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1)
《教育学》(王道俊著)1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教育学(新编本)王道俊王汉澜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新编本说明本书原是根据教育部l978年文科教材编选计划编写的,即华中师大等五院校合编的教育学。
自1980年出版以来,经多次印刷并修订再版,累计发行二百余万册,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内容已显得陈旧。
国家教委文科教材办责成我们重新修改,并纳入1985一1990年新的编选计划。
在国家教委主管部门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督促下,我们重新编写了现在的这个本子。
这次编写,我们在以下几方面作了努力。
一是注意把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丰富教育学的专门知识,突出教育学的学科特点,力求克服用其他学科的知识简单代替教育学问题探讨的弊病;二是充实宏观教育的内容,深化微观教育的内容,并注意二者的内在联系,避免只见微观、不见宏观或只见宏观、不见微观的片面性;三是尊重实践,实事求是,探索教育规律,在揭示必然性的基础上阐述必要性,摒弃“空想”、“空话”,克服“唯上”、“唯书”的弊病;四是充分肯定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受教育者独立个性的发展和现代人才素质的培养,克服把受教育者看作消极对象的机械论观点;五是积极地有选择地吸取近几年的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使教材有新思路、新论点、新材料、新面貌;六是加强教材的针对性,重视教育思想的研究,对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重大问题作必要的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对所谓传统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理论不采取非此即彼的态度;七是在阐明基础理论的同时,注意加强教材的实用性和可读性,避免忽视理论或忽视实用的编向。
在教材定稿时,适逢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我们学习了这次大会题为《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报告,力争在教材中能体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路线的精神。
在教材的体系或逻辑结构上,除增删和调整了某些章节外,总的框架没有大动,例如未把“智育”列为专章。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认为原教材的框架是完全合理的,而只是由于我们对这一问题缺乏深入研究,暂时拿不出经得起推敲的新的体系或逻辑结构。
教育学考点(一)
教育学考点(一)1.教育机会平等包括教育起点机会平等、教育过程机会平等和教育终点机会平等。
2.文雅教育,亦称“自由教育”,最早由亚里士多德提出。
要实施文雅教育,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闲暇时间;二是要有自由学科。
3.广义的教育包括正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其中正式教育又可分为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
4.家庭教育的特点:早期性、连续性、权威性、感染性、及时性。
5.20世纪30年代起,要素主义、永恒主义和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掀起了一场主张恢复西方传统教育核心价值取向、反对进步教育和新教育的运动,形成了“新传统教育”思潮。
6.20世纪三大教学运动指的是人本主义的学习观与教学观、程序教学运动和学科结构运动。
7.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将毕生精力贡献给教育事业的人。
8.能够反映人类追求教育民主的观点的有:(1)有教无类,因材施教;(2)把一切知识交给一切人;(3)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4)人人生而平等,人人都有同样权利9.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包括:(1)教育全民化;(2)教育终身化;(3)教育民主化;(4)教育信息化。
10.夸美纽斯是使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第一人,因此夸美纽斯被称为近代的“教育巨匠”和“教育理论的始祖”。
在他看来,学校不幸变成儿童“才智屠宰场”,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学工作违背了适应自然的原则。
夸美纽斯依据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将母育学校比喻为“春季”。
11.《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教育学著作,也被认为是最早的一部具有完整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大教学论》的出版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它开创了近代教育理论的先河。
12.《母育学校》是世界上最早的学前教育专著。
13.《世界图解》是世界上第一本图文并茂的的儿童读本。
14.陈鹤琴先生提出并完善了“活教育”的理论体系。
“活教育”的目的论:陈鹤琴指出,“活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活教育”的课程论:鉴于传统教育的严重弊端,他主张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寻找“活教材”。
教育学(1)
教育学1、教育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
2、教育具有社会功能和(人的发展)功能。
3、小组合作学习的以(异质)为基本形式。
4、实施素质教育,要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5、一般而言,儿童发展表现出:(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和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等特点。
6、1995年,国家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现行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7、小学教师的教育素质应包括:(教育理论)知识、教育实践能力、运用教育机智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8、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简言之就是(教育)。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活动),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9、古代的教育思想常常是同哲学、(政治)、(伦理)、(宗教)等思想混杂在一起的。
10、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中的三中心是(教师)、(书本)(课堂)。
11、19世纪末,“新教育运动”的出现,对“传统教育”脱离实际和忽视儿童等缺点给于评击。
以美国教育家(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教育流派,发表了(学校与社会)等著作,强调“(社会即学校)、(教育即生活)、(从做中学)”等教育和教学原则。
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教学)”形成了“(现代教育)”的思想和教学模式。
12、20世纪以来,苏联和我国的教育学家根据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现代教育的若干问题进行研究,出现了杨贤江《新教育大纲》、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加里宁的《论中国主义教育》等有影响的著作《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教育学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
13、教育学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源)”与“(流)”的关系问题。
教育学发展的源在(教育实践)。
当某一教育理论形成以后,就成为以后教育思想发展的“(流)”。
教育学是在(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这种互动过程中不断向前发展的。
教育学第1章
第一章1. 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 C )。
A.古代B.现代C.近代D.中世纪1.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 C )。
A.家庭教育B.职业教育C.学校教育D.社会教育3.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 A )。
A.礼、乐、射、辞、书、数B.文法、修辞、辩证法、礼乐、书数、射御C.算术、几何、文法、辩证法、天文、书数D.礼、乐、射、御、书、数4.学校教育产生于( A )。
A.奴隶社会初期B.奴隶社会末期C.封建社会初期D.原始社会末期5.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形态的学科,形成于( A )。
A.资本主义社会初期B.封建社会末期C.奴隶社会初期D.原始社会末期6.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 D )。
A.《大学》B.《中庸》C.《孟子》D.《学记》7.首先对班级授课制给予系统理论描述和概括的是( D )。
A.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B.德国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C.美国教育家杜威D.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8.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年代是( D )。
A.1890年,B.1990年C.1900年D.1862年9.“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 A )。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B.教育与人的关系C.教育与经济的关系D.教育与社区的关系10.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 C )。
A.刹帝利B.吠舍C.婆罗门D.首陀罗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 C )。
A.明清时期B.两汉时期C.隋唐时期D.魏晋南北朝时期.12.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的( D )。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赫拉克利特D.亚里士多德1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思想出自( C )。
A.《学记》B.《大学》C.《论语》D.《师说》14.“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 A )。
A.《学记》B.《论语》c.《尚书》D.《孟子》15.首先提出普及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及其著作是( C )。
教育学1
夸美纽斯:教育在于发展健全的个性。
裴斯泰洛齐:依照自然的法则,发展儿童的
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 康德: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人。人完全是教 育的结果。 杜威: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 验之不断改造。
教育: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1、传递、保存文化 2、创造、更新文化 3、传播文化 文化的概念:人类在社会历史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 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广义)。 教育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教育的发展要受文化 发展的制约:1、文化是政治、经济与教育关系的 重要“中介”2、文化按其自身特点和要求作用于 教育。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一节 人的发展概述
二、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课程标准: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
写的有关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课程标准的编排方式:圆周式和直线式 教科书: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法要求,系统 而简要地叙述一门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用书, 也称为课本。
第七章 教师与教师专业发展
第一节 教师工作是一种专门职业 一、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一)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两种不同的观点 教师中心说:赫尔巴特,内容 学生中心说:卢梭、杜威 2、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教育 过程的主体
第六章 课程
一、课程的概念
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和安
排 广义: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而选择的教育内 容的总和。 狭义:某一门学科。
二、历史上课程论评述
学科课程论:特点:1、重视成人生活的分析与准备 2、重视教材的逻辑组织 3、强调训练的价值 内容、优缺点 孔子 最早的分科教学 相关课程:科际联系点 融合课程:将性质相关的学科合并 广域课程:合科课程 核心课程:中心课程、轮形课程 活动课程:代表人物:杜威 特点:1、重视儿童的兴趣和需要 2、重视教材的心 理组织 3、认为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准备 形式教育论:官能心理学 形式学科 迁移 洛克 实质教育论:实质学科 斯宾塞
《教育学(一)》第十一章考点手册
《教育学(一)》第十一章教育测验与评价考点61 教育测验的概念、功能和类型(★三级知识点,选择)1.测验的相关概念:(1)测量。
测量是给事物的某种属性给定数值的过程,回答了“有多少”的问题。
测量不包含定性说明,也不对结果进行价值判断。
测量局限于对学生的定量描述。
(2)测验。
测验是对于学生的知识水平、情意状态、运动技能等发展指标的数量化测定,包括编制试题、施测、评分到报告成绩的全过程。
在教育领域,测验只是测量的一种形式,主要用来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心理特点。
测验则回答了“做得怎么样”的问题,包含了对测验结果的解释和评判。
(3)考试。
规范的考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编制试题、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过程,例如期中、期末考试。
(4)评价。
评价是对某种教育活动的价值判断。
包含定性描述或价值判断,更多的时候是两者兼而有之。
测量结果能够给评价提供依据,但评价还可借助其他非测量工具,如观察、访问、查阅文件等。
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2.测验的相关功能(4点):(1)激励功能。
测验会给老师和学生带来动力,激励大家取得好成绩。
测验还增强了学生应对压力和挑战的能力,使他们可在毕业后更快适应竞争环境。
(2)诊断功能。
诊断性测验主要考查两个方面:一是看学习准备情况,即可否满足学习某种新知识的需要;二是看理解和掌握的程度,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反馈信息,使教师能及时调整教学。
(3)区分和选拔功能。
测验能够把学生的学业成绩分成多个等级,为选拔提供了依据,使选拔更为公平可靠。
升学考试就体现了测验的选拔功能,如高考。
(4)评定功能。
总结性的测验能够全面衡量学生的学业发展水平,预测学生的学习潜力,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教学质量。
3.测验的类型:依划分标准的不同,测验可分成不同的类型:(1)根据不同的测验目的,可分成:安置性测验、形成性测验、诊断性测验和总结性测验;①安置性测验:安置性测验的根本目的是分班、分组。
在讲授新内容之前,教师常常要进行摸底测验,看看学生是否掌握了学习新内容所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比如在进行乘法运算之前要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乘法口诀表。
教育学 1
教育学 1教育学1教育学1什么是教育、教育学和学校教育?就其定义而言,教育可分为广义和狭义。
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训、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
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们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是什么?简要描述教育活动中每个组成要素的状态。
学校教育包括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力。
教育者是从事学校教育活动的人,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是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受教育者是接受教育的人,他既要接受教育者的改造和塑造,同时也要自我改造和塑造。
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极其联系得总和,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3.什么是学校教育体系?简要描述学校教育系统的基本类型。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校制度”,是国家各级学校的教育制度,规定了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时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基本类型:双线制、单线制和支线制。
1902年\壬寅学制\第一个近代学制;1904年\癸卯学制\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1922年\壬戌学制提出\六三三\学制4.试述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5.为什么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第一教师承担着传承人类文明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任;第二,教师受过专门的职业训练;第三,青少年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
6.教育的历史发展时期是什么?每个时期的教育特点是什么?它分为原始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现代学校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终身教育。
(教育学)第1章教育与教育学
02
教育的基本概念
教育的定义
广义定义
教育是指能够增进人的知识、技能、身体健康及形成人的 品德的活动。
日常含义
教育通常指学校教育,即制度化教育。
狭义定义
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 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 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终身教育
教育并不随着学校学习的结束而结束,而是贯穿人的一生 ,是终身性的。
04
教育学的实践应用
教育改革与发展
促进教育公平
通过研究和实践,推动教 育资源的均衡分配,缩小 城乡和地区间的教育差距, 实现教育公平。
提高教育质量
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全 面发展,优化课程设置和 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
创新人才培养
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 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为社会发展 提供优秀人才。
定义
教育学理论是关于教育现象和教 育实践的系统化、概括性的认识,
它为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提供指 导。
目的
教育学理论旨在揭示教育的本质和 规律,促进教育的发展和进步,提 高教育质量和效益。
构成要素
教育学理论由概念、范畴、原理和 规律等构成,它们相互联系、相互 支持,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学理论 体系。
传统教育学理论
教育学 第1章教育与教育 学
• 教育学概述 • 教育的基本概念 • 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 教育学的实践应用
01
教育学概述
教育学的定义与性质
总结词
教育学的定义与性质
详细描述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学科,旨在揭示教育的本质和规律, 促进教育的发展和改进。教育学具有综合性、应用性、实践性和历史性的特点。
全国自考教育学(一)真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自考教育学(一)真题及答案解析总分:144分题量:43题一、单选题(共30题,共60分)1.在学校咨询与辅导中,“深入共感”主要属于()A.训练行为的方法B.改变认知的方法C.调整情感的方法D.精神分析的方法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2.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可分为()A.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B.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C.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D.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暂无解析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于()A.1980年B.1986年C.1993年D.1995年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4.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A.教育问题B.教育现象C.教育事实D.教育规律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暂无解析5.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公认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学者是()A.夸美纽斯B.卢梭C.赫尔巴特D.洛克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6.现代教育越来越面向全体公民,为每一位受教育者提供同样的机会和服务,说明现代教育具有()A.生产性B.公共性C.科学性D.终身性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暂无解析7.一个学校的传统和仪式属于()A.教师文化B.学生文化C.物质文化D.制度文化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暂无解析8.以下诸因素中,为儿童的身心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的是()A.遗传素质B.环境C.主观能动性D.教育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暂无解析9.“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这体现了教师劳动具有()A.复杂性B.创造性C.示范性D.长期性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0.杜威认为,“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自己的目的”,“我们假定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个人能继续他们的教育,或者说,学习的目的和报酬是继续不断生长的能力”。
这种对教育目的的认识属于()A.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B.神学教育目的论C.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D.教育无目的论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1.中小学智育的根本任务是()A.培养学生的品德B.发展学生的智慧C.增强学生的体质D.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2.决定课程结构最根本、最基础的因素是()A.学生的学习方式B.教师的教授方式C.学生的学习兴趣D.教师的知识结构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3.在教学活动中“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指教学应遵循()A.循序渐进原则B.直观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巩固性原则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4.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在课上或课外进行实际操作,将已经学过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是()A.练习法B.演示法C.实验法D.实习作业法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5.以“班主任—班长—组长—学生”为建制形式的班级组织结构属于()A.直线式B.职能式C.直线职能式D.职能直线式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6.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的教育思潮属于()A.实验教育学B.文化教育学C.实用主义教育学D.制度教育学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7.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也是学生身心发展主要影响源的要素是()A.教育者B.受教育者C.教育内容D.教育制度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8.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的传统、仪式和规章等属于()A.教师文化B.学生文化C.物质文化D.制度文化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9.有人观察能力强,有人记忆能力好;有人爱动,有人喜静;有人善于理性思维,有人长于形象思维。
教育学第一章
第一章教育学及其发展第一节教育学的概念及研究对象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教育现象是外在的, 教育现象被认识和研究,便成了问题.教育问题是需要解决的. 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教育事实是可以观察和统计的教育规律是内在的. 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矛盾关系中,教育充当着中介转化角色.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中国孔子《论语》◆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和“礼”教育对象上主张“有教无类”♦在教育内容上,道德教育居于首位。
《述而》中提到“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这也是孔子所主张的学习内容的四个方面。
孔子的教学内容偏重社会人事、偏重文事、轻视科技和生产劳动。
“性相近,习相远”——对人性的看法教育作用:个体和社会功能培养目标:学而优则仕——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教学原则与方法: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悱为状态,启、发为行为(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其意;………)(孔子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比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提出的“助产术”早几十年)因材施教学、思、行相结合温故知新孟子◆性善伦教育目的在于“明人伦”人伦表现在五对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荀子◆性恶论教育的作用是“化性起伪”♦学习过程:闻-见-知-行“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直观性原则知之不若行之——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墨家的教育思想墨子“兼爱”“非攻”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墨家教育内容的特色和价值体现在科学技术教育和训练思维能力的教育上人的知识来源:亲知、闻知、说知(重视说知)道家的教育思想“绝学”“愚民”“绝学无忧”“道法自然”培养目标:主张培养“上士”和“隐君子”提倡怀疑的学习方法《学记》的教育思想《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成文大约在战国末期学记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系统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学校制度,教育目的、教学原则、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等,尤以教学原则的总结最突出。
全国自考《教育学一》试题及答案
全国自考《教育学一》试题及答案总分:100分题量:30题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代言人的是()。
A.赫尔巴特B.卢梭C.巴洛克D.杜威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暂无解析2.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暂无解析3.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暂无解析4.“理想和未来”是人生哪个阶段的重要特征()。
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期D.成年期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5.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A.理论联系实际B.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C.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暂无解析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A.课程B.课程标准C.课程计划D.课程目标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暂无解析7.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的三个特征是()。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暂无解析8.《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阐明的教学原则是()。
A.循序渐进原则B.直观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因材施教赢则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9.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
A.练习法B.演示法C.实验法D.发现法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0.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这是()。
A.外部分组B.内部分组C.设计教学法D.道尔顿制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1.结构化策略和问题化策略属于教学策略中的()。
A.内容型策略B.形式型策略C.方法型策略D.综合型策略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2.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是()。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学-1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学-1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15.00)1.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 )。
A.英国 B.美国C.德国 D.法国A.B.C. √D.解析:德国是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
2.终身教育思想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欧洲,由( )首先提出。
A.保罗·朗格朗 B.杜威C.洛克 D.卢梭A. √B.C.D.解析:法国著名成人教育家保罗·郎格朗首先提出。
3.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
A.生产力 B.科学技术C.文化 D.政治经济制度A.B.C.D. √解析:教育的领导权由谁来掌握,这是由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在阶级社会里,经济和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使教育完全能够按照自己的要求来进行,就一定要把教育大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社会主义社会,在党的领导下,国家颁布各项无产阶级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令。
4.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
A.遗传素质 B.环境C.个体主观能动性 D.教育A.B.C. √D.解析:5.“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教育的消费是明显的消费潜在的生产,是有限的消费扩大的生产,是今日的消费明日的生产”,该认识表明现代教育具有( )的特征。
A.科学性 B.价值性C.生产性 D.未来性A.B.C. √D.解析:6.评价学校绩效以办学思想、组织健全程度、制度完备程度和领导机构决策领导能力为衡量标准的,属( )。
A.目标模式 B.需求满足模式C.环境适应模式 D.学校内质优化模式A.B.C.D. √解析:目标模式这是一种分析学校绩效的较普遍和传统的方法,由教育主管机关制订一套学校绩效的指标体系,通过学校工作的最后结果来检验学校的绩效,达到标准就是绩效高,反之就是绩效低。
需求满足模式这种模式注重需求的满足程度,认为学校绩效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工作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各主要的相关群体的正当需求,如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校长、教师、家长、学生等,因为学校的活动要受到这些群体的支配或影响。
教育学原理全部考点背诵版(一)
教育学原理全部考点背诵版(一)一、教育学概述1. 教育的概念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教育的性质:教育具有社会性、历史性、民族性、阶级性、生产性。
2. 教育的功能个体功能: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包括生存功能、发展功能、享用功能。
社会功能: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包括人口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科技功能。
3. 教育的目的教育目的的内涵: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规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
教育目的的类型:终极目的、阶段目的、具体目的。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宗教本位论、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教育无目的论、生活本位论、能力本位论。
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全面发展、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坚持个性发展。
4. 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发展阶段:原始社会教育、古代社会教育、近代社会教育、现代社会教育、当代社会教育。
教育的发展趋势:全民化、终身化、民主化、多元化、信息化。
二、教育制度1. 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的定义: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
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双轨制、单轨制、分支制。
学校教育制度的构成:学校类型、学校级别、学校形式。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
2. 现行学制现行学制的特点:重视早期教育、强调基础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注重职业教育、发展成人教育。
现行学制的改革:学制缩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学校类型多样化。
3. 义务教育义务教育的概念:指国家对适龄儿童和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普及的、免费的、强迫的、世俗的基础教育。
义务教育的发展: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1986年颁布《义务教育法》,2006年修订《义务教育法》,实现免费义务教育。
教育学原理(1)
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1.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教育目的。
3.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课程设置及内容选择。
4.生产力发展影响教学方法,手段及组织形式。
政治对教育的影响:1.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社会性质。
2.政治制度影响教育宗旨和目的。
3.政治制度影响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权。
4.政治制度对教育管理体制有着重要影响。
人口对教育的影响:1.人口数量对教育的影响。
(人口数量影响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人口增长速度影响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和战略重点的选择。
)2.人口质量对教育的影响。
(直接影响:入学者已有的水平对教育质量的影响。
间接影响:年长一代人口质量影响新一代人口质量,从而影响新生一代为教育对象的学校教育质量。
)3.人口结构对教育的影响。
(人口年龄结构影响教育发展。
人口就业结构影响教育发展。
)文化对教育的影响:1.文化观念影响教育观念。
2.文化类型影响教育目标。
3.文化传统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教育的经济功能:1.促进经济增长。
2.推动科技发展。
3.提高劳动者素质。
教育的政治功能:1.维系社会政治稳定。
2.提高社会政治文明水平。
3.促进社会政治变革。
4.培养社会政治人才。
教育的人口功能:1.教育是调控人口数量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途径。
3.教育可使人口结构趋于合理。
4.教育有利于人口的流动和迁移。
教育的文化功能:1.文化传承2.文化选择3.文化交流4.文化创新人心发展的特征:顺序性,阶段性,差异性,不平衡性和互补性。
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独特价值:1.学校教育引导个体发展的方向,为个体发展做出符合社会要求的规范2.学校教育加速个体的发展,促进个体又好又快的发展3.学校教育能够开发个体的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4.学校教育唤醒生命的自觉意识,为个体生命发展奠基教学的主要作用:1.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
2.教学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3.教学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讲义】教育学(一)
考点一:教育学基础知识跟着夏夏走,教资证到手!【一个小tips 】一次成功上岸的秘诀:课前做好预习,直播积极互动,课后及时复习。
课后评价:让我看看是哪个小可爱点亮了5颗小星星~教材精讲《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主讲:夏夏老师教师资格证备考通关班模块课程阶段课程模块课程内容匹配教教材教辅笔试通关学霸领学入门学霸领学☆学霸带你领先学习教材串联精讲科目一教材精讲-覆盖考点周测-查缺补漏教材:《综合素质》《知识与能力》《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大纲及备考指南》教辅:《提分考点速记》科目二专项精准提升科目一模块专项-拿定高分精准刷题-快速提分教材:《综合素质》《知识与能力》教辅:《提分考点速记》科目二刷题预测冲刺科目一考前押题-临考加分教材:《综合素质》《知识与能力》教辅:《考前突破高分密卷》科目二面试突破面试精讲面试理论打破面试堡垒《国家教师资格证面试实战过关宝典》面试实战试讲+答辩名师一对一点评普通话普通话实战普通话水平测试普通话指导练习《普通话水平测试专用教材》课前要求1、准备好《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材与笔记本2、可通过切换“清晰度”保障听课流畅3、做重点,勤互动第一章教育基础考点一教育学基础知识(一)教育的内涵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之,三乐也”最早解释:许慎《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2.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广义的教育——学校、家庭、社会狭义的教育——学校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3.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育人)(2)教育的社会属性①永恒性: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有教育现象存在。
②历史性:不同历史时期教育各有其特点,在阶级社会里,教育具有阶级性。
教育学 第一章(通识)
47
成绩分布
• 平时 30%(出勤、课堂参与、作业) • 期中 30% (作业) • 期末 40%(闭卷考试在第18周)
48
8
• 评价:第一次提出教育起源问题;但否认了人与 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
2.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 代表人物: 美国教育家孟禄(1869-1947) • 观点: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 评价: 提出模仿是教育起源的新说,有其合理的一面, 但忽略了教育是有意识的文化、社会现象。
17
4. 信息社会的教育
1) 教育的全民化 2)教育的民主化 3)教育的生产性 4)教育的终身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18
第二节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历史发展
一. 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 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及其一般规律 的一门科学。 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1990
教育现象:指人类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心发展规律,在教育者的积极主导和受教育者的主动 参与下,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 者的身心施加全面系统影响的社会活动过程。
5
(三)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广义上是从事教育的人,狭义上主要指 “教师”。 学习者或受教育者:学生。教育活动就是学习者在 各种教育活动中将外在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的智慧、 才能、思想的过程。 教育影响(教育中介):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一 切“中介”的总和,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材料、 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等。
辑、算数、几何、天文、音乐)
14
学校产生的条件: a)生产力的发展,有了剩余 b) 体脑分工,出现了专职教师 c)文字的产生与文化的发展
15
4)教育方法上崇尚书本、呆读死记、强迫体罚、 棍棒纪律 5)组织形式以个别教学为主 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2024年4月自考《教育学(一)》真题
2024年4月自考《教育学(一)》真题课程代码00429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
A.教育问题B.教学问题C.学生学习问题D.教师问题2.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是()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培根D.康德3.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A.杜威B.克伯屈C.梅伊曼和拉伊D.泰勒4.现代学制首先产生于()。
A.美国B.日本C.印度D.欧洲5.学校的公益性特点体现为:普遍受惠原则,非营利性原则和()。
A.自由原则B.公正公平原则C.免费原则D.公开原则6.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
A.管理沟通B.规章制度C.法律D.组织制度7.学校绩效评估的总体目的在于()。
A.培养学生B.增加收入C.提高绩效D.完成教育目标8.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有互访、家长会和()。
A.家委会B.微信群C.家长群D.亲子群9.提出“教育即生长”的论断的是()。
A.夸美纽斯B.杜威C.卢梭D.皮亚杰10.在我国,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的是()。
A.教师B.教育研究者C.学校管理者D.教育家11.古代或早期的课程的特征是()。
A.分科B.分散C.综合D.混合12.课程的最一般的结构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
A.教学计划B.教学大纲C.教科书D.教学进度表13.最古老的也是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是()。
A.讲授法B.访谈法C.观察法D.实验法14.全部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上课B.备课C.课外辅导D.作业布置与批改15.学校文化从形式上看,可以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
A.学生文化B.校园文化C.制度文化D.班级文化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二、辨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判断正误并给予简要说明。
16.教育者就是学校教师。
17.双轨学制是学校的唯一发展模式。
《教育学(一)》第二章高频考题
《教育学(一)》第二章学校✧考情提要✧逐题击破一、选择题1.学校的建筑、校园布局、教学设备、图书馆等都属于学校的()A.教师文化B.学生文化C.物质文化D.制度文化2.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学校的办学活动一般不受经济手段直接调节。
这是因为学校组织具有()A.公益性B.非自愿性C.垄断性D.全体性3.1922年,中华民国政府颁布的学制是()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学制D.壬戌学制4.一个学校的传统和仪式属于()A.教师文化B.学生文化C.物质文化D.制度文化5.学校中的传统、仪式和规章,一般统称为学校()A.物质文化B.制度文化C.精神文化D.教师文化6.文艺复兴前后,欧洲出现了一批从教会独立出来的、以七艺和拉丁文或希腊文为主要学习内容的中等学校,在德国称为()A.公学B.文法中学C.文科中学D.实科中学7.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实施的学制主要是()A.单轨制B.双轨制C.分支型学制D.单、双轨制并存8.在我国,教育必须与宗教相分离,这体现了教育的()A.强制性B.基础性C.免费性D.公益性9.我国首次规定中小学实行“六三三制”的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戌学制”D.“壬子癸丑学制”10.我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戌学制”D.“壬子癸丑学制”11.我国首次颁布“六三三”学制是在( )A.1902年B.1903年C.1911年D.1922年12.在东城中学,教师与学生互敬互爱,形成了非常和谐的师生关系。
这种学校文化属于( )A.精神文化B.物质文化C.制度文化D.教师文化13.《钦定学堂章程》是中国第一个现代学制,该学制又称(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戌学制”D.“壬子癸丑学制”14.皮亚杰认为,儿童身心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A.遗传素质B.外部环境C.主体活动D.学校教育15.在英国,实行双轨学制并轨比较成功的学校类型是( )A.古典中学B.实科中学C.文科中学D.综合中学16.形成学校文化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A.学生B.校长C.教师D.家长17.由于教育是一种公共职能,学校之间,特别是公立学校一般并不存在竞争。
教育学 第一章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1)教育的概念在我国,最早将“教育”一词连用的是战国时期的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许慎《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荀子:以善人者未知教斯宾塞:教育就是为美好的生活而做准备。
杜威:教育即生活。
谢弗勒:规定性定义描述性定义纲领性定义A 教育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力托尔诺《个人种的教育演变》:教育是超出人类社会以外的,在动物界中就存在。
教育起源于动物保存物种而把自己的“知识”“技能”传授给小动物的本能。
沛西·能《教育原理》:教育是一个生物学过程,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人类教育活动与动物的教育活动相区别):首先、动物的教育是一种基于亲子和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而人类的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
其次、动物界没有人类这样高级的语言、符号系统,他们的思维不够发达,所有活动只停留在“个体层次”上。
而人类是“符号动物”,人类具有高级语言,符号系统,讲经验类化。
再者,动物的教育基本上随着生理的成熟而结束,而人的教育是终身教育。
所以,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社会性是人的教育与动物所谓“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B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与人类社会的其他活动相区别):首先,活动对象也是人。
其次,活动目的特殊。
第三,活动方式特殊(特殊的规训方式)。
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的目的: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于人类发展。
C 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在专门机构—学校中进行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是教育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教育活动的核心,被称之为“狭义的教育”教育系统: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学校教育的特征:学校教育具有可控性(学校教育的目的性和学校教育的组织学与系统性),专门性(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育者—教师实施和具有专门的场所与设备),相对稳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了解教育思想《论语》教育思想:①启发式教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②学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③因材施教:中人以上可以吾上也④以身作则:身其正,不令其行《学记》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①教学相长:学然后能知不足②豫(防患未然)、时(当其可知谓时)、孙(不陵节而施之谓孙)、摩(相关而善之谓摩)③启发教育:道而弗牵则和,开而弗达则思④长善救失:扬长避短夸美纽斯《大教学论》首次论述班级授课制的重要性洛克《教育漫画》培养绅士、绅士教育卢梭《爱弥儿》提升夸美纽斯的思想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儿童教育中心,提出“儿童教学论“1、高等教育: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性、学术性)的社会活动2、柏拉图创办学园第一所正规学校和最早的学术研究机关3、欧洲中世纪大学作为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4、博洛尼亚大学全世界第一所大学@欧洲最早的医学大学--萨莱诺大学5、专业教育机构中世纪大学培养专门人才,科研没地位。
围绕文法医神四科,文科是基础(拉丁文、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法医神高级学科,具备文科基础上学习。
6、冯洪堡创办的柏林大学第一所现代意义的大学,确立大学发展科研的职能7、右学是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萌芽@春秋齐桓公创立“稷下学宫”8、秦朝“太学”、汉代“鸿都门学”文艺专科学校、隋朝“六学二馆、宋朝“书院”实施藏书、教学和研究相结合的高教结构9、“京师同文馆”第一所近代高等教育学堂,最早使用班级授课制10、“中西学堂”近代中国建立最早的新式学堂11、“京师大学堂”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12、拉图创办学园第一所正规学校和最早的学术研究机关13、高等教育学是以高等教育现象中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14、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一)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1)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决定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力(3)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体制(4)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目的和内容。
总之高等教育的领导权、教育体制、教育目的和内容随政治的变化而变化去,超“阶级”、超“现实”的教育不存在。
(二)高等教育的功能(1)通过传播政治观点,思想意识促进教育者的政治社会化(2)通过培养政治、法律、管理等专门人才服务于政治(3)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15、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一)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制约作用(1)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2)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3)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4)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
(二)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1)高等教育通过人才培养促进经济增长(2)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3)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收入16、文化与高等教育的关系(一)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1)文化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内容(2)文化系统与文化设施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实施(3)文化传统影响着高等教育特色的形成(二)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1)高等教育具有传递和保存文化的功能(2)高等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功能(3)高等教育具有选择和净化文化的功能(4)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17、大学职能的演变(1)18世纪以前建立了大学培养人才的职能(2)19世纪德国大学确立的发展科学的职能--洪堡创办柏林大学开始科学研究(3)十九世纪末美国《莫里尔法案》规定培养工农专业人才,此类型学院统称“增地学院”确立了社会服务功能。
威斯康星大学把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18、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1)培养专门人才是现在高校的基本职能(2)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责(3)社会服务是现在高校职能的延伸19、高校服务社会的类型(1)教学服务(2)科技服务(3)信息服务(4)文化创新是现代高校职能的新拓展第二章、高等教育的目的1、教育的目的是各级给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
2、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高级专门人才。
教育目的和高等教育目的二者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3、教育方针是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的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事业的总概括。
4、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1)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2)教育目的(3)实施教育目的的途径我国教育方针的主要内容: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的会主义接班人。
(1995年教育法)5、高等教育目的与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高等教育目的不等于高校培养目标6、专业培养目标是指:高等教育的各个专业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科特点制定的对培养人才的基本素质和业务规格的具体规格。
7、高校培养人才的基本单位是专业。
8、专业培养目标的基本内容:培育方向、层次规格、相应的质量要求。
9、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
10、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1)导向作用(指明方向和奋斗目标)(2)调控作用(改革规划的支配调控)(3)评价作用(评价教育效果的依据和标准)(4)激励作用(接受和承担责任,激发动机)(5)选择作用(根据目的选择教学内容)11、制定培养目标应处理的关系:(1)德与才的关系(2)身与心得关系(3)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12、1995年颁布教育法,1998年颁布高等教育法13、制定我国教育目标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4、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教育与劳动生产相结合。
15、德育是方向、智育是核心、体美劳是基础,相辅相成,缺一不可16、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途径(1)教学工作(中心环节、实施德智体美劳的基本途径)(2)科研工作(重要途径)(3)社会实践(重要途径)17、两种教育价值观:(1)社会本位主义代表人物:柏拉图、洛克、赫尔巴特、孔德和涂尔干。
促进社会进步观点。
(2)人本主义代表人物: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培尔。
促进个人发展观点18、两种教育目标观:通才教育(古代)和专才教育(近代)。
19、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内涵及特征通才教育目的是培养具有高雅情操,有高深学问、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实施博雅教育,注重理智的培养和情感的陶冶。
其特征:(1)传授的知识侧重基础性和经典性(2)教育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3)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专才教育指培养比较狭隘转业人才的教育,教育内容要设计某一学科专业的系统化知识,注重专门知识的传授和专门技能的训练。
其特征:(1)针对具体岗位和行业要求需要来进行的,培养的人才短期内有不可替代性(2)教育内容和社会生产及生活需要有明显而直接的针对性,偏重于应用(3)学生在毕业后能较快的适应社会岗位的需要。
通和专二者融合的原因:(1)当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和学科交叉整合的趋势,必须走结合道路(2)人的和谐发展和完整人格的形成需要(3)社会发展对现代人才提出的要求。
20、英才向大众转变的两种模式(1)以公立高等教育系统的扩张为主的美国模式(2)以私利大学规模扩张为主的日本模式21、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应遵循的原则(1)在可承受范围内适当加快发展速度(2)在注重规模扩张的同时提高质量和效益(3)探索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和多样化的办学模式(4)发展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第三章1、学制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高校的系统,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其包括:学校的类别、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直接的关系。
2、建立学制的基本依据(1)受制于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2)受社会政治制度的制约(3)要适应教育者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4)受本国学制传统和国外学制影响3、各国高校学制概况(1)意大利-单一公立系统、单一管理部门(2)法国-单一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3)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多重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4)日本、美国-私利和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4、1935年颁布《学位授予法》和《学位分级细则》最早学制规程。
1980年颁布《共和国学历条例》学位制度的正式确立。
5、我国学位制度的存在问题和解决对策存在问题(1)学位等级结构不完善(2)学位类型不全面(3)学术性学位与专业性学位发展不均衡(4)行政权力对学位管理影响过大(5)学位点的地区分布不均衡,地区间差异过大(6)专业学位中“专业”特色不强(7)研究生占比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8)高级学位“含金量”日趋下降。
解决对策:(1)设立副学士学位,完善学位体系(2)顺应社会需要,调整学类类型(3)重视学术性与专业学位的协调发展(4)加强学位管理和评估,重塑学位权威(5)加快西部地区学位建设,协调区域发展(6)突出专业特征,大力发展学习专业学位。
(7)在研究生扩招的基础上进行严格管理。
6、高等学校招生制度改革的走向特点(1)公平公开科学(2)多样与灵活(3)突出能力,注重素质(4)完善学费和助学贷款、奖学金等制度、保证优秀学生入学7、我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方向(1)继续进行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增加灵活性,扩大招生规模(2)完善高校招生收费制度,建立和完善奖学金贷学金制度,勤工俭学制度(3)对有条件的地区和高校逐步扩大招生自主权8、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1)进一步改善就业环境、理顺和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机制(2)政府将从政策、法规角度进一步明确自身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角色地位(3)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加强(4)加强毕业生就业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有充分的就业心理准备9、高校教师岗位设置遵循的原则(1)系统原则(2)整体性原则(3)最低岗位数量原则(4)动态性原则10、高等教育最早收费1993年11、高校学校实行教师聘任制高校12、教师任职考核内容(1)思想政治表现(2)职业道德(3)业务水平(4)工作实效第四章1、高等教育管理:根据高校教育目的和发展规律,有意识的调节高等教育系统内外各种关系和资源,以便达到既定目的的过程2、高教育管理分为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宏观管理是行政管理,微观管理属于教育内部管理科研管理3、高等教育管理的原则(选择题中知道原则指的什么)(1)方向性原则(有目的、实现管理目标)(2)整体性原则(整体中分工,分工中综合)(3)民主性原则(调动教工积极性)(4)多样性原则(体制形式的多样性)(5)动态性原则(保持稳定的状态下适应社会需求)(6)效益性原则(提高教育质量)4、高等教育评估最早出现于美国5、高等教育评估的特点(1)国家主导评估方向(2)评估活动的法律化制度化和规范化(3)评估系统结构化、评估功能多样化(4)突出评估的地位,现对教学质量的重视(5)注重特色,强调多样性6、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有三种模式(1)中央集权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法国(2)权力分散型杯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美国(3)集权和分权结合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德国、日本、美国7、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发展趋势(1)高等教育管理权的分配正朝着中央与地方合作的方向发展(2)高校与政府间权利和义务的划分日益明晰(3)高等教育管理日益民主(4)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得到重视8、1998年扬州“共建、调整、合作,合并”八字方针9、高等院校得领导体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10、1993年《教师法》1995年《教育法》1998《高等教育法》第五章1、教育结构分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