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伤口感染分析
普外手术切口感染的分析
普外手术切口感染的分析目的探讨分析在普外手术中病人手术切口出现感染的原因。
方法查找既往文献中报道的手术切口感染病人的资料,仔细分析切口感染原因并分类。
结果病人的年龄、体重状况、手术切口类型、抗生素使用、糖尿病病史、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等都是是导致病人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
结论在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非常多。
因此,在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医师要根据病人的具体的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强化无菌操作观念、净化手术空间、缩短手术时间、合理的使用抗生素等手段,控制普外科中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
标签:普外手术;切口感染;原因在普外手术中,手术切口感染是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
对于普外手术而言,手术切口感染会影响到手术切口的正常愈合,对于延迟愈合的手术切口其延长了病人的恢复时间甚至会诱发其它的严重并发症,这样就有很大可能引起医疗纠纷。
现对既往文献中报道的普外手术病人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进行探讨分析,为临床预防手术切口的感染提供参考意见,现将报告如下。
1体重在既往文献报道中的体重超标的病人其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是3.11%,而在体重正常的病人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概率是0.69%。
体重超标的病人切口感染发生的概率明显高于体重正常的病人,且这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于体重超标的病人来说,由于其脂肪层较厚,在做手术时其手术切口会较大,这样就会延长手术的时间,而且,在手术之后极其可能会发生脂肪的液化,这样很容易引起切口的感染。
2年龄在既往文献报道中出现手术切口感染的病人中,年龄大于60岁的手术切口感染率是66.67%,并且主要是以年龄≥70岁的老年病人和年龄<10岁的小儿病人。
且这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于年龄较小(<10岁)的儿童病人,由于其免疫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善,其自身的抵抗力较弱,同样,对于年龄较大(≥70岁)的病人,其自然抵抗力严重不足,同时,身体可能还存在其他的疾病,所以,对于这两个年龄阶段的病人是非常容易出现手术切口感染。
普外科切口感染的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普外科切口感染的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1.2方法回忆性分析所有患者的病例,主要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切口类型、手术季节、手术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抗生素的使用情况等。
2结果2.1手术切口感染与患者性别和年龄的关系63例患者中男35例,占55.56%,女28例,占44.45%,年龄在1~10岁的切口感染患者有10例,占15.87%,年龄在11~20岁的切口感染患者有5例,占7.94%,年龄在21~30岁的切口感染患者有4例,占6.35%,年龄在31~40岁的切口感染患者有3例,占4.76%,年龄在41~50岁的切口感染患者有7例,占11.11%,年龄在51~60岁的切口感染患者有15例,占23.81%,年龄在60岁以上的切口感染患者有19例,占30.16%。
以上数据显示男性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稍高于女性,老年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较高,这与老年患者根底疾病较多、自身抵抗力低下等因素有关。
2.2手术切口感染与患者切口类型的关系感染的63例患者中属于I类手术感染的患者有5例,占7.94%;II类手术感染的患者有22例,占34.92%;属于Ⅲ类手术感染的患者有36例,占57.14%。
数据显示Ⅱ类、Ⅲ类手术比I类手术容易发生切口感染。
2.3手术切口感染与患者行手术季节的关系在夏季气温高、患者汗液分泌也随之增多、病房的通风条件差等情况下,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因此在夏季手术易造成手术切口感染。
2.4手术切口感染与患者手术持续时间的关系手术过程中,手术时间持续越长,切口处长时间暴露,创面聚集细菌会逐渐增多,患者麻醉时间越长、出血量多,患者肌体免疫力下降以及医务人员疏于无菌操作原那么等因素可能造成切口感染。
2.5手术切口感染与患者住院时间的关系切口感染的63例患者中住院时间〔t〕≤7的患者有2例,占3.17%,7<t≤30的患者有4例,占6.35%,30<t≤60的患者有18例,占28.57%,60<t≤90的患者有24例,占38.10%,t>90的患者有15例,占23.81%。
浅析普外科伤口感染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浅析普外科伤口感染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医疗事业不断进步。
伤口感染是普外科手术后,容易引发的一种并发症,多发于中老年群体,其主要的临床症状有伤口突然疼痛、周围皮肤发红、肿胀等[1]。
一旦发现伤口感染,应及时进行处理,否则可能会发展成脓毒血症,甚至致人死亡。
造成伤口感染情况的因素较多,主要是不正确的创口清理操作方式和不科学地应用抗生素,除此之外还与手术时长、操作环境、患者身体等因素相关。
因此,要对患者伤口感染的原因进行分类,才能针对性地选择治疗方法,有效预防感染,从而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关键词:普外科;伤口感染;原因;治疗方法引言伤口感染的发病比较急,发病情况比较严重,特别是在老年群体中十分高发,有可能是由于老年患者的各项器官功能减退,身体素质较差,发病后极易影响身体免疫功能,同时还会并发很多症状,成为医院中高感染率的群体。
与此同时,老年患者的机体应激能力较弱,在感染初期很难被发现,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导致病情恶化。
通过分析伤口感染的引发因素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避免社会和家庭的资源被浪费,在临床上具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35例于2019年2月—2020年1月期间于某院普外科接收治疗的外科手术并伤口感染患者为观察组研究对象,男性17例,女性18例,年龄25~75岁,平均年龄(58.33±5.89)岁;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外科手术,但是没有发生伤口感染的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25~77岁,平均年龄(51.97±5.12)岁。
两组患者的性别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性别可比性良好。
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准许,且患者和家属都理解了本次研究内容,愿意签订知情同意书。
1.2方法对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全面的监测和了解,分类引起感染的原因,包括手术持续时间、患者性别、年龄、伤口大小等因素,针对性地选择治疗方案。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以患者实际的临床症状为依据,判定患者伤口感染的严重程度。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病例报告和数据分析
术后预防措施
切口护理
保持切口敷料干燥,及时更换潮湿、 污染的敷料;
引流管护理
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打折、扭曲, 及时倾倒引流液,并观察引流液的颜 色、性状和量。
效果评估与持续改进
感染率监测
定期统计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分析感染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预防措施执行情况检查
定期对术前、术中、术后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各项 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医护人员手卫生
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不到位,可造成交叉感 染。
医疗器械消毒
医疗器械清洗消毒不彻底,是引发感染的常 见原因。
住院环境
病房拥挤、通风不良等环境因素,也可增加 患者感染风险。
预防措施及效果评
05
估
术前预防措施
术前皮肤准备
术前晚或术日晨用肥皂水彻底清洁手术野皮肤,必要时术前 2h再次清洁;
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防控措施不到位
针对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防控措施在实际操作中执行不到位,导致感 染率居高不下。
未来发展趋势及建议
完善数据收集和报告机制
建立全国性的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病例报告和数据收集系统,确保数据 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加强数据分析和利用
运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和方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 ,为临床实践和科研提供有力支持。
数据分析
03
感染病例数量统计
总感染病例数
统计期内共发生外科手术部 位感染病例XX例。
各科室感染病例数
普外科XX例,骨科XX例,神 经外科XX例,泌尿外科XX例 ,心胸外科XX例。
感染率
统计期内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率为XX%。
感染部位分布
手术切口感染
共XX例,占感染病例总数的XX%。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分析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分析目的:对普外科手术病人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分析,指导临床进行有效预防措施。
方法:对2008年2月~2011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普外科手术患者进行汇总性分析。
结论: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与术前营养状况、电刀的使用、术中创面的保护和清理、缝合技术等有密切关系。
及时有效地调整营养状态、电刀的合理使用、关腹前切口的清理、减低切口缝合张力、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等措施能有效预防切口感染。
标签:普外科;切口感染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是外科手术后最常见的感染之一。
也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医院对于临床感染的管理工作中,普外科手术之后对于患者切口感染的有效控制是其中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而其中的普外科手术的切口感染,则是临床外科手术之后最为常见的感染情况之一,同时也是医院控制临床感染发生率的重要工作对象。
为了对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以便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笔者对我们院2008年2月~2011年3月期间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以及状况进行回顾性的调查分析。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2008年2月~2011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普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506例,其中男192例,女314例。
年龄6~86岁,合并切口感染29例,男13例,女16例。
1.2 切口感染的诊断标准按卫生部医政司制定的患者诊断标准凡切口局部红、肿、热、痛,筋膜组织以上有脓性渗出物、或拆线后局部有脓性渗出,无论有无细菌学依据,均属切口感染。
1.3 治疗方法(1)细菌的属性和抗生素的应用:腹部切口感染的细菌来源常为内源性,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
经验性地选择第3代头孢菌素与甲硝唑类联合应用预防切口感染。
但要警惕药物的胃肠道副作用发生,及时调整,避免恶心、呕吐引起腹内压增高导致切口张力增大或裂开,增大感染几率。
而且多方研究资料及临床证实,抗生素术前30 min给药,可明显抑制细菌生长。
浅析普外科伤口感染分析
浅 析 普 外 科伤 口感 染 分 析
梁 昌相
(四川省会 东县姜 州镇 中心卫 生院 四川 会东 6 1 5 2 0 0 )
【 中图分类号 】 R 6 1 9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6 3 2— 5 2 8 1 ( 2 0 1 4 ) O 8
【 摘要】 恶性肿瘤发病 率逐年增 多, 是临床常见病和 多发病 , 由于恶性肿瘤患者本身免疫功能低下 , 加 上放化 治疗加 重患者免疫功能紊乱、 缺陷 . 肿 瘤坏死 产生 的 中毒产物导致机体代谢紊乱等均为院 内感 染的 高发 因素 。针对 恶性肿 瘤患者, 目前不可能为 了避免继发感染 而终止化 疗和放 疗, 应在提 高疗效的 同时, 加 强医 务人 员的元茵观念, 严格 消毒 隔离, 避免 医源性感染 的发生 ; 加 强患者个人 卫生护理 , 配合 必要 的支持 疗法, 提高患者 的免 疫功能。开放 引流本 身易使 皮肤表 面的 细茵进入 体 内, 因此要严格 掌握其 适应证。 【 关键词 】 普外科伤 口 感染 分析 【 A b s t r a c t 】 T h e m a l i g n a n t t u m o r d i s e a s e i n c i d e n c e r a t ei n c r e a s e s y e a r b y y e a r , i s t h e c l i n i c a l co m m o n d i s e a s e a n d ̄ e q u e n l f y — O C — c u r r i n g d i s e s a e . b e c a u s e t h e m l a i g -
普通外科中手术后切口常见的感染分析
普通外科中手术后切口常见的感染分析普通外科中手术后切口感染是外科手术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不仅会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还将增加医疗费用。
因此,分析普通外科中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和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一、感染原因1.外科医护人员的操作:医疗人员操作不当是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因。
医护人员在进入手术室前应该进行充分的消毒以杀灭手术室内的微生物,包括切割工具、手术灯等工具设备的消毒。
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该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来避免手术过程中的污染。
2.术中出血: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引起部分血液的流失,当血液积聚在切口周围时,会成为细菌繁殖的最佳场所。
3.患者免疫系统:手术后患者的免疫系统会受到影响,因此患者更容易感染。
4.手术时钟:手术时间过长也会增加感染的可能性,因为手术时间过长,会导致细菌数量的不断增加,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二、感染症状1.发热:发热是最常见的感染症状之一,患者的体温可能高达39℃甚至更高。
2.红肿:手术切口周围的组织可能会出现红肿现象,这是因为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
3.疼痛:切口周围的组织可能会出现疼痛和不适,这可能是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
4.流脓:如果切口周围的组织感染严重,则会分泌脓液,这是感染症状的一个典型表现。
5.出血:如果感染引起切口周围的血管破裂,则可能会引起出血。
三、治疗方法1.消毒:如果感染很轻微,可以通过消毒来治疗。
医护人员应该对切口和周围的组织进行充分的消毒,并使用适当的抗生素药物。
2.手术:如果感染情况比较严重,则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这通常涉及到旧切口的重新切开,清除感染并重新缝合。
3.抗生素:如果感染比较严重,则需要使用抗生素药物来治疗感染。
这些药物应该根据感染类型和病原体的敏感性来选择。
4.氧疗:氧疗可以提高切口周围组织的氧气含量,从而促进细胞再生和愈合。
总之,在普通外科手术中,切口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
虽然它可以通过预防和治疗来避免和治疗,但作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普外科病人手术后术区感染的治疗分析
普外科病人手术后术区感染的治疗分析近年来,由于大量广谱抗生素的经验性治疗、频繁的侵入性医疗操作、耐药细菌在患者及医务人员间的传播、患者自身免疫功能低下、医疗环境的污染,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自1970年开始进行国际性的医院感染调查而定的数据显示外科伤口感染高居医院感染中第三位,外科伤口感染不仅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导致额外的医疗经费支出,同时增加患者的痛苦。
1 临床资料按照2001年卫生部颁发的手术部位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普外科共631例住院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
2 结果共检出37例伤口感染病例,感染率为5.86%。
其中男性24例,女性13例。
年龄分布为32岁~84岁,其中65岁24例,占65%。
急症手术15例,占41%。
手术时间2h共23例,占62%。
选择性手术患者术前住院时间6 d 共16 例,占43%。
患各类恶性肿瘤者共21例,占57%。
伴有各种慢性病者共21例,占57 % ,其中高血压11例、冠心病6例、糖尿病4例、老慢支及呼衰5 例、脑梗塞及中风3例。
无一例患者于术前半小时接受抗生素治疗。
28例术前血清白蛋白低于35g/L 。
术前营养支持仅5例,占14%。
3 感染因素分析3.1 与性别、年龄的关系本组患者37例,男性明显高于女性,这可能与男女之间所从事的职业及劳动强度不同有关;从年龄上看,婴幼儿和老人免疫能力相对低下会使感染发生率升高。
3.2 与手术持续的时间的关系治疗时,手术持续的时间越长,感染率也会随时间的延长而增高,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伤口随着长时间操作,导致长时间暴露,污染创面的细菌数目种类增加;②出血、麻醉时间延长,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③因手术时间延长,医务人员的疲乏,疏于无菌原则。
3.3 与伤口大小的关系伤口大小、深度不同感染率也不同。
伤口越大,越深感染的发生率越高。
这是因为伤口愈小,暴露组织愈多,进入伤口的细菌数目也就愈多;伤口愈深,清创不易彻底,且易出血,易遗留异物或遗留死腔。
浅析普外科手术切口部位感染
浅析普外科手术切口部位感染关键词手术切口感染外科感染是指要用于手术治疗或继发于手术外伤的感染,由病毒、细菌、真菌、原虫等引起,但以病原菌为主。
每位外科医生都会遇到外科感染,这是手术技术自身所决定的,外科手术必然破坏人体宿主抵抗力的第一道防线—皮肤和粘膜屏障,使得细菌得以进入体内。
尽管抗菌药物不断的更新,临床发病率和病死率仍较高。
为了解我院普外科手术的感染情况,对在我院普外科施行手术的患者1590例作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全部病历资料为2005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在我院普通外科施行手术的患者,共1590例。
其中,男990例,女600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79岁。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和统计学处理分析。
1.2 方法从医院感染管理科获得全院医院感染病例资料,全面阅读病历。
医院感染标准以2001年《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为依据。
菌株分离按《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2 结果2.1 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病率1590例中发生手术切口感染115例,感染率为7.2%。
其中Ⅰ类切口感染2例,Ⅱ类切口感染47例,Ⅲ类切口感染64例。
2.2 手术切口病原菌监测对手术切口感染患者进行感染部位采样,其中有68份阳性标本。
G—杆菌52株占76.4%,G+16株占23.6%。
在G—杆菌中,以大肠埃希菌19株(占27.9% )为首,其次为变形菌属15株(占22.1%);G +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2株(占17.6%),其它球菌4株。
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见表1。
3 讨论3.1 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因与危险因素引起手术切口感染的最常见的病原菌是革兰氏阴性肠道杆菌,其中以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为多;革兰氏阳性葡萄球菌,特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也很常见;此外厌氧菌和肠球菌也不能忽视。
革兰氏阴性杆菌,大多属于条件致病菌,其易感因素包括长期住院、手术、留置导尿管、基础病等。
革兰氏阳性球菌的侵入,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污染的手导致细菌从有损伤的皮肤和粘膜进入人体而致病。
普外科Ⅰ类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普外科Ⅰ类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普外科手术是指对身体外部可见的疾病进行切除、修补或者改变外形的手术,通常包括腹部、胃肠、泌尿、甲状腺、乳腺和软组织等部位的手术。
而术后切口感染则是指术后在切口处发生细菌感染,导致切口处红肿、疼痛、渗液、发热等症状。
切口感染不仅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还可能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对于普外科手术的切口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一、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1. 患者个体因素患者的个体因素是影响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患者的年龄、体质、免疫功能、基础疾病等都会影响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
老年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身体抵抗能力差,容易发生切口感染。
而患有糖尿病、肝炎等慢性疾病的患者,由于疾病本身的影响,容易导致切口感染。
患者在手术前的肠道准备不充分、体重过重或过轻、疾病合并症等都可能成为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
2. 手术相关因素手术的类型、切口的大小和位置、手术时间长短等都是影响切口感染的重要因素。
大型手术切口、复杂手术、手术时间过长,都会增加切口感染的风险。
手术操作技术、手术器械的清洁与消毒、手术部位的准备等,也会直接影响切口感染的发生。
3. 医疗环境因素医院的环境清洁度、空气流通情况、手术室的卫生条件等都是影响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因素。
如果手术室环境不洁净,空气中的细菌含量较高,就容易造成切口感染。
医院的感染控制措施和医护人员的操作规范也会直接影响切口感染的发生。
4. 术后护理因素患者术后的切口护理对于切口感染的预防至关重要。
如果患者在术后切口护理不当、伤口清洁不彻底、伤口排污不畅、伤口敷料不合理等,都会增加切口感染的发生风险。
患者术后用药、营养支持、体位转换等也会对切口感染的发生产生影响。
二、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措施1. 加强患者术前评估和准备对于高龄、基础疾病、肠道准备不充分等高危人群,应进行详细的术前评估和准备工作。
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降低切口感染的风险。
普外科伤口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分析
普外科伤口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分析目的对普外科伤口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
方法抽取普外科从2011年1月~2012年12月接收并实施手术的患者432例,对他们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432例患者有19例患者出现伤口感染,感染率为4.4%,发生伤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和以下几种相关:年龄、侵入性操作、切口类型、手术时间等。
结论对于有可能引发伤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要十分重视,加强伤口感染的护理管理,尽量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促进身体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标签:普外科;伤口感染;相关因素;护理措施普外科接收的通常都是病情比较危急患者,一大部分患者都需要接受手术进行治疗。
对于手术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都非常重要,一不注意,都有可能造成伤口感染。
普外科伤口感染不仅延长了住院时间,给患者带来了经济负担,而且还让患者承受了更多的疼痛感和心理压力。
根据临床证明,发生伤口感染和许多因素相关。
本研究在此对本院普外科两年来实施手术的432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引起伤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和护理措施。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抽取本院普外科2011年1月~2012年12月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432例,其中男278例,女154例,他们的年龄为20~72岁,平均年龄为(45.6±3.8)岁,432例患者有19例患者发生伤口感染,感染率为4.4%。
其中有179例患者是Ⅰ类清洁切口,有236例患者是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有17例患者是Ⅲ类污染切口,手术类型为阑尾切除术、剖宫产术、LC、四肢骨折手术、痔切除术、肠梗阻绞窄手术以及疝修补术等。
术前合并高血压患者有18例,合并糖尿病患者有16例,合并慢支有13例,有15例患者术前肥胖,有85例患者具有吸烟史。
这些患者的手术时间为35min~4.5h,平均手术时间为(1.8±0.9)h,患者在术前均没有接受抗生素治疗。
诊断标准为我国卫生部2001年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中切口感染的诊断标准[1]。
普外科伤口感染分析12例
普外科伤口感染分析12例目的分析普外科伤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和预防伤口感染提供帮助。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2年,本院普外科180例住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以其中发生伤口感染的1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普外科伤口感染的原因,提出处理及预防措施。
结果普外科患者年龄越大,合并基础疾病尤其是合并糖尿病时易发生手术伤口感染。
术前准备不充分,没有进行营养支持及抗生素预防治疗的患者,术后发生伤口感染几率较大。
结论引起普外科伤口感染的因素很多,术前充分准备,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术后加强切口护理,可有效控制伤口感染,促进患者康复。
标签:普外科;手术;伤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自1970年开始,进行国际性的医院感染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外科伤口感染率高居医院感染中第3位[1]。
普外科伤口感染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延长住院时间,还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使医疗经费支出增加。
2001年,卫生部正式颁发了手术伤口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对普外科手术伤口感染作了具体定义。
2010~2012年,我院普外科共收治住院手术患者180例,其中12例发生伤口感染。
本文以这12例伤口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总结普外科伤口感染的原因,提出预防方法,旨在为降低临床普外科伤口感染率提供帮助。
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0~2012年,我院普外科共收治住院手术患者180例,共检出12例伤口感染病例,普外科伤口感染率6.67%。
12例感染患者中男7例,女5例。
年龄32~69岁,平均年龄(43.6±0.49)岁;其中年龄>55岁8例(66.67),年龄55岁占66.67%(8/12),合并基础性疾病的占66.67%(8/12),其中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发生感染几率最大,占25.00%(3/12)。
由此可见,普外科患者年龄越大,合并基础疾病尤其是合并糖尿病时易发生手术伤口感染。
2.2术前准备与伤口感染的关系12例发生伤口感染的患者中,急诊手术比重较大,占58.33%(7/12),仅33.33%(4/12)的患者术前接受营养支持,术前30min给予抗生素预防治疗为0(0/12)。
外科手术刀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外科手术刀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手术刀口感染威胁着患者的身心健康,甚至生命安全。
作为外科护理人员,必须摸清手术刀口感染的主要原因,找到感染途径,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以预防和控制手术刀口被感染或感染进一步恶化,确保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标签:外科手术刀口感染原因护理措施外科手术刀口感染会严重危害给患者的身心健康,甚至威胁生命。
因此,护理人员必须摸清手术刀口感染的主要原因,找到刀口感染途径,采取科学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手术刀口感染。
一、普通外科手术刀口感染的原因分析普通外科手术刀口感染,其原因很多,一般与病人素质、手术环境、手术器品、医务人员的无菌技术等有直接关系。
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将造成手术刀口感染的因素归纳为如下几种:1.病人自身因素。
病人自身因素包括性格特征、卫生习惯、对疾病的认识程度等,比如个人卫生习惯差、医药知识缺乏、心理承受能力薄弱等。
此外,过度肥胖、免疫力低下以及糖尿病、使用激素、自身污染严重也同样可以导致刀口感染。
2.医疗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主要指医疗外部环境,如病房通道及布局不合理,“三区”划分不明确,医院周围建有垃圾场等,这些都将有可能导致刀口感染。
此外,污浊的空气也很容易导致刀口感染。
通过科学测试,当浮游菌总数达700cfu---1800cfu/m时,刀口感染率明显增高。
3.工作人员因素。
无可否认,有部分刀口感染的真正原因并非外来因素,而是来自医疗卫生工作者本人。
据统计,因医院工作人员导致的切口感染约占整个感染人群的35%。
而工作人员造成刀口感染因素中,主要包括重治疗轻预防,工作人员感染知识匮乏,消毒隔离意识淡漠;手术过程中工作人员的无菌观念淡薄,手术技术娴熟程度不高,止血不彻底,缝合有死腔,引流不通畅等等,均可造成刀口感染。
4.医疗作风因素。
有些医生术前不作皮肤清洁护理,术后切口换药、拔管不注意无菌操作。
有的医生换药不洗手、不戴口罩帽子。
另外还有程序上的不合规程,如污染手术与无菌手术先后顺序不合理,有些医生常常按自己的意愿随意安排手术等。
普外科伤口感染分析12例
例, 2 女 8例 ; 年龄 6~6 5岁 , 6一l 4岁 2 2 例 ,4~2 1 4岁 2 1例 ,4~4 2 5岁 2 5例 ,5 4 6 5岁 6例 ; 性 阑尾炎 6 急 6例 ( 纯性 单 3 1例 , 化脓性 2 , 6例 坏疽 性 1 9例) 慢性 , 阑尾炎 3例 , 因出 国劳务输出行 预防性 阑 尾切除术 1 5例。急性 阑尾 炎发病距 手术 时 间 5~ 2小 时 , 均 3 . 时 。 7 平 0 5小
26. 001
20 0 5年 3月 ~2 0 09年 2月 , 我们 行
小切 口(<3 m) e 阑尾切 除 术 8 4例 , 用 采 无皮下保 留缝线方法缝合切 口, 即拆线 后 发 口内无保 留缝合 线 , 取得 良好效 果 , 现
肌 , 内斜肌 不用缝 合 , 外斜肌腱 膜 用 腹 腹 4号线连 续缝 合 , 头不 打结 , 两 分别 穿 出 皮处 , 自在 皮 肤外 与腹 膜 缝线 两 头 打 各 结。皮肤 切 口 1号线 间断缝 合 ; 拆线 ③ 时, 皮肤缝线 常规拆 除 , 膜及腹外 斜 肌 腹
~
讨
论
适应证 : ①术前症状 、 征典 型 , 体 诊断 明确且炎症较局限的急慢性 阑尾炎 ; ②术 前症状不典型 , 且考 虑急性 阑尾炎 , 排 且 除其他疾病并在术 中明确诊 断者 ; 要求 ③ 行预防性 阑尾 切除者 。如 下列情 况不适 宜该术式 : 人过度 肥胖 ; 病 阑尾穿 孔并 发
染调查而定 的数据显示 , 外科伤 口感染高 居 医院感 染 中第 三位 … , 大量 数据 显 有 示外科伤 口感 染不 仅延长 患者 的住 院时 间, 导致额外 的医疗经 费支 出 , 同时增加 患者 的痛苦 。按照 20 0 1年卫生 部颁发 的 手术 部 位 医 院感 染 诊 断 标 准 , 我 院 对 20 2 0 0 7~ 09年普外科 20例住 院手 术及 0 1 2例伤 口感染 患者 进行 回顾 性统 计 , 现 分析如下 。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分析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普外病人术后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方法:收集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385例普外科病人,对其术后切口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
结果:385名病人术后有8例切口感染,感染率为2.08%,其中,未做好充分准备的病人切口感染率较好,符合标准的病人切口感染率较低,在高温季节接受手术的病人的伤口感染率较非高温季节接受治疗的病人高,而Ⅲ类病人的伤口感染率较Ⅱ类病人高,较 I类病人高。
结论:导致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有很多,在临床上,要根据病人的手术情况和手术类型,进行适当的手术安排和手术护理,提高手术切口感染预防效果,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提高手术的质量和安全性。
关键词:切口感染;普外科;危险因素普通外科手术属于手术治疗中占比较大比例的一类手术,作为重要的治疗手段,相比于保守治疗,其效果更为明显。
然而,由于手术切口较易发生各种并发症,从而导致病人的不适感觉,对其治疗效果的提升产生不利影响。
手术后伤口感染是最常见的,因此,如何防止伤口感染,对医务人员和医院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普外手术中有12.13%的患者出现切口。
造成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医院手术室管理不规范、医师的操作不科学、病人的身体状况不佳。
如何进行手术切口感染的分析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选取我院2022年2月-2023年2月进行普外科手术治疗的385例患者进行切口感染研究,分析其主要感染因素,并提出预防和控制措施。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22年2月-2023年2月接受普外科手术的385名病人,其中211名男性,174名女性;研究对象为15-81岁,平均年龄(42.2±1.2)岁;体重指数(24.84±1.11)kg/m²;全部病例均进行常规手术,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未发生紧急手术;所有病人都没有手术禁忌证,没有凝血功能异常,没有药物过敏;病人及其家人对于本研究之目的、内容及合作方式有充分了解,并愿意参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外科伤口感染分析
目的了解普外科伤口感染的相关因素。
方法对2007~2009年度普外科200例住院手术患者回顾性统计分析。
结果调查的患者中共发生伤口感染12例,感染率为6%。
高龄、引流管放置、恶性肿瘤、手术相关因素(如急症手术、手术时间长、二,三类手术切口)、术前术中未抗生素预防性使用、呼吸循环系统慢性疾病、耐药菌株感染与伤口感染有明确关系。
标签:伤口感染;危险因素;普外科;消毒
1 资料与方法
自1970年开始进行国际性的医院感染调查而定的数据显示,外科伤口感染高居医院感染中第三位。
按照2001年卫生部颁发的手术部位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对我院2007~2009年普外科200例住院手术及12例伤口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统计,现分析如下[1]。
2 结果
共检出12例伤口感染病例,感染率6%。
男7例,女5例。
年龄分布32~69岁,其中55岁以下8例(65% )。
急症手术5例(40% )。
手术后2d的共7例(60% )。
选择性手术患者术前住院时间6d5例(40% )。
伴有各种慢性病者6例(50% ),其中高血压2例、冠心病2例、糖尿病1例、老慢支及呼衰1例。
无1例患者于术前30min接受抗生素治疗。
术前营养支持仅4例(30% )。
3 讨论
由于恶性肿瘤患者本身免疫功能低下,加上放化治疗加重患者免疫功能紊乱、缺陷,肿瘤坏死产生的中毒产物导致机体代谢紊乱等均为院内感染的高发因素。
有文献报道恶性肿瘤患者的医院感染率高达24.2%[2]。
针对恶性肿瘤患者,,应在提高疗效的同时,加强医务人员的无菌观念,严格消毒隔离,避免医源性感染的发生;加强患者个人卫生,配合必要的支持疗法,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
开放引流本身易使皮肤表面的细菌进入体内,因此要严格掌握其适应证。
在单纯脾切除后,急性穿孔性阑尾炎、腹膜炎时,放置腹腔引流会使腹腔内及切口感染率成倍增加[3]。
外科引流术是一种创伤性操作,引流物又是异物刺激,有机会将细菌带入伤口而致感染,而有些细菌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具有产黏液作用,使抗生素对其亲和力下降,并容易粘附在物体表面,使感染的概率上升。
为此要加强对大手术、全麻插管、肿瘤、失血、创伤严重患者的监护,防止由于大手术、失血、创伤、免疫功能低下及住院时间长造成的院内感染发生。
通过连续性耐药性监测来掌握本单位、本地区、本科室临床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和发展趋势,以此指导和帮助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并应遵守《抗生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谨慎合理用药。
合理进行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对于感染病例应常规进行标本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定期公布外科系统的院内感染菌谱及其抗生素的耐药率。
细菌培养结果报告后尽快将经验性用药转变为目标用药。
调查显示,院内感染与机体状况、各主要器官功能有关,在各种易感原发病中,肿瘤患者的感染发病率与非肿瘤患者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
虽然免疫功能低下导致的内源性感染是难以预防的,但加强患者住院环境的清洁消毒、改善住院条件期系统地开展院内感染的监测,提高医生对院内感染的认识:加强对危重患者和易感原发病患者的护理及支持治疗,提高手术技巧及规范性,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感染伤口分泌物培养及药敏试验率,有针对性地使用抗生素,严格无菌操作,适当使用免疫调节剂,是可以降低这些患者的伤口感染发生率的。
参考文献:
[1]吴旭琴,刘月秀,吴影秋.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24(1):120-122.
[2]夏祥碧,劉力克,张倩,等.恶性肿瘤医院感染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4):315.
[3]谭毓铨.外科引流的基本原则[J].临床外科杂志,2000,3(6):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