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1教育与教育学

合集下载

教育学知识点

教育学知识点

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教育的概念广义: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狭义:即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教育的起源和学校的出现产生教育的最具基础性的条件:人类生产劳动的进行。

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

教育形成自己相对独立形态的标志:学校的出现。

教育的两种形态:专门化的学校教育、生产劳动中的非学校教育教育制度形式上:非形式化教育——形式化教育——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学制的建立学校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二战后)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

教育发展的历程(古代)古代中国:我国的学校教育形成于:夏代。

我国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是在:西周以后。

科举制度兴起于:隋朝;1905年废除。

教育发展的历程(古代)古代印度:教育控制在婆罗门和佛教手中。

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

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培养有文化、有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

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

教育发展的历程(古代)古代教育的特征:1.阶级性2.道统性3.专制性5.刻板性教育发展的历程(近代)近代教育的特征: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教育的世俗化3.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4.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教育发展的历程(现代,20世纪以后)现代教育的特征: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与教育学知识汇总

教育与教育学知识汇总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
(2):教育的社会属性
2、教育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
(2)受教育者
(3)教育影响(教育中介)
3、教育的起源
(1)生物起源说
(2)心理起源说
(3)劳动起源说
4、教育的基本形态
5、教育的历史发展
(1)原始社会教育
6、近现代教育
第七章教育研究
第一章教育目标
第二章教学过程
第三章教学内容
第四章教学设计
第五章教学实施
两种教育形态:
7、20世纪以后教育
(1)现代教育的基本特点
(2)20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3)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含义
(2)教育学根本任务
(3)萌芽阶段特点、创立阶段特点
第二章教育第四章教师与学生
第五章班主任工作与班级管理
第六章课外活动

1、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笔记)

1、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笔记)

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概述 (4)1.1.1教育概念 (4)1.1.1.广义: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增长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活动。

(包括社会、家庭、学校教育)动物界有学习,无教育41.1.2.狭义:指学校教育,由专门人员和专门教育机构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记忆技巧:三有)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有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4)1.1.3.词源 (4)1.2.2教育要素 (4)1.2.1.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和实施者,是“教”的主体。

.. 41.2.2.受教育者/学习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是“学”的主体41.2.3.教育影响/教育中介系统:媒体、内容、手段活动方式、环境。

41.2.4.各要素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不同的教育元素变化及组合,形成多样的教育形态。

(4)1.3.2 教育形态 (4)1.3.1.教育系统自身标准 (4)1.3.2.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空间特性 (5)1.3.3.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时间特性 (6)1.4.1教育属性 (6)1.4.1.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

(教育的社会性)(动物的本能行为不属于教育。

) (6)1.4.2.社会属性(记忆口诀:相对永恒的历史阶级) (6)1.5.3基本规律 (7)1.5.1.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及教育与人的发展,详见第二章。

(7)2.教育发展 (7)2.1.1 教育起源(记忆技巧:神话最古老、本能生利息、心理仿孟禄、米凯爱劳动) (7)2.1.1.神话起源 (7)2.1.2.生物起源 (7)2.1.3.心理起源 (8)2.1.4.劳动起源 (8)2.1.5.需要起源 (8)2.1.6.生活起源 (8)2.2.2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 (8)2.2.1.原始社会特点(口诀:三没一目的一结合) (8)2.2.2.古代中国 (9)2.2.3.古代西方 (11)2.2.4.古代社会的教育特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口诀:街道专刻象)122.2.5.近代现代教育特点: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教育生产劳动由分离到结合)(口诀:公义世法) (13)2.2.6.20 世纪后期教育/现代特点:(口诀:全民多现身) (13)2.3.3 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13)3.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4)3.1.2 教育学概述 (14)3.1.1.概念: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143.1.2.研究对象: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14)3.1.3.研究任务(根本任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与教育学的区别

教育与教育学的区别

引言概述:教育和教育学是两个相关但又有所不同的概念。

教育指的是社会和个体通过不同方式传授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过程。

而教育学则是对教育过程进行研究和分析的学科。

尽管教育和教育学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上研究和理解教育现象。

本文将通过探讨教育和教育学的区别,深入剖析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正文内容:1.教育的定义与特点1.1教育的定义:教育是一种社会化过程,通过教师或其他有意识的成年人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价值观。

它旨在发展学生的认知、情感、社会和道德方面的能力。

1.2教育的特点:教育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在一个特定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实施。

它涉及许多方面,包括学习机构、师资、教学方法和评估体系等。

教育是一种相对持续的过程,需花费长时间和大量资源。

2.教育学的定义与特点2.1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和分析的学科。

它涉及研究教育的理论、方法、实践和影响因素等。

教育学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关于教育的理论和指导原则。

2.2教育学的特点:教育学是一门基于研究的学科,它采用科学方法进行研究,以获取对教育的深刻理解。

教育学关注教育的普遍原则,旨在提供教育改进的参考和指导。

3.教育与教育学的关系3.1教育学对教育的研究和改进:教育学通过对教育的研究和分析,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和指导。

它关注教育的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学生评估等方面,旨在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3.2教育对教育学的支持和验证:教育是教育学的基础,教育学的理论和原则需要在实践中得到验证。

教育提供了研究教育的案例和实例,同时为教育学提供了重要的实证数据。

4.教育与教育学的差异4.1研究对象的不同:教育研究关注教育实践中的具体现象和问题,涉及学生、教师、课程等方面。

而教育学更加关注教育的理论和原则,追求普遍和抽象的认识。

4.2研究方法的不同:教育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方法,包括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以深入了解教育实践。

而教育学更加注重科学的研究方法,如实证研究和实验研究等。

《教育学》第一章知识点

《教育学》第一章知识点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我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中。

(1)他认为人的先天性相差不大,个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所以他很注重后天的德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

他大力创办私学,培养了大批人才。

(2)他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并把“仁”的思想归结到服从周礼上,强调忠孝和仁爱。

(3)他继承了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教学纲领是“博学于文,约之于礼”,基本科目是诗、书、礼、易、春秋。

(4)他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承认先天差异,但更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

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5)他强调学习和思考相结合,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者殆。

”(6)他强调学习和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把知识运用到政治生活和道德实践中去。

墨翟:以“兼爱和非攻”为教,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使用技术的传习。

对于获得知识的理解,墨家认为主要有“亲知、闻知、说知”三种途径,前两者不够全面和可靠,所以必须重视“说知”,依靠推理的方法来追求理性知识。

主张主动去教;重视实践,类似于杜威的思想,主张以学习直接经验为主。

还提出量力原则,即教学时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道家:主张“弃圣绝智”、“弃仁绝义”,(因此长期不为教育理论界所关注)(老子有关教育思想的主要论点是文化堕落论,主张“绝学”)“道法自然” 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

《礼记》中的《学记》:《学记》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比喻,系统地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

(最早的一部教育学的文献资料)1.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教育学各章节重点归纳1-2章

教育学各章节重点归纳1-2章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 (判)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与人类几乎是同时产生的。

教育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3. 前制度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的人类早期教育,终于定型的形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

特点:①教育主体确定;②教育对象相对稳定;③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④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⑤由以上因素结合而形成的独立的社会活动形态。

4. 制度化教育又称“学历教育”。

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它从初等学校延伸到大学。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第一个颁布但未实施),以及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颁布并实施)。

5. 非制度化教育思潮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非制度化教育思潮的代表:库姆斯、伊里奇。

6. (简答)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⑴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⑵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⑶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⑷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⑸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⑹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7. 古代教育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以吏为师,官师合一,学在官府”)。

01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01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新增考点1:朱子读书法朱子读书法是宋代理学家朱熹的学生汇集他的训导概括出来的,是古代最有影响的读书方法论,共六条。

具体内容如下:(1)循序渐进。

有三个意思,即读书按一定次第,前后不要颠倒;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安排并遵守读书计划;不可囫囵吞枣,急于求成。

(2)熟读精思。

读书既要熟读成诵,又要精于思考。

(3)虚心涵泳。

“虚心”指虚怀若谷,静心思考,仔细体会书中的意思。

涵泳指读书时要反复咀嚼,细心玩味。

(4)切己体察。

读书必须身体力行,见诸行动。

(5)着紧用力。

读书要抓紧时间,反对悠悠然;读书要勇猛奋发,反对松松垮垮。

(6)居敬持志。

居敬指读书要精神专注,持志指要树立远大志向,并以顽强意志力坚持下去。

新增考点2:教育的形态从教育系统的空间特性来看,可将教育形态划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种类型。

教育的最早独立形态是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出现在一夫一妻制的家庭生产之后,学校教育形态出现最晚。

一、教育的概念、属性与基本要素考点1:教育的概念【常考题型:单选、判断】最早提出:“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

最早解释: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教育做出了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1)从社会的角度来定义:广义的教育:指凡是能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

(2)从个体的角度来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考点2:教育的属性【常考题型:单选、判断】(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2)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2)历史性—不同时期有不同特点;(3)继承性—不同时期有共同点;(4)长期性—时间周期较长;(5)相对独立性—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可以“超前”或“滞后”;(6)生产性—教育从来就是生产性活动;(7)民族性—每个民族都有其各自的特点。

《教育学》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知识点梳理(后附真题演练及答案解析)

《教育学》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知识点梳理(后附真题演练及答案解析)

《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知识点梳理(后附真题演练及答案解析)第一节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本质1.“教育”一词的由来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2.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3.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具有以下三方面特点:第一,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

第二,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

第三,在教育这种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4.教育的社会属性(1)教育具有永恒性(2)教育具有历史性(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二、教育的基本要素(一)学校教育的三要素1.教育者: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

2.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

3.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是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或者说中介。

(二)学校教育三要素的关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总之,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这三个基本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三、教育的功能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划分——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指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它由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特征所决定,发生于教育活动内部,也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

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指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新增考点一:教育的基本形式从纵向看:落后的、原始的、以四大文明古国为核心的古代教育现象从横向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自然形态的教育(指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授身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象)新增考点二:教育平等教育平等是人类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人类价值的基本尺度,也是衡量社会公正程度的基本标准。

其含义包括四个重点:1.人即目的,人受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个体自由和谐的发展;2.教育权利平等;3.教育机会均等;4.差别性对待原则教育平等的理论:1.古代朴素(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2.古典自由主义(夸美纽斯“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类”)3.民主主义学派(强调个人自由,教育平等)新增考点三:三纲领和八条目《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新增考点四:韩愈的师道1.由“人非生而知之者”,肯定“学者必有师”。

2.“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基本任务。

传道是仁义之道,授业是儒家的六艺经传与古文,解惑是解决学“道”与“业”过程中的疑问。

3.以“道”为求师的标准,主张“学无常师”。

4.提倡“相师”,确立民主性的师生关系。

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属性和基本要素(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的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1.从社会的角度定义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更狭义的教育指思想品德教育活动。

2.从个体的角度来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学习目标1.理解教育的本质2.掌握教育的构成要素3.明了教育的起源及发展历程4.了解教育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阶段5.明了学习教育学的重要意义教育学是获得教师资格必修的一门课程,是帮助教师或未来教师获得必要的教育理论素养、必需的专业思维意识和基本的解决教育问题的工作原则和方法的一门课程。

可有人却说,孔子没有学过教育学,但并不妨碍他成为万世师表。

到底教育学是一门怎样的学问,与教师职业有着怎样的不解之缘?本章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解读。

第一节教育及其发展教育学就是教育之学,是关于教育的学问。

要认识和了解教育学,就要先认识教育。

而且一个人要想将工作做好,首先要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全面地认识。

本节就从教育的概念入手,分析教育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从而揭示教育的本质和特点。

一、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词源在中国,“教”字最早见于甲骨文,是个象形字,意指儿童在成人执棒监督之下学习。

“育”字见于小篆,也是个象形字,表示妇女孕育儿童。

后来,《说文解字》中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在先秦古籍中,“教育”作为一个专有名词很少出现,大多只单用一个“教”字。

如:“修道之谓教”(《中庸》);“以善先者谓之教”(《荀子》);“教也者,长其善救其失者也”(《学记》)。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因此,从词源上看,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其意是指培养人,旨在使人作善。

在西方,教育一词源于拉丁文“educare”,指“引出”的意思,即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就潜藏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从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

苏格拉底说:“美德是由教育来的。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育在于发展健全的个性。

”法国思想家卢梭说:“教育的最大秘决是:使身体锻炼和思想锻炼互相调剂。

”瑞士教育家裴斯塔洛齐认为:教育是“依靠自然法则,发展儿童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

《教育学原理》课件PPT第1章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学原理》课件PPT第1章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应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运用现 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育效率和效 果。
05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教育目的的内涵与层次
教育目的的定义
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要达到的预 期结果,它规定着教育活动的方 向和标准,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
和归宿。
教育目的的层次
教育目的可分为不同层次,如国家 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 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等,它们之 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使其能够 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指导和帮助。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 精神,促进其全面发展。同时,加强学校与社会 的联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06
教育制度与教育政策
教育制度的内涵与类型
教育制度的内涵
教育政策的制定
教育政策的制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包括问题诊断、政策制定、政策合法 化等步骤。它需要政府、专家、公众 等多方面的参与,确保政策的科学性 和民主性。
教育政策的实施
教育政策的实施是将政策转化为实践 的过程,包括资源配置、组织变革、 教学改革等方面。实施过程中需要注 意政策的适应性、灵活性和可持续性 。
教育能够激发个体的潜能,提高 个体的素质,为个体的未来发展
奠定基础。
教育还能够培养个体的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体的全面发
展和终身发展。
教育如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应该注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促进个体在认知、情 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教育应该关注个体的差异性和多样性,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方式和手段,满足不同个 体的发展需求。
教育学的定义

特岗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资料《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选择题100题附答案

特岗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资料《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选择题100题附答案

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单项选择题。

1.“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体现了()A.教育与文化B.教育与科技C.教育与政治D.教育与生产劳动2.学校教育产生于()教育阶段。

A.古代B.原始C.近代D.现代3.柴老师退休后还坚持去老年大学学习,这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特点。

A.大众性B.公平性C.终身性D.未来性4.儒家思想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其教育思想的根本是()。

A.智育B.美育C.德育D.体育5.“活到老,学到老”反映的现代教育的特征是()。

A.终身性B.公平性C.大众性D.未来性6.古代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教育权控制在婆罗门教和()手中。

A.印度教B.伊斯兰教C.佛教D.基督教7.“太学”是我国古代中央官学,其设立标志着我国古代官学制度的奠基和发展。

“太学”这一官办教育机构出现于()。

A.唐代B.汉代C.秦代D.宋代8.传统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是()。

A.夸美纽斯B.杜威C.赫尔巴特D.卢梭9.认为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学生在其中要学习现实社会中所要求的基本态度、技能和知A.洛克B.卢梭C.康德D.杜威识的思想家是()。

A.洛克B.卢梭C.康德D.杜威10.夸美纽斯在其代表作《大教学论》中提出了()。

A. “泛爱”B. “泛智”C. “泛美”D. “泛德”11.下列选项中,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及其主要成就对应错误的是()。

A.孟子一一创办私学B.董仲舒一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韩愈--- 倡导古文运动D.朱熹---- 集宋代理学之大成12.以下著作主要体现了绅士教育思想的是()。

A.《爱弥儿》B.《巨人传》C.《教育漫话》D.《理想国》13.在世界教育史上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的是()。

A.康德B.杜威C.赫尔巴特D.拉伊14.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其代表作()。

A.《雄辩术原理》B.《民主主义教育》C.《爱弥儿》D.《理想国》15.提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思想的著作是()。

教育学部分重点

教育学部分重点

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广义的教育,指曾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产生的基本条件是生产力的发展和文字的产生。

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是教育区别于其他食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

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和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是“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心理起源说〔美国教育学家孟禄在批判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的心理起源说,他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劳动起源说(被称为教育的社会起源说,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2、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教育的这三个构成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有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了一个完美的实践活动系统。

3、教育的功能教育功能之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可分三类: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风味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4古代社会的教育A、古代中国:a、学校萌芽。

夏代已有学校的设置,如“序”和“校”;b、西周的教育。

周王朝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其显著特征是“学在官府”“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是西周各类各级学校教育的基本学科;c、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

这一时期,官学衰微,私学兴起,冲破旧的限制是教育对象有贵族扩大到平民,各家各派展开教育活动其中儒墨两家的影响最大。

01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01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教育概述(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广义的教育,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根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学校教育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产生的基本条件是:社会生产水乎提高,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逐步分离,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国家机器产生。

(二)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要解决的特殊矛盾是受教育者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这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如果失去了这一质的规定性,那就不能称之为教育了。

有的人把阶级性看作是教育的本质,也有人把生产性看作是教育的本质,这些都是偏颇的认识。

2.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着教育。

(2)历史性。

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不同时期的教育有其不同的历史形态、特征。

(3)继承性。

教育的继承性是指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都前后相继,后一时期教育是对前一时期教育的继承与发展。

(4)长期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教育的长期性是指无论从一个教育活动的完成,还是一个个体的教育生长,其时间周期都比较长。

(5)相对独立性。

教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具有相对独立性。

此外,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还表现在特定的教育形态不一定跟其当时的社会形态保持一致,而存在教育超前或滞后的现象。

教育学第一章复习题(附答案)

教育学第一章复习题(附答案)

教育学第一章复习题(附答案)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学习要点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它是在对教育活动的认识、研究、探讨的过程中,特别是教育成为独立的社会活动形式,许多的教育事实积累起来后,才逐渐发展起来的。

它的产生发展大致经过萌芽、独立形态、发展三个阶段。

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指导教育实践,提高教育效果,克服工作的盲目性。

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基本方法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学习这一章,要着重掌握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认识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意义和要求,以提高学习教育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实践与应用一、填空1.教育起源于劳动。

2.教育这一社会实践活动,是由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三大要素组成的。

3.原始社会教育的主要特点是非独立性、平等性和普及性、原始性。

1.我国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六艺”是礼、乐、射、御、书、数。

2.封建社会学校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的特点。

3.教育学是一门研究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社会科学。

4.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萌芽阶段、独立形态阶段、多样化阶段和理论深化阶段。

5.我国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学记》,它对先秦儒家教育思想、教学经验作了较为系统的总结。

在欧洲,最早的教育学专著要算17世纪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于16____年发表的《大教学论》,它标志着教育学已经初步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9.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这些著作可以看成是教育学发展的新标志。

10.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学风,也是学习教育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二、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 1.学校产生于( B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教育学是一门( B )。

A.应用性学科 B.实践性很强的理论性学科 C.理论性学科D.技术性学科 3.我国教育家杨贤江的( A ),是我国第一部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学:是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来源于教育实践,是教育经验的抽象和概括,同时反过来指导教育时间。

2、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3、广义的教育: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

4、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

5、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6、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7、各要素在教育中的地位:教育者是从事学校教育活动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加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题,是直接教育者。

受教育者是接受教育的人,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他们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

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及其联系的总和。

8、教育者是教育活动实践的主体。

9、受教育者是自我改造和自我塑造的主体10、教育影响是教育时间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终结。

11、为什么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J)第一,教师承担着传承人类文明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任;第二,教师受到专门的职业训练;第三,青少年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

12、古代教育:适应手工生产和自然经济的教育,分为(原始形态的教育)和(古代学校教育)两个极端。

原始形态的教育即是原始社会的教育。

13、古代学校教育包括:(奴隶社会的教育)和(封建社会的教育)。

14、原始形态的教育特点:第一,教育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

第二,教育没有阶级性,第三,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15、世界上最早的学校产生与(中国,埃及,印度,巴比伦)等文明古国。

16、中国早在4000 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17 、西周则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典型特征就(学在官府)和(政教合一)。

教育学 第一章

教育学 第一章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1)教育的概念在我国,最早将“教育”一词连用的是战国时期的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许慎《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荀子:以善人者未知教斯宾塞:教育就是为美好的生活而做准备。

杜威:教育即生活。

谢弗勒:规定性定义描述性定义纲领性定义A 教育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力托尔诺《个人种的教育演变》:教育是超出人类社会以外的,在动物界中就存在。

教育起源于动物保存物种而把自己的“知识”“技能”传授给小动物的本能。

沛西·能《教育原理》:教育是一个生物学过程,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人类教育活动与动物的教育活动相区别):首先、动物的教育是一种基于亲子和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而人类的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

其次、动物界没有人类这样高级的语言、符号系统,他们的思维不够发达,所有活动只停留在“个体层次”上。

而人类是“符号动物”,人类具有高级语言,符号系统,讲经验类化。

再者,动物的教育基本上随着生理的成熟而结束,而人的教育是终身教育。

所以,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社会性是人的教育与动物所谓“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B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与人类社会的其他活动相区别):首先,活动对象也是人。

其次,活动目的特殊。

第三,活动方式特殊(特殊的规训方式)。

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的目的: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于人类发展。

C 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在专门机构—学校中进行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是教育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教育活动的核心,被称之为“狭义的教育”教育系统: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学校教育的特征:学校教育具有可控性(学校教育的目的性和学校教育的组织学与系统性),专门性(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育者—教师实施和具有专门的场所与设备),相对稳定性。

教育学第一、二章考试重点【维王教育提供】

教育学第一、二章考试重点【维王教育提供】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厘清基础概念:✓教育(广义/狭义,即学校教育,学校教育的特点、概念)✓教育学(注意辨识教育科学和教育学科的区别,宏观、中观、微观)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了解教育、教育学的产生发展基本情况:✓教育产生的根本原因✓教育产生的条件✓原始教育的特点(选择、简答)✓学校教育形成的历史基础、客观条件和重要标志(选择、简答)●识记教育思想史上的代表人物及观点(选择、简答)第一节:教育与教育学概念的界定一、教育概念的界定(一)存在问题及原因“教育是什么”夸美纽斯在他著作的人类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著作《大教学论》,教育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全部艺术”卢梭发展了亚里士多德开端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在《爱弥儿》中提出,教育就是要让而儿童的天性获得率性的发展。

19世纪英国实证主义哲学家斯宾塞则从社会的角度看待教育,认为教育是为受教育者未来的美好生活做准备的。

1860年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对教育世界的面貌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书中建构了一个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教室为中心的体系,按照教育者的意图主动影响他人的思想和行为的严密的教育学体系,按这个体系实施的教育又被称为传统教育。

100多年后,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针对赫尔巴特的“三中心”论,针锋相对的提出了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他认为教育并不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教育就是生活本身,“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

他的教育理论几乎完全排除了教育是一些人按特定意图主动影响另一些人的活动的观点,称为现代教育的重要基点。

韩愈《师说》,认为教育就是“传道、授业、解惑”。

建国以后,受凯洛夫《教育学》的影响,认为教育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青年一代的活动,它具有历史性、阶级性、是上层建筑。

20实际70年代末80年代初,教育界展开大讨论,但仍无定论。

近20年数百部教育学教科书,下了不少定义,仍然五花八门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与教育学
1、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更狭义的教育有时是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与学校中常说的“德育”是同义词。

兼顾社会和个体两个方面给教育下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3、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特征,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长期性、相对独立性、生产性、民族性。

4、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教育影响)。

教育的诸多矛盾中,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这一对矛盾是教育中的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因为它是教育活动的逻辑起点。

现代教育者的基本特征:主体性、目的性、社会性
5、教育功能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根据不同的依据,教育功能可分为不同的类型:(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2)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3)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6、关于教育的起源,有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

其中,生物起源说是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劳动起源说被认为科学的起源说。

7、原始社会的教育主要有三个特征:教育具有非独立性,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教育具有自发性、全民性(普及性)、广泛性、无等级性(平等性)和无阶级性,是原始状态下的教育机会均等,只因年龄、性别和劳动分工不同而有差别;教育具有原始性。

古代东西方的教育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等级性、专制型、刻板性、象征性。

8、我国夏代的学校设置主要有两类:“序”和“校”;西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本学科是六艺:即礼、乐、射、书、数;封建时期的教育内容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9、古代埃及开设最多的是文士(书史)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书)为师”是其教育的一大特征;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是欧洲奴隶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中世纪的西欧,有两种著名的封建教育体系即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10、19世纪以后的近代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有教育国家化、初等教育义务化、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

现代教育则呈现出一些全新的特征,主要有生产性、公共性、科学性、未来性、革命性、国际性、终身性。

11、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有:(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6)教育全球化(7)教育信息化(8)教育具有科学性
12、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

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13、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一书中。

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庶富教”以及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学思并重、温故知新等教育观点。

孟子持“性善论”观点,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

荀子提出了“性恶论”的观点,认为教育的作用是“化性起伪”。

墨家教育内容的特色和价值主要体现在科学技术教育和训练思维能力的教育上。

14、《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它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尤以教学原则的总结最突出,主要的教学原则有:(1)教学相长(2)尊师重道(3)藏息相辅(4)豫时孙摩(5)启发诱导(6)长善救失。

此外,《学记》还主张“学不躐(lie)等”,同时重视学生的学习,提出“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

15、西方教育学的思想主要源于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
德。

苏格拉底问答法又叫“产婆术”,分为三个步骤: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

亚里士多德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提倡对儿童进行和谐的教育,成为未来全面发展教育的思想源泉。

昆体良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被誉为古代西方的第一部教学法论著。

16、近代实验科学鼻祖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夸美纽斯于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该书被认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卢梭是坚定的“性善论”者,主张自然主义教育,其代表作是《爱弥儿》。

康德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康德论教育》一书中,认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裴斯泰洛奇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

洛克反对天赋观念,提出了“白板说”与“绅士教育论”的观点,其代表作是《教育漫话》。

17、赫尔巴特在世界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被看作是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形成了“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旧三中心论”的传统教育理论。

在西方教学史上,第一次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概念。

他的《普通教育学》的出版(1806年)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这本书也被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18、杜威的理论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他提出了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教育的无目的论;“从做中学”;五步探究教学法;“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新三中心论”。

19、20世纪出现的教育学流派主要有实验教育学、文化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和批判教育学。

20、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是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与基础探讨教育学问题的著作。

1939年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我国教育家杨贤江以李浩吾的化名出版的《新教育大纲》(1930年)是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21、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想家主要有:蔡元培、黄炎培、晏阳初、梁漱溟、陶行知。

蔡元培:毛泽东评价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1)五育并举: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

(2)改革北大的教育实践:①改变校风。

具体内容是:改变学生观念;整顿教师队伍,延聘积学热心的教员;发展研究所,广积图书,引导师生研究兴趣;砥砺德行,培养正当兴趣。

③教育独立思想:教育经费独立、教育行政独立、教育学术和内容独立、教育脱离宗教而独立。

陶行知: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认为“生活即教育”,主张以人类的生活作为教育的内容,在生活实践中接受教育;“社会即学校”,要“把学校里的一切延伸到大自然界中去”;“教学做合一”,强调学做结合。

陶行知是中国创造教育的先驱,提出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

强调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毛泽东称颂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赞誉他为“万世师表”。

黄炎培:提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著名职业教育理论,他主张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提倡“大职业教育主义”。

黄炎培还重视职业道德教育,概括为“敬业乐群”,要有“利居众后,责在人先”的服务精神和奉献精神。

晏阳初:“四大教育”(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和公民教育)“三大方式”(学校式、家庭式和社会式)
梁漱溟:一生从事人类基本问题—人生问题与社会问题的思考。

“创新新文化,救活旧农村”。

乡村建设的实质是一个中国文化改造的问题。

22、布鲁纳、赞可夫、瓦·根舍因等人提出的教学理论,充实了教育学的内容,提高了教育学的科学化水平,被视为现代教育学理论的三大流派。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结构教学论”,倡导发现法。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

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创立了范例方式教学理论。

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的《终身教育引论》被公认为终身教育理论的代表作。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和谐教育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