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下册《谏太宗十思疏》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认为,人君应当怎么做?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正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比
【解题】
谏 劝谏
太宗 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我国 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统治 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 “贞观之治”; 十思 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
疏 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 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 见的奏疏。
【正音】
求木之长(zhǎng) 浚( jùn)
魏 征
【作者简介】
魏征(繁写体为“徵”),
(580—643).字玄成,唐朝下曲阳人。
是我国初唐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杰
出的历史学家,早年因避乱而出家做道
士,后参加李密反隋的起义军,李密失
败后降唐,太宗时拜谏议大夫,左光禄
大夫,封郑国公,世人称魏郑公。死后
赠司空,谥文贞。
魏征从政十六七年,上书言事二
导入课文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 冠;以古为镜,可以见 兴替;以人为镜,可以 知得失。”那么你知道 他以谁为镜吗?
魏征
【学习目标】
1、学习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 的劝谏艺术;
2、领悟“十思”的积极意义; 3、掌握文中一些实词和虚词的意 义及用法,进一步积累文言知识。
4、熟读课文,争取背诵。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 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当:主持,掌管. 神器:帝位. 重:形容词作名词,重权,重位. 域中:天地间. 大:形容词作名词,重位. 念:考虑.
判断句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居安思危:在安定的时候预 见到隐藏的危险,早做准备. 安、危:形作动,安定的生 活,危险的境地。
戒:戒除. 以:第一个是动词,用.实行, 厉行第二个是同”而”转折 连词. 塞sè流:水流,名词。
国君掌握着国家的重要职权,据有天地间重大的地位,不考虑在安逸的环境中想 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这也(如同)是砍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住源泉 而想要泉水流远啊。
赏析:提出结论:由人君地位说起,结合开头 的比 喻, 从反面提出自己的观点. (居安思危, 戒奢以简)
根本:树根. 本:本义是树的根部. 德义:恩德,恩义.
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 义:适宜的道德行为.
部分。或说(事物的本质 )
翻译: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的高,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 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 义。
“闻”到什么?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 远者,比浚其源泉;思国之安者,必积 其德义。
思考:唐太宗与魏征的关系如何?
【背景介绍】
隋朝在农民起义中覆灭,给唐朝统治者敲响了警钟。 唐太宗李世民就曾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朝初年,为了缓和阶级矛盾, 积极纳谏。太宗起初听不进魏征直谏,发誓要杀他,后来 他悟出这是为了国家长治久安,便越听越爱听。这篇奏疏 是魏征贞观十一年写给唐太宗的。当时,经过战争后的休 养生息,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对 外战争连年胜利,边防巩固,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 庙宇宫殿,四处游玩,劳民伤财,就在魏征呈上此文的当 年,太宗先下令修飞仙宫,后来又诏令修建老君庙、宣尼 庙。二月巡游洛阳宫,六月巡游明德宫,十月猎于洛阳苑, 十一月又巡游怀州,狩于济源,为此民怨沸腾。魏征“频 上四疏,以陈得失”(此为第二疏),太宗猛醒,还写了 《答魏征手诏》称赞他。
百多次,达十万言,起奏疏收在《魏郑
公谏录》《贞观政要》中。著有《类礼》
20卷 。辅 佐唐太宗17年,以“犯颜直
谏”而闻名。他那种“上不负时主,下
不阿权贵,中不侈亲戚,外不为朋党,
不以逢时改节,不以图位卖忠” 的精
神,千百年来,一直被传为佳话。
鹞死怀中——唐太宗的故事
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鹞子, 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赏玩得 高兴时,魏征进来了。太宗怕魏征提意见, 回避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这一切早 被魏征看到,他禀报公事时故意喋喋不休, 拖延时间。太宗不敢拿出鹞子,结果鹞子被 憋死在怀里。
赏析:本句紧承第一句继续运用比喻论证手 法从反面推理,连用四个“不”字,用后一个 “不”否定前三个“不”,否定之否定,加强 了对“积其德义”的肯定。 “不可”既是自己
的判断,也是代人君作出的判断。 “虽……(犹)……而况……乎”的句式,巧妙 地把人君拉到作者的立场上来,使人君不能有
别的观点选择。先肯定人君“明哲”,必能分 辨是非,既是对人君的尊重,也促其乐于从谏, 而且使谏诤不显得突兀 。
正面阐述:三个排比句,两个作比喻,引出正 题:治国必积德。
本段开头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什么 观点?
答:比喻论证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 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 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而:前三个是转折连词,却,

(提出具体做法)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 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求:要求,需求.
流:泉流,名词。
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远:形作动,流得长远,
长(zhǎng):生长。(高大. 形容 达到远方 。
词活用为动词,长高)
浚(jùn)疏通.
固:形容词的使动,使…牢固. 其:他们的。
பைடு நூலகம்
第四个是递进连词.
望,求,思:同义:指望.
厚:丰厚.
虽:虽然(不能讲成“即使”,此句自谦)。
下愚:最愚笨无知的人.
况:何况. 于:介词,对.
翻译: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 得远,根系不稳固却要树木生长,
明哲:明智,贤能的人, 道德不厚实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
哲:聪明.有才能.
然最愚昧无知,(也)知道这是不 可能的,何况(你这)明智的人呢!
殷(yīn )忧
谗(chán)邪
黜(chù)恶
谬( miù)赏
垂拱( gǒng )
壅(yōn)g 蔽
塞( sè )源
载( zài )舟
【细读全文,理清思路】
1.提出问题 人君当思 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以“固本思源”为喻)
2.分析问题 为什么思 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总结历史教训)
3.解决问题 思些什么 诚能十思 垂拱而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