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世界一流航天企业的若干思考与启示
世界航空航天工业发展趋势及启示
世界航空航天工业发展趋势及启示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全球经济的不断增长,世界航空航天工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壮大。
航空航天工业的发展趋势和启示如下:一、技术升级和创新航空航天工业是高科技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升级和创新是航空航天工业发展的关键。
未来的航空航天工业将继续推动新技术的研发,如超音速飞行、航天旅游、无人机等。
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也将在航空航天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提升空中交通管理、飞行安全等方面的水平。
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航空航天工业对环境的影响较大,未来的发展将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航空航天工业需要减少排放和噪音污染,研发更节能和清洁的航空航天技术。
航空航天工业还可以与其他工业领域紧密合作,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例如利用航空航天技术研发新能源、解决水资源问题等。
三、国际合作与竞争航空航天工业是国家重要的战略产业,各国都力图发展自己的航空航天工业,提升国际竞争力。
随着国际间合作的深入发展,航空航天工业将更加强调国际合作。
通过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共同攻克难题。
国际间的竞争也是推动航空航天工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激发创新能力、提高产品和技术的质量。
四、人才培养和教育航空航天工业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支持其发展。
培养和教育航空航天领域的人才非常重要。
各国应加强航空航天领域的教育培训,鼓励青年人才投身航空航天事业。
还应加强国际间人才的交流与合作,提高航空航天工业的全球化水平。
世界航空航天工业面临着技术升级和创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与竞争以及人才培养等发展趋势和挑战。
只有充分把握这些机遇和挑战,通过不断创新和合作,航空航天工业才能够持续发展,并为人类的探索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于我国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思考
关于我国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思考文|卫征中国遥感应用协会摘要:我国商业航天自2015年全面启动以来,紧跟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最先进水平,已形成商业运载火箭、卫星及其应用、深空探测等多领域全面发展、产业生态加速形成的良好态势。
但与SpaceX、Blue Origin等美国迅速形成的龙头企业相比,我国商业航天企业在技术水平、规模化、业务服务能力、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还有明显差距,并存在被拉开代差的风险。
为此,本文对我国商业航天的发展态势和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并就高质量发展策略进行深入思考并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商业航天;发展机遇;挑战1.美国商业航天发展启示美国商业航天在“阿波罗”计划等重大工程牵引和“星球大战”等科幻作品影响下,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起步发展,并长期得到卓有远见、紧密衔接的国家政策支持。
尤其是2007年次贷危机之后,奥巴马总统在2010年发布《美国国家航天政策》,及时调整了美国的航天发展战略,坚决把政府资源从费效比明显低下的航天飞机等项目和2020年前重返月球等计划抽调出来,更大程度鼓励私人企业参与太空开发,重振资本界的投资信心,并指导美国航空航空局(NASA)等积极购买和使用美国的商业性航天产品和服务。
在此基础上,特朗普总统进一步高度重视商业航天发展,2017年重新设立了由副总统彭斯领导的国家航天委员会,加强国内力量统筹协调;2018年3月23日发布《国家航天战略》,强调加强国家航天、商业航天和民用航天合作,确保美国在航天领域的全球领导地位;2020年4月签署《太空资源开采和使用保障》,为美国进入外层空间开采太空资源确立了国家政策;任期内也发布了7项总统航天政策指令,从重返月球、简化商业航天监管、促进空间态势感知数据共享和建立空间交通服务管理框架、建立太空部队、保护太空系统网络安全、发展空间核动力和推进系统、新的美国天基PNT计划及其行动指南等方面进行政策引导。
在美国强大的国家政策和不断加强统筹的政府管理机制支持下,SpaceX、Blue Origin、Planet Lab 等大批“明星”级商业航天企业获得了良好的营商环境,得以顺利创业创新、迅猛成长,并形成可持续的发展态势。
加快建设一流航空产业集团心得
加快建设一流航空产业集团心得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航空产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其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为了加快建设一流航空产业集团,我们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要加强科技研发和创新能力。
航空产业是高科技产业,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我们要加大对航空科技研发的投入,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同时,要加强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航空产业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支撑,我们要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建立健全航空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培养质量和效果。
同时,要积极引进海外高端人才,吸引他们回国发展,为航空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新力。
第三,要加强产业链协同发展。
航空产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体系,涉及到飞机制造、航空器件、航空服务等多个领域。
我们要加强各个环节之间的合作,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整体产业的竞争力。
第四,要加强国际合作和开放交流。
航空产业是一个全球性产业,国际合作和交流对于提升产业竞争力至关重要。
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航空产业的合作和竞争,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水平,推动航空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第五,要加强政府支持和政策引导。
航空产业是国家战略性产业,需要政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政策引导。
政府要加大对航空产业的投入,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条件,为航空产业提供稳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加快建设一流航空产业集团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产业链协同、国际合作和政府支持等多个方面的努力,才能真正实现航空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推动我国航空产业成为世界一流的航空强国。
航天科技: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航天企业
Reform
航天科技集团将以高质量保证成功、高效率完成任务、高效益推动航天强国建设和国防建设为目标, 着力实施多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任务,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依靠航天“三大”精神,争取 到2030年,将航天科技集团建设成为世界一流航天企业集团。
航天科技: 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 航天企业
当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正在加快推进 航天强国建设,继续实施载人航天与月球探测、北斗 导航、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 启动实施重型运载火箭、火星探测、小行星探测、空 间飞行器在轨服务与维护、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等一 批新的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工程,积极开展国内外交 流与合作,锐意创新,勇于开拓,努力为和平利用太 空、造福全人类的伟大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航天科技发挥航天技术优势,在卫星应用、特种 装备、节能环保装备、先进材料及应用、电子信息产 品等重点领域形成了军民融合式的发展格局,培育了 天地一体的航天产业链,打造了多家具有市场影响力 的上市公司,辐射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 济发展新引擎。
与此同时,航天科技大力发展卫星及其地面运营 服务、金融服务、国际化服务、信息与软件服务、产
第二,世界各国在不断推动商业航天成为经济 发展的新增长点。美国商务部、交通部、国防部、白 宫政策办公室等部门陆续提出关于发射和再入许可、 商业遥感、无线电频率、航天出口管控等方面的改革 政策措施,对美国商业航天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 而欧盟拟将欧洲所有航天活动整合为“欧洲航天计 划”,为欧盟航天活动商业化提供更多便利支持。英 国已经正式颁布《航天工业法案》,预计将在此基础 上进一步制定航天产业相关的责任、保险及付费流程 等商业航天发展政策,推动商业航天产业发展。
近年来,集团公司还向市场提供了卫星地面设备 制造、卫星运营、空间环境应用、长输管线输油泵、 特种车辆、增雨防雹火箭、煤气化设备、烟气脱硫装 置、太阳能发电、双金属复合管、稀土电机、绿色印 刷材料、微电子元器件测试、芯片、工程咨询等一批 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行业美誉度的产品。
商业航天新浪潮下民营航天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
商业航天新浪潮下民营航天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随着商业航天产业的快速发展,民营航天企业在这一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建设强大的人才队伍成为了民营航天企业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就商业航天新潮下民营航天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加强航天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航天科技涉及领域广泛,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支撑。
民营航天企业应当加强对航天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
在培养方面,企业可以与相关院校合作,建立航天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企业需要拓展国际视野,积极引进国外优秀航天科技人才,借助其在航天领域的经验和技术,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激励人才创新航天科技领域是一个持续创新的领域,需要不断推动科技进步和技术革新。
民营航天企业应该激励人才的创新活力,设立相应的奖励机制,鼓励员工提出创新理念和技术方案。
培养一支富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航天科技团队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也是商业航天新潮下民营航天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三、健全人才激励机制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源,如何留住人才,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成为了民营航天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一大挑战。
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薪酬福利体系,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平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建立健全的晋升通道和培训机制,为员工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吸引优秀人才加入企业,形成人才激励机制,保障企业的长期发展。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国际化合作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要想在航天科技领域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加强国际化合作,吸引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胸怀的人才。
企业可以与国外著名企业合作,开展人才交流和合作项目,吸引国外航天科技人才加入企业,促进国际航天科技人才的流动和交流,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五、建设航天科技人才交流平台为了促进航天科技人才的交流与合作,企业可以建立航天科技人才交流平台,定期举办国际化的学术交流和技术研讨会,邀请国内外航天科技专家参与。
商业航天新浪潮下民营航天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
商业航天新浪潮下民营航天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随着商业航天的兴起,民营航天企业成为了航天领域的新生力量。
这些企业的崛起不仅改变了传统航天产业的格局,也给航天领域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发展机遇。
与此由于航天领域的特殊性,民营航天企业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
本文将对商业航天新潮下民营航天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进行一些思考和探讨。
一、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在航天领域,科学技术人才一直是最宝贵的资源。
民营航天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只有具备强大的科研技术力量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企业才能够在航天领域中不断取得创新性的成果,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口碑。
航天领域的特殊性决定了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更加严苛。
航天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需要具备极高的专业水平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民营航天企业如何吸引、培养和留住优秀的人才,成为了决定企业发展命运的关键因素。
二、面临的挑战和困难1. 人才引进困难航天领域属于高科技领域,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这决定了高端人才的稀缺性。
而民营航天企业由于资金、平台等方面的差距,通常无法和国有大型航天企业媲美,很难吸引到顶尖的科研人才。
人才引进一直是困扰民营航天企业的一个难题。
2. 人才培养难度大航天领域的专业性很强,工作任务繁重,对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这决定了航天人才的培养难度很大。
尤其是在民营航天企业中,由于研发资金及技术积累等方面的差距,很难提供给员工充分的培训和学习资源,更难通过自身的技术积累形成系统性的培养体系。
3. 人才流失问题在航天领域,高科技人才享受着较高的社会地位和薪酬水平,他们在市场上的稀缺性决定了他们有很强的流动性。
而由于民营航天企业通常无法提供与国有企业相匹敌的薪酬和福利待遇,这导致了民营航天企业人才流失的严重问题。
1. 建立合理的薪酬福利体系在航天领域,高端人才的稀缺性决定了他们在市场上拥有很强的流动性。
创建世界一流航天企业的若干思考与启示
创建世界一流航天企业的若干思考与启示作者:魏唯一胡志军张军张菽饶成龙来源:《现代企业》2020年第07期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探索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有效途径,国资委前期确定了包括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内的10家中央企业为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要求用3年左右时间在部分细分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在整体上取得显著成效。
总体设计部愿景是建设世界一流的系统工程研究(设计)应用中心,作为航天一院创新发展龙头,我们要有胆识与气魄,勇于担当。
本文在创建世界一流航天企业方面,作出了一些个人的思考与启示。
一、“世界一流航天企业”相关定义研究1.“航天强国”定义。
“航天强国”的各项评价指标具有持续发展的特征,很难精确定义,但可以通过对世界主要航天国家的对比分析和评价,从而探寻“航天强国”应具备的能力。
结合前期研究成果,航天强国的定义可作如下描述:一个国家拥有成熟、完善、合理、可持续发展的航天产业模式和工业体系,支撑国家大型航天计划的稳健实施和航天关键技术与产品的自主研发与制造;在载人航天、卫星发射、空间站运行、星际探测、弹道导弹等领域取得重大成果,且在数量、质量、成本、周期、性能等方面具有领先优势;具有原创性成果和标志性工程,在航天国际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有能力引导航天国际事务朝着有利于自身利益的方向发展,并在世界范围内保护自己在航天各方面的巨大权益;能够引领世界航天,甚至对人类文明有突出贡献,这样的国家可称其为“航天强国”。
2.“世界一流企业”定义。
美国《商业词典》认为“世界一流”是顶尖企业的前列,能够成为其他企业的标准和标杆。
从对资料的广泛收集看,“世界一流企业”可作如下理解:世界一流企业是指在经济、社会与环境等方面能够不断创新,被世界公认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围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企业的目标,国资委研究制定《中央企业做强做优、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要素指引》等文件,指导中央企业由中国一流向世界一流迈进。
中央企业如何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若干思考修订稿
中央企业如何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若干思考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中央企业如何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若干思考2012年11月20日 11:00 来源:《中外企业家》2012年第7期作者:赵斌字号浏览量 109 摘要:“十一五”期间,央企的综合实力和国内外竞争能力显着增强。
但是在科技创新、国际化经营、风险管控、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与世界顶尖企业仍存在差距。
结合国务院国资委及其试点单位的前期研究成果,提出关于央企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几点思考,以期为央企更好地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措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央企改革,世界一流,对标“十一五”期间,中央企业(以下简称央企)的综合实力和国内外竞争能力显着增强,逐步成长为国内同行业排头兵,在某些领域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但是,在科技创新、国际化经营、风险管控、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与世界顶尖企业仍存在差距。
国务院国资委针对央企的共性问题和不足,把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作为“十二五”央企改革发展的核心目标,进而提出了“四强四优”、“五大战略”、“十三大特征”等基本要求和落实途径。
这就需要每一家央企在科学分析、准确定位的基础上,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及时把握机遇,查漏补缺,进行本地化的分解和贯彻。
本文结合国务院国资委及其试点单位的前期研究成果,提出关于央企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几点思考,力求为央企更好地落实国务院国资委的新要求、新部署,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措施提供参考。
一、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意义(一)创建世界一流企业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求。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于经济上的竞争,而经济上的竞争主要表现在大企业之间的竞争。
央企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承担着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历史使命。
(二)创建世界一流企业是进一步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巩固基本经济制度的根本要求。
世界航空航天工业发展趋势及启示
世界航空航天工业发展趋势及启示1. 引言1.1 世界航空航天工业发展趋势及启示世界航空航天工业一直处于快速发展的状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经济的发展,航空航天工业正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对世界航空航天工业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对策。
我们也将探讨这一行业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和建议,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有益的参考信息。
航空航天工业是一项高度技术密集型的行业,从传统的民用航空到航天探索,都在不断创新并取得突破性的成就。
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应用为航空航天工业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使得飞行器可以更加智能化地运行。
智能化发展也成为航空航天工业的趋势之一,航空器的设计和制造正朝着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的今天,航空航天工业也在寻求更加环保和节能的发展之路。
新兴市场的崛起也对世界航空航天工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全球航空航天工业的国际竞争与合作也日益激烈。
在这样一个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我们需要深入研究航空航天工业的发展趋势,以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规划。
2. 正文2.1 数字化技术在航空航天工业中的应用数字化技术在航空航天工业中的应用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航空航天工业也在不断探索和应用数字化技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强安全性和提升用户体验。
数字化技术在航空航天工业中的应用体现在飞行系统的数字化管理。
传统的飞行系统是由人工操作控制的,而现在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飞行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化控制,不仅提高了飞行安全性,还可减少人为操作失误的可能性。
数字化技术还可以帮助航空公司实现智能化航班调度和资源管理,优化航线规划,提高航班准点率和客户满意度。
数字化技术在航空航天工业中的应用也体现在航空器的设计与生产中。
利用数字化技术,设计师可以进行虚拟仿真,快速验证设计方案,提高设计效率和准确性;生产工艺也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进行优化,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航天科技集团构建世界一流司库体系的思考与实践
航天科技集团构建世界一流司库体系的思考与实践航天科技集团构建世界一流司库体系的思考与实践近年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积极探索并构建世界一流的司库体系,以满足不断增长的航天科技发展需求。
在不断优化司库体系的过程中,集团深刻思考并实践着各项改革举措,力求提高科技研发效率、保障航天科技的安全可靠,为航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一、思考:科技创新引领司库体系建设随着科技迅猛发展,航天科技集团认识到只有通过科技创新引领司库体系建设,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集团始终将科技创新作为构建世界一流司库的核心驱动力量,大力开展前沿技术研究,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首先,集团加大基础研究力度。
针对航天科技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深入挖掘基础研究的潜力,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的创新潜能。
通过建立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机制,促进人员交流与合作,集思广益,推动科技创新。
其次,集团积极构建创新平台。
通过设立研究院、实验室和科研中心等,打造科技研发创新的核心载体。
同时,引进优秀人才,搭建国际化合作平台,加强与世界一流科技企业和高校的合作,开展联合研发项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品推广。
最后,集团加强技术创新管理。
建立科研项目评审和资金管理机制,确保科技投入的合理和有效使用。
同时,加强技术标准的制定和评估,提升科技成果的质量和可靠性,为司库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实践:提升科技研发效率与保障航天安全为了更好地推动司库体系的建设,航天科技集团坚持实践创新思维,提升科技研发效率与保障航天安全。
集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优化科技研发流程、提高产品质量、确保航天事业的安全可靠性。
首先,集团加强科研人员队伍建设。
通过激励机制和培训计划,激发科研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创新动力。
同时,优化科研团队结构,注重跨学科、跨领域的人才培养,促进各领域间的合作与交流,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其次,集团加强科技研发流程管理。
通过制定科研项目管理手册和管理规范,规范研发流程中的各个环节,提高项目进度和成果质量的可控性。
航天企业反思报告总结
航天企业反思报告总结引言航天技术作为一项高度复杂的科学,一直以来都扮演着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角色。
作为航天行业的一员,我们深知航天企业的责任和使命,然而,过去一段时间里我们也面临了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报告旨在总结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期能更好地发展和前进。
1. 技术创新不足航天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创新驱动,然而,目前我们的技术创新能力还不足。
其中的主要原因有:缺乏跨学科融合航天技术本身就是一个高度综合性、跨学科的领域。
然而,我们的研发团队存在学科壁垒,各个专业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导致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应该加强不同学科间的融合,推进跨学科研究。
外部合作不足航天技术是一个紧密结合产业链的领域,需要与其他企业、学术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进行技术交流和共享。
然而,我们对外部合作的意识和机制尚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外部资源整合和创新共享平台。
应该加强与其他相关机构的合作,拓宽技术创新的渠道。
2. 管理问题航天企业作为一个庞大的组织体系,管理问题也是我们所面临的挑战之一。
以下是我们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战略我们的目标和战略规划不够明确,缺乏长期发展的规划和指导,导致团队工作缺乏方向性和前瞻性。
应该制定明确的目标和战略规划,并加大对团队成员的沟通和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
制度不健全我们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例如,绩效评估机制不够科学、激励机制不够完善等。
应该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各项管理机制,提高企业的执行力和效益。
3. 安全问题航天技术是一项高风险的活动,安全问题是航天企业始终需要关注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以下是我们在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安全意识不强我们的员工安全意识不够强烈,对于安全问题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
应该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员工对安全的重视程度,确保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得到有效实施。
安全管理不到位我们的安全管理措施还不够完善,存在一些管理漏洞。
例如,应急预案不健全、安全风险评估不全面等。
航天企业助推航天强国建设的几点思考
二 、 几 点措 施 建 议
积极 培育 国家 级重 点 实 验室 或 T 球 顶 尖 人 才。深 化 圈际交 流 与 合
程技术 中心 , 构 建多层 次 、 高 起点 、 作 ,开展 多层 次 国 际交 流 ,营 造
1 。 坚 持 创 新 引领 。加 快 航 有 特 色的航天科 技创新 平 台。
关键技 术攻 关 ,突破制约航 天发展 民两用 技 术 的商 业 化 和产 业 化 发
加快 提 高 原 始创 新 、集 成 创新 和 的 “ 短 板 ”和 “ 瓶颈 ” ,在 航天科 展 。不 断 加强 军 民技 术 的协 同 创
引 进 消化 I 殷收再 创 新 能 力 ,在一 技 发展的重 点领域 实现新 的跨 越 , l 新 ,强 化 军 民优 势 技 术利 用 ,基
些_ 父键 领 域 形 成引 领 世 界航 天技 推进装备建设 自主式 、 可持续发展 ,
于 市场 需求 开 发新 产品 、 新技 术 ,
术 发展 的优 势 能力 ;聚集 多 学科 牵 引 宁航 产业 能 力和技 术水 平 整 推 动航 天 高 技 术产 品 朝着 “ 々业
体 系完备 的需求 保 障 能 力和 强有 术 开 发 和创 新 理解 研 究 ;与 同际 力 ,融 入 世界航 天 产业链 。 力 的国际 竞争 力等 。 相 关 科 研 机 构 建 立 联 合 研 发 中
加快 航天 国际领军 人员培 养 ,
心 ,搭 建 国际化 的合作创 新平 台 ; 努 力在 各 重 要领 域 培 养 和集 聚 全
航 天 强 国 是 指 航 天 技 术 实 针 对 我 国航 天 发 展 的强 国标 志 特
建设 创 新 型 国家 、推 动 军 民深 度 力 、产业 发 展 能力 等 位 居世 界 前 征 ,即 为空 间 基 础设 施 完 备 、军 融合 发 展 、实现 富同 强军 等 发 展 列 的 闫 家 ,表现 为 航 天在 国家 经 事 航 天装 备 强 大 、导 弹武 器 系统 战略 均 对航 天 事业 发 展提 出了 新 济 社 会 发展 中发挥 战 略性 基 础 作 精 良 、科 技 创新 能 力领 先 、产 业 的要 求 .航 天 企业 肩 负 着推 动 我 用 和 产业 支柱 作用 ,引领 航 天技 带动作用 明显 、自主保障体系健 同建设 航 天 强 国 的光 荣使 命 和 历 术 发 展 方 向 和 航 天 产 业 发 展 方 全 、人 才 队伍 实 力 雄 厚 、国 际竞
试论打造国际一流航天装备制造企业
出核心能力的专业技术体 系 , 立 建
由支撑技术 、 共性技术 、 基础技术 、
革 进 人 了一个 新 的质 变 阶段 。军 具 有 核 心竞 争 力 的 国际 一 流航 天 技 术基 础 4个层 次 构 成 的专业 技 事 实 力 在 维护 国家利 益 方 面 的地 装 备 制造 企 业 是航 天 事业 与 时俱 术 体 系结 构 。充分 提 高技 术 资 源 位 更 加 凸 显 ,成 为 国际 影 响力 的 进 的必然 选 择 ,是 二次 创 业 的应 重要元素 。 的利用 率 ,加 大在 多种 型 号之 间 形成军民技术关联纽带 。 在 适 度 规模 的专 业 化柔 性 生
着 力 强 调要 “ 高 国 防科 技 和武 提
器装 备 自主创新能 力 ” 。作 为飞航 代 的 主题 ,但 当今 世 界 地 区 冲突 技 术 装 备制 造 企 业 ,北 京 星航 机 和 局 部 战争 此起 彼 伏 ,我 国周 边 电设 备 厂必 须站 在 推进 中 国特色 局部存在主权或利益摩擦 ,西方势
航天装备制造企业
◎北 京星航机 电设备厂厂长 李建 民
在建党 9 0周 年 庆祝 大 会 上 , 胡 锦涛 总 书记指 出: 建设 巩 固 的 “ 国防和强 大的军 队 ,是 国家 主权 、
安 全 、领 土完整 的坚强后 盾 。 ”并
一
、
建设 国防和企业发展 的 客观 需要
虽 然 和 平 、发 展 、合 作 是 时
瞄 准 国 际一 流航 天 装备 制 造 企业 在计 划 、 同 、 合 质量 、 财务 、 人事 、 这个新 目标 ,努力 打造核 心能力 ,
物 资 、档 案 、行 政 8 方 面实 行 个
中央企业如何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若干思考
中央企业如何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若干思考作者:刘惟佳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9年第16期摘要:中央企业是我国国有企业的主力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
虽然中央企业近年来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仍要清醒地认识到,在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中央企业同世界一流水平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阐述中央企业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意义,对中央企业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探讨,并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中央企业;创建;世界一流;思考中图分类号:F276.1 ; ; ; ;文献标志码:A ; ;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16-0005-02对于任何国家来说,大型企业都是国家经济的命脉之所至,在国民经济中处于核心地位,其角色是不可替代的。
“十三五”期间,我国中央企业(以下简称“央企”)的综合实力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总体竞争能力显著增强,逐步成长为国内同行业的领跑者,在一些领域已经与世界先进水平不相上下。
中央企业的发展历史表明,我们应当遵循大型企业的发展思路,即通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逐渐形成行业领域的“领头羊”,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进而发挥央企在国民经济中的核心作用,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这就需要央企在目前历史条件下,检查自身建设的不足之处,推动央企在新时期获得更大的发展。
一、中央企业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意义1.適应经济全球化,增强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求。
在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白热化,而大型企业之间的竞争又是这一竞争的核心内容之一。
央企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对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发展我国国际竞争力意义重大,并且肩负着在国际上树立我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的历史使命。
2.发展国有经济,巩固基本经济制度的根本要求。
作为国有经济的核心组成部分,目前,央企无论其涉及到的国民经济的行业和领域,还是从其所占国有经济的比重来说,央企都处于无法撼动的主体地位,推动了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对我国航天企业建立内部自律机制的若干思考
对我国航天企业建立内部自律机制的若干思
考
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航天事业的发展拥有着空前的重要性,因此需要尽快给航天企业建立起良好的机制,以便健康有效地发展。
首先,为了督促航天企业履行各种职责,建立良好的内部自律机制显得十分必要。
在具体实施方面,有必要将航天企业的有关规定、程序及制度纳入自律机制的范围,确保其严格贯彻执行;并在加强内部沟通方面采取必要的措施,使航天企业能够及时发现问题,为解决问题提供及时的帮助。
此外,应根据航天工程的特性,制定具体的安全程序,把安全控制作为重大问题加以处理,确保人员、经费、设备和信息安全,避免风险发生。
另外,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监督管理,确保航空航天资源使用的有效性,以促进航天企业有序运营。
最后,实行分工配合,形成良好的内部自律机制,针对航天企业应实施“分级管理”,推动全体员工和各单位按时、按质、按量按规完成任务,强化公司审计程序,提醒企业高层要将管理结构及时有效地跟踪工作进度,以确保任务及时准确完成。
总之,要给航天企业建立良好的内部自律机制,关键在于数据分析、智能控制和审计约束。
只有建立强统一的机制,才能充分发挥航天企业的整体优势,实现良性联动及高效运行。
创建世界一流企业心得体会发言
创建世界一流企业心得体会发言创建世界一流企业,中国企业有基础和实力应进一步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形成更多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化的世界一流企业国务院国资委日前宣布在原有11家世界一流示范企业的基础之上,将中国电科、中国石化等10家中央企业,上海汽车、安徽海螺等7家地方国有企业纳入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建设范围至此,已有28家企业成为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示范生”这些企业掌握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拥有全球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具备引领产业生态的重要力量,正在科技创新、价值创造、企业治理、资源整合、品牌影响等方面作表率创建世界一流企业,中国企业有基础和实力2022年度《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中国共有145家企业上榜,总量位居各国之首中国国际专利申请量自2019年以来连续4年居世界首位中国企业500强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持续保持增长态势但是对标世界“标兵”企业,我国企业的短板和差距仍然存在例如,企业“含金量”还不足145家上榜《财富》世界500强的企业平均利润约41亿美元,低于世界500强平均利润水平又如,企业研发投入不够高《2022年度欧盟工业研发投资记分牌》列入的2500家企业中,中国企业占全球研发投入的17.9%,低于美国企业再如,企业国际化水平有待提升2022中国跨国公司100大的跨国指数为15.59%,其中仅有5家企业的跨国指数达到“2022世界跨国公司100大”的平均水平世界一流企业是增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再次提出,要大力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从“培育”到“加快建设”再到“大力建设”,体现了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及坚持建设速度与建设力度相统一的根本要求在新目标要求下,我们要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形成更多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化的世界一流企业其一,治理创新与技术创新相结合现代企业制度是世界一流企业成长需要的软实力,创新则是硬实力一方面要着眼治理现代化要求,开展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推动企业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另一方面要着眼创新领先的目标,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与国家战略需要对接,引导企业聚焦基础性、前沿性技术研发,赋予企业攻坚克难的重任其二,做强主业与唱响品牌相结合对世界一流企业而言,主业是“生命”,品牌是“灵魂”要引导企业聚焦核心主业,集中各类要素支持企业布局前瞻性战略性产业,引导企业通过战略重组、专业化整合、数字化赋能做强主业要支持企业品牌向上加强知识产权、商标保护,大力支持企业的国际品牌建设与传播,增强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其三,立足国内与面向国际相结合国内市场是世界一流企业成长的后方要巩固企业“根据地”,加强国内应用场景建设,支持企业产能扩张,推动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等示范应用国际市场是世界一流企业成长的阵地要增强企业“战斗力”,在投融资等方面支持企业全球化发展,支持企业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国际产能合作,推动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加快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布局其四,弘扬企业家精神与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相结合企业家精神是世界一流企业成长的原动力要引导企业家增强爱国情怀、勇于创新、诚信守法、承担社会责任、拓展国际视野,鼓励企业家带领企业争创世界一流营商环境是世界一流企业成长的“营养剂”要对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目标要求,以更高标准优化营商环境,以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服务世界一流企业建设篇二各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和成效同时,为深入推进示范创建工作,在现有11家示范企业基础上,国资委又将10家中央企业和7家地方国有企业纳入了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的范围,为国有企业成为世界一流企业提供了政策支持推动国有企业创建世界一流企业,与国家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目标相契合,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有效路径,具有重要意义从实际情况来看,推动国企创建世界一流企业能够促进国有经济发展,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此举能够鼓励国企积极整合全球优质资源,帮助企业优化资产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政策的支持也能够激励企业加大研发资金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机制与自主创新体系,充分发挥产业和品牌的引领价值,进一步增强国企核心竞争力还有助于发挥国企的示范带动作用,帮助企业聚焦发展主线与关键任务,为其他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借鉴同时,还有助于国企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的构建,推动区域产业聚集和协同发展,利用产业生态创造更多的投资机会和就业机会,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动力未来,还须从多方面突破和创新,进一步促进国企做大做强做优首先,明确发展定位企业应通过对标龙头企业等方式,理解世界一流企业的内涵与标准,理清世界一流企业所具备的关键要素,构建系统的改革思路和发展框架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对标企业的发展历程、经营特征与成功要素,并结合自身情况,明确关键的战略规划,制定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顶层设计与发展蓝图其次,及时转变体制观念与经营理念,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应充分发挥国企党组织“三重一大”前置决策机制的引领作用和董事会科学决策的治理效能及时调整企业的组织架构,理顺部门职责,减少部门壁垒,加强企业的跨部门协同,完善共同目标引导下的考核机制再次,强化企业的前瞻性研究,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应加大企业对国际形势、产业融合等方面的跟踪研究,通过推进全球化经营等方式,加快全球产业的规划和布局,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全球人才、技术等资源的整合能力通过优化与战略伙伴的合作模式,拓展合作范围,扩大国企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最后,提高软实力,树立世界一流企业的品牌形象企业应培育市场化、专业化、全球化的文化理念,打造具有创新活力的企业氛围通过讲述中国企业故事展现品牌形象,提高国企的全球声誉加强企业内部社会责任理念教育,提高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广度与深度。
商业航天新浪潮下民营航天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
商业航天新浪潮下民营航天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随着航天科技的不断发展,商业航天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这个新的发展浪潮下,民营航天企业成为了航天行业的重要力量。
要想在商业航天领域取得长远的发展,关键在于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商业航天新浪潮下民营航天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进行一些思考。
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民营航天企业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航天人才队伍。
航天技术的研发和航天任务的执行需要具备高超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民营航天企业应该从事航天技术研发和航天任务执行的相关领域,全面加强队伍建设的力度,不断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能力。
民营航天企业应该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
在现有员工中,企业应该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在人才引进上,企业应该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单位的合作,吸引高素质的人才加入企业。
企业还可以通过设置各种奖励机制,激励高素质人才的加入和留下。
为了使员工在工作中有更大的发挥空间,民营航天企业需要构建一个符合员工发展需求的良好环境。
这包括工作环境、团队氛围、薪酬福利等方面。
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团队氛围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激情,从而更好地发挥员工的潜力。
合理的薪酬福利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企业,并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
为了适应商业航天新浪潮下的发展需求,民营航天企业还需要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
只有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一支高水平的研发团队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只有技术创新才能引领企业长期健康发展。
在商业航天新浪潮下,民营航天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是十分重要的。
只有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队伍,才能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
民营航天企业需要加大人才队伍建设的力度,同时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出一套适合企业发展需求的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航天五零二所建设国际一流目标的思考与实践
在今年五月底集团公司举办的 学 习 贯 彻 十 八 大 精 神 培 训 会 上, 雷 凡培总经理把洛克希德 • 马丁公司、 波 音 公 司、 欧 洲 宇 航 防 务 集 团 等 几 家企业作为宇航防务类企业中国际 一 流 的 代 表。 下 面, 我 们 主 要 从 这 三 家 企 业 入 手, 与 大 家 共 同 探 讨 国 际一流的内涵和建设途径。
具 体 到 五 〇 二 所 实 际, 我 们 的 国际一流具体来说应该包含以下几 个 方 面 的 内 容: 人 才 队 伍 方 面, 在 相关专业领域要有若干在国际上知 名、 有 影 响 力 的 领 军 人 物; 要 有 一 支 结 构 合 理、 具 有 国 际 视 野 的 高 素 质 的 科 研 生 产 和 经 营 管 理 队 伍。 科 研生产方面,要有一批国际先进的、 具 有 自 主 知 识 产 权 的 科 研 成 果、 专 利 和 核 心 技 术; 要 有 良 好 的 系 统 集 成 能 力 和 品 质 优 良 的 可 靠 产 品。 组 织 管 理 方 面, 要 有 一 套 科 学 的 组 织 和 工 作 制 度, 有 先 进、 效 率 高 且 适 用 的 组 织 体 制、 运 行 机 制 和 管 理 方 式。 企 业 文 化 方 面, 要 有 开 放 的 思 想 观 念、 开 阔 的 国 际 视 野 和 开 拓 进 取 精 神; 有 和 谐 的 人 文 氛 围 和 整 洁 有 序 的 内 部 环 境; 市 场 信 誉 度 高、
航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他们 16% 来源于军工项目,欧盟在这一比
2012 年度相关业务数据的研究,我 例上也超过 10%。
们发现他们具有以下几点共同特征:
(2)定性研究:主要分析三类
航天行业建议
航天行业建议在航天行业发展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推动航天事业的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加强技术研发与合作航天行业是高科技领域的代表,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
建议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等的合作,共同研发航天技术。
引入国际先进技术,与国际航天机构建立技术交流合作机制,共同攻克技术难题,提升整体实力。
二、加强人才培养人才是航天事业的核心竞争力。
建议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设立科研岗位,提供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支持,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于航天行业。
同时,加强与高等院校的合作,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培养具备航天科技背景的高级人才。
三、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与安全监控机制航天行业的产品具有高复杂性和高风险性,因此在质量管理和安全监控方面需加强。
建议制定严格的质量管理标准,建立质量跟踪和评估体系,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同时,加强对工作环境、设备设施的安全监控,提高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
四、推动航天产业和经济结合航天产业应与国家经济发展相结合,发挥其产业链带动作用。
建议加强航天技术与其他领域的融合,推动航天科技在通信、导航、遥感等应用领域的广泛发展。
同时,加强航天产业与相关企业的合作,促进技术转移和产值提升。
五、加大航天宣传和科普力度航天事业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需要得到更广泛的支持和关注。
建议加大对航天事业的宣传力度,增强公众对航天科技的了解和认同。
组织开展各类科普活动,推动科技知识的普及,培养航天科技爱好者和专业人才。
六、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航天行业是国际合作的典范,国际合作有利于提高我国航天技术的竞争力。
建议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合作与交流,共同研究和探索更广阔的航天科技前沿。
通过国际合作,共同推动全球航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以上建议的实施,可以进一步推动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提高航天科技水平,为国家的发展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航天精神带给企业管理的启示作文500字
中国航天精神带给企业管理的启示作文500字
,篇幅不能少于400字
借着中国航天精神,企业管理更应追求卓越
在中国历史上,航天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追求卓越的力量源泉,也是当今中国企业管理必须要正确理解并坚持的理念。
《天宫一号》发射、“神舟一号”首飞与“神州七号”携带了中国人民追求卓越的精神,也是企业管理之所以走上正确的道路所必须根据的趋势。
只有继续追求卓越,才能让企业走上一条腾飞的路。
因此,企业管理应夯实精神塑造的基础,不断提升员工、市场等方面的才能和技巧,强化秩序与规范,并确保内部具有服务性文化,积极地拓展客户网络,引入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技术,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多角度的高水准服务,从而带来令人满意的绩效。
除此之外,企业管理的成功还需要深入研究项目,思考如何有效地把握市场机遇与风险,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通过努力,把握好发展的机遇,拥抱技术的变革,不断提升企业整体水平,实现企业腾飞的最重要动力。
综上所述,中国航天精神是企业管理者倾力修炼的智慧体系,只有继续追求卓越、不断提高企业整体而实现企业腾飞。
企业管理者必须紧紧抓住机遇,努力提升能力和技术,强调文化建设,从而获得更加健康的企业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建世界一流航天企业的若干思考与启示
打开文本图片集
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探索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有效途径,国资委前期确定了包括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内的10家中央企业为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要求用3年左右时间在部分细分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在整体上取得显著成效。
总体设计部愿景是建设世界一流的系统工程研究(设计)应用中心,作为航天一院创新发展龙头,我们要有胆识与气魄,勇于担当。
本文在创建世界一流航天企业方面,作出了一些个人的思考与启示。
一、“世界一流航天企业”相关定义研究
1.“航天强国”定义。
“航天强国”的各项评价指标具有持续发展的特征,很难精确定义,但可以通过对世界主要航天国家的对比分析和评价,从而探寻“航天强国”应具备的能力。
结合前期研究成果,航天强国的定义可作如下描述:一个国家拥有成熟、完善、合理、可持续发展的航天产业模式和工业体系,支撑国家大型航天计划的稳健实施和航天关键技术与产品的自主研发与制造;在载人航天、卫星发射、空间站运行、星际探测、弹道导弹等领域取得重大成果,且在数量、质量、成本、周期、性能等方面具有领先优势;具有原创性成果和标志性工程,在航天国际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有能力引导航天国际事务朝着有利于自身利益的方向发展,并在世界范围内保护自己在航天各方面的巨大权益;能够引领世界航天,甚至对人类文明有突出贡献,这样的国家可称其为“航天强国”。
2.“世界一流企业”定义。
美国《商业词典》认为“世界一流”是顶尖企业的前列,能够成为其他企业的标准和标杆。
从对资料的广泛收集看,“世界一流企业”可作如下理解:世界一流企业是指在经济、社会与环境等方面能够不断创新,被世界公认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围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企业的目标,国资委研究制定《中央
企业做强做优、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要素指引》等文件,指导中央企业由中国一流向世界一流迈进。
文件梳理总结了世界一流企业应具备的13项对标要素,较完整地诠释了世界一流企业的特征和应具备的能力。
3.“世界一流航天企业”定义。
世界一流航天企业的定位,是以支撑航天强国梦为目标,在航天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和话语权的世界一流企业。
参考航天强国和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特征和核心要素,“世界一流航天企业”可作如下定义:把握航天科技的前沿水平和新兴领域;航天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核心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份额;企业经营业绩要进入同行业的前10名;具有市场化体制架构与运行机制;管理模式能够适应技术变革与发展水平;具有良好的国际形象,在国际相关行业和组织中具有影响力和话语权。
二、“世界一流航天企业”评价体系
1.评价体系的设计思路。
在设计世界一流航天企业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应该从企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入手,确定能够表征企业实力的明确标准。
企业的运行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活动,即企业投入、运营管理和企业产出,针对这三方面的活动,都有相应的要素来表征其能力。
在同一时间,能够有效反映企业实力最明显、最直接的指标就算企业的产出。
虽然,企业投入、运营管理能力会对企业产出有直接的影响,但是也要通过产出结果来对投入以及经营的效果进行评价。
2.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①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对世界一流航天企业集团的评价,既有宏观层面的又有微观层面的,因此指标体系的构成需要遵循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原则。
②指标选取注重实用性。
指标体系的实施主体是集团公司、航天一院等航天企业,与其他中央企业存在一定差别。
因此,评价指标的选取要侧重航天企业的特色,着重体现对国家的重要性、战略意义以及对科技的带动性等诸多因素。
③指标数据可获取性。
如果指标选得准确,但指标所需要的数据无法取得,那该指标选取本身就意义不大,我们需尝试从可以操作的层面来描述该指标所反映的企业能力。
3.指标体系的构造建立。
综合参考国际上通用一流企业排名和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设计方法,聚焦航天企业特征,基于评价标准与原则,并结合航天强国指标体系研究、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研究以及集团公司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指标体系研究成果,初步构建出指标体系,参考建议如下。
一级指标为:经济规模与效益,宇航系统,国际化,创新体系,人才队伍建设。
二级指标为:经济规模、经济效益、营运能力、服务品质,总量目标、运载火箭,国际化收入水平、国际影响力,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资源,人才结构、人才效能。
三级指标为:主营业务营业收入,利润总额、营业收入利润率、经济增加值(EVA)、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年)、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周转率(次/年)、“两金”占营业收入比重、资产证券化率,客户满意度提升率等。
三、认识与启示
1.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既是贯彻落实国家战略要求,也是新时代下集团发展的使命担当。
党、国家、政府和军方各级领导对集团公司发展高度重视并给予充分肯定,特别是习总书记“8.26”重要批示,建设世界一流示范企业既是我们的荣誉,也是我们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同时,集团在诸多方面距离党中央高期望仍存在差距,例如在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创新引领能力等方面与波音、洛马等公司差距明显。
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不仅是集团自身发展和改革创新需要,也是对建设航天强国的重要响应和有力落实,集团公司第七次工作会已明确提出建设世界一流航天企业集团,结合国资委的世界一流企业标准,这必将助力集团公司对战略目标深入推动,也将成为集团实现“两步走”战略部署的重要历史进程。
2.坚持以国为重是集团公司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国资委选取集团公司作为军工企业的唯一试点单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是其具有政治属性,党的领导是集团健康发展的关键,世界一流建设必须坚持将国家利益摆在首要位置,把满足国家战略需求作为最高追求,我们是筑牢国家安全战略的基石,是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
力量;二是其具有军工属性,我们要以强军为首责主责,努力完成好国家重大工程和科技重大专项任务,引领国家科技创新发展,提升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三是其具有社会属性,航天事业的每一次成功,均能引起强烈社会轰动,产生国内、国际巨大影响,极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凝聚力;四是其具有企业属性,作为公司,要做到主业突出、治理良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国际知名品牌,在国际同行业中综合指标处于先进水平。
3.我们要深刻理解“世界一流与世界第一、全面赶超与重点跨越”的关系。
①“世界一流”不完全等同于“世界第一”。
评价一家企业是否达到“世界一流”的标准,主要是通过与同行业主要竞争对手的综合实力对比来做出判定,因此评价过程是动态的、发展的。
如若在2021年全面对标“世界第一”,在资源统筹、配置上等方面存在诸多困难,我们需正确认识不足,重点关注和发挥好自身优势,将资源和政策都倾向于发掘制衡强敌手段上来。
②以重点领域突破为主,带动整体取得实效。
国资委明确示范企业要形成“顶层设计”和“路线图”,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在部分细分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在整体上取得显著成效。
因此,在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过程中,我们要兼顾标准、突出重点,从而使得目标明确,战略部署才能有的放矢。
4.我们要准确把握“创建世界一流企业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
国资委提出“三个领军、三个领先、三个典范”的世界一流企业标准,即在国际资源配置中占主导地位、引领全球行业技术发展、在全球产业发展中具有话语权和影响力的领军企业,在全要素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等效率指标、净资产收益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等效益指标、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等方面的领先企业,在践行新发展理念、履行社会责任、拥有全球知名品牌形象的典范企业。
世界一流企业的标准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资委对中央企业全面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相对集团公司、一院、总体设计部而言,建设世界一流航天企业必须将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根本遵循。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集团公司、一院、
总体设计部必须以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为重大战略契机和战略抓手,按照第七次工作会的战略部署,放眼世界、洞察新知,以奋发有为的精神,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有效支撑世界一流军队建设,推动我国全面建成世界航天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的历史贡献。
(执笔人:魏唯一胡志军张军张菽饶成龙)
(作者单位: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