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邓稼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是作者既是为中华民族而自豪,也是 为做了50年的朋友邓稼先而骄傲。(这样写 也从侧面突出了邓稼先贡献之大)
内容赏析
第五部分:“我不能走”
重难点分析
1、朗读《吊古战场文》的原文并翻译:
原文:浩浩乎!平沙 译文: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 无垠,敻不见人。河 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 水萦带,群山纠纷。 水象飘带一 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 黯兮惨悴,风悲日曛。一样交错在一起。 幽暗啊悲惨凄凉, 蓬断草枯,凛若霜晨。北风悲号,天日昏黄。 飞蓬折断,百 鸟飞不下,兽铤亡群,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 各种 亭长告余曰:“此古 飞鸟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 战场也!常覆三军。 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 往往鬼哭,天阴则 说:“这就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 闻!” 的一方全军都覆没在这里,时常能听 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 会听得更加清楚。”
邓稼先
•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
领导者,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 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 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 界先进水平。 • 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 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 称号,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 特等奖。 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 为“两弹元勋”。 • 邓稼先在一次实验中,受到核辐射,身患直肠癌, 于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不幸逝世,终年62岁。
1. 抓住关键性的语句,圈点勾画。
提 示
2.注意开头、结尾和小标题
3. 不要忽视某些段落的中心语句。
邓稼先
一、 在近一百多年来中国历史乃至世 历史背景 界历史的背景上推出邓稼先。 二、 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 生平简介 三、 在同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 人物对比 海默的对比中来写邓稼先。 作者得到消息,中国的原子弹是自力更 巨大贡献 四、 生搞出来的,热泪满眶,为邓稼先而骄傲。 五、举例具体述写邓稼先的奉献精神 沙漠创业 和巨大贡献。 六、引述作者写给邓稼先夫人的电报、 热情赞颂 书信中的几段话总体评价邓稼先。
英国──1952年10月3日;
法国── 1960 年 2 月 13 日;
印度── 1974 年 5 月 18 日。
1967年6月17日中国 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中国于 1966 年 12 月 28 日成功地进行了氢弹原理 试验。1967年6月17日由 飞机空投的300万吨级氢 弹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从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到 爆炸第一颗氢弹,中国只 用了2年零2个月的时间, 其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
结构上:为了引出主要人物,为邓稼 先的出场做准备。
内容上:把邓稼先的贡献放在广阔的 历史背景中来看,为下文写“今天” 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的伟大成就 作铺垫。
3. 朗读 2-5 段,并从修辞手法的 角度赏析。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列举 1898 年列 强瓜分中国的罪行,增强了文章的气 势和语言的节奏感,使文章更有感染 力。
2、“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这里是指“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 军宣队。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 服务,就是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邓就 是把这这些奉为自己的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 想党员。
3、9,10段独立成段有什么作用: 起到突出强调作用,高度赞扬了邓稼先的奉献精 神。
zǎi gē
宰割
kě gē kěqì
可歌可泣
xiǎn wéi rén zhī
鲜为人知
筹划
chóu huà
当之无愧
dāng zhī wú kuì
锋芒毕露
fēng máng bì lù
彷徨
páng huáng
wenku.baidu.com马革裹尸
mǎ gé guǒ shī
鞠躬尽瘁
jū gōng jìn cuì
仰慕
yǎng mù
家喻户晓
第三部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 写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比较,以
凸现邓稼先的人品。
两人对比
奥本海默→拔尖人物→锋芒毕露 邓稼先→真诚坦白→从不骄人
1 开头两段作者先说与两人的关 系,有何作用?
一方面从侧面说明文中所写的内容都 是真实可信的,另一方面为下文介绍 两人迥异的性格作铺垫。
他们是各自祖国的原子弹之父:
jiā yù hù xiǎo
妇孺皆知
fù rú jiē zhī
词语积累
• 任人宰割:任凭别人宰杀与欺辱,没有反抗的能力。
• 可歌可泣: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 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 • 至死不懈:到死也不松懈。 •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
止。多半用于形容人的伟大。 •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战场。 •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 • 锋芒毕露:比喻锐气、才干全部显露出来。 妇孺皆知:妇幼都知道,形容名声很大。 • 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两个国家的文化传统不同,对于领 导者的气质性格也有不同的要求。
内容赏析
第四部分:民族感情?友情?
通过写邓稼先的诚恳周到及领导中国 原子弹工程所创造出来的成就,激起 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作者为民族而自 豪,为稼先而骄傲。
严肃求证→书信证明 力破谣言 民族感情→友情
内容赏析
邓稼先的回信表现了什么?
邓稼先的回信极其严谨认真,毫不含 糊。这表现了一名有着极高爱国热情 的科学家的坦荡胸怀、诚实态度,以 及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也是一 篇回忆性散文。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 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一般有两类, 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 他人的生平。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 “实录”。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 间顺序来记叙。传记要写出人物的思 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
传记是一种用来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 以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为核心。 传记可分为两类: 一是自述生平的,叫做“自传”; 一是由别人撰写的,叫做“他传”或 “评传”。
对比
一百年以前→任人宰割
一个世纪后→站起来了
引出主人公
1. 写邓稼先,却为何要从一 百年以前的甲午战争写起?
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 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 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 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 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Zx.xk
2.文章列举的中国一百年前的历 史对于表现人物有何作用?
简述邓稼先的生平和贡献。肯定邓稼先“两弹 元勋”的地位,赞扬了邓稼先“鞠躬尽瘁,死 而后已”的光辉一生。
光辉一生
生平简介→求学生涯 “两弹”元勋 工作业绩→杰出贡献
1964 年 10 月 16 日中 国爆炸了第一颗原 子弹。
1939年10月,美国政府决 定研制原子弹, 1945 年造 出了三颗。其他国家爆炸 第一颗原子弹的时间如下: 苏联──1949年8月29日;

第一部分是引子,,第二部分简介了 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第四 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第五 部分重点写出了邓稼先的深厚博大的民族文 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 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是第 二部分的具体化。第六部分是全文的总 结。
(引子) 一、历史背景
杨 振 宁 (1922——), 出生于安徽省合 肥市,美籍华裔 物理学家,获得 1957年诺贝尔物 理学奖。
50年的友谊
他们是 同乡 同学 亲如兄弟的 好朋友
一个获诺贝尔奖 蜚fēi 声世界半世 纪
得知邓稼先逝世后,杨 振宁含泪写出这篇至情 之文
一个为国造核弹 隐姓埋名28载
学习目标
1、全面了解邓家先生平经历, 认识邓稼先。 2、识记、积累重点词语。 3、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 容,体会作者写作意图。
奥本海默
一个锋芒毕露;
一个忠厚平实
相同
第三段:
不同
过渡,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先指出奥本海默和邓稼先的相同点, 后用“可是”指出两人的不同,引起 对两个人不同点的叙述。 答题模式:承接上文的……内容,引 起下文对……的叙述。
(三)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这部分运用了
对比
的写法?
为什么要拿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作比较?
“租借”全部加了引号,表达了对列强的 愤慨和对祖国屈辱历史的悲痛之情。
排比的表达效果: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能使作者思想感 情的表达更强烈,能增强文章气势, 加强语气。
1. 叙事写景:使层次清晰,描写细腻, 形象生动。 2.抒情:使节奏和谐,感情充沛。
3.说理:条理清晰,说服力强。
内容赏析
第二部分: “两弹元勋”
悼邓稼先词
(张爱萍)
踏遍戈壁共草原, 二十五年前, 连克千重关, 群力奋战自当先, 捷音频年传。 蔑视核讹诈, 华夏创新篇, 君视名利如粪土, 许身国威壮河山, 功勋泽人间。
邓稼先(1924—1986),我国 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 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 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 献。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中 央军委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 勋奖章”。
1.从第2段中的“始终”一词开业看 出邓稼先的什么精神?
结构上表现了邓稼先在两弹事业上执 着追求、至死不懈的精神。
2.第3、4段独立成段有什么作用?
有强调作用,表明了这两件事的重大 历史意义,突出了邓稼先在中国原子 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中作出的巨大贡 献。
3.赏析理解第5段。
指出两弹成功爆炸对中华民族的重要 意义,也从另一方面强调了邓稼先对 国家做出的贡献之大。
人物简介
1924年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 个书香门第的家庭。1935年考入 志成中学,在读书求学期间,深 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1937年 北平沦陷后,他曾秘密参加抗日 聚会。后在父亲邓以蛰的安排下 ,他随大姐去往昆明,并于1941 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1948年至1950年,他在美国普渡 大学留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 ,毕业当年,他就毅然回国。
可歌可泣 鲜为人知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家喻户晓 截然不同 知人之明 层出不穷
妇孺皆知 当之无愧 锋芒毕露 马革裹尸
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 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 结、50年朋友深情为基调, 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 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
初读课文: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内容,准确把握课文基本信息
自传,一般要写出自己的姓名、生年、籍 贯、家庭、爱好和主要经历等。 为别人写的传记,除了记述其主要经历外, 还可以有简要评论;也有侧重记人一生中几件 典型事情的。
热泪盈眶 (kuàng) 可歌可泣 (qì) 鞠躬尽瘁 (cuì) 彷徨
(páng huáng)
(xiān) (yān) 殷红 鲜红 殷切 (yīn) 鲜为人知 (xiǎn)
朴实、有强烈 (四) 民族感情?友情? 的民族自尊心 作者写自己通过邓稼先的来信得到消息, 中国的原子弹工程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是 自力更生搞出来的,因而感情受到极大震荡, 一时热泪满眶。 “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 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 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杨振宁真 的弄不懂自己的感情吗?应如何理解。
4、第7,8段引用邓稼先的“文革”时期的 事例有什么作用? “文革”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及其特殊的时期,邓 稼先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和工宣队、军宣 队讲理,避免了他们的围攻,表现了邓稼先高尚 的人格魅力。
在中国,人们都信赖邓稼先这 样纯朴平实的人,他可以得到人们 的拥护支持; 在美国,人们更敬重像奥本海 默这样个性张扬的人。
三、人物对比
二、生平经历和贡献 四、巨大贡献 六、热情赞颂 (总结)
(补充扩展)
五、沙漠创业(具体化)
八 国 联 军 攻 陷 的 北 京
甲午战争黄海大战
日军屠杀大连、旅顺居民
被带上枷锁的中国人
内容赏析
第一部分: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
展示历史背景。在近一百多年来中国历史乃至 世界历史的背景上推出邓稼先。 作者以1898年西方列强瓜分中国为例,说明旧 中国是怎样“任人宰割”, 然而一个世纪后, 中国人站起来了。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进行了比较:
职务 功劳 学术水平 锋芒毕露 奥本海默 善于辞令 复杂的人 邓稼先
国籍 相当
文化背景 性格 最不引人注意 忠厚平实 “纯”
不同
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 朴实品质和无私奉献精神。
1、“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 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 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 实。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 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