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二轮实验分析类选择题专题卷
2016届高考数学(新课标版 文)二轮复习细致讲解课件第7章高考数学选择题的解题策略(共110张PPT)
B. C. D.
1 5
1 10
1 20
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 数学(文科)
专题7文
【解析】从 1,2,3,4,5 中任取 3 个不同的数共有如下 10 个 不同的结 果:(1,2,3),(1,2,4),(1,2,5),(1,3,4),(1,3,5),(1,4,5),(2,3 ,4),(2,3,5),(2,4,5),(3,4,5),其中勾股数只有(3,4,5),所以 概率为 .故选 C. 【答案】C
1 4
1 4
).
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 数学(文科)
专题7文
【解析】因为 x>1,y>1,所以 ln x>0,ln y>0. 又因为 ln x, ,ln y 成等比数列,
1 所以4ln 1 4 1 4
2 2
x·ln
1 2 y=(4)
ln x·ln
(ln ������ +ln ������ ) y≤ 4
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 数学(文科)
专题7文
使用复杂的定量计算;能使用特殊值判断的,就不必采用常规解 法;能使用间接法解的,就不必采用直接法解;对于明显可以否定 的选项应及早排除,以缩小选择的范围;对于具有多种解题思路 的,宜选最简解法,等等.解题时应仔细审题、深入分析、正确推 演、谨防疏漏,初选后认真检验,确保准确无误. 解数学选择题的常用方法,主要分直接法和间接法两大类. 直接法是解答选择题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但高考的题量较大, 如果所有选择题都用直接法解答,不但时间不允许,而且有些题 目根本无法解答.因此,我们还要掌握一些特殊的解答选择题的 方法,如筛选法(也叫排除法、淘汰法)、特例法、图解法(数形结 合)等.
������ +i 若复数 -1(a 3+4i 4
二轮专题二 NA选择题分析及练习
二轮专题二 N A 选择题分析及练习一、N A 常考二十大陷阱总结陷阱一:涉及体积的计算,隐含物质的状态。
在标准状况下,水为液体或固体,SO 3为固体,碳原子数大于4的烃为液体或固体。
22.4L ·mol -1使用的对象是气体(包括混合气体)。
命题者常把一些容易忽视的液态或固态物质作为气体来命题,让考生落入陷阱。
例如:标准状况下,2.24 L 的CCl 4中含有的C —Cl 键数为0.4N A常见不能用NA 做题物质:陷阱二:涉及体积的计算,混淆温度和压强。
22.4L ·mol -1是在标准状况(0℃,1.01×105Pa )下的气体摩尔体积。
命题者有意在题目中设置非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体积或质量,让考生与22.4L ·mol -1进行转换,从而误入陷阱。
如:常温常压下,2.24 LC 2H 4中含有共用电子对的数目为0.6N A陷阱三:隐含物质的化学键结构。
某些物质在组成上或在不同的环境中形成的微粒是不相同的,在用NA 表示其微粒数目时,应注意该物质的真实结构,知道某些物质中的化学键数目。
1mol 金刚石(晶体硅)中含2molC —C (2 molSi —Si )键;1mol 二氧化硅中含4 molSi —O 键;1 mol 白磷中含6molP —P 键;1 mol 石墨中含1.5molC —C 键;例如:12 g 金刚石含有C —C 键数目为2N A ;60 g 二氧化硅中含有Si —O 键数目为2N A ;31 g 白磷晶体中含有P —P 键1N A 个;在含有1mol 碳原子的石墨晶体中, C —C 键数目为1.5N A 。
陷阱四:隐含氧化还原反应中真实的电子转移情况。
固定的关系式:2Na 2O 2—2CO 2—O 2—2e -;2Na 2O 2—2H 2O —O 2—2e -;2NaOH —Cl 2—e - 例如:足量7.8 g 过氧化钠与足量二氧化碳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 A在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中,每生成1mol 氧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4 N A ;78 g 过氧化钠与足量水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N A ;7.1g 氯气与足量NaOH 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 。
2016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测试选择题考前抢分训练6变异、育种和进化(陕西专用)
选择题考前抢分训练六变异、育种和进化1.(2015北京东城期末)拟南芥细胞中某个基因编码蛋白质的区段插入了一个碱基对,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根尖成熟区细胞一般均可发生此过程B.该细胞的子代细胞中遗传信息不会发生改变C.若该变异发生在基因中部,可能导致翻译过程提前终止D.若在插入位点再缺失3个碱基对,对其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影响最小2.(2015江苏泰州期中)下列变异的原理一般认为属于基因重组的是()A.将转基因的四倍体鱼与正常的二倍体鱼杂交,生产出不育的转基因三倍体鱼苗B.血红蛋白氨基酸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导致某些贫血病C.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了一个既白化又色盲的儿子D.目的基因被误插入受体基因的非编码区,使受体基因不能表达3.(2015北京十二校期末综测)为获得果实较大的四倍体葡萄(4N=76),将二倍体葡萄茎段经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后栽培。
研究结果显示,植株中约40%的细胞的染色体被诱导加倍,这种植株含有2N细胞和4N细胞,称为“嵌合体”,其自交后代中有四倍体植株。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嵌合体”产生的原因之一是细胞的分裂不同步B.“嵌合体”可以产生含有38条染色体的配子C.“嵌合体”不同的花之间传粉后可以产生三倍体子代D.“嵌合体”根尖分生区的部分细胞含19条染色体4.(2015安徽宿州一检)下图表示利用某种农作物品种①和②培育出⑥的几种方法,据图分析错误的是()A.过程Ⅵ是用秋水仙素处理正在萌发的种子B.培育品种⑥的最简捷的途径是Ⅰ→ⅤC.通过Ⅲ→Ⅵ过程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D.通过Ⅱ→Ⅳ过程育种最不容易达到目的5.(2015北京房山入学摸底)关于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说法()①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②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从而一定产生新物种③自然选择过程中,基因型频率的改变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④生存环境的改变导致生物发生定向变异,为种群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A.有一种错误B.有两种错误C.有三种错误D.都错误6.(2015广东龙川月考)下表为人体的一个卵原细胞发生连续生理变化过程时,细胞内染色体组数的变化及各阶段相关特点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过程中DNA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产生4个生殖细胞B.甲和丙过程都能够发生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C.乙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丁过程是遗传物质定向改变的结果D.丁过程后可能会出现细胞的凋亡7.(2015北京十二校期末质检)一个较大的动物种群中有一个基因R,另一个较小的同种动物种群中有等位基因R和r,经抽样测定,小种群中R的频率为0.6,由于某种原因,大种群中的部分个体迁入小种群,结果新种群有12%的个体来自大种群,迁移后新种群中R的基因频率为() A.0.648 B.0.72C.0.768D.0.888.(2014福建泉州质检)如图A、B、C表示自然条件有差异、存在地理隔离的3个地区。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讲练测_专题05_氧化还原反应(测)_含解析(有答案)
专题五氧化还原反应总分100分时间45分钟班级_______ 学号_______ 得分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5分,共50分)1.【黑龙江哈六中2016届上期中】某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FeBr2、FeI2,若先向该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原溶液中的Br-一定被氧化;②通入氯气之后原溶液中的Fe2+一定有部分或全部被氧化;③不能确定溶液,静置、分液,向上层溶通入氯气后的溶液中是否存在Fe2+;④若取少量所得溶液,再加入CCl4溶液,只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的I-、Fe2+、Br-均被完全氧化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B2.【湖南常德一中2016届第三次月考】美、德两国成功合成具有化学特性的氢铝化合物(AlH3)n,关于氢铝化合物的推测不正确的是()A.氢铝化合物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氢气B.与H2O反应生成2.24 LH2(标况下),转移的电子为0.2 molC.氢铝化合物中氢显-1价D.氢铝化合物具有强还原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与水发生AlH3+3H2O=Al(OH)3+3H2↑,A.由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氢气,A正确;B.与H2O反应生成2.24 L H2(标况下),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1mol,转移的电子为0.1mol,B错误;C.(AlH3)n中H为-1价,C正确;D.H元素化合价为最低价态,具有还原性,D正确;答案为B。
−N2+H2O(未3.【湖南常德一中2016届第三次月考】一定条件下,氨气与一氧化氮发生反应:NH3+NO−→配平)。
在该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氮原子数之比为()A.2∶3 B.3∶2 C.4∶5 D.5∶6【答案】A4.【内蒙古巴彦淖尔一中2016届9月月考】在2KI+O3+H2O===2KOH+I2+O2的反应中,当有2 mol的KI被氧化时,被还原的氧原子为()A.1 mol B.1/2 molC.2/3 mol D.1/3 mol【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碘元素的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0价,失去1个电子,氧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降低到-2价,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2 mol的KI被氧化时,失去2mol电子,所以被还原的氧原子为2mol÷2=1mol,答案选A。
2016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专题7 人体的稳态及调节机制 考点23 兴奋的产生、传导及相关实验分析
考点23 兴奋的产生、传导及相关实验分析依纲联想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3点提醒(1)准确识记静息状态和兴奋状态下膜内外的电荷分布。
静息状态下,由于K+外流,导致外正内负。
兴奋状态下,由于Na+内流,导致外负内正。
(2)理顺兴奋传导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
(3)运用细胞的整体性原理解释:一个神经元上,若有一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兴奋会迅速传至整个神经元细胞,即在该神经元的任何部位均可测到生物电变化。
2.有关突触的6点归纳提醒(1)常见的突触类型有两种,即轴突—胞体型和轴突—树突型,也有不常见的轴突—轴突型;还有类似突触的结构,如神经—肌肉接点等。
(2)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体现的是生物膜的流动性;突触小泡的形成与高尔基体密切相关;突触间隙的液体是组织液;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是胞吐。
(3)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去向有三种:迅速地被酶分解、重吸收到突触小泡、扩散离开突触间隙。
有一些药物(如一些止痛药、有机磷农药等)作用的部位就在突触间隙。
(4)突触前膜处发生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突触后膜处的信号转变是化学信号→电信号。
(5)突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的本质为糖蛋白。
(6)神经递质可分为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如多巴胺),后者可以使负离子(如Cl-)进入突触后膜,从而强化“外正内负”的局面。
3.神经调节中常考的3种物质运输方式(1)静息电位的形成主要是K+外流、动作电位的形成主要是Na+内流,它们都是从高浓度→低浓度,需要通道蛋白,属于协助扩散。
(2)静息电位恢复过程中,需要借助钠钾泵逆浓度梯度将Na+从膜内泵到膜外,将K+从膜外泵入膜内,且需要能量,属于主动运输。
(3)神经递质释放的过程属于非跨膜运输中的胞吐,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4.理解电位变化机理并分析下列相关曲线(1)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曲线图a点——静息电位,外正内负,此时K+通道开放;b点——0电位,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通道开放;bc段——动作电位,Na+通道继续开放;cd段——静息电位恢复;de段——静息电位。
广东省惠州市高考物理二调试卷(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试题
2016年广东省惠州市高考物理二调试卷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一小题6分,总分为48分〕1.汽车以36km/h的速度行驶,刹车后得到的加速度大小为4m/s2,从刹车开始,经5S,汽车通过的位移是〔〕A.0m B.100m C.12.5m D.37.5m2.如下列图,物块M通过与斜面平行的细绳与小物块m相连.斜面的倾角α可以改变.讨论物块M对斜面的摩擦力的大小,如此有〔〕A.假设物块M保持静止,如此α角越大,摩擦力一定越大B.假设物块M保持静止,如此α角越大,摩擦力一定越小C.假设物块M沿斜面下滑,如此α角越大,摩擦力越大D.假设物块M沿斜面下滑,如此α角越大,摩擦力越小3.如下列图,一轻质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上端放置一质量为m的物体〔物体与弹簧不连接〕,初始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现用竖直向上的拉力F作用在物体上,如此如下正确的结论是〔〕A.当F<mg时,物体仍然处于静止状态B.当F=mg时,物体开始向上做匀速运动C.当F>mg时,物体开始向上做匀速运动D.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木块与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的增加量等于拉力F做的功4.“套圈圈〞是大人和小孩都喜爱的一种游戏.某大人和小孩直立在界外,在同一竖直线上不同高度分别水平抛出小圆环,并恰好套中前方同一物体,假设小圆环的运动可以视作平抛运动,如此〔〕A.大人抛出的圆环运动时间较短B.大人应以较小的速度抛出圆环C.小孩抛出的圆环运动发生的位移较大D.小孩抛出的圆环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量较小5.在高速公路的拐弯处,通常路面都是外高内低.如下列图,在某路段汽车向左拐弯,司机左侧的路面比右侧的路面低一些.汽车的运动可看作是做半径为R的在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设内外路面高度差为h,路基的水平宽度为d,路面的宽度为L.重力加速度为g.要使车轮与路面之间的横向摩擦力〔即垂直于前进方向〕等于零,如此汽车转弯时的车速应等于〔〕A.B.C.D.6.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开往乙地,先匀加速运动后做匀减速运动,开到乙地刚好停止,其速度﹣时间图象如下列图,设汽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所受的阻力不变,那么0~t0和t0~3t0两段时间内〔〕A.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1:1B.加速度大小之比为3:1C.位移大小之比为1:2D.牵引力的平均功率之比为1:17.“天宫一号〞空间站正在地球赤道平面内的圆周轨道上运行,其轨道半径为地球同步卫星轨道半径的四分之一,且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的方向一致.如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A.“天宫一号〞运行的向心加速度小于其在地面时的重力加速度B.“天宫一号〞运行的速度等于同步卫星运行速度的2倍C.站在地球赤道上的人观察到“天宫一号〞向东运动D.在“天宫一号〞工作的宇航员因受到平衡力而在舱中悬浮或静止8.如下列图,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V0从倾角为α的粗糙斜面底沿斜面向上运动,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开始下滑回到底端,设上升时间为t1,下滑时间为t2,下滑到斜面底端的速度为V t,以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A.V0>V tB.t1<t2C.物体上升过程出现超重现象D.选择地面为参考平面,上升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E随高度h的变化图象是一条直线二、解答题〔共4小题,总分为47分〕9.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Hz.①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相邻计数点和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②打计数点5时,物块对应的速度大小为m/s.③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a=m/s2.〔结果均保存三位有效数字〕10.某同学在做测定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时,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方案a:木板固定,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如图a所示.方案b:木块水平固定,通过细线水平拉动木板,如图b所示.①上述两种方案中,你认为更合理的方案是〔选择题a或b〕,原因是.②除了实验必需的器材之外,该同学还准备了质量为100g的砝码假设干个,该同学在木块上加放砝码,改变木块对木板的正压力F N,并记录假设干组弹簧力F弹与F N的数据,而且以F弹为纵坐标,F N为横坐标,做出图象,那么作出来的画像应该是如图c哪个图.11.在一次低空跳伞训练中,当直升机悬停在离地面224m高处时,伞兵离开飞机做自由落体运动.运动一段时间后,打开降落伞,展伞后伞兵以12.5m/s2的加速度匀减速下降.为了伞兵的安全,要求伞兵落地速度最大不得超过5m/s,求:〔取g=10m/s2〕〔1〕伞兵展伞时,离地面的高度至少为多少?〔2〕伞兵在空中的最短时间为多少?12.如下列图,从A点以v0的水平速度抛出一质量m=1kg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当物块运动至B点时,恰好沿切线方向进入固定光滑圆弧轨道BC,圆弧轨道C端切线水平.BC 所对的圆心角θ=37°,小物块过圆弧轨道C后,滑上与圆弧轨道连为一体的光滑水平板,板的右端与水平顺时针匀速转动的传送带左端E点等高并靠拢.长A、B两点距C点的高度分别为H=11.0m、h=0.55m,水平面传送带长为L=9m,物块与水平面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传送带传送速度为V=4m/s,g取10m/s2,sin37°=0.6,cos37°=0.8.求:〔1〕小物块从A点水平抛出的速度v0的大小;〔2〕小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时间t与小物块与传送带之间由于摩擦产生的热量Q.选修3-313.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历一系列变化过程,如下列图,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A.b→c过程中,气体压强不变,体积增大B.a→b过程中,气体体积增大,压强减小C.c→a过程中,气体压强增大,体积不变D.c→a过程中,气体内能增大,体积变小E.c→a过程中,气体从外界吸热,内能增大14.如下列图,粗细均匀、导热良好、装有适量水银的U型管竖直放置,右端与大气相通,左端封闭气柱长l=20cm〔可视为理想气体〕,两管中水银面等高.先将右端与一低压舱〔未画出〕接通,稳定后右管水银面高出左管水银面h=10cm〔环境温度不变,大气压强p0=75cmHg〕.求:稳定后低压舱内的压强是多少cmHg?选修3-515.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A.卢瑟福通过a粒子散射实验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B.β衰变中产生的β射线实际上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而形成的C.任何金属都存在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的频率大于这个频率,才能产生光电效应D.入射光的强度增大,从金属外表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会增大E.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最稳定16.如下列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放着一个质量为M=0.39kg的木块〔可视为质点〕,在木块正上方有一个固定悬点O,在悬点O和木块之间连接一根长度为0.4m的轻绳〔轻绳不可伸长且刚好被拉直〕.有一颗质量为m=0.01kg的子弹以水平速度V0射入木块并留在其中〔作用时间极短〕,g取10m/s2,要使木块能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求:子弹射入的最小速度.2016年广东省惠州市高考物理二调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一小题6分,总分为48分〕1.汽车以36km/h的速度行驶,刹车后得到的加速度大小为4m/s2,从刹车开始,经5S,汽车通过的位移是〔〕A.0m B.100m C.12.5m D.37.5m【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汽车的初速度,加速度的大小求刹车开始5s内的位移,据x=可得,但此题要注意汽车刹车停车的时间,不能直接套公式.【解答】解:由题意知取汽车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如此有:v0=36km/h=10m/s,a=﹣4m/s2,t=5s因为汽车刹车停止后将停止运动,故据v=v0+at得停车时间∵t>t停∴汽车刹车后5s内的位移即为刹车后2.5s内的位移所以刹车后5s内的位移x====12.5m答:刹车后经5s,汽车通过的位移是12.5m.【点评】求匀变速运动的位移,注意比拟停车时间,不能直接套用公式,即明白公式适用条件﹣﹣匀变速直线运动,汽车停止即静止,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故不能直接套用公式.2.如下列图,物块M通过与斜面平行的细绳与小物块m相连.斜面的倾角α可以改变.讨论物块M对斜面的摩擦力的大小,如此有〔〕A.假设物块M保持静止,如此α角越大,摩擦力一定越大B.假设物块M保持静止,如此α角越大,摩擦力一定越小C.假设物块M沿斜面下滑,如此α角越大,摩擦力越大D.假设物块M沿斜面下滑,如此α角越大,摩擦力越小【考点】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专题】摩擦力专题.【分析】对滑块M受力分析,将力按效果沿着与斜面平行和与斜面垂直方向正交分解,根据平衡条件列式分析各个力.【解答】解:A、B、物体m受到重力mg和拉力T,处于平衡状态,有T=mg对滑块M受力分析,受重力Mg、支持力N、拉力T和静摩擦力f,其中静摩擦力方向取决于拉力T和重力的下滑分量的大小,假设mg<Mgsinα,如图1;假设mg>Mgsinα,如图2根据平衡条件,对于图1,有T+f=Mgsinα故α越大,f越大;根据平衡条件,对于图2,有T=f+Mgsinα故α越大,f越小;故A、B均错误;C、D、由于物体M下滑,所以物体所受到滑动摩擦力f,有f=μN又由于是在斜面上,所以f=μmgcosα当α增大时cosα减少〔0~90度〕,所以f减少,故C错误,D正确;应当选:D.【点评】此题关键是对滑块M受力分析,对于摩擦力,要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两种情况,根据平衡条件得到摩擦力的表达式再进展分析讨论.3.如下列图,一轻质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上端放置一质量为m的物体〔物体与弹簧不连接〕,初始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现用竖直向上的拉力F作用在物体上,如此如下正确的结论是〔〕A.当F<mg时,物体仍然处于静止状态B.当F=mg时,物体开始向上做匀速运动C.当F>mg时,物体开始向上做匀速运动D.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木块与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的增加量等于拉力F做的功【考点】功能关系;物体的弹性和弹力.【分析】当F≤mg时,物体向上运动,但不是匀速运动.当F>mg时,物体向上做变加速运动.由功能关系分析系统的机械能增加量与拉力做功的关系.【解答】解:A、当F<mg时,物体要向上运动,故A错误.B、当F=mg时,物体向上,弹簧的弹力减小,物体做加速运动,故B错误.C、当F>mg时,物体先向上做变加速运动,离开弹簧后做匀加速运动,故C错误.D、根据功能原理可知,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木块与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的增加量等于拉力F做的功,故D正确.应当选:D【点评】根据F与mg的大小可分析物体能否离开弹簧,要注意静止开始,物体不可能做匀速运动.4.“套圈圈〞是大人和小孩都喜爱的一种游戏.某大人和小孩直立在界外,在同一竖直线上不同高度分别水平抛出小圆环,并恰好套中前方同一物体,假设小圆环的运动可以视作平抛运动,如此〔〕A.大人抛出的圆环运动时间较短B.大人应以较小的速度抛出圆环C.小孩抛出的圆环运动发生的位移较大D.小孩抛出的圆环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量较小【考点】平抛运动.【专题】平抛运动专题.【分析】物体做平抛运动,我们可以把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来求解,两个方向上运动的时间一样.【解答】解:设抛出的圈圈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v,高度为h,如此下落的时间为:t=,水平方向位移x=vt=v,A、大人站在小孩同样的位置,由以上的公式可得,由于大人的高度h比拟大,所以大人抛出的圆环运动时间较长,故A错误;B、大人抛出的圆环运动时间较长,如果要让大人与小孩抛出的水平位移相等,如此要以小点的速度抛出圈圈.故B正确;C、大人和小孩的水平位移一样,但竖直位移大于小孩的竖直位移,根据s=可知,大人的位移大.故C错误;D、环做平抛运动,如此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量△v=gt=g,所以大人、小孩抛出的圆环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量相等,故D错误.应当选:B.【点评】此题就是对平抛运动规律的考查,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在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来求解.5.在高速公路的拐弯处,通常路面都是外高内低.如下列图,在某路段汽车向左拐弯,司机左侧的路面比右侧的路面低一些.汽车的运动可看作是做半径为R的在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设内外路面高度差为h,路基的水平宽度为d,路面的宽度为L.重力加速度为g.要使车轮与路面之间的横向摩擦力〔即垂直于前进方向〕等于零,如此汽车转弯时的车速应等于〔〕A.B.C.D.【考点】向心力;牛顿第二定律.【专题】牛顿第二定律在圆周运动中的应用.【分析】要使车轮与路面之间的横向摩擦力等于零,如此汽车转弯时,由路面的支持力与重力的合力提供汽车的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结合数学知识求解车速.【解答】解:设路面的斜角为θ,作出汽车的受力图,如图.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tanθ=m又由数学知识得到tanθ=联立解得v=应当选B【点评】此题是生活中圆周运动的问题,关键是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向心力的来源.6.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开往乙地,先匀加速运动后做匀减速运动,开到乙地刚好停止,其速度﹣时间图象如下列图,设汽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所受的阻力不变,那么0~t0和t0~3t0两段时间内〔〕A.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1:1B.加速度大小之比为3:1C.位移大小之比为1:2D.牵引力的平均功率之比为1:1【考点】功率、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专题】功率的计算专题.【分析】根据速度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求解加速度之比.速度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等于位移大小,由几何知识求解位移大小之比.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求解平均速度之比.【解答】解:A、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 =: =1:1.故A正确;B、根据速度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大小,如此有在0~t0和t0~3t0两段时间内加速度大小之比为:a1:a2=: =2:1.故B错误;C、根据“面积〞等于位移大小,如此有位移之比为x1:x2=v0t0: v0•2t0=1:2.故C正确;D、0﹣t0时间内有牵引力,t0﹣3t0无牵引力,功率为零;应当选:AC【点评】此题只要抓住速度图象的两个数学意义就能正解作答:斜率等于加速度,“面积〞等于位移大小.7.“天宫一号〞空间站正在地球赤道平面内的圆周轨道上运行,其轨道半径为地球同步卫星轨道半径的四分之一,且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的方向一致.如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A.“天宫一号〞运行的向心加速度小于其在地面时的重力加速度B.“天宫一号〞运行的速度等于同步卫星运行速度的2倍C.站在地球赤道上的人观察到“天宫一号〞向东运动D.在“天宫一号〞工作的宇航员因受到平衡力而在舱中悬浮或静止【考点】万有引力定律与其应用.【专题】定量思想;推理法;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专题.【分析】A、“天宫一号〞运行的加速度由万有引力产生,其在地面时的重力加速度由重力产生,在地面重力等于万有引力;B、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分析;C、根据得到角速度的表达式分析角速度大小;D、在“空间站〞工作的宇航员处于完全失重状态.【解答】解:A、根据=ma,“天宫一号〞运行的向心加速度小于其在地面时的重力加速度,故A正确;B、空间站和卫星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故=,有:v=∝,由于空间站的轨道半径为地球同步卫星轨道半径的四分之一,故其速度是同步卫星运行速度的2倍,故B 正确;C、根据得,ω=,故空间站的角速度大与同步卫星的角速度,故也就大于地球的角速度,故站在地球赤道上的人观察到“天宫一号〞向东运动,故C正确;D、在“空间站〞工作的宇航员处于完全失重状态,靠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做圆周运动,故D错误;应当选:ABC【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掌握万有引力等于重力=mg和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以与处于空间站中的人、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靠地球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做圆周运动.8.如下列图,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V0从倾角为α的粗糙斜面底沿斜面向上运动,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开始下滑回到底端,设上升时间为t1,下滑时间为t2,下滑到斜面底端的速度为V t,以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A.V0>V tB.t1<t2C.物体上升过程出现超重现象D.选择地面为参考平面,上升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E随高度h的变化图象是一条直线【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在物体上滑和下滑过程中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比拟加速度大小,然后根据位移大小相等,利用运动学公式比拟上滑和下滑时间的大小,根据功能关系判断速度大小,根据除重力以外的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变化量写出E关于h的表达式,从而判断物体的机械能E随高度h的变化图象.【解答】解:A、上滑过程有:mgsinθ+f=ma1,下滑过程有:mgsinθ﹣f=ma2,由此可知a1>a2,从斜面底端上滑又回到底端的过程中,摩擦力始终做负功,动能减小,如此落回地面的速度v t<v0,因此上滑过程的平均速度,大于下滑过程的平均速度,由于上滑过程和下滑过程位移大小相等,因此t1<t2,故AB正确;C、上滑过程中,加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下,有竖直向下的分量,如此处于失重状态,故C错误;D、除重力以外的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变化量,如此有:E=E0﹣=E0﹣μmgcotα•h,如此E﹣h图象是一条直线,故D正确.应当选:ABD【点评】此题容易出错的地方在于阻力的方向容易弄错,注意阻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知道当有向下的加速度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知道上滑和下滑过程不同,难度适中.二、解答题〔共4小题,总分为47分〕9.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Hz.①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相邻计数点 6 和7 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②打计数点5时,物块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1.00 m/s.③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a= 2.00 m/s2.〔结果均保存三位有效数字〕【考点】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专题】实验题.【分析】①由纸带两个点之间的时间一样,假设位移逐渐增大,表示物体做加速运动,假设位移逐渐减小,如此表示物体做减速运动;②用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的方法求解瞬时速度;③用作差法求解减速过程中的加速度;【解答】解:①从纸带上的数据分析得知:在点计数点6之前,两点之间的位移逐渐增大,是加速运动,在计数点7之后,两点之间的位移逐渐减小,是减速运动,所以物块在相邻计数点6和7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②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所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v5==1.00m/s③由纸带可知,计数点7往后做减速运动,根据作差法得:a==﹣2.00m/s2.所以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2.00m/s2故答案为:①6;7;②1.00;③2.00【点评】要提高应用匀变速直线的规律以与推论解答实验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练习中要加强根底知识的理解与应用.10.某同学在做测定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时,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方案a:木板固定,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如图a所示.方案b:木块水平固定,通过细线水平拉动木板,如图b所示.①上述两种方案中,你认为更合理的方案是 b 〔选择题a或b〕,原因是不受木板如何运动的限制.②除了实验必需的器材之外,该同学还准备了质量为100g的砝码假设干个,该同学在木块上加放砝码,改变木块对木板的正压力F N,并记录假设干组弹簧力F弹与F N的数据,而且以F弹为纵坐标,F N为横坐标,做出图象,那么作出来的画像应该是如图c哪个图 B .【考点】探究影响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专题】实验题.【分析】①方案a:对摩擦力的测量是采用“间接法〞进展的,只有当弹簧秤拉动木块匀速运动时,拉力才与摩擦力成为一对平衡力,它们大小相等.方案B:拉动木板时,木块受到向左的摩擦力,由于木块相对地面静止,如此摩擦力与弹簧秤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②.根据摩擦力公式推导函数关系式,对应图象【解答】解:〔1〕由图示实验可知,实验b中,弹簧测力计固定不动,不受木板如何运动的限制,使示数更稳定,测量更准确,因此b方案更.〔2〕根据摩擦力公式f=uF N,故f与F N成正比,故B正确故答案为:①b,不受木板如何运动的限制〔或摩擦力的测量更方便、准确〕;②B【点评】在本实验中,准确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关键,因此,在方案一中,只有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拉力与摩擦力才是一对平衡力,改良后的方案,速度容易控制,也是为了使读数更准确11.在一次低空跳伞训练中,当直升机悬停在离地面224m高处时,伞兵离开飞机做自由落体运动.运动一段时间后,打开降落伞,展伞后伞兵以12.5m/s2的加速度匀减速下降.为了伞兵的安全,要求伞兵落地速度最大不得超过5m/s,求:〔取g=10m/s2〕〔1〕伞兵展伞时,离地面的高度至少为多少?〔2〕伞兵在空中的最短时间为多少?【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自由落体运动.【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1〕整个过程中,伞兵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后做匀减速运动,总位移大小等于224m.设伞兵展伞时,离地面的高度至少为h,此时速度为v0,先研究匀减速过程,由速度﹣位移关系式,得到v0与h的关系式,再研究自由落体过程,也得到一个v0与h的关系式,联立求解.〔2〕由〔1〕求出v0,由速度公式求出两个过程的时间,即可得到总时间.【解答】解:〔1〕设伞兵展伞时,离地面的高度至少为h,此时速度为v0如此有:v2﹣v02=﹣2ah,又v02=2g〔224﹣h〕联立并代入数据解得:v0=50 m/sh=99 m,〔2〕设伞兵在空中的最短时间为t,如此有:v0=gt1,t1=s=5 s,t2==3.6 s,故所求时间为:t=t1+t2=〔5+3.6〕s=8.6 s答:〔1〕伞兵展伞时,离地面的高度至少为99m〔2〕伞兵在空中的最短时间为8.6s【点评】此题涉与两个过程的运动学问题,既要单独研究两个过程,更要抓住它们之间的联系:比如位移关系、速度关系等等.12.如下列图,从A点以v0的水平速度抛出一质量m=1kg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当物块运动至B点时,恰好沿切线方向进入固定光滑圆弧轨道BC,圆弧轨道C端切线水平.BC 所对的圆心角θ=37°,小物块过圆弧轨道C后,滑上与圆弧轨道连为一体的光滑水平板,板的右端与水平顺时针匀速转动的传送带左端E点等高并靠拢.长A、B两点距C点的高度分别为H=11.0m、h=0.55m,水平面传送带长为L=9m,物块与水平面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传送带传送速度为V=4m/s,g取10m/s2,sin37°=0.6,cos37°=0.8.求:〔1〕小物块从A点水平抛出的速度v0的大小;〔2〕小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时间t与小物块与传送带之间由于摩擦产生的热量Q.【考点】动能定理;平抛运动.【专题】定量思想;方程法;动能定理的应用专题.【分析】〔1〕平抛的抛出高度和落地速度方向,根据平抛运动的特点求的初速度;。
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题型增分练 一、必考选择题(1~25题)考点1 细胞的分子组成和结构 新人教版
一、必考选择题(1~25题)专练考点1 细胞的分子组成和结构1.(2017·某某月考)水稻可从土壤中吸收NH+4,其中的N元素可用来合成()A.蛋白质和核酸B.淀粉和纤维素C.葡萄糖和DNA D.麦芽糖和脂肪酸答案 A解析蛋白质(组成元素是C、H、O、N等)和核酸(组成元素是C、H、O、N、P)都含有N元素,A正确;淀粉和纤维素的组成元素只有C、H、O,不含N元素,B错误;葡萄糖的组成元素只有C、H、O,不含N元素,C错误;麦芽糖和脂肪酸的组成元素只有C、H、O,不含N 元素,D错误。
2.(2017·某某高二期末)下图中各氨基酸的虚线框中的结构之间可脱水缩合形成肽键的是()A.①和③ B.②和③ C.①和④ D.②和④答案 D解析相邻两个氨基酸主链上的氨基和羧基可发生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肽键,题图中虚线框①是第一个氨基酸的R基团,虚线框②是第一个氨基酸的氨基,虚线框③是第二个氨基酸R 基团的一部分,虚线框④是第二个氨基酸的羧基,所以虚线框中结构可脱水缩合形成肽键的是②和④。
3.(原创)下列关于组成生物体的物质和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绝大多数蛋白质是由约20种不同的氨基酸组成的B.在水中,亲水性就是极性,亲脂性就是非极性C.内质网是真核细胞中的物质转运系统,承担着物质运输的功能D.叶绿体中有许多种黄色、橙色和红色的色素,合称为类胡萝卜素答案 C解析高尔基体是真核细胞中的转运系统,C错误。
4.(2018·“七彩阳光”联盟)下列属于所有细胞都具有的结构是()A.细胞壁B.细胞核C.溶酶体D.细胞膜答案 D5.(2016·某某10月选考,12)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蛋白质分子都含有碳、氢、氧、氮B.组成每种蛋白质的氨基酸都有20种C.每种蛋白质分子都由多条肽链组成D.蛋白质发生热变性后不影响其功能答案 A解析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中,共有的部分含有C、H、O、N四种元素,所以蛋白质中都含C、H、O、N四种元素,A正确;每种蛋白质不一定都是由20种氨基酸组成的,且肽链的条数也不一定都是多条,B、C错误;蛋白质发生热变性后,其空间结构被破坏,所以蛋白质也丧失了其功能,D错误。
10 二轮复习专题卷:种群和群落(含答案详解)
高三二轮复习专题卷/生物(十) 种群、群落(考试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雄安新区“千年秀林”计划按自然的方式斑状混交,不确定株行距,自然随机布点。
遵循适地适树的理念,选择适应新区自然条件的多样化树种,打造百万亩异龄、复层、混交样式的近自然森林,实现森林自我调节、更新和演替,最终形成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千年秀林”的斑状混交状态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B.多样化的树种配置有助于提升“千年秀林”的物种丰富度C.“千年秀林”的建设过程发生的是初生演替D.异龄、复层的造林方式有助于提高“千年秀林”的自我调节能力2.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
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
如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组成(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段个体数)。
下列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组成C.该种群的年龄组成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D.2月份捕捉成熟个体,对种群数量无影响3.下表是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31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年龄构成统计表。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A.根据年龄组成能准确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年龄组成已步入了衰退型C.在进行第7次人口普查时,我国采用了抽样调查的方法D.“三孩政策”可以提高出生率,预期我国在一段时间内人口的年龄组成处于增长型4.东北科尔沁草原地区的农田在弃耕后曾发生如下演替:外来植物长刺蒺藜草与牧草争夺光照和水肥,使牧草的产量降低,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后来人们通过播种羊草和适时刈割长刺蒺藜草等措施,使长刺蒺藜草得到彻底清除,生态系统得以修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B.弃耕农田发生演替的结果是群落内原有物种均恢复到原来的状态C.长刺蒺藜草入侵后发生的演替与播种羊草后发生的演替在方向和速度上均不相同D.生活在科尔沁草原上的动物都不能生活在森林里5.为研究外来物种福寿螺对本土田螺生存状况的影响,研究人员设计了以下实验:将数量相等的本土田螺和福寿螺分别置于甲、乙两个大小相同的饲养盒中单独饲养,在丙饲养盒中间放置多孔挡板(挡板两侧空间分别与甲、乙饲养盒相同;挡板的孔洞不允许螺通过,但分泌物可以通过),两侧分别放置与甲、乙饲养盒中相同数量的福寿螺和本土田螺。
(英语)2016届英语二轮专题(专题八状语从句)
2016届英语二轮专题专题八状语从句过关训练:Ⅰ.在空格处填上恰当的连接词1. The explosion rocked the lake with such a force dead fish immediately began to surface.2. -I'm sorry to tell you that you made a mistake in your test.-How can that be? I did it told in class.3. He had come to the right place at the very beginning but failed to find the bone he only complained and didn't try at all.4. -Can I lie about seeing a text because I was too busy or lazy to respond to it?-Receiving a text does not necessarily mean you have to respond. Why waste a perfectly good lie the truth will serve?5. I booked the ticket, you promised to drive non-stop from Aye to Norwich.6. life in a new country can be difficult, it can broaden a person's view of the world.7. the bees do not learn which smells mean food, they will starve.8. He says difficulty you meet with in your work, you can turn to him for help.9. Lucy was so excited she received an invitation from her friend to visit Beijing.10. Here is a piece of good advice to those parents: you want to expect your child to beable to accomplish something, you must first of all develop his ability to adapt to the new surroundings.强化训练:1. Why don't you stay there you have seen your son perform?2. the cheater thought he could get money from David in such a dishonest way, he was wrong.3. -Look! Mum, I've been offered a bonus of $ 300.-Really? Well, keep it it is safe.4. We need some more facts and figures we make the final decision.5. How can you expect to learn anything you spend all your time playing computer games?6. The so-called Asia-Pacific century will make no sense China develops.7. -When did you run into Mary?-It was three days ago I was doing shopping in the supermarket near my home.8. -Won't you talk to your brother any longer?-No. he apologizes to me for his rudeness.9. Mary's favorite is fruit, kind it is.10. My daughter would like to have her photos taken lies a lake.参考答案过关训练:1-101. that2. as3. because4. until/till5. Before/When6. While/Although/Though7. If8. whatever9. when 10. if/when强化训练:1-101. until/till2. If3. where4. before5. when6. unless7. when8. Unless9. whatever 10. where。
[二轮复习6.3] 实验分析 (目的,原理和变量等)
二轮实验专题:科学史 + 课本动手实验 + 实验分析与设计
第3讲:实验分析 (目的,原理和变量等) 考法1 实验目的(课题名称/实验名称) 考法2 实验原理的书写 考法3 实验的3种变量(常考选择、填空和绘图) 考法4 实验的6种对照类型
考法1 实验目的(课题名称/实验名称)
回答的句式: 探究/验证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 探究/验证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作用
考法1 实验目的(课题名称/实验名称)
2. 根据实验装置或实验步骤,推断实验目的。
下图装置表示3株脱淀粉(经充分“饥饿”处理)的长势相同的同种植株分别 放在透光的密闭钟罩内。试将下列分析思路补充完整: 自变量:__________,因变量:_光___合__速___率_。 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广东高考变式] 兴趣小组分别对酶保护剂浓度、提取液pH进行了探究实验。 结果显示,酶保护剂浓度在0.02-0.06mol/L范围内,酶活力较高;提取液 pH在6.0-8.0范围内,酶活力较高。他们认为,要进一步提高粗酶制剂的活 力,以达到最佳提取效果,还需对酶保护剂浓度和提取液pH进行优化,并 确定以此为探究课题。请拟定该课题名:_________________
探究酶保护剂的最适浓度和提取液的最适pH
考法1 实验目的(课题名称/实验名称)
3. 分步操作及其对应实验目的
[2021江苏高考] 线粒体对维持旺盛的光合作用至关重要。 4)为研究线粒体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用寡霉素(电子传递链抑制剂)处理 大麦,实验方法是:取培养10~14d大麦苗,将其茎浸入添加了不同浓度寡 霉素的水中,通过蒸腾作用使药物进入叶片。光照培养后,测定,计算光 合放氧速率(单位为µmolO2•mg-1chl•h-1,chl为叶绿素)。请完成下表。
2016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两年真题一年模拟专题演练专题26弱电解质的电离(含解析)
考点专练26 弱电解质的电离两年高考真题演练1.(2015·海南化学,11)下列曲线中,可以描述乙酸(甲,K a=1.8×10-5)和一氯乙酸(乙,K b=1.4×10-3)在水中的电离度与浓度关系的是( )2.(2015·课标全国Ⅰ,13)浓度均为0.10 mol·L-1、体积均为V0的MOH和ROH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V,pH随lg VV0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MOH的碱性强于ROH的碱性B.ROH的电离程度:b点大于a点C.若两溶液无限稀释,则它们的c(OH-)相等D.当lg VV0=2时,若两溶液同时升高温度,则c(M+)/c(R+)增大3.(2015·重庆理综,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稀醋酸中加入少量醋酸钠能增大醋酸的电离程度B.25 ℃时,等体积等浓度的硝酸与氨水混合后,溶液pH=7C.25 ℃时,0.1 mol·L-1的硫化氢溶液比等浓度的硫化钠溶液的导电能力弱D.0.1 mol AgCl和0.1 mol AgI混合后加入1 L水中,所得溶液中c(Cl-)=c(I-) 4.(2014·山东理综,13)已知某温度下CH3COOH和NH3·H2O的电离常数相等,现向10 mL 浓度为0.1 mol·L-1的CH3COOH溶液中滴加相同浓度的氨水,在滴加过程中( ) A.水的电离程度始终增大B.c(NH+4)c(NH3·H2O)先增大再减小C.c(CH3COOH)与c(CH3COO-)之和始终保持不变D.当加入氨水的体积为10 mL时,c(NH+4)=c(CH3COO-)5.(2014·上海化学,21)室温下,甲、乙两烧杯均盛有5 mL pH=3的某一元酸溶液,向乙烧杯中加水稀释至pH=4。
关于甲、乙两烧杯中溶液的描述正确的是(双选)( ) A.溶液的体积10V甲≤V乙B.水电离出的OH-浓度:10c(OH-)甲≤c(OH-)乙C.若分别用等浓度的NaOH溶液完全中和,所得溶液的pH:甲≤乙D.若分别与5 mL pH=11的NaOH溶液反应,所得溶液的pH:甲≤乙6.(2014·浙江理综,12)氯在饮用水处理中常用作杀菌剂,且HClO的杀菌能力比ClO -强。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题型八史学理论类选择题专项训练.doc
题型八史学理论类选择题专项训练1.(2015·安徽卷)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指出:“史家的工作和自然科学家正相反,专务求…不共相‟。
倘若把许多史迹相异的属性剔去,专抽出那相同的属性,结果便将史的精魂剥夺净尽了。
”下列观点与此相近的是()A.史学即史料学B.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C.治史所以明变D.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解析]史料学只是史学研究的一个基础组成部分,“史学即史料学”的说法不符合事实,故A项错误;“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说法侧重从历史研究的价值功用方面表达,而且与材料主旨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的意思是历史学研究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个体差异,正是不同人群、不同文化发展的多元性才构成历史的精髓,历史学研究要达成的目标就是向人们展示这种丰富多彩的差异性并进而揭示历史演进的规律,故C项正确;“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强调从历史发展中汲取经验教训服务当世,这与材料所述主旨不合,故D项错误。
[答案] C2.(2015·北京卷)“苟无事迹,虽圣人不能作《春秋》。
苟不知其事迹,虽以圣人读《春秋》,不知所以褒贬。
”《四库全书总目》中这段话体现的史学原则是()①秉笔直书②言必有据③论从史出④以小见大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秉笔直书指写史的人不应该被权力部门所威胁而有所隐晦,应该把事实都写出来,材料与此无关,故①错误;“苟无事迹,虽圣人不能作《春秋》”意思是,如果没有事迹,就算是圣人,也写不出《春秋》,说明写史要根据事实来写,即言必有据,故②正确;“苟不知其事迹,虽以圣人读《春秋》,不知所以褒贬”意思是,如果不知道具体的事迹,就算是圣人来读《春秋》,也不理解其中为什么褒扬为什么贬斥,说明观点的得出是从史实出发的,即“论从史出”,故③正确;以小见大在材料中未体现,故④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3.(2015·福建卷)下图是《说文解字》列出的“历”“史”二字的篆书。
2016届高考化学(江苏专用)二轮复习与增分策略:专题十五综合实验探究
结晶、过滤、洗涤 ) ,可知该实验操作过程中需要的玻璃
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胶头滴管。
能 (2) 若对调 B 和 C 装臵的位臵, ________( 填“能”或 “不
能”)提高B中氯酸钾的产率。 解析 Cl2 与热的 KOH 溶液反应生成 KClO3 、 KCl 和 H2O ,
与冷的KOH溶液反应生成KClO、KCl和H2O。因此,若将
解析
检验 CO 可通过检验 CO 还原黑色的 CuO 生成的 CO2
进行。因为分解产物中有 CO2 ,所以要先除去 CO2 ,可用
浓NaOH溶液吸收CO2,并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2是否除尽, 再用无水氯化钙干燥CO,然后通过加热的CuO,再用澄清 石灰水检验生成的CO2气体,没有反应掉的CO可用排水法 收集。若前面澄清石灰水无现象,H中黑色的CuO变红色, 后面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有 CO。
1.常见的气体发生装臵
2.常见的净化装臵——用于除去气体中的杂质气体
3.常见的气体收集装臵
4.常见的量气装臵——通过排液法测量气体的体积
5.有毒气体的处理装臵
题组集训
题组一 物质制备、反应性质探究型
1.(2015· 福建理综, 25) 某化学兴趣小组制取氯酸钾和氯水并
进行有关探究实验。
实验一 制取氯酸钾和氯水
解析
该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不可行的主要原因是溶液
中存在Cl2的重新溶解以及HClO分解生成HCl和O2等,无 法测定试样含氯总量。 答案 因存在Cl2的重新溶解、HClO分解等,此方案无法 测定试样含氯总量(或其他合理答案)
பைடு நூலகம்
(5)根据下列资料,为该小组设计一个可行的实验方案 (不 必描述操作过程的细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高考生物二轮专题附加1选择题单项训练“270题”
一、选择题单项训练“270题”必修一考点一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1.(2015·全国课标卷Ⅰ卷)DNA与ATP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
()[答案]√2.(2014·上海卷)核苷酸中同时含有磷和氮元素。
()[答案]√3.在人体活细胞中氢原子的数目最多。
()[答案]√4.蛋白质区别于脂质的特有元素是N。
()[答案]×5.细胞中一种元素的作用能被其他元素替代。
()[答案]×6.细胞中的脱氧核苷酸和脂肪酸都不含有N。
()[答案]×7.细胞中的微量元素因含量极少而不如大量元素重要。
()[答案]×8.(2015·江苏卷)淀粉、脂肪、蛋白质和核酸4种生物分子都含有C、H、O、N这4种元素。
()[答案]×9.(2014·四川卷)在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中,H2O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存在形式。
() [答案]√10.(2014·海南卷)自由水可作为细胞内化学反应的反应物。
()[答案]√11.(2014·海南卷)同种植物萌发种子的含水量与休眠种子的相同。
()[答案]×12.贮藏中的种子不含水分,以保持休眠状态。
()13.甜菜里的蔗糖经水解可产生葡萄糖和果糖。
()[答案]√14.乳汁中的乳糖经水解可产生葡萄糖和半乳糖。
()[答案]√15.发芽小麦种子中的麦芽糖经水解可产生果糖。
()[答案]×16.多糖在细胞中不与其他分子相结合。
()[答案]×17.糖类不参与细胞识别和免疫调节。
()[答案]×18.构成纤维素的单体是葡萄糖和果糖,葡萄糖和果糖分子均有还原性。
()[答案]×19.(2014·海南卷)维生素D和性激素不属于固醇类物质。
()[答案]×20.脂肪酸和磷脂含有的元素相同。
()[答案]×21.质量相同时,脂肪比糖原有氧氧化释放的能量多。
()[答案]√22.脂质不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
精品:【全国百强校】山西省平遥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二轮复习限时训练(四)化学试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列有关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工业上合成新型氮化硅(Si3N4)陶瓷需要在高温、空气气氛中进行②钢铁制品锈蚀主要是因为钢铁中含有碳而发生原电池反应,因此生铁炼钢时要尽可能完全除去生铁中的碳③海水淡化和工业生产及生活废水的再利用,是解决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④高铁酸钠(Na2FeO4)和ClO2都能作净水剂,其原理完全相同⑤液氯罐泄漏时,可将其移入水塘中,并向水塘中加入生石灰⑥石油分馏、煤的气化、煤的干馏、海水制盐等都属于化学变化过程⑦水泥、玻璃、陶瓷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用量最大的无机非金属材料⑧NO2、SO2 、CO2、PM2.5都是空气质量日报必须报道的大气污染物A.①②③B.②④⑧C.③④⑤D.③⑤⑦【答案】D考点:考查了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环境的相关知识。
2.如果你家里的食用花生油不小心混入了部分水,利用你所学的知识,采用最简便的分离方法是【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花生油和水是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分层,所以可采用分液的方法进行分离,正确答案B。
考点: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
3.用Pt电极电解含有Ag+、Cu2+和X3+各0.1mol的溶液,阴极析出固体物质的质量与回路中通过电子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氧化性强弱的判断正确的是A.Ag+>X3+>Cu2+>H+>X2+B.Ag+>Cu2+>X3+>H+>X2+C.Cu2+>X3+>Ag+>X2+>H+D.Cu2+>Ag+>X3+>H+>X2+【答案】A考点:考查电解原理【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图象获取信息、运用知识综合分析能力,难度中等,关键在确定最先析出的固体是银。
4.将一定质量的镁、铜合金加入到稀硝酸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假设反应过程中还原产物全是NO,向所得溶液中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3mol·L-1 的NaOH溶液至沉淀完全,测得生成沉淀的质量比原合金的质量增加5.1g,则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开始加入合金的质量可能为16.4gB.标准状况下产物NO的体积为22.4LC.生成沉淀完全时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为100mLD.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1mol【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质量增加5.1g为OH-的量,物质的量为0.3mol;根据电子守恒可以计算出金属应失去0.3mol 电子,故有NO的物质的量为0.3÷3=0.1mol,金属总物质的量为0.15mol。
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专题9-古代诗歌阅读练习(含答案)
专题9 古代诗歌阅读(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少年游 早行林 仰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
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
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1.词的题目为“早行”,词人在上阕是如何表现“早”的?请作具体说明。
词人写“啼鸟两三声”,使用了什么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诗人用“霁霞”“晓月”“残星”、行人稀少的山径和啼鸟声等意象(景物)表现早的。
“啼鸟两三声”使用了以动衬静(以声衬静)的手法。
2.词的下阕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境?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表现了词人轻松愉快的心境,通过“心共马蹄轻”直接写心境的轻快愉悦,也通过拟人的手法青山流水皆有情,借景抒情。
(二)阅读下面杜甫的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倦 夜杜 甫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3.诗题中的“倦”指的是什么?诗歌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倦”是指作者由于心忧国事,而彻夜难眠的状态。
江苏省2016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化学实验
化学实验[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Mg—24Al—27 S—32Mn—55Fe—56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2015·山东理综,7)进行化学实验时应强化安全意识。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金属钠着火时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B.用试管加热碳酸氢钠固体时使试管口竖直向上C.浓硫酸溅到皮肤上时立即用稀氢氧化钠溶液冲洗D.制备乙烯时向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中加入碎瓷片2.下列实验装置通常不用于物质分离提纯的是()3.下列除去杂质(试样中括号内的物质是杂质)时,选用的试剂正确的是()A B C D试样除杂Na CO(NaHCO)FeCl(FeCl)2 3 3 2 3澄清石NaOHFe(Al)CO(SO)2 2试剂灰水溶液NaOH溶液饱和NaHSO溶液3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盛放NaOH溶液时,使用带玻璃塞的磨口瓶B.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时,将溴的苯溶液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C.NaCl溶液蒸发结晶时,蒸发皿中有晶体析出并剩余少量液体即停止加热D.做“钠与水的反应”实验时,切取绿豆大小的金属钠,用滤纸吸干其表面的煤油,放入烧杯中,滴入两滴酚酞溶液,再加入少量水,然后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5.下列除杂方法正确的是()①除去乙烷中少量乙烯:通入H,加入催化剂反应2②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的乙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③除去苯中少量的苯酚:滴入适量溴水,过滤④除去乙醇中少量的乙酸:加足量生石灰,蒸馏⑤除去苯中少量的甲苯:加足量酸性KMnO溶液,分液4A.①②③B.③④⑤C.②④⑤D.②③④6.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结论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除去CO中的HCl2B.溶液变红,待测液中含Fe3+C.有砖红色沉淀,葡萄糖中含醛基D.有白烟出现,浓盐酸有挥发性7.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8.下述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编号A B实验内容将SO通入酸性KMnO溶液中,溶液紫色褪去2 4先加AgNO溶液,再加稀硝酸3实验目的证明SO具有漂白性2检验Na SO溶液中含有Cl2 4-向1mL0.2mol·L-1 NaOH溶液中滴入2滴0.1C mol·L-1的MgCl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后,再滴加22证明在相同温度下,氢氧化镁的溶解度大于氢氧化铁的溶解度滴0.1mol·L-1的FeCl溶液,又生成红褐色沉淀32D测定Na SO溶液与Na CO溶液的酸碱性2 4 2 3证明非金属性S>C 9.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讨论甲、乙、丙、丁四种实验装置的有关用法,其中正确的是()A.甲装置:可用来除去CO气体中的CO气体2B.乙装置:可用来验证NaHCO和Na CO的热稳定性3 2 3C.丙装置:可用来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D.丁装置:可用来比较HCl、H CO和H SiO的酸性强弱2 3 2 310.下列有关实验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解释或结论A 将充满NO的密闭玻璃球浸泡在热水2中红棕色变深反应2NO2的ΔH<0N O2 4下层分别B C 将少量的溴水分别滴入FeCl溶液、2NaI溶液中,再分别滴加CCl振荡4某钾盐溶于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呈无色和紫红色有白色沉淀出现还原性:I->Br->Fe2+该钾盐是K CO2 3D把SO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2紫色褪去SO具有漂白性2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技巧点拨八:波离二象性、原子与原子核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课标卷高考命题分析年份题号·题型·分值模型·情景难度2015年Ⅰ卷35题(1)·填空题·5分光电效应易Ⅱ卷35题(1)·填空题·5分波粒二象性易2016年Ⅰ卷35题(1)·填空题·5分光电效应易Ⅱ卷35题(1)·填空题·5分核反应方程易Ⅲ卷35题(1)·填空题·5分核反应与动量守恒易2017年Ⅰ卷17题·选择题·6分核能的计算中Ⅱ卷15题·选择题·6分半衰期;动量守恒定律;质能方程易Ⅲ卷19题·选择题·6分光电效应中1.氢原子能级图(1)能级图如图1所示.图1(2)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数为n 的激发态时,最多可能辐射出的光谱线条数:N =C 2n=n (n -1)2. 2.原子核的衰变衰变类型 α衰变β衰变衰变方程A Z X →A -4Z -2Y +42HeAZ X → A Z +1Y + 0-1e衰变实质2个质子和2个中子结合成一整体射出中子转化为质子和电子211H +210n →42He10n →11H + 0-1e 衰变规律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3.核能(1)原子核的结合能:克服核力做功,使原子核分解为单个核子时吸收的能量,或若干单个核子在核力的作用下结合成原子核时放出的能量.(2)质量亏损:原子核的质量小于组成它的核子的质量之和的现象.注意质量数与质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3)质能方程:E =mc 2,即一定的能量和一定的质量相联系,物体的总能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4.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1)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的频率低于这个频率时不发生光电效应. (2)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只随入射光的频率增大而增大. (3)入射光照射到金属板上时,光电子的发射几乎是瞬时的,一般不会超过10-9 s. (4)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饱和光电流的大小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5.光电效应方程(1)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跟入射光子的能量hν和逸出功W 0的关系为:E k =hν-W 0. (2)极限频率νc =W 0h.高考题型1光电效应与光的粒子性例1(多选)(2017·全国卷Ⅲ·19)在光电效应实验中,分别用频率为νa、νb的单色光a、b照射到同种金属上,测得相应的遏止电压分别为U a和U b,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分别为E k a和E k b.h为普朗克常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νa>νb,则一定有U a<U bB.若νa>νb,则一定有E k a>E k bC.若U a<U b,则一定有E k a<E k bD.若νa>νb,则一定有hνa-E k a>hνb-E k b答案BC解析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得E km=hν-W0,由动能定理得E km=eU,若用a、b单色光照射同种金属时,逸出功W0相同.当νa>νb时,一定有E k a>E k b,U a>U b,故选项A错误,B正确;若U a<U b,则一定有E k a<E k b,故选项C正确;因逸出功相同,有W0=hνa-E k a=hνb-E k b,故选项D错误.1.处理光电效应问题的两条线索一是光的频率,二是光的强度,两条线索对应的关系是:(1)光子频率高→光子能量大→产生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大.(2)光强→光子数目多→发射光电子数多→光电流大.2.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hν-W0的研究对象是金属表面的电子,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如图2所示),直线的斜率为h,直线与ν轴的交点的物理意义是极限频率νc,直线与E k轴交点的物理意义是逸出功的负值.图21.(2017·广东广州市模拟)入射光照射到某金属表面上发生光电效应,若入射光强度减弱,而频率不变,则()A.有可能不发生光电效应B.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将减小C.单位时间内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数目将减小D.从光照至金属表面上到发射出光电子之间的时间间隔将明显增加答案 C解析入射光的频率不变,则仍然能发生光电效应.故A错误.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 k=hν-W0知,入射光的频率不变,则最大初动能不变.故B错误.光的强弱影响的是单位时间内发出光电子的数目,入射光强度减弱,单位时间内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数目将减小.故C正确.发射出光电子的时间非常短,可认为是瞬时的,故D错误.2.(多选)(2017·山东临沂市模拟)如图3所示,N为金属板,M为金属网,它们分别与电池的两极相连,各电池的电动势和极性如图所示,己知金属板的逸出功为4.8 eV.现分别用不同频率的光照射金属板(各光子的能量已在图上标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3A.A图中无光电子射出B .B 图中光电子到达金属网时的动能大小为1.5 eVC .C 图中的光电子能到达金属网D .D 图中光电子到达金属网时的最大动能为3.5 eV 答案 AB解析 因入射光的能量3.8 eV 小于金属板的逸出功4.8 eV ,依据光电效应发生条件,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故A 正确;因入射光的能量为4.8 eV(等于金属板的逸出功4.8 eV),因此光电子逸出时的速度恰好为零,则在电场力加速作用下,到达金属网的动能为1.5 eV ,故B 正确;入射光的能量为5.8 eV ,大于金属板的逸出功4.8 eV ,依据光电效应方程E k =hν-W 0,逸出来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为1.0 eV ,根据动能定理,知光电子不能到达金属网,故C 错误;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为:E km =E 光-W 0=6.8 eV -4.8 eV =2.0 eV ,到达金属网时最大动能为2.0 eV -1.5 eV =0.5 eV ,故D 错误.高考题型2 原子结构和能级跃迁例2 (2017·辽宁大连市3月模拟)如图4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一群氢原子处于n =3的激发态,在向较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向外发出光子,用这些光照射逸出功为2.25 eV 的金属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4A .这群氢原子能发出3种频率不同的光,其中从n =3跃迁到n =2所发出的光波长最短B .这群氢原子能发出2种频率不同的光,其中从n =3跃迁到n =1所发出的光频率最小C .金属钾表面所发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9.84 eVD .金属钾表面所发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12.86 eV 答案 C解析 这群氢原子能发出三种频率不同的光,根据玻尔理论hν=E m -E n (m >n )得知,从n =3跃迁到n =2所发出的光能量最小,由E =hν=h cλ得知,频率最低,波长最长,故A 、B 错误;从n =3跃迁到n =1辐射的光子能量最大,发生光电效应时,产生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最大,光子能量最大值为13.60 eV -1.51 eV =12.09 eV ,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得,E km =hν-W 0=12.09 eV -2.25 eV =9.84 eV ,故C 正确,D 错误.1.汤姆孙发现了电子,密立根测出了电子的电荷量,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构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玻尔提出的原子模型很好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规律.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实验发现了质子,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铍核发现了中子.贝可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揭示了原子核是有结构的.居里夫妇首次发现了放射性同位素. 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1)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体积很小、带正电荷的核,叫做原子核,而电子在核外绕核运动; (2)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上,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 3.能级和能级跃迁: (1)轨道量子化核外电子只能在一些分立的轨道上运动 r n =n 2r 1(n =1,2,3,…) (2)能量量子化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 E n =E 1n 2(n =1,2,3,…)(3)吸收或辐射能量量子化原子在两个能级之间跃迁时只能吸收或辐射一定频率的光子,该光子的能量由前后两个能级的能量差决定,即hν=E m -E n (m >n ).3.(2017·湖北武汉市2月调考)关于原子结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汤姆孙根据气体放电管实验断定阴极射线是带负电的粒子流B.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表明:原子中带正电部分的体积很小,但几乎占有全部质量,电子在正电体的外面运动C.各种原子的发射光谱都是连续谱D.玻尔在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普朗克的量子概念,提出了玻尔的原子模型答案 C解析各种原子的发射光谱都是明线光谱.4.关于玻尔原子理论的基本假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中的电子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库仑力提供向心力B.电子绕核运动的轨道半径是任意的C.原子的能量包括电子的动能和势能,电子动能可取任意值,势能只能取某些特定值D.电子由一条轨道跃迁到另一条轨道上时,辐射(或吸收)的光子频率等于电子绕核运动的频率答案 A解析根据玻尔理论的基本假设知,原子中的电子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库仑力提供向心力,A项正确;电子绕核运动的轨道半径是一些特定的值,B项错误;原子的能量包括电子的动能和势能,由于轨道是量子化的,则电子动能也是一些特定的值,C项错误;电子由一条轨道跃迁到另一条轨道上时,辐射(或吸收)的光子能量等于两能级间的能量差,D项错误.5.(2017·山东青岛市模拟)原子从A能级跃迁到B能级时吸收波长为λ1的光子;原子从B能级跃迁到C能级时发射波长为λ2的光子.已知λ1>λ2,那么原子从A能级跃迁到C能级时将要()A.发出波长为λ1-λ2的光子B.发出波长为λ1λ2λ1-λ2的光子C.吸收波长为λ1-λ2的光子D.吸收波长为λ1λ2λ1-λ2的光子答案 B解析由λ1>λ2知ν1<ν2,A到B吸收光子的能量小于B到C辐射光子的能量,故A跃迁到C放出能量,AC间能级差E A-E C=h cλ2-h cλ1=hcλ3,得λ3=λ1λ2λ1-λ2.高考题型3核反应和核能的计算例3(2017·全国卷Ⅱ·15)一静止的铀核放出一个α粒子衰变成钍核,衰变方程为238 92U→234 90Th+42H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衰变后钍核的动能等于α粒子的动能B.衰变后钍核的动量大小等于α粒子的动量大小C.铀核的半衰期等于其放出一个α粒子所经历的时间D.衰变后α粒子与钍核的质量之和等于衰变前铀核的质量答案 B解析静止的铀核在α衰变过程中,满足动量守恒的条件,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p Th+pα=0,即钍核的动量和α粒子的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选项B正确;根据E k=p22m可知,选项A错误;半衰期的定义是统计规律,选项C错误;铀核在衰变过程中,伴随着一定的能量放出,即衰变过程中有一定的质量亏损,故衰变后α粒子与钍核的质量之和小于衰变前铀核的质量,选项D错误.1.α射线、β射线、γ射线之间的区别名称α射线β射线γ射线实质氦核流电子流光子速度约为光速的110约为光速的99%光速电离作用很强较弱很弱贯穿能力很弱较强最强2.核反应、核能、裂变、轻核的聚变(1)在物理学中,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称为核反应.核反应方程遵循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的规律.(2)质能方程:一定的能量和一定的质量相联系,物体的总能量和它的质量成正比,即E=mc2或ΔE =Δmc2.(3)把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释放出核能的反应,称为裂变;把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释放出核能的反应,称为聚变.(4)核能的计算:①ΔE=Δmc2,其中Δm为核反应方程中的质量亏损;②ΔE=Δm×931.5 MeV,其中质量亏损Δm以原子质量单位u为单位.(5)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卢瑟福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为:14N+42He→17 8O+11H7查德威克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为:9Be+42He→12 6C+10n4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同位素和正电子的核反应方程为:27Al+42He→3015P+10n,3015P→3014Si+01e136.(2017·四川宜宾市二诊)有关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居里夫人最先发现天然放射现象B.伦琴射线的发现揭示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C.在光电效应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D.在衰变方程239 94Pu→X+42He+γ中,X原子核的质量数是234答案 C解析贝可勒尔最先发现天然放射现象.故A错误;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故B错误;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 k=hν-W0可知,在光电效应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故C正确;根据质量数守恒可得,X的质量数:A=239-4=235.故D错误.7.(多选)(2017·辽宁葫芦岛市一模)用中子轰击235 92U原子核产生裂变反应,其可能的裂变方程为235 92U +10n→144 56Ba+8936Kr+310n,235 92U、10n、144 56Ba、8936Kr的质量分别为m1、m2、m3、m4,235 92U原子核的半衰期为T,其比结合能小于144 56Ba原子核的比结合能,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44 56Ba原子核比235 92U原子核更稳定B.144 56Ba原子核中含有56个中子C.裂变时释放的能量为(m1-2m2-m3-m4)c2D.若提高235 92U的温度,235 92U的半衰期将会小于T答案AC8.(多选)(2017·贵州凯里市模拟)核电站核泄漏的污染物中含有碘131和铯137.碘131的半衰期约为8天,会释放β射线;铯137是铯133的同位素,半衰期约为30年,发生衰变时会辐射γ射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碘131释放的β射线由氦核组成,β衰变的方程是131 53I→131 54Xe+0-1eB.碘131释放的β射线是电子流,β衰变的方程是131 53I→131 54Xe+0-1eC.与铯137相比,碘131衰变更慢,且铯133和铯137含有相同的质子数D.铯137衰变时辐射出的γ光子能量大于可见光光子能量答案BD解析β射线实际是电子流,故A错误,B正确;半衰期是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碘131的半衰期为8天,铯137半衰期为30年,碘131衰变更快,故C错误.γ射线是高频电磁波,其光子能量大于可见光光子的能量,故D正确.题组1全国卷真题精选1.(2016·全国卷Ⅰ·35(1))现用某一光电管进行光电效应实验,当用某一频率的光入射时,有光电流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保持入射光的频率不变,入射光的光强变大,饱和光电流变大B.入射光的频率变高,饱和光电流变大C.入射光的频率变高,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变大D.保持入射光的光强不变,不断减小入射光的频率,始终有光电流产生E.遏止电压的大小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入射光的光强无关答案ACE解析在发生光电效应时,饱和光电流大小由光照强度来决定,与频率无关,光照强度越大饱和光电流越大,因此A正确,B错误;根据E k=hν-W0可知,对于同一光电管,逸出功W0不变,若入射光频率变高,则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变大,因此C正确;由光电效应规律可知,当频率低于截止频率时无论光照强度多大,都不会有光电流产生,因此D错误;由E k=eU c和E k=hν-W0,得hν-W0=eU c,遏止电压只与入射光频率有关,与入射光强度无关,因此E正确.2.(2016·全国卷Ⅱ·35(1))在下列描述核过程的方程中,属于α衰变的是________,属于β衰变的是________,属于裂变的是________,属于聚变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A.14 6C→14 7N+0-1eB.3215P→3216S+0-1eC.238 92U→234 90Th+42HeD.14 7N+42He→17 8O+11HE.235 92U+10n→140 54Xe+9438Sr+210nF.31H+21H→42He+10n答案C AB E F3.(2015·新课标全国Ⅱ·35(1))实物粒子和光都具有波粒二象性.下列事实中突出体现波动性的是________.A.电子束通过双缝实验装置后可以形成干涉图样B.β射线在云室中穿过会留下清晰的径迹C.人们利用慢中子衍射来研究晶体的结构D.人们利用电子显微镜观测物质的微观结构E.光电效应实验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答案ACD解析电子束通过双缝实验装置后可以形成干涉图样,突出体现了电子的波动性,故A正确;β射线在云室中穿过会留下清晰的径迹,突出体现了β射线的粒子性,故B错误;人们利用慢中子衍射来研究晶体的结构,中子衍射突出体现了中子的波动性,故C正确;人们利用电子显微镜观测物质的微观结构,利用了电子束的衍射现象,突出体现了电子的波动性,故D正确;光电效应实验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突出体现了光的粒子性,故E错误.4.(2014·新课标全国Ⅰ·35(1))关于天然放射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所有元素都可能发生衰变B.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外界的温度无关C.放射性元素与别的元素形成化合物时仍具有放射性D.α、β和γ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E.一个原子核在一次衰变中可同时放出α、β和γ三种射线答案BCD解析自然界中绝大部分元素没有放射现象,选项A错误;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只与原子核结构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选项B、C正确;α、β和γ三种射线电离能力依次减弱,穿透能力依次增强,选项D正确;原子核发生衰变时,不能同时发生α和β衰变,γ射线伴随这两种衰变产生,故选项E 错误.题组2各省市真题精选5.(2015·福建理综·30(1))下列有关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A.γ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B.氢原子辐射光子后,其绕核运动的电子动能增大C.太阳辐射能量的主要来源是太阳中发生的重核裂变D.210 83Bi的半衰期是5天,100克210 83Bi经过10天后还剩下50克答案 B解析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而γ射线是一种电磁波,选项A错误.氢原子辐射光子后,绕核运动的电子距核更近,动能增大,选项B正确.太阳辐射能量的主要来源是太阳内部氢核的聚变,选项C错误.10天为两个半衰期,剩余的210 83Bi为100×1()2tg=100×(12)2 g=25 g,选项D错误.6.(2014·山东理综·39(1))氢原子能级如图5所示,当氢原子从n=3跃迁到n=2的能级时,辐射光的波长为656 nm.以下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图5a.氢原子从n=2跃迁到n=1的能级时,辐射光的波长大于656 nmb.用波长为325 nm的光照射,可使氢原子从n=1跃迁到n=2的能级c.一群处于n=3能级上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产生3种谱线d.用波长为633 nm的光照射,不能使氢原子从n=2跃迁到n=3的能级答案cd解析能级间跃迁辐射的光子能量等于两能级间的能级差,能级差越大,辐射的光子频率越大,波长越小,a错误;由E m-E n=hν可知,b错误,d正确;根据C23=3可知,辐射的光子频率最多3种,c正确.专题强化练1.(2017·山东滨州市模拟)用一束绿光照射某金属时不能产生光电效应,可能使该金属产生光电效应的措施是()A.改用紫光照射B.改用红光照射C.增加原绿光照射的强度D.延长原绿光的照射时间答案 A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贝可勒尔发现了铀和含铀矿物的天然放射现象,从而揭示出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B.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C.把放射性元素放入温度很低的冷冻室中,其衰变变慢,半衰期变长D.利用γ射线的贯穿性可以为金属探伤,也可以进行人体的透视答案 A解析贝可勒尔发现了铀和含铀矿物的天然放射现象,从而揭示出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A项正确;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B项错误;温度不影响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C 项错误;利用γ射线的贯穿性可以为金属探伤,不能对人体进行透视,因为γ射线对人体细胞有伤害,D项错误.3.(2017·山东淄博市二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无论入射光的频率如何,只要该入射光照射金属的时间足够长,就一定能产生光电效应B.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离核较远的轨道自发跃迁到离核较近的轨道的过程中,放出光子,电子动能减小,原子的电势能减小C.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D.核力存在于原子核内的所有核子之间答案 C4.(多选)关于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照时间越长,光电流越大B.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C .对于同种金属,光电子最大初动能E k 与照射光的波长成反比D .发生光电效应后,再提高入射光频率,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增大答案 BD解析 光电流几乎是瞬间产生的,其大小与入射光强度有关,与光照时间长短无关,A 项错误;设U c 为遏止电压,eU c =E k =hν-W 0,入射光的频率ν越大,遏止电压越高,B 项正确;由E k =hc λ-W 0可知E k 与λ不成反比,C 项错误;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 k =hν-W 0知,频率ν越高,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就越大,D 项正确.5.(多选)(2017·山东烟台市模拟)如图1甲所示,在光电效应实验中,某同学用相同频率的单色光,分别照射阴极材料为锌和铜的两个不同的光电管,结果都能发生光电效应.图乙为其中一个光电管的遏止电压U c 随入射光频率ν变化的函数关系图象.对于这两个光电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图1A .因为材料不同,逸出功不同,所以遏止电压U c 不同B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同C .两个光电管的U c —ν图象的斜率不同D .两个光电管的饱和光电流一定相同答案 AB解析 根据光电效应方程有E k =hν-W 0又eU c =E k联立得:eU c =hν-W 0即U c =hνe -W 0e,可知,入射光的频率相同,逸出功W 0不同,则遏止电压U c 也不同.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不同,故A 、B 正确.由U c =hνe -W 0e 可知,U c -ν图象的斜率k =h e=常数,所以两个光电管的U c-ν图象的斜率一定相同,C错误.虽然光的频率相同,但是光强不确定,饱和光电流不一定相同.故D错误.6.(2017·陕西宝鸡市二检)如图2所示是氢原子四个能级的示意图.当氢原子从n=4的能级跃迁到n=3的能级时,辐射出a光;当氢原子从n=4的能级跃迁到n=2的能级时,辐射出b光.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图2A.a光光子的能量大于b光光子的能量B.a光的波长大于b光的波长C.a光的频率大于b光的频率D.在真空中a光的传播速度大于b光的传播速度答案 B解析氢原子从n=4的能级跃迁到n=3的能级时的能级差小于从n=4的能级跃迁到n=2的能级时的能级差,根据E m-E n=hν知,光子a的能量小于光子b的能量,所以a光的频率小于b光的频率,故A、C错误.光子a的频率小于光子b的频率,则有a光的波长大于b光的波长,故B正确;在真空中光子a的传播速度等于光子b的传播速度,故D错误.7.(2017·福建省4月模拟)用波长为λ0的光照射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在所发射的光谱中仅有波长分别为λ1、λ2、λ3的三条谱线,且λ1>λ2>λ3,则()A.λ0=λ1B.λ0=λ2+λ3C.1λ0=1λ1+1λ2D.1λ0=1λ2+1λ3答案 C解析用波长为λ0的光照射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在所发射的光谱中仅能观测到波长分别为λ1、λ2、λ3的三条谱线,因λ1>λ2>λ3,则三条谱线中波长为λ1的频率最小,且λ3=λ0,h cλ1+h cλ2=hcλ3=hcλ0,化简,则有:1λ0=1λ1+1λ2,故A、B、D错误,C正确.8.(2017·陕西咸阳市二模)已知类氢结构氦离子(He+)的能级图如图3所示,根据能级跃迁理论可知()图3A.氦离子(He+)处于n=1能级时,能吸收45 eV的能量跃迁到n=2能级B.大量处在n=3能级的氦离子(He+)向低能级跃迁,只能发出2种不同频率的光子C.氦离子(He+)从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比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辐射出光子的波长大D.若氦离子(He+)从n=2能级跃迁到基态,释放的光子能使某金属板发生光电效应,则从n=4能级跃迁到n=2能级释放的光子一定也能使该金属板发生光电效应答案 C解析吸收的光子能量等于两能级间的能量差,才能发生跃迁,从n=1跃迁到n=2,吸收的光子能量为40.8 eV,故A错误.大量处在n=3能级的氦离子(He+)向低能级跃迁,能发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故B错误.由题图可知,n=4和n=3的能级差小于n=3和n=2的能级差,则从n=4跃迁到n=3能级释放的光子能量小于从n=3跃迁到n=2能级辐射的光子能量,所以从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比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辐射出光子的频率低,波长大,故C正确.从n=2能级跃迁到基态释放的光子能量为-13.6 eV-(-54.4) eV=40.8 eV,若能使某金属板发生光电效应,从n=4能级跃迁到n=2能级释放的光子能量为-3.4 eV-(-13.6) eV=10.2 eV<40.8 eV,则不能使该板发生光电效应,故D错误.9.(2017·全国卷Ⅰ·17)大科学工程“人造太阳”主要是将氘核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用来发电.氘核聚变反应方程是:21H+21H→32He+10n.已知21H的质量为2.013 6 u,32He的质量为3.015 0 u,10n的质量为1.008 7 u,1 u=931 MeV/c2.氘核聚变反应中释放的核能约为()A.3.7 MeV B.3.3 MeVC.2.7 MeV D.0.93 MeV答案 B解析根据质能方程,释放的核能ΔE=Δmc2,Δm=2m H-m He-m n=0.003 5 u,则ΔE=0.003 5×931 MeV=3.258 5 MeV≈3.3 MeV,故B正确,A、C、D错误.10.(2017·黑龙江哈尔滨市二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核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B.对黑体辐射的研究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最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C.核泄漏事故污染物Cs137能够产生对人体有害的辐射,其核反应方程式为137 55Cs→137 56Ba+x,可以判断x为正电子D.一个氢原子处在n=4的能级,当它跃迁到较低能级时,最多可发出6种频率的光子答案 B解析原子核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知,核反应方程式13755 Cs→137 56Ba+x中x为电子;一个氢原子(不是一群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最多可发出3种频率的光子.11.(2017·江西赣州市模拟)以下是有关近代物理内容的若干叙述,其中正确的是()A.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它是来自于原子的外层电子B.—个氢原子处于n=3的激发态,在向较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能发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C.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发生光电效应,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照射光的频率增大而增大D.按照玻尔理论,氢原子的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子的动能增大,原子总能量增大答案 C。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专题16 生长素作用特点两重性的界定(习题精练含答案详解)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生长素作用特点“两重性”的界定》专题复习练习1.(2021湖南·14多选)独脚金内酯(SL)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类植物激素。
SL合成受阻或SL不敏感突变体都会出现顶端优势缺失。
现有拟南芥SL突变体1(max1)和SL突变体2(max2),其生长素水平正常,但植株缺失顶端优势,与野生型(W)形成明显区别;在幼苗期进行嫁接试验,培养后植株形态如图所示。
据此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注:R代表根,S代表地上部分,“+”代表嫁接。
A. SL不能在产生部位发挥调控作用B. Max1不能合成SL,但对SL敏感C. max2对SL不敏感,但根能产生SLD. 推测max2_S+max1_R表现顶端优势缺失【答案】BCD【分析】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导致侧芽处生长素浓度过高,从而抑制侧芽生长,出现顶端优势。
去除顶芽,可以解除顶端优势。
拟南芥SL突变体1(maxl)和SL突变体2(max2),其生长素水平正常,但植株缺失顶端优势,原因是SL合成受阻或对SL不敏感,可见植物激素独脚金内酯(SL)对植物的生长调节作用也具有类似于生长素的两重性。
【详解】A、从嫁接试验①和③可知,野生型W-S地上部分和野生型W-R地下部分均能产生的SL,使突变体1(maxl)恢复顶端优势,能在产生部位发挥调控作用,A项错误;B、根据题干信息,max1没有表现出顶端优势,但当其地上部分和W植株的根进行嫁接后(①),就表现出了顶端优势,说明其自身不能产生SL,由于野生型产生的SL可从根运输至地上部分,所以max1接受了SL,表现出顶端优势,因此对SL敏感,B项正确;C、根据分析,②中max2的地上部分和野生型的根结合,没有恢复顶端优势,说明max2对SL不敏感,又从⑤中(max1不能产生SL,但当其与max2结合后,表现除了顶端优势)可以看出,max2的根产生了SL,运输至地上部分,使地上部分表现出顶端优势,C 项正确;D、当max2的地上部分和max1的根结合后,由于max2对SL不敏感,因此不会表现出顶端优势,即表现为顶端优势缺失,D项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型5实验分析类选择题[题型特点]1.结合新的背景材料,考查实验原理和操作技能。
2.通过变量分析法确定实验设计的原理、步骤和方法。
[答题模板]第一步:阅读题干,明确实验目的。
第二步:明确实验原理、特别是因变量的检测方法。
第三步:结合试题要求分析确定答案。
1.现有四个实验装置,若要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则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A.①和②B.①和③C.②和③D.③和④答案 B解析在探究光合作用过程的实验中,确认实验目的、实验变量非常关键。
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自变量是有无二氧化碳,无关变量必须相同且适宜。
因此,实验装置必须置于光照条件下,由图示可以看出,①③均有光照,保证了无关变量不干扰实验结果。
二者唯一不同的是小烧杯外的溶液:①中的NaOH溶液具有除去二氧化碳的作用,③中的清水不具此作用。
对比①③,有二氧化碳的③中能进行光合作用,不含二氧化碳的①中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2.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对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选用生长素类似物NAA进行如下实验:分组甲组乙组丙组丁组枝条10个,带芽10个,带芽10个,带芽10个,无芽浸泡下端5×10-5 g/mL的NAA溶液10 min5×10-1 g/mL的NAA溶液10 min清水10 min 清水10 min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丙组的芽能产生NAA促进扦插枝条生少量的根B.丁组由于缺少激素来源,故扦插枝条几乎不生根C.由本实验可看出高浓度的NAA能抑制扦插枝条生根D.由本实验不能确定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NAA浓度答案 A解析NAA是人工合成的,而不是植物体自身产生的,A错误。
丙、丁两组比较,自变量为有无芽。
幼芽可以产生较多的生长素,并被运输至扦插枝条下端,因此丙组因内源生长素的作用而生根,而丁组无芽则无内源生长素的刺激,故几乎不生根。
甲、乙、丙中均带有芽,自变量为NAA浓度的不同,与甲组比较可知,乙组中高浓度的NAA抑制了扦插枝条生根。
若想确定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NAA浓度,需设置一系列不同浓度的NAA溶液,观察生根状况,进而确定最适NAA浓度。
3.菠菜是雌雄异株植物,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
已知菠菜的抗霜与不抗霜、抗病与不抗病为两对相对性状。
用抗霜抗病植株作为父本,不抗霜抗病植株作为母本进行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下列对杂交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AB.抗霜性状和抗病性状都属于显性性状C.抗霜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抗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D.上述杂交结果无法判断抗霜性状和抗病性状的显隐性答案 B解析由表格信息可知,子代中抗病和不抗病个体在雌、雄中的比例都为3∶1,无性别差异,可判断出抗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根据无中生有(亲本都为抗病个体,后代出现不抗病个体)推出不抗病为隐性性状。
子代中,雄株全表现为不抗霜性状,雌株全表现为抗霜性状,子代性状与性别相关,可判断出抗霜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父本为子代雌株提供抗霜基因,母本为子代雌株提供不抗霜基因,而子代雌株全表现为抗霜性状,可推出不抗霜为隐性性状。
4.下图中图甲为研究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
用打孔器在某植物的叶片上打出多个叶圆片,再用气泵抽出气体直至叶片沉入水底,然后将等量的叶圆片转至含有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给予一定的光照,测量每个培养皿中叶圆片上浮至液面所用的平均时间(如图乙),以研究光合作用速率与NaHCO3溶液浓度的关系。
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在ab段,随着NaHCO3溶液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速率逐渐减小B.在bc段,单独增加光照、温度或NaHCO3溶液浓度,都可以缩短叶圆片上浮的时间C.在c点以后,因NaHCO3溶液浓度过高,使叶肉细胞失水而导致代谢水平下降D.因配制的NaHCO3溶液中不含氧气,所以整个实验过程中叶片不能进行呼吸作用答案 C解析A项,在ab段,随着NaHCO3溶液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速率逐渐增大。
B项,在bc段,在适宜范围内单独增加光照或温度可能加快反应速度,缩短叶圆片上浮的时间,但增加NaHCO3溶液浓度,从图乙可知变化不明显。
D项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所以整个实验一直可以进行呼吸作用。
5.从下图所示的实验中,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A.生长素能促进胚轴切段生长B.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C.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D.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轴切段的顶端段答案 A解析若要证明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需有感光部位来做实验,图中没有感光部位——胚芽鞘尖端。
若要证明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则需要有倒置的实验组来证明。
若要证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轴切段的顶端段,则需有顶端段的对照组来证明。
6.利用下列实验方法不能实现相应目的的是()选项实验方法实验目的A 采用同位素标记法分离各种细胞器研究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B 用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处理洋葱表皮细胞判断成熟植物细胞的死活C 用不同浓度2,4-D溶液处理月季插条的形态学下端探究2,4-D促进插条生根的两重性D 用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将洋葱根尖染色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答案解析分离各种细胞器所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利用离心机不同的转速可以将各种细胞器分离开,A错误;洋葱表皮细胞是成熟的植物细胞,由于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其会使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能发生质壁分离的为活细胞,不能发生的为死细胞,B正确;用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处理月季插条的形态学下端,低浓度能促进插条生根,高浓度能抑制插条生根,因此可以探究2,4-D促进插条生根的两重性,C正确;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是碱性染料,可以使染色体着色,故在显微镜下可以通过观察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变化来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D正确。
7.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细胞因不含叶绿体而显白色(如图中b所示),将整株银边天竺葵放在黑暗中两天,再进行如图所示的处理。
两小时后取该叶片经酒精脱色处理,滴加碘液显色后观察。
下列实验结果分析不正确的是()A.实验中a处和b处两部分对照证明光合作用发生于叶绿体中B.实验中a处和c处两部分对照证明光合作用需要CO2C.实验中a处和遮光纸遮挡部分对照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D.实验中光照的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答案 D解析a、b处均接受光照,但b处无叶绿体,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a、c处均有叶绿体,且均接受光照,但c处无CO2,证明光合作用需要CO2;实验中a处和遮光纸遮挡部分,均有CO2,但后者无光,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照;如果实验中光照时间过长,光照部分产生的淀粉会向非光照部分运输,影响实验结果。
8.科学家在研究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研究(已知培养用的细菌大约要20 min分裂一次)。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若DNA复制为全保留复制,则结果C、D中应均为重链DNA和轻链DNAB.DNA分子复制过程中需要的原料、酶分别为脱氧核苷酸、解旋酶和DNA聚合酶C.用15N标记的DNA作为模板,用14N标记的培养基培养,第三次复制后50%的DNA分子一条链含15N一条链含14N,50%的分子只含14ND.复制过程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但可能发生基因突变答案 C解析以15N标记的DNA分子为模板,用含14N的培养基培养,第一次复制后,全部DNA分子中一条链含15N一条链含14N;第二次复制后50%的DNA分子只含14N,50%的DNA分子一条链含15N一条链含14N,第三次复制后25%的DNA分子一条链含15N一条链含14N,75%的DNA分子只含14N。
9.分别将含有32P和35S的T2噬菌体与不含放射性物质的大肠杆菌混合,经过保温、搅拌、离心,再将沉淀出的大肠杆菌继续在不含放射性物质的培养基中培养,并对其释放出的子代T2噬菌体进行检测。
下列对该实验的过程及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A.选择噬菌体做该实验是因为其结构中头部只含DNA,尾部只含蛋白质B.对噬菌体进行放射性标记,需进行两次细胞培养C.子代T2噬菌体中小部分含35S,大部分含有32PD.使用32P标记后,沉淀物中放射性的强弱与其保温时间呈正相关答案 B解析用噬菌体做该实验是因为其结构简单,只由蛋白质和核酸构成,且两者能够轻易分开,A错误;对噬菌体进行放射性标记,应先培养细菌,再用细菌来培养噬菌体,B正确;子代噬菌体中不含35S,小部分含有32P,C错误;使用32P标记,若保温时间过长,沉淀物的放射性降低。
10.某科研小组为了探究不同条件对植物有关生命活动的影响,将8株大小和长势相同的盆栽天竺葵分别种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定时测定密闭容器中CO2含量的变化,实验结果如下表。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该实验的自变量有温度、光照强度,植物的长势等属于无关变量B.设置2、4、6、8四个组是为了和1、3、5、7组进行对照C.第5组条件下12 h天竺葵光合作用实际消耗CO2的量为4.0 gD.根据该实验结果可知天竺葵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不相同答案 C解析依表格信息,本实验研究了不同温度条件下植物的光合速率,无光条件是为了测定植物的呼吸速率,以便推算出植物的实际光合速率,A、B错误;第5组条件下净光合作用消耗的CO2量为5-1.9=3.1(g),此温度条件下,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量为5.9-5=0.9(g),故第5组条件下12 h天竺葵光合作用实际消耗CO2的量为3.1+0.9=4.0(g),C正确;该植物在30 ℃条件下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量为0.9 g,光合作用实际消耗CO2的量为4.0 g,均为最大,所以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最适宜温度均为30 ℃,D错误。
11.生物群落甲、乙、丙中含有种1~种8八个物种,每个物种的种群密度不同,下表给出这些物种的密度(数/m2)。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B.相同的物种在不同的群落中密度不同,与群落的环境条件密切相关C.在生物群落丙中,各个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共生和竞争D.当受到大规模的害虫袭击时,甲群落受到的影响大于乙群落答案 C解析由于甲群落的物种最多,所以物种的丰富度最大。
同一物种在不同的群落中密度不同,主要受生存环境的影响。
群落丙中各个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应是捕食与竞争。
甲群落中的物种丰富度虽然大,但种5~种8的个体数量太少,很容易灭绝,所以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时受到的影响最大。
12.大豆子叶颜色(BB表现为深绿;Bb表现为浅绿;bb呈黄色,幼苗阶段死亡)和花叶病的抗性(抗病、不抗病分别由R、r基因控制)遗传的实验结果如下表:A.组合一和组合二父本的基因型相同B.F1的子叶浅绿抗病植株自交,在F2的成熟植株中表现型的种类有4种,比例为9∶3∶3∶1 C.用子叶深绿与子叶浅绿植株杂交得F1,F1随机交配得到的F2成熟群体中,子叶深绿与浅绿的比例为3∶2D.在最短的时间内选育出纯合的子叶深绿抗病大豆最好用与组合二的父本基因型相同的植株自交答案 C解析A项,由表格中提供的杂交结果以及题目中关于基因控制性状的描述,不难推断出组合一中父本的基因型是BbRR,组合二中父本的基因型是Bb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