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一日(学生版) - 导学案
八年级太空一日导学案
八年级太空一日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杨利伟太空一日的经历。
2、学习本文通过心理、动作等描写表现人物的方法。
3、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激发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概括作者在太空中的遭遇。
(2)品味文中生动的描写和精彩的语句。
2、难点(1)体会作者在太空中的心理变化和情感体验。
(2)理解本文所展现的科学精神和探险精神。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杨利伟,1965 年 6 月 21 日出生于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
2、背景资料2003 年 10 月 15 日 9 时,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经过 21 小时左右的太空飞行,于 10 月 16 日 6 时 23 分左右成功返回地面,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四、自主学习1、初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炽热()轮廓()模拟()严谨()稠密()概率()烧灼()舷窗()2、解释下列词语。
(1)炽热:(2)释然:(3)俯瞰:(4)惊心动魄:3、快速浏览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五、合作探究1、阅读课文,找出杨利伟在太空中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他是如何应对的?2、文中有许多心理描写,找出几处并分析其作用。
3、从文中可以看出杨利伟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六、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杨利伟太空一日的经历,感受到了他在面对困难时的冷静和勇敢,也体会到了他严谨的科学态度。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能像杨利伟一样,勇敢面对困难,严谨对待每一件事情。
七、达标检测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炽热(zhì)轮廓(kuò)模拟(nǐ)严谨(jǐn)B 稠密(chóu)概率(lǜ)烧灼(zhuó)舷窗(xián)C 负荷(hé)遨游(áo)确凿(záo)屏息凝神(bǐng)D 俯瞰(gǎn)无虞(yú)弧线(hú)惊心动魄(pò)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棉絮蒙胧共振五脏六腑B 轰鸣叮嘱确凿千均重负C 逃逸眨眼故障耐人寻味D 鉴订幅度摩擦忧心忡忡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惊心动魄,令人爱不释手。
太空一日 导学案(学生版)
太空一日导学案(2018.3)(学生版)主备教师:习志国课型:讲读课【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的作者信息和写作背景。
2.整体感知课文,概括主要内容3.理解航天英雄在科学探索上严谨的态度,坚定的意志、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教学难点】1、理解航天英雄在科学探索上严谨的态度,坚定的意志、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知识链接】1.走近作家作品杨利伟,特级航天员,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
2003年10月15日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天地九重》,讲述了杨利伟自己的成长,回顾了一个小城少年如何成为军人、成为一个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如何通过艰难的、接近完美的训练,终于成就了自己见证和创造奇迹的人生。
2.背景资料神舟飞船是中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或优于国际第三代载人飞船技术的飞船。
神舟号飞船是采用三舱一段(返回舱、轨道舱、推进舱和附加段),由13个分系统组成。
神舟号飞船与国外第三代飞船相比,具有起点高、具备留轨利用能力等特点。
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由专门为其研制的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发射基地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回收地点在内蒙古四子王旗航天着陆场。
截至到2016年12月,神舟飞船载人飞行概览:神舟五号 2003年10月15—16日(乘组)杨利伟神舟六号 2005年10月12—17日(乘组)费俊龙、聂海胜神舟七号 2008年09月25—28日(乘组)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神舟八号 2011年11月01—17日(乘组)搭载模拟人神舟九号 2012年06月16—29日(乘组)景海鹏、刘旺、刘洋神舟十号 2013年06月11—26日(乘组)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神舟十一号 2016年10月17日—11月18日(乘组)景海鹏、陈冬【自主学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弧形.. ( ) 炽.热( ) 轮廓.(. )俯瞰.()模拟.( ) 遨.游( )严谨.( ) 稠.密( ) 概率.( )烧灼.( ) 五脏六腑.( ) 千钧.重负()耐.人寻味( ) 屏息凝.神( )2、解释下面的词义(1)无虞:(2)屏息凝神:(3)炽热:(4)轮廓:(5)俯瞰:(6)千钧重负:(7)耐人寻味:(8)惊心动魄:【合作探究】(一)阅读课文第一部分,然后探究1.几.秒钟就把发射台下的上千吨水化为蒸汽”,表达了怎样的内容?有怎样的表达作用?2.“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作者情感的变化:4.“意外出现了”,“意外”指什么?这句话有怎样的表达作用?5.“地面的工作人员也陷入了空前的紧张中”的原因是什么?(二)阅读课文第二部分,然后探究:1.飞船飞行的速度比较快,经过某省、某地乃至中国上空的时间都很短,每一次飞过后,我的内心都期待着下一次。
七年级语文《太空一日》导学案
22.太空一日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物的事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2.朗读课文,了解“太空飞行”的过程,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学习航天知识,培养学生探索科学未知领域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朗读课文,理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内容丰富的句子;2.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探索科学未知领域的精神。
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过程1.课前预习:(1)读准字音:弧.形()炽.热()模拟.()俯瞰.()烧灼.()概率.()稠.密()轮廓.()屏.息()无虞.()(2)理解字词:释然:共振:失重: 炽热:烧灼:稠密:千钧一发:屏息凝神:耐人寻味:惊心动魄:(3)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杨利伟,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他历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
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杨利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 350小时之久。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背景资料:“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
它于2003年10月15日9时发射,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返回。
它标志着中国成为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的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
截至到2016年12月,神舟飞船载人飞行概览:“神舟五号”2003年10月15—16日(乘组)杨利伟“神舟六号”2005年10月12—17日(乘组)费俊龙、聂海胜“神舟七号”2008年09月25—28日(乘组)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神舟八号”2011年11月01—17日(乘组)搭载模拟人“神舟九号”2012年06月16—29日(乘组)景海鹏、刘旺、刘洋“神舟十号”2013年06月11—26日(乘组)聂海胜、张晓光、亚平“神舟十一号”2016年10月17日—11月18日(乘组)景海鹏、陈冬2、课堂探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本文描述了什么内容?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再读课文,理解内容】1.速读第一部分,了解升空过程,及宇航员的感受。
第22课 第1课时 《太空一日》导学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 6单元第 22节课题《太空一日》第 1 课时课型新授课主讲人郭燕授课时间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这一航天史上的重要事件;2、学习通过快速浏览来梳理文章内容的方法,掌握重点生字词。
知识链接一、背景介绍:2003年10月15日,中国人实现了千百年来的飞天梦想,“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实现载人航天飞行,飞船环绕地球14圈后在预定地区着陆。
这次载人太空飞行,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中国航天事业在新世纪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二、作者简介杨利伟,1965年出生于辽宁绥中,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
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杨利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之久。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2014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闭幕,杨利伟被授予“列昂诺夫奖”。
我国首次太空飞行成功后,杨利伟写了《天地九重》一书,以坦率而真挚的方式,讲述了自己的成长,回顾了一个小城少年如何成为军人、成为一名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如何通过艰难的、接近完美的训练,终于成就了自己,见证和创造了人生的奇迹。
《太空一日》摘选自该书第六章。
三、关于自传自传是的一种,传记以记叙人物生平事迹与心得为主,而自传则是以记述的生平事迹为主。
如司马迁的《史记.大史公自序》和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等。
自传不是简单地记人,它要反映出人物的成长变化经历,要有一定的时间感,如杨利伟的《天地九重》等。
自传中有时也要有感情的流露和对事情的看法,也要写生活中的经验教训,但这些不同于其他文艺作品中的直接抒情、议论,而是寓情、理于叙事之中,让读者感觉出来,即间接表露出来。
预习导学——不议不讲自主学习:阅读课文回答问题阅读提示:1.快速浏览全文,借助各部分的小标题,把握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十三课《太空一日》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十三课《太空一日》导学案导学案【课堂导引】同学们,大家好!在上一课中我们学习了杨洪基的《那一天》一课,我们通过歌曲了解了唐代文学对现代文学的影响,并体会到了音乐艺术的魅力。
今天,我们将学习语文七年级下册的第二十三课《太空一日》,通过这篇课文,我们将感受到科技进步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了解到太空旅行的奇妙之处。
【课堂导学】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标题《太空一日》,以及插图,谈谈你对这个题目和插图的理解(可以自由发挥)。
二、预习课文1.快速阅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1)故事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2)文中有哪些重要的人物?(3)人们怎么进出太空?2.阅读课文《太空一日》,回答以下问题:(1)太空站有哪些功能?(2)为什么太空行走是一个非常艰巨的工作?(3)太空人生活在太空站上是什么感觉?【课堂探究】一、学习生词请同学们在课本上找出以下生词,并列出词义及拼音。
1. 威力拼音:2. 舱室拼音:3. 行星拼音:4. 灵活拼音:5. 标识拼音:6. 研究拼音:二、整体理解1.请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太空站有哪些功能?(2)太空行走是一个非常艰巨的工作,为什么?(3)太空人生活在太空站上是什么感觉?2.请从课文中找出下列句子,并分析其含义:(1)带队的科学家立即制定了详细的计划。
(2)最后,太空船在宇宙飞行4327公里的路程后,到达了预定的地点。
(3)宇航员们忙前忙后,在这个小家里过着快乐而有规律的生活。
【课堂巩固】一、课文理解请同学们以太空人的视角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你愿意成为一名太空人吗?为什么?(2)在太空中生活是怎样的一种体验?二、个人思考1.科技发展对人类生活有诸多影响,请你列举一些科技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和改变。
2.科技发展带给人们很多好处,但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和隐患,请你谈谈你对科技发展的一些思考。
【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语文七年级下册的第二十三课《太空一日》,通过阅读这篇课文,我们了解了太空站的功能和太空人的生活,体会到了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巨大改变。
第23课《太空一日》导学案2020-2021年部编七年级下册(学生用+教师用)07
第23课《太空一日》导学案2020-2021年部编七年级下册(学生用+教师用)《太空一日》导学案(学生用)学习目标:1.利用各种媒介获得有关“神舟五号”太空飞行的资讯,了解本文的背景。
(重点)2.快速浏览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领会运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难点)3.学习航天勇士尊重科学、坚韧严谨的探索精神,激发热爱科学、勇于追求理想的奋斗精神。
(重点)一、新课导入三、背景链接四、字词检测1.正字正音弧形()炽热()轮廓()俯瞰()模拟( ) 遨游()严谨()稠密()概率( ) 瞬间()烧灼()千钧重负()2.词语解释炽热:。
轮廓:。
模拟:。
严谨:。
耐人寻味:。
惊心动魄:。
五、整体感知1.快速浏览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根据课文的小标题,梳理宇航员的飞行历程。
六、课文精读1.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阅读课文,找找看,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他当时有怎样的反应?2.杨利伟最终克服了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出色地完成了太空飞行的任务,从中你看到了杨利伟怎样的精神品质,你有什么感想?七、体会下面语句反映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理活动例:当时突然想到,美国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不就是这样出事的嘛,一个防热板先出现一个裂缝,然后高温就让航天器解体了。
现在,这么一个舷窗坏了,那还得了!这几句话写出了作者在看到舷窗玻璃开始出现裂缝时,联想到美国航天飞机出事的原因,内心非常紧张的心情。
答题模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物的……心里(精神、心情)1、共振是以曲线形式变化的,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难以承受。
心里就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2、外面高温,不怕!有碎片划过,不怕!过载也能承受!但是看到舷窗玻璃开始出现裂缝,我紧张了,心想:完了,这个舷窗不行了。
结合课文品味下列语句蕴含的情感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色,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太空一日》导学案
《太空一日》导学案学习目标:1.运用浏览的方法快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分析人物,体会我国航天员探索太空的英雄气概和科学严谨的态度。
3.理解英雄的含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知识链接:写作背景: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杨利伟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从位于戈壁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起飞, 在轨运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顺利完成各项预定操作任务后,于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安全返回主着陆场。
这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
作者与《天地九重》: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神五”升空之后,“航天英雄”杨利伟耗时两年亲自撰写了个人传记《天地九重》。
该书是中国第一本真实记录太空航天员生活的著作。
这本书由20万字和150张珍贵图片组成。
本文就是节选自这本书。
浏览阅读:浏览大致分为扫描式和跳读式两种。
扫描式,要求在阅读中一目数行,迅速扫视,摘取字里行间的重要信息,如读前言、目录、结束语等。
跳读式,根据一定的目的或某种需要,舍弃一部分不读,只快速阅读相关的部分,如读标题、图表、与主题相关的关键词语等。
一、自主预习,给下列加点字标拼音,并读一读。
轮廓.()炽.热()遨.游()负荷.()稠.密()无虞.()确凿.()赫兹..()红晕.()舷.窗()屏息.()俯瞰.()弧.()模.拟()装载.()二、速读浏览,把握内容1.快速浏览课文,结合文章小标题,解说“神五”的航天经历。
提示:杨利伟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遇到了(看到了)什么,心里想到什么,又是怎么做的。
(1)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杨利伟在的时候,遇到了,他想到(感觉),最终,。
(2)我看到了什么:杨利伟在的时候,看到了、、,没有看到。
(3)神秘的敲击声:杨利伟在太空中遇到突发状况,一是在的时候产生,但杨利伟。
二是听到,心里觉得,但他。
(4)归途如此惊心动魄:杨利伟在的时候,遇到了的情况,心想,后来才知道。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太空一日》第二课时(导学案部编版)
第23课《太空一日》导学案第二课时1.理解并感受作者的严谨科学态度以及文中流露出的深厚情感。
2.体会作者对祖国、航天事业、亲友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建设祖国的远大志向。
◆活动一、深度阅读,理解英雄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
在杨利伟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他认为一个好的宇航员需要拥有严谨的态度。
请大家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深入理解宇航员的科学态度,然后在小组内分享你们的理解。
◆活动二、品味语言,体会情感欣赏下列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1)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2)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3)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糊地透进来。
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边来人了!◆活动三、精神感悟,英雄启示1.理解英雄。
通过学习课文,你们明白了为什么杨利伟会被称为“航天英雄”吗?请同学们分享你们的想法。
2.定义英雄。
只有为国捐躯的人才能称为英雄吗?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讨论一下,然后分享你们的看法。
3.敬意英雄。
(1)这是“感动中国”给杨利伟的颁奖词。
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地球的目光。
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
作为中华飞天的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
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坚韧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
而这也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
(2)请同学们试着给杨利伟写几句话,表达你们对这位英雄的敬意。
(3)假如杨利伟到你们的学校和大家交流,你会向他提什么问题呢?1.完成分层作业。
2.利用课外时间阅读杨利伟的《天地九重》这本书,下周举行一次读书报告会。
3.查阅资料,了解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最新成就。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太空一日》导学案
22 太空一日【学习目标】1.速读文章,标明好词好句,归纳故事情节。
2.联合详细内容剖析航天员的高大形象。
3.领会语言背后包含的深刻感情。
4.学习航天员敢于研究,谨慎英勇,热爱祖国,勇于奉献的精神。
【有关链接】(默读)1. 作者简介杨利伟( 1965—),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特级航天员,是中国培育的第一代航天员,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他 2014 年 9 月 15 日,太空研究者协会第 27 届年会在北京谢幕,杨利伟被授与列昂诺夫奖。
2. 背景链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国初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翔器。
2003 年 10 月 15 日北京时间 9 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 F 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初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标记着中国成为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以后的第三个将人类奉上太空的国家。
【学习过程】一、创建情境,导入新课二、自学自研,沟通显现1. 朗诵课文 , 圈画文中生字词。
弧.()炽.热()轮廓.()模拟.()遨.游()稠.密()概.率()烧灼.()舷.窗()俯瞰.() 2. 注意以下多音字。
负荷.()红晕.()露.出()屏.息凝思()荷.花()晕.车()露.珠()屏.障()3. 依据以下意思 , 写出有关的词语。
():比喻把主次、轻重的地点弄颠倒了。
():临时克制呼吸齐集精神,形容高度集中注意力。
():比喻很深重的负担。
也比喻特别重要的责任。
():语重心长,值得人认真领会思索。
():令人神魂震撼。
原指文辞优美,境界深远,令人感觉极深,震动极大。
4.迅速阅读课文,借助各部分的小标题概略文章的主要内容。
⑴我认为自己要牺牲了:⑵我看到了什么:⑶神奇的敲击声:⑷归程这样惊心动魄:三、互学互研,合作显现( 一) 整体感知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不测。
阅读课文,找找看,杨利伟碰到了哪些不测情况?他相应地又有如何的心理活动或行为?(学会跳读的方法,频频阅读与本题有关的信息,没关信息掠过。
七下《太空一日》导学案
22、太空一日导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习文章采用小标题的形式写作的方法,品味文章朴实的语言风格。
3、感受杨利伟面对突发状况不慌乱、镇定、沉着的品质,学习伟大的抗天人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学习文章采用小标题的形式写作的方法,聘为文章朴实的语言风格。
教师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中国航天发展的历程,再导入:他是中华飞天第一人,他的飞天成功开启了中国人中国人的太空时代。
今天我们就随着他走进太空,体验太空生活。
二、知识链接:1、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我国神舟飞船载人航天的有关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992年9月21日,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
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成功发射。
2001年1月,2002年3月,“神舟二号”和“神舟三号”成功发射。
2002年12月,“神舟四号”成功发射。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实现首次载人飞行。
宇航员杨利伟。
2005年10月12日—17日,“神舟六号”成功发射,搭载两名宇航员。
2008年9月26日—28日,“神舟七号”成功发射,实现太空行走。
2011年11月,“神舟八号”成功实现与“天宫一号”对接。
2012年6月16 日—29日,“神舟九号”成功发射,我国第一位女宇航员进入太空。
2013年6月11日—26日,“神舟十号”成功发射,首次太空授课。
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成功发射。
2、关于作者杨利伟,1965年生,辽宁人。
他是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杨利伟“航天英雄”荣誉称号。
200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3、解题“太空一日”即在太空中一天的生活。
文题简洁,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轮廓.棉絮.模拟.舷.窗俯瞰.遨.游无虞.烧灼.负荷.脏腑..2、解释下列词语。
《太空一日-杨利伟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太空一日-杨利伟》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学目标:1. 了解中国航天员杨利伟的生平和成就;2. 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3. 探讨太空探索对人类的意义和影响。
二、导学内容:1. 杨利伟的生平和成就a. 杨利伟是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于2003年10月15日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进入太空;b. 杨利伟是空军少将,曾担任飞行员,具有丰富的飞行经验;c. 杨利伟在太空飞行中进行了多项科学实验和技术测试,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2.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a. 中国航天事业始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取得了多项重要成就;b. 中国先后成功发射了载人飞船、月球探测器等航天器,展示了强大的航天实力;c.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为国家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为人类太空探索作出了重要贡献。
3. 太空探索对人类的意义和影响a. 太空探索是人类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和挑战,有助于拓展人类的认知和想象力;b. 太空探索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c. 太空探索有助于增进国际合作和文化交流,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三、导学活动:1. 观看纪录片《太空一日/杨利伟》,了解杨利伟的生平和成就;2. 分组讨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展示各自的研究成果;3. 小组展示太空探索对人类的意义和影响,进行讨论和交流;4. 撰写心得体会,总结本次导学活动的收获和体会。
四、拓展延伸:1. 参观中国航天博物馆,了解更多关于中国航天事业的历史和成就;2. 阅读相关文献和书籍,深入了解太空探索对人类的影响和意义;3. 参与航天科技竞赛或科普活动,增强对太空探索的兴趣和热情。
五、课后反思:本次导学活动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认识太空探索对人类的意义和影响,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和创新的热情和兴趣。
通过观看纪录片、分组讨论和撰写心得体会等形式,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太空探索的重要性,拓展视野,增强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22.《太空一日》导学案及答案
22.太空一日杨利伟【积累·练字】(把下面一句话,用正楷认真工整地抄写在方格中。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学习目标】1.快速默读,概括课文内容。
2.品读文字,跟随杨利伟的经历感受太空旅行的美妙和神奇。
3.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严谨求实、敢于探索的科学品质。
【重点·难点】1.概括内容要点,感受太空旅行的美妙和神奇。
2.品读描绘太空生活的精彩语句,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预习·交流】1.走近作家作品杨利伟,特级航天员,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
2003年10月15日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天地九重》,讲述了杨利伟自己的成长,回顾了一个小城少年如何成为军人、成为一个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如何通过艰难的、接近完美的训练,终于成就了自己见证和创造奇迹的人生。
2.背景资料神舟飞船是中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或优于国际第三代载人飞船技术的飞船。
神舟号飞船是采用三舱一段(返回舱、轨道舱、推进舱和附加段),由13个分系统组成。
神舟号飞船与国外第三代飞船相比,具有起点高、具备留轨利用能力等特点。
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由专门为其研制的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发射基地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回收地点在内蒙古四子王旗航天着陆场。
截至到2016年12月,神舟飞船载人飞行概览:神舟五号 2003年10月15—16日(乘组)杨利伟神舟六号 2005年10月12—17日(乘组)费俊龙、聂海胜神舟七号 2008年09月25—28日(乘组)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神舟八号 2011年11月01—17日(乘组)搭载模拟人神舟九号 2012年06月16—29日(乘组)景海鹏、刘旺、刘洋神舟十号 2013年06月11—26日(乘组)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神舟十一号 2016年10月17日—11月18日(乘组)景海鹏、陈冬3.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太空一日-杨利伟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太空一日-杨利伟》导学案导言:本导学案以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的太空之旅为主题,通过进修他在太空中的经历和感受,让学生了解太空探索的意义和挑战,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和太空探索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科学素养。
一、导入1. 观看视频:播放《太空一日/杨利伟》的相关视频片段,引导学生了解杨利伟的太空之旅和在太空中的生活。
2. 提出问题:你知道杨利伟是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吗?你知道他在太空中做了些什么吗?二、进修目标1. 了解杨利伟的太空之旅及其意义。
2. 探讨太空探索的挑战和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探索精神。
三、进修过程1. 进修杨利伟的太空之旅(1)了解杨利伟的背景和选拔过程。
(2)了解杨利伟在太空中的任务和工作。
(3)探讨杨利伟在太空中的生活和感受。
2. 探讨太空探索的意义和挑战(1)讨论太空探索对人类的意义和影响。
(2)探讨太空探索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3. 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探索精神(1)组织学生观察夜空中的星星和行星。
(2)引导学生思考未来的太空探索方向和可能的科学发现。
四、教室讨论1. 你认为太空探索对人类有何意义?2. 你对未来的太空探索有何等候?3. 你有没有想过成为一名宇航员?五、作业安置1. 撰写关于杨利伟的太空之旅的读后感。
2. 收集有关太空探索的资料,撰写一篇关于太空探索的短文。
六、总结通过进修《太空一日/杨利伟》,我们了解到太空探索的重要性和挑战,激发了我们对科学探索和太空探索的兴趣和热情。
希望我们能够继续保持探索精神,尽力进修,为未来的科学发展和太空探索做出贡献。
《太空一日-杨利伟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太空一日-杨利伟》导学案第一课时目标: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同砚将能够了解杨利伟进行太空探究的经历,理解太空生活的特点,探讨将来太空探究的进步前景。
一、导入1. 通过问答的方式引导同砚回顾人类历史上的太空探究事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展示杨利伟太空飞行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同砚对太空探究的好奇心和爱好。
二、探究1. 进修杨利伟的生平宁成就,包括他的教育背景、飞行经历以及在太空中的工作和生活。
2. 分析太空环境对人体的影响,探讨太空中食物、水和氧气的供给以及生活垃圾处理等问题。
3. 谈论太空科学试验的重要性和将来太空探究的进步方向,引导同砚沉思人类对宇宙的探究意义以及可能的挑战和机遇。
三、拓展1. 邀请同砚展开小组谈论,设计一个自己的太空探究规划,包括载人和无人探测任务,以及解决人类在太空中生存和工作的技术方案。
2. 组织同砚参观科技馆或太空模拟试验室,亲身体验太空环境和设备,加深对太空探究的熟识和理解。
四、总结1. 结合本节课的进修内容,引导同砚总结人类太空探究的历史和现状,展望将来太空探究的进步前景。
2. 鼓舞同砚乐观参与科技创新和探究,尽力为人类太空探究事业做出贡献。
五、作业1. 阅读相关科普文章或书籍,扩展对太空探究的知识和理解。
2. 撰写一篇关于太空探究的短文或演讲稿,表达自己对将来太空探究的看法和等候。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同砚将对太空探究有更深度的了解,激发科学爱好和创新认识,为将来的科技进步和太空探究事业做好筹办。
第二课时一、导言《太空一日/杨利伟》是一部以航天员杨利伟为主角的科幻电影,叙述了他在太空中度过的一天。
本片融合了现实和想象,展示了人类对未知空间的探究和对将来的倾慕。
通过本片,我们可以了解到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生活和工作,以及他们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二、影片简介本片主要叙述了航天员杨利伟在太空中度过的一天。
他在太空站进行科学试验、修复设备和观察地球等活动,同时还要面对太空中的各种挑战,包括失重、辐射和孤独等。
《太空一日》导学案(学生版)
《太空一日》导学案班级小组学号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积累相关语言。
2.学习与运用浏览的方式,快速提取文章的主要信息,并在阅读中提出自己的思考与质疑。
3.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预习案】【知识链接】写作背景:“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简称“神五”,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五艘飞船,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
飞船搭载航天员杨利伟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在酒泉发射中心发射,次日返回,降落于四子王旗着陆场。
它的成功发射与返回,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
作者简介: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大学文化程度,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
他历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
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杨利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之久。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杨利伟也因此成为了全国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
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成为现实,中国成为继俄罗斯,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开展载人航天活动能力的国家。
【字词梳理】借助工具书,将课后生字词标上拼音。
完成《高分》( P91“达标自测”)【学法指导:通读课文,标上段落序号,把阅读中自己觉得需要积累的字词圈出来,特别注意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查字典确定读音和词义,并在以下的横线上整理抄写一遍,字词解释可抄写在字词本上。
】【整体感知】完成《高分》( P90“整体感知”)【学法指导:根据小标题梳理重要信息并概括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探究案】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的最基本要求是严谨”。
《太空一日-杨利伟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太空一日-杨利伟》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航天员杨利伟的生平及其在太空中的经历。
2.理解太空飞行对人体的影响以及航天员在太空中的平时生活。
3.培养学生对航天科技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索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的生平及其在太空中的经历。
2.理解太空飞行对人体的影响以及航天员在太空中的平时生活。
三、教学难点1.理解航天员在太空中的平时生活以及面对困难时的应对方式。
2.理解太空飞行对人体的影响及其在科学钻研中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杨利伟航天飞行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了解杨利伟的航天经历,并激发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
2.进修杨利伟的生平及航天经历(15分钟)介绍杨利伟的基本信息,包括他的成长经历、航天员选拔过程以及在太空中的任务。
让学生了解他是如何成为中国第一位航天员的,以及他在太空中所做的工作和观察。
3.探讨太空飞行对人体的影响(20分钟)讨论太空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包括失重状态下的生理变化、饮食、睡眠等方面的挑战。
引导学生思考航天员在太空中如何应对这些影响,以及科学家们如何钻研太空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4.了解航天员在太空中的平时生活(20分钟)通过展示航天员在太空中的平时生活视频,让学生了解航天员在太空中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包括如何进行科学实验、锻炼、饮食等方面的情况。
5.总结与讨论(10分钟)总结今天的进修内容,让学生回顾杨利伟的航天经历以及太空飞行对人体的影响。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讨论太空探索的意义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五、教室作业1.写一篇关于杨利伟航天经历的文章,包括他的成长经历、航天员选拔过程以及在太空中的任务。
2.设计一份太空飞行对人体影响的调查问卷,了解同砚们对太空探索的看法。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中国航天员杨利伟的生平及航天经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太空飞行对人体的影响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同时,通过教室讨论和作业,激发了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培养了他们对科学探索的热情。
七年级太空一日导学案
七年级太空一日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杨利伟太空一日的经历。
2、学习本文通过心理、动作等描写表现人物的方法。
3、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激发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作者在太空中遇到的各种意外情况以及他的心理活动。
(2)品味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感受作者的科学精神。
2、难点(1)理解文中一些科学术语和专业知识。
(2)体会作者对祖国航天事业的热爱和对科学探索的执着。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杨利伟,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
他在 2003 年 10 月 15 日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进行了 21 小时左右的太空飞行,成功完成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
2、背景资料“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是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于 2003 年 10 月 15 日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
这次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
四、预习导航1、初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炽热()轮廓()模拟()遨游()严谨()稠密()瞬间()概率()烧灼()舷窗()俯瞰()2、解释下列词语。
(1)释然:(2)屏息凝神:(3)无虞:(4)千钧重负:3、阅读课文,思考:杨利伟在太空一日中经历了哪些意外情况?他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五、课堂探究1、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写“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2、作者在太空中听到“神秘的敲击声”,却未能找到原因,这说明了什么?3、文中多次描写作者的心理活动,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
4、杨利伟在文中表现出了哪些优秀品质?5、本文语言准确严谨,又生动形象,请举例说明。
六、拓展延伸1、如果你有机会进入太空,你会做些什么?2、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你还知道哪些航天英雄?请简要介绍他们的事迹。
七、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查找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太空探索的知识,写一篇 300 字左右的小短文。
《太空一日-杨利伟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太空一日-杨利伟》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 了解中国第一位太空人杨利伟的生平宁成就;
2. 探讨太空探索对科技发展和人类进步的意义;
3. 分析太空探索对个人的影响和启发。
二、课前预习:
1. 阅读《太空一日/杨利伟》相关资料,了解杨利伟的成就和经历;
2. 思考太空探索对人类的意义和影响;
3. 准备一份关于太空探索的简短演讲,分享自己的观点。
三、教室导学:
1. 观看《太空一日/杨利伟》纪录片,了解杨利伟的太空之旅;
2. 分组讨论,探讨太空探索对科技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影响;
3. 小组展示,分享对太空探索的看法和感悟;
4. 分析杨利伟的成就和精神风采,思考如何在平时生活中发扬太空精神。
四、课后延伸:
1. 撰写一篇关于太空探索的读后感,总结自己对太空探索的理解和感悟;
2. 收集关于太空探索的资料,了解最新的太空科技和探索计划;
3. 参与太空科技展览或讲座,深入了解太空科技的发展和应用。
五、评判方式:
1. 参与教室讨论和小组展示,积极表达观点和想法;
2. 完成课后延伸任务,展现对太空探索的深入思考和独立见解;
3. 参与太空科技展览或讲座,积极进修和探索太空科技的前沿知识。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对太空探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激发了对科技发展和人类进步的热情和探求欲望。
通过讨论和分享,学生不仅增长了知识,还培养了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对太空探索和科技发展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探索未知领域,为人类的未来作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空一日》导学案
2017年5月9日
年级七年级(下)学科语文标题太空一日编制人黎琳玲审定人周晓英
知识目标教学活动
基础知识—
重点知识—
重难点知识
自学质疑—讨论领悟—展示分享—检测巩固—评价提升
基础知识—掌握本文的生难字词
重难点知识1、浏览课文,把握课文的结构特点---小标题;
2、找出作者在太空中遇到的意外情况及心理活动或举动。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感受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太空一日杨利伟
自学质疑
资料链接
1、杨利伟简介
2、“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神舟"五号飞船是在无人飞船的基础上研制的我国第1艘载人飞船,乘有1名航天员:杨利伟,在轨道运行了近1天。
整个飞行期间为航天员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同时将航天员的生理数据、电视图像发送地面,并确保航天员安全返回。
此次飞行标志着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打破了由美国和前苏联(俄罗斯)在载人航天领域的独霸局面,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3、课前检测:加粗字注音或是根据意思写词语。
炽热()轮廓()俯瞰()模拟()
遨游()严谨()稠密()烧灼()
():人体内脏器官的统称。
也比喻事物的内部情况。
():比喻很沉重的负担或很重大的责任。
():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
():形容使人受到极大的震动。
课前质疑:围绕课文,至少提一个问题?
进入文本
一、导入:想到有关探索太空的的神话故事或古诗词?
二、速读感知:请根据小标题的提示,用简洁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相关资料链接:
一、神州五号到十一号历届宇航员及发射时间
神舟五号:杨利伟(中国第一位航天员)2003年10月15日
神舟六号:费俊龙、聂海胜2005年10月12日
神舟七号: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2008年9月
神舟八号:无人2011年11月1日
神舟九号:景海鹏、刘旺、刘洋(中国第一位女航天员)2012年6月29日
神舟十号: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中国第一位太空授课)2013年6月11日
神舟十一号:景海鹏、陈冬2016年10月17日
二、为什么选择杨利伟
10月15日凌晨2时30分,杨利伟升空前的早餐时间。
杨利伟这顿早餐能够享受到的“优待”是,由别人打饭上来,就在自己的房间吃,而不必下楼。
但是杨利伟拒绝了,他披着军大衣下楼,走到餐厅,其实此时比他早到餐厅的聂海胜已经帮他打好了几份菜。
杨利伟接过餐盘说,“不行!”——“我得来点肉!”三位航天员坐到餐桌前,翟志刚提议,“咱们来点酒吧,为杨利伟壮行!”翟志刚就去找了瓶红酒,给自己倒上一杯,又给聂海胜倒上一杯,给杨利伟倒的是矿泉水,看到两者颜色反差太大,杨利伟往自己的杯子里滴了两滴红酒,以示喜庆——三位航天员,为成功,干杯!
这一天杨利伟预定的起床时间是2点钟。
1:30分左右就到达公寓的医保人员一直在楼下等待,2点一过便上楼敲门。
胡克坚注意到,医生敲了二次才把杨利伟叫醒。
胡后来向记者回忆说:“看来这一晚杨利伟睡得挺香的。
”
胡克坚是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的摄像师,他和同伴摄影师朱九通的任务是用图像全程记录下中国航天员升空的所有细节。
三位航天员住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的航天员公寓,装修标准相当于三星级宾馆,一间30平方米左右的客厅,三间有独立卫生间的卧室。
这样结构的房子一共有4套,12位航天员各有其房。
相对有诗意的是这套两层楼公寓的名字叫:“问天阁。
”
朱九通与胡克坚是10月12日上午与翟志刚、聂海胜及其他工作人员乘专机离开北京的,此前10分钟,杨利伟与保健医生乘坐第一架专机起飞。
出发当天早晨,在北京航天员公寓门口有一个小型的欢送仪式,三位航天员的家属也在此和亲人告别。
大家回忆,杨利伟一家当时显得挺轻松,也没有人们推测的沉重或悲壮之类。
杨利伟和妻子张玉梅拍照时,朱九通说他曾在旁边开玩笑说“亲一下!亲一下!”他照相机里留下的画面是——张玉梅有些不好意思,脸刚凑到杨利伟的脖子就缩回来了。
朱九通说,杨利伟的爱人是传统中国妇女的样子,“话不多,性格很好”。
在“神舟五号”发射前,谁能成为第一位登上太空的中国航天员,其实也是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内部比较引人注目的话题。
张玉梅的同事王桂琴说她还与张玉梅谈起这个话题。
王桂琴告诉记者,“我跟她说,听说你们家杨利伟在这三个人当中排名第一,是不是肯定是他上了?”张玉梅淡淡地说:“那可不一定。
加加林上天那次,还是排第三呢!”
胡克坚也好奇过同样的问题。
他曾问过杨利伟,“如果让你上,会不会出现加加林那种情况?”胡告诉记者,他的意思是,如果杨利伟排第一,会不会在发射前出现失常。
让胡克坚印象深刻的是,杨利伟特别肯定地回答:“绝对不可能!”
事实上,此次“神舟五号”升空,七大系统准备程序自发射前8小时开始——凌晨1时,相关的工作人员进入准备状态。
“这一夜我一点觉也没有睡。
”摄影师朱九通说。
凌晨1时30分,朱九通、胡克坚还有医检、医保等十几位专业人士进入航天员公寓。
他们在进门之前,手必须消毒,并带上脚套,都需要穿上隔离服。
航天员大队大队长申行运解释说,“我们要求航天员不能做特殊人,但这个岗位还是有它的特殊性。
比如航天城里的人见到航天员,互相打招呼,但很少握手。
另外,每次回去探亲,我们都有专人护送。
”更具特殊性的地方是,据透露,发射前一天晚上(14日)6点,医生为杨利伟做了灌肠处理,因为“神舟五号”不是空间站,没有解决排泄问题的设施,小便问题是以类似尿不湿的东西来解决。
之后,按照预先布置,杨利伟吃了镇静药之后等待休息。
吃过这顿凌晨的早餐,三位航天员上楼回到自己房间。
跟随杨利伟的一位工作人员一直和他聊天,帮助他放松。
聂海胜、翟志刚先后来到杨利伟房间,三个人围坐在一起,互相交流一下体会。
翟志刚和聂海胜轮番嘱咐杨利伟:千万不要紧张,慢慢操作,不要着急。
摄影师朱九通后来说:“我能体会到他们的心情,也许不好受,但这个时候他们表现出来的团队精神与君子风度很让我感动。
”
而胡克坚注意到的另一个细节是,杨利伟出发后,很多东西还留在航天员公寓。
杨利伟是在内蒙古着陆,翟志刚和聂海胜同时过去帮助收拾东西,“这个包我来拿,
你别管了”,两人争着帮助收拾杨利伟留在公寓里的东西。
就在头一天晚上,聂海胜接过杨利伟托他保管的手表,立刻戴在右手腕上,一直到北京交给杨利伟的家人前他都没有摘下过。
要出发了,公寓的工作人员希望航天员在房间门上签名留念。
杨利伟在自己的门上写的是“首飞航天员杨利伟”,然后写上时间。
翟志刚和聂海胜则是在“首飞航天员梯队”后各自署上名字。
在整座套间的大门上,三人以“中国航天员首飞第一梯队”的名义下共同留下了名字。
准备倒计时点火了。
“我实在看不下去了,接触时间长了都有感情,那里面坐的就是你身边的一个朋友,说不担心是假的。
”胡克坚别过头来,不敢再看坐在发射舱里的杨利伟。
等到杨利伟重返地面,胡克坚与记者面对面回忆当时他的紧张说:“你要知道,我们还只是旁观者都紧张成这样,而杨利伟甚至到发射前10秒钟,心率都保持在每分钟73次。
”
点火,发射!
50岁的申行运,“情绪一下子就控制不住了,眼泪哗地流了出来”。
他是与杨利伟这些航天员朝夕相处5年有余的航天员大队大队长。
杨利伟就在这瞬间离开地面,中国人进入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