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态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态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新课程实施的今天,每一位教师都在学习着很多的教育教学理念,思考着怎样在教育教学最重要的阵地——课堂上,实践着自己育人的理想,期冀着在自己的课堂上充盈着和谐的阳光、闪现着思维灵动的火花。可往往在不经意间,在自己习以为常的教学细节上涂抹着灰暗的色彩,我们把它称作课堂教学的不生态现象。

不生态现象体现在师生关系上是霸权与控制,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着自己的霸权角色,发挥着自己的控制作用,通过命令、责备,表现着自己的权威,通过批评学生的行为和通过提出明确的、硬性的要求和作出评价,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以达到控制课堂的目的。不生态现象体现在职业关注上是忽略,教师往往关注优秀生和学困生,而忽略各方面都普普通通的一批中间层次的学生。对这些有较大进步空间的学生,教师却始终极少给予他们点拨和关心。不生态度现象体现在生生关系上是不合理的竞争和排斥。适当的竞争是激发努力和抱负的强烈动机,是产生自信和自尊的根源,但是,如果把竞争行为理解为相互排斥,在力图使自己名列前茅的同时,尽力通过自己的行动,纷扰和阻止别人取胜,这就成了一种非理智的竞争、失当的竞争,其后果是消极的,极易形成课堂群体生态失衡。不生态现象体现在教学与实践关系上,则是危险的“花盆效应”。课堂就像一个暖房,学生过于依赖教师,不会思考,不善提问,如同“盆花”。

“花盆效应”削弱了学生的求异思维,泯灭了学生的实践精神,拘泥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导致封闭、呆滞、僵化。这些情况在高中思想政治课

课堂教学中尤为突出。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发展不应该仅停留于“知识教学”或“能力训练”的层面上,我们首先认识到教育是一种生命为了求得发展而进行交往的活动,学生应该在这个过程中享受着生命成长的快乐。但是,我们教育教育最大的缺陷也就在于我们遗忘了生命,遗忘了具体的人,遗忘了日常生活里生命幸福与否的现实状态。因此,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有必要在教育的重要阵地——课堂教学中重新解读教育教学,重新发现生命价值,提高思维品质,形

成教师、学生各自发展与互动发展的生态链条。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可见,改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改的具体目标之一。学习方式的改善是以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为前提的,因此,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是本次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也是素质教育能否深入推进的关键因素。

为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式,进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人自2000年起,主持开展了《高中思想政治课运用诗词、漫画拓展学生思维空间的探索》课题的研究。2004年,又参与了《学习迁移指导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的研究。在和其他教师一起研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意识的培养、自主合作学习、讨论式教学等教学方式能有效地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效率。师生平等参与教学,灵活运用教材等教学资源,共同开发课程资源,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和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是实施新课程的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为此,本人提出《构建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态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这个课题,旨在使教师、学生、教材三者实现“对话”,使知识和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合理流动,从而形成

富有个性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特色。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1、探讨生态课堂教学思想与理论,分析生态课堂教学结构。

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思想政治课研究》2005年第2期《思想政治课研究》主编史俊;(2)生态课堂——政治课教学的极致境界:《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5年第9期安徽省无为县牛埠中学王晓阳;(3)新课程理念下政治“生命”课堂的构建:《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5年第6期江苏省邗江中学王恒富;(4)努力构建和谐政治课堂:《思想政治课研究》2005年第10期河南获嘉县第一中学王泽坤;

(5)政治课教学生态化探微:《教学月刊》中学版(下)》2005年第11期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横林中学祝颖英;(6)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课程·教材·教法》2004年第5期朱开炎广东嘉应学院;(7)浅议教育生态化:《素质教育大参考》2003年第9期河北省涉县教师进修学校王献亭

2、从师生互动的过程,即预设与生成交互过程的角度探讨生态课堂教学。

(1)运用新课程理念,实现政治课堂的全面和谐:《思想政治课研究》2005年第5期

江苏省金坛市直溪高级中学高志明;(2)重视课堂生成的教育机会:《思想政治课研究》2005年第1期上海市黄浦区教师进修学院杨海东;(3)新课程理念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态设计:《教学月刊》中学版(下)》2005年第1期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蒋卫星;

(4)浅谈思想政治课教法与学法的统一:《政治课教学》2004年第3期浙江省宁波中学

何建明;(5)让课堂成为“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体:《政治课教学》2004年第6期浙江省金华市东区教研室叶松英;(6)师生互动课堂教学环境的内涵和构建条件:《政治课教学》2003年第1期首都师范

大学政法学院邢彦明;(7)改变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转变:《思想政治课教学》2003年第5期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曹冬梅;(8)思想政治课课堂心理环境的构建:《政治课教学》2003年第3期江苏省射阳县明达中学王兆熙;(9)关于思想政治新课程加强学习指导的尝试:《思想政治课教学》2003年第12期无单位标注庄永敏;(10)努力实现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生态平衡”:《政治课教学》2002年第9期浙江省临海市第六中学

王祥云浙江省临海市教育局教研室董仁军;

三、课题的界定

“生”是指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发展长大;“生”是活着的,有生命的;“生”又是指“学生”。“态”是指形状、样子。那么,“生态”也可理解为“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发展成长的样子。”现代课堂教学追求的是这样一种课堂教学环境,即让生命实体在良好的条件下自然地和谐自由地生长发展。教育是人的精神生命活动的过程,课堂教学的生命实体是教师和学生。因此,生态型的课堂教学即是教师和学生在一个自由和谐富有个性的独立自主的、有利于人整体生命投入的学习生态环境中,调动起自身的一切,去不断地创造自我,改善和发展生命,从而取得课堂教学效益与生命质量的整体提升,这就是生态型课堂教学的基本内涵。

四、理论依据

(一)叶圣陶教育思想

1、叶圣陶的教育观。叶老的教育观念是国民教育观,他认为,“教育是人类获得生存资料和经营生活的一种工具”。“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所以,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确立大教育观念:要破除“本本主义”,冲破学科界限,打破学校、课堂的局限,实现“人本主义”教育,“开放式”教育;要使学生养成学习的好习惯,生活的好习惯,思考的好习惯,与人相处的好习惯……,所以,本课题强调学生良好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