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量和分类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一册教学设计 第二章 第三节 第一课时 《物质的量》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一册教学设计 第二章 第三节 第一课时 《物质的量》

《物质的量》教学设计——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一、教材分析在系统学习“物质分类及其变化”之后,本章从常见无机物及应用入手,既进一步补充了丰富的感性认知材料,又可为后面继续学习其它元素及其化合物、建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了解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基础。

在宏观定性研究物质的基础上,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物质的量,从定量的角度再认识物质的性质和物质之间发生的反应,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注重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引导学生建立可称量的宏观物质与不可称量的微观粒子间的联系,初步建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学科核心素养,为后面进一步研究分子、原子及离子间的相互作用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学习了原子、分子、电子等微观粒子,学习了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常用的物理量及其对应的单位,这是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基础。

但是本节课的概念抽象,具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转化难度高,新旧知识会产生认知冲突,而且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整理和迁移能力尚还欠缺,这些需要教师善于引导,巧妙地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并与同学交流,从学生认识基础出发,加强直观性教学,采用设问、类比启发、重点讲解并辅以讨论的方法,引导学生去联想,运用迁移规律,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新知。

三、素养目标【教学目标】1.认识化学科学研究需要实证与推理,注重宏观与微观的联系。

2.了解物质的量及其相关物理量的含义和应用,体会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的重要作用。

3.能基于物质的量认识物质组成及其化学变化,知道从定量的角度认识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的相互关系是研究化学问题的科学的化学方法之一。

【评价目标】1.通过了解生产生活、科研中的多重计量方法,认识化学计量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实际需要,发展定量研究的意识。

2.通过对比、类比、归纳、演绎等多种思维活动,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和应用。

3.能基于物质的量认识物质组成及其化学变化,实现物质的量、粒子总数、质量之间转化,落实“微观-宏观-符号”的三重表征。

高中化学专题1物质的分类及计量第二单元物质的化学计量第一课时物质的量课时作业苏教版

高中化学专题1物质的分类及计量第二单元物质的化学计量第一课时物质的量课时作业苏教版

第二单元物质的化学计量第一课时物质的量必备知识基础练进阶训练第一层知识点一物质的量及其单位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质的量可以理解为物质的质量B.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粒子数目C.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只适用于分子D.物质的量可用n×10232.下列对“摩尔(mol)”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摩尔是一个单位,用于计量物质所含微观粒子的多少B.摩尔既能用来计量纯净物,又能用来计量混合物C.可以说“1 mol H2”但不能说“1 mol氢”D.摩尔是物质的微粒个数知识点二阿伏加德罗常数及其应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尔是用来描述微观粒子的物理量B.0.5 mol H2N AC.64 g氧相当于2 mol氧×1023个原子4.下列关于物质的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1 mol水中含有2 mol氢和1 mol氧×1023个原子C.1 mol水分子含有1 mol H2和1 mol O×1024个电子知识点三 摩尔质量5.“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的诗句仿佛让人呼吸着雨后大自然的清新空气,“天法道,道法自然”其实它的自然科学原理就是因为下雨时,雷电产生大量的空气负离子,被称为“空气维生素”。

O -2 就是一种空气负离子,其摩尔质量为( )A .33 gB .32 gC .33 g ·mol -1D .32 g ·mol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 mol H +的质量是1 g B .H 2的摩尔质量是2 gC .1 mol O 2的质量是32 g ·mol -1D .1 mol Na +的质量是11 g知识点四 质量、微粒数及物质的量的相互换算N 个氢分子的质量是m g ,则阿伏加德罗常数是( )A .2N m mol -1B .N mmol -1C .2N mol -1D .2m mol -18.5.4 g M 和16.0 g N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2 mol X 和10.2 g Y ,则X 的摩尔质量为( )A .28 g ·mol -1B .56 g ·mol -1C .84 g ·mol -1D .112 g ·mol -1关键能力综合练 进阶训练第二层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基本概念(物质的性质、分类,化学计量单位)

基本概念(物质的性质、分类,化学计量单位)

专题一基本概念一、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分类(一)物质的组成1.分子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分子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2)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分为:单原子分子如:He、Ne、Ar、Kr…双原子分子如:O2、H2、HCl、NO…多原子分子如:H2O、P4、C6H12O6…2.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1)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和分子的基本微粒。

(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离子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可分为:阳离子:Li+、Na+、H+、NH4+…阴离子:Cl–、O2–、OH–、SO42–…(2)存在离子的物质:①离子化合物中:NaCl、CaCl2、Na2SO4…②电解质溶液中:盐酸、NaOH溶液…③金属晶体中:钠、铁、钾、铜…4.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宏观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微观看)。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结构不同)—同素异形体。

(3)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各不相同,占前五位的依次是:O、Si、Al、Fe、Ca。

5.同位素是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互称同位素。

如H 有三种同位素:11H、21H、31H(氕、氘、氚)。

6.核素核素是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和核能态,而且其寿命足以被观察的一类原子。

(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同位素。

(2)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但它们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

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因而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是相同的。

7.原子团原子团是指多个原子结合成的集体,在许多反应中,原子团作为一个集体参加反应。

化学性质分类

化学性质分类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1.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⑪元素化合价与氧化性和还原性①元素的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

②元素的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

③中间价态的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⑫常见的氧化剂、还原剂常见氧化剂:①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如Cl2、Br2、O2、O3等)。

②元素处于高化合价时的物质(氧化物,如MnO2等;含氧酸,如浓H2SO4、HNO3等;盐,如KMnO4、KClO3、FeCl3等)。

③过氧化物,如Na2O2、H2O2等。

常见还原剂:①活泼的金属(如Na、Al、Zn、Fe等)。

②某些非金属单质(如H2、C、Si等)。

③元素处于低化合价时的物质(氧化物,如CO、SO2等;酸,如HCl、H2S等;盐,如Na2SO3、FeSO4等)。

⑬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判断①根据金属活泼性判断:金属性越强,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对应离子的氧化性越弱。

单质还原性:按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顺序依次减弱。

离子氧化性:按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顺序依次增强(铁指Fe2+)。

如氧化性:Ag+>Hg2+>Fe3+>Cu2+>H+>Fe2+②根据非金属的活泼性判断:非金属性越强,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对应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单质氧化性:F2>Cl2>Br2>I2>S离子还原性:S2->I->Br->Cl->F-③通过化学反应比较: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④通过与同一物质反应的产物比较:如:2Fe+3Cl2=2FeCl3,Fe+S=FeS ,可得出氧化性Cl2>S。

⑤由反应条件的难易比较:不同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反应条件越易,氧化性越强;不同还原剂与同一氧化剂反应,条件越易,还原性越强。

如卤素单质与H2的反应,按F2、Cl2、Br2、I2的顺序反应越来越难,反应条件要求越来越高,则可得出氧化性F2>Cl2>Br2>I2。

⑥对同一元素而言,一般价态越高,氧化性越强,如Fe3+>Fe2+>Fe;价态越低,氧化性越弱,如S2―<S<SO2。

物质的量,物质的分类,胶体,离子反应教案

物质的量,物质的分类,胶体,离子反应教案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理解物质的量是一种物理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能进行物质的量、微粒数之间的简单运算。

掌握物质的量的含义,能后进行物质的量、微粒数、质量、摩尔质量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摩尔质量的含义,熟练的运用计算公式。

【练习】请同学们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①氢的物质的量是3mol②小米的物质的量是1mol到底用多少粒子作为一个集合体最为合适呢?二.阿伏伽德罗常数(N A)1.定义:把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伽德罗常数。

2.符号为N A。

通常用6.02×1023mol-1表示。

例如:1molO2中约含有6.02×1023个氧分子,2molC中约含有1.204个碳原子1molH2SO4中约还有6.02×1023个硫酸分子1.5molNaOH中约含有9.03×1023个Na+和9.03×1023个OH-;第14届国际计量大会规定,1mol粒子集合体所含粒子的集合体,与0.012Kg12C 中所含碳原子数相同,约为6.02×1023,把6.02×1023mol-1叫做阿伏伽德罗常数。

也就是说6.02×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的集合体都称为1mol。

【思考】由以上举例可知,物质的量与阿伏伽德罗常数及微粒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式?物质的量(n)微粒总数(N)1molO2 1×6.02×10232mol O2 2×6.02×10233mol O2 3×6.02×1023………………………………………………………………..n mol O2 n×6.02×1023结论:微粒总数(N)=物质的量(n)×阿伏伽德罗常数(N A)3.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和微粒数之间的关系是:n=N/N A练习:计算下列物质的微粒数或物质的量。

高一化学必修一物质的量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一物质的量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一物质的量知识点总结高一化学必修一物质的量知识点总结高一的学生在学习必修一的化学课本时,会碰见很多理论性的知识概念,你知道物质的量是什么吗?关于物质的量这个内容我们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高一化学必修一物质的量知识点总结1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 把含有6.02 ×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 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 = 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 n =N/NA5.摩尔质量(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2)单位:g/mol 或 g..mol-1(3)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 ( n = m/M )二、气体摩尔体积1.气体摩尔体积(V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2)单位:L/mol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3.标准状况下, Vm = 22.4 L/mol三、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1.物质的量浓度.(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浓度。

(2)单位:mol/L(3)物质的量浓度 = 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 CB = nB/V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得溶液.(2)主要操作a.检验是否漏水.b.配制溶液1计算.2称量.3溶解.4转移.5洗涤.6定容.7摇匀8贮存溶液.(3)注意事项A 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B 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C 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D 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E 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滴管,以平视法观察加水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为止.3.溶液稀释:C(浓溶液)/V(浓溶液) =C(稀溶液)/V(稀溶液)高一化学必修一物质的量知识点总结2胶体1、胶体的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0-9~10-7m之间的分散系。

《第一章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19必修第

《第一章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19必修第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物质的分类方法,掌握化合物、纯净物、混合物、单质、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判断物质的分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树立科学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能够运用基本概念对物质进行分类。

2. 教学难点: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区别,理解氧化物的本质。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和相关图片、视频素材。

2. 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进行物质分类实验。

3. 准备练习题和测试题,用于巩固和测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4. 安排学生提前预习课本相关内容,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是《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设计的第一课时,主要是通过对高中化学必修内容中涉及的物质的分类、理解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以及电解质的相关概念等内容进行整合和扩展,进而构建较为系统的物质分类思想和方法,实现知识的深度理解和有效应用。

具体内容如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如食盐、硫酸、氢氧化钠、二氧化碳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有哪些共同点,从而引出物质的分类方法。

2. 物质分类方法:通过讲解并举例,让学生了解物质分类的方法和依据,如根据组成、性质、用途等。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

3. 酸、碱、盐和氧化物:通过讲解酸、碱、盐和氧化物的定义、组成和性质,让学生了解这些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同时,通过一些典型反应的实例,让学生了解这些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4. 化学基本反应类型:在物质分类的基础上,介绍一些常见的化学基本反应类型,如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等,并通过一些实例让学生了解这些反应类型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5.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引入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高中化学 专题1 物质的分类及计量 第2单元 第1课时 物质的量

高中化学 专题1 物质的分类及计量 第2单元 第1课时 物质的量

第1课时物质的量发展目标体系构建1.能从物质的微观层面理解其组成、结构和性质的联系,能运用物质的量、摩尔质量进行简单计算,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化学核心素养。

2.能运用定量思维的方法和工具研究微观粒子。

1.物质的量的概念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之一,符号为n,常用单位为摩尔。

2.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微点拨:使用“mol”时,只用于表示微粒及它们的特定组合,不能用于描述宏观物质。

且常用化学式表示微粒的种类,如1 mol H(√) ;不能用汉字笼统的描述,如1 mol氢(×)。

3.阿伏加德罗常数微点拨:阿伏加德罗常数(N A)是一个物理量,其单位是mol-1,而不是纯数值;其精确值是0.012 kg 12C中含有的原子数,约为6.02×1023。

二、摩尔质量1.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符号:M。

2.单位:g·mol-1(或g/mol)。

3.物质的量(n )、物质的质量(m )、摩尔质量(M )之间存在的关系:n =m M。

4.规律:摩尔质量以g·mol -1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例如: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则氧原子的摩尔质量为16 g·mol -1,O 2的摩尔质量为32 g·mol -1。

1.“当物质的质量以g 为单位时,摩尔质量就是1 mol 物质的质量”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提示] 不正确。

因为摩尔质量是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单位是g·mol -1;而1 mol 物质的质量的单位是g 。

2.摩尔质量与物质的多少有关吗?为什么?[提示] 无关。

因为对于指定物质,其摩尔质量是一个定值,不随该物质的多少而发生变化。

三、物质的量运用于化学方程式中的简单计算以氢气的燃烧反应为例: 2H 2 + O 2 =====点燃 2H 2O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之比:2 ∶ 1 ∶ 2 物质的分子数之比: 2 ∶ 1 ∶ 2 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2 ∶ 1 ∶ 2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高中化学综合测评1 物质的分类及计量高中化学试题

高中化学综合测评1 物质的分类及计量高中化学试题

实蹲市安分阳光实验学校专题综合测评(一) 物质的分类及计量(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分类和分类结果不对的是( )A [A.还原反,故A错误;B.化学反根据有无离子参加或生成分为离子反和非离子反,故B正确;C.依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体、浊液,故C 正确;D.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将无机化合物分为酸、碱、盐、氧化物,故D正确。

]2.如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碱之间的包含、不包含关系,若整个大圆圈代表纯净物,则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指出①、②、③、④、⑤所属物质类别的是( )A.①单质、③化合物B.②碱、⑤氧化物C.④碱、⑤含氧化合物D.④含氧化合物、③氧化物C [因大圆圈表示纯净物,由图中②③④⑤包含关系可知②是化合物,①是单质。

氧化物和碱均含氧元素,所以⑤是含氧化合物;③和④哪个是氧化物哪个是碱难以确。

]3.以下表示的是碳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C――→CuO高温CO2→H2CO3→CaCO3→CO2,其中涉及的基本反类型依次为( ) A.置换、化合、分解、复分解B.置换、化合、复分解、分解C.化合、置换、分解、复分解D.化合、置换、复分解、分解B [碳和氧化铜发生置换反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溶于水,和水发生化合反生成碳酸;碳酸和氢氧化钙发生复分解反生成碳酸钙和水;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或碳酸钙与盐酸发生复分解反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4.Fe2O3+3CO=====高温2Fe+3CO2和Na2CO3+CO2+H2O===2NaHCO3的反类型是( )A .化合反和氧化还原反B .置换反和复分解反C .氧化还原反和化合反D .复分解反和分解反C [前者是氧化还原反,后者是化合反,故C 正确,A 、B 和D 项错误。

] 5.下列属于氧化还原反的是( ) A .CO 2+H 2O===H 2CO 3 B .H 2CO 3===CO 2↑+H 2OC .2NaOH +H 2SO 4===Na 2SO 4+2H 2OD .C +O 2=====点燃CO 2D [A 、B 、C 中没有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则不属于氧化还原反,错误;反C +O 2=====点燃CO 2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氧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属于氧化还原反,D 正确。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讲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讲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返回目录
第一单元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②化合态:元素以__化__合__物___形式存在的状态。

(5)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如图2-3-1所示



2.混合物和纯净物 (1)纯净物:_由__同__种__单__质__或__化__合__物__组__成__的__物__质_____。 (2)混合物:_由__几__种__不__同__的__单__质__或__化__合__物__组__成__的__物__质。
4.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因涉及电解质的电离、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 气体摩尔体积等知识,又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教学时应准确把握概念、公式, 在应用时还要注意溶质的质量守恒、物质的量守恒以及溶液的电荷守恒、质量守恒等。
返回目录
第一单元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考点剖析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和含义。了解原子团 的定义。
1.物质分类的方法有多种,依据不同的标准对物质有不同的分类,高考中往往 会综合考查物质的分类。因此复习时要注意:溶液内容仍围绕 S、w、c 命题;胶体内 容有考查胶体的基础知识与科技、生活、生产相结合的问题的趋势。
2.阿伏加德罗常数正误判断是物质的量的一个难点。这类题目是高考的热点, 涉及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知识、电化学知识等。知识的综合性强,思考容量大。 教学时要注意以物质的量为核心,一切知识都是从物质的量入手的。在教学过程中要 善于运用归纳、小结的方法,引导学生从物质的量入手,明确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误区。 阿伏加德罗常数渗透到整个高中化学知识中,综合性强,对思维的严密性和准确性要 求比较高,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之一。
返回目录
知识点解读
3.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应用。命题的热点是已知同温同压(或同温同容)下不同气 体的某些条件,推断或比较某些物理量(如体积、质量或密度)的大小;或者根据反应 原理,结合质量守恒定律、阿伏加德罗定律推断气体产物的化学式。由于推导出的结 论和公式比较多,学生容易弄混,学习时感到困难。对于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引导学生自己推导,解题时注意所给条件,仔细审题。把握相关知识点的命题规律及 主要题型的解题思路。通过课时作业加以强化巩固,紧扣相关理论的本质,提高学生 认识、分析、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新教材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专题1 物质的分类及计量 课时练习题 含解析

新教材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专题1 物质的分类及计量 课时练习题 含解析

专题1 物质的分类及计量第一单元物质及其反应的分类............................................................................................ - 1 -1、物质的分类................................................................................................................ - 1 -2、物质的转化化学反应的分类.................................................................................. - 6 -第二单元物质的化学计量.................................................................................................. - 13 -1、物质的量 ................................................................................................................. - 13 -2、气体摩尔体积.......................................................................................................... - 18 -第三单元物质的分散系...................................................................................................... - 23 - 第一单元物质及其反应的分类1、物质的分类[合格过关练]1.原油是一种没有固定沸点的液态物质,加热原油使不同沸点的组分分别汽化,然后冷凝,就能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产品。

必修一化学《第二单元 物质的化学计量》物质的量 摩尔质量教案

必修一化学《第二单元 物质的化学计量》物质的量 摩尔质量教案

专题1 物质的分类及计量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本节教材位于专题一《物质的分类及计量》的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教材是在学习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引入的新的表示物质组成的物理量,通过本节的探究既懂得了“物质的量”这个新物理量的应用,,又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扩充对物质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能力,同时为电解质溶液,中和滴定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节内容的学习为学生高中的化学计算奠定了基础。

所以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1、掌握物质的量及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定义;2、掌握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粒子数存在的关系:3、掌握摩尔质量的定义;4、掌握物质的量、摩尔质量与质量存在的关系。

核心素养: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对知识的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通过举例分析和总结,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1、掌握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粒子数存在的关系:2、掌握物质的量、摩尔质量与质量存在的关系。

学生复习上节课已学的内容,并预习本课内容;教师准备本节需要的多媒体课件。

【引入】比一比,谁更厉害!我一口气能喝下6000万亿亿个水分子,有多厉害!我一口气能喝36克水,我才厉害!如何比较质量这个宏观量与微粒数目这个微观量呢?我们可以利用物质的量将两者联系起来,在对其进行比较。

【过渡】你学过哪些物理量?它们是用于衡量什么的?单位是什么?“物质的量”是什么?怎么用?【展示】国际单位制(SI)的7个基本单位【讲解】我们可以看出: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七个基本单位之一。

【讲解】物质的量1.“物质的量”是一个基础物理量,是一个专用名词,符号:n2.单位:摩尔,简称:摩,符号:mol3.物理意义:是用来描述一定数目微观粒子的集合体的物理量。

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PPT课件

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PPT课件
A.若生成物 C、D 有一种为单质,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B.若生成物 C、D 分别为两种沉淀,A、B 有可能为盐和碱 C.若生成物 C、D 是盐和水,则 A、B 一定是酸和碱 D.若生成物 C、D 是两种化合物,则 A、B 一定是化合物
△ 解析: 由反应 CO+CuO=====CO2+Cu 知,A 项错误;由反应 Ba(OH)2 +CuSO4===BaSO4↓+Cu(OH)2↓知,B 项正确;由反应 CuO+H2SO4===CuSO4 +H2O 知,C 项错误;由反应 CH4+2O2―→CO2+2H2O 知,D 项错误。 答案: B
答案: A
各类物质(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之间的转化
[典例 2] (2015·扬州高一检测)下表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按箭头方向不
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 )
物质 选项
A
甲 CuO
B
C
C
CaCO3
D
H2SO4
乙 CO2 CO CaO H2O

H2O CO2 Ca(OH)2 H2
(4)碱的通性。
―+―酸―碱―指―示―剂→变蓝遇石蕊或变红遇酚酞 +酸性氧化物 碱 —――+――酸―→―盐―+―H→2O盐+H2O ―+―盐→新碱+新盐
(5)盐的通性。
―+―酸→新酸+新盐 盐 —―+―碱→新碱+新盐
―+―盐→新盐+新盐
[变式训练 2] (2015·宁波高一检测)对于化学反应 A+B===C+D 的下列说法 中,正确的是( )
高温 (4)Fe2O3+3CO=====2Fe+3CO2 属于置换反应。(×) (5)金属氧化物一定能与酸反应,非金属氧化物一定能与碱反应。(×)
合作探究·课堂讲练
物质的分类 [典例 1] (2015·嘉兴高一检测)对下列物质分类全部正确的是( ) ①纯碱 ②食盐水 ③石灰水 ④烧碱 ⑤液态氧 ⑥KClO3 A.碱——①④ B.纯净物——③④⑤ C.盐——①⑥ D.混合物——②⑤

化学专题一化学常用计量

化学专题一化学常用计量
7
【关于NA几个易考易错题分类】
1、物质的聚集状态、外界条件 用到气体摩尔体积22.4L·mol-1时,必须注意是否是气体,且是否处于标 准状态。 即:如果给体积就看条件和状态。 外界条件: 标准状况下:0℃、101kPa (273K、101kPa ) ; 常温常 压下:25℃、101kPa ; 干扰选项一般设在用“常温常压”、“相同状况”、“通常状况”、“25℃, 1.01×105Pa”等说法来代替“标准状况”
6
考点一: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NA)的判断 【考题展现】
2(.(201)2江苏∙8)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 ..常标标温 准准常 状状压 况况下 下下, ,,11081.1g.2mHLoC2lOHC3含l2C溶H有2于O的H水原中,子含转总有移数分的为子电3的N子数A 数目目为为00.5.1NNA A D.常温常压下,2.24LCO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 0.1NA
13
【关于NA几个易考易错题分类】
3、 考查特殊物质中共价键数目 如:CO2、稀有气体、P4、烷烃、烯烃等有机物、金刚石、Si、SiO2、石墨 (1)31g白磷中含有NA个P-P键 ( (23))(乙烯08和上丙海烯卷的)混室合温物下2,8g1中mo含l乙有烷3N分A个子共含价有键8NA个共价键 ( (45))1Si2Og2金晶刚体石中和,每6摩0gSSi原iO2子中与各2含NA有个4ON原A个子S形i-成O键共和价C键-C键 (6) 12g石墨中含有C—C键的个数为1.5NA
16
【关于NA几个易考易错题分类】
5、注意题示反应是否为可逆过程,如电离、水解等。某些离子或原子团在水中
能发生水解反应,离子数目要改变。如乙酸的电离、铁离子的水解等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归类解析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归类解析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归类解析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归类解析物质的计算浓度为高考这两个项目的重点和热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

计算物质的数量和浓度有很多类型的问题。

其分类如下:一、应用类1.概念的直接应用表达式:将示例1.3.22g溶解于水中并制备成500ml溶液以获得。

解析:根据物质的量浓度概念表达式直接求出,即因为它是一种强电解液,所以它是根据电离方程获得的:。

点评:(1)根据定义直接计算是基本思想和常见方法,计算时必须找准分子是溶质的物质的量,分母是溶液的体积,不是溶剂的体积。

(2)由于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电离,离子物质的数量和浓度也与电离方程有关。

例如,物质的数量和浓度是强电解质溶液,,。

弱电解质在水中部分电离。

溶液中既有弱电解质分子,也有离子。

物质的质量浓度与弱电解质的电离度有关。

一般来说,离子物质的质量浓度小于溶质分子的质量浓度。

对于大多数非电解质,如蔗糖和酒精,溶质分子物质的重量和浓度可以通过上述表达式直接获得。

2.规律的间接应用规则1:对于密度大于水的溶液,溶液的质量分数和密度越大,溶质物质(如盐酸、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数量和浓度就越大。

规律2:同种溶质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混合溶液的密度为]。

(1)等质量混合混合后的质量分数为:,物质的量浓度为:。

(2)等体积混合若g/ml,如硫酸、硝酸溶液,混合后的质量分数大于,物质的量浓度大于。

如果G/ml,如氨和乙醇溶液,混合后的质量分数小于,物质的数量浓度小于。

例2.3a%的硫酸溶液与a%的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若混合物的密度为,则混合物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等于B.小于c.大于d.无法确定分析:硫酸溶液的密度高于水的密度,并以等体积混合。

直接应用定律(2)获得混合物中物质的数量和浓度:C(混合)>,选择C。

点评:应用规律时必须注意前提条件、隐含条件及使用范围,要理解规律的实质和内涵,不可生搬硬套。

二、转换班1.与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关系式:是溶液的密度(g/ml),ω是溶质的质量分数。

化学高一知识点

化学高一知识点

化学高一知识点一、知识概述《物质的量》①基本定义: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就好比我们说一打鸡蛋是12个,这里物质的量就像是“打”这个单位,不过它用来衡量分子、原子这些微小粒子的数量多少。

②重要程度:在化学学科里那可是超级重要。

它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可称量物质之间的桥梁。

要是没有这个概念,我们很难在化学计算中把微观的粒子数目和宏观的物质质量等联系起来。

③前置知识:在了解物质的量之前,得知道原子、分子这些基本概念,还有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这些东西。

要是这些都不知道,物质的量可就很不好懂了。

④应用价值:老实说,在化学工业生产中要确定反应物、生成物的数量关系时会用到它,就像生产化肥,得确定氮、磷、钾等原料按多少量投入反应。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物质的量在化学学科知识网络里处于中心位置。

不管是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还是关于溶液组成的表示,都离不开它。

②关联知识:与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知识点关系紧密。

物质的量就像一根线,把这些都串起来了。

③重难点分析:掌握难度在于它的概念太抽象,理解那些密密麻麻的粒子以物质的量为单位的计量方式很麻烦。

关键点就是得把物质的量和微粒个数、物质质量之间的关系搞清楚。

④考点分析:在考试中是必考的重点内容,考查方式很丰富。

要么直接考查概念的理解,要么就把物质的量放到化学方程式计算或者溶液浓度计算里一起考。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摩尔就像我们平常说的双、打一样,表示一定数目的量。

1摩尔任何粒子的粒子数都大约是×10²³个,这个数叫阿伏伽德罗常数。

②特征分析:它是一个专有物理量,只用于微观粒子,像分子、原子、离子这些微观的家伙。

③分类说明:这个知识点没有特别的分类啦,主要就是围绕从微观粒子角度理解物质的数量。

④应用范围:在涉及到化学方程式计算、求算物质所含微粒个数以及溶液中溶质的微粒个数计算等方面都能用到。

物质的分类、物质的量

物质的分类、物质的量

物质的分类
1、定义:分类法是把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不同的种类,然后分门别类地加以说明的一种方法。

2、分类的目的和意义:对生活和工作而言,则提供便利,实现高效。

对化学研究而言,便于研究各类物质的共性和各类反应的本质。

3、常见的分类方法
1)交叉分类法:对事物按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2)树状分类法: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的方法。

4、物质的分类
5、分散系
1.分散系及其组成
①定义: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

②组成分散质:被分散的物质
分散系
分散剂: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
2.分散系的分类
溶液:澄清、透明且均一、稳定 ( 实例:食盐水)
Ⅰ)分散系胶体:澄清、透明且较均一、较稳定 ( 实例:豆浆、牛奶)
浊液:不澄清、不透明且不均一、不稳定 ( 实例:泥浆)
Ⅰ)常见的胶体:牛奶、豆浆、墨水、血液、果冻、蛋清、胶水、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大气中的飘尘、工厂废气中的悬浮物、有机纤维或颗粒、矿尘、烟云雾、有色玻璃、烟水晶
2)性质
介稳性(胶体粒子通过吸附离子而带电荷,布朗运动)
丁达尔效应现象: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成因:胶体粒子对光的散射作用
应用:区分胶体和溶液
电泳
聚沉(方法:加热、加带相反电荷的胶体、加电解质、搅拌)
3)胶体的净化——渗析胶体粒子能透过滤纸而不能透过半透膜
4)胶体的制备(沉淀、水解)
5)胶体的应用豆浆里加盐卤或石膏制成豆腐;手指不慎划破用氯化铁溶液止血;河流入海处形成三角洲;不同品牌墨水不能混用;工厂用静电除尘;明矾净水。

、。

物质分类及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

物质分类及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

化学1专题一物质分类及物质的量练习1、根据某种共性,可将CO2、 P2O5、SO2归为一类,下列物质中,完全符合此共性而能归为此类物质的是()A.CaOB. COC.SiO2D. H2O2、下列各组物质中,按酸、碱、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盐酸、纯碱、氯酸钾、氧化镁、二氧化硅B、硝酸、烧碱、次氯酸钠、氧化钙、二氧化硫C、次氯酸、消石灰、硫酸铵、过氧化钠、二氧化碳D、醋酸、过氧化钠、碱式碳酸铜、氧化铁、一氧化碳3、下列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4、下列关于氧化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B.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C.碱性氧化物都能与水化合生成酸D.酸性氧化物都能与水化合生成酸5、通过下列变化,均无法得单质的是:①分解反应②化合反应③置换反应④复分解反应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6、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最本质的特征是( )A、外观澄清、透明B、胶体微粒粒度在1~100nm之间C、丁达尔现象D、分散质粒子能透过半透膜7、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A.都能透过滤纸B.都呈红褐色C.具有相同的颗粒直径D.都能产生丁达尔现象8、若1g O2中含有a个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是()A、 a/32 mol-1B、 a/16 mol-1C、16a mol-1D、32a mol-19、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 mol-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标准情况下,2.24L苯(C6H6)中含有3.612×1023个碳原子B.常温常压下,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16克中约含有6.02×1023个氧原子C. 25O C时,1L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约含有6.02×1023个OH-D.0.5 molCH4中约含有3.01×1024个电子10、设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 质 的 量
1、相对原子质量:以一个碳原子(12C )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所得的比值,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 r 。

2、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即为相对分子质量。

3、物质的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符号为n ,单位为摩尔,简称摩:符号为mol 。

注:摩尔只能用来描述微观粒子。

4、阿伏伽德罗常数:把1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阿伏伽德罗常数,符号为N A ,通常用6.02×1023/mol 表示。

n=N/N A (N 为粒子数)
5、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符号为M ,常用单位为g/mol 。

n=m/M
6、气体摩尔体积: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符号为V m ,常用的单位L/mol 和m 3/mol 。

n=V /V m 标准状况下(0℃,101KPa ),V m =22.4 L /mol ,不是标况下V m 也可以等于22.4 L /mol 。

7、阿伏伽德罗定律: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PV=nRT(R 是一个常数) ⇒ PM=ρRT(R 是一个常数) cM=1000ρw(w 为质量分数)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仪器:托盘天平(量筒)、药匙、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

《a 、容量瓶规格:常用的有100ml 、250ml 、500ml 、1000ml 等等。

每种容量瓶只能配制瓶上规定(容积)的液体。

b 、容量瓶查漏:使用容量前要检查是否漏水。

方法:
加水→塞瓶盖→倒立→查漏→正立→瓶塞旋转180°→倒立→查漏。

c 、不能把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更不能给容量瓶加热,不能直接在容量瓶中进行溶解或稀释操作,也不能长期贮存溶液,因此配制好的溶液要及时倒入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

》 (2)配制步骤:
计算 配制950m l 的1mol /L 的NaCl 溶液,NaCl 的质量是58.5g ,而不是58.5×0.950g 称量 天平(托盘天平、分析天平)称量固体药品,量筒、滴定管来量取液体药品。

溶解或稀释 在小烧杯中将固体药品溶解或浓溶液稀释
冷却、转移
对于放热的溶解或稀释过程,需冷却至室温后在转移
洗涤 用蒸馏水洗涤小烧杯或玻璃棒2~3次,洗涤液要转移到容量瓶中。

振荡 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稀释 用烧杯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时,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处停止 定容 胶头滴管定容
摇匀
盖好盖,反复上下颠倒摇匀,若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不要继续加水定容。

装瓶、贴标签 名称、浓度、配制日期
(3)误差分析:
由c=n/V ,若n 偏小,V,准确,则c 偏小······ 9、溶解度:
(1)固体溶解度: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的质量,单位是g 。

表达式:溶解度=)溶剂质量()
溶质质量(g g ×100g
注: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个别物质反常,如Ca(OH)2 。

溶解度曲线:
①、表示同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时溶解度。

②、表示不同种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

③、交点表示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④、表示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 (2)质量分数(w ):饱和溶液中:w=
S
S
+100×100%
物质的分类
分散系:将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或多种物质里所形成的体系,分散系中被分散的物质叫分散质,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叫分散剂。

物质纯


单质
金属单质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非金属单质C、S、N2、P、O2、F2、Cl2、Br2、I2
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和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CO2,SO2,
Mn2O7、CrO3)
NO2+NaOH=NaNO3+H2O+NO 碱性氧化物和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Na2O2+HCl=NaCl+H2O+O2
其它氧化物过氧化物(Na2O2、H2O2)
不成盐氧化物(NO、CO)
其它(NO2)
酸:电离时
生成的阳离
子全部是H+
按酸性分强酸【HCl、HNO3、H2SO4(浓硫酸具有氧化
性)】
HCl、HNO3具有挥发性,
弱酸(HClO、H2SO3、H2CO3、CH3COOH、
HF、H2S、HCOOH、H3BO3)
按电离出的
H+个数
一元酸(HCl、HClO、H3PO2) H3PO2−
−→
−可逆H
++H2PO
2
-
二元酸(H2SO3、H2CO3、H2SO4、H3PO3) H3PO3−
−→
−可逆2H
++HPO
3
-
多元酸(H3PO4)
碱:电离时
生成的阴离
子全部是
OH-
按碱性分强碱(NaOH、KOH、Ca(OH)2、Ba(OH)2)
弱碱(NH3`H2O) NH3`H2O−
−→
−可逆NH4
++OH-按电离出的
OH-个数
一元碱(KOH、NaOH)
二元碱(Mg(OH)2、Cu(OH)2)Cu(OH)2蓝色
多元碱(Fe(OH)3、Al(OH)3)Fe(OH)3红褐色盐:金属离子
或NH4+与酸
根离子或非
金属离子结
合的化合物
正盐NaCl、CaCl2、MgCl2、AlCl3、ZnCl2
酸式盐NaHCO3、NaHSO3、NaHSO4
碱式盐Cu2(OH)2CO3 (碱式碳酸铜)
俗称铜绿



按分散质粒
子大小
溶液分散质粒子小于1nm
浊液
悬浊液
分散质粒子大于100nm
乳浊液
胶体
常见的胶体:Fe(OH)3、Al(OH)3、硅酸胶体、
淀粉胶体、蛋白质胶体、豆浆、雾、墨水、涂
料、有色玻璃、果冻、鸡蛋清、血液、(AgI、
AgS、As2S3了解)
分散质粒子在1~100nm之间
Fe(OH)3胶体的制备:取适量蒸馏水加热至沸腾,然后向沸水中逐滴滴加饱和的FeCl3溶液,并继续加热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注:FeCl3不能过量,加热不能过度):原理:FeCl3+3H2O−
−→
−加热Fe(OH)3(胶体)+3HCl 胶体的性质:1.布朗运动:胶体粒子总是在不停地、无秩序地运动的现象。

2.丁达尔效应:光束通过胶体时形成一条光亮的“通路”的现象。

3.电泳:在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中做定向移动的现象。

4.聚沉:向胶体中加入少量电解质溶液时,由于加入的带电粒子中和了胶体粒子所带的电荷,使胶体粒子聚集成较大的颗粒,从而形成沉淀而从分散剂中析出的现象。

聚沉的方法:
(1)加入可溶性电解质(或电解质溶液)
(2)加入带有相反电荷的胶体粒子
a .带正电的胶体粒子: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
b .带负电的胶体粒子: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体粒子
c .不带电的胶体粒子:淀粉胶体粒子
(3)加热或搅拌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C、S、N2、P、O2、F2、Cl2、Br2、I2 NaCl、CaCl2、MgCl2、AlCl3、ZnCl2 HClO、H2SO3、H2CO3、CH3COOH、HF、H2S、HCOOH、H3BO3 Mg(OH)2、Cu(OH)2 NaHCO3、NaHSO3、NaHSO4 Fe(OH)3、Al(OH)3 Ba(OH)2
皓矾:ZnSO4'7H2O钡餐,重晶石:BaSO4 绿矾、皂矾、青矾:FeSO4'7H2O 芒硝、朴硝、皮硝:Na2SO4'10H2O 明矾:KAl(SO4)2'12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莫尔盐:(NH4)SO4'FeSO4'6H2O
莹石萤石:CaF2 光卤石:KCl'MgCl2'6H2O 黄铜矿:CuFeS2 磁铁矿:Fe3O4 赤铁矿:Fe2O3
褐铁矿石:2Fe2O3'3H2O 菱铁矿:FeCO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