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动脉瘤影像诊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患者男,49岁。因上腹痛2周,加重3 h入院,否认高血压、糖尿病、肝炎、胰腺炎、外伤、手术史。查体:神志清楚,血压92/60 mmHg (1 mmHg=0.133 kPa),脉搏112次/min,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腹平,未见腹壁静脉曲张,全腹软,上腹部正中可触及搏动性包块,局部压痛明显,可闻及明显血管杂音。血小板计数26×109/L。
急诊超声显示:脾动脉起始部测及较大瘤体,内未见明显分隔及附壁血栓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瘤体内充满红蓝相间的彩色涡流信号;脉冲多普勒显示瘤体内呈类似动脉血流频谱(图1),脾门处动脉明显扭曲,脾明显增大。腹盆腔可见中等量积液,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出不凝血。超声提示:脾动脉起始部动脉瘤并破裂可能。
图1A: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腹主动脉前方囊状膨大的瘤体内见红蓝相间的彩色血流信号;B:脉冲多普勒测得瘤体内血流为动脉频谱 CT血管显像示:脾动脉起始部形成瘤体,大小约45 mm×65 mm×52 mm,囊壁薄并可见少许点状高密度钙化影(图2);增强CT示动脉期瘤体呈均一性强化,内未见明显分隔及附壁血栓(图3)。CT血管显像证实:脾动脉起始部真性动脉瘤。
图2CT血管显像显示脾动脉起始部瘤样膨大,瘤壁结构不良并见多发钙化点
图3增强CT图像A:载瘤动脉与瘤体相连;B:瘤体与周围动脉同时呈均匀一致强化
讨论
脾动脉瘤多见于女性,尤其多次妊娠妇女是高发人群。病因可能与先天性动脉组织缺损、门静脉高压症、动脉硬化、感染、外伤、妊娠、胰腺炎、动脉炎等有关。通常情况下,脾动脉瘤呈球形或囊状扩张,直径多在2~5 cm(平均直径2.1 cm),多位于脾动脉远端1/3或近脾门处,起始部较为罕见。脾动脉起始部动脉瘤无特异性临床表现,瘤体较大时可出现左肩背部放射痛、压迫腹腔神经丛或刺激胃后壁可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脾动脉瘤最大的威胁是瘤体破裂,文献报道提示脾动脉瘤直径>2 cm以上即有破裂的风险,动脉瘤的破裂一般都存在腹压突然增高的因素、外伤、血压升高、邻近器官病变的累积(如胰腺炎、胃溃疡穿孔)等。一旦出现明显左上腹或左季肋区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往往预示动脉瘤先兆破裂,并可出现血压迅速下降、脉搏加快,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该患者放弃治疗,自动出院。
报道显示脾动脉瘤好发于女性,且好发于多胎妊娠者,多位于脾门区。本例患者为男性,其瘤体位于脾动脉起始部,且瘤体较大,最大径线达65 mm,实属罕见,该患者无明显外伤及腹压突然增高的因素,CT 排除邻近器官病变的累积,主要表现为脾功能亢进、血小板数目重度减少,很容易导致自发性出血。患者脾动脉瘤体较大,CT清晰显示瘤壁
结构菲薄、不良,加之血小板数目减少,共同导致动脉瘤破裂出血。
脾动脉瘤破裂前多无明显特异性症状,一般临床检查不易发现,该病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诊断脾动脉瘤的金标准,但有创,并发症较多,操作要求高,基层医院不易实施,
且有导致破裂的风险。随着超声分辨率的提高,仪器的彩色多普勒功能更加完善,目前已成为该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及诊断方法,且操作简单,重复性高,无辐射,并适用于急诊及床边检查,其主要诊断依据为脾动脉异常扩大,形成瘤体,瘤体内充满动脉血流信号。CTA三维重建能直观地显示瘤体的大小、解剖位置,成为诊断该病的"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