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生物实验与探究习题(含答案)
初中生物科学探究练习题(含答案)
科学探究考点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1、在设计对照组实验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是()A、所有实验因素都相同B、所有实验因素都不同C、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因素不同D、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因素相同2、下列探究实验与其依据的生物学原理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分解B、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生物影响环境C、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D、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将水分散失到大气中3、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选择恰当的实验材料、用具,是保证实验获得可靠结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下列实验选用的材料、用具合适的是()A、用碘液检验是否含淀粉B、用显微镜观察大豆种子的结构C、用蝗虫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D、用沸水对天竺葵叶片进行脱色处理4、某校生物学兴趣小组探究“甜度对蚂蚁取食的影响”。
你认为下列实验方案需要修改的选项是()5、以下是实验证明细菌对落叶有分解作用的步骤,错误的是()A、找两种树的落叶,各为一组B、两组树叶都进行灭菌C、一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一组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D、实验过程中始终保持落叶潮湿6、我们在进行实验探究时,为了避免偶然因素的影响,常需要设置重复组,取平均值,但有些实验却是例外。
下列实验不需要测平均值的是()A、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B、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C、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D、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7、小明问妈妈:“为什么蚂蚁总是排成一队向前爬?”妈妈说:“可能是前面的蚂蚁留下了气味信号。
”妈妈的回答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A、提出问题B、作出假设C、制定计划D、得出结论8、下面是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同学在小组讨论中,对有关实验中选择实验试剂及用具的叙述。
请你仔细想一想,请将错误的一项找出来()A、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实验时要使用放大镜B、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检测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二氧化碳C、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中可用碘液检测淀粉的存在D、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先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考点2: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1、2016年1月1日我国“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实施,为了解各年龄段市民对生“二胎”的看法,通常采用的方法是()A、调查法B、实验法C、资料分析法D、观察法2、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置了“有光”和“无光”两种环境条件,探究“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生物-七年级上册习题汇总带答案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一、选择题1、下列各种现象,不属于生命活动过程的是()A.春天小草从土里钻出来B.毛毛虫变成蝴蝶C.海水的涨潮和退潮D.加入了酵母的面团越来越大2、下列物质,除哪种以外都是绿色植物在生命活动中需要从外界吸收的()A.葡萄糖B.无机盐C.二氧化碳D.水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主要描写了生物圈中的哪种非生物因素()A. 空气B.生物C.水D.温度6、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A. 羊B.草C. 狼D.鼠7、下列各项,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A.鹰→蛇→鼠→植物 B.阳光→草→兔→狐C.植物→鼠→蛇→鹰 D.鼠→蛇→鹰8、下列各项,属于生态系统生产者的是()A. 蘑菇B.木耳C.绿藻D.细菌9、下列各项,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A.森林中的全部树木 B.森林中的全部动物C.农田中的全部生物 D.一座城市10、下列生物,属于生态系统分解者的是()A. 细菌B.鱼C. 藻类D.虾11、下列各项,不能构成生态系统的是 ( )A. 一条小溪B.一个公园C. 一片草坪D.一栋房子13、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漠化,草场就很难恢复原样了,这一事实说明()A.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巨大的B.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C.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只能一成不变,否则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D.草原上放养的牲畜越少越好15、人们不恰当地干预自然生态系统,如盲目围湖造田、开垦草原和造单纯林,其共同特点是()A.降低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B.更加促进了生态系统的平衡C.使原有的生态系统得以保持D.丰富了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二、填空1、图为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示意图,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因素有_阳光_、_水__、_土壤_等。
(2)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__草__,它们能够通过_光合作用__制造有机物,并且贮存来自_阳光_的能量。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探究光对黄粉虫分布的影响(实验导学案、习题)
实验:探究光对黄粉虫分布的影响实验目标:1.体验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2.学会区分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3.巩固实验设计的一般原则。
【知识回顾】提出问题:光对黄粉虫的分布有影响吗?作出假设: 。
制定计划:下列那个装置是正确的?【任务一】小组分工我是第 组,我的角色是 【任务二】明确职责我的职责是: 【任务三】实施实验请同学们把观察到的实验数据记录到下表中【任务四】汇报结果第11分钟,全班平均值:阴暗处有 只黄粉虫,明亮处有 只黄粉虫。
【任务五】得出结论实验结论是: 。
1.判断题:“阴暗处的黄粉虫多,明亮处的少”这句话是结论吗? ( )2.某研究小组利用蝌蚪进行甲状腺的探究实验,他们提出的问题是:甲状腺能影响蝌蚪的发育吗?他们做出的假设是:甲状腺能影响蝌蚪的发育。
如表是该小组的实验记录:请连线下列词语:(1)甲组停止发育; 实验结论 (2)乙组正常发育为青蛙;(3)破坏蝌蚪的甲状腺,蝌蚪停止发育; 实验结果 (4)甲状腺能影响蝌蚪的发育。
【任务六】讨论分享1.你们组的实验结论和班上的一样吗?若不一样,请说说可能是哪些原因导致你们实验结论与班上不一样。
思考题:1.如何保证实验动物出现的变化只能是由于实验要探究的因素引起的?2.为什么要用多只黄粉虫做实验?用一只黄粉虫做实验可以吗?3.为什么要计算全班各组平均值?第1页 【真题演练】1.小明想探究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将甲置于相对有光的环境中,乙置于黑暗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观察二者的生长状况。
该实验的变量为()A.温度B.光照C.湿度D.空气浓度2.某生物小组为了研究光对豌豆发芽的影响,在A 、B 两个花盆中种了具有萌发能力的同样豌豆,且数量相等,按下表进行实验。
这一过程有一处错误,改为( )A .两个花盆都应该放在同一温度的环境中B .两个花盆都应放在向阳的地方C .两个花盆都应放在暗室里D .两个花盆浇的水不应该同样充足3.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
七年级上生物练习题附答案解析(80题)
七年级上册生物试题及答案解析1.下列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最少的生态系统是()A.森林生态系统B.草原生态系统C.海洋生态系统D.农田生态系统【分析】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如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不同的生态系统功能不同,据此解答。
【解答】解:A、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生物种类最丰富。
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A错误;B、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半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少很。
缺乏高大的植物,动植物种类虽然比森林生态系统少,但依然是非常丰富的。
草原在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B错误;C、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主要是大量的水生藻类,消费者主要是其中的水生动物,也很多,C错误;D、农田生态系统中人起决定的作用,人们种植的各种农作物是这一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员。
农田中的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的结构单一,D正确;故选:D。
2.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生物圈中的氧气主要来自()A.森林生态系统B.海洋生态系统C.草原生态系统D.湿地生态系统【分析】生态系统的类型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不同的生态系统功能不同,解答即可。
【解答】解:A、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A不符合题意;B、海洋生态系统是由海洋生物群落和海洋环境两大部分组成.海洋中的植物绝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虽然这些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不如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但由于数量庞大,因为在地球上70%的水域中全是藻类植物,且代谢速率极快,所以它们通过光合作用每年能够产生三百六十亿吨氧气,占全球每年产生氧气总量的70%,是产生氧气最多的生态系统,B符合题意;C、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半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少很.缺乏高大的植物,动植物种类虽然比森林生态系统少,但依然是非常丰富的.草原在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C不符合题意;D、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肾”,D不符合题意.故选:B。
初中生物练习题(含答案)
(一)配制烟草浸出液:分别配制40%、70%、100%的烟草浸出液。
(二)准备培养皿:取12个中等大小的培养皿铺上等量的棉花并且分 别编号A1、A2、A3、A4;B1、B2、B3、B4;C1、C2、C3、C4;
(三)放置种子:分别在A组4个培养皿各放20粒绿豆种子,在B组4个 培养皿各放20粒黄豆种子种子,在C组4个培养皿各放20粒红豆种子。
(4)若工业废水中的一些有害物质,如铅、镉、汞 等重金属进入白洋淀,则体内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
是图中的鲶鱼和__乌__鳢___,最终危害人类健康。
1、请回答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问题。 (一)白洋淀位于雄安新区,这里天水相连,苇绿 荷红,水草丰美,鱼鸟成群,属于典型的草本沼泽 型湖泊,对维持区域生态稳定有重要作用。下图为 白洋淀部分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除图中标示 的以外,另外一部分是_细__菌_、__真__菌_(__或_微_。生物)
1、请回答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问题。 (一)白洋淀位于雄安新区,这里天水相连,苇绿 荷红,水草丰美,鱼鸟成群,属于典型的草本沼泽 型湖泊,对维持区域生态稳定有重要作用。下图为 白洋淀部分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分组实验前数量正常实验后数量正常实验后平均值正常81003375晕厥死亡56253对比原实验改进后的实验有什么创新之处蚱蜢体积较大易观察现象明显实验动物大当地容易找到取材方便烟雾对动物的影响更符合烟草对人的影响的实际装置简单废物利用操作容易4是不是烟雾的浓度越浓对动物的伤害越大
1、请回答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问题。 (一)白洋淀位于雄安新区,这里天水相连,苇绿 荷红,水草丰美,鱼鸟成群,属于典型的草本沼泽 型湖泊,对维持区域生态稳定有重要作用。下图为 白洋淀部分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七年级生物上册《观察草履虫》实验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七年级生物上册《观察草履虫》实验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2023春·江苏南通·八年级统考期中)用图1所示的显微镜观察草履虫,视野如图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调节7可大幅度升降镜筒B.换用高倍物镜时需用手转动3C.在观察草履虫时,应往载玻片上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D.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实验中使用棉纤维是为了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答案】C【分析】1.图1中:1目镜、2转换器、3物镜、4遮光器、5反光镜、6粗准焦螺旋、7细准焦螺旋。
2.好氧的草履虫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需要不断的从外界环境中吸取氧气,培养液的表层含氧丰富,此处聚集着大量的草履虫,因此在做观察草履虫的实验过程中,常常从草履虫培养液的表层吸取液滴。
【详解】A.6粗准焦螺旋是较大幅度的升降镜筒,7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外,还能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A错误。
B.换用高倍物镜时需用手转动2转换器,不能用手转动3物镜,B错误。
C.在观察草履虫时,常从草履虫培养液的表层吸取液滴,再往载玻片上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C正确。
D.草履虫生活在水中,靠体表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运动速度较快,用显微镜观察其结构时,不易看清。
放少量棉花纤维,可以限制草履虫的活动范围,减慢它的运动速度,便于观察,D错误。
故选C。
2.(2023春·江苏连云港·七年级统考期中)如图在载玻片上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左侧滴一滴肉汁,右侧滴一滴浓盐水,将这三滴液体连通,用放大镜观察。
草履虫可能的运动方向及原因是()A.游向盐水,趋向有利刺激B.游向肉汁,趋向有利刺激C.游向肉汁,趋向有害刺激D.停留在原来的培养液中,运动能力不强【答案】B【详解】在载玻片上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左侧滴加肉汁,右侧滴一滴浓盐水,将这三滴液体连通,发现草履虫游向肉汁一端,不游向浓盐水一端,这说明草履虫能逃避有害刺激,趋向有利刺激,叫做应激性,有利于个体的生存。
冀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节《在实验室里观察植 物》同步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属于
茎的有
,属于叶的有
,属于花的有
,属于果
实的有
。
18.选择填空。
在桃 花、杨树花、小麦花、稻花、梨花、油菜花中属于虫媒花的
有
,它们的传粉者是 __ ;属于风媒花的
有
,它们依靠
传粉。
19.什么叫变态?举出几种你熟悉的变态叶。
3
参考答案: 1.主根 侧根 不定根 2.根系 直根系 须根系 3.直根系 须根系 直 4.茎 节 节间 节 节间 5.风媒花 虫媒花 风媒 虫媒 虫媒 风媒 6.托叶 叶柄 叶片 7.节 节间 芽 叶 花 果实 侧枝 8.花 花冠鲜艳,气味芳香独特,花多而密集 花冠不鲜艳且无独 特气味,花粉轻而干燥,表面光滑,容易被风吹送传粉 9.C 10.D 11.D 12.D 13.C 14.D 15.(1)√ (2)√ (3)× (4)√ (5)× (6)√ (7)√ (8)√ 16.主根 侧根 直 侧 17.1 hj cdef k abi 18.桃花、梨花、油菜花 昆虫 杨树花、小麦花、稻花 风力 19.植物的茎和叶因适应某一特殊环境而改变了它原有的形态、结构, 甚至功能,这种变化叫变态。变态叶有:洋葱鳞叶、豌豆的叶卷须、 槐树的叶刺等。
5.花按照传粉方式可分为
和
。玉米花属于
花,
桃花属于
花。茉莉花属于
花,小麦花属
花。
6.一片完整的叶包括
、
和
三个部分。
7.茎上通常生长
有
、
、
、
、
、
、
。
8.
与植物的繁殖有关,虫媒 花有
的特点,风媒花有
等特点。
9.下列植物的根系属于直根系的是 ( )
A.狗尾草
人教版(2024新板)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每课一练
1.1.1 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学习目标】1.怎样进行观察?2.怎样观察生物?【自学导航】一、观察法:是学习生物学的基本方法。
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可以直接用,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或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设备,有时还需要测量。
二、科学观察的要求:观察时要观察要按照一定的进行,并做好;观察过程中要积极,多问几个“为什么”。
三、科学观察的步骤:1、确定观察。
观察某种生物的等特征。
观察某种生物的。
观察某种生物的。
观察并比较不同生物,说出他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等等。
2、明确观察。
观察植物时注意植株的、、等。
观察动物时注意它们的、和等。
3、做好观察。
真实客观的,并从观察的结果中找寻。
4、交流观察。
四、观察时注意事项:观察时不要破坏植物;观察时要注意,分组进行;注意着装颜色,避免衣物的颜色过于鲜亮;注意保持,不要喧哗;在拍摄时,尽量不要使用,以免惊扰它们。
【课后习题】一、概念检测1.下列有关观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眼睛随便看看也是观察B.观察需要依据观察目的进行。
C.观察对象相同,观察结果一定相同。
D.应该在观察之后凭回忆记录观察内容。
2.“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身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这是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所描写的身边的生物世界。
这段文字中说到哪些植物?又提到哪些动物?这些动物栖息的环境有什么不同?二、拓展应用1.选1—2种不认识的生物,观察记录它们的特征。
在老师的帮助下查找资料,设法认识它们。
2.观察下图中植物叶的排列方式,描述你观察到的现象,想一想叶这样排列的意义。
【每课一练】一、选择题1.近日,西双版纳国家自然保护区的科研人员在整理回收红外相机时发现拍摄到了云豹的清晰影像。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生物学七年级上课本参考答案第6页1、机器人和钟乳石不具有营养、呼吸、排泄等生物的特征,它们不是生物。
2、(1)珊瑚不是生物,是珊瑚虫分泌的外壳堆积在一起慢慢形成的。
珊瑚虫是生物。
(2)浅水区可获得较多的阳光,有适宜的温度,这些有利于藻类的生长,从而为珊瑚虫提供更多的氧气。
因此,珊瑚虫一般生长在温暖的浅水区。
第13页1、向日葵生长需要的条件:阳光、水、营养物质(无机盐)、空气(二氧化碳和氧气)、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长颈鹿生活需要的条件:阳光、水、营养物质(食物)、空气(氧气)、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2、仙人掌生活在干旱缺水的荒漠,向日葵生活在相对湿润的环境中,但它们都需要阳光、空气、水、营养物质等生活条件。
牛生活在陆地上,海豚生活在海洋中,但它们的生活都离不开阳光、空气、水、营养物质等条件。
3、水是作物生长的重要条件,干旱缺水会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从而使粮食减产。
第14页1、不能绝对分开。
例如,水圈中含有空气;岩石圈中有空气,也有水。
2、淡水、营养物质(食物)、空气(氧气)。
3、水是作物生长的重要条件,干旱缺水会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从而使粮食减产。
第16页讨论1、光、温度、水分。
采用对照实验,可以保证除了所研究的因素不同之外,其他因素都相同,这样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单一变量引起的。
2、如果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说明问题。
本实验用10只鼠妇做实验,可以减少误差。
3、一个组的平均值,容易存在误差,不一定能反映真实情况。
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可以减少误差。
第18页1、空气;池塘的水中缺氧,会导致鱼大量死亡。
2、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蚯蚓依靠皮肤进行呼吸,大雨过后,土壤中充满雨水,缺乏空气,蚯蚓因缺氧而爬出地面。
4、动物之间有竞争关系。
动物常为争夺食物、配偶、栖息地而竞争。
5、假如猫少了,田鼠由于缺少天敌而大量繁殖;田鼠以土蜂的蜜和幼虫为食,并破坏它们的巢。
因此,土蜂数目减少;三叶草由于得不到土蜂的与时传粉而减少;牛由于缺少食物而受到影响。
七年级上册生物习题与答案(1)
生物的特征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正确的画" √", 错误的画" × "。
(1)能够运动的物体就一定是生物。
(×)(2)植物可以吸收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
(√)(3)" 一猪生九仔 ,连母十个样 ",这句话描述了生物的遗传现象。
(× )(4)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 )2、(略)3、(1) 珊瑚和珊瑚虫都是生物吗?请说明理由。
珊瑚不是生物 ,是珊瑚虫分泌的外壳堆积在一起慢慢形成的 ,不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珊瑚虫才是生物 ,是一种生活在海洋中动物 ,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正确的画" √", 错误的画" × "。
(1)生物的环境是指生物的生存地点。
(×)(2)非生物因素只有阳光、温度和水。
(×)(3)生物既受环境影响,也能影响环境。
(√ )(4)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只有竞争关系。
(×)2、"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你能对这句诗描述的自然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吗?这句诗描写的是气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由于在同一季节山里气温相对较低,桃树生长迟缓。
生长在平原地区的桃花 ,4 月就已经凋谢 ,而山里的桃花才刚刚开放。
3、"牛喜欢吃三叶草 ;三叶草要靠土蜂传粉;田鼠吃土蜂的蜜和幼虫 ,捣毁土蜂的巢 ;猫捕食田鼠 ,因此养牛的农民爱养猫。
" 这是达尔文描述的生物之间的关系。
(1)请用图解表示上述生物之间的关系。
(2)假如猫减少了, 对三叶草有什么影响?(1)(2)假如猫少了 ,田鼠由于缺少天敌而大量繁殖 ;田鼠以土蜂的蜜和幼虫为食 ,并破坏它们的巢 ,因此 ,土蜂数目减少 ;三叶草靠土蜂传粉 ,土蜂减少后 ,影响三叶草的传粉 ,从而影响三叶草的繁殖后代 ,三叶草的数量就会减少。
七年级生物上册《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专项练习题(含答案)1.(2023秋·河南信阳·七年级统考期末)下面是观察叶片结构实验的几个方法步骤,排列顺序正确的是()①将新鲜的叶片平放到小木板上②横向迅速切割叶片③右手捏紧并排的两个刀片④选用最薄的一片制成临时装片⑤把刀片夹缝中存在的薄片放入水中A.⑤④③②①B.①⑤④③②C.①③②④⑤D.①③②⑤④【答案】D【详解】制作叶片的玻片标本的过程是:用镊子取一片新鲜的植物叶片,平展在小木板上;用手捏紧两个并排的双面刀片,迅速切割小木板上的叶片;将切下的薄片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要多切几次;用毛笔蘸取最薄的一片,将切片平整展放在滴有清水的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分,制成临时玻片。
因此观察叶片结构实验的几个方法步骤,排列顺序是:①将新鲜的叶片平放到小木板上、③右手捏紧并排的两个刀片、②横向迅速切割叶片、⑤把刀片夹缝中存在的薄片放入水中、④选用最薄的一片制成临时装片,A、B、C都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2.(2023秋·云南昆明·七年级统考期末)为了观察叶片的结构,需要将叶片制成临时玻片标本,该标本属于()A.临时涂片B.临时切片C.临时装片D.永久装片【答案】B【详解】玻片标本包括切片、涂片和装片。
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
因此为观察叶片的表皮,需要将叶片横切并制作成临时切片,不能长时间保存,故属于临时切片。
故选B。
3.(2023·全国·九年级统考专题练习)在“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中,制作蚕豆叶横切面临时装片时,应从多次切割所得到的薄片中选取()A.最大的一片B.最整齐的一片C.最薄的一片D.颜色最深的一片【答案】C【详解】制作临时装片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所以叶片越薄越好,应该选择双面刀片,取两个刀片中间的叶就可以了。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第2章 探索生命 复习题(解析版)
第2章探索生命复习题一.选择题1.提出自然选择学说的科学家是()A.英国科学家达尔文B.中国科学家屠呦呦C.法国科学家巴斯德D.瑞典科学家林奈2.科学是基于寻求解释的探究过程,一般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
下列关于探究的说法,错误的是()A.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通过一次探究就能得到正确的结论B.假设是对问题结果的预测,不一定与结论一致C.探究实验重复多次后,必能获得正确的结果D.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3.某同学为了研究“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
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你认为该实验设计需要改进的地方是()A.两组的水质应相同B.两组的水量应不同C.两组的水温应相同D.两组的蛙卵数应不同4.科学观察与日常观察不同,以下不属于科学观察的是()A.无目的观察B.有顺序的观察C.有思考的观察D.有记录的观察5.科学家为了研究野生大熊猫在自然状态下的各种行为,在大熊猫出没的山林安装了几台摄像机,记录大熊猫的行为,这种研究方法属于()A.观察法B.实验法C.比较法D.文献法6.小明在家里花瓶的积水中发现孑孓(蚊子幼虫)大量浮在水面,他推测这种现象跟空气或光线有关,于是设计了下表实验方案(一段时间后记录实验结果),分析错误的是()(注:细密铁丝网竖放水中时孑孓能浮上水面,横放水中时阻碍孑孓浮上水面)A.细密铁丝网摆放方式可控制空气这一变量B.甲乙两组对照可以研究空气对孑孓的影响C.甲丙两组对照可以研究光照对孑孓的影响D.增加每组实验的孑孓数可以避免实验误差7.为了解潍县萝卜各个品系以及栽培现状,某研究小组先后到各萝卜主产区,考察种植环境、查阅和收集相关资料、走访相关人员。
其主要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A.实验法B.调查法C.观察法D.测量法8.食堂工作人员对学生每天的饭菜都要随机采集,部分留样,供有关部门进行食品安全检查。
其中主要运用的科学方法是()A.比较B.抽样检测C.作出假设D.生物分类9.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B.做出假设应有一定依据,不能臆断C.探究实验时可以设置多组实验组D.得出结论即可,不需要表达和交流10.下列关于科学探究“作出假设”的叙述,错误的是()A.作出假设要根据已有知识或生活经验B.作出假设是在全部实验方案设计完成后C.作出的假设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D.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需要实验验证才能证明11.作出假设是进行科学探究的步骤之一,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观察自然现象,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就是作出假设B.若探究方法不够科学完善,可能会作出不正确的假设C.假设是凭已有知识或经验对问题作出的设想,假设都是正确的D.按探究方案多次实验,发现结论与假设不符,则假设可能是错误的12.调查校园的植物种类时,做法错误的是()A.需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B.需要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C.调查过程只记录自己喜欢的生物D.要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13.某学习小组准备对淮安地区不同水域环境中的鱼类生存状况进行探究,他们预测“污染的水质会影响鱼类的生存”,这属于科学探究基本过程中的()A.提出问题B.作出假设C.制订计划D.得出结论14.在实验设计中,不能作为对照的一组是()A.25℃和0℃B.有空气和无空气C.温度和水分D.有光和无光15.设计对照实验时,应遵循的原则是()A.所有的变量都不同B.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相同C.所有的变量都相同D.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不同16.哈维的主要贡献是()A.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B.发现了血液循环C.创立了生物进化论D.创立了统一的生物命名法二.实验探究题17.草地贪夜蛾又称秋黏虫,是一种起源于美洲,破坏性极强的农业重大害虫。
跨学科实践活动:制作馒头,比较不同酵母菌种的发酵效果同步练习(含答案)(附知识点归纳)生物七年级上册
《制作馒头,比较不同酵母菌种的发酵效果》同步练习题附知识点归纳一、课文知识点归纳:1.酵母菌的形态与结构: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
2.酵母菌的发酵作用: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能进行酒精发酵,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在有氧条件下则进行有氧呼吸,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在制作馒头过程中,酵母菌主要利用面粉中的糖类进行发酵,产生二氧化碳使面团膨胀松软。
3.不同酵母菌种的发酵效果:不同种类的酵母菌其发酵能力、发酵速度及产生的风味物质可能有所不同,从而影响馒头的口感和品质。
4.实验设计与操作:包括原料准备、面团制作、发酵条件控制、蒸制过程及结果观察等步骤。
5.数据分析与结论:通过观察馒头的体积、口感及风味等指标,分析不同酵母菌种的发酵效果,并得出相应结论。
二、教材分析:《制作馒头,比较不同酵母菌种的发酵效果》是冀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中的一节重要实验课。
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酵母菌及其发酵作用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通过亲手制作馒头并比较不同酵母菌种的发酵效果,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生物学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三、学习目标:1.理解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及发酵作用原理。
2.掌握制作馒头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3.能够设计并实施比较不同酵母菌种发酵效果的实验。
4.学会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初步的数据分析。
5.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
四、同步练习题。
(一)、填空题。
1.酵母菌属于界中的类生物。
2.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发酵,产生和 -。
3.制作馒头时,酵母菌主要利用面粉中的进行发酵。
4.不同种类的酵母菌其和可能有所不同,从而影响馒头的口感和品质。
5.制作馒头的基本步骤包括原料准备、、发酵条-件控制、及结果观察等。
6.观察馒头的 - 及等指标可以初步判断其发酵效果。
(二)、选择题。
1.在制作馒头的过程中,哪种因素对于馒头的松软程度影响最大?()A.面粉的种类B.酵母菌种的选择2.不同酵母菌种的发酵效果主要体现在馒头的哪个方面?( )A.形状B.口感C.颜色D.营养价值3.实验中,为了准确比较不同酵母菌种的发酵效果,应确保哪些条件相同?()A.面粉量、酵母量、发酵时间B.面粉量、酵母量、水温C.酵母量、发酵时间、水温D.面粉量、发酵时间、发酵环境4.如果在发酵过程中发现馒头面团没有明显膨胀,可能是因为什么?()A.酵母菌种不适合B.面粉质量不好C.发酵时间太短D.酵母量过多5.下列哪种情况最能说明不同酵母菌种的发酵效果存在差异?A.使用同一种酵母菌种,但发酵时间不同B.使用不同酵母菌种,但发酵时间相同C.使用同一种酵母菌种,但面粉种类不同D.使用不同酵母菌种,但发酵时间和面粉种类都不同6.下列关于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A.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B.酵母菌具有细胞壁和细胞膜C.酵母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D.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能进行酒精发酵7.制作馒头时,需要控制的发酵条件不包括()A.温度B.湿度C.光照D.时间8.下列哪种因素不会影响馒头的发酵效果?()A.酵母菌的种类B.面粉的质量(三)、判断题。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实验练习题答案解析
(5)显微镜下物像的移动方向与玻片标本的移动方向之间的关系是相反的。因此从视野甲变为视野乙的状态,物像应向右方移动,而玻片标本的移动方向与之相反,所以装片应向左方移动。
4.如图是小明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中用到的仪器、材料用具及观察到的细胞,请据图回答问题:
(2)图一中,具有放大作用的结构是______(填写数字序号)。粗调节镜筒下降时,眼镜要从显微镜的一侧注视【】______的下降。欲将位于视野左下方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向______方移动玻片标本。
(3)某同学准备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他在图二所示的②这一步骤中,应在载玻片中央滴加______。标本制作完成后,该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时发现视野中有一些气泡,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制作临时玻片标本时,在图二的______(填写数字序号)这一环节中操作不规范。
(1)图甲是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填序号)。若制作的是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则应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_______。
(2)图A、B是动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其中表示植物细胞的是_______(填图中字母)。
(3)夏季解暑的最佳水果是西瓜,那甘甜的果汁来自细胞结构中的_______。
【答案】(1) 200 生理盐水 右上
(2) 小 装片 目镜
【分析】(1)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记为:擦→滴→刮→涂→盖→染。
(2)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包括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和回放。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详解】(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图甲中显微镜的物像倍数放大了5×40=200倍。制作植物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吸。“擦”,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撕”,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吸”,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制作植物表皮细胞临时装片,不需要选用图乙中的生理盐水试剂。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图丙是观察到的口腔上皮细胞视野,若需要将细胞图像调至视野的中央,需将玻片标本向右上方移动。
七年级生物上册《观察草履虫》中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3)实验过程和方法: 草履虫往往聚集在培养液富含 的地方,因此取材时一般从草 履虫培养液的 吸一滴培养液,放在载玻片上,用肉眼和放大 镜观察草履虫。盖上盖玻片,在 倍镜下进一步观察。若草履 虫运动过快,不便观察,可以先在载玻片的培养液液滴上放几 丝 ,再盖上盖玻片。然后寻找一只运动相对 的草履虫进 行观察。
(2)草履虫前端的表膜同后端的表膜中离子通道的特性是不一样的。触碰刺激 作用到草履虫的前端,打开了位于前端表膜上的钙通道。穿过了膜的钙离子使 得纤毛内微管滑动的活动顺序发生改变,于是,纤毛的摆动方向逆转,草履虫 倒退着游,表现出回避反应。如果触碰刺激作用到草履虫的后端,打开了位于 后端表膜上的钾通道,穿过了膜的钾离子促使纤毛加快正向划动,使草履虫快 速向前游动,表现出逃避反应。因此当草履虫遇到障碍,先后退,后前进的过 程中,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变化为先升高后降低。
4.(2022·山西晋中·统考中考真题)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时,会发现其
运动方式是(
)
A.旋转着前进
B.像蚯蚓一样蠕动
C.跳跃着前进
D.像鼠妇一样爬动
【答案】A
【详解】草履虫生活在水中,靠体表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运动
速度较快,用显微镜观察其结构时,不易看清。放少量棉花纤维,可以
限制草履虫的活动范围,减慢它的运动速度,便于观察。
【答案】A 【详解】A.实验中在甲载玻片右侧培养液的边缘放一粒食盐,食盐对于草履虫来说是不利的刺激,所以在有盐粒一侧 的草履虫要逃离,游到没有盐粒的培养液滴中,故A错误。 B.在乙载玻片右侧培养液的边缘放一滴肉汁,肉汁对于草履虫来说是有利的刺激,所以在没有肉汁一侧的草履虫会游 到有肉汁的培养液滴中去,故B正确。
七年级生物上册《观察草履虫》中考练 习题(含答案解析)
冀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节《走进生物实验室》同步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冀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节《走进生物实验室》同步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要将标本快速离开物镜,应调节显微镜上的_________;调好显微镜发现视野太暗应调节显微镜的_________。
2.某同学在观察一张生物切片时用10×的目镜和45×的物镜,则这张生物切片的物像放大的倍数是_________。
一般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范围是_________。
3.本节课同学们认识了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方法,请结合自己的理解,将下列显微镜的各部分结构与其相对应的功能连接起来。
①筒 A.放大作用②换器 B.固定玻片标本③焦螺旋 C.稳定镜身④镜和目镜 D.反射光线⑤压片夹 E.安放目镜⑥反光镜 F.安放物镜⑦镜座 G.使镜筒上升或下降4.图1中是生物实验室常用的实验器具,你能把它们按各自的用途进行归类吗?(1)属于观察器具的是________;(2)属于解剖器具的是________;(3)属于加热器具的是________;(4)属于通用器具的是________。
5.判断题。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用横线标明错处并改正)(1)由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时,视野会变暗。
( )(2)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量越多。
( )(3)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正确的用眼方法是左眼观察右眼闭合。
( )(4)直接把一株小草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能看到清晰的物像。
( )参考答案:1.粗准焦螺旋反光镜2.450倍 40—1500倍3.①——E ②——F ③——G ④——A ⑤——B ⑥——D ⑦——C 4.(1)放大镜(2)镊子、解剖针、刀片(3)三角架、石棉网、酒精灯、试管夹(4)滴管、烧杯、烧瓶、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5.(1)√(2)×多→少(3)×闭合→睁开(4)×能→不能。
学习使用显微镜 练习-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2.1学习使用显微镜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若光线较暗,则应使用( )A、大光圈、平面镜B、大光圈、凹面镜C、小光圈、平面镜D、小光圈、凹面镜2、若要使位于视野右上角的图像移至视野中央,移动玻片的方向是( )A、右上B、右下C、左D、左下3、若不动显微镜的其他部分,只是转动转换器,将物镜由10×转换成45×,视野中的光线将会( )A、变亮B、变暗C、无变化D、变化无规律4、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一个“d”字,用低倍镜观察,在视野内所见的图像是( )A、bB、dC、qD、p5、下列几项中,与显微镜视野亮度强弱的调节无关的结构是( )A、用反光镜的平面或凹面B、用遮光器上的大光圈或小光圈C、用高倍物镜或低倍物镜D、外界的光线是强还是弱6、如果在目镜为5×、物镜为10×时,显微镜视野里可观察到的细胞如右图所示。
那么,在物镜放大倍数不变的情况下,把目镜改为15×,视野里可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是()A、3个B、5个C、7个D、9个7、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固定装片用到的结构是()A、粗准焦螺旋B、压片夹C、反光镜D、细准焦螺旋8、用来擦拭显微镜头污点的是()A、纸巾B、布C、棉花D、擦镜纸9、使用显微镜时,要把视野中的物像“P”从图甲所示状态转化为图乙所示状态,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A、先将玻片标本往右上方移动;再转动转换器,把高倍物镜换成低倍物镜B、先将玻片标本往左下方移动;再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C、先将玻片标本往右上方移动;再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D、先将玻片标本往左下方移动;再转动转换器,把高倍物镜换成低倍物镜10、光学显微镜是科学实验常用的仪器之一,同学们要学会显微镜的规范操作。
下列操作中规范的是()A、手蒙右眼,左眼观察目镜B、对光时,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C、用手扳物镜转换低、高倍镜D、高倍镜下用粗准焦调螺旋调焦11、小强用“16×”的目镜和“10×”的物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他看到的细胞被放大了()A.16倍B.26倍C.160倍12、当低倍镜换为高倍镜后()A.细胞数量变多,视野变暗B.细胞数量变多,视野变亮C.细胞数量变少,视野变暗D.细胞数量变少,视野变亮13、某同学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中,分别采用了以下四种不同的目镜和物镜组合,则他在一个视野中可以观察到数目最多的是()A.5×、10× B.10×、40× C.15×、10× D.20×、40×14、显微镜观察时,若环境光线太弱时应用()A.大光圈、凹面镜B.大光圈、平面镜C.小光圈、凹面镜D.小光圈、平面镜15、视野右上角的图象移至视野中央,移动玻片的方向是()A.右上角B.右下角C.左上角D.左下角16、一台显微镜的两个目镜分别为5倍与10倍,物镜分别为10倍和40倍,这台显微镜的最小放大倍数和最大放大倍数分别为A. 15倍和50倍B. 50倍和400倍C. 5倍和40倍D. 100倍和225倍17、小明同学使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他想让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少,应该选择的镜头组合是()A. ①④B. ①⑤C. ③④D. ③⑤18、在显微镜对光过程中,能反射光线的结构是()A. 目镜B. 反光镜C. 转换器D. 光圈19、使用显微镜进行对光时,首先要使下列哪些结构成一条直线?()A. 目镜、镜筒、物镜、通光孔B. 目镜、镜筒、物镜、载物台C. 目镜、镜筒、物镜、反光镜D. 目镜、物镜、光圈、反光镜20、图是用显微镜观察细菌永久装片的基本步骤:①提取安放②转动转换器③调节光线④安放玻片⑤调焦观察,下列对① -⑤的步骤操作叙述正确的是()A. ②转动转换器时,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B. ③调节光线时,当光线较暗时用平面反光镜C. ④安放玻片时,把标本正对通光孔D. ⑤调焦观察时,先升镜筒,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直至看到清晰的物像二、非选择题21、判断题(1)、显微镜视野中物像移动的方向与标本移动的方向是相同的 ( ) (2)、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物像的放大倍数 ( )(3)、用左眼观察,右眼闭起才能看得清楚 ( )(4)、寻找标本时,必须用低倍物镜且转动粗准焦螺旋 ( )22、填空题(1)、物镜放大倍数越高,镜头长度就越,与玻璃片的距离也越。
人教版(2024新板)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第三章第一节《微生物的分布》每课一练
2.3.1 微生物的分布【学习目标】1.微生物的主要类群有哪些?2.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是怎样的?3.怎样检测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自学导航】1.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一般是指个体微小、结构______的生物,主要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2. 观察菌落:(1)菌落的定义:由一个或多个细菌或真菌______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______称为______。
(2)细菌菌落与真菌菌落的区别:细菌菌落______,表面或______,或______,颜色可呈白、黄、红等多种颜色。
真菌菌落______,颜色多样(如白、红、褐、绿、黑、黄等),呈______。
3. 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提出问题:例如,不同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情况是怎样的?作出假设:在具有丰富有机物、适宜的温度和一定水分的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数量会多一些。
制订并实施计划:通过采集不同环境(如土壤、水、空气、物体表面等)的样本,接种到培养基上,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后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
得出结论:根据实验结果总结不同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表达与交流:每组选取两套培养皿进行实验,目的是进行对照,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两套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需要在同一环境下培养,保证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在没有想好如何工作之前,不能打开培养皿,以免空气中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4.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______→高温灭菌→冷却→______→恒温培养。
高温灭菌的目的是______培养皿和培养基内原有的微生物;接种前冷却的目的是______高温杀死要接种的微生物。
5.细菌和真菌的生存条件:基本条件:适宜的______、______、______。
特殊条件:大多数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______,但有些并______,如乳酸菌、破伤风杆菌、甲烷菌等。
【课后习题】一、概念检测1.结合本节你所做的探究活动,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培养基中的牛肉汁可为细菌和真菌提供营养物质。
七年级上册生物实验与探究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生物实验与探究习题(含答案七年级秋季学期生物实验测试卷姓名:班级:1、某学校的几位同学对生物学知识非常有兴趣,经常做一些生物学小实验,这次他们用大豆种子做了如下实验实验过程:取三个无色透明的玻璃杯,分别标记为A、B、C,在每个杯底铺等量适量餐巾纸,之后分别加入等量适量的水取30粒大豆种子,随机平均分3份,分别放入A、B、C杯底的餐巾纸上将三个杯子杯口密封好其中C杯内用注射器抽干气体后再密封,B杯密封后用不透光的黑布全部罩住,A杯不作处理如图11甲所示将图甲所示的三个装置同时置于温暖的、有光照的环境中放置一段时间实验结果:一段时间后,A、B两杯内的种子多数萌发,C杯内种子没有萌发请回答问题:如果几位同学的设计思路是把A、B作为对照实验,由此可以推断他们最初所做的假设是:大豆种子的萌发需要,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A、B、C中,除了A与B外,能够作为对照实验的还有,该对照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萌发后的大豆种子继续发育形成了幼苗请写出图乙中①②③各部位分别来自大豆胚的哪些组成部分① ;② ;③2、下表为“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实验设计,请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用培养皿A与B进行对照实验,所探究的问题是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适宜的(2)若需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选用两组培养皿做对照实验(3)如果用培养皿A(有空气)和D(无空气,适量的水)进行对照实验,结果发现A组种子能正常萌发,D组种子不能萌发,这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4)若要探究光照对该种子的萌发有无影响,请完成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和结果分析第一步:在培养皿底部铺上滤纸,并加入适量的水,然后取等量的两份种子分别放人两组培养皿中(温度控制在20℃);第二步:将一组培养皿置于的环境中,另一组置于黑暗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结果分析:如果两组培养皿中种子萌发的结果基本相同,则说明光照对该种子的萌发 (填“没有”或“有”)影响3、下图甲表示发生在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过程,图乙为该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相关问题图乙细胞结构中的④表示叶绿体,绿色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是进行作用的场所农业生产中的间作套种、合理密植是为了提高 A.图甲A呼吸作用的效率 B.图甲B蒸腾作用的效率 C.图申C光合作用的效率在17世纪之前,人们一直试图回答动物和植物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直到XX年,英国科学家虎克发现了细胞那么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共有的基本结构是 ( ) A.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B细胞壁、叶绿体、细胞核 C.细胞膜、液泡、细胞核 D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 4、右图是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由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水和二氧化碳进入叶片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其中水是通过导管来的,二氧化碳是从空气中吸收来的淀粉和氧气是光合作用的其中氧气是通过叶片进入空气的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是进行光用的的场所请据图回答:(1)图中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2)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图中和 (3)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图中和 (4)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5、右图是经过暗处理后的银边天竺葵的叶子,甲为银边部分,乙为黑纸片遮光部分,丙为绿色部分在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取下该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再漂洗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处蓝,原因是(2)乙处蓝,原因是(3)丙处蓝,原因是6、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因为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请根据光合作用示意图回答问题 (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2)请写出图中各序号所代表的物质① ② (3)光合作用的条件是A.有光无光均可B.有光(4)光合作用的场所是A.线粒体B.叶绿体(5)图中的①和②进出叶片的“窗口”是由保卫细胞构成的;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位(6)在白天光照条件下,根吸收的水分向上运输到叶的主要动力是来自于叶片的作用在此作用过程中,B为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可知:运输产物,合作生物七年级秋实验测试答案1 光、光A和C 种子的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① 胚芽;② 胚轴;③ 胚根 2温度 A和C 空气光照没有3光合 C A 4(1)图中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2)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图中水和二氧化碳(3)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图中有机物淀粉和氧气 (4)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 5(1)甲处不变蓝,原因是银边部分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2)乙处不变蓝,原因是天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3)丙处变蓝,原因是见光部分具备光合作用的条件,能进行光合作用 6叶子①二氧化碳②氧气 B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2014秋季学期生物实验测试卷
姓名:班级:
1、某学校的几位同学对生物学知识非常有兴趣,经常做一些生物学小实验,这次他们用大豆种子做了如下实验。
(一)实验过程:
(1)取三个无色透明的玻璃杯,分别标记为A、B、C,在每个杯底铺等量适量餐巾纸,之后分别加入等量适量的水。
(2)取30粒大豆种子,随机平均分3份,分别放入A、B、C杯底的餐巾纸上。
(3)将三个杯子杯口密封好。
其中C杯内用注射器抽干气体后再密封,B杯密封后用不透光的黑布全部罩住,A杯不作处理。
如图11甲所示。
(4)将图甲所示的三个装置同时置于温暖的、有光照的环境中放置一段时间。
(二)实验结果:
一段时间后,A、B两杯内的种子多数萌发,C杯内种子没有萌发。
请回答问题:
(1)如果几位同学的设计思路是把A、B作为对照实验,由此可以推断他们最初所做的假设是:大豆种子的萌发需要,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
(2)(2)A、B、C中,除了A与B外,能够作为对照实验的还有,该对照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3)萌发后的大豆种子继续发育形成了幼苗(如图11乙)。
请写出图乙中①②③各部位分别来自大豆胚的哪些组成部分。
①;②;③。
2、下表为“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实验设计,请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用培养皿A与B进行对照实验,所探究的问题是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适宜的
(2)若需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选用两组培养皿做对照实验。
(3)如果用培养皿A(有空气)和D(无空气,适量的水)进行对照实验,结果发现A组种子能正常萌发,D组种子不能萌发,这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
(4)若要探究光照对该种子的萌发有无影响,请完成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和结果分析。
第一步:在培养皿底部铺上滤纸,并加入适量的水,然后取等量的两份种子分别放人两组培养皿中(温度控制在20℃);
第二步:将一组培养皿置于的环境中,另一组置于黑暗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
结果分析:如果两组培养皿中种子萌发的结果基本相同,则说明光照对该种子的萌发 (填“没有”或“有”)影响。
3、下图甲表示发生在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过程,图乙为该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图乙细胞结构中的④表示叶绿体,绿色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是进行作用的场所。
(2)农业生产中的间作套种、合理密植是为了提高()
A.图甲A呼吸作用的效率
B.图甲B蒸腾作用的效率
C.图申C光合作用的效率
(3)在17世纪之前,人们一直试图回答动物和植物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直到1665年,英国科学家虎克发现了细胞。
那么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共有的基本结构是 ( )
A.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B。
细胞壁、叶绿体、细胞核
C.细胞膜、液泡、细胞核 D。
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
4、右图是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
由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可知:水和二氧化碳进入叶片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其中水是通过导管运输来的,二氧化碳是从空气中吸收来的。
淀粉和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其中氧气是通过叶片进入空气的。
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的场所。
请据图回答:
(1)图中【A】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2)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图中【③】和【④】。
(3)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图中【①】和【②】。
(4)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5、右图是经过暗处理后的银边天竺葵的叶子,甲为
银边部分,乙为黑纸片遮光部分,丙为绿色部分。
在光
下照射一段时间后,取下该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
再漂洗。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处蓝(填“变”或“不变”),原因
是。
(2)乙处蓝(填“变”或“不变”),原因
是。
(3)丙处蓝(填“变”或“不变”),原因是。
6、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因为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
请根据光合作用示意图回答问题。
(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2)请写出图中各序号所代表的物质①②
(3)光合作用的条件是()
A.有光无光均可 B.有光
(4)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A.线粒体 B.叶绿体
(5)图中的①和②进出叶片的“窗口”是由保卫细胞构成的;光合作
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填“导管”或“筛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
位。
(6)在白天光照条件下,根吸收的水分向上运输到叶的主要动力是来自于叶片的
作用。
在此作用过程中,B为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生物七年级2014秋实验测试答案
1. (1)光、光
(2)A和C 种子的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
(3)①胚芽;②胚轴;③胚根。
2.
(1)温度
(2)A和C
(3)空气。
(4)光照没有
3.(1)光合(2)C(3)A
4.
(1)图中【A】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2)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图中【③】水和【④】二氧化碳。
(3)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图中【①】有机物淀粉和【②】氧气。
(4)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
5.
(1)甲处不变蓝(填“变”或“不变”),原因是银边部分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2)乙处不变蓝(填“变”或“不变”),原因是天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3)丙处变蓝(填“变”或“不变”),原因是见光部分具备光合作用的条件,能进行光合作用。
6
(1)叶子
(2)①二氧化碳②氧气。
(3)B
(4)B
(5)气孔筛管
(6)蒸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