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用尺规作三角形》教案7.docx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4.4用尺规作三角形》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尺规作三角形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尺规作图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互动良好。
改进之处:
1.加强对尺规作图基本概念和步骤的讲解,确保学生掌握扎实。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对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给予更多关注和辅导。
3.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4.4用尺规作三角形》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准确分割线段或画出特定角度的情况?”(如剪裁布料、搭建模型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尺规作三角形的奥秘。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表现比我预想的好很多。他们能够积极参与,互相交流想法,共同解决问题。不过,我也注意到有些小组在操作过程中还是会出现一些错误,这提醒我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要更加关注学生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及时发现并纠正他们的错误。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鼓励学生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大家的表现让我感到很欣慰。不过,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过于依赖同伴,缺乏独立思考。因此,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关注这部分学生,引导他们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年级数学下册 4.4《用尺规作三角形》教案 北师大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数学下册4.4《用尺规作三角形》教案(新版)北师大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数学下册4.4《用尺规作三角形》教案(新版)北师大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数学下册4.4《用尺规作三角形》教案(新版)北师大版的全部内容。
《用尺规作三角形》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在给出三角形的一些要素后能利用尺规准确地作出三角形;二、过程与方法1.在分别给出两角夹边、两边夹角和三边的条件下,能够利用尺规作出三角形;2.能结合三角形全等条件与同伴交流作图过程和结果的合理性;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学生利用尺规作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2.通过分组讨论学习,体会合作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利用尺规作三角形;教学难点如何利用尺规作三角形;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多媒体学生准备练习本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尺规作图的工具是直尺和圆规。
2、我们已经会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小明在一个工程施工图上看到一个三角形,他想用直尺和圆规画一个与这个三角形全等的三角形,应当怎样画?二、新课做一做1.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求作这个三角形.已知:线段a,c,∠α.求作:△ABC,使BC=a,AB=c,∠ABC=∠α.将你所作的三角形与同伴作出的三角形进行比较,它们全等吗?为什么?方法总结:已知两边及其夹角作三角形的理论依据是判定三角形全等的“SAS”,作图时可先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再在角的两边分别截取已知线段长即可.2.已知三角形的两角及其夹边,求作这个三角形。
七年级数学下册《用尺规作三角形》教案、教学设计

2.教学目的:
-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尺规作图技能。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激发他们继续探索数学几何的兴趣。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特布置以下作业:
1.必做题:
-完成课本第chapter页的练习题,包括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尺规作图。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几何图形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几何世界的热情。
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让他们认识到几何作图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3.通过尺规作图的过程,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的耐心和毅力,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
4.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让他们感受几何图形的美,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结合课本例题,引导学生掌握尺规作图的基本技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尺规作图任务,如作一个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
-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共同完成作图任务。
2.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通过讨论与实践,让学生深入理解尺规作图的原理和方法。
-针对学困生,给予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提高学习信心。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结构,如自行车三角架、桥梁结构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提问:“这些三角形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它们有什么特殊之处?”从而引发学生对三角形作图的兴趣。
3.小组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探究精神,小组成员需明确分工,共同完成任务。
《用尺规作三角形》word优质教案教学设计(省优)

本节课是本单元中,对知识的理解和贯彻最重要的一堂课。
在高效课堂模式中,一堂课的紧凑性和教师活动的多少,决定着课堂容量的高低。
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少地利用讲授法进行教学,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增加学生的实际操练和练习时间,对于一堂课来讲,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课堂环节的布置,应该力求简练,语言应用尽量通俗易懂。
对于一名教师而言,教学质量的高低,与备课的充足与否有很大关系。
而教案作为这一行为的载体,巨大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本节课的准备环节,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个道理。
2.6 用尺规作三角形预设目标1.了解尺规作图.2.掌握尺规的基本作图: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3.尺规作图的步骤.4.尺规作图的简单应用,解尺规作图题,会写已知、求作和作法.教学重难点重点画图,写出作图的主要画法.难点写出作图的主要画法,应用尺规作图.教具准备直尺、量角器教法学法引导法,演示法.教学过程(一)引入直尺、量角器、圆规都是都是大家很熟悉的工具,大家都知道用直尺可以画线,用量角器可以画角,用圆规可以画圆.实际上,只用无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在数学上叫做尺规作图.(二)新课1.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请同学们探索用直尺和圆规准确地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的线段.已知线段a,用直尺和圆规准确地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a.请同学们讨论、探索、交流、归纳出具体的作图方法.已知三边作三角形.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引导为起点,以问题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遵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通过师生双边活动,通过对单元的复习,使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系统化,重点知识突出化,能力培养阶梯化;在选择题目时注意了以基本题为主,少量思考性较强的题目为辅,兼顾了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
本节课,课堂情境的创设,不仅存在于课堂的开始,而是充满课堂的整个时空,努力使之与生活、社会沟通.同时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营造活泼、热烈的气氛,辅以教师富有激情例1已知:线段a 、b 、c.(画出三条线段a 、b 、c)求作:△ABC ,使得三边为线段a 、b 、c. 作法:(1)画一条线段AB ,使得AB=c.(2)以点A 为圆心,以线段b 的长为半径画圆弧;再以点B 为圆心,以线段a 的长为半径画圆弧;两弧交于点C.(3)连结AC ,BC. △ABC 即为所求.注意:几何作图要保留作图痕迹.请同学们讨论、探索、交流、归纳出具体的作图方法. 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线作等腰三角形 例题2 P89请同学们讨论、探索、交流、归纳出具体的作图方法(顺序). 作一个角的平分线 P90 做一做请同学们讨论、探索、交流、归纳出具体的作图方法(顺序) 练习:P91 练习 1、2 .(三)小结请同学们自己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板书 设计 例题1 例题2作业P93 习题2.6 A 组1、2题.教学反思的语言穿插,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进行讨论,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使整个课堂完成了由感性到理性的知识升华过程.教师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激发了学生智慧的火花,用自己的激情和精心创设的情景为学生合作探究蓄势;又以清晰的头脑理清讨论的主线,呵护学生富有个性的创新,使学生享受了成功的快乐,体验了学习的乐趣. 这是本节课的成功所在.二次根式的概念及性质教学内容: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运用教学目标: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并利用a(a≥0)的意义解答具体题目.提出问题,根据问题给出概念,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形如a(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的概念;2.难点与关键:利用“a(a≥0)”解决具体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学生活动)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列三个问题:问题1:甲射击6次,各次击中的环数如下:8、7、9、9、7、8,甲这次射击的方差是S2,那么S=_________.老师点评:由方差的概念得4 6二、探索新知31046,都是一些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像这样一些正数的算术平方a 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学生活动)议一议:1.-1有算术平方根吗?2.0的算术平方根是多少?3.当a<0a老师点评:(略)例1.下列式子,哪些是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二次根式:2、33、1x、x (x>0)、0、42、-2、1x y+、x y +(x ≥0,y•≥0). 分析:二次根式应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有二次根号“”;第二,被开方数是正数或0.解:二次根式有:2、x (x>0)、0、-2、x y +(x ≥0,y ≥0);不是二次根式的有:33、1x、42、1x y +.例2.当x 是多少时,31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分析:由二次根式的定义可知,被开方数一定要大于或等于0,所以3x-1≥0,•31x -才能有意义.解:由3x-1≥0,得:x ≥13当x ≥13时,31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三、巩固练习 P 157 练习1、 四、应用拓展例3.当x 是多少时,23x ++11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分析:要使23x ++11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同时满足23x +中的≥0和11x +中的x+1≠0.五、归纳小结(学生活动,老师点评) 本节课要掌握: 1.形如a (a ≥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称为二次根号.2.要使二次根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满足被开方数是非负数.六、布置作业 1.P159 习题5.1 A组1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引导为起点,以问题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遵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通过师生双边活动,通过对单元的复习,使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系统化,重点知识突出化,能力培养阶梯化。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4.4《用尺规作三角形》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4.4《用尺规作三角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用尺规作三角形》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4章“几何图形的画法”中的一个知识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如何用直尺和圆规作线段、圆和角,而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利用这些基本作图工具来作三角形。
教材通过具体的操作步骤和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用尺规作三角形的方法和技巧。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认知基础,对直尺和圆规的使用也不再陌生。
但他们在作图过程中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作图精度不高、操作不规范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用尺规作三角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用尺规作三角形的方法和技巧。
2.难点:如何确保作图的精度和规范性。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让学生自主发现和总结作图方法。
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3.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直尺、圆规、白纸等作图工具。
2.设计好相关教学问题和实例。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我们已经学会了用直尺和圆规作线段、圆和角,那么能否用这些工具来作三角形呢?”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几种常见的三角形,如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让学生对三角形有更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具体问题,如:“请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边长为4cm的等边三角形。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巩固(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三角形的问题,如:“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cm和4cm,求第三边的可能长度。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4.4 用尺规作三角形》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4.4 用尺规作三角形》教案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4.4 用尺规作三角形》这一节主要让学生掌握用尺规作三角形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几何作图能力。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性质和三角形全等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性质,对几何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七年级学生的几何作图能力还不够熟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几何作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用尺规作三角形的方法,能独立完成用尺规作三角形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几何作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索几何图形的美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用尺规作三角形的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掌握用尺规作三角形的过程。
五. 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发现法”、“动手操作法”和“合作交流法”进行教学。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用尺规作三角形的方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几何作图能力,同时,鼓励学生与同学之间合作交流,分享作图心得。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尺规作图的工具:直尺、圆规、铅笔、橡皮等。
2.准备一些三角形图形,以便在教学中进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用尺规作三角形的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用尺规作三角形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动手操作,用尺规作三角形。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作图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用尺规作三角形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用尺规能否作出特殊的三角形,如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让学生进行探讨,拓展知识。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使学生对用尺规作三角形的方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4.4用尺规作三角形教案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4.4用尺规作三角形教案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下数学4.4用尺规作三角形教案主要介绍了用尺规作三角形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用尺规作三角形的基本步骤和技巧,提高他们的几何作图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用尺规作线段和圆的基础知识,但对于用尺规作三角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用尺规作三角形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几何作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用尺规作三角形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正确选择作图点和作图方法。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掌握作图方法。
2.实践操作法: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提高作图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合作,培养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尺规、直尺、圆规、三角板等。
2.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以便进行多媒体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用尺规作线段和圆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用尺规作三角形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讲解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明了,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作图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尝试用尺规作三角形。
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进展,及时进行指导和帮助。
4.巩固(5分钟)教师挑选几名学生进行成果展示,让学生讲解自己的作图过程和方法。
通过这种方式,巩固学生对用尺规作三角形知识的掌握。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用尺规作三角形的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例如:如何用尺规作一个特定的三角形?如何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边三角形?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明确用尺规作三角形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用尺规作三角形》word优质教案教学设计(教案)

本节课是本单元中,对知识的理解和贯彻最重要的一堂课。
在高效课堂模式中,一堂课的紧凑性和教师活动的多少,决定着课堂容量的高低。
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少地利用讲授法进行教学,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增加学生的实际操练和练习时间,对于一堂课来讲,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课堂环节的布置,应该力求简练,语言应用尽量通俗易懂。
对于一名教师而言,教学质量的高低,与备课的充足与否有很大关系。
而教案作为这一行为的载体,巨大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本节课的准备环节,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个道理。
2.6 作三角形(2)教学目标1.了解尺规作图.2.掌握尺规的基本作图: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3.尺规作图的步骤.4.尺规作图的简单应用,解尺规作图题,会写已知、求作和作法.教学重点画图,写出作图的主要画法.教学难点写出作图的主要画法,应用尺规作图.(二)新课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请同学们探索用直尺和圆规准确地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已知角∠MPN,用直尺和圆规准确地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MPN.请同学们讨论、探索、交流、归纳出具体的作图方法.作法:(1)画射线OA.(2)以角∠M PN的顶点P为圆心,以适当长为半径画弧,交∠MPN的两边于E、F.(3)以点O为圆心,以PE长为半径画弧,交OA于点C.(4)以点C为圆心,以EF长为半径画弧,交前一条弧于点D.(5)经过点D作射线OB.∠AOB就是所画的角.(如图)注意:几何作图要保留作图痕迹.探索如何过直线外一点做已知直线的平行线;请同学们讨论、探索、交流、归纳出具体的作图方法.例:根据下列条件作三角形.(1)已知两边及夹角作三角形;P92 请同学们讨论、探索、交流、归纳出具体的作图方法.(2)已知两角及夹边作三角形;P92 请同学们讨论、探索、交流、归纳出具体的作图方法(顺序).练习:教材第82页练习第1、2题.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引导为起点,以问题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遵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通过师生双边活动,通过对单元的复习,使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系统化,重点知识突出化,能力培养阶梯化;在选择题目时注意了以基本题为主,少量思考性较强的题目为辅,兼顾了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
初二数学:下册第4章三角形44用尺规作三角形教案北师大版

用尺规作三角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尺规作图实践操作过程,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尺规作图的技能,能根据条件作出三角形。
过程与方法能依据规范作图语言,作出相应的图形,在实践操作过程中,逐步规范作图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与同伴交流作图过程和结果的合理性,体会对问题的说明要有理有据。
行为与创新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探索、交流的数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感受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用尺规作三角形的方法难点能够根据条件利用尺规作出符合要求的三角形【课前准备】教师:课件学生:练习本.【教学过程】复习回顾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一、创设情景引入首先提出“豆豆书上的三角形被墨迹污染了一部分,你能帮他在作业本上画出一个与书上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吗?”的问题,自然地引发学生思考“如何作一个三角形与已有的三角形一样呢?”与此同时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的基本元素,以及学过的基本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学生思考后独立回答。
对于两种基本尺规作图,找两名学生板演示范,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完成后,请学生试着叙述作法,教师规范学生的语言。
二、应用练习促进深化师生共同探索、研究、交流、经历利用尺规作三角形,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作图的过程。
本环节学生要按要求完成三个尺规作三角形的内容:(1)已知三角形的两角及其夹边,求作这个三角形;(豆豆所求助的三角形)(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求作这个三角形;(3)已知三角形的三边,求作这个三角形。
首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交流作三角形时作边与角的先后顺序,再作所求的三角形。
第一个作图教师给出作法,并演示作图过程,让学生进行模仿操作;第二个作图只给出作法,不演示,让学生根据已知步骤独立作出图形;第三个作图让学生自己探索作法,并独立作出图形。
学生在每个作图完成后,进一步思考“还有没有其他的作法?”,思考后进行操作,尝试表述作图过程,并组织全班进行交流。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4.4 用尺规作三角形》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4.4 用尺规作三角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4.4 用尺规作三角形》这一节主要介绍如何使用尺规作工具来作三角形。
学生通过学习这一节内容,可以掌握用尺规作三角形的具体步骤和方法,为以后学习几何图形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七年级上册的《几何图形》和《直线、射线、线段》等知识后,已经对几何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掌握了直线、射线、线段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但学生对尺规作三角形的方法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逐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理解尺规作三角形的概念,掌握用尺规作三角形的具体步骤和方法,能独立完成尺规作三角形的练习。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几何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尺规作三角形的方法和步骤。
2.难点:如何判断所作三角形与给定条件相符。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尺规作三角形的方法。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尺规作三角形的过程,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和实践中掌握尺规作三角形的方法。
4.通过课堂讲解、练习、反馈,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尺规作三角形的课件和教学素材。
3.练习题和答案。
4.尺规作图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图形,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三角形是如何得到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尺规作三角形。
2.呈现(10分钟)讲解尺规作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步骤,让学生初步了解尺规作三角形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尺规作三角形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5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尺规作三角形的练习题,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和分析,巩固所学知识。
【最新北师大版精选】北师大初中数学七下《4.4用尺规作三角形》word教案 (2).doc

类 比例1的教学完成例2。
例3.已知三角形的三 条边,求作这个三角形。
类比例1的教学完成例3。
例4.已知三角形的三个角,求作这个三角形。
【此例的意图: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作出的该三角形是否全等可归纳出不是满足三个基本要素条件的三角形都可以全等】
三、小结,提升认知
4.情感态度目标:经历动手、动脑过程,激发学习兴趣。
批注
重点难点:
教 学重点:用尺规作出满足两边夹角,两角夹边和三边条件的三角形。教学难点:用尺规作图Fra bibliotek言描述作图步骤。
教具准备:直尺、圆规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设计:
一、复习旧知,提出新问题
1、复习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2、提出问题:边和角是三角形的基本元素,你能根据一些特殊的边角关系用 尺规作出三角形吗?
二、动手操作,动脑思考
例1.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夹角,求作这个三角形。
(1)明晰“两边及其夹角”是怎 样的一种位置关系
(2)写出已 知和求作
(3)分析作法
预计学生有两种思路:一是先作角,然后在角的两条边上截取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二是先作出一 条边,然后以这边为角的一边作角,最后在角的另一边上截取另一条已知线段。
1、静心回顾, 今天的尺规作图你 都掌握了吗?
2、通过作图,你发现了满足哪些条件的三角形可以全等吗?
四、作业习题3.9
教学反思:
4.4用尺规作三角形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分别给出两边夹角,两角夹边和三边的条件下,能够用尺规作出三角形,进一步学习尺规作图的步骤。
2.数学思考目标:经历用尺规按照一定条件作三角形的过程,感受不同的人作出的三角形完全重合这个几何直观,体验满足一定条件 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4.4用尺规作三角形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4.4用尺规作三角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下数学4.4用尺规作三角形教学设计,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用尺规作三角形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和几何思维。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用尺规作线段、圆等基本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为学生提供了进一步探索和创造的机会。
教材中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掌握用尺规作三角形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用尺规作线段、圆等基本几何图形的方法,对于尺规作图有一定的了解和经验。
但是,用尺规作三角形相对于线段和圆来说,难度较大,需要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推理和探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用尺规作三角形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和几何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用尺规作三角形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尺规作三角形。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掌握用尺规作三角形的方法。
2.示范法:教师通过具体的示范,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用尺规作三角形的过程。
3.合作交流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讨用尺规作三角形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尺规、直尺、圆规、三角板等。
2.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用尺规作三角形的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用尺规作线段、圆等基本几何图形的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向学生介绍用尺规作三角形的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和思考,让学生尝试自己用尺规作一个三角形。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三角形4.4用尺规作三角形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三角形4.4用尺规作三角形教案新版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三角形4.4用尺规作三角形。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性质以及三角形的全等和相似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用尺规作三角形是几何作图的基本要求,对于学生培养几何思维、提高作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具备了一定的几何作图基础。
但部分学生在作图过程中,可能对尺规作图的规则理解不深,操作不熟练,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用尺规作三角形的方法,能独立完成简单的尺规作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几何作图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几何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用尺规作三角形的方法及步骤。
2.教学难点:尺规作图的操作技巧,如何准确地找到作图所需的点和线。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尺规作三角形的方法。
2.运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共同完成作图任务。
3.采用“直观演示”的教学方法,老师现场演示作图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作图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尺规作图的道具,如直尺、圆规、铅笔等。
2.准备一些关于尺规作图的例题和练习题。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作图过程。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复习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三角形吗?三角形有哪些性质?2.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如何用尺规作一个任意的三角形呢?呈现(10分钟)1.老师演示用尺规作三角形的过程,讲解作图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2.学生在纸上尝试用尺规作一个任意的三角形,体会作图的方法和技巧。
操练(10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任意的三角形,用尺规作图。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4.4用尺规作三角形》教案

《用尺规作三角形》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已知两边及其夹角、两角及其夹边、三边会作三角形。
2.过程与方法在用尺规作图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获得正确的学习方式和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根据题目的条件作三角形。
【教学难点】探索作图过程。
【教学方法】自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过渡】我们已经学过利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如何利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吧。
已知:∠AOB,求作∠A′O′B′,使∠A′O′B′=∠AOB。
(学生动手)【过渡】大家都能正确的进行作图,具体的做法我们就不在这里多说。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利用尺规作图作出一个需要的三角形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
二、新课教学1.用尺规作三角形【过渡】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本P86的做一做内容,我们该如何画出这样一个符合条件的三角形呢?【过渡】按照课本的示范,大家先试着画一下吧。
课件展示具体的画图过程,边进行讲解,边让学生动手。
【过渡】将你所作的三角形与同伴作出的三角形进行比较,它们全等吗?为什么?大家结合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谁能告诉我答案。
(学生回答)【过渡】结合刚刚的画图过程,我们发现,我们的已知条件是两边及其夹角,因此,根据两边及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我们能够得到全等的三角形。
【过渡】大家想一想,除了刚刚的那种方法之外,还有别的画图方法吗?(学生回答)进行总结,并展示一种方法的画图过程。
【过渡】我们刚刚的另一种画图方法,与之前不一样的在于,先确定角,之后再截取正确的长度。
同样得到全等的三角形。
【过渡】现在,我们来看课本第2个做一做的内容。
这次,同学们先自己进行画,然后我们再来看谁的步骤是正确的。
(学生动手。
老师巡视指导)【过渡】刚刚看了大家的画图过程,很多同学都画的很正确,现在,我们来挑选一位同学讲一下自己的画图过程。
2020年七年级数学下册 4.4 用尺规作三角形学案(新版)北师大版.doc

1、已知线段 a、b。 求作:△ABC,使 AB=AC=b,BC=a。
b
2、用尺规作一个直角三角形,使其一 个锐为 ∠a,这个锐角与直角所夹的边为 a.
a
课后作业
1、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求 作这个三角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已知:线段 a,b,c。 求作:△ABC,使 AB=c,AC=b,BC=a。 a c b
2、如图,已知底边 a,底边上的高 h,求作等腰 三角形.
a
h
学习小结 , 引导学生 整理归纳
2020 年七年级数学下册 4.4 用尺规作三角形学案(新版)北师大版
课题:第四章第 4 节《用尺规作三角形》(1 课时) 学习目标 重点 难点 合理运用所给条件,能利用尺规作出三角形。 合理运用所给条件,能利用尺规作出三角形。 尺规作图作法的理解。 教学流程 学校年级组 二备 教 师 课 前 备课 自主学习,尝试解决 自主学习、尝试解决 1、三角形的基本元素是___和___。 2、 你 会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吗 ? 自己动手试一试! 3、你会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吗? 4、你能利 用尺规作一个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 全等吗?
探究案 1、已知:线 段 a、c 和 ∠α 。 求作:Δ ABC,使得∠A=∠α ,AB= a,BC=C。 a
c
a
a
合作学习,信息交流
1、已知三角形的两角及其夹边,求作这 个三角形。 已知:∠α ,∠ β ,线 段 c。 求作:△ABC,使∠A=∠α ,∠B=∠β ,AB=c。
α
β
c
课堂达标训 练(5 至 8 分钟)(要求起点 低、分层次达到课标 要求)。
2024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4.4《用尺规作三角形》教学设计

2024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4.4《用尺规作三角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用尺规作三角形》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4.4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用尺规作三角形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几何作图能力,为后续学习其他几何图形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探究用尺规作三角形的方法,并归纳总结出规律。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尺规作图技巧,对几何图形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用尺规作三角形的方法,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用尺规作三角形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用尺规作三角形的方法,能独立完成用尺规作三角形的练习。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几何作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用尺规作三角形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用尺规作三角形的规律。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用尺规作三角形的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媒体课件,展示用尺规作三角形的过程。
2.准备尺规作图的工具,如直尺、圆规等。
3.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用尺规作三角形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三角形是如何用尺规作出来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用尺规作三角形的方法。
讲解过程中,要注意讲解清楚每一步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尺规作三角形。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用尺规作三角形的练习题,检验自己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
【精品】2019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4.4 用尺规作三角形 教案.doc

4.4 用尺规作三角形1.已知两边及其夹角会作三角形;(重点,难点)2.已知两角及其夹边会作三角形.(重点,难点)3.已知三边会作三角形.(重点,难点)一、情境导入小明在一个工程施工图上看到一个三角形,他想用直尺和圆规画一个与这个三角形全等的三角形,应当怎样画?二、合作探究探究点:用尺规作三角形【类型一】已知两边及其夹角作三角形ABC,使∠B=∠α,BA=n,BC=m.解:作法:1.作∠MBN=α;2.在射线BN,BM上分别截取BC=m,BA=n;3.连接AC,则△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方法总结:已知两边及其夹角作三角形的理论依据是判定三角形全等的“SAS”,作图时可先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再在角的两边分别截取已知线段长即可.【类型二】已知两角及其夹边作三角形,使得∠ABC=∠α,∠ACB=∠β,BC=c.解:作法:1.作线段BC=c;2.在BC的同旁,作∠DBC=∠α,作∠ECB=∠β,DB与EC交于点A.则△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方法总结:已知两角及其夹边作三角形的理论依据是判定三角形全等的“ASA”,作图时可先作一条边等于已知边,再在这条边的同侧,以边的两个端点为顶点作两个角分别等于已知角即可.【类型三】已知三边作三角形ABC,使BC=a,AC=b、AB=c.解:作法:1.作线段BC=a;2.以点C为圆心,以b为半径画弧,再以B为圆心,以c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A;3.连接AC和AB,则△ABC即为所求作的三角形,如图所示.方法总结:已知三角形三边的长,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SS”,知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也就确定了.作三角形相当于确定三角形三个顶点的位置.因此可先确定三角形的一条边(即两个顶点),再分别以这条边的两个端点为圆心,以已知线段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的交点即为另一个顶点.三、板书设计1.已知两边及其夹角作三角形2.已知两角及其夹边作三角形3.已知三边作三角形本节课学习了有关三角形的作图,主要包括两种基本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图时,鼓励学生一边作图,一边用几何语言叙述作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4用尺规作三角形》教案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在七年级上册教材中己经学习过了尺规作图。
其中包括理解尺规作图的含义,能完成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基本作图,初步掌握了尺规作图。
而对于三角形,它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几何图形,学生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并且在本章的前4节中学生已经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及相关结论有了进一步的学习,如认识三角形、全等三角形、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
学生已经具备了作三角形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学生的活动经验: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屮,学生已经经历了观察、折纸、拼图、画图、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了空间观念,积累了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
在学生现有的知识和活动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教学及学习任务:在分别给出两角一夹边、两边一夹角和三边的条件下,能够利用尺规作出三角形,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作图的过程。
学生在本学段完成后会书写“已知、求作和作法”。
能结合三角形全等条件与同伴交流作图过程和结果的合理性。
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经历尺规作图实践操作过程,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尺规作图的技能,能根据条件作出三角形。
2、过程与方法:能依据规范作图语言,作出相应的图形,在实践操作过程中,逐步规范作图语言。
3、情感与态度:通过与同伴交流作图过程和结果的合理性,体会对问题的说明要有理有据。
三、教学设计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7个环节:情境引入一一作三角形一一合作分享一一基础练习一一拓展提高一一课堂小结一一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
活动内容:首先提出“豆豆书上的三角形被墨迹污染了一部分,你能帮他在作业本上画出一个与书上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吗?”的问题,自然地引发学生恩考“如何作一个三角形与已有的三角形一样呢?”与此同时引导学生冋顾三角形的基本元素,以及学过的基本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学生思考后独立回答。
对于两种基本尺规作图,找两名学生板演示范,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完成后,请学生试着叙述作法, 教师规范学生的语言。
活动目的:通过学生处理身边经历过的事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善于
观察生活,并能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模型的能力。
同时对两个基本尺规作图的复习是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自然引出本节课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何利用尺规作一个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全等呢?”
实际教学效果:学生一开始在问题情境下进行积极思考,想各种办法进行解决,如:用
一张薄纸覆盖在三角形上,描出来未被污染的部分,将污染了一部分的两边延长,两边相交,即恢复成了原来的三角形。
提出方案的同时,引导学生考虑方案的可行性。
此时,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三角形的基本元素,及尺规的基本作图一一线段、角。
学生能熟练的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并用语言描述作图过程。
而对于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有些学生作起来稍显困难,需教师重新示范,并说明作图过程。
在这一复习过程屮,教师对做得好的学生给予鼓励,说明学习知识要扎实,基础打得好后续的学习才会比较容易。
第二环节作三角形
活动内容:师生共同探索、研究、交流、经历利用尺规作三角形,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
述作图的过程。
本环节学生要按要求完成三个尺规作三角形的内容:
(1)已知三角形的两角及其夹边,求作这个三角形;(豆豆所求助的三角形)
(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求作这个三角形;
(3)已知三角形的三边,求作这个三角形。
首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交流作三角形时作边与角的先后顺序,再作所求的三角形。
第一个作图教师给出作法,并演示作图过程,让学生进行模仿操作;第二个作图只给出作法,不演示,让学生根据已知步骤独立作出图形;第三个作图让学生自己探索作法,并独立作11!图形。
学生在每个作图完成后,进一步思考“还有没有其他的作法?”,思考后进行操作,尝试表述作图过程,并组织全班进行交流。
再提出“大家画出的三角形是否全等” 的问题供学生讨论。
活动目的:本环节通过分析一一操作一一再分析的形式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经历从模仿、独立完成作图、到探索作图的过程,巩固尺规作图的技能,循序渐进的会书写“已知、求作和作法”。
在完成三个作图后,都鼓励学生比较各自所作的三角形,利用重合等直观方式观察所作出的三角形是否全等。
在此基础上,还引导学生利用已经获得的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来说明大家所作出的三角形一定是全等的,即说明作法的合理性。
这实际上体现了只管操作与推理的相结合,并从中也使学生意识到这两种方法的不同。
实际教学效果:在教师示范第一个作图之后,学生能够学着模仿分析和操作下面的作图,并且在不断地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过程中,逐渐达到熟练。
从而,学生可以自己探索作法,并独立作出图形。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画图要比表述作图过程(即写作法)显得自如,有信心。
大多数学生对“用准确的语言描述作图过程”感到有很大的困难。
即使这样,也要鼓励学生亲自张嘴说一说,尽他的最大可能描述自己的作图顺序及过程,教师即吋地加以引导、完善、规
范作图所用地语言。
使学生可以很快地自己独立完成作图和作法。
木环节注意模仿与自主学习的相结合,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思维的一个平台。
学生在完成每一个作图后,都要思考"依据给岀的条件作岀的三角形会全等吗?”学生能够很好地根据刚刚学过的三角形全等的判别方法中的“ASA”、“SAS”和“SSS”来进行说明,从中体会做法的合理性以及直观操作与推理的相结合。
第三环节合作分享
活动内容:以4人合作小组为单位,根据问题开展活动。
问题(1)你都知道有哪些常用的作图语言可以用于描述作图过程(即作法)?
问题(2)我们是如何分析作图题的?它的步骤是什么?
活动目的:学生通过前一环节的实践操作,已经有了一定的作图经验。
在此基础上提出这两个问题是为了让学生对刚刚的作图过程进行回顾、总结,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归纳数学方法的能力;并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这一环节无论是对己完成的实践操作,还是下面的实战练习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一承上启下。
实际教学效果:各合作小组成员在已有的作图经验基础上积极参与,各抒己见,尽可能多的挖掘作图语言和详细的分析步骤,一派紊而不乱的讨论气範。
最后各小组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在全班进行展示,与大家分享。
在分享的同时全班进行交流,取长补短,使语言更加规范、精练。
达到集思广益、互帮互助的教学效果。
第四环节基础练习
活动内容:1、你能用尺规作一个直角三角形,使其两条直角边分别等于已知线段G
“ 吗?并写出作法。
a b
2、已知和线段d,用尺规作一个三角形,使其一个内角等于乙a,另一个
内角等于Z0 , <7的对边等于纸
活动目的:对本节的知识进行巩固练习。
特别是习题2可以锻炼学生思维,考察学生的应变能力,培养学生的转换思想。
并且可以从中体会“AAS”直观操作与推理的相结合。
实际教学效果:学生基本都能很熟练地、快速地分析并作出习题1的三角形,教学效果较好。
而对于习题2,需要通过平角画岀第三个内角,转换成“ASA”的情况,学生的这种转换思想稍显薄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启发。
而学生对于转换之后的作图信心十足,能够快且好的完成。
第五环节拓展提高
活动内容:已知线段G b和Z。
,求作AABC,使其有一个内角等于Z a,且Za的对边等于Q,另有一边等于九
做完后进一步提问:同样是已知两边及一角,为什么会出现两个三角形呢?你从中可以感悟到什么?
活动目的:在学生现有的作图经验基础上,提出多解问题,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两边及其夹角”和“两边及一边的对角”问题的对比分析,加深学生对判别三角形全等条件“SAS”的理解,和“SSA”反例的卬象。
实际教学效果: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分析画出一种三角形的情况,很能想到最后的一段弧会与已作的射线有两个交点,需要在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下完成。
但对于有两个三角形满足条件理解较好。
因此,需要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六环节课堂小结
活动内容:师生互相交流作三角形的体会,如何分析作图题,作图语言的应用以及三角形全等条件与作图之间的关系。
活动目的:鼓励学生结合自己本节课的实践体验,谈自己的收获与感想,并与大家交
流。
锻炼学生组织语言及表达能力,经历与同伴分享成果的快乐过程。
实际教学效果:学生畅所欲言自己的实际收获:会利用尺规作一个三角形;学到了一些作图时常用的作图语言;更深一步理解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别条件是有图可依的…… 第七环节布置作业
教科书P90—习题3,9-2.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