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标准

课程负责人:赵慧娴

学校: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共建共享联盟课程指导小组

二〇一七年三月

《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联盟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适用专业: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适用对象:高职三年制

课程类别:专业限选课

修课方式:选修

教学时数:28学时

总学分数:1学分

二、课程定位及课程设计思路

(一)课程定位

《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是在学生完成相应的专业技术课程之后开设的一门专业限选课程,该课程是连接校内学习与企业实践的创新类课程。该课程主要讲述triz创新理论和电力行业QC成员进行创新创效活动的基本内容及triz 理论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等。让学生充分了解电力行业QC活动的全过程,并对电力行业创新的典型案例及创新思路、方法有较为深入的理解。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的设置充分考虑专业的办学层次、办学条件、办学环境、培养目标以及学生知识结构与市场需求的关系。体现职业教育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指导思想,体现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教育培养,并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1)根据毕业生将从事的职业岗位(群)要求,按企业要求毕业生必须了解哪些知识、掌握什么技术、具备哪些能力,按“简洁实用、够用,兼顾学生后续发展”的原则选择教学内容。

(2)注重呈现形式生动活泼,配套多媒体资源丰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注重学生本课程学习成绩的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注重学生平时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培养。要兼顾对学生的关键能力,以及基本素质、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个性培养和发展等各个维度的关注。结合

平时作业、课堂作业、考试及学习态度等进行综合评价。

(4)本课程设计即反映新知识,行业标准,又充分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并体现相关国家、行业规范及职业标准。

三、课程目标

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包括:理实一体教室、多媒体教室、实训室等,通过教师对各类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和讲解后,学生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形式借助参考教材、技术相关资料,制定各步骤工作计划,完成绝缘设备的测试和常见防雷设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素质目标

在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中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协同能力、创新意识、综合运用能力、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1)具有爱岗敬业、踏实肯干、谦虚好学和勤于思考的精神;

(2)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敬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

(3)具有团队精神和协调工作能力、管理能力和全局观念;

(4)具有创新、创业、开拓发展的精神。

(二)知识目标

通过《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的学习,应达到:

(1)掌握triz理论创新方法;

(2)掌握电子产品设计的相关内容;

(3)掌握申请专利的基本知识;

(4)掌握利用triz理论进行创新设计的方法。

(三)能力目标

能通过学习《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了解电力行业QC小组创新活动的内容与过程,具备利用triz创新理论推进电力行业创新活动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本课程分为六章内容,具体工作任务分配如下

表1教学内容划分及学时分配

五、教学实施建议

(一)教学条件

1.教学环境

(1)具有互联网覆盖环境,为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信息化教学提供保障。

2.师资条件

(1)由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团队教师应具有一年以上辅助教学经历。

(2)由具有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教师担任主讲,实现信息化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应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教授专业知识和技能外,应注意学生团队合作,沟通交流,表达能力等发面的培养,即应注意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

3.教学资源

(1)网络资源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网址)

(2)参考教材:教材选用要以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为指导思想,符合高职高专培养目标,抢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材与实际相结合、操作与规范相结合的一体化教材。

(3)自编教材:建议根据课程标准,课程团队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路。

(二)教学实施

利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可进行线上自学、网上辅导和线下组织课堂教学相结合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建议主持院校相应专业教师使用资源库进行专业教学的学时数占专业课总学时的比例60%以上,参与建设院校该比例达40%以上。

课前教学:教师课前通过便携式电脑、手机等数字化设备在资源库中整合素材备课、组课,并实时更新内容,在课前将课程预习内容以视频、动画或文本等形式发送给授课班级学生,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并回答预设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问题情况对授课内容进行调整,侧重难点,提高教学实效。

课堂教学:开展项目导向教学,通过随堂分组、差异化教学、个性化资源推送、即时测验、实时掌握学习进度、追踪记录学习行为路径,打造职业教育特色的“未来课堂”。

课后反思: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对课堂探究中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整理总结,并发布到资源库平台的论坛中。一方面,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和相关资料对知识进行进一步思考、巩固拓展与提升;另一方面,方便教师对学习情况进行深度挖掘,掌握学生在线学习的访问内容及频率、学习路径、学习偏好等,结合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引导和监管。

六、考核评价

课程的总评成绩建议由线上考核成绩(40%)和线下考核成绩(60%)综合进行评定。

线上考核成绩:学生线上学习成绩占总评成绩的40%。鼓励学生获取本课程的线上结业证书。

线下考核成绩:线下考核=结课考核成绩(50%)+平时成绩(50%),平时成绩包括学生课堂出勤和其他平时成绩(作业、课堂表现、课堂提问、讨论、小论文、小测验、实训考评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