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仰止 复习导学案
论语之《高山仰止》教案

论语之《高山仰止》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论语》中“高山仰止”的原文及含义。
2. 培养学生对儒家思想的兴趣和认识。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高山仰止”的原文及翻译。
2. 孔子对君子品德的阐述。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及翻译。
2. 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论语》原文及注释。
2. 相关背景资料。
3. 教学PPT。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图片或故事形式引入“高山仰止”的成语,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原文诵读:让学生跟读《论语》中“高山仰止”的原文,感受古文的韵律。
3. 翻译讲解:解释“高山仰止”的原文及含义,引导学生理解孔子对君子品德的赞扬。
4.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现代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思考儒家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儒家思想融入自己的生活,并分享彼此的体会。
7. 课后作业:让学生阅读《论语》中其他有关君子品德的章节,下周上课分享感悟。
8. 板书设计:高山仰止原文:孔子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含义:赞扬君子品德高尚,值得敬仰。
9. 教学反思:10. 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论语》相关书籍,加深对儒家思想的了解。
六、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高山仰止”成语的理解及对儒家思想的感悟。
2.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儒家思想在现代生活应用的理解深度。
3. 学生自评和互评,了解他们对课程的满意度和改进建议。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儒家思想主题的辩论会,让学生就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的适用性展开辩论。
2. 开展儒家文化知识竞赛,测试学生对《论语》和儒家思想的掌握程度。
3. 推荐学生参观孔子博物馆或相关文化遗址,加深他们对儒家文化的直观理解。
八、教学资源:1. 制作《论语》相关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
2. 搜集不同版本的《论语》注解,以便于学生查阅和对比学习。
高山仰止导学稿详细

《高山仰止》导学稿【学习目标】1.背诵17.4,9.11章。
2.掌握“党、否、厌、卓尔、宜”在文中的含义,梳理文言知识。
3.理解并积累源自本课的成语:斐然成章、暴虎冯河、登堂入室、杀鸡焉用牛刀、仰之弥高,钻之弥深、循循善诱。
4.理解文中叠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感悟孔子的人格之美以及与弟子之间感人的师生情谊。
【学习难点】:理解文中叠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感悟孔子的人格之美以及与弟子之间感人的师生情谊。
【课前预习】(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訚訚..如( ) 乘桴.( )..如( ) 行行子哭之恸.( ) 自牖.执其手( ) 莞.尔而笑( )暴虎冯.河( ) 喟.然()偃.之言是也()瞻.之在前()譬.之宫墙()斐.然成章()(二)文言实词1.通假字⑴归与: _______通,释作。
⑵从我者,其由与: ______通,释作。
(3)子路不说:______通,释作。
(4)夫子矢之曰:_______通,释作。
(5)无所取材:______通,释作。
2.古今异义⑴不知所以..裁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因此⑵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不好,不可以⑶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不说话⑷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尊称妻子⑸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引诱人⑹前言..戏之耳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导言,引言3.词类活用夫子矢.之曰:活用解释天丧.予:活用解释博.我以文:活用解释4..一词多义⑴是:①偃之言是也(形容词,对)②是寡人之过也(代词,这)⑵如:①誾誾如也(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②沛公起如厕(动词,往,到)③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动词,比得上)④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连词,表假设,如果)(3)其⑴语气副词,表推测,“大概”。
论语之《高山仰止》教案

论语之《高山仰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高山仰止》。
(2)理解《高山仰止》的文意,把握其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分析孔子对君子品质的论述,领会其道德观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高山仰止》。
(2)学会欣赏古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学会将孔子的道德观念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孔子作为道德典范的人格魅力。
(3)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高山仰止》。
2. 理解孔子对君子品质的论述。
3. 学会将孔子的道德观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难点:1. 准确把握《高山仰止》的文意。
2. 深入理解孔子对君子品质的论述。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高山仰止》的译文和解读。
2. 准备相关背景资料,如孔子的生平事迹、儒家思想等。
3. 准备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论语》及《高山仰止》的背景。
(2)学生齐读《高山仰止》。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高山仰止》,理解文意。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讨论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解读《高山仰止》,分析孔子对君子品质的论述。
(2)学生分组讨论,将孔子的道德观念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高山仰止》的文意和孔子对君子品质的论述。
(2)教师举例说明如何将孔子的道德观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5. 课堂练习(1)学生默写《高山仰止》。
(2)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如何践行孔子的道德观念。
6. 总结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孔子道德观念的重要性。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
7. 布置作业(1)熟读并背诵《高山仰止》。
六、教学反馈与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理解程度。
高山仰止

偃.之 言 是 也 (
)
譬.之 宫 墙 (
)
斐.然 成 章 (
)
2、通假字。
⑴归与: 通
,释作
。
⑵从我者,其由与: 通 ,释作
。
(3)子路不说: 通
,释作
。
(4)夫子矢之曰: 通
,释作
。
(5)无所取材: 通
,释作
。
【课堂文言知识梳理】 1、词类活用。
夫 子 矢.之 曰 : 活 用 天 丧.予 : 活 用
临海白云中学 语文 科 高二年级导学案
编写者 王丽 审核 徐后菊 李宝川 姓名
高山仰止
【学习目标】:
1、掌握“党、否、厌、卓尔、宜”在文中的含义,梳理文言知识。
2、 理 解 并 积 累 源 自 本 课 的 成 语 :斐 然 成 章 、暴 虎 冯 河 、登 堂 入 室 、杀 鸡 焉 用 牛 刀 、
仰之弥高,钻之弥深、循循善诱。
1、颜 渊 心 目 中 的 老 师 是 怎 样 的 人 ? 颜 渊 的 话 从 哪 些 方 面 表 达 了 自 己 对 老 师 的 极度仰慕?
2、 孔 子 “ 循 循 然 善 诱 人 ” 的 教 育 方 法 的 现 代 意 义 。
3、19.23 和 19.24 两 则 语 录 是 子 贡 在 怎 样 的 境 遇 下 的 讲 话 ? 为 什 么 子 贡 说 叔 孙 武叔那样说也是理所当然的呢?子贡的回答对你有怎样的启迪?
解释 解释
使用时间:2016 年 6 月
第1页共4页
临海白云中学 语文 科 高二年级导学案 编写者 王丽
博.我 以 文 : 活 用
解释
2、古今异义。
(1)不 知 所.以.裁 之 : 古 义
公开课-《高山仰止》教案

借双慧眼透视真实的孔子------《高山仰止》教学设计教学步骤:一、导入感知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高山仰止》。
“高山仰止”是什么意思呢——“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仰”是慕仰;“止”是语助词。
明确: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PPT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人,一生坚持理想,虽四处碰壁,却决不放弃。
经过艰苦卓绝的人生历程,他最终使自己从一个普通人成为圣人,成为万世师表。
——鲍鹏山《孔子是怎样炼成的》二、学问之高这是后人对孔子的评价,那么,在弟子眼中,孔子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请同学们找找与他朝夕相处的学生是怎样评价他的集中在哪几则——(最后三则)第一则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1、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应读出学生对老师的敬仰之情。
尤其是这个“喟”字重读,是孔子的叹息之声,读出他内心的悲痛。
2、颜渊的感叹可分为3层,思考下他分别感叹了什么一叹孔子学问之深;二叹夫子善教;三叹入门之难。
3、运用分层记忆法,当堂背诵。
过渡语:顾鸿安在《论语解读》里写到,只有理解孔子学问道德的人,才知孔子学问道德的博大精深;才会对孔子有如此真挚的感情。
所以颜渊是最了解孔子的学生,而自贡是最维护老师的学生。
接下来,我们来读第12、13段,看看孔子是怎样维护自己的老师的第二、三则4、子贡眼中的孔子是怎样的形象。
(学生说出比喻的手法)——第二则巧妙地以宫墙作比。
把自己的学问比作“及肩之墙”,“室家之好”,在墙外能见,说明学问修养尚浅;他把老师的学问比做“数仞之墙”若不得其门而入,就见不了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说明老师学问修养之精深。
一般人是不能接触不到的。
——第三则子贡认为老师好比太阳、月亮,别人是没有办法越过去的。
可见老师在弟子心中的地位之崇高。
小结:在两位出色的弟子眼中,孔子像巍峨的高山;像高墙深院;像高悬的日月。
孔子像高山一样的品德学识赢得学生的敬仰,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双向的,学生爱孔子,孔子对学生的爱更深沉。
《论语》选读之《高山仰止》教案

借双慧眼透视真实的孔子------《高山仰止》教学设计张晓燕永临中学【教学目标】1、掌握党、否、厌、卓尔、宜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并积累成语:斐然成章;暴虎冯河;登堂入室;杀鸡焉用牛刀;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循循善诱。
2、感悟孔子的人格之美以及与弟子之间感人的师生情谊。
3、结合《选读》中的其它章节,为子路画像,探讨子路与孔子的关系,深入理解孔子的人才观。
4、结合孔子师生间的关系,探讨当今时代的师生关系的特点。
【文化内涵】1、感悟孔子的人格之美以及与弟子之间感人的师生情谊。
2、结合孔子师生间的关系,探讨当今时代的师生关系的特点。
【课时建议】三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从题目“高山仰止”导入,问其意思明确: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问:什么样的品德才是让人仰慕的的?是不是象神仙那样让人顶礼膜拜才算是高山仰止呢?明确;学生答教师总结:其实,真正让人敬佩的人往往都是有血有肉,而不是神话的象神仙那样的人。
很多人不喜欢孔子,那是因为孔子被神话的太厉害了。
孔子师徒们实际上是一群率真的人、可爱的人,他们真诚,坦率,喜怒哀乐皆形于表。
当孔子在途中与弟子们走散后,累累若丧家之犬,子贡将看门人说的这句话告知孔子,孔子听后不仅不恼怒,反而连声称道,说得很对。
这说明当时孔子与学生们的师生关系是相当风趣幽默的。
今天,我们就通过孔子弟子的眼睛,感受下这个孔圣人的真性情。
(二)分析课文1.结合注解,自读课文出示需要注意的读音:訚訚如也:yín 行行如也:hàng 暴虎冯河:píng2.问:文章13个章节,主要提到了哪些弟子?明确:子路篇:11.13 7.11 11.15 5.7 6.28颜渊篇:7.11 11.9 11.10 9.11子贡篇:19.23 19.24其他:弟子总画像:5.22 11.13 伯牛:6.10 子游:17.4总结:这里面有孔子单独的言行,有孔子和学生的对话,也有孔子的学生对老师的评价3.问哪几则正面阐述了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明确:颜渊篇9.11 子贡篇:19.23 19.244.生读,并讨论这两个人对孔子分别是什么样的看法?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明确:颜渊和子贡对老师都很尊敬。
高山仰止学案

高山仰止学案一、学习要求:1.掌握“党”、“否”、“厌”、“卓尔”、“宜”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并积累成语:斐然成章;暴虎冯河;登堂入室;杀鸡焉用牛刀;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循循善诱。
3..感受孔子渊博的学问、美丽的人格以及与弟子之间感人的关系。
二、文本疏通(解释划线字,尝试找出各语录中可能存在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5·22)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成语“斐然成章”)(11·13)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
子乐。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7·11)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句式?”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必也临事而惧。
好谋而成者也。
”(成语“用舍行藏”或“用行舍藏”、“暴虎冯河”)(11·15)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句式?”门人不敬子路。
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成语“登堂入室”或“升堂入室”)(5·7)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
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6·28)子见南子,子路不说。
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11·9)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11·1)颜渊死。
子哭之恸。
从者曰:“子恸矣。
”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句式?”(6·10)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17·4)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翻译’”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
前言戏之耳。
”(熟语“杀鸡焉用牛刀”、成语“莞尔而笑”或“莞然而笑”)(9·11)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论语之《高山仰止》教案

论语之《高山仰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高山仰止》。
(2)理解《高山仰止》的文言文内容,把握其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分析孔子的思想品质和人格魅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高山仰止》。
(2)学会文言文的断句和翻译方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学会运用论语中的智慧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孔子的高尚品质,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2)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学会尊敬他人,树立人与人之间相互学习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1. 《高山仰止》的文言文内容及其翻译。
2. 孔子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3. 学会运用论语中的智慧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断句和翻译方法。
2. 孔子思想品质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高山仰止》的原文及其翻译。
2. 准备相关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孔子。
3. 准备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带领学生齐读《高山仰止》。
(2)学生分享自己对《高山仰止》的理解和感悟。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翻译《高山仰止》,并找出其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孔子的思想品质和人格魅力。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尊敬的人物,谈谈他们的品质和魅力。
(2)教师引导学生从论语中汲取智慧,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5. 课堂小结:6. 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高山仰止》。
7. 教学反思: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阅读《论语》的其他篇章,深入了解孔子的思想体系。
2. 组织学生进行儒家思想与现代社会关系的讨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作用。
七、评价建议: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意识。
论语之《高山仰止》教案

《论语之《高山仰止》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论语》的地位和影响引导学生理解“高山仰止”的内涵1.2 教学内容简介《论语》的作者、成书背景及历史地位讲解“高山仰止”一词的来源和意义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问答等方式进行教学1.4 教学步骤1.4.1 简要介绍《论语》及“高山仰止”的来源1.4.2 讲解“高山仰止”的意义和内涵1.4.3 引导学生思考“高山仰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第二章:《论语》概述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论语》的基本内容和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到《论语》在儒家学说中的重要性2.2 教学内容简介《论语》的基本内容、结构及特点阐述《论语》在儒家学说中的地位和影响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分析、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2.4 教学步骤2.4.1 简介《论语》的基本内容、结构及特点2.4.2 阐述《论语》在儒家学说中的地位和影响2.4.3 引导学生思考《论语》对个人修养的启示第三章:“高山仰止”的内涵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深入理解“高山仰止”的内涵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高山仰止”的精神境界3.2 教学内容讲解“高山仰止”在《论语》中的具体含义分析“高山仰止”所体现的儒家精神境界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分析、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3.4 教学步骤3.4.1 讲解“高山仰止”在《论语》中的具体含义3.4.2 分析“高山仰止”所体现的儒家精神境界3.4.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高山仰止”的精神境界第四章:“高山仰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将“高山仰止”的精神境界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4.2 教学内容探讨“高山仰止”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问答等方式进行教学4.4 教学步骤4.4.1 探讨“高山仰止”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4.4.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4.4.3 举例说明如何践行“高山仰止”的精神境界第五章:课程总结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高山仰止”的意义和价值5.2 教学内容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高山仰止”的意义和价值5.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问答等方式进行教学5.4 教学步骤5.4.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5.4.2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高山仰止”的意义和价值5.4.3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收获第六章:案例分析6.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更加深入理解“高山仰止”的内涵引导学生学会将“高山仰止”的精神境界运用到实际生活中6.2 教学内容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展示“高山仰止”的精神境界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汲取经验,提升自身修养6.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讨论、问答等方式进行教学6.4 教学步骤6.4.1 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案例中人物如何践行“高山仰止”的精神境界6.4.2 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案例中人物的言行举止如何体现“高山仰止”的内涵6.4.3 让学生从案例中汲取经验,思考如何将“高山仰止”的精神境界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第七章:小组讨论7.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高山仰止”的理解和感悟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他人观点,提高团队协作能力7.2 教学内容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高山仰止”的理解和感悟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他人观点,提高团队协作能力7.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分享、问答等方式进行教学7.4 教学步骤7.4.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话题,展开讨论7.4.2 各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分享对“高山仰止”的理解和感悟7.4.3 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他人观点,对不同观点进行思考和探讨第八章:实践活动8.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高山仰止”的精神境界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提高实践能力8.2 教学内容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高山仰止”的内涵引导学生反思实践活动中的体验,总结经验教训8.3 教学方法采用实践活动、分享、问答等方式进行教学8.4 教学步骤8.4.1 组织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服务、社区交流等8.4.2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践行“高山仰止”的精神境界8.4.3 引导学生反思实践活动中的体验,总结经验教训第九章:课程评价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课程评价的目的和意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程评价,提高自我认知9.2 教学内容讲解课程评价的目的、意义和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程评价,提高自我认知9.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问答、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9.4 教学步骤9.4.1 讲解课程评价的目的、意义和方法9.4.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程评价,提出意见和建议9.4.3 对课程评价结果进行总结和反馈第十章:课程总结与展望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总结收获和成长引导学生展望未来,将“高山仰止”的精神境界融入日常生活10.2 教学内容回顾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总结收获和成长引导学生展望未来,将“高山仰止”的精神境界融入日常生活10.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问答等方式进行教学10.4 教学步骤10.4.1 回顾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总结收获和成长10.4.2 引导学生展望未来,思考如何将“高山仰止”的精神境界融入日常生活10.4.3 总结课程的主要收获,强调“高山仰止”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重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论语》中的“高山仰止”一词的内涵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高山仰止》教案

借双慧眼透视真实的孔子------《高山仰止》教学设计柴桥中学徐姣琴【教学目标】1、掌握党、否、厌、卓尔、宜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并积累成语:斐然成章;暴虎冯河;登堂入室;杀鸡焉用牛刀;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循循善诱。
2、感悟孔子的人格之美以及与弟子之间感人的师生情谊。
3、结合《选读》中的其它章节,为子路画像,探讨子路与孔子的关系,深入理解孔子的人才观。
4、结合孔子师生间的关系,探讨当今时代的师生关系的特点。
【文化内涵】1、感悟孔子的人格之美以及与弟子之间感人的师生情谊。
2、结合孔子师生间的关系,探讨当今时代的师生关系的特点。
教学步骤:一、导入感知上面一章我们了解感受了一个教育家的伟大。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高山仰止》。
从题目“高山仰止”导入,问其意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专门引以赞美孔子:“《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仰”是慕仰;“景行”是“明行”,即光明正大的行为,是人们行动的准则,“止”是语助词。
明确: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问:这里讲的是谁的高尚品德,令人仰慕呢?——孔子。
问:那孔子有怎样高尚的品德呢?学生眼中的孔子是怎样的?集中在本文的哪几则?——(最后三则)颜渊对孔子9.11 ; 子贡对孔子19.23 19.241、颜渊眼中的孔子。
9·11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颜渊极力推崇自己的老师,用“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比喻老师学问说成是高深难测、无所不在,高不可攀。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是说老师之教高明,“循循善诱”则成为日后为人师者所遵循的原则之一。
;“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高山仰止教案

《论语》高山仰止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成语:斐然成章、暴虎冯河、登堂入室、杀鸡焉用牛刀、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谆谆教化2、理解文中叠词的表达作用3、分析师生对话,感受孔子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教化和师生之间的美妙情感。
教学重难点:理解文中叠词的表达作用分析师生对话,感受孔子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教化和师生之间的美妙情感。
教学过程:1、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憧憬之:高山,喻高尚的德行。
景行,大路,比方行为正大光明,常常“喻以崇高的品德”之意。
整句话的意思就是:到的崇高的人,人们仰慕他;行为光明正大的人,人们以他的行为作为行动准则。
止:语气助词2、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找诞生字以及本文中出现的成语。
(用PPT呈现)生字:斐、訚、侃、行、冯、桴、噫、恸、牖、喟成语:斐然成章:文化学问已经灿然可观。
暴虎冯河:徒手搏虎、徒步渡河,比方有勇无谋;冒险蛮干。
多用在书面语。
登堂入室:学问或者技能由浅入深,达到很高的水平。
杀鸡焉用牛刀:办小事用不着花大力气。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越仰视越觉得高大,越钻研越觉得坚实。
表示极其仰慕。
谆谆教化:有次序地引导别人学习。
3、请大家找找课文中主要讲到了那几个学生,孔子对他们的评价分别对应在哪些章节。
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又字季路。
2、3、4、5、6、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
颜渊:名回,字子渊。
3、7、8子游:姓言,名偃,字子游。
10伯牛:姓冉名耕字伯牛。
94、从大家找的内容来看,孔子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集中在两个人身上,即子路(仲由和颜渊),那么我们先来看孔子和子路:对话2,孟子曰:“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化之,三乐也。
”孔子一方面为他的学生各有特长而兴奋,但他又很担忧子路,生怕他不会有好结果。
子路的下场究竟如何呢?仲由之死: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难。
”子羔卒去。
有使者入城,城门开,子路随而入。
造蒯聩,蒯聩与孔悝kuī登台。
高中语文语文版精品教案《十二 高山仰止》

《高山仰止》教学设计福州延安中学肖丽秀[设计思路]《〈论语〉选读》作为选修课,是必修的一种延伸与拓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拘泥于本课内容,注重课外材料的补充,重新整合各章节,或提挈某一章,或补充另一章对主题拓展。
使学生对主题的内涵形成比较完整的认识。
本课所选材料呈现的是“孔子对学生怀有仁爱之心”这一主题。
由13个章节组成,编排上没有什么规律,较为零散,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体悟孔子的仁爱情怀,为此,教学设计以主问题:为什么孔子能赢得他的弟子及后人的景仰?贯穿全课,解答这个问题分两步走,先让学生从课本内容出发,明白孔子为何能赢得弟子的景仰,这个问题以学生阅读文本,讨论交流为主。
从孔子与弟子的交往中明白,孔子的仁爱之心。
再解答孔子为何能赢得后人的景仰,这是本课的难点,教师引导:由孔子的爱学生到爱众人,再到他爱全社会,爱众人,学生比较容易明白,重点在引导学生明白在他爱社会的表现中,看出他永不言弃与勇于担当的精神品质,这个本课的难点,以教师引导,学生领悟为主。
通过这个主问题的解决,学生感悟,一个人只有拥有了高尚的道德精神品质,才能赢得他人的尊敬与爱戴。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文本,分析孔子在与弟子的交往中表现出怎样的精神品质;2、通过问题探究,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讨论交流,从而领悟孔子与弟子间感人的师生情谊;3、通过教师引导,联系课文其它章节的内容,多层次、多角度地理解孔子的仁爱情怀;4、养成永不言弃与勇于担当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1、感悟孔子与弟子间感人的师生情谊;2、多层次,多角度地理解孔子的仁爱情怀。
[教学方法]1、讨论交流:学生在独立思考后,进行讨论交流,以便深入研读文本;2、问题探究:以问题引领学生探究课文内容,并延伸拓展,加深对孔子思想的理解;[教学过程]一、释题导入(多媒体展示)“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仰”是仰慕;“景行háng”是“大道”,比喻光明正大的行为,“止”是语助词。
高山仰止导学案

《高山仰止》导学案班级:姓名:【预习部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斐.然成章()行.行如也()暴虎冯.河()桴.()子路不说.()子哭之恸.()莞.尔而笑()喟.然叹曰()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夫子矢.之()子哭之恸.()子路不说.()博.我以文()道不行..戏之耳()..()归与.()前言..()循循然善诱人不知所以..裁之()3.指出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
①子行三军,则谁与②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③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④乘桴浮于海【课文解读】1.论语中多叠句,如:“觚哉,觚哉”“使乎,使乎”“归与,归与”“天厌之,天厌之”等等,说说这些叠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以及这些句子形式与《论语》语体特点的关系。
(课文解读三)【课后练习】(一)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
前言戏之耳!‛(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四海之内皆兄弟”,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
(1分)(2)后世学者认为,这段文字富有趣味。
“趣”在何处?试谈谈你的认识。
(3分)(二)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4分)7·11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6·10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9·11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未由也已。
”(1)当孔子去探望生病的伯牛时,孔子的话语中充满了痛苦和无奈。
试问,得以充分表达这种情绪的修辞手法是什么?(1分)(2)孔子通过平时言行赢得学生的喜爱和崇敬。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咸祥中学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论语》之《高山仰止》学案

一、学习目标1.背诵l7.4、9.11章。
2.掌握“党”、“否”、“厌”、“卓尔”、“宜”在文中的含义。
3.理解并积累成语:斐然成章;暴虎冯河;登堂入室;杀鸡焉用牛刀;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循循善诱。
4.感受孔子渊博的学问、美丽的人格以及与弟子之间感人的关系。
5.理解文中叠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二、课前准备1、给加点的字注音。
斐.然成章()行.行如也()暴虎冯.河()无所取材.()子路不说.()子哭之恸.()自牖.()喟.然()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吾党.之小子狂简.....(2)行行如(3)用之则行.(4)子行.三军(5)临事而惧.(6)无所取材.(7)子路不说.(8)夫子矢.之曰(9)予所否.者(10)自牖.执其手(11)子之.武城(12)末由..也已(13)百官.之富(14)不亦宜.乎(15)叔孙武叔毁.仲尼(16)无以..为也(17)其何伤.于日月乎(18)多.见其不知量也3、名句填写。
(1)夫子莞尔而笑,曰:“。
”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
’”(2)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
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三、课后巩固(一)基础巩固1、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A.如.有所立卓尔子路,行行如.也B.惟我与.尔有是夫从我者,其由与.C.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D.若由也.,不得其死然闵子侍侧,訚訚如也.2、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约我以礼②无以为也③其何伤于日月乎④子贡贤于仲尼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同 D.①②同,③④不同(二)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11.9)颜渊死,子哭之恸。
从者曰:“子恸矣。
”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高山仰止 复习导学案

《高山仰止》导学案一、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来句子通假字本字句子通假字本字⑴归与!归与⑷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⑸前言戏之耳⑵子见南子,子路不说⑶夫子矢之曰⑹从我者,其由与⑺虽欲从之,末由也已二、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填代码)并写出活用后的意思A.名作动B.名作状C.名作使动D.名作意动E.形作名F.形作动G.形作使动H.形作意动I.动词作名词J.动词作使动句子类型活用后意思⑴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三、写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句中义和今义句子句中义今义句子句中义今义⑴不知所以..之为恸而谁为..裁之⑷非夫人⑵道不行..,乘桴浮于海⑸夫子循循然善诱人..⑶子见南子,子路不说..戏之耳..⑹前言四、写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类型,并作口头翻译句子类型句子类型⑴闵子侍侧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⑵子行三军,则谁与⑻子贡贤于仲尼⑶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⑷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⑽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⑸乘桴浮于海⑾仲尼,日月也⑹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五、基础知识巩固性训练1.选出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正确的一项()A.斐.(fěi)然成章訚.(yín)訚如也行.(hàng)行如也窥.(kuì)见室家之好B.暴虎冯.(féng)河好.(hào)谋而成侃.(kǎn)侃如也乘桴.(fú)浮于海C.犹可逾.(yú)也子哭之恸.(dòng)瞻.(zhān)之在前自牖.(yǒu)执其手D.莞.(wǎn)尔而笑卓.(zhuó)尔不群弦.(xián)歌之声夫子之墙数仞.(rèn)2.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词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A.不知所以裁.之(裁判)吾党之小子狂简..(狂放志大)B.子行.(统率)三军暴虎冯河..(徒步渡河)C.訚訚如...也(滔滔不绝的样子)...也(和颜悦色的样子)侃侃如D.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结交)末由.(途径)也已3.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词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A.吾党.之小子狂简(同党)行行..如也(中和正直的样子)B.予所否.者,天厌之(不当,不对)子哭之恸.(过分哀痛)C.莞尔..而笑(微笑的样子)不见宗庙之类,百官.之富(官员)D.夫子之云,不亦宜.乎(合适,恰当)夫子循循然...善诱人(语重心长的样子)4.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A.如.有所立卓尔子路,行行如.也B.惟我与.尔有是夫从我者,其由与.C.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D.若由也.,不得其死然闵子侍侧,訚訚如也.5.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约我以.礼②无以.为也③其何伤于.日月乎④子贡贤于.仲尼A.①②同,③④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同D.①②同,③④不同6.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子行三军,则.谁与②小人学道则.易使也③斯.人也而有斯疾也④闻斯.行诸A.①②同,③④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同7.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子之.武城②不见宗庙之.美③从我者,其.由与④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A.①②同,③④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同8.选出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A.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高中语文 高山仰止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论语选读》

【步步高】(新课标)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高山仰止学案新人教版选修《论语选读》儒家的理想人格儒、道、墨、法四家作为民族文化各自的一部分,儒法人道显赫,道墨天道昭著,儒道重义轻利,墨法强调功利。
先秦四家在争辩中互相吸收,经过糅合,添以新质,凝聚成炎黄族类的理想人格。
具体地说:“道家引导人们离开名利场,作精神上的逍遥游;墨家的视野,绝不出小生产的范围;法家要维护中央集权,钟情于法、术、势的运用,不会鼓励人们开拓思维空间。
世俗化、人情化、伦理化的儒家,以维护既存秩序为己任,在汉以后成为正统。
佛教是舶来品,原主张‘沙门不敬王者’,为在中国立足,被迫向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本土文化靠拢,在高于一切的皇权面前低下了‘不敬’的头;道教吸收了道家神秘主义的内容,以儒术迎合统治者。
封建王朝利用儒学治世、佛学治心、道教养身的不同功能,使其在维护统治方面相互补充,发挥整体合力的作用。
”儒家追求的“天下大同”是理想的世界,“大同”出自《礼记·礼运篇》。
儒家的理想人格是圣贤,能圣必然贤,贤则可通圣。
对统治者而言,以圣王为追求目标和行为典范,其榜样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对士大夫和庶民而言,则以贤君子为追求目标和行为典范,其榜样是孔、孟、萧何、诸葛亮、曾国藩。
“内圣外王”出自《庄子·天下篇》,内圣指内在修养,对善的领悟,对道德的把握;外王指修养所得,推广于社会,使天下道一风同。
三纲八目是儒家实现内圣外王的修养功夫。
三纲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明德是根本,亲民是手段,知止是界线;八目即“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一种由近及远、由己及人、由小到大、由个体到群体的修养方法,构成一套完整的封建政治哲学体系。
儒家提倡“温、良、恭、俭、让”与“和为贵”,修养途径是穷独达兼、正己正人,既要积极进取,又要洁身自好。
它要求人们做到:一是遵循伦理本位。
在封建社会,父慈、子孝、妇从的家庭伦理观念,是君仁、臣忠、民顺的社会伦理观念的缩影。
备考:《高山仰止》教案 doc

备考2010:《高山仰止》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孔子的高山之德:学高爱深。
2、感受叠句的口语化特点及其强烈抒情效果。
3、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及成语,并背诵重要章句。
【重点难点】1、重点:体味夫子之爱的深沉。
2、难点:引导抓住关键词句和具体细节体味夫子之爱。
【教学方法】1、诵读讨论:通过诵读感知语言,由探究词句内涵入手引发讨论,力求不离文本。
2、比较体味:采用删改比较法或者引用互补法,深入体味关键词句或形象的人文内涵。
3、分类学习:分类研读相关内容,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并实现长文短教。
【教学时数】三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感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高山仰止》。
和前面学过的篇章不同,这是孔子和他的学生自己的世界。
这里有哪些学生?(学生发言)学生有七:闵子骞、子路、冉有、子贡、颜渊、伯牛、子游。
这几个人不同凡响,是孔门十哲中的七个。
孔子弟子三千,有名的七十二人,在这七十二个人中,有十个最优秀,人称孔门十哲。
都是谁呢?请看——屏显资料之一:孔门十哲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论语·先进》这十个人,每个都有特长。
以德行著称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能言善辩,精于外交活动的有宰我、子贡;善于治理政务的有冉有、季路;精于礼仪制度的有子游、子夏。
《高山仰止》可以算得上孔门精英的大聚会了。
下面,就让我们通过朗读走进他们的世界。
学生齐读或开火车朗读(或跟读)。
(如两至三课时完成,则可在此间略讲字词句)二、研读文本在这个世界里,孔子最活跃,他出现在各种场合,即使不直接出场,也会在别人的口中,特别是在他学生的心目中出现。
今天,我们就以他和学生的关系为切入点,来感受他的不朽魅力。
可以围绕这样两个问题展开思考和交流:(屏显问题)1、孔子怎样对待他的学生?2、学生又怎么对待孔子?为了便于讨论,我们根据师生关系将人物作如下分组:(屏显人物)孔子和颜渊(11.9、11.10、9.11)孔子和子贡(19.23、19.24)孔子和子路(11.13、7.11、11.15、5.7、6.28)孔子和伯牛、子游、乡党小子(6.10、17.4、5.22)大家可以凭自己的兴趣挑一组研读,可以同学协作,也可以独立完成。
《论语选读》之《高山仰止》《沂水春风》学案

《论语选读》之《高山仰止》《沂水春风》学案《高山仰止》《沂水春风》学案黄岩中学林佩利老师整理一、基本要求1、背诵17.4、9.11、“‘点!尔何如?’……吾与点也!”2、掌握“党”、“否”、“厌”、“卓尔”、“宜”、“居”、“如”、“方”、“作”、“撰”、“伤”、“与”等在文中的含义。
3、理解并积累成语:斐然成章;暴虎冯河;登堂入室;杀鸡焉..................用牛刀;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循循善诱。
...................4、感受孔子渊博的学问、美丽的人格、教学风格以及师生之间平等和谐的气氛。
5、理孔子“礼乐治国”的思想。
二、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斐.然成章訚.訚如也行.行如也暴虎冯.河好.谋而成侃.侃如也乘桴.浮于海子哭之恸.自牖.执其手莞.尔而笑卓.尔不群千乘.之国喟.然饥谨.铿.尔冠.者哂.之俟.撰.浴乎沂.舞雩.祓濯..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⑴归与!归与⑵子见南子,子路不说⑶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⑷莫春者,春服既成3、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⑴博.我以文,约我以礼⑵天丧.予,愿为小相焉⑶子哭.之恸⑷端章甫...⑸风.乎舞雩4、写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句中义和今义⑴不知所以..裁之 ⑵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⑶前言..戏之耳 ⑷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5、写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类型,并能作口头翻译⑴闵子侍侧 ⑵子行三军,则谁与?⑶仲尼,日月也 ⑷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⑸乘桴浮于海 ⑹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⑻子贡贤于仲尼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 ⑽毋吾以也⑾不吾知也 ⑿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⒀如或知尔,则何以哉6、一字多义⑴行子行三军 用之则行行行如也⑵然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⑶之亡之,命矣夫子之武城 天厌之 不见宗庙之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⑷与惟我与尔有是夫 从我者,其由与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吾与点也⑸焉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割鸡焉用牛刀 ⑹以以吾一日长乎尔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 为国以礼⑺如如或知尔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宗庙之事,如会同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行行如也⑻方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⑼乎浴乎沂 夫子之云,不亦宜乎郁郁乎文哉7、解释下列各句加点字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山仰止》导学案一、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来句子通假字本字句子通假字本字⑪归与!归与⑭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⑫子见南子,子路不⑮前言戏之耳说⑬夫子矢之曰⑯从我者,其由与⑰虽欲从之,末由也已二、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填代码)并写出活用后的意思A.名作动 B.名作状 C.名作使动 D.名作意动E.形作名F.形作动 G.形作使动 H.形作意动 I.动词作名词 J.动词作使动句子类型活用后意思⑪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三、写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句中义和今义句子句中义今义句子句中义今义⑪不知所以..之为恸而谁为..裁之⑭非夫人⑫道不行..,乘桴浮于海⑮夫子循循然善诱人..⑬子见南子,子路不说..戏之耳..⑯前言四、写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类型,并作口头翻译句子类型句子类型⑪闵子侍侧⑰博我以文,约我以礼⑫子行三军,则谁与?⑱子贡贤于仲尼⑬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⑲子服景伯以告子贡⑭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⑳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⑮乘桴浮于海⑴仲尼,日月也⑯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五、基础知识巩固性训练1.选出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正确的一项()A.斐.(fěi)然成章訚.(yín)訚如也行.(hàng)行如也窥.(kuì)见室家之好B.暴虎冯.(fãng)河好.(hào)谋而成侃.(kǎn)侃如也乘桴.(fú)浮于海C.犹可逾.(yú)也子哭之恸.(dîng)瞻.(zhān)之在前自牖.(yǒu)执其手D.莞.(wǎn)尔而笑卓.(zhuï)尔不群弦.(xián)歌之声夫子之墙数仞.(rân)2.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词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A.不知所以裁.之(裁判)吾党之小子狂简..(狂放志大)B.子行.(统率)三军暴虎冯河..(徒步渡河)C.訚訚如...也(滔滔不绝的样子) ...也(和颜悦色的样子)侃侃如D.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结交)末由.(途径)也已3.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词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A.吾党.之小子狂简(同党)行行..如也(中和正直的样子)B.予所否.者,天厌之(不当,不对)子哭之恸.(过分哀痛)C.莞尔..而笑(微笑的样子)不见宗庙之类,百官.之富(官员)D.夫子之云,不亦宜.乎(合适,恰当)夫子循循然...善诱人(语重心长的样子)4.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A.如.有所立卓尔子路,行行如.也 B.惟我与.尔有是夫从我者,其由与.C.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D.若由也.,不得其死然闵子侍侧,訚訚如也.5.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约我以.礼②无以.为也③其何伤于.日月乎④子贡贤于.仲尼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同 D.①②同,③④不同6.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子行三军,则.谁与②小人学道则.易使也③斯.人也而有斯疾也④闻斯.行诸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7.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子之.武城②不见宗庙之.美③从我者,其.由与?④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 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8.选出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A.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我越是仰望它越觉得它高大,我越是钻研它越觉得它坚实。
】B.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我)一会儿跑到前面去看他,一会儿又跑到后面去看他。
】C.予所否者,无厌之!【凡是我所认为不当的事情,即使老天也讨厌。
】D.多见其不知量也【至多显出他没有多少智慧和力量而已。
】9.选出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A.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就像布匹一样,已织得斐然成章,可是还不知道如何来剪裁。
】B.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用我呢,就能成功;不用我呢,就会被埋没,只有我和你才有这样的本领吧!】C.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都停不下来。
】D.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像仲由这样,只怕不得善终吧!】六、名句背诵检测⑪用之则行,。
⑫君子学道则爱人,。
⑬仰之弥高,。
⑭瞻之在前,。
⑮夫子循循然善诱人,,,欲罢不能。
⑯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
七、理解成语,并能口头造句交流①斐然成章②侃侃而谈③暴虎冯河④登堂入室⑤莞尔而笑⑥循循善诱⑦欲罢不能⑧卓尔不群⑨仰之弥高,钻之弥坚⑩不得其门而入《高山仰止》答案一、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来句子通假字本字句子通假字本字⑪归与!归与与欤⑭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材哉⑫子见南子,子路不说说悦⑮前言戏之耳耳尔⑬夫子矢之曰矢誓⑯从我者,其由与与欤⑰虽欲从之,末由也已已矣二、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填代码)并写出活用后的意思A.名作动 B.名作状 C.名作使动 D.名作意动E.形作名F.形作动 G.形作使动 H.形作意动 I.动词作名词 J.动词作使动句子类型活用后意思⑪博.我以文,约我以礼G 使…丰富三、写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句中义和今义句子句中义今义句子句中义今义⑪不知所以..裁之用来…方法因此⑭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那个人尊称妻子⑫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行不通不好,不可以⑮夫子循循然善诱人..诱导人引诱人⑬子见南子,子路不说..不高兴不说话⑯前言..戏之耳先前说的话导言,引言四、写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类型,并作口头翻译句子类型句子类型⑪闵子侍侧省略⑰博我以文,约我以礼状后⑫子行三军,则谁与?疑宾前⑱子贡贤于仲尼状后⑬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省略⑲子服景伯以告子贡省略⑭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状后⑳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疑宾前+状后⑮乘桴浮于海状后⑴仲尼,日月也判断⑯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疑宾前五、基础知识巩固性训练1.选出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正确的一项()A.斐.(fěi)然成章訚.(yín)訚如也行.(hàng)行如也窥.(kuì)见室家之好B.暴虎冯.(fãng)河好.(hào)谋而成侃.(kǎn)侃如也乘桴.(fú)浮于海C.犹可逾.(yú)也子哭之恸.(dîng)瞻.(zhān)之在前自牖.(yǒu)执其手D.莞.(wǎn)尔而笑卓.(zhuï)尔不群弦.(xián)歌之声夫子之墙数仞.(rân)1.D【A窥(kuī),B冯(pínɡ),C恸(tîng)】2.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词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A.不知所以裁.之(裁判)吾党之小子狂简..(狂放志大)B.子行.(统率)三军暴虎冯河..(徒步渡河)C.訚訚如...也(和颜悦色的样子)侃侃如...也(滔滔不绝的样子)D.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结交)末由.(途径)也已2.B【A裁:裁剪,约束;C侃侃如:各乐的样子;D与:跟…共事】3.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词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A.吾党.之小子狂简(同党)行行..如也(中和正直的样子)B.予所否.者,天厌之(不当,不对)子哭之恸.(过分哀痛)C.莞尔..而笑(微笑的样子)不见宗庙之类,百官.之富(官员)D.夫子之云,不亦宜.乎(合适,恰当)夫子循循然...善诱人(语重心长的样子)3.B【A党:乡党,故乡;C官:房舍;D与:跟…共事】4.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A.如.有所立卓尔子路,行行如.也 B.惟我与.尔有是夫从我者,其由与.C.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D.若由也.,不得其死然闵子侍侧,訚訚如也.4.C【A连词,如果/助词,然,…的样子;B连词,表并列,和/句末语气助词,表猜测语气,…吧;D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句末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5.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约我以.礼②无以.为也③其何伤于.日月乎④子贡贤于.仲尼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同 D.①②同,③④不同5.D【①②介词,用;③对;④比】6.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子行三军,则.谁与②小人学道则.易使也③斯.人也而有斯疾也④闻斯.行诸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6.C【①②,那么,就;③此,这;④就】7.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子之.武城②不见宗庙之.美③从我者,其.由与?④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 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7.C【①动词,到,往;②结构助词,的;③表猜测语气,④表反问语气】8.选出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A.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我越是仰望它越觉得它高大,我越是钻研它越觉得它坚实。
】B.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我)一会儿跑到前面去看他,一会儿又跑到后面去看他。
】C.予所否者,无厌之!【凡是我所认为不当的事情,即使老天也讨厌。
】D.多见其不知量也【至多显出他没有多少智慧和力量而已。
】8.A【B明明看它在前面,一下子又到了后面;C如果我做了什么不当的事情,就让老天厌弃我吧!D只是显出他不知轻重高低罢了。
】9.选出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A.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就像布匹一样,已织得斐然成章,可是还不知道如何来剪裁。
】B.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用我呢,就能成功;不用我呢,就会被埋没,只有我和你才有这样的本领吧!】C.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都停不下来。
】D.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像仲由这样,只怕不得善终吧!】9.B【用我呢,我就去干;不用我,我就退隐,只有我和你才能做到这样吧!】六、名句背诵检测⑪用之则行,。
舍之则藏⑫君子学道则爱人,。
小人学道则易使也⑬仰之弥高,。
钻之弥坚⑭瞻之在前,。
忽焉在后⑮夫子循循然善诱人,,,欲罢不能。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⑯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
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七、理解成语,并能口头造句交流①斐然成章②侃侃而谈③暴虎冯河④登堂入室⑤莞尔而笑⑥循循善诱⑦欲罢不能⑧卓尔不群⑨仰之弥高,钻之弥坚⑩不得其门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