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点教师招聘
教师招聘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招聘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招聘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心理健康的重视,教师招聘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也逐渐受到关注。
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学生的影响不可低估。
因此,在教师招聘中加强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和榜样,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一个心态平和、身心健康的教师能够给学生以正面的影响,激励他们向上成长。
相反,一个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可能会对学生造成负面的影响,甚至引发问题行为。
因此,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于教学工作至关重要。
在教师招聘中,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意味着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的评估。
除了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招聘者应该更加关注教师的心理素质和自身的心理健康状态。
培养并选拔一支心理健康的教师队伍对于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此外,招聘过程中还可以加入心理测试和面试等环节,全面了解应聘教师的心理状态及心理素质。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筛选出更加适合学校和学生的教师,建设一个良好的教师队伍。
教育是一项神圣的事业,而教师是这项事业中的重要角色。
他们的心理健康对整个教育系统都至关重要。
因此,加强对教师招聘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提高招聘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也可以为学校的教育工作注入更多正能量,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好的保障。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健康教育》章节分类练习题-普通心理学(含解析)
第一部分普通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心理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B.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情感、意志、注意C.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D.心理过程是心理现象的基础2.下列哪位学者及他的著作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A.柏拉图的《理想国》B.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C.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D.普莱尔的《儿童心理》3.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年份是()。
A.1889年B.1882年C.1879年D.1956年4.科学心理学在哪所大学诞生?()A.明尼苏达大学B.莱比锡大学C.彼得堡大学D.哈佛大学5.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的著作是哪一部?()A.普莱尔的《儿童心理学》B.斯金纳的《科学和人类行为》C.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D.冯特的《生理心理学原理》6.构造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冯特B.詹姆斯C.考夫卡D.埃里克森7.构造心理学派的主要研究方法为()。
A.实验法B.梦的解析C.实验内省法D.信息加工8.机能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不包含()。
A.詹姆斯B.奈瑟C.安吉尔D.杜威9.行为主义学派的主要研究方法为()。
A.实验法B.梦的解析C.内省法D.信息加工10.下列属于行为主义学派代表人物不包括()。
A.铁钦纳B.华生C.桑代克D.斯金纳11.认知心理学成为一个独立的流派的标志是()。
A.奈瑟《认知心理学》的出版B.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C.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D.计算机的出现12.被称为心理学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革命”是下列哪个学派?()A.精神分析学派B.行为主义学派C.现代认知学派D.人本主义学派二、多选题1.现代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有哪两个历史渊源?()A.古希腊哲学B.近代哲学思潮C.实验生理学D.建构主义2.心理学发展史上的两次革命分别为()。
A.精神分析学派的兴起B.行为主义学派的兴起C.现代认知学派的兴起D.人本主义学派的兴起3.机能主义心理学派的研究内容是()。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健康教育》章节分类练习题-发展心理学(含解析)
第三部分发展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发展的概述一、单选题1.心理发展总是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规律,这体现了心理发展的()。
A.不平衡性B.阶段性C.个体差异性D.定向性2.新学期,陈老师接管了一个新的班级担任班主任,开学后,陈老师立即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情况,并为每个学生制定了学习发展规划,陈老师的做法关注了()。
A.学生发展的顺序性B.学生发展的互补性C.学生发展的普遍性D.学生发展的差异性二、多选题1.广义理解心理发展包含()。
A.心理的种系发展B.心理的种族发展C.个体的心理发展D.社会团体的心理发展2.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A.一生全过程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特征B.阐明各种心理机能的发展进程和特征C.探讨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D.研究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3.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涉及哪些方面?()A.遗传和环境的作用B.心理发展过程中连续性和阶段性的关系C.心理发展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的关系D.心理发展中的“关键期”问题4.心理发展的特征包括()。
A.阶段性和连续性B.定向性和顺序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5.儿童早期是对个体长期发展影响最深远的阶段。
这种观点包括()。
A.个体早期发展的优劣对毕生心理发展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B.儿童早期是独特的发展时期C.儿童早期的发展变化既迅速,又显著D.个体发展的早期对负面影响最为敏感6.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
A.个体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发展速度不同B.个体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发展的最佳时期不同C.个体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达到成熟的时期不同D.个体心理发展的同一方面在不同的时期发展速度不同7.环境决定论完全否定了()。
A.遗传的作用B.教育的价值C.文化的功能D.人的能动性8.横向研究的主要优点在于()。
A.适用性B.时效性C.可以找到变量间的因果关系D.耗费人力、物力和时间9.横向研究的主要缺点在于()。
A.难以得出个体心理连续变化的过程B.横向设计所关注的年龄效应可能与组群效应相混淆C.研究结果中出现的组间差异可能有不属于心理发展的因素D.难以对大样本进行研究10.纵向研究的缺点有()。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健康教育》章节分类练习题(2)-团体心理咨询(辅导)(含解析)
第九模块团体心理咨询(辅导)一、单项选择题1.按照团体咨询计划程度,团体咨询可以分为()。
A.结构式团体和非结构式团体B.开放式团体和封闭式团体C.同质团体和异质团体D.发展性团体和治疗性团体2.著名心理学家勒温用B=f(P,E)这一公式表达人的心理场景,这个公式里B代表行为,f代表函数关系,P是指(),E是指心理环境。
A.某一具体的事B.某一具体的力C.某一具体的物D.某一具体的人3.团体咨询具有强大的()心理问题发生与发展的作用。
A.教育B.发展C.预防D.治疗4.在整个团体的生命历程里,对组长而言,最困难也是最具挑战性的是()。
A.首次聚会B.建立团体常模C.促进团体的过渡与行动D.结束阶段的处理5.根据樊富珉的团体发展阶段论,团体发展阶段中,过渡阶段团体成员最重要的需求是()。
A.获得安全感B.解决焦虑和抗拒C.被真正接纳和有归属感D.利用团体解决自己的问题6.“澄清”属于团体过程领导技巧中的()。
A.行动技巧B.交互作用技巧C.反应技巧D.发问技巧7.团体心理咨询顺利进行的有效保证是()。
A.恰当的团体咨询方案B.团体成员的构成C.团体咨询场所的设置D.团体人际关系的建立8.团体规模适宜人数比较少的是()。
A.发展性的B.封闭性的C.统治性的D.治疗性的9.最为广泛的团体咨询形式是()。
A.发展性团体咨询B.训练性团体咨询C.治疗性团体咨询D.预防性团体咨询10.利用团体解决自己的问题,是()阶段成员最主要的需求。
A.创始阶段B.过渡阶段C.工作阶段D.结束阶段11.团体咨询最适宜解决的问题是()。
A.人际关系B.潜意识C.行为障碍D.认知偏差12.下列哪一项是根据团体咨询的目标划分的类型?()A.发展性团体咨询B.结构式团体C.同质团体D.封闭式团体13.下列哪一项是根据团体成员的特征划分的类型?()A.治疗性团体B.异质团体C.非结构式团体D.理性情绪团体14.()指团体结束后三个月至两年内进行的评估,目的是了解团体效果能否持续。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健康教育》章节分类练习题-变态心理学和心理统计与测量(含解析)
第九部分变态心理学第一章变态心理学的概述单选题1.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心理学标准”判断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原则的是()。
A.主、客观世界统一的原则B.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C.个人理想与他人理想一致的原则D.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2.下列描述中符合“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的内涵的是()。
A.可以稳定地表达一个人的“心境”B.心理结构与人格类型之间具有对应关系C.人格特征一旦形成,便有相对的稳定性D.“自我状态”与“自我理想”的协调关系3.下列描述中不符合“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的内涵的是()。
A.每个人在长期的生活道路上,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心理特征B.人格类型与心理过程之间具有对应关系C.人格特征一旦形成,便有相对的稳定性D.人格特征具有倾向性和独特性4.区分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心理学原则中,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认为()。
A.无明显原因的人格改变提示异常B.心理过程通过人格表现出来C.人格在各种条件下都应是绝对稳定的D.人格是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第二章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单选题1.幻听最常见于()。
A.抑郁症B.强迫症C.躁狂症D.精神分裂症2.无对象性的知觉是()。
A.幻觉B.错觉C.妄想D.谵妄3.产生于主观空间内的幻觉是()。
A.真性幻觉B.假性幻觉C.主观幻觉D.脑内幻觉4.()符合幻觉体验不同真实性分类的特点。
A.内脏幻觉和幻触B.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C.幻听和幻视D.躯体幻觉5.()不属于特殊条件下的幻觉类型。
A.心因性幻觉B.功能性幻觉C.假性幻觉D.思维鸣响6.一个人总是反复检查是否锁了门或不停的洗手,这属于()。
A.恐怖症B.一般性焦虑障碍C.抑郁症D.强迫行为7.走路时不断数电线杆,虽然很想克制自己,却不能自制,感到焦虑,这种行为是()。
A.多动行为B.强迫行为C.冲动行为D.孤僻行为8.小王总是怀疑自己家的门没有上锁,常常要反复检查它的这种行为属于()A.焦虑B.强迫行为C.强迫观念D.强迫恐惧9.关于“注意”,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知识
《教育、心理学》理论基础知识一、心理学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它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1)个性心理动力(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4、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人的心理的实质: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映象。
5、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
6、意识是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
意识的基本特性:自觉的目的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制约性、以第二信号系统为主的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性。
7、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8、需要的种类:(1)根据起源分:生理需要、社会需要;(2)根据对象分: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也称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10、动机产生的条件: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刺激诱因。
11、兴趣是指个体积极认识、探究事物、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
12、兴趣的品质特性:倾向性(又称指向性)、广博性、稳定性(又称持久性)、效能性。
13、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
(4)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14、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15、成就结构理论认为:有三种现实的课堂结构:合作型、竞争型、个别化型。
合作型目标结构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16、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学生常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四个方面:能力、努力、运气、任务难度。
17、创设问题情境的理论基础是成就动机理论。
18、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的反映。
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点整理(教师招聘)
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点整理根据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包一、括哪些?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其重点是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
简述团体辅导的功能二、在互动中增进对自己和他人的了解;经验与感受的分享:在团体中,每一个成员的问题被泛化与减弱了,这种经验的分担,具有治疗性功能;多元的价值观与信息的冲击:团体成员有着不同的背景、经验和观点,能互相启示;反馈的功效:团体辅导能提供给成员丰富的接受反馈的机会;现实生活的实验室:团体辅导提供成员在一个与真实生活类似的情境中,接受多元的刺激,来学习面对、处理自己的艰难与问题;经济效益:团体辅导节省时间和人力。
试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三、(一) 认知法。
这种方法主要依靠学生的感知、想象和思维等认知活动来达到教学目标。
阅读和听故事;录音录相:让学生看富有教育意义的录音录相;艺术欣赏: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联想活动:通过学生的观念联想活动,来训练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故事接力等。
(二) 操作法游戏;作业:借助练习、劳动、手工等各种作业;心理测验;讲演:事先准备和即兴发挥,可以训练口才,培养机智,增进同学间的相互了解;唱歌:调动情绪,引起共鸣。
(三) 讨论法专题讨论:针对学生普遍面临的问题进行专题讨论,如新学期,讨论如何适应环境;考试前,讨论如何是克服考试焦虑;放假前,讨论如何度过假期。
辩论;脑力激荡;配对讨论:两个人先讨论,得到结果,再与另两个人的意见写上,形成四个人的意见,再与另四个人一起商议,获得八个人的结果。
六六讨论:分组讨论,每组六人,每人发言一分钟,人人参预且省时的讨论方法。
意见箱:要求学生平时将意见或者问题投入意见箱,在上心理课时,想全班宣读,共同讨论。
(四)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以一种类似游戏的方式,表演出自己的心理或者行为问题,进而起到增进自我认识,减轻或者消除心理问题,发展心理素质的作用。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必看知识点最新版(二)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必看知识点最新版(二)1、单选题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复杂的行为的方法是_____。
A : 示范法B : 系统脱敏法C : 惩罚法D : 行为塑造法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行为塑造法的理解和掌握。
【参考答案】D【名师点睛】本题题干就是行为塑造法的定义。
示范法是观察模仿教师呈现的范例,是学生社会行为学习的重要方式。
系统脱敏法是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时,我们可以在当事人身上发展出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
惩罚法是通过施加一种厌恶刺激来消除某种不良行为的方法。
2、多选题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应遵循的原则有_____。
A : 面向全体学生原则B : 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C : 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D : 学生主体性原则E : 整体性发展原则参考答案: ABCDE本题解释:【答案】ABCDE。
解析:要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原则、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个别化对待原则、整体性发展原则。
因此,答案选ABCDE。
3、单选题艾利斯 ABC 理论中B 指的是_____A : 诱发性事件B : 个体的情绪C : 对事件的看法D : 个体的行为反应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ABC 理论中 A 是诱发性事件,B 是个体对该事件的看法,C 是个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4、填空题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是____。
参考答案: 抑郁症5、单选题学生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是_____A : 考试焦虑B : 儿童厌学症C : 多动症D : 人际交往问题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焦虑症是以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应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
6、单选题常见的人格障碍类型不包括_____A : 偏执型人格B : 反社会型人格C : 强迫型人格D : 内向型人格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
心理健康学科专业教师招聘考试讲义(社会心理学-自我意识)
第二部分社会心理学第一章自我意识一、自我意识的概述(一)自我意识的含义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人格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
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1.自我认识即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自我了解与自我评价。
2.自我体验即个体对自己的情感体验,如自尊、自爱、自豪、自卑及自暴自弃等。
3.自我监控即属于自己的意志控制,如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调节和自我追求等。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1.生理自我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的原始形态。
它始于儿童1周岁,到3周岁左右基本成熟。
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期。
2.社会自我儿童在3岁以后,自我意识发展到社会自我阶段,至少年期基本成熟。
儿童从轻信成人的评价逐渐过渡到自我独立评价,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原则性、判断性正在迅速发展,对道德行为的判断能力,也逐渐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从对具体行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概括程度的评价。
3.心理自我心理自我是从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
这时,青年开始形成自觉地按照一定的行动目标和社会准则来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和能力。
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
二、乔哈里视窗美国心理学家从自我概念的角度对人际沟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根据“自己知道—自己不知”和“他人知道—他人不知”这两个维度,依据人际传播双方对传播内容的熟悉程度,将人际沟通信息划分为四个区:公开区(开放区)、盲目区、隐藏区和未知区(也称封闭区),这个理论称为“乔哈里视窗”。
1.公开区公开区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的信息。
例如你的家庭情况、姓名、部分经历和爱好等。
公开区具有相对性,有些事情对于某人来说是公开的信息,而对于另一些人可能会是隐秘的事情。
在实际工作中的人际交往中,共同的公开区越多,沟通起来也就越便利,越不易产生误会。
2.盲目区是自己不知道、别人却可能知道的盲点。
心理健康学科专业教师招聘考试讲义(常见心理问题的辅导-情绪情感类心理问题辅导)
第二章情绪情感类心理问题辅导一、羞怯(一)羞怯的概念羞怯既指害羞,也指胆怯,羞怯心理较重的人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为:见到陌生人脸红,不爱说话,即便说话也慢声细语。
上课时不敢举手,回答问题时满脸通红、额头冒汗等;参加活动时主动性不强,不敢带头或自愿去做某件事。
(二)羞怯的原因1.青春期生理变化引起的感应性反应人在青春期生理、心理发育最旺盛、激素分泌较多,外界刺激时会打破体内的平衡而变得紧张,表现为冒汗、脸红、心慌等感应性问题。
2.自卑心理的影响具有羞怯心理的人羞于与他人交往,特别是不敢与陌生人交往,是因为对自己的信心不足,害怕出错。
3.家长的过度关心无论事情大小家长都要插手,使孩子没有锻炼的机会,当遇到需要自己处理的事时,因自己缺乏能力而感到羞怯。
4.成长中的环境影响如果在童年期、少年期交往中曾经受到过他人的训斥、嘲笑或戏弄,心理就会形成阴影,以后进入类似环境或新环境就会出现胆怯。
(三)克服羞怯心理的方法1.培养交往的自信心每个人都有缺点,也必然有优点。
不必为自己的某些短处而自惭形秽,要看到并发挥自己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缺点,摆脱与人交往的自卑阴影。
2.努力用知识充实自己知识可以丰富人的底蕴,增加人的风度,提高人的气质,也是克服羞怯心理的良药。
3.加强交往能力的锻炼要充分利用一切机会积极锻炼自己,如在各种场合下大胆讲话,勇于发言。
二、焦虑(一)焦虑的概念焦虑是人们在面临威胁或预料到某种不良后果时产生的情绪体验,是一种紧张、害怕、担忧等混合交织的情绪体验。
适度的焦虑可以提高人的警觉水平,充分调动身心潜能,注意力会更加集中,思维更加活跃,心理反应加快,从而能更好地解决面临的问题。
不适当或过分的焦虑,可使人心情过度紧张,心烦意乱,情绪不稳定,注意力难以集中,不能正确地推理判断,记忆力减退,头脑反应迟钝,有时还伴有头痛、心跳加快、失眠、食欲不振、胃痛等身体反应,以致影响学习、人际关系及日常生活。
(二)焦虑产生的原因1.家庭环境的影响(1)如果夫妻关系恶劣、亲子关系不融洽、家庭氛围紧张,会使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缺乏安全感,这些都会导致青少年焦虑情绪的产生。
【10】心理健康教育考试简答题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健康教育简答题四、简答题1健康的涵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
也就是说,健康应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几方面。
一个健康的人,既要有健康的身体,还应有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只有当一个人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都处在一种良好状态时,才是真正的健康。
2心理健康的涵义心理健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狭义的心理健康,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与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
综合而言,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
3制定心理健康标准的依据1、统计常模根据统计学的正态分布曲线,可认为处于总体平均标准范围内者为心理正常,偏离这一范围者就是异常。
2、社会规范以社会规范作为衡量心理健康状况的标准,并以此判断一个人的行为和心理是否正常。
一般而言,有心理障碍者必然偏离社会规范,但偏离社会规范者未必都有心理问题。
3、生活适应以生活适应作为判断人们心理正常与否的标准,是以个体是否表现出与生活环境及需要相一致的情感、言语、思维、行为等为依据的。
4、临床诊断以本人或他人是否观察或检测到某些心理疾病的症状和致病因素,来判断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5、主观经验以个人的主观经验或感受来判断其心理健康状况。
4心理健康标准的科学界定根据对心理健康的结构关系和核心要素的认识,并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我们将心理健康的标准界定为:(一)智力水平正常(二)自我意识正确(三)人际关系和谐(四)生活平衡积极(五)社会适应良好(六)情绪乐观向上(七)人格统一完整第二章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与目标四、简答题1、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涵义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很明确的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定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11】心理健康教育考试简答题、辨析题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健康教育简答题、辨析题简答题*21、如何合理表达教师积极情感?答:1、使用积极的语言过学生以鼓励。
2、充分发挥表情的作用。
3、利用动作表达积极情感。
4、多种沟通手段的综合运用。
*22、应如何培养教师积极的情感?答:1、树立明确的职业理想。
2、不断增强职业荣誉感。
3、在育人成才的过程中体验成就感。
4、在创造性劳动中体验自我价值感。
*23、人民教师的情感调控的意义?答:1、防止干扰教学过程,降低教学效果。
2、促进人际关系的改善。
3、克制或合理宣泄不良的情感,促进身心健康。
*24、教师消极情感调控的方法主要有哪些?答:1、知足常乐。
2、换一个角度看问题。
3、心理换位。
4、转移认知对象。
5、合理宣泄。
6、升华调控7、自我安慰8、一笑了之9、快乐作业。
*25、好教师应具有什么特征?答:第一、控制班级的能力;第二、对学生个人关心和同情;第三、把课程教好,使学生学懂学会。
第四、耐心;第五、教的方式让人有兴趣,鼓励学生的热情和信心,使他们学会;第六、行为上高标准,使学生尊敬。
第七、喜欢并尊重儿童,师生关系好。
第八、对于教学热忱专致。
第九、又容易接近、令人愉快的性格,第十、对所教的学生的性格彻底了解。
十一、有幽默感。
十二、对待问题掌握灵活。
十三、公正。
*26、性格与身心疾病的关系。
答:心身医学家研究发现,尽管人们的性格千差万别,但其中又有共同的方面,性格对人体疾病,尤其是身心疾病的发生、发展合病程的转归都有明显的影响,身心医学家巴登研究发现,同一疾病的患者往往具有类似的性格特点。
如偏头疼患者的性格特点是:尽善尽美、死板、好争、嫉妒。
*27如何培养良好的性格?答:1、读书明理,增强自我完善的方向性。
培养塑造良好性格,首先要明确什么样的性格特征是最理想的。
2、内省慎独,加强自我修养的自觉性。
在通过自我教育塑造良好性格的过程中,内省和慎独是自我完善的两个基本途径。
3、虚心求教,严于律己。
4、实践锻炼,磨练性格。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健康教育》章节分类练习题-社会心理学(含解析)
第二部分社会心理学第一章自我意识一、单选题1.自我意识是个体意识发展的()。
A.初级阶段B.中级阶段C.高级阶段D.最终阶段2.维护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是()。
A.健全自我意识B.意志坚定C.人格健全D.自我统合3.高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核心问题是()。
A.健全人格B.培养意志C.自我统合性D.情绪稳定4.个体自我意识从发生、发展到相对稳定成熟,需要()。
A.15年B.20多年C.30多年D.40多年5.个体要实现的比较完美的一种自我境界或形象称为()。
A.现实自我B.投射自我C.理想自我D.生理自我。
6.从乔哈里视窗理论出发,自己不知道、别人知道的信息应该属于()。
A.公开区B.盲目区C.隐藏区D.封闭区7.根据乔哈里视窗理论,你的姓名、住址、性格在你的好朋友和父母看来应该属于下列的哪个区域()。
A.公开区B.盲目区C.隐藏区D.封闭区8.中学生在对自己的成功进行归因时,会在心底里将其归于自我能力、水平、素质等主观努力,而忽视客观环境作用,这说明了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
A.心理封闭B.自我评价的有利倾向C.自我评价的不稳定性D.自我评价的消极性9.中学生往往放学之后将自己关在自己的屋子里,不与外界交流,喜欢写日记,这表明了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易出现的问题是()。
A.自我评价的不稳定性B.心理封闭C.自我评价的有理化倾向D.自我评价的片面化倾向二、多选题1.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
A.自我认识B.自我体验C.自我调控D.自尊2.自我意识发展经历了()阶段。
A.生理自我B.体验自我C.心理自我D.社会自我3.儿童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发展的标志,包括()。
A.从依赖他人评价发展为开始独立评价B.从外部行为的评价发展为对内在品质的评价C.从笼统的评价发展为较为具体的评价D.从认知评价发展为道德评价4.以下有关自我意识说法正确的是()。
A.自我意识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B.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三种成分C.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D.以上都正确5.乔哈里窗口把自我划分为()。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考点最新版(二)_1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考点最新版(二)1、简答题简述怎样帮助学生降低考试焦虑。
参考答案:【答案要点】 (1) 采用肌肉放松、系统脱敏等方法;(2) 采用认知矫正程序,指导学生在考试中使用正向的自我对话,如:“我能应付这个考试”;(3) 锻炼学生的性格,提高挫折应对能力;(4) 往最好处做,不要计较最后结果;(5) 考前要注意调节情绪。
2、单选题当学生做出我们所期待的良好行为后,我们发给数量相当的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等属于_____A : 行为塑造法B : 示范法C : 强化法D : 代币奖励法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
解析: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作为代币。
3、简答题简述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参考答案:【答案要点】 (1) 生理因素。
遗传、解剖、生理、生化和病毒等对精神疾病的产生和发展都能起到作用。
(2) 家庭因素。
家庭不和睦,父母教育方式不统一或者父母素质低下,单亲家庭等都能够引发学生的心理问题。
(3) 社会因素。
不健康的报刊、杂志、书籍、游戏等大众传媒对学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可能导致儿童的心理异常。
(4) 学校因素。
学校教育方法失当,应试教育理念使学生对学习和学校产生了厌恶情绪,严重的可能导致心理问题。
(5) 心理因素。
学生的厌学、离家出走、情感脆弱多是由于认知偏颇、情绪激动、意志薄弱、内心矛盾而产生的苦恼、困惑。
4、单选题心理咨询的根本目标是_____。
A : 解除学生的心理困扰,度过当前危机B : 学会自己独立处理类似问题C : 建立对咨询人员的信任D : 学生对咨询过程的积极参与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
解析:心理咨询的根本目标是学会自己独立处理类似问题5、多选题学习困难综合症的表现包括_____。
A : 诵读困难B : 缺少某种学习技能C : 计算困难D : 绘画困难E : 交往困难参考答案: ABCDE本题解释:【答案】ABCDE。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考试大纲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考试大纲一、考试内容概述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教师岗位的必备技能之一。
为了选拔和评价具备优秀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教师,特制定了针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考试大纲。
本大纲旨在考核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教育方法和实际应用能力,以确保教师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业素养。
二、考试内容1. 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基础a. 心理健康教育概念和目标b. 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历程c.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和重要理论2.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a. 幼儿期、儿童期和青少年期的心理特点b.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c.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需求3. 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策略a. 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目标和内容b. 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设计和教学组织c. 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案例分析4.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a.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和管理b.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估和辅导c.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和支持机制5. 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问题解决能力a. 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技巧b. 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应对策略c. 紧急情况下的心理干预与处理三、考试形式及评分标准1. 考试形式:答题卷+口试a. 答题卷:考生需根据题目要求,简答形式回答所提问题。
b. 口试:考生需要现场展示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方案。
2. 评分标准a. 答题卷得分:根据答题卷中的回答准确性、条理性、逻辑性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给予评分。
b. 口试得分:根据教学设计和实施方案的合理性、可操作性、适用性等方面给予评分。
四、考试要求和参考资料1. 考试要求a. 考生需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专业能力和教育素养。
b. 考生需能熟练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教育方法,解决小学生心理问题。
c. 考生需具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和教学组织的能力。
2. 参考资料a.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材》b. 《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与教育》c.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与教学指导》五、考试的意义和影响本考试旨在选拔具备优秀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教师,推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健康教育》章节分类练习题(2)-变态心理学(含解析)
第六模块变态心理学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精神发育迟滞,不正确的描述是()。
A.智力发育低下B.社会适应困难C.起病与生物、心理及社会因素有关D.起病于大脑发育成熟以后2.下列哪种不属于学习障碍?()A.阅读障碍B.教学障碍C.书面表达障碍D.听力障碍3.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心理学标准判断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原则的是()。
A.主客观世界统一的原则B.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C.个人理想与他人理想一致的原则D.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4.在心理异常的判别标准中,以大多数人具有的特征作为正常,偏离大多数人的作为异常,这属于()。
A.以经验作为标准B.社会常模和社会适应的标准C.病因与症状存在与否的标准D.统计学标准5.我国鉴别弱智儿童的智商下限为()。
A.90—95B.80—85C.75—80D.70以下6.多动症的基本特征是()。
A.分心B.注意缺陷C.注意转移D.注意分散7.学生害怕在社会交场合讲话,担心自己会因发抖、脸红、声音发颤、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虑,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因而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眼睛。
这种心理症状是一种()。
A.抑郁症B.恐怖症C.焦虑症D.强迫症8.儿童多动综合症高峰发病年龄是()。
A.4-6岁B.6-8岁C.8-10岁D.10-12岁9.在精神发育迟滞的分类中,患者的IQ分数在35—49之间为()。
A.轻度精神发育迟滞B.中度精神发育迟滞C.重度精神发育迟滞D.极重度精神发育迟滞10.“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的英文缩写是()。
A.DSMB.ICDMDD.PTSD11.“ADHD”又称为()。
A.多动障碍B.自闭症C.强迫症D.应激障碍12.认为焦虑的产生,源于“自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的学者是()。
A.巴甫洛夫B.弗洛伊德C.希波克里特D.布洛卡13.关于“变态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以变态心理的治疗过程为对象B.以错误的认知结构为对象C.以心理与行为的异常表现为对象D.以负性情绪过程为对象14.常见的人格障碍类型不包括()。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健康教育》章节分类练习题-常见心理问题的辅导(含解析)
第八部分常见心理问题的辅导一、单选题1.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得森的研究表明,()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A.最低等B.中等C.中高等D.高等2.小张当学习委员后,为了让班上同学信服他,他开始更加努力的学习,取得好成绩。
小张这种动机属于()。
A.成就内驱力B.认知内驱力C.自我提高内驱力D.附属内驱力3.小红发现,只要她努力学习,妈妈就会给她奖励,为此她开始努力学习。
小红的这种动机属于()。
A.成就内驱力B.认知内驱力C.自我提高内驱力D.附属内驱力4.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称为()。
A.图式形成B.印象形成C.归因D.记忆的搜索5.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下列属于不稳定的内因是()A.能力B.任务难度C.努力D.机遇6.下列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是()。
A.满足学生的一切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B.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C.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D.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归因方式7.连续上了三节数学课之后,再上两节物理课时,小强的注意力总是集中不了,甚至打起了瞌睡,这种表现属于()。
A.厌学B.马虎C.学习疲劳D.学习倦怠8.()是人由于面临考试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反应,它是在应试情境刺激下,受个人的认知、评价、个性、特点等影响而产生的以对考试成败的担忧和情绪紧张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反应状态。
A.注意分散B.学习疲劳C.学习困难D.考试焦虑9.某校实验班实行考试成绩末位淘汰制,班级竞争激烈、气氛紧张,很多学生因此产生了严重的考试焦虑,说明考试焦虑会受()影响。
A.自身因素B.家庭因素C.学校因素D.社会因素10.个体对自己某种生理的、心理的因素或其他原因的认知偏差而导致的轻视自己的消极情绪体验被称为()。
A.自负B.自我否定C.自我认识D.自卑11.个体过度接受某种刺激后出现的逃避反应属于()。
A.超限逆反B.一般逆反C.自我价值保护逆反D.禁果逆反12.小亮在房间里做作业,用手机查找资料,这时候母亲进来,以为他在玩手机,狠狠教训了他,小亮一气之下,离家出走。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教师招聘中,教育学和心理学是两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教育学主要研究教育的本质、规律和方法,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类的心理过程和行为。
教师作为教育实践的主体,必须具备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下面分别介绍一些教育学和心理学的重要知识点。
一、教育学知识点:1.教育的定义和本质: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地影响和引导人的发展过程,旨在培养人的能力和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2.教育的基本原理:包括差异性原则、个别性原则、师生互动原则、积极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等。
3.教育的目标: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
4.教育的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方法、问题导向教学方法、协作学习方法等,以及课堂管理和教学评价方法。
5.教育学理论:包括行为主义教育学、认知心理学、社会构建主义教育学等理论。
教师应了解不同的教育学理论,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
6.教育法律法规:包括中小学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
教师应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二、心理学知识点:1.心理发展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社会文化理论等。
教师应了解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规律,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教育。
2.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社会文化学习理论等。
教师应了解不同的学习理论,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3.个体差异和诊断评估:包括智力、性格、情商等个体差异的诊断评估方法。
教师应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育教学方法。
4.情绪管理和心理健康:包括情绪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教师应了解学生的情绪变化和心理健康问题,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5.教育心理学:包括认知发展心理学、动机与情绪心理学、教育评估心理学等。
教师应了解相关理论和方法,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
6.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包括心理疾病、行为问题、学习障碍等。
教师应了解常见的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提供相应的教育和支持。
2024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招聘考试大纲
2024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招聘考试大纲2024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招聘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招聘考试旨在评估申请者在心理学、心理健康和教育领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以及其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和实践中的潜力。
二、考试内容1、心理学基础知识:包括心理学概念、心理学家及重要理论、人的心理发展过程等相关知识。
2、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了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任务、内容和方法,具备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初步能力。
3、法律法规与政策知识:熟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
4、教学实践能力:具备设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的基本能力,能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和评价。
5、教育心理学知识: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个性心理。
6、思维能力:具有分析、推理、判断、归纳、演绎等基本思维技能,能够运用这些技能分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问题。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考试形式:考试形式为纸笔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试卷结构:试卷由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等构成。
其中,选择题占总分的50%,非选择题占总分的50%。
四、考试难度1、考试难度根据申请者实际水平和工作要求设定,总体难度适中。
2、对于难度较高的题目,会给予足够的提示和引导,确保申请者能够充分理解和解答。
五、考试效力1、考试结果将作为选拔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依据,具有一定的效力。
2、考试结果将与实际工作绩效相关联,作为评估和晋升的参考。
六、考试公平与公正1、考试将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确保所有申请者有同等的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
2、考试将由专业机构或部门组织,评分标准将公开透明,保证考试结果的公正性。
七、总结本大纲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招聘考试的指导文件,旨在通过考试评估申请者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确保选拔出具备胜任力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通过明确的考试形式、结构、难度和效力,为申请者提供清晰的目标和路径,促进其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点整理一、根据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哪些1.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2.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3.认识心理异常现象;4.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其重点是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
二、简述团体辅导的功能1.在互动中增进对自己和他人的了解;2.经验与感受的分享:在团体中,每个成员的问题被泛化与减弱了,这种经验的分担,具有治疗性功能;3.多元的价值观与信息的冲击:团体成员有着不同的背景、经验和观点,能互相启发;4.反馈的功效:团体辅导能提供给成员丰富的接受反馈的机会;5.现实生活的实验室:团体辅导提供成员在一个与真实生活类似的情境中,接受多元的刺激,来学习面对、处理自己的困难与问题;6.经济效益:团体辅导节省时间和人力。
三、试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一)认知法。
这种方法主要依靠学生的感知、想象和思维等认知活动来达到教学目标。
1.阅读和听故事;2.录音录像:让学生看富有教育意义的录音录像;3.艺术欣赏: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4.联想活动:通过学生的观念联想活动,来训练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故事接力等。
(二)操作法1.游戏;2.作业:借助练习、劳动、手工等各种作业;3.心理测验;4.讲演:事先准备和即兴发挥,可以训练口才,培养机智,增进同学间的相互了解;5.唱歌:调动情绪,引起共鸣。
(三)讨论法1.专题讨论:针对学生普遍面临的问题进行专题讨论,如新学期,讨论如何适应环境;考试前,讨论如何是克服考试焦虑;放假前,讨论如何度过假期。
2.辩论;3.脑力激荡;4.配对讨论:两个人先讨论,得到结果,再与另两个人的意见写上,形成四个人的意见,再与另四个人一起协商,获得八个人的结果。
5.六六讨论:分组讨论,每组六人,每人发言一分钟,人人参与且省时的讨论方法。
6.意见箱:要求学生平时将意见或问题投入意见箱,在上心理课时,想全班宣读,共同讨论。
(四)角色扮演法:让学生以一种类似游戏的方式,表演出自己的心理或行为问题,进而起到增进自我认识,减轻或消除心理问题,发展心理素质的作用。
1.哑剧表演:老师提出主题或情景,让学生不用语言而用表情动作表演出来。
例如表演与新同学见面的情景,赞美别人的情景,促进非言语沟通。
2.空椅子表演:一个人表演,适合于社交困难的学生。
如与异性交往困难。
3.角色互换:参与的人有两个或更多。
如一个人扮演失败者,一个人扮演帮助者,两人对话一段时间后,互换椅子和角色。
4.双重扮演:要求两个学生一起表演,一个是有问题的学生,一个是助理演员。
有问题的学生表演什么,助理演员就重复什么,这样可以重现事实,帮助学生认识自己。
5.改变自我:让学生扮演自己改变后的情况。
例如,多动学生,扮演改变后不再多动。
6.魔术商店:老师扮演店主,学生扮演买主,贩卖理想、健康、幸福、财富等,学生说出自己想要的东西及原因,老师问愿意拿什么来交换。
(五)行为改变法:利用行为强化的原理,帮助学生建立良好行为或消除不良行为。
1.奖励与惩罚;2.示范学习;3.肯定性训练;4.果敢训练。
四、试述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原则和程序(一)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4.保密性原则;5.教育性原则;6.最佳经济原则。
(二)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程序:1.确定心理档案的内容。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学生基本情况:如个人简介、家庭生活情况、生理状况、重大事件等;②智能状况及教育建议;③个性特征及培养建议;④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建议;⑤学习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⑥职业能力倾向分析。
2.选择合适的测评工具3.结果解释与教育建议①计分;②结果解释;③提出教育培养建议。
4.建立心理档案①设计心理档案的格式:可以采用文本的形式或电脑软件的形式;②将信息录入或填写。
五、简要说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1.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2.学生主体性原则;3.参与性原则;4.民主性原则;5.差异性原则;6.多样性原则;7.预防、发展和调治相结合原则。
六、简述发展性咨询的特点1.咨询的目标在于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学生应对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2.咨询的对象是心理健康、身心发展正常的学生,但在方面仍有潜力可挖,心理素质尚待完善;3.重视发展的原则,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4.发展性咨询是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学校总体目标和实施过程中;5.发展性咨询着重解决的是引导学生在一个更新层面上的自我认识,开发自我潜能,突破自我认识的局限性,使学生自信心和能力上有新的发展。
七、简述适应性咨询的特点1.咨询的对象是在适应方面发生困难的正常人;2.心理咨询所着重处理或解决的问题,是学生的正常需要与其现实状况之间的矛盾冲突,大部分工作时在咨询对象的认识水平上加以帮助;3.强调教育的原则,重视咨询对象理性的作用;4.适应性咨询的工作侧重于学习指导、交往指导、生活指导等方面,主要解决学生在这些方面所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5.适应性咨询伴随学生学校生涯的整个过程,指导他们完成各年龄段的自我发展任务。
八、简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2.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3.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4.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九、使用奖励和惩罚应注意什么(一)使用奖励应注意:1. 多注重精神奖励;2. 少用实物奖励,更忌用贵重物品奖励;3. 不要滥用奖励,要让孩子体会到只有经过努力,有了进步或表现良好,才能获得奖励。
(二)使用惩罚应注意:1. 惩罚要温和;2. 惩罚要适度;3. 惩罚要明理。
十、心理辅导人员应具备的专门素养(一)职业道德素养:1.热爱心理健康教育事业;2.热爱学生,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3.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和隐私;4.量力而行,谨慎从事;5.虚心学习,认真钻研。
(二)专业知识素养:1.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2.专业知识(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医学等知识);3.专业技能(心理测量的技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技能、设计与实施个案辅导的技能、心理辅导的面谈技能、心理矫正与治疗技能)(三)心理品质素养:1.敏锐的观察力;2.良好的记忆力;3.丰富的想象力;4.创造性思维;5.语言表达能力;6.诚挚的同情心;7.浓厚的兴趣;8.坚强的意志。
十一、如何培养承受挫折的能力1.适当运用心理防御机制;2.正确看待挫折;3.正确认识自己;4.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十二、如何注意用脑卫生1.适度用脑;2. 保证睡眠,起居有规律;3. 注意营养;4. 学会科学的休息方法。
十三、简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避免各种突发事件,维护社会安定稳定,学校正常运作,学生家庭幸福的需要;2.注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保证学生正常健康发展的需要;3.注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的需要;4.注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社会变动时期的需要。
十四、试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法1.讲授法:即通过课堂教学、辅导答疑和学科渗透等形式,以小学生喜闻乐见、便于接受的方式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2.认识指导法:旨在提高小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程度和水平,如指导阅读、举办故事会、参观访问、课堂讨论、自我表述和自我评价等;3.活动体验法:即通过亲身参与,加深体验,以丰富和发展小学生良好的情绪和情感,如做游戏、示范表演、实地观察、写作文、谈感想、绘画、演讲等;4.行为改变法:即在引导小学生在认识上分清良好行为和不良行为,鼓励良好行为,改变不良行为,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行为训练、行为塑造、榜样示范和游戏性的奖励与惩罚,以达到良好行为养成和强化的目的;5.自我调控法:即通过引导小学生自我教育来提高小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以利于增进心理健康,如鼓励和要求小学生写日记、周记和小结,适当组织展览,谈收获、体会、感受等。
总之,各种方法都有其实用性,也有局限性,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实际灵活掌握,综合运用。
十五、试述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一)生物遗传因素1.遗传:在心理障碍中,尤其是严重的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中,遗传占有重要地位。
2.其他生物学因素:除了遗传之外,病菌、病毒干扰、大脑外伤、化学中毒、严重的躯体疾病等都可能会导致心理障碍甚至精神失常。
(二)心理因素1.早期经验:童年的经验对个体心理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按照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许多心理障碍和心理异常可以追溯到个体早期的经历,都源自于早期的矛盾和冲突。
2.人格特征:同样性质和强度的刺激,作用在不同人格特征的个体身上,其结果可能是不一样的。
研究表明,各种精神疾病,特别是神经官能症往往都有相应的特殊人格为其发病基础。
3.心理冲突:主要有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
(三)社会环境因素1.生活事件与环境变迁:生活事件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的变动。
生活事件会引起个体产生应激反应,出现各种生理和心理变化,因此它是预测身体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2.家庭环境与学校环境:①家庭环境:家庭在儿童性格形成及心理成长中有着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主要通过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教养方式、家庭气氛、家庭成员的榜样等来实现的,其中教养方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②学校环境:一方面,教育体制、学校的办学思想、管理制度等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另一方面,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同伴关系等也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③社会文化;④生态环境因素。
十六、简述影响效度的因素1.测验题目的质量(难度、区分度等)2.施测的条件(环境、被试等)3.测验长度4.被试自身的影响因素十七、简述心理咨询的一般程序1.信息的收集2.心理的诊断3.信息的反馈4.确立咨询目标5.帮助和改变6.结束十八、简述心理咨询的一般过程1.开始阶段:需要完成的任务有三项,即建立咨询关系、掌握来访学生的资料、进行分析和诊断。
2.指导与帮助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完成的任务有三项,即制定咨询目标、选择咨询方案、实施指导与帮助。
3.巩固与结束阶段:这一阶段心理咨询的工作时巩固效果和追踪调查。
十九、名词解释1.网络综合症:是玩网络成瘾所致的症候群,初时表现为精神上的依赖,渴望上网“遨游”,以后可发展为躯体依赖,多表现为平时情绪低落,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等。
2.失眠:是一种持续相当长时间的睡眠的质和/或量令人不满意的状况,常表现为难以入眠、不能入眠、维持睡眠困难、过早或间歇性醒来而引致睡眠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