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小读者》之《小桔灯》阅读教案
《小橘灯》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小橘灯》教案设计教学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五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小橘灯》的主要内容,掌握生字词,会用文中的词语造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朗读、思考、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增强关爱他人的意识。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小橘灯》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 掌握生字词,会用文中的词语造句。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的含义。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小橘灯》的作者、背景及与小橘灯有关的故事。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查找字词意思。
(2)小组内交流生字词学习情况,共同解决疑难字词。
3. 朗读感悟(1)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情。
4. 课堂练习(1)学生用文中的词语造句。
(2)教师点评并指导学生改进句子。
5. 总结反馈(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掌握。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1)教师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学生齐读课题。
2. 合作探究(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讨论成果。
3.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关爱他人的认识。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经历。
4.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式和词语写一段话。
(2)教师点评并指导学生改进句子。
5. 总结反馈(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三、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朗读、思考、表达的能力。
3. 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效果。
2024小学语文六年级人教版下册《小桔灯》教案
2024小学语文六年级人教版下册《小桔灯》教案一、教材分析《小桔灯》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该课文通过描述小桔灯和主人公小明之间的故事,引发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通过阅读和理解该课文,学生能够启发他们对自然和生命的独特见解,培养他们欣赏大自然、关心他人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理解和运用该课文,学生应能够:- 理解课文中小桔灯的寓意;-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人物的性格。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堂教学的引导,学生将参与到多种教学方法中,包括:- 分组合作,共同讨论课文内容;- 阅读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与关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小桔灯的意义;- 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子;- 分析文中人物性格。
2.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生命的思考;- 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教学准备- 课文及相关教辅资料;- 多媒体教学设备;- 小组活动的分组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可通过提问或展示相关图片的方式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导读课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通过快速阅读课文,并简要介绍故事的情节,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3. 分组阅读将学生分组,并要求每个小组阅读课文《小桔灯》。
学生可以讨论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并尝试解释小桔灯的寓意。
4. 教师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对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进行讲解,并引导学生理解小桔灯的象征意义。
5. 情感教育通过与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思考自然和生命的意义,培养他们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与关心。
6. 独立阅读与总结要求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并进行总结。
学生可以记录下他们对小桔灯的理解,以及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关联的内容。
7.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课进行总结,并回顾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六、教学延伸1. 生活实践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实际活动,如植树、观察自然景色等,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生命的关注。
小桔灯教学设计
小桔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生词。
2、学习冰心通过记事来抒发感情的方法,学习冰心儿童成长、弱势群体、美好未来的博大爱心。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小姑娘的形象。
4、培养学生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心,珍惜眼前的美好生活。
二、教学重点:1、学习本课的生字、生词。
2、学习冰心通过记事来抒发感情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小姑娘的形象。
三、教学难点:1、学习冰心通过记事来抒发感情的方法。
2、理解小姑娘的形象。
四、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会写生字、准备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2、借阅《寄小读者》一书,了解有关本文的背景资料和相关内容。
3、准备一盏小桔灯,以备模拟小桔灯实验时用。
4、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教师可以从冰心的简介导入新课,先让学生了解冰心的创作情况,然后教师讲述冰心的创作成就,最后引出本课的课题——《小桔灯》。
教师也可以从复习《三棵银杏树》一文入手,引出本文的课题。
教师可以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学过了《三棵银杏树》,知道了作者对银杏树寄托了自己的理想和感情。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小桔灯》。
这篇课文也是冰心写的,让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作者通过记事抒发了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1、听录音,感知课文内容。
听录音之前,可以要求学生注意生字、生词的读音,注意模仿录音中的语气语调。
听后可以让学生复述课文的内容,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复述情况作必要的补充和更正。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要求学生注意朗读的投入和专注程度。
读完后讨论回答以下问题: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发生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地点是什么地方?主要人物是谁?(明确答案后板书)3、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①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②这件小事发生在什么时期?地点在哪里?主人公是谁?(讨论回答后板书)然后齐读一遍课文。
基于设计思维的高中开源硬件项目教学设计以小e声控灯为例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教育界也开始积极探索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创新思维。
语文教案小橘灯教学教案
小橘灯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小橘灯》,使学生了解文章的背景,掌握生字词,并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思考等方式,理解小橘灯的象征意义,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小橘灯》,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珍惜美好生活,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理解小橘灯的象征意义。
3. 学会感恩,珍惜美好生活。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文章中深层次的含义。
2. 怎样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感受到感恩和珍惜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小橘灯》的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生字词: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生字词,教师进行讲解和巩固。
3. 朗读课文: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体会文章的情感。
4. 理解课文: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思考,理解小橘灯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5. 情感教育:结合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珍惜美好生活,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生字词的掌握和小橘灯的象征意义。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课文,写一篇关于感恩和珍惜生活的作文。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生字词和小橘灯的象征意义,以及是否成功引导学生学会了感恩和珍惜生活。
也要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七、评价建议:1. 对学生的生字词掌握情况进行检测,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2.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 通过学生的作文,评价学生对感恩和珍惜生活的理解和实践。
八、拓展活动:组织一次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感恩的故事,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
《小橘灯》教案设计
《小橘灯》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小橘灯》的基本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与生动。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默读、复述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修辞手法的识别与欣赏。
2.教学难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修辞手法的具体运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小橘灯?它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2.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学生复述课文,巩固记忆。
3.生字词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解释字词含义,组内交流。
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4.课文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学生举例说明修辞手法的运用,感受语言的美。
5.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问题,如:“小橘灯的意义是什么?”“作者想通过小橘灯传达什么信息?”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6.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剧表演。
教师点评表演,引导学生从中体会课文情感。
7.拓展延伸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创作一篇关于小橘灯的童话故事。
教师挑选优秀作品进行展示,给予表扬。
8.课堂小结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鼓励。
9.作业布置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家长监督孩子完成作业,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度。
四、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评估: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和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
2.教学方法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小桔灯阅读教学设计
小桔灯阅读教学设计字数:1500字引言: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阅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普遍存在亟待改善的情况。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小桔灯阅读教学设计应运而生。
第一部分:小桔灯阅读教学设计的背景和目标1.1 背景介绍现代社会,阅读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生存技能。
然而,许多学生缺乏阅读兴趣,阅读能力也不足。
为解决这一问题,小桔灯阅读教学设计应运而生。
1.2 目标设定小桔灯阅读教学设计的目标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文学素养。
第二部分:小桔灯阅读教学设计的课程架构2.1 课程概述小桔灯阅读教学设计分为三个层次: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每个阶段都涵盖了不同主题和文学作品。
2.2 初级阶段在初级阶段,小桔灯阅读教学设计主要通过绘本故事、童话故事等适合初学者的读物,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通过朗读、角色扮演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2.3 中级阶段中级阶段,小桔灯阅读教学设计引入了经典文学作品和各类文学题材,如小说、诗歌等。
教师通过分析文本、讨论作品内涵,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同时,学生也被鼓励阅读并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2.4 高级阶段在高级阶段,小桔灯阅读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阅读能力。
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和评议各类文学作品,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同时,学生也被鼓励写作和创作,展示创新与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三部分:小桔灯阅读教学设计的教学方法3.1 多媒体教学方法小桔灯阅读教学设计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和互动体验。
学生可以通过电子书、数字故事、在线讨论等方式进行阅读和学习。
3.2 演绎法教学方法小桔灯阅读教学设计鼓励学生通过演绎法来理解和表达文学作品的内容。
学生可以通过表演、剧本改编等方式,将书中的角色和情节具象化,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小桔灯(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小桔灯(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阅读《小桔灯》这篇文章,了解作者冰心以及作品的背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小桔灯的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章的情感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学习小桔灯勇敢、乐观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小桔灯》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冰心的创作背景。
2. 分析小桔灯的象征意义,理解文章所传达的正能量。
三、教学难点:1. 深入剖析文章中的情感内涵,引导学生体会小桔灯所代表的勇敢、乐观精神。
2. 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问题。
2. 运用情感共鸣法,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小桔灯的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冰心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关注《小桔灯》这篇文章。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小桔灯》,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小桔灯的象征意义。
3. 合作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中的情感内涵,引导学生体会小桔灯所代表的勇敢、乐观精神。
4. 情感共鸣:通过讲解和分享,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5. 总结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将小桔灯的精神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当中。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关于《小桔灯》的内容、作者冰心的创作背景以及文章主题等方面的问题,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合作探究环节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分析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课文:《小桔灯》文本,作者冰心的相关资料。
小橘灯教学设计
小橘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文章的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小姑娘的赞美之情,体会小姑娘勇敢、乐观的精神品质,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小橘灯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品味文中细腻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理解其对表现人物形象和主题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2、问题引导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小橘灯的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看到小橘灯,你们会想到什么?2、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或与同学交流解决。
(2)教师检查学生的生字词掌握情况,重点讲解易错字词。
3、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指名学生回答,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
4、精读课文(1)找出描写小姑娘的语句,分析小姑娘的形象特点。
(2)小组讨论:小橘灯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它象征着什么?(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小橘灯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品味语言(1)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细腻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体会其表达效果。
(2)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进行朗读和赏析。
6、拓展延伸(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从小姑娘身上学到了什么。
(2)布置作业:写一篇读后感,表达自己对《小橘灯》的感受和体会。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
《小桔灯》阅读教学设计
《小桔灯》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阅读《小桔灯》,学生将能够:1. 理解故事情节,包括角色和故事发展;2. 分析故事的主题和意义;3. 掌握文学细节和技巧,如对话、描写和比喻等;4. 培养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确保每个学生都有一本《小桔灯》;- 整理出学生可以分享的问题和讨论议题;- 准备一些扩展活动和练习。
2. 学生准备:- 预先阅读《小桔灯》,并做好阅读笔记;- 准备一些问题或观点以供讨论。
三、教学过程引入: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引入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展示《小桔灯》的封面,询问学生对该书的第一印象;- 提出一个与故事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探究:1. 学生分享:学生自由发表对《小桔灯》的第一印象和问题,并互相交流和讨论。
2. 故事梗概:教师简要介绍《小桔灯》的故事梗概,重点强调主要角色和故事发展。
3. 角色分析:学生分析和描述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包括小桔灯、冉冉等,并讨论他们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4. 主题探索:学生探讨故事可能包含的主题和意义,并支持他们的观点。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寻找故事中的重复元素、隐喻和比喻等来分析主题。
5. 文学细节:学生注意到故事中的文学细节和技巧,例如作者使用的对话、描写和比喻等,请学生解释这些细节对故事情节和主题的影响。
6. 阅读理解:通过询问细节性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的细节和事件。
7. 批判性思维:教师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故事,并发表个人看法和解释。
巩固:1.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观点。
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2. 创作练习:学生可以完成一些创作练习,如写一个新的结局、设计一个角色头像或绘制一个故事场景等。
3. 扩展阅读:鼓励学生继续阅读类似主题或风格的其他作品,并分享他们的阅读体验。
四、评估1. 学生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和练习中的参与度、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给予适当的评价和反馈。
小桔灯教案
《小橘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文章,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及作者的思路。
2、学习复述课文。
3、学习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
通过对关键语句的品析,分析小姑娘的性格特点。
4、理解小橘灯与小姑娘有什么内在的联系,文章以“小橘灯”为标题的含义。
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及作者的思路。
2、分析小姑娘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小橘灯与小姑娘的内在联系,文章以“小橘灯”为标题的含义。
教学方法:阅读——概括——理解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教具准备:幻灯片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及作者的思路。
2、学习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一、简介作者,诗句导入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当代作家。
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小说集《超人民往事》和通讯集《寄小读者》等。
冰心早期作品的三大主题是"爱母亲、爱儿童、爱自然"。
这就是冰心所坚持和提倡的"爱的哲学"。
写于解放后(1957年)的《小橘灯》一文,既承继了早期作品的特点,又表现了冰心对旧中国的控诉,对新中国的热爱之情,这使她的作品注入了新的、充满活力的精神力量。
来看这首小诗:有一盏灯亮了几十年/ 闪亮在很多人的心间/ 它的光芒四射/ 给人无限温暖/ 没有比孩童更纯真的笑容/ 没有比那个更温馨的夜晚/ 有了爱的牵引/ 何惧山道弯弯/ 诗中所写的这盏灯就是冰心老人为我们点燃的小橘灯。
板书课题二、默读全文,整体感知,完成字词练习1、请根据有关文字描述画出小橘灯的示意图。
2、小姑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家境贫寒、聪明能干、镇定勇敢、善良乐观)3、文章是如何描写小姑娘的?(通过外貌、语言、行动描写刻画人物,学生划出相关语句)仄仄光景无聊打量朦胧掌握这些词语,除了正音明义之外,还可以组织学生练习造句,学会使用这几个常用的词汇。
三、理清思路。
问题一:课文写"我"访友未遇而碰到小姑娘的故事。
《寄小读者》之《小桔灯》阅读教案
《寄小读者》之《小桔灯》阅读教案导读设计冰心(1900-1999年),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诗人。
福建长乐人,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男士等。
世称"世纪老人"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憔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
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后结集为《繁星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
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1923年毕业干燕京大学文科,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其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独特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926年,冰心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回国,执教于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校。
抗日战争期间在昆明、重庆等地从事创作和文化救亡活动。
1946年赴日本,曾任东京大学教授。
1951年回国,先后任《人民文学》编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
作品有散文集《归来以后》《再寄小读者》《我们把春天吵醒了》等,展示出多彩的生活。
她的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
教学过程根据"我"与小姑娘交往的经过,文章可分为三个部分,即初遇小姑娘、探望小姑娘和离开小姑娘。
一、讲读"初遇'部分,着重理解修饰语的作用。
《小桔灯》写于1957年,它回忆了十几年前的往事,故事发生的地点是重庆。
这是一个特殊的年代,也是一个特殊的地点,想一想,特殊性表现在哪里?(1945年,正是国民党白色恐怖笼罩的时候,重庆是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国民党特务正疯狂地屠杀革命党人、革命群众,文章巧妙地暗示了这一背景。
) 在一个乡公所的楼上,"我"与小姑娘相遇了,文章先描写了小姑娘的外貌。
哪些词语体现出小姑娘的外貌特点?这些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文中分别用"瘦瘦"、"苍白"、"发紫"、"短"、"破旧"等词语修饰小姑娘的脸、嘴唇、头发及衣裤,这些描写暗示了小姑娘饥寒交迫的生活处境。
小桔灯(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小桔灯(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阅读《小桔灯》一文,了解作者冰心以及她的作品风格。
(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运用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品质。
(2)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树立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小桔灯》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三、教学难点1. 领悟课文所表达的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主题。
2. 培养学生运用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小桔灯》全文。
2. 相关资料:作者冰心的生平介绍、象征手法的解释。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冰心及其作品风格。
(2)提问:同学们听说过小桔灯吗?它有什么特殊寓意?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小桔灯》,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2)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同学们认为课文中的小桔灯象征着什么?4. 课堂拓展(1)引导学生运用象征手法,创作自己的小桔灯故事。
(2)学生分享作品,教师点评。
5. 情感升华(1)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谈谈自己在生活中是如何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小桔灯》。
8. 板书设计小桔灯关爱他人、助人为乐象征手法:温暖、希望、勇气9. 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10.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课后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
小橘灯教学设计
小橘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学会抓住关键语句和细节描写。
3、引导学生感受文中传递的温暖与希望,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析文中对小橘灯的描写,理解其象征意义。
体会作者通过小事展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手法。
2、难点深入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对主题表达的影响。
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体会和传承文中所体现的乐观精神。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文章的背景知识、生字生词,帮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
分析文章的结构、主题和写作技巧。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中的关键问题,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和交流。
3、朗读法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更深入地体会文章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玩意儿。
(拿出一盏小橘灯模型)大家看,这是什么?对啦,这是一盏小橘灯。
别看它小小的,普普通通的,在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文章里,它可是有着特殊的意义呢!2、初读课文(15 分钟)现在,请同学们翻开课本,自己默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圈出来。
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看看这些生字词大家都会读了吗?(PPT 展示生字词,点名学生读,纠正读音)3、整体感知(10 分钟)同学们,读完课文,谁能来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几位同学回答,互相补充,最后老师总结)这篇文章主要讲了“我”在春节前的一个夜晚,去看望一个小姑娘,小姑娘用橘皮做了一盏小橘灯,给“我”照亮回家的路。
4、精读课文(20 分钟)我们来仔细看看这篇文章,文中对小姑娘的描写非常细致。
大家找一找,哪些地方写出了小姑娘的特点?(学生回答,老师引导,比如“她笑着说:‘红薯稀饭——我们的年夜饭。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小姑娘的乐观)那文中对小橘灯的描写又有哪些呢?(学生回答,老师总结,如“我提着这灵巧的小橘灯,慢慢地在黑暗潮湿的山路上走着。
这朦胧的橘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这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大家想一想,这小橘灯仅仅是一盏灯吗?它还象征着什么?(学生讨论,老师引导:小橘灯象征着小姑娘美好的心灵,象征着光明和希望)5、深入探究(15 分钟)了解了文章的内容,我们再来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她想通过这篇文章表达什么?(学生回答,老师总结:作者通过描写小姑娘和小橘灯,表达了对小姑娘的赞美,对光明和希望的向往,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坚强和乐观)那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呢?(学生回答,老师引导:通过一件小事,展现人物的精神品质;运用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6、拓展延伸(10 分钟)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小橘灯》教案
《小橘灯》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进行表达。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小姑娘的乖巧、勤劳、善良、乐观、勇敢的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难点:理解小橘灯的象征意义,感受小姑娘的美好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小橘灯模型。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教师出示小橘灯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对小橘灯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标出生字词。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课文内容,共同解决生字词问题。
4.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小橘灯的象征意义,感受小姑娘的美好品质。
5.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PPT展示例题,讲解小橘灯的制作过程,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进行表达。
6.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例题,自己动手制作小橘灯,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制作过程。
8.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制作小橘灯,并用语言描述制作过程,第二天向老师分享。
六、板书设计课题:小橘灯内容:小橘灯的制作过程小橘灯的象征意义小姑娘的美好品质七、作业设计1. 请用纸和笔制作一个小橘灯,并描述制作过程。
答案:略2. 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小橘灯的象征意义的理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了小橘灯的制作过程和小橘灯的象征意义,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教学效果。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橘灯展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其他的象征物,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小橘灯(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小橘灯(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课时安排:2课时年级:小学四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小橘灯》这篇课文,了解文章的背景和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小橘灯的喜爱之情。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教育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助人为乐的品质。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小橘灯》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关爱他人和助人为乐的品质。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如小橘灯的象征意义。
2. 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
二、教学准备教材:《小橘灯》课文教具:多媒体设备、小橘灯装饰品、相关图片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橘树,引起学生对橘子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橘子有什么了解?橘子有哪些用途?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小橘灯》第一遍,了解文章大意。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内容讨论(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讨论小橘灯的象征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小橘灯的理解和感受。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小橘灯的象征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关爱他人融入日常生活。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小橘灯的象征意义。
2. 提问:你们认为关爱他人是一种怎样的品质?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小橘灯》第二遍,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小组讨论(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关爱他人融入日常生活。
2. 每组分享讨论成果,大家共同交流学习。
四、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关爱他人的实践活动,如帮助同学、关心老师等。
2.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表扬。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小橘灯(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
小橘灯(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小橘灯》,了解作者冰心,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通过景物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的写作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学习作者通过景物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景物描写与人物心情的关系。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学会感恩的品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冰心,展示其作品《小橘灯》的封面。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
2. 自读课文:(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交流感悟。
3. 精讲细读:(1)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心情。
(2)探讨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
4.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情节,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5. 情感升华:(1)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正能量,培养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中的景物描写与人物心情的关系,以及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2. 以“关爱他人,温暖人心”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3. 推荐一本关于关爱他人、感恩的书籍,并简要介绍其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积极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2. 读后感写作:评估学生在课后完成的读后感作文,了解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 作文评价: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关注他们对关爱他人主题的把握和表达能力的运用。
《小橘灯》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小橘灯》教案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小橘灯》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亲情的赞美,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小橘灯》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通过对小橘灯的描写,表达出的深刻情感。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小橘灯,引导学生关注课题。
简介作者和课文背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 分析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4.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细节描写的练习。
教师点评并指导,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课后作业:2. 完成课后练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亲情的作文。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学习态度。
2. 阅读理解: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写作练习: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关注其在细节描写方面的表现。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其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故事等方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世界。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 启发思考: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
4. 情感教育:通过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感受亲情、友情的美好,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和道德观念。
小桔灯阅读教学设计
学生反馈与表现:学生对课堂 内容的掌握程度和表现,如何
改进
教师自我评估与反思:对本次 教学的整体评价,有哪些值得
总结的经验和教训
教学改进建议
优化教学流程, 提高课堂效率
注重培养学生 的阅读兴趣和
能力
加强课堂互动, 提高学生的参
与度
针对不同学生 的需求,制定 个性化的教学
方案
感谢 您的观看
汇报人:XXX
赏能力
教学内容:选 取适合学生的 经典文学作品, 进行深入阅读
和赏析
教学方法:采 用启发式、互 动式等多种教 学方法,引导 学生主动参与
和思考
教学评价:通 过课堂表现、 作业、考试等 多种方式,全 面评价学生的
学习效果
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小桔灯的阅读技巧和策略
难点:理解小桔灯所表达的情感和主 题
应对策略:通过讲解、示范、练习 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引 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主题和情感
教学目标达成度: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评估教学目标是否得以实现。
教学方法有效性: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反思: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教学经验总结
教学方法与手段:是否有效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与目标:是否达到预 期效果,有哪些亮点和不足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 读习惯
XXX
PART TWO
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培养 学生的阅读能力 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小桔灯 的故事情节、人物 形象、语言特点等
教学重点:分析 小桔灯中的人物 形象和主题思想
教学难点:如何引 导学生深入理解小 桔灯的文学价值和 文化内涵
小桔灯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学生活动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小桔灯的主题和思想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演绎故事情节 创意写作:学生根据小桔灯的主题进行创意写作 朗诵比赛:学生自愿参加小桔灯的朗诵比赛
教学媒体选用
选用PPT课件辅 助教学
利用视频、音频等 多媒体资源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使用实物展示小 桔灯的制作过程
利用网络资源拓 展学生的阅读视 野和知识面
小桔灯整本书阅 读教学设计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汇报人:XXX
目 录
Part One.
教学目标
Part Four.
教学过程
Part Two.
教学内容
Part Three.
教学方法
Part Five.
教学评价与反馈
Part Six.
教师自我反思与提 高
Part One
教学目标Biblioteka 知识目标掌握小桔灯整本书的情节梗概 和人物关系
主题思想
通过对小桔灯故事的讲述,引导学生理解爱与勇气、希望与力量的主题。 结合时代背景,让学生认识到在困境中保持乐观、勇敢面对的重要性。
通过小桔灯这一象征,让学生理解希望与光明的力量,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爱与勇气、希望与力量的内涵,培养其独立思考和感悟的能力。
艺术特色
语言特点:简洁明快,生动形象 人物塑造:个性鲜明,栩栩如生 情节安排:紧凑合理,引人入胜 表现手法:细腻入微,富有感染力
Part Five
教学评价与反馈
设计评价策略
教学目标: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是否符合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和教学内容,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教学评价:是否能够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小桔灯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小桔灯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概述本文是关于小桔灯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的文章。
小桔灯是一本优秀的儿童读物,对于提高儿童的阅读能力和培养他们的兴趣十分有帮助。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的阅读,并且充分利用这本书提供的教育资源,我们设计了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案。
以下将从绪论、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估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绪论小桔灯是一本适合3-7岁儿童阅读的图书,它以色彩鲜艳的插图和富有趣味性的内容吸引了大量的读者。
通过整本书的阅读,学生能够增加词汇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阅读兴趣等。
因此,我们设计这套教学方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各方面的阅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的观察力。
3. 学会运用各种阅读技巧与方法,如预测、推断、归纳等。
4. 培养学生持续阅读的习惯,提高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学重点1. 学生理解整本书的主要故事情节。
2. 学生对书中人物形象与环境描写的观察能力。
3. 学生运用各种阅读技巧与方法的能力。
4. 学生形成持续阅读的习惯。
四、教学内容整本书阅读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逐章节的阅读和理解:分别对每个章节进行阅读,理解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与环境描写。
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进行。
2. 重点段落的解读:选取整本书中一些具有代表性和重要性的段落,引导学生深入解读,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与用词精准度。
3. 阅读策略的培养:学习并运用各种阅读策略,如预测、推断、归纳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整本书的内容。
4. 阅读日志的撰写:要求学生每天读完一定的篇章后,写下自己的读后感、感悟和思考,促进学生形成持续阅读的习惯。
五、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书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阅读与思考。
2. 合作学习法: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合作完成对每个章节的阅读理解和分析,通过互帮互助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她又像安慰我似的说:"你放心,大夫明早还要来的。"--"安慰"一词体现出小姑娘在困难面前很镇定。
b.她笑着说:"红薯稀饭--我们的年夜饭。"--"笑"这个词体现出小姑娘面对困难的乐观态度。"年夜饭"让人想起这是除夕之夜,正是小孩儿放鞭炮、吃团圆饭的时候。小姑娘却在又小又黑的房子里陪伴着病危的母亲,没有欢笑,没有温暖,而她却"笑"对困难,这不得不让人对她产生由衷的喜爱之情。
2.文章结尾写道:"她妈妈也一定好了吧?因为我们'大家'都'好'了!"这个句子中,"好"字的含义分别是什么?(前一个"好"的含义是病好了,后一"好"的含义是指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3.这一部分,流露出作者对"小姑娘"怎样的感情?
阅读测试题:
《小桔灯》选自()的《》一书。我还读过她的《》《》。
历史上的今天:
〔提示:讲"初遇"一段,教师可着重抓住小姑娘的外貌描写的文字,体会修饰语的作用。〕
二、学习"探望"部分,理解"小桔灯"对表现小姑娘性格的作用。
学生默读课文:"我轻轻地扣着板门…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教师提问:这一部分可分为几层?(可分为两层:一写小姑娘接待"我",二写她为"我"送行。)
进到小姑娘的家,作者先写了她家的陈设。注意:作者反复使用了一个"小"字,如"小炭炉"、"小沙锅"、"小凳子"、"小矮桌",这个"小"字说明什么?(说明小姑娘的家十分简陋,一贫如洗。)
《寄小读者》之《小桔灯》阅读教案
导读设计
冰心(1900-1999年),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诗人。福建长乐人,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男士等。世称"世纪老人"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憔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后结集为《繁星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23年毕业干燕京大学文科,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其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独特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926年,冰心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回国,执教于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校。抗日战争期间在昆明、重庆等地从事创作和文化救亡活动。1946年赴日本,曾任东京大学教授。1951年回国,先后任《人民文学》编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作品有散文集《归来以后》《再寄小读者》《我们把春天吵醒了》等,展示出多彩的生活。她的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
找不到北的指南针2010-11-25世界遗忘了我。2010-11-25秋梦真长2010-11-25我怀念的2010-11-25
三、略讲第三部分("离开小姑娘"),理解侧面描写的作用。
指名朗读课文第三部分,思考三个问题:
1.王春林是"小姑娘"的爸爸,他给那些"被当作共产党抓走"的学生送信,以后也"失踪"了,这些内容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它暗示了什么?(这些内容是以侧面描写的形式表现的,它暗示当时的重庆正处于白色恐怖之中,国民党正疯狂地镇压共产党人和进步群众。侧面描写的作用在于突出"小姑娘"成长的家庭环境,同时以当时的恐怖气氛反衬出"小姑娘"的镇定、勇敢和乐观。)
②理解"写灯"与"写人"的关系。
在"这朦胧的桔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一句中,作者先讲小桔灯的光是"朦胧"的,后面又说"眼前有无限光明",这样前后矛盾吗?("朦胧"是对"小桔灯"灯光的实写,而"光明"是指"我"受到"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精神的鼓舞,看到了革命胜利的曙光。小桔灯在"黑暗"的山路上闪着"朦胧"的光,同样,"小姑娘"的形象在"革命胜利的前夜"闪着"桔红"的光。作者以"灯"写"人","灯"与"人"交相辉映。)
③比较人物形象,加深认识。
"小姑娘"与《最后一课》中的小弗郎士年龄相近,他们的性格有哪些不同?原因是什么?("小姑娘"生活在中国40年代的山城重庆,父亲王春林是个地下党员。"小姑娘"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受到了父亲的影响。因此,她"镇定、勇敢、乐观"的性格与特殊时代和特殊家庭分不开。小弗郎士由一个顽皮厌学的孩子变为一个懂事、好学、爱国的孩子,也与"最后一课"的情景分不开,与阿尔萨斯人即将成为"亡国奴"的大背景分不开。可见,刻画人物性格时,作者必须注重对人物的生活环境的描述,离开了成长的环境,人物形象就会失去真实感,就会显得很单薄。)
在一个乡公所的楼上,"我"与小姑娘相遇了,文章先描写了小姑娘的外貌。哪些词语体现出小姑娘的外貌特点?这些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文中分别用"瘦瘦"、"苍白"、"发紫"、"短"、"破旧"等词语修饰小姑娘的脸、嘴唇、头发及衣裤,这些描写暗示了小姑娘饥寒交迫的生活处境。)
看着小姑娘打电话的一系列举动,"我"对小姑娘产生了一种同情心理,并买了几个大红34;与小姑娘交往的经过,文章可分为三个部分,即初遇小姑娘、探望小姑娘和离开小姑娘。
一、讲读"初遇'部分,着重理解修饰语的作用。
《小桔灯》写于1957年,它回忆了十几年前的往事,故事发生的地点是重庆。这是一个特殊的年代,也是一个特殊的地点,想一想,特殊性表现在哪里?(1945年,正是国民党白色恐怖笼罩的时候,重庆是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国民党特务正疯狂地屠杀革命党人、革命群众,文章巧妙地暗示了这一背景。)
指名,朗读课文:炉火的微火渐渐地暗了下去…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教师可从三方面引导学生学习"送行"部分。
①从人物言行看人物性格。
"小姑娘"为"我"送行时,哪些动作和语言最能体现她的性格特点?(文章运用"拿"、"穿"、"挑"、"点"、"递"等动词生动地描述了"小姑娘"制灯的经过,她的这些动作,体现她处事镇定的性格。"小姑娘"与"我"话别时所说的话也很能反映她乐观的性格。如"不久,我爸爸一定会回来的。那时我妈妈就会好了"一句,说明"小姑娘"坚信妈妈的病会好起来;"我们大家也都好了"则说明"小姑娘"对未来生活怀着美好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