标志的认识结构,是在人与对象的实际相互作用中,通过活动的内化逐渐形成的。
这种认识结构或图式又成为主体进一步“同化”,即认识外界客体的内在基础,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得到丰富、转变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也因此相应地发展起来。
最后,劳动实践活动促进了人的交往及语言、符号的产生和发展,使人的认识活动获得了不同于生物遗传的社会遗传方式。
人在社会交往中通过语言使思想获得了共同的表达方式,使认识超出了个人体验的狭隘范围,人通过语言不但能掌握前人的经验,同时也能学习和掌握相距遥远的他人的经验,从而大大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从认识的发生可以看出,人的认识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的。
而对于有认识能力的人来说,他的认识的产生和发展仍然是由实践决定的。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
2.认识的本质与结构,主体在认识中的作用如何理解认识的本质,这是认识论的关键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创立了能动的反映论,科学地揭示了认识的本质,指出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其主要内容是:第一,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任何认识都是主体在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对客体的反映,都是以观念的形态再现客体的特征、本质和规律。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认识是人类认知世界和自身的过程,它包括感知和思维两个方面。
认识的本质是通过感知和思维将外界的信息转化为主观的理解和意义,从而获取知识和理解现实。
认识的过程则是一个主体主动探索和思考的过程,它包括感知、理解、判断、推理和记忆等环节。
首先,认识是通过感官获取外界信息的过程。
人类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感官感知器官,将外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转化为能够理解的感知图像。
感知是认识的基础,没有感知就无法进行其他认识活动。
再次,认识是对现实的主观构建和解释。
人类的认知是主体通过自身的感知和思维来构建和解释外界世界的过程。
每个人都会因为自身的知识、经验和观念不同而对同一个事物有不同的认知。
认识是主观的,所以没有客观绝对的认识,只有相对的认识。
另外,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演化的过程。
人类的认识是随着个体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不断发展和演化的。
每个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现实的认识会有不同的深度和广度。
而整个人类社会的认知也是随着科学技术和文明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
了解了认识的本质,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认识的过程。
认识的过程可以概括为感知、理解、判断、推理和记忆几个环节:首先,感知是认识的起点。
感知是通过感官器官获取外界信息的过程,包括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感官感知器官获取到外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
第三,判断是对信息进行评估和判断的过程。
判断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信息进行评估,确定其真实性和价值。
判断是认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我们筛选真正有效和可靠的信息。
第四,推理是从已有的信息和知识出发,进行逻辑思维和推理的过程。
通过推理,我们可以从已知的信息中推导出未知的信息,进一步扩展和深化我们的认识。
最后,记忆是将已经认识到的信息存储和保留起来的过程。
记忆是认识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我们保留和积累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后续的认识提供基础和参考。
总之,认识是人类的一种基本能力和活动,它通过感知和思维将外界的信息转化为主观的理解和意义,从而获取知识和理解现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一)(总分:154.99,做题时间:90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16,分数:16.00)1.恩格斯曾经指出:“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
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通向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这种反映是经过修正的,然而是按照现实的历史过程本身的规律修正的。
”这段话表明 ( )(分数:1.00)A.历史的进程与理论推理的进程是完全一致的B.理论是历史的经过修正的再现C.理论的反映是对历史发展过程全部内容的反映D.历史在某种意义上是由理论推演出来的2.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是 ( )(分数:1.00)A.科学推理的驳斥B.实践的发展C.唯物主义在斗争中不断战胜唯心主义D.不可知论内在的矛盾3.“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东西却远胜于鹰,狗比人具有锐敏得多的嗅觉,但是它不能辨别在人看来是各种东西的特定标志的气味的百分之一”造成上述现象最合理的原因是 ( )(分数:1.00)A.人的感觉能够得到抽象理论的指导B.人的感官从生理上优于动物的感官C.人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区别的D.人的感官具有和动物不同的认识对象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 ( )(分数:1.00)A.认识是主体对信息的选择、接收、加工和抽象的过程B.认识是客体对主体的能动反应C.认识是人类纯粹的主观构造过程D.人类一切活动都是认识活动5.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或相对性的含义不包括 ( )(分数:1.00)A.某些理论不可能被证实或证伪B.一切实践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C.实践本身也是发展变化的D.认识的真理性需要多次接受实践的检验6.根据对认识源泉的不同回答可将认识论划分为 ( )(分数:1.00)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B.经验论和唯理论C.反映论和先验论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7.先验论的主要特点有 ( )(分数:1.00)A.都属于唯心主义认识论B.都属于不可知论C.都坚持形而上学,反对辩证法D.都否认世界统一于存在8.客观辩证法的特点有 ( )(分数:1.00)A.是人们对自然界运动变化和发展的科学认识B.是事物内部固有的C.是土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D.没有人就没有客观辩证法9.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 )(分数:1.00)A.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B.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对立C.唯物主义可知论和唯心主义不可知论的对2D.反映论和先验论的对立10.价值评价的对象本质上是 ( )(分数:1.00)A.价值主体的主观需要B.价值客体的物质结构和功能C.主客体之间的关系D.劳动者与劳动对象之间的生产关系11.有人认为:“被反映者是不依赖于反映者而存在的。
”这种观点属于 ( )(分数:1.00)A.反映论B.先验论C.经验论D.唯理论12.在近代科技历史上,随着蒸汽机的研制和投入使用,迫切要求对蒸汽机的效率进行研究,从而大大地推动了热力学的建立和发展,这一历史事实最突出地表明了 ( )(分数:1.00)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13.在我们读书时,读到大象、房子等某一个具体概念时,就会在大脑中立即出现一个感性的形象与此概念相对应,这表明 ( )(分数:1.00)A.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和推理的上具B.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前提和基础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D.感性认识和瑚性认识相互转化14.有人认为: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一切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在于,他们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唯物主义,这种对旧唯物主义的评论属于 ( )(分数:1.00)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二元论的观点15.人们在思维中得到的关于具体事物整体形象的生动、活跃的认识形式属于 ( )(分数:1.00)A.感觉B.知觉C.表象D.概念16.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 )(分数:1.00)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36,分数:72.00)17.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特点及关系是 ( )(分数:2.00)A.认识主体不等于主观,而主观和客观是统一的B.认识的客体包括了一切物质世界C.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之间首先是反映关系,然后才是实践关系D.一切未知的物质世界还不是认识的客体18.一个人闻到苹果的香味,看到莱果的颜色,这种认识形式属于 ( )(分数:2.00)A.理性认识的初级阶段B.感觉C.知觉D.认识的初级阶段19.在真理问题上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其绝对性,可能导致 ( )(分数:2.00)A.绝对主义的错误B.过时论的错误C.教条主义的错误D.怀疑论的错误20.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主要特点有 ( )(分数:2.00)A.否认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B.否认了世界的可知性C.否认了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D.否认了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21.真理的特点有 ( )(分数:2.00)A.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是客观的B.是事物内部固有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C.真理都是具体的D.真理都是有用的,但有用的不一定都是真理22.某试验室正在进行复杂的化学试验,一个外行和一个内行都在观察,他们分别能获得的认识有( )(分数:2.00)A.外行只能获得感性的具体B.内行只能获得抽象的规定C.内行既可以获得抽象的规定义可以获得思维的具体D.内行所获得的思维的具体的认识形式是一种多样性的统一23.下列哲学家中属于不可知论重要代表人物的有 ( )(分数:2.00)A.费尔巴哈B.休谟C.康德D.黑格尔24.绝对真理的特点有 ( )(分数:2.00)A.在一定条件下,某些真理是永恒不变的B.任何真理都包含有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客观内容C.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绝对不变的D.人类的认识按其本性来说,最终能够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25.在辩证思维方法中,逻辑与历史的统一方法的要求有 ( )(分数:2.00)A.逻辑的次序与历史事实的顺序必须完全一致B.逻辑的顺序必须以历史的顺序为基础C.逻辑是历史的抽象与概括D.逻辑的顺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历史的顺序不一致26.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两大根本区别表现在是否承认 ( )(分数:2.00)A.唯物主义一元论B.唯物主义辩证法C.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D.唯物主义历史观27.唯物主义都坚持 ( )(分数:2.00)A.世界是物质的B.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C.世界是可知的D.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28.毛泽东指出:物质可以变精神,精神可以变物质。
对这一命题的正确理解有 ( )(分数:2.00)A.认识过程的第一个阶段就是由物质到精神的阶段B.认识过程的第二个阶段就是由精神到物质的阶段C.物质和精神是可以相互转化的D.物质和精神的区别是相对的29.感性认识的特点有 ( )(分数:2.00)A.直接性B.形象性C.是对事物表面联系的认识D.是理性认识的前提和基础30.唯理论的特点有 ( )(分数:2.00)A.夸大理性认识的地位和作用B.在实践中容易导致教条主义的错误C.否认感性认识的可靠性D.也可能坚持反映论31.价值的特点有 ( )(分数:2.00)A.体现了人的尺度B.表明了主观与客观的符合C.体现了认识过程的统一性D.多样性32.真理总是一元的,这表明 ( )(分数:2.00)A.世界最高的真理只有一个B.世界上的各种真理都有普遍性C.在相同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对同一个对象的认识只能有一个真理D.真理具有客观性33.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有 ( )(分数:2.00)A.在认识论上是一种直观的反映论B.否认了世界的可知性C.没有引入科学的实践观D.没有揭示认识过程的辩证法34.下列关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分数:2.00)A.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B.坚持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就坚持了认识论的唯物主义C.坚持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就坚持了认识论的辩证法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着质的区别,但可以相互渗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实践35.真理和谬误的关系有 ( )(分数:2.00)A.没有真理就没有谬误,没有廖误也就没有真理B.二者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C.真理只要越出一步就可能变成谬误D.真理如果离开它所存在的体系,独立出来,就会变成谬误,谬误往往是真理的先导36.实践的两大优点是 ( )(分数:2.00)A.客观性B.普遍性C.能动性D.直接现实性37.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认识能力是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统一,对这一命题的正确理解有( )(分数:2.00)A.从无限发展的世界来讲,人们最终能够达到对世界的全面而正确的认识,因而认识能力有至上性B.在每一个具体时代,人们的认识能力总是相对的,具有非至上性C.人们只能认识事物的外部联系,而不能把握事物的真正本质,囚而具有非至上性D.人的认识能力是不断从非至上性向至上性的发展过程38.在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中第二次飞跃之所以更为重要,是因为只有经过第二次飞跃 ( )(分数:2.00)A.才能从实践中获得真知B.才能用理论指导实践从而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C.才能对理论的正确性进行检验D.才能对理论进行修正、充实和发展39.既然真理是相对的,那么就不存在 ( )(分数:2.00)A.终极真理B.永恒真理C.绝对真理D.客观真理40.实现由理性认识向实践的第二次飞跃,必须具备的条件有 ( )(分数:2.00)A.获得尽可能正确的理性认识B.将普遍性理论与具体事物、具体情况相结合,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C.经过一系列的中间环节D.宣传和掌握群众41.下列关于辩证思维方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分数:2.00)A.辩证思维方法是一种主观辩证法B.从个别事实得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属于归纳C.从一般的原理出发合乎规律地推出个别结论的思维方法是演绎D.在思维中将对象分解为各个局部,再加以研究的方法就是分析,将分析得到的结果在大脑中重新组织起来,得到关于事物整体性认识的方法叫综合42.下列选项中属于表象的认识形式的有 ( )(分数:2.00)A.触景生情B.睹物思人C.藕断丝连D.浮想联翩43.反映论都承认 ( )(分数:2.00)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B.客观物质吐界是认识的惟一来源C.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D.思维能够下确地反映客观世界44.从古希腊到今天,人们关于物质组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古代的原子论到近代的原子论,到现代的物质结构理论多次的演变,但仍然没有达到对物质最终结构的认识,这表明 ( )(分数:2.00)A.在任何一个时代人们的认识都具有相对性B.事物的某些本质是不可认识的C.认识必须经过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D.事物本质的暴露需要一个过程45.下列关于理性认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分数:2.00)A.理性认识总是刘事物内在联系和本质规律的反映B.在理性认识中概念是思维的细胞C.理性认识具有抽象性、间接性D.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加深刻46.下面关于价值评价活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分数:2.00)A.价值评价必须包括价值主体、价值客体和价值标准二大要素B.价值评价的尺度完全是主观的C.价值评价的尺度完全是客观的D.价值评价的尺度既有主观性,又有客观性47.下列关于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错误的说法有 ( )(分数:2.00)A.直接经验是认识的“流”B.间接经验是认识的“源”C.直接经验往往是感性认识D.间接经验往往是理性认识48.否认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容易导致的错误有 ( )(分数:2.00)A.二元论B.形而上学C.相对主义D.不可知论49.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发展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因此观念和范畴的特点有 ( )(分数:2.00)A.观念和范畴也同它们所表现的关系一样,不是永恒的B.观念和范畴都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C.观念和范畴完全是主观构造的D.观念和范畴都不能脱离人而存在50.相对真理的含义有 ( )(分数:2.00)A.真理都具有主观形式B.真理的对象和内容往往是变化发展的C.真理都有待于扩展D.真理都有待于深化51.下列体现了主观辩证法的有 ( )(分数:2.00)A.在人类社会㈩现以前星球就在联系着、运动着、发展着B.反映世界联系、运动、发展的理论体系C.万有引力定律D.人们的土观思维方法52.经验论的主要特点有 ( )(分数:2.00)A.夸大了感性认识的地位和作用B.可能属于反映论C.否认了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D.在本质上届于一种感觉论三、{{B}}分析题{{/B}}(总题数:1,分数:67.00){{B}}结合所学知识和原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