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g显带核型分析
染色体G带制备详细流程及核型分析

染色体G带制备详细流程及核型分析(一)染色体的形态结构体细胞的染色体是46个,23个,其中22对是常染色体。
一对是性染色体。
男性一对XY。
女性为XX。
染色体的形态随着细胞周期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在光学显微镜下所看到的染色体是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metaphase chromsome)。
每个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呈赤道状彼此分离。
只有着丝粒处相连。
根据着丝粒的位置分为三种类型,中部着丝粒型,亚中部着丝粒和端着丝粒型(图21-1)。
图21-1 正常人体细胞的三种染色体1.中部着丝点染色体;2.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3.近端部着丝点染色体1.非显带染色体特征分为七组A组(1~3):为最大的具中部着丝粒染色体,这组染色体相互间很易区别。
第1号和第2号染色体大小相似,唯第2号染色体为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
第3号染色体较1、2号染色体小,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
B组(4~5):为大的具中部着丝粒染色体。
2对染色体之间在形态和长度上较难区别。
C组(6~12号和X):为中等大小的具中部或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
这组染色体较难区分,其中第6、7、11号和X染色体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第8、9、10和12号染色体为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
女性为2个X染色体。
男性只有1个X染色体。
D组(13~15号):为中等大小的具近端着丝粒染色体。
在其短臂上有随体。
与他组染色体有明显区别。
但3对染色体之间较难区别。
E组(16~18号):为小的具中部或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
第16号染色体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第17号和18号染色体为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
不过,着丝粒位置第18号较第17号染色体更近端部。
F组(19~20号):为更小的中部着丝粒染色体。
2对染色体之间,形态上很难区别。
G组(21~22号和Y):为最小的近端着丝粒染色体。
第21号和22号染色体大小相似,且短臂上常连有随体。
Y染色体常比第21和22号染色体大、染色深。
且无随体。
Y染色体长臂2个染色单体比较靠拢,长臂末端也较模糊。
人类染色体G带核型分析

人类染色体G带核型分析摘要人类染色体G带核型分析是一项重要的遗传学检测方法,可以帮助鉴定染色体异常,为临床诊断和疾病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本文将介绍人类染色体G带核型分析的原理、操作步骤和临床应用,并探讨其在遗传疾病研究中的意义。
引言人类染色体是一条条长短不一的DNA分子,其中包含了人类遗传信息的全部。
染色体异常可以导致不同的遗传疾病和癌症的发生。
人类染色体G带核型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染色体检测方法,利用一种特殊染色技术对染色体进行染色,然后通过显微镜观察和分析染色体的形态和数量,从而鉴定染色体异常。
方法样本采集与培养人类染色体G带核型分析需要获取患者的外周血、羊水或胎盘组织等样本。
对于外周血样本,使用抗凝血管采集一定数量的血液。
对于羊水或胎盘组织样本,可以在妊娠期间进行采集。
采集的样本需要进行细胞培养,目的是获取足够数量的细胞进行分析。
细胞处理细胞培养后,采用适当的方法和药物对细胞进行处理,停止细胞分裂并保留染色体的形态。
常用的方法包括用胆碱能抑制剂停止细胞有丝分裂、用高渗溶液进行裂解和固定等。
染色体染色和显微镜观察经过处理的细胞用一种特殊染料(一般为吉姆萨染料)进行染色。
染色后,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量。
根据染色体的形态和大小,可以对染色体进行鉴定,并进行核型分析。
数据分析与结果解读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得到染色体的形态和数量信息。
根据染色体的数量和形态,可以判断是否存在染色体异常,如染色体缺失、染色体重复或染色体结构异常等。
根据结果,可以进行遗传辅助诊断,帮助确定疾病诊断和预后。
临床应用人类染色体G带核型分析在临床诊断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其主要应用包括:遗传疾病的诊断人类染色体G带核型分析可以帮助确定染色体异常与遗传疾病的关系。
例如,唐氏综合征、爱德华氏综合征和Patau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都与特定的染色体异常有关。
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可以准确诊断这些疾病,为咨询和治疗提供依据。
复杂遗传疾病的研究对于一些复杂的遗传疾病,人类染色体G带核型分析可以帮助鉴定潜在的遗传因素。
G显带染色体标本分析

G显带染色体标本分析G带显示的正常人显带核型特征(见附图1.1、1.2、1.3)A组染色体:包括1~3号染色体。
长度最长,1号和3号染色体为中央着丝粒,2号染色体为亚中央着丝粒染色体。
1号染色体短臂:在320条带左右的分裂相上,近侧段有两条深带,第2条深带稍宽;在处理好的标本上,远侧段可显出34条浅染的深带。
此臂分为3个区,近侧的第1深带为2区1带,第2深带为3区1带。
长臂:副缢痕紧贴着丝粒,染色深浅不一,其远侧为一宽的浅带,近中段与远侧段各有两条深带,中段两条深带稍靠近,其中第2条染色较浓。
此臂分为四个区,副缢痕远侧的浅带为2区1带,中段第2深带为3区1带,远侧段第1深带为4区1带。
2号染色体短臂可见四条深带,中段的两条深带较靠近。
此臂分为2个区,中段两条深带之间的浅带为2区 1带。
长臂:有 7条深带,第 3和第4深带有时融合。
此臂分为 3个区.第2和第3深带之间的浅带为2区1带,第4和第5深带之间的浅带为3区1带。
3号染色体着丝粒区浓染短臂:在近侧段可见一条较宽的深带,远侧段可见两条深带,其中远侧的一条较窄,且着色较浅,这是区别3号染色体短臂的重要特征。
近侧段的深带可分为两条深带。
此臂分2个区,中段浅带为2区1带。
长臂:一般在近侧和远侧段各有一条较宽的深带。
在显带好的标本上,近侧段的深带可分为两条深带,远侧段的深带可分为三条深带。
此臂分为2个区,中段浅带为2区1带。
B组染色体:包括4~5号染色体,长度次于A组;亚中央着丝粒染色体,短臂较短。
4号染色体短臂:可见两条深带,近侧深带染色较浅,短臂只有一个区。
长臂:可见均匀分布的四条深带,在显带较好的标本上,远侧段的两条深带可各自再分为两条较宽的深带。
此臂分为3个区,近侧段第1和第2深带之间的浅带为2区1带,远侧段的两条深带之间的浅带为3区1带。
15号染色体短臂:可见两条深带,其中远侧的深带宽而且色浓,短臂只有一个区。
长臂:近侧段有两条深带,染色较浅,有时不明显;中段可见三条深带,染色较深,有时融合成一条宽的深带;远侧段可见二条深带,近末端的一条着色较浓。
医学遗传学选择练习题库及参考答案

医学遗传学选择练习题库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1、真假两性的判断取决于( )A、性腺种类B、生殖器官C、Y染色体D、X染色体E、第二性征正确答案:A2、针对胎儿排尿严重功能障碍,造成羊水过少时,我们采用最好的方法是()。
A、人工流产B、宫内手术治疗C、提前破腹产D、出生后赶紧治疗E、出生后临症治疗正确答案:B3、影响多基因遗传病发病风险的因素主要是 ( )A、微效基因与环境协同作用B、微效基因累加效应强弱C、染色体损伤D、双亲身体健康E、出生质量正确答案:A4、能将紫外线诱导的突变进行稀释的DNA 修复方式为( )A、切除修复B、快修复C、重组修复D、错配修复E、光修复正确答案:C5、G显带是临床最常用的染色体核型分析方法,显示()临床意义更太。
A、富含AT碱基对深带B、富含GC碱基对的深(暗)带C、富含AT碱基对的明带D、富含TG碱基对的明带E、富含GC碱基对的明(浅)带正确答案:E6、α珠蛋白基因位于 ( )A、5p21B、11p15.5C、16p13.3D、12q24.2E、9p34正确答案:C7、不属于线粒体遗传特征的是 ( )A、异质性B、基因高突变率C、交叉遗传性D、阈值效应E、母系遗传正确答案:C8、属于从性遗传是 ( )A、白化病B、早秃C、多指(趾)症D、Huntington舞蹈病E、血友病B正确答案:B9、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的发生是( )A、常染色体基因突变B、常染色体数目畸变C、染色体数目微缺失D、性染色体基因突变E、常染色体结构畸变正确答案:A10、遗传咨询的执行者是:A、患者家属B、内科、外科医生和护士C、社会热心人士D、遗传咨询医生E、患者正确答案:D11、HbH病的基因型为( )A、αα/ααB、- -/α-C、αα/α-D、α-/α-E、- -/- -正确答案:B12、属珠蛋白的生成障碍性贫血的疾病是 ( )A、肝豆状核变性B、白发病C、半乳糖血症D、自毁容貌综合征E、着色性干皮病正确答案:E13、两性的判断取决于( )A、第二性征B、生殖器官C、Y染色体D、社会性别E、X染色体正确答案:B14、人类线粒体基因组的结构特点有:A、基因紧密排列,双链反向排列的RNA分子B、双链,环状DNA,无内含子,基因排列紧密C、有D和L双链的,碱基排列相同D、闭盒双链环状,高度重复的DNA分子E、rRNA基因位于tRNA基因和mRNA基因之间正确答案:B15、多基因遗传决定的性状是 ( )A、数量性状B、质量好坏C、质量性状D、数量多少E、无差异性状正确答案:A16、AFP值低于0.75,患()风险增高A、多囊肾B、先天愚型C、先天性心脏病D、两性畸形E、神经管畸形正确答案:B17、基因突变对蛋白质所产生的直接影响不包括 ( )A、影响蛋白质分子中肽链形成B、影响蛋白质的一级结构C、影响活性蛋白质的生物合成D、改变蛋白质的活性中心E、改变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正确答案:A18、染色体核型指的是:A、体细胞染色体结构B、生殖细胞染色体数目C、生殖细胞染色体异常情况D、生殖细胞染色体全套构型E、体细胞染色体全套构型正确答案:E19、目前比较安全、无创伤的产前诊断取材是()A、抽取孕妇外周血B、手术切取组织细胞C、刮取宫颈绒毛D、脐带穿刺抽取脐带血E、羊膜穿刺抽取羊水正确答案:A20、染色体制备最常用的染色试剂是:A、甲醇和冰醋酸B、酚红C、KClD、吉姆萨(Giemsa)E、硝酸银正确答案:D21、子女发病率为1/4,并与性别无关的遗传病其遗传方式多是 ( )A、XDB、ARC、ADD、XRE、母系遗传正确答案:B22、XXYY形成机理是:A、双雄受精B、受精卵细胞分裂时染色体迟溜C、双雌受精D、配子形成时减数分裂染色体不分裂E、受精卵卵裂时复制异常正确答案:E23、人类NO.16染色体的非显带核型分析特征是A、中偏小,中央着丝粒,有次縊痕和随体B、小,亚中着丝粒,无随体次縊痕C、较小,中央着丝粒,有次縊痕无随体D、中等大小,亚中着丝粒,无随体次縊痕E、次大,近端着丝粒,有次縊痕和随体正确答案:C24、线粒体中编码mRNA的基因是 ( )个。
实验三+G显带及核型分析1

1912
1912
1912
作业
1、每位同学完成一个人类染色体核型分析。
2、对染色体带型特征进行实验考核。
1912
实验三Βιβλιοθήκη 染色体G显带技术和核型分析
1912
一、目的要求:
•
1、掌握核型分析原理和方法。
2、掌握人类染色体G显带的方法。
1912
二、实验原理
(一)G显带技术 用不同的方法消化处理(热、碱、酶等)常规制备的 染色体标本,再进行Giemsa染色,便可得到G带标本。 疏水性蛋白质聚集的区域易受各种因素影响而被消化掉 或抽提掉。 (二)G显带核型分析 将清晰、完整、显带好的分裂相显微照相冲印成照片 逐一剪下 按附录所列染色体特征逐一分析、配对、 分组编号 粘贴成核型 。
1912
2、 G显带技术操作步骤
⑴老化、烤片 ⑵消化 37℃预温的0.02%胰酶处理10-60秒
(视标本老化程度而定)
⑶冲洗 立即蒸溜水冲洗 ⑷染色 Giemsa染液染色7-8min→冲洗→晾干 (5)油镜观察
1912
1912
1912
1912
1912
1912
1912
1912
正常人女性G显带核型分析:46,XX
人类染色体G带观察与核型分析

人类染色体G带观察与核型分析一、实验目的掌握人类体细胞染色体组型分析的方法二、实验原理○1核型:染色体组型又称核型,是指将动物、植物、真菌等的某一个体或某一分类群(亚种、种、属等)的体细胞内的整套染色体,按它们相对恒定的特征排列起来的图像。
核型模式图是指将一个染色体组的全部染色体逐个按其特征绘制下来,再按长短、形态等特征排列起来的图像。
核型( karyotype )是指一个细胞内的整套染色体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所构成的图像,通常是将显微摄影得到的染色体照片剪贴面成。
正常细胞的核型能代表个体的核型。
组型( idiogram )是以模式图的方式表示,它是通过对许多细胞染色体的测量取其平均值绘制而成的,是理想的、模式化的染色体组成。
它代表了一物种染色体组型的特征,核型的研究对人类医学遗传研究及临床应用,对探讨动植物起源、物种间亲缘关系、鉴定远缘杂种等方面都有重大意义。
○2带染色技术也称为改良的 iemsa 染色法。
因用 iemsa 染色,所以称为带。
它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染色体分带技术之一。
染色体标本放到37℃胰酶中是带显示的一种预处理方式,它可以从染色体上抽取蛋白质特定的成分,从而经 iemsa 染色后获得良好一致的分带类型。
带的形成与 iemsa 染料的组成及染色特性分不开。
iemsa 染料即噻嗪-曙红染料,染色首先取决于两个噻嗪分子同DNA 的结合,在此基础上它们结合一个曙红分子,其次取决于一个有助于染料沉淀物积累的疏水环境。
通过胰前预处理可以使阴性带区的疏水蛋白被除去或使它们的构型变为更疏水状态。
从而造成了染色体蛋白质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明暗相间的染色体带。
染色体带技术为染色体遗传病诊断、杂种细胞检定、特殊细胞株标记、染色体的识别等开创了一系列检测方法,大大加速了染色体研究的进展。
○3对任何一个染色体的基本形态学特征来说,重要的参数有3个:描述染色体的三个参数: 1.相对长度:指单个染色体长度与包括X(或Y)染色体在内的单倍染色体总长之比,以百分率表示。
实验G显带核型分析 实验课件

1. 计数并剪切
5……
1 2 3
4
2. 排列分组
2. 配对成23对
3.排列分组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XX 18 19 20 21 22 返回
4.写出结果
46,XX
都有
中(16号) 亚中(17、18号)
中 近端 21、22号 有,Y无
正常人染色体G显带带型模式图
A组
包括1~3号染色体,长度最长:1、3号着丝粒约 在1/2处,2号着丝粒约在3/8处。
一秃二蛇三蝶飘
B组
包括4、5两对,体积大,着丝粒约在1/4处,亚中着丝粒。
四鞭炮五黑腰
C组
包括6~12号和X染色体,中等长度,6、7、11号和X着丝 粒约在3/8处,其他号着丝粒约在1/4处。
核型分析(karyotyping): 制作核型,进行染色体数目、 形态特征分析,确定正常与否,写出分析结果 的过程。
核型分析的类型? 非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
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
G显带
人类染色体显带核型命名标准 依据:染色体大小、着丝粒位置、带纹 分组: A、B、C、D、E、F、G七组 编号:1~22号为常染色体,男女共有
三、实验用品
1、器材 电脑、打印纸
2、材料
人类中期染色体图片
四、内容及方法
G显带核型分析
1. 计数并剪切 2. 配对成23对 依据:同源染色体形态相同,带型一样 非同源染色体大小、形态、带型各异 3. 排列分组编号 依据:染色体大小、着丝粒位置 随体有无和G显带带型 4. 写出核型分析结果 如:46,XX或46,XY
人类G显带核型分析

人类G显带核型分析简介人类基因组由一系列的染色体组成,其中包含有关个体遗传特征的信息。
通过分析人类染色体的形态和结构,可以获取有关个体的核型信息。
在人类染色体核型分析中,G带染色体是一种常用的技术,它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核型信息。
G带染色体技术G带染色体技术是一种常用的核型分析方法,它能够显现染色体的带状结构。
该技术利用了染色体的染色质中富含的AT和GC碱基对的差异,通过特定染色剂的作用,可以将染色体分成明显的带状结构。
G带染色体技术通常与显微镜观察相结合,可以得到高分辨率的染色体核型图。
G带染色体核型分析步骤G带染色体核型分析通常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细胞培养:首先需要从个体的脐带血、外周血或骨髓等获得细胞样本,然后将其进行细胞培养,使细胞增殖到足够数量。
2.处理染色体:将细胞处理以使染色体展开,并进行固定。
通常通过加入适量的高渗液来使细胞膨胀,然后进行固定。
3.涂片制备:将处理后的细胞进行涂片制备,通常使用玻璃片或载玻片。
制备涂片时需小心操作,避免细胞损伤或重叠。
4.染色:将涂片进行染色,常用的染色剂包括吉姆萨染色剂或戈姆萨染色剂。
染色剂的选择会影响染色体的分辨率和对比度。
5.显微镜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染色后的涂片,通过对各染色体的形态和带状结构进行分析,得到染色体的核型信息。
G带染色体分析的应用G带染色体分析广泛应用于临床遗传学和生物学研究中,主要用于以下方面:1.检测染色体异常:通过G带染色体分析,可以检测到染色体数目异常、结构异常或重排。
这些异常经常与遗传疾病相关,对于儿童发育异常或个体的生育能力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2.遗传咨询和筛查:G带染色体分析可用于进行遗传咨询和筛查,帮助家庭了解染色体异常的潜在风险。
例如,在孕期通过羊水细胞或绒毛组织进行G带染色体分析,可以帮助判断胎儿是否存在染色体异常。
3.种群遗传学研究:G带染色体分析也可以用于种群遗传学研究,通过分析不同种群的染色体组成和遗传变异,可以揭示人类种群间的遗传关系和进化历史。
人类染色体标本的制备与G显带核型分析报告

人类染色体标本的制备与G显带核型分析报告概述核型分析是指通过对细胞的染色体观察,了解它们的数量、形态,从而判断个体的性别以及是否存在染色体异常。
本文将介绍人类染色体标本的制备方法以及采用G显带染色技术进行核型分析的过程和结果。
材料与方法标本制备:1.通过体内生长的细胞系培养得到细胞,并将它们发送至染色体形态捕获系统实验室。
2.将收到的细胞进行样品准备。
先加入均浆剂净水,并初次混合。
待与细胞量相等的5%高马尔谷酸(Na2HPO4)特性缓冲液和1%偏硫酸,最后混合。
3.轻轻转动管子,并且离开它说较长时间,使得细胞得以与溶液完全变淡。
4.通过四氯化碳进行固定,直至样品中的细胞结构都没有被损坏。
5.利用各种化学剂处理样本,以预处理出更好的结构。
G显带染色:1.将钟室内的标本压片,使细胞的核形成按制定的标准排序,并在有机玻璃片底部粘贴。
2.加入如下染料:a. Giemsa液:Giemsa指的是罗马帝国时期的波尔多区Giemsa教授。
G显带染色技术将溶液中的Giemsa染色质直到他们的总量到达6倍于DNA总量。
Giemsa染料在滴定时间内还要使染色质呈现某些将染色质透过玻片清楚可见的颜色。
b. Sorenson’s Buffer:Sørensen’s缓冲液是一种被设计为模仿人类体液的缓冲液。
在G显带染色过程中,它发挥的作用是将不同颜色的细胞内组成分离出来,使得它们不会在一幅核型图像中混杂在一起。
3. 在加入染料后将玻璃片封起来,等待颜料与核相结合。
4. 将镜头放置在显微镜底座中,并通过显微镜观察标本。
分析:我们使用的显微镜是能见度很好的显微镜,能够让细胞结构非常清晰可见。
我们可以在屏幕上观察到标本图像。
我们首先计算出图像中每个单独的染色体的数目以及它们的大小和形状。
在一张图像上,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区分每个单独的染色体,并根据它们的大小、形状和位置来确定它们在细胞核中的位置。
结果我们的细胞核型分析结果显示,这个体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数目为46个。
[人体显微形态学]_实验: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
![[人体显微形态学]_实验: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3b3e200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e3.png)
[人体显微形态学]_实验: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
人体显微形态学的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是实验室里一项非常重要的实验。
它主要是
为了研究人体染色体G显带核型,以了解非常微小部分染色体结构和功能,从而可以准确
评估人体染色体安全性和染色体病变。
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实验,是微生物学实验室中常用的分子生物技术之一。
它包括
用荧光原子瞳(FISH)技术来检测和辨识人体染色体G显带上的特定片段,是按比例放大
微小结构的,目的是在极端放大的条件下观察其形状和染色体结构,以调查染色体G显带
核型的特征。
实验之前,需要准备染色体DNA样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反应(RT-PCR)技术,提取
染色体DNA样本。
取染色体DNA样本,用供体核酸进行探针结合,以染色技术对染色体进
行染色,并在特定稀释条件下进行配对图谱比较,以得出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的结果。
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的过程中,要采用专业的放大技术,如荧光显微镜和电子显微
镜等,来放大染色体核酸片段的结构,以准确观察染色体G显带核型。
采用特定稀释技术,给出多种图形,作为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的依据。
最后,运用解剖切片、拍片、再加以染色,用荧光显微镜染色,最后才得出染色体G
显带核型分析的结论。
比较同一组DNA样本中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的结果,便可得出染
色体上显带特征的特点;进而确定人体染色体的安全性及疾病的分析结果。
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是一种十分详细、复杂的实验,其实验步骤也十分耗时,但是
它为弄清染色体G显带的结构提供了最佳的依据,直接关系到人类健康,因此在临床实践中,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实验备受重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G显带核型分析F

G显带核型分析F
核型分析是对染色体进行观察和研究的一种方法,通过观察染色体的结构和数量来确定个体的性别以及是否存在染色体异常。
在G显带核型分析中,染色体会被染上不同的颜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并进行分类。
G显带核型分析是一种用于人类染色体研究的标准方法之一、它是由高尔基(Giemsa)染色的方法得名。
G显带染色法是一种将染色区域显色染色的方法,使不同的染色区域显示出不同的颜色,从而可以对染色体进行清晰的观察和分析。
在G显带核型分析中,通常会通过外周血液样本或胎儿细胞样本来获取染色体。
首先,通过特定的培养方法,将细胞培养增殖到足够数量。
然后,将细胞进行染色处理,使染色体显现出清晰的黑白条纹。
最后,通过显微镜观察和拍照记录,并用计算机系统进行图像分析和染色体分类。
1.确定性别:通过观察性染色体(X和Y染色体)的存在与否,确定个体的性别。
正常女性的核型为46,XX,正常男性的核型为46,XY。
2.染色体数目异常的检测:通过计数染色体的数量,来检测是否存在染色体数目异常。
正常人类体细胞核型为46个染色体。
3.结构异常的检测: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结构,检测是否存在染色体结构异常,如易位、缺失、重复、倒位等。
这些染色体异常可能会导致染色体疾病,如唐氏综合征、爱德华综合征等。
4.染色体变异研究:对正常染色体的结构和形态进行研究,了解染色体的变异规律,以及对染色体进行分类和命名。
人类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

人类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引言人类基因组中的染色体是遗传信息的主要载体。
其中,性染色体在性别决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人类中,性别由两种类型的性染色体决定:XX对应女性,XY对应男性。
正常情况下,人类的细胞核中共有46条染色体,其中44条为非性染色体,另外2条为性染色体。
本文将对人类G显带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
G显带染色体G显带染色体技术是一种常用的染色体核型分析方法,它使用某些特定的染色剂对染色体进行染色,以便更好地观察和研究染色体的形态和结构。
G显带染色技术具有高分辨率和高对比度的特点,可以清晰地显示出染色体上的各种条纹和细节,有助于鉴定染色体异常和进行核型分析。
人类G显带染色体核型人类的G显带染色体核型是指对人类细胞中的染色体进行G显带染色后所观察到的染色体图型。
正常情况下,人类的核型为46,XX或46,XY,表示每个细胞核中都包含有22对自动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
其中,自动染色体按照从长到短的顺序编号为1-22号染色体,性染色体用X和Y表示,女性的核型为46,XX,男性的核型为46,XY。
核型异常与疾病关联核型异常是指染色体在数量或结构上发生异常变化。
在人类中,核型异常与一些遗传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例如,唐氏综合征是由于21号染色体的三体性引起的,患者的核型为47,XX(+21)或47,XY(+21)。
爱德华综合征也是一种常见的核型异常疾病,其核型为47,XXY。
核型异常的检测对于某些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步骤进行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1. 细胞培养和处理首先,需要从被检测的样本中提取出细胞,常用的样本包括外周血、羊水、胎盘组织等。
然后,将提取得到的细胞进行培养,使其增殖到一定数量。
接下来,使用适当的方法处理细胞,使其进入到有利于显带形成的状态。
2. G显带染色处理后的细胞要进行G显带染色。
染色方法一般采用G显带染色试剂盒,其中的染色剂对染色体具有亲和力。
最新实验G显带核型分析FPPT课件

❖ 观察G显带染色体的形态结构,掌握各号染色体G显 带特征。
❖ 掌握G显带核型分析方法。
A组
第1号染色体:短臂的近侧 部一半有二个深带,但中部 的深带较宽,在处理较好的 标本上,远侧段可见3~4条 浅染的深带。长臂的次缢痕 紧贴着丝粒,着色甚深。且 是多态性的。近侧部为一窄 的浅带,中段和远侧段各有 二条深带。
第7号染色体:着丝粒染色甚深。 短臂上有2~3条深带,处于中部 的那条带通常着色很浅,有时不 明显,远侧端的那条带着色很深, 宛如“并盖”,为一末端带。这 一特征对于鉴别7染色体最有价值。 长臂可见三条明显的深带,近侧 部和中部的二条带着色深,带型 也较宽。
第8号染色体:外形使 人感到它的带纹较为模 糊。短臂上一般可见到 二条着色较深的带而远 侧部的2区2带比近侧部 的1区2带着色较深些, 这恰好与第10染色体短 臂上出现二条带的情形 相反。长臂上几条深带 的界限不清楚,一般为 3~4条,近侧部的深带 即便出现,着色也是不 深的;可是远侧部的深 带(2区3带)则始终是 引人注目的
区别B组中的这二对染色体并不十分 困难。鉴别的要点是:①第4染色体长 臂上的深带分布得比第5染色体均匀; ②在显带不太好的情况下,第4染色体 的q12带始终是明显的,而第5染色体 的q13带一般并不显现;③有时第5染 色体的3区4带很明显,而第4染色体的 3区2带和4带却不显现。
第6号染色体:短臂近侧部有一 着色浅的宽带,这一宽带的远侧 部为一着色深的带,而其近侧部 也为一深带,它紧靠着丝粒。在 较好的标本上,远侧部深带又可 分成二个带。长臂可有5~6条深 带,近侧的一条紧贴着丝粒。远 侧末端的一条深带窄而且着色较 浅。该染色体两个臂的近着丝粒 区和整个长臂(除端粒以外), 着色均很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某些部位对染料不敏感,由此形成明暗相
间的条带。
三、实验的方法与步骤
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方法和各号染色体的带型 特点。 对正常人G显带中期染色体相片中每条染色体分 组列号,根据G带特点明确区分各号染色体。 分析核型,写出结论:正常女性46,XX或正常 男性46:46,XY
实验三
人类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
一、实验目的
观察G显带染色体的形态结构,掌握各号染色 体G显带特征。
掌握G显带核型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
G显带是指以Giemsa染料染色后,使染色体显 带的技术。Giemsa染料是由噻嗪和曙红组成
的,着色时DNA 先与2个噻嗪分子结合,然后
再与一个曙红分子结合,形成沉淀物,而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