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

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

1.天门:即天门山。安徽省当涂县的东梁山(古代又 称博望 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和称。两山对峙,象 一座天设的门户,形势非常险要,“天门”由此得名。
2.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 叫“楚江”。
中断:从中间断裂开来。 开:撞开。
思考:天门的“中断”和楚江 的“开”有什么联系?
天门中断楚江开: 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流 而去。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古朗月行 李白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苏轼(1037~ 1101)北宋人,字子 瞻,号“东坡居士”, 享年66岁。苏洵的第 五个儿子,是北宋著 名文学家、书画家、 散文家、诗人、词人, 豪放派词人代表。
了解西湖: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杭 州市市中心,西湖有著名的“西湖十 景”,分别是:苏堤春晓、曲苑风荷、 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 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 晚钟、三潭印月。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山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 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反映人民疾 苦和愿望,抒发对美好理想的渴望和追 求。他的诗歌风格雄奇豪放,想象力丰 富。他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 称为“诗仙”。
诗歌大意诠释
波涛汹涌的长江把天门山从中 间冲开,成为东西两山,碧绿的江 水浩浩荡荡向东流去,在这里激荡 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当孤 帆顺流而下,远处的天门山一下子 扑进眼帘。

[三年级古诗大全]三年级的古诗

[三年级古诗大全]三年级的古诗

[三年级古诗大全]三年级的古诗三年级的古诗篇(1):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三年级的古诗篇(2):王维三年级古诗大全「酬诸公见过(时官未出,在辋川庄)」王维嗟予未丧,哀此孤生。

屏居蓝田,薄地躬耕。

岁晏输税,以奉粢盛。

晨往东皋,草露未三年级的古诗篇(3):小学三年级描写冬天的诗句1、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白居易《夜雪》2、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陈毅《青松》3、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

——洪升《雪望》4、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齐己《早梅》5、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

——董思恭《守岁》6、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杨炯《从军行》7、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

——王微《四气诗》8、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

——孟郊《苦寒吟》9、烈烈寒风起,惨惨飞云浮。

——李世民《冬狩》10、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谢灵运《岁暮》11、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宋之问《渡汉江》12、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班婕妤《怨歌行》13、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杜甫《公安县怀古》14、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祖咏《终南望馀雪》15、片片随风整复斜,飘来老鬓觉添华。

——黄庚《雪》16、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霄。

——杜甫《阁夜》17、朝来试看青枝上,几朵寒栈未肯消。

——徐渭《梨花》18、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杜耒《寒夜》19、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唐寅《画鸡》20、寒风响枯木,通夕不得卧。

——晁采《子夜歌十八首》21、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22、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李煜《清平乐》23、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晚春》24、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银。

——元稹《南秦雪》25、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26、寒风淅沥,遥天万里,黯淡同云幂幂。

——紫姑《白苎》27、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

2023三年级上册必背古诗

2023三年级上册必背古诗

2023三年级上册必背古诗
以下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23三年级上册必背的古诗,仅供参考。

1.《所见》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山行》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赠刘景文》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4.《夜书所见》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5.《望天门山》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6.《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7.《望洞庭》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8.《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使用的教材版本可能有所差异,具体的必背古诗可能会有所不同。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古诗两首知识点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古诗两首知识点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古诗两首知识点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古诗两首是那两首呢?下面是收集好的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古诗两首知识点 ,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六月二十七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这篇精读课文包括两首脍炙人口的古诗。

《望天门山》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风光;《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的是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25岁的李白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乘舟顺江而东,在经过安徽省芜湖市北郊的东西梁山时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

此时的李白年轻浪漫,一派天真,充分展示了丰富的想象力。

“天门中断楚江开”写出了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

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

由于长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

在作者笔下,长江仿佛是有宏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破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

“碧水东流至此回”又反过来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长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

由于两山夹峙,汹涌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盘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

一个“回”字,翻滚抛掷、变化无穷境界全出。

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那么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上句写远望天门两山所见的雄姿,下句那么点明“望”的立脚点和诗人的淋漓兴会。

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是“日边来”的“一片孤帆”。

一个“出”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

当孤舟顺流而下,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两首》原文、译文及作者介绍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两首》原文、译文及作者介绍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两首》原文、译文及作者介绍【作者】李白【朝代】唐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没有回旋。

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作者介绍: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作者】苏轼【朝代】宋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

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作者介绍: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苏轼进士及第。

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语文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古诗两首》注释及译文

语文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古诗两首》注释及译文

语文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古诗两首》注释及译文【#三年级# 导语】古体诗是诗歌体裁。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等。

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

唐代以后,称为近体诗,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

以下是整理的(语文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古诗两首》注释及译文),希望帮助到您。

【早发白帝城】原文:早发白帝(dì)城朝[zho]辞②(cí)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líng)一日还③[huán]。

两岸猿(yuán)声啼(tí)不住④,轻舟已过万重[chóng]山。

词句注释:发:启程。

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

杨齐贤注:“白帝城,公孙述所筑。

初,公孙述至鱼复,有白龙出井中,自以承汉土运,故称白帝,改鱼复为白帝城。

”王琦注:“白帝城,在夔州奉节县,与巫山相近。

所谓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

”朝:早晨辞:告别。

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白帝:今重庆市奉节县东白帝山,山上有白帝城,位于长江上游。

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

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

郦道元《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或泝)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哀啭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还:归;返回。

猿:猿猴。

啼:鸣、叫。

住:停息。

一作“尽”。

轻舟已过:一作“须臾过却”。

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译文:清晨告别白云之间的白帝城,千里外的江陵一日就能到达。

教科版三年级语文上册6 古诗两首课件

教科版三年级语文上册6 古诗两首课件

出塞2
带着感情再读一次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示儿
(宋) 陆游
哈尔滨市大同小学校 张旭
示: 给人看 示儿:写给儿子看
《示儿》年代:南宋。作者:陆游。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 南宋诗 人。汉族,字务观,号放 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 兴)人, 12岁即能诗文, 一生著述丰富,有《剑南 诗稿》、《渭南文集》等 数十种存世。陆游具有多 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 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 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 三百余首。
很远的征途。
人未还:人还没有回来。战争对人们有着很
大的影响,写出了诗人的悲愤。
没有回来。
几万里的征途的士兵们还
还(huán)二声
但使龙城飞将在
只要是……
龙城:或解释为匈奴祭天之处,其故地在今蒙古人
民共和国鄂尔浑河西侧的,为汉代 右北平郡所在地。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死去元知万事空,
元知: 本来就知道。“元”,同“原”,本来
的意思。
万事空: 什么都没有了的意思。
这句的意思是: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 么都没有了。
但悲不见九州同。
但: 这里相当于"只"
九州: 中国的代称 同: 统一 九州同: 指全中国统一 这句的意思是:只是为看不见全中国统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不知道了,
只是为不能看见全中国统一而感到 悲伤。 宋朝的军队向北进军,收复中原的 时候, 家祭的时候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 这件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古诗两首》注释、译文及创作背景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古诗两首》注释、译文及创作背景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古诗两首》注释、译文及创作背景【江雪】千山鸟飞绝①,万径②人踪③灭。

孤④舟蓑笠⑤翁,独⑥钓寒江雪。

注释译文编辑注释:①绝:无,没有。

②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③人踪:人的脚印。

④孤:孤零零。

⑤蓑笠(suōlì):蓑衣和斗笠。

蓑: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用竹篾编成。

⑥独:独自。

译文:群山中的鸟儿飞得不见踪影,所有的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

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

创作背景:《江雪》这首诗作于柳宗元谪居永州期间(805—815)。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集团发动的永贞革新运动,推行内抑宦官、外制藩镇、维护国家统一的政治措施。

但由于反动势力的联合反对,改革很快失败,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流放十年,实际上过着被管制、软禁的“拘囚”生活。

险恶的环境压迫,并没有把他压垮。

在政治上不利,他就把人生的价值和理想志趣,通过诗歌来加以展现。

这首诗便是其中一首代表作。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注释:逢:遇上。

宿:投宿;借宿。

芙蓉山主人:芙蓉山,各地以芙蓉命山名者甚多,这里大约是指湖南桂阳或宁乡的芙蓉山。

主人,即指留诗人借宿者。

这首诗通过雪夜借宿山村的情形,巧妙地写出山村景象与农家生活。

日暮:傍晚的时候。

苍山远:青山在暮色中影影绰绰显得很远。

苍:青色。

白屋:未加修饰的简陋茅草房。

一般指贫苦人家。

犬吠:狗叫。

夜归人:夜间回来的人。

译文:暮色降山苍茫愈觉路途远,天寒冷茅草屋显得更贫困。

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风雪夜回宿家的家人回来了。

创作背景:大约在唐代宗大历八年(773)至十二年(777)间的一个秋天,刘长卿受鄂岳观察使吴仲儒的诬陷获罪,因监察御史苗丕明镜高悬,才从轻发落,贬为睦州司马。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写的是严冬,应在遭贬之后。

上半首似言自己被害得走投无路,希望获得一席净土,可是,在冷酷的现实之中,哪有自己的立身之所。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两首》原文、译文及作者介绍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两首》原文、译文及作者介绍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两首》原文、译文及作者介绍【望天门山】原文:望天门山【作者】李白【朝代】唐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没有回旋。

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作者介绍: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原文: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作者】苏轼【朝代】宋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

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作者介绍: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苏轼进士及第。

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两首》PPT课件_图文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两首》PPT课件_图文

3、“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 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 整体。上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 雄姿,下句则点醒“望”的立脚点 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 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 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 边来”的“一片孤帆”。
第三句是正面刻划天门山的山势
• “两岸”指出了天门山与长江的关系 。“相 对”二字,恰到好处地表现出天门山隔江 兀立、崖峭如削、对峙如门、巧夺天工的 雄姿,给人以只可仰观的高峻感。一个 “出”字,出神入化,化静为动,令人感 到郁郁葱葱的天门山生机盎然,更增添了 画面的动态美感。
望天门山李白李来自(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 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反映人民疾 苦和愿望,抒发对美好理想的渴望和追 求。他的诗歌风格雄奇豪放,想象力丰 富。他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 称为“诗仙”。

欢 迎 进 入 诗 句 赏 析
1、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 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 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 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 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 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 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
2、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 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 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 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 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 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如果 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 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 险。
碧水东流至此回
• “碧水”写出了长江流水之澄清 ,“东流” 是写长江总的流向 ,“回”字力度很强, 极富动态美,既写出了长江到天门山处江 水曲折回荡、漩涡丛生的奇险和壮美,又 突现了天门山一段江水流向的陡然转变。 正是从一个“回”字中,我们才更加深刻 地领会出天门山扼江回流的雄伟气势。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两首》赏析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两首》赏析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两首》赏析【导语】古体诗是诗歌文体。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等。

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

唐代以后,称为近体诗,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两首》赏析),期望帮助到您。

【《夜书所见》】《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的七言古诗。

诗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孤寂的凄凉之感。

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趣高昂,奇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

该诗以景衬情,消息结合,以梧叶声和风声衬出秋夜的安静,还运用了对照手法,以儿童夜捉促织的乐景反衬自己客居他乡的悲情。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客居异乡,静夜感秋所作,抒发了羁旅之愁和深挚的思乡之情。

草木凋谢,百卉衰残,江上秋风瑟瑟寒,梧叶萧萧吹心冷。

诗中一个“送”字令人好像听到寒气砭骨之声。

此诗以叠字象声词置于句首,一开始就唤起读者听觉形象的联想,造成秋气萧森的意象,并且用声音反衬出秋夜的安静。

接着用一“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

在梧叶摇落的萧萧声中,好像含有砭骨的寒气;以听觉引发触觉的通感之法渲染了环境的凄幽静冷。

第二句方点出“秋风”。

“月寒江风起”,来自江上的阵阵秋风,触发了羁旅行客的孤寂情怀。

晋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因思故乡的莼菜羹和鲈鱼脍,就辞官回家了。

此诗作者耳闻秋风之声,牵动了旅中情思,也怅然欲归。

这两句用“梧叶”、“寒声”和“江上秋风”写出了秋意的清冷,实际上是用以衬托客用心情的凄凉。

再以“动”字揭出“客情”,情形凑泊,自然贴切,弥见羁愁之深。

三四两句,从庭内移到户外,来了个大跨度的跳跃。

这两句是倒装句,按意思顺序,应当前后互移。

诗人意绪纷纭,难以入睡,转身步出户外,以排解缭绕心头的羁思离愁,但眼前的夜景又给他以新的感受。

那茫茫的夜色中,闪现在篱落间的灯火,不正是“儿童挑促织”吗?这种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的凄然情伤、低回不已,形成鲜明的对照。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两首(两首古诗) 精选1篇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两首(两首古诗) 精选1篇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两首(两首古诗)的内容在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中,学生学习了两首古诗,分别是《静夜思》和《登鹳雀楼》。

这两首古诗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意义。

下面我们分别来了解一下这两首古诗的内容。

一、《静夜思》《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

这首诗以简练的文字描绘了作者在寂静的夜晚思念故乡的情感。

全文如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在这首诗中,李白通过“床前明月光”和“疑是地上霜”这两个意象,展现了夜晚的宁静和美好。

接着,他又通过“举头望明月”和“低头思故乡”这两个动作,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登鹳雀楼》《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

这首诗以登高远望的视角,描绘了作者对江山美景的赞美。

全文如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在这首诗中,王之涣通过“白日依山尽”和“黄河入海流”这两个自然景观,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接着,他又通过“欲穷千里目”和“更上一层楼”这两个意象,表达了自己对远方美景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意境开阔,寓意深刻,给人以美的启示。

总结:《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两首》的内容主要包括两首古诗——《静夜思》和《登鹳雀楼》。

这两首古诗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意义。

通过学习这两首古诗,学生可以更好地领略古代文人的才情与风采,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帮你解诗意
我在异乡做客人的时候,每遇到重 阳节时总会思念起家乡。我早就想到今 天是重阳节,故乡的兄弟们要登高望远, 当他们在佩戴茱萸时,就会发现只少了 我一人不在。
帮你解读
这首诗写了游子思乡怀亲。诗人一开头便紧 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 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 下跳到写远在家乡的兄弟,在重阳节登高时,也 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 自然,又曲折有致。千百年来,“每逢佳节倍思 亲”这一句诗已成为表达游子思念家乡的名言, 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一 种怎样的感情?
在秋夜思念家乡的感情。
拓展训练
你还读过哪些描写秋 景、表达思乡之情的诗?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一、同桌互相朗读 二、试着背诵这篇古诗
九 月 九 日 忆 王山 维东 兄 弟
王维 唐代诗人、画家。祖籍太原祁(qí)人 (今山西祁县人)。40多岁时,先后隐居终南山和 辋(wǎng)川,亦官亦隐,以尚书右丞终,世称王右 丞。王维诗现存不足400首,其中以描绘山水田园和 歌咏隐居生活一类成就最大。名作如《终南山》 《汉江临泛》《山居秋暝》《青溪》《过香积寺》 《辋川集》20首等。
我在遥远的异乡就想到,弟 兄们一定登上了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他们身上都佩带了茱萸, 只是少了一个人。
茱萸,又名“越椒”、 “艾子”,是一种常绿带 香的植物,具备杀虫消毒、 逐寒祛风的功能。木本茱 萸有吴茱萸、山茱萸和食 茱萸之分,都是著名的中 药。佩茱萸,汉族岁时风 俗之一。在九月九日重阳 节时爬山登高,臂上佩带 插着茱萸的布袋(古时称 “茱萸囊”)。
• 叶绍翁,字嗣宗(sì zōng),号靖逸,龙 泉(今浙江丽水市龙泉市)人,南宋中期 文学家、诗人。祖籍浦城。
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如《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jī chǐ)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xiāo
shēn


萧条 萧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回忆 记忆
féng
异议 异同

yáo

biàn

chā
相逢 重逢

遥远 遥望

一遍 遍地

插嘴 插图
独在异乡为异客,
我一个人客居他乡,
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次遇到重阳节就会 加倍地思念亲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深Leabharlann lí深浅促
促进 促织

篱笆 篱落
萧萧梧叶送寒声,
萧萧的秋风吹动着梧桐叶,送来一阵阵寒意。
江上秋风动客情。
江上的秋风让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想起家乡。
料想是孩子们 在捉蟋蟀,因为 夜深时还能看到 篱笆下的灯火。
夜 深 篱 落 一 灯 明 。
知 有 儿 童 挑 促 织 ,
帮你解诗意
萧萧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 江上的秋风让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想起自己 的家乡。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因为夜深 了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记忆长廊
你还读过哪些表达游 子思乡之情的诗?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静夜思》 2.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张籍:《秋思》
试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