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方案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我爱这土地》这首诗。

-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中心思想。

- 学生能够分析诗歌的写作手法,如象征、意象等。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的中心思想。

- 分析诗歌的写作手法。

2.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诗歌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 感悟诗人对土地的深厚感情。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诗歌《我爱这土地》的文本。

- 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图片、音乐等教学资源。

- 教学课件。

2. 学生准备:- 预习诗歌,了解诗歌的背景。

- 准备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祖国大好河山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有一位诗人,他通过一首诗表达了对土地的深厚感情,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感受诗人对祖国的热爱。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注意停顿和语气。

3.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三)细读诗歌,深入理解1. 分析诗歌的写作手法:- 象征手法:引导学生找出诗歌中的象征意象,如“土地”、“鸟”、“河流”等,分析这些意象所代表的深层含义。

- 情感表达: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土地的热爱之情,以及对祖国的无限眷恋。

2. 分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思想,分享自己的观点。

- 教师指导学生从诗歌的写作背景、诗歌的语言、诗歌的表达技巧等方面进行分析。

(四)拓展延伸,提升素养1. 教师播放与诗歌内容相关的音乐或图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诗歌的意境。

2. 学生创作自己的诗歌,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我爱这土地艾青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配套教学设计

3我爱这土地艾青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配套教学设计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当堂检测:
1. 请简要概括《我爱这土地》这首诗的主题。
2. 请分析《我爱这土地》中土地的象征意义。
3. 请谈谈你对《我爱这土地》中河流的象征意义的理解。
4. 请简要分析《我爱这土地》中的象征手法。
5. 请谈谈你对《我爱这土地》中风的描绘的理解。
参考答案:
1.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诗歌鉴赏技能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诗歌鉴赏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3. 提供诗歌创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诗歌中的语言表达,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1. 软硬件资源:教室、投影仪、计算机、打印机、白、文具等。
2. 课程平台:学校提供的教学管理系统、多媒体教学资源库等。
3. 信息化资源: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在线诗歌鉴赏课程、相关论文和评论等。
2. 拓展建议:
(1)组织诗歌朗诵活动:鼓励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比赛或表演,通过朗诵的方式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诗歌创作练习: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诗歌,可以以祖国自然风光、家乡变化等为题材,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3)参观文学馆或诗人故居:组织学生参观文学馆、诗人故居等,了解诗人的生活和创作环境,增加对诗歌的了解。

《我爱这土地》 教案教学设计

《我爱这土地》 教案教学设计

《我爱这土地》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我爱这土地》。

(2)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体会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学会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现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学会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提升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学会珍惜和保护环境,关注社会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熟练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我爱这土地》。

(2)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体会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现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和意象。

(2)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提升写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艾青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我爱这土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生词和难点。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诗歌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如形式、内容、意象等。

(2)学生举例说明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和意象。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学生分享自己的爱国情怀,用诗歌表达情感。

四、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诗歌《我爱这土地》。

2. 写一篇关于爱国主题的诗歌或短文。

3. 调查身边的环保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增强社会责任感。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精选5篇)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精选5篇)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精选5篇)《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篇1漫步田间地头,徜徉溪流河湖,也许就是那么一个偶然的瞬间,你会突然发现我们身处的世界原来是如此的美丽。

那绿浪起伏的田园,那涛声阵阵的丛林,还有孩童们纯洁天真的欢声笑语,无不轻轻地撩动着我们内心深处那埋藏了很久的亲近土地、爱恋故乡的心弦。

故国故乡故园,人之所恋;华夏祖国母亲,魂之所系。

让我们用这首以真情所铸就的诗篇,唱响心中对祖国母亲的深情赞歌。

1.熟读并背诵诗歌,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节奏。

2.理解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其中涌动着的激情。

4.体味诗歌中抒发的恋土深情,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一、新课导入土地是一种古老的信念,一缕浪漫的感情,一句象征的诺言,一股写实的意志。

这万物生灵的根基上,曾演绎了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曾抒写了多少荡气回肠的眷恋情怀。

有谁不热爱这生我养我的肥沃土地?有谁不依恋这教我护我的祖国母亲?让我们和诗人艾青一起深情吟唱《我爱这土地》,一同感受诗人心中汹涌奔流的爱国激情。

(板书课题)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我爱这土地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2.作者链接。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

《我爱这土地》 教案教学设计

《我爱这土地》 教案教学设计

《我爱这土地》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诗歌《我爱这土地》的内容。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3)了解作者艾青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和小组合作,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学会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祖国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1. 诗歌《我爱这土地》的内容理解和情感体验。

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抽象意象的理解和把握。

2. 诗歌情感的深入体会和表达能力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我爱这土地》的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配乐诗朗诵,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学生分享对诗歌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2. 诗歌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3)教师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艾青的生平和作品特点。

3. 讨论交流(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情感体验(1)学生分组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情感。

(2)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创作以“我爱这土地”为主题的诗歌或散文。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表现。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6. 作业布置(1)学生背诵诗歌《我爱这土地》。

(2)写一篇关于“我爱这土地”的作文或诗歌。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交流的表现以及诗歌创作的积极性。

2. 诗歌理解评价:评估学生对诗歌《我爱这土地》的内容理解、意象分析和情感体验的深度。

3. 创作能力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创作中的表现,关注其创意、表达技巧和情感传达的准确性。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创作水平。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3篇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3篇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3篇《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了解本诗的创作背景,领悟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感。

2、把握诗中的象征手法,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教学设想】《我爱这土地》是一首短小而内涵丰富的抒情诗,象征手法是这首诗的教学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教学中将引导学生探究诗的意象,品味凝练精美意蕴深长的语言,由此理解其象征意义和思想内涵。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诗歌的特点,拟采用诵读、感悟的教学方法,通过“诵读感知—揣摩领悟—鉴赏熏陶”这三个层面的教学,引领学生研读诗作,建构意义,并获得审美教育。

本诗教学安排为一课时。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链接相关资料1、导入新课:运用多媒体播放日军侵略中国的音像资料,由此进入学习情境。

(也可以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播放相关的歌曲来导入)2、背景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军国主义开始全面入侵中国,祖国山河沦陷,生灵涂炭,在这民族存亡的危难时刻,中华儿女纷纷投身到抗日的洪流之中。

正是在此历史背景下,诗人艾青于1938年11月创作了《我爱这土地》,表达了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愤恨。

3、作者艾青(1910~1996),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

1929年赴法国学习绘画,并开始写诗。

1932年回国,在上海参加了“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不久因思想激进被捕入狱,在狱中写出了他的代表诗作《大堰河──我的保姆》。

建国后曾任《人民文学》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等职。

二、诵读感知1、诵读全诗:学生诵读全诗,走进文本。

可采用齐读、范读、随机(多媒体)跟读的形式。

2、整体感知:在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本诗:⑴关于本诗的思想内容──这首诗以鸟儿眷恋土地作比,抒发了对祖国的挚爱深情,从而鼓舞人民为民族的解放而斗争。

⑵关于本诗的感情基调──悲怆而深沉。

3、诵读指导:为了增强诵读效果,进一步体会诗的思想感情,教师作适当的诵读指导。

使用普通话朗读;把握语气、语速,根据诗的思想内容,本诗朗读的语气、语速应是沉郁缓慢的;注意节奏和重音。

《我爱这土地》教案

《我爱这土地》教案

《我爱这土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我爱这土地》,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 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美好向往和热爱之情。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我爱这土地》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3. 探讨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四、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体会作者对祖国的深情厚意。

2. 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3. 实践法: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六、教学准备:1. 课文《我爱这土地》的文本材料。

2. 相关背景资料,如作者艾青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课文和相关信息。

4. 讨论指南和思考题。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艾青的图片和简介,引入对《我爱这土地》的学习。

2. 朗读课文:全班同学一起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韵律和情感。

3. 理解课文:让学生简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讨论课文讲述了什么,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

4. 分析课文:深入分析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理解其对主题的强化作用。

5. 讨论与反思: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对土地、对国家的感情。

八、课堂练习:1.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重点在于表达作者的情感。

2. 选取课文中的一个句子,让学生分析其修辞手法并解释其意义。

3. 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对土地或国家的感情,可以是赞美、感激或承诺。

九、拓展活动:1. 邀请当地诗人或作家分享他们对土地或国家的看法和创作。

2. 组织一次参观活动,如访问历史遗址或自然风光,让学生体会并对土地产生感情。

我爱这土地公开课教案

我爱这土地公开课教案

我爱这土地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我爱这土地》。

(2)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学会欣赏和评价诗歌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学会从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进行鉴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歌颂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1. 诗歌《我爱这土地》的正确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诗句的理解。

2. 诗歌的艺术特色的鉴赏。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我爱这土地》的文本和相关的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和写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播放音乐或展示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学习氛围,简要介绍诗歌《我爱这土地》的背景和作者。

2. 朗读诗歌:(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停顿、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2)学生自主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解析诗歌:(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解释一些生僻词汇和诗句的含义。

(2)学生通过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4. 鉴赏诗歌:(1)教师引导学生从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进行鉴赏,学会欣赏诗歌的艺术特色。

(2)学生自主欣赏和评价诗歌,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5.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诗歌《我爱这土地》的主题和情感,写一段表达自己对祖国的歌颂和热爱的文字。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表现,强调诗歌《我爱这土地》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7. 作业布置:(1)学生背诵诗歌《我爱这土地》。

(2)学生完成写作练习,并在下节课上分享。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其他歌颂祖国的诗歌,如《我的祖国》、《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进行对比学习,分析各自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我爱这土地》教案

《我爱这土地》教案

《我爱这土地》教案•相关推荐《我爱这土地》教案(通用8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我爱这土地》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爱这土地》教案篇1【重难点】《我爱这土地》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

学习这首诗歌,重在体验意象美,情感美,诵读是打开诗歌大门的钥匙,无论是知识积累,还是情感熏陶,都要在学生积极主动的朗读中实现,吟诵以感其情,吟诵以会其意,吟诵以领其韵,直至产生共鸣。

也就是说,以语言为落脚点,通过反复诵读,把握作者寄予的思想感情,关注诗中饱含着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学会鉴赏诗歌。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 关注诗中饱含着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领会诗歌的情感内涵与思想意蕴。

⑵ 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⑶ 学习现代诗的朗诵基本技巧,学会把握节奏、重音,有感情的朗诵。

2、情感态度价值观:体味诗人抒发的恋土深情,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唤起体验,读出情感有人说,诗歌是无谱的音乐,欣赏音乐要用心聆听,整体感悟,这是很有道理的。

我们不能把音乐拆成音符碎片来欣赏,诗歌阅读与欣赏也该这样,要注意对诗人整体情绪的判读。

这一环节,由聆听歌曲或者引用爱国诗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在了解背景和自由朗读中贴近作品贴近诗人,能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1、播放歌曲《祖国之恋》或者用与爱国有关的古诗词导入,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对祖国的热爱。

2、自由朗读这首诗歌,感受诗人抒发的情感。

3、一首优秀的诗歌,往往会集中抒发人类的某种美好情感,而这种情感的爆发,可能有一个具体的诱因,比如受到欺负(杜甫的茅屋被风吹破,茅草被抢)或情绪受到触动(徐志摩告别心爱的康桥)。

那么,你认为是什么诱因使艾青爆发出如此炽烈的爱国之情?(根据诗歌创作的时间,学生应该能联系时代背景感受到诗人的创作激情。

《我爱这土地》简案 教案教学设计

《我爱这土地》简案 教案教学设计

《我爱这土地》简案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诗歌,培养他们对文学的兴趣。

2. 通过诗歌《我爱这土地》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 培养学生朗读、表达和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诗歌《我爱这土地》的背景介绍。

2. 诗歌的朗读与解析。

三、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思考他们对土地的感受,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介绍诗歌的背景,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来源。

3. 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4. 解析诗歌内容,理解作者对土地的热爱。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诗歌的兴趣。

2. 评估学生在朗读和表达方面的能力。

第二章:诗歌解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我爱这土地》的主题和情感。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入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诗歌《我爱这土地》的深层含义解析。

三、教学步骤1. 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的意义。

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

3. 通过讨论和写作,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考和讨论情况,了解他们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在写作表达方面的能力。

第三章:诗歌创作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诗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2. 通过创作,加深学生对诗歌《我爱这土地》的理解和感受。

二、教学内容1. 诗歌创作的技巧和方法。

2. 学生自己的诗歌创作。

三、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灵感,思考他们对土地的感受。

2. 教授诗歌创作的技巧和方法,如比喻、象征等。

3. 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可以是对《我爱这土地》的回应,也可以是自己的原创。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思考和表达,了解他们的创作能力。

2. 评估学生创作的诗歌的质量。

第四章:诗歌表演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表演,更深入地理解和表达诗歌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

编制人: 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 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 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 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 ____年____月____ 日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翼大家下载后,能够匡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中学教案、教学活动、评语、寄语、发言稿、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味、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elementary school lesson plans, middle school lesson plans, teaching activities, comments, messages, speech drafts, work plans, work summary, experience,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want to know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这是《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是优秀的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我爱这土地》 教案教学设计

《我爱这土地》 教案教学设计

《我爱这土地》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我爱这土地》。

(2)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领会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学会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诗歌,培养审美情趣。

(3)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土地的情感,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我爱这土地》的正确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领会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 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抽象的意象的理解和把握。

2. 诗歌深层含义的挖掘。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我爱这土地》的课件或黑板报。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诗歌《我爱这土地》的朗诵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教师简要介绍诗人艾青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诗歌《我爱这土地》,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生词和难点。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成员补充发言。

4.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领会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教师讲解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如象征、拟人等。

5. 情感体验(1)学生分组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情感。

(2)教师挑选学生进行朗诵表演,鼓励其他学生积极参与。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我爱这土地》的主题和情感。

7. 课后作业(1)学生背诵诗歌《我爱这土地》。

(2)学生写一篇关于《我爱这土地》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

(3)学生收集其他艾青的诗歌,下节课进行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初中语文《我爱这土地》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我爱这土地》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我爱这土地》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学会欣赏和评价诗歌,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和语句理解。

2. 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分析。

3. 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鉴赏。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抽象的意象的理解和把握。

2. 诗歌情感的深入体会。

3. 诗歌艺术特色的鉴赏。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 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体验。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朗读诗歌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理解诗歌内容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

4. 分析诗歌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5. 情感体验创设相关情境,引导学生深入体验诗歌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诗歌的能力。

2. 学生对诗歌内容、主题和情感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分析诗歌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4. 学生欣赏和评价诗歌的能力。

5. 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民族自豪感的培养。

七、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的文本和相关资料。

2. 准备教学多媒体设备,如PPT、视频等。

3. 准备相关教学道具和情境创设材料。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让学生尝试自己写诗。

2. 举办诗歌朗诵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诵才华。

《我爱这土地》简案 教案教学设计

《我爱这土地》简案 教案教学设计

《我爱这土地》简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作者及背景,认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通过朗读、表演等方法,表达对课文情感的把握。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家乡的情感。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关注生态环境。

(3)培养学生懂得珍惜和平,感恩生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会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家乡的情感。

2. 教学难点:(1)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人文、自然景观图片或视频。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课文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情感。

(2)引导学生谈论对祖国、家乡的情感。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感受课文描绘的画面。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 理解课文(1)学生阐述对课文画面的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4. 情感体验(1)学生分组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情感。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表演,表达对课文情感的把握。

5. 拓展延伸(1)学生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表达对祖国、家乡的热爱?(2)教师总结,强调珍惜和平、感恩生活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以“我爱这土地”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3)观察周围环境,拍摄一张体现家乡美的照片,附上简短说明。

2. 课后拓展:(1)收集其他描写祖国、家乡的诗歌、散文等作品,进行欣赏。

《我爱这土地》教案范文

《我爱这土地》教案范文

《我爱这土地》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体会诗人对土地的热爱之情。

2. 通过对诗歌的朗读、感悟,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

2. 学会从诗歌中感受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关键字词的理解。

2. 诗歌情感的深入体会。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的课件或黑板报。

2. 准备与诗歌相关的背景资料。

3. 准备诗歌朗诵音频或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入对诗歌的学习。

如:“我们的祖国地域广阔,大好河山养育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表达对土地热爱的诗歌——《我爱这土地》。

”2. 诗歌欣赏a. 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

b.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

c. 分析诗歌中的关键字词,如“鸟儿”、“土地”、“河流”等,理解作者对这些事物的描绘和情感表达。

d. 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诗歌解析a. 教师讲解诗歌的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艾青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b. 深入解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土地的热爱。

c.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学生学会欣赏诗歌的美。

4. 诗歌朗诵a. 学生跟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b. 学生分组进行诗歌朗诵,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c. 教师选取优秀的朗诵进行展示,给予表扬。

5. 课后作业a.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写一篇关于“我爱这土地”的作文。

b. 推荐学生阅读艾青的其他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以“我爱这土地”为主题,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土地、家乡、祖国的热爱之情。

2. 开展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评价:评估学生作文的质量,关注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精选17篇)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精选17篇)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 篇1 一、设计说明 这是一首蕴含着深沉而真挚的爱国之情的好诗,也是学生进入初中后所学的第一首现代诗,教学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后面几首诗的学习。

因此,教学应根据文体特点,通过诵读法、探究欣赏法、比较阅读法 ,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节奏美,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探究诗歌形象的象征含义及诗歌的主题,在比较中掌握学习诗歌的门径。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本诗的节奏,理解体味本诗的意境和深刻的意蕴。

2、把握诗歌的象征手法及巧妙的抒情方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与节奏美,通过小组品读欣赏诗歌的意境美,通过讨论析读理解诗歌的表现方法和真挚深沉的情感。

2、通过自主辐射阅读《假使我们不去打仗》、《给战斗者》,进一步理解、感悟诗歌的意象及作品巧妙的抒情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存亡的关头,为祖国献身的思想和对祖国的无限挚 爱之情。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三、教学步骤: (一)导入: 土地,万物生灵的根基。

曾有人掠夺它而百般蹂躏,曾有人捍卫它而披肝沥胆。

在它的脊梁上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肤上烙印着多少眷恋情结。

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谁不爱恋大地母亲,让我们深情吟唱艾青诗人的《我爱这土地》,一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激情。

(板书:我爱这土地) (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三)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第一步:听录音范读;用符号划分诗歌的停顿和重读的字词 第二步:学生自由朗读 第三步;指名学生朗读 第四步:全班同学集体朗读 (四)研读诗歌,理解主旨: 1、学生在熟读诗歌的基础上,找出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并谈谈理由。

2、诗中是通过什么形象来表达出这样的爱国激情的?请你把相关诗句找出来,并谈谈你的理解。

3、诗中的“鸟”,它都歌唱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又有什么象征含义呢? 学生再次朗读,体会表达效果,并尝试背诵。

4、思考:诗歌开头写着“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请你结合以上歌唱的内容,思考为什么这里用“嘶哑”一词,而不用“清脆”或“嘹亮”。

《我爱这土地》 教案教学设计

《我爱这土地》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我爱这土地》教案教学设计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年级:小学四年级教材:《语文》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 培养学生对祖国土地的热爱之情。

3.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 学会表达对祖国土地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用诗歌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诗歌《我爱这土地》的原文及译文。

2. 与诗歌主题相关的背景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学生准备:1. 预习诗歌《我爱这土地》。

2. 准备分享自己对祖国土地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a. 引导学生分享预习诗歌《我爱这土地》的感悟。

b. 出示诗歌原文,让学生齐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理解诗歌内容(10分钟)a. 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b. 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c. 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朗读与感悟(10分钟)a. 学生分组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情感。

b.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祖国土地的热爱之情。

4. 表达与创造(5分钟)a.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用诗歌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b. 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诗歌创作,分享自己的作品。

5. 总结与拓展(5分钟)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b.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创作一首表达对祖国土地热爱的诗歌。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了诗歌《我爱这土地》的主题和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土地的热爱之情。

在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时,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拓展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我爱这土地》的主题和情感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朗读和分享自己对祖国土地热爱之情时的表现。

3. 学生创作表达对祖国土地热爱的诗歌的质量。

《我爱这土地》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我爱这土地》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节奏,理解本诗的感情和深刻意蕴。

2.把握诗歌的象征手法及巧妙的抒情方式。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感情,通过自学和讨论品读欣赏诗歌的富表现力语言,通过合作探究理解诗歌真挚深沉的情感和表现手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存亡关头,为祖国献身的思想和对祖国的无限挚爱之情,培养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能设身处地的体验和理解作品和诗人的感情。

2.赏析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诗句,理解诗歌巧妙的抒情方式。

教学难点:1.象征的表现手法。

2.诗歌描写对象的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首先请大家欣赏一段关于抗日战争的影片。

生:欣赏影片。

师:看完这段影片后,老师想请同学们谈一谈你们内心的感受。

生:(谈感受。

)师:同学们谈得真好。

抗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的灾难,日本侵略者所到之处无恶不作,残忍至极。

龙盘虎卧的南京,三十万条生命,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还是嗷嗷待哺的幼儿,统统被杀,无一幸存,我堂堂中华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下痛苦呻吟。

面对山河破碎、灾民流离、哀鸿遍野的现实,多少爱国志士“梦寐不安,行愁坐叹”,纷纷表示“一息尚存,尚思报国”。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诗人艾青的现代诗《我爱这土地》,去感受他那颗真挚的爱国之心。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师:今天,除了在座的各位听课老师是我们的嘉宾之外,老师还特别邀请到了一位特约嘉宾,下面就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由请他上台自我介绍。

(学生上台开始介绍后出示课件)(在学生们诧异的目光中,一名学生走上台来)生:同学们好!我叫艾青,原名叫蒋海澄,浙江金华人。

我于192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专修绘画,并开始诗歌创作。

1932年回国后不久我被捕入狱。

在狱中我写成了诗作《大堰河——我的保姆》。

1938年抗战初期,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初中语文【我爱这土地】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我爱这土地】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我爱这土地》经典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读诗歌,提高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学会珍惜和感恩美好生活,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动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认读和理解。

(2)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抽象意象的理解和把握。

(2)诗歌情感的深入体会和感受。

(3)诗歌创作背景和历史环境的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历史环境。

(3)准备教学PPT或黑板,标注重点内容。

2. 学生准备:(1)预习诗歌,查找生字词。

(2)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历史环境。

(3)准备笔记本,做好课堂笔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和历史环境。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4. 课堂讲解:(1)教师对诗歌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标注诗歌的重点字词和句式结构。

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情感,感受诗人对祖国的热爱。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验。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提醒学生课后复习和巩固。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诗歌。

《我爱这土地》 教案教学设计

《我爱这土地》 教案教学设计

《我爱这土地》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体会诗歌中作者对土地的热爱之情。

2.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诗歌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诗歌的字词、句段,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土地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

2. 教学难点:理解并体会诗歌中象征手法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内容,解析象征手法。

2. 互动法: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情感。

五、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制作包含课文、图片、音乐等多媒体课件。

2. 教学道具: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实物等教学道具。

3. 分组讨论:提前将学生分组,以便于课堂讨论。

六、课堂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对新课内容进行自然过渡。

2. 利用图片、音乐等素材,营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课堂讲解1. 讲解诗歌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动机。

2. 分析诗歌结构,讲解诗句之间的联系。

3. 详细解析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如土地、河流、风等。

4.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中的情感,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

八、课堂练习1. 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选取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翻译和解读。

3. 结合个人生活经历,谈谈对土地的爱护和珍惜。

九、课后作业1. 背诵课文,加强语言表达能力。

2. 写一篇读后感,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收集有关土地保护的资料,进行课堂分享。

十、教学反思1. 总结课堂教学成果,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

2. 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3. 思考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4. 探讨如何将爱国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了解新诗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背诵和比较阅读,激发学生阅读新诗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验新诗的意境及思想内容;品味诗歌的语言特色,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在学生背诵的基础上加深对诗歌思想内容和思想感情的理解。

2、难点: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本诗的思想内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诗歌在我国有着渊远流长的历史,它记载着中国悠久文化的发展历程,从诗经到“黑夜给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她寻找光明。

”诗歌能拨动我们的心弦,让我们品味过去的荡气回肠与今朝的风花雪月。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走进现代诗的世界。

(二)简介诗人
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

学过绘画,现代著名诗人,被称为“是继郭沫若后中国新诗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

”他的诗与祖国和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具有浓重的历史感和使命感。

艾青的诗排斥华丽的矫饰,抛弃空洞的说教语言,始终采用鲜活的有流动感和弹力的语言与语调,表现出一种散文美。

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出版过《黎明的通知》、《归来的歌》等诗集。

(三)介绍诗歌的写作背景
本诗是一首现代诗歌史上广为传诵的名篇。

抗战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我华北、华东、华南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皆实行“三光”政策,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起反抗,与日本侵略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诗人艾青在这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情的爱,对侵略者的恨,写下了这首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慷慨激昂的诗篇。

(四)学生分组朗读诗歌
教师提示注意事项:
1、诗歌的节奏。

2、朗读时语句的连贯性。

3、增、减字的朗读错误。

4、请学生读准下列加点的字。

蔷薇(qiáng wēi)璀璨(cuĭ càn)讴歌(ōu)敦厚(dūn)姹紫嫣红(chà yān)一泻千里(xiè)
5、学生自行评价与打分中的激励性。

6、诗歌中美的熏陶与感受的情景导向。

(五)在教师的带动下熟读诗歌,争取达到成诵
1、抽学生朗读课文。

2、学生分小组朗读课文及朗读评价。

3、抽学生背诵课文。

(六)学生齐读课文
(七)教师总结本节内容,并对学生的优异表现给予及时肯定的评价
(八)教师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本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作者的介绍、诗歌的节奏及朗读的情感等导入课文。

(二)学生齐读本诗,进一步熟悉诗的内容,并分析结构
第一节:以鸟生死眷念土地作比,表达诗人对祖国的爱。

第二节:运用设问,直抒胸臆。

(三)学生品读诗歌,提出问题分析诗的形象
问题情景设计如下:
1、诗歌往往运用象征等写作手法来描绘其塑造的形象,诗的形象又寄予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我们阅读诗歌,要善于发现问题。

谁提出的问题越多越具有代表意义,谁对诗歌的理解就越深刻。

2、可能出现的问题:
(1)鸟是怎样歌唱的?它歌唱的内容是什么?
(2)土地为什么被暴风雨所打击?河流为什么悲愤?风被什么激怒?
(3)林间无比温柔的黎明又代表什么?
(4)诗人为什么写“我死了。

”?
(5)诗的第一节有什么特点?
(6)诗的第一节的破折号起何作用?能否去掉?
(7)诗的第二节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四)教师鼓励、引导学生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引导落在诗歌的象征意义和诗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上。

教师以服务者身份参加,对学生鼓励的方式要富有变化性。

教师明确:
1、诗中的象征意义:土地是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河流与风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反抗精神的象征;黎明是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的象征。

2、诗的第一节以鸟生死眷念土地作比,表达诗人对祖国的挚爱,为第二节作渲染铺垫;第二节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对土地的眷念和为祖国献身的愿望。

(五)学生自行总结本节课的收获与疑问(每小组选一人,班上交流。


注意被传诵的名句:“为什么我的眼里长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六)请学生谈本诗的特点
教师明确:1、诗歌的意象及其内涵。

2、抒情方式的巧妙。

(把“我”虚拟成一只鸟)。

3、富有弹性的语言。

(七)布置作业
学会比较阅读。

做课后练习题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