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戴望舒和卞之琳诗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的诗歌最典型的意象是枯枝、落叶、暗夜、黄昏、夕阳、荒坟、
夕阳下
晚云在暮天上散锦,
溪水在残日里流金; 我瘦长的影子飘在地上, 象山间古树底寂寞的幽灵。
远山啼哭得紫了,
哀悼着白日的长终;
落叶却飞舞欢迎
幽夜底衣角,那一片清风。
荒冢里流出幽古的芬芳, 在老树枝头把蝙蝠迷上, 它们缠绵琐细的私语, 在晚烟中低低地回荡。 幽夜偷偷从天摸来, 我独自还恋恋地徘徊; 在这寂寞的心间,我是。 消隐了忧愁,消隐了欢快。
只有那孤零的雀儿,
伴着孤零的少年人。
寒风已吹老了树叶, 更吹老了华鬓, 又复在他的愁怀里, 将一丝的温馨吹尽。 唱啊,同情的雀儿, 唱破我芬芳的梦境; 吹罢,无情的风儿, 吹断我飘摇的微命。
这首诗是写秋天的大路上,枯枝败叶,寒风
凛冽,凄清寂静,一个孤独的少年在徘徊,
伴随着他的是一个同样孤独的雀儿。
1923年,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 班。1926年同施蛰存、杜衡创办《璎珞》旬刊,在创刊号 上发表处女诗作《凝泪出门》。1929年4月,第一本诗集 《我的记忆》出版,其中《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 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1932年戴望舒赴法国,开始了他为期三年的游学生活。他 先来到里昂中法大学就读,1934年前往巴黎,1935年春回 国。 1936年,戴望舒和卞之琳、孙大雨、梁宗岱、冯至创办了 《新诗》月刊,体现了格律诗派和象征诗派的合流,并实 际上成为提倡‚纯诗‛的中坚。
戴望舒诗歌
主要目录
一、戴望舒简介
二、戴望舒诗歌 (一)从忧郁凄凉的呻吟到民族苦难的悲愤
1、忧郁孤寂的情感基调
2、民族苦难的悲愤 (二)民族化的象征主义
1、古典韵味与现代情绪
2、追求意象 3、从音乐性到非音乐性 三、关于《雨巷》
一、戴望舒简介
30年代著名的现代派诗人,也是20世纪著名 诗人。戴望舒30年代有一定影响,但是,在建 国以后也仍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在80年代 以后,戴望舒的诗歌成就才被充分肯定,被认 为是20世纪的优秀诗人。但是,他在当下社会 的知名度却不如徐志摩,也许是因为他的那种 忧郁朦胧的风格难以唤起更多的人的共鸣,也 许是他的生活缺少商业性的卖点。
第一个女性是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平
1928年,戴望舒深地爱上施绛平。戴望舒那时对爱的
表白只是一首诗接着一首诗地抒写。其中较为代表的 是题为《我的恋人》: 我将对你说我的恋人,/我的恋人是一个羞涩的 人,/她是羞涩的,有着桃色的脸,/桃色的嘴唇, 和一颗天青色的心。
但是,戴望舒却遭到施绛平的冷遇,她对戴望舒并无
这首诗的意境是,一个孤
独的人,拖着瘦长的影子,
在黄昏中徘徊。溪水映照
着残日,荒冢晚烟,远处
的山好象在啼哭,落叶和 蝙蝠飞舞。抒情主人公似 乎融入了这种悲凉之中, 陶醉在荒凉之中。
《寒风中闻雀声》
枯枝在寒风里悲叹,
死叶在大道上萎残;
雀儿在高唱薤露之歌, 一半是自伤自感。 大道上是寂寞凄清,
高楼上是悄悄无声,
苦。
最能够体现戴望舒寻梦的特点的是《雨巷》。梦,那种美丽、 芬芳而哀怨的姑娘,它充满着魅力和诱惑,却难以寻求,诗人所 擅长的就是对这种美丽的忧郁梦的体验。《乐园鸟》表达的是类 似的情感,乐园鸟总是在飞翔,寻找天上的乐园,但是,诗人却 感到那天上的乐园已经荒芜。这里暗示出人生就是一场没有止境 的寻找乐园的痛苦过程。《寻梦者》给人的是悲壮感,而《乐园 鸟》却更多的是悲凉。 就诗歌成就而言,戴望舒丝毫不亚于徐志摩,但是,他们在 世的时候的那种生存状态却有着天壤之别。徐志摩是上层知识分 子,回国就是大学教授,诗坛明星,出入于社会名流之间,身边 美女如云,有无数的崇拜者,其生活始终是优裕而浪漫的。而戴 望舒却是小知识分子,家境平凡,他在世的时候,从没有过轰轰 烈烈的名声,而在爱情生活领域之中,所有的女性都抛弃了他, 更是充满悲剧意味。
很深的感情,戴望舒最终以跳楼相挟,要求施绛平答 应。施绛平勉强答应。施绛平父母起初是不同意这桩 婚姻的,现在迫于这种情状,并在施蛰存的努力下, 也勉强同意。1931年春夏之际,戴望舒与施绛平举行 订婚仪式,声势很大。施绛平向戴望舒提出结婚条件: 戴望舒出国留学取得学业回来有稳定的收入后,方可 完婚。戴望舒经济非常困难,但为了是爱情,1932年 10月,乘邮船离开上海赴法留学。
原‛意识。现代主义诗人艾略特1922年曾经发表《荒原》一诗, 书写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世纪的精神危机。作品以《圣经》 中关于荒原的传说,象征西方世界的价值崩溃。人普遍陷入了一 种绝望、孤独的情绪之中。整个现代派文学,都是表达这种人的 悲剧体验。戴望舒的忧郁,很多都带有现代派的那种荒原意识。
再次,从个人生活经历上,戴望舒一生饱受爱情挫折的
想。这种梦,是对人生的一种永恒的诱惑,他是非常难
以获得的,或者说几乎无法获得。当你获得它的时候,
你的生命也几乎是终止了。这里涉及到人生意义和价值
的问题,人生的过程,在于对梦的寻找,是否能够找到 并不是关键,而关键在于寻找本身。这首诗情感类似鲁 迅的‚过客‛精神,但是,戴望舒却缺乏‚过客‛精神 的那种坚毅顽强,他更多的却是体会到了梦境失落的痛
在法国期间,留学的资金不够,戴望舒生活十分贫困,
一边求学,一边靠翻译赚钱,维持生活。他曾经在里昂 中法大学得到学习机会,但是,他并没有认真学习,只 是把里昂中法大学的接济当作了生活的保障。尤其听到 施绛平移情别恋的传闻,戴望舒更是无心学习。1934年
8月他曾经到西班牙旅行,寻访了塞万提斯的故居,考
他有一首诗,就叫《寻梦者》:
《寻梦者》
梦会开出花来的, 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 去寻求无价的珍宝吧。
在青色的大海里, 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 深藏着金色的贝一枚。
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 你去航九年的旱海吧,
然后你逢到那金色的贝。 它有天上的云鱼声, 它有海上的风涛声,
它会使你的心沉醉。 把它在海里养九年,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朝 寀,笔名有戴梦鸥、戴望舒、江思、 艾昂甫等,1905年生于浙江杭州。中 学毕业,就开始从事创作。戴望舒的 一生的活动,比较单纯,主要是文学 活动,后期编辑过报纸。最早的创作 是小说,他先后在鸳鸯蝴蝶派的刊物 上发表过三篇小说:《债》,《卖艺 童子》和《母爱》,曾经和杜衡、张 天翼、施蛰存等人成立了一个名谓 “兰社”的文学小团体,创办了《兰 友》旬刊。戴望舒任主编,编辑部也 设在戴家。
抗战爆发以后,1938年春他来到香港,主编《星岛日报》、 《星座》副刊。稍后,他和艾青主编了《顶点》诗刊。1941 年底,日本侵占了香港。日本宪兵以从事抗日活动的罪名将 他逮捕入狱。他以狱中生活为题材 ,写出《狱中题壁》、 《我用残损的手掌》等著名诗篇,表达一种爱国主义情感。 1946年3月,戴望舒回到上海,任教于师范专科学校。1948年 5月再度流亡香港。1949年3月中旬,他毅然离开香港,冒着 风险来到北平。1949年6月底,戴望舒出席了中华文学艺术工 作代表大会。建国后调至新闻总署从事编译工作。1950年2月 25日,诗人于北京逝世。死后也并无隆重的纪念活动,显得 非常冷清。
1940年冬,穆丽娟提出离婚,戴望舒给穆丽娟发出 “绝命书”,以死相挟。但是,穆丽娟坚持离婚,最后 戴望舒只好在协议上签字。
第三个女性是杨静
杨静是大同图书馆抄写员,1942年,戴望舒与杨静
相识,并很快进入热恋。尽管杨静的父母竭力反对, 但她冲破种种阻力,毅然与大她21岁的戴望舒结了 婚。杨静从小长在香港,娇小美丽,活泼好动,结 婚时才16岁。婚后不久便出现了感情上的裂痕,常 常因生活上的琐事吵架。1948年末,杨静另爱他人, 向戴望舒提出离婚,戴望舒做了种种努力都未能奏 效。
1、忧郁孤寂的情感基调
和许多诗人相比,戴望舒诗歌的思想情感并不开阔,他并不善于
抒发那种深厚的社会意识和人生体验,他的诗歌,绝大多数都是 表现个人化的情感体验,充满着无法自拔的忧郁凄凉的悲剧感。 这种忧郁凄凉的情绪,是戴望舒诗歌情感的基本色调。他的诗歌 的魅力不在于博大浑厚,而在于内在的细微真诚。他仿佛总是能 够把自己寂寞的灵魂淋漓尽致地倾诉出来,没有丝毫的做作。徐 志摩是灵动飘逸的美,闻一多是凝重激越的美。戴望舒的诗,给 人一种忧郁凄凉之美。 眼泪、雨巷等,构成一种凄凉的意境;语调往往都是低调的,压 抑的,哀怨的。
戴望舒一生有四本诗集: 《我底记忆》(1929)、 《 望 舒 草 》 ( 1933 ) 、 《 望 舒 诗 稿 》(1937) 、 《灾难的岁月》(1948), 戴望舒一生,共存诗90 余首。有人说92首诗。另 外,《戴望舒诗选》 (1957)出版。
二、戴望舒诗歌
(一)从忧郁凄凉的呻吟到 民族苦难的悲愤
察了洛尔迦的诗歌创作经历。1935年4月,戴望舒被中 法大学开除回国,回到上海,施绛平确实恋上她原本就 喜欢的那个人,戴望舒愤怒之下当众打了施绛平一记耳 光,长达8年的恋爱终于结束。
Fra Baidu bibliotek
第二个女性是穆时英的妹妹穆丽娟 戴望舒失恋以后,穆时英把自己的妹妹穆丽娟介绍 给戴望舒,穆丽娟比戴望舒小12岁。两个人很快相爱, 很快结婚。但是,到了1938年的时候,两个人感情破裂, 常常因一点小事而大动干戈。据穆丽娟忆起当年生活时 说:“他是他,我是我,我们谁也不管谁干什么。他什 么时候出去,回来,我不管;我出去,他也不管。他对 我没有什么感情,他的感情给施绛平了。”
《烦忧》
说是寂默的秋的悒郁, 说是遥远的海的怀念,
假如有人问我烦忧的原因,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假如有人问我烦忧的原因,
说是遥远的海的怀念,
说是寂默的秋的悒郁。
这首诗有点象爱
情诗,但是,却 是一种绝望的感 情,诗人感到与 对方有一种无法 拉近的距离。
对于戴望舒的这种忧郁孤寂的情感特征,很多研究者
从诗歌的思想情感上看,戴望舒诗歌创作以1937
年抗战爆发为界限,分为前期和后期。
前期比较狭窄,主要是述说个人的悲剧人生体验,
呈现出浓郁的忧郁凄凉的情感特征,
后期内涵扩大,一些作品抒发了民族苦难,把自我
与民族融合在一起。
他的诗歌内涵有一个变化过程,就是从忧郁凄凉的
呻吟到民族苦难的悲愤。
痛苦折磨,这种爱情悲剧,对戴望舒诗歌的悲剧情绪具 有更深刻的影响。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悲剧感受,对现代 派荒原意识的接受,包括诗人的悲情式的理想人生态度, 都必须和他的个人生命体验发生共鸣,才能够真正地呈 现出来。
在戴望舒人生历程中,最具有悲剧意味的就是他的爱情
婚姻生活。他对女性缺乏吸引力。他先后与三个女性恋 爱结婚,但是,却始终没有获得幸福的爱情婚姻,三个 女性最终都离开了他。
往往从社会现实中去寻找根源,认为是现实黑暗对诗 人精神压抑的结果。但是,我认为,更重要的还是与 他的思想性格、文学修养以及个人情感生活状况具有 密切关系。
首先,从思想性格上看,如果说徐志摩是温情理想主
义者的话,戴望舒却是悲情理想主义者。徐志摩也存 在着理想失落的悲剧体验,但总体上,是乐观的温情 的。‚康桥理想‛是徐志摩式的理想表达。而戴望舒 却总是体会到理想失去的苦痛和悲哀,他很少表达一 种乐观的追求和向往,更多地是对理想无法获得的悲 剧感受。
戴望舒是一个‚寻梦者‛。所谓‚梦‛,就是理想的
一种情绪体验。它是美好的,充满诱惑的,但是,又 是飘忽不定,难以扑捉、易于破碎的,带有极大的悲 剧气息。在现代文学中,有很多寻梦者,这些寻梦者, 主要有两类:
一是像鲁迅那样,寻梦,却又以一种坚强的意志对抗梦 的虚幻,在对抗中,认同自我价值,获得人生意义。 另一种,就是戴望舒这样,虽然不能说绝对没有坚强 的意志,但是,更多的却体现出忧郁悲哀的情绪。他 更善于体验寻求过程中的忧郁悲凉的心境。
把它在天水里养九年, 然后,它在一个暗夜里开绽了。 当你鬓发斑斑了的时候,
当你眼睛朦胧了的时候,
金色的贝吐出桃色的珠。
把桃色株放在你怀里, 把桃色珠放在你枕边, 于是一个梦静静地升上来了。 你的梦开出花来,
你的梦开出娇妍的花来了,
在你以衰老的时候。
这里,金色的贝,贝里桃色的珠子,象征着梦一样的理
其次,从文学修养上看,戴望舒是现代派诗人,在30年代,被称
为是现代派的首领。 戴望舒30年代曾经游学法国,西方意象主 义、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等对其构成了最重要的影响。其中以 法国象征派影响为最大,他曾经翻译过象征派诗人魏尔伦的诗歌。
现代主义诗歌主要表达的就是人生悲剧体验。也就是所谓的‚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