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福建省高三质检优秀作文选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福建省高三质检优秀作文选评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陈荔平老师:这是一篇规范的演讲稿,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文。围绕本次演讲主题“增强法制意识,共建和谐家园,采用递进式论证结构,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开篇旗帜鲜明提出观点:扬法治之观念以助之,接着阐述曾经拥有的生态文明之美,反思人类对地球家园的所作所为,进而以类比说理论证法治对保护生

态的重要性,呼吁吾辈青年增强法制意识守护地球家园。本文表达顺畅,言语诗意,旁征博引,说理生动。

共动物凉热护自然平衡——关于拒绝野味的倡议书

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高三陈诺

广大网民朋友们: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正如庄子所言,自然界的野生动物与我们俱开一枝,俱生一蒂。呵护生灵,拒绝野味是我们的必修课。

诚然,自刀耕火种时期以来,自然界的动物是人类的一个重要食物来源。且不可否认,某些动物具有食用的药物功效。但走出“丛林状态”,走进人类创造的新时代,难道肆虐全球且很有可能起源于野生动物的新冠病毒敲不响警钟?难道那一声声濒危动物的哀嚎唤不醒人类的良知?面对野味,我们应坚定地说“不”;面向社会,我们亟需行动起来,用公益的大手保护野生动物。

食用野味是人类健康风险的一大来源。人类低头于病毒的种种惨状印证了这一点。拿哺乳科动物蝙蝠来说,蝙蝠身上带有数以万计的病毒,又极易呈递给人类,食用蝙蝠的后果可想而知。自然界的威胁在叫嚣,而倘若我们仍然沉溺于“吃啥补啥”“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思想温床中,覆顶之灾随时可能来临。方此之时,拒绝野味是人类自保的上策,更是每个人承担对自己、对社会健康责任的注脚。

野生动物同我们一样是自然界的后代,是有其价值与力量的灵魂。熊培云曾言:“一个功能健全的社会,不能只有解构,没有建构,没有敬畏。”自诩为地球主人的我们往往缺少这样一种对生命的敬畏,缺少对生物多样性的重视。君不见长江白鲟曾往来翕忽,鱼翔浅底,如今发不出呜咽,凝固于史册;君不见北极熊曾徜徉冰面,如今抱着残冰,飘零无助。正是由于有些人仁爱共情的人性光辉被利益的阴霾所遮蔽,把野生动物的生命视作草芥,乃至等同于食物、金钱与筹码,生物多样性才会急剧减少。拒绝野味、拒绝买卖、拒绝以生命换口感,方能构筑精神高地,拓宽我们的人生向度。

“天地美而不言。”这种美来自和谐与平衡,来自野生动物与人类各美其美,各葆人类健康与生物多样,共享家园与命运。在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当下,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山林里的动植物们也是我们的朋友,与我们同息相依,同此凉热。猎杀、食用野生动物将会破坏人与自然的平衡,导致物力屈而人必损的结果。社会若要发展,理应还野生动物以野生环境,还人类以良知公德,还自然以平衡之美。“枪响之后没有赢家”,拒绝野味,才不会让地球的天平失衡,不会让社会被按下缓行键。

网友们,我们都是社会的参与者和管理者。即便处在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也万万不能让维护野生动物、共享自然平衡的人性光辉暗淡,不能让拒绝野味、崇尚健康的思想理念式微。在此,我发出倡议——积极参与“向野味说‘不’”的公益活动,坚决拒绝滥食野味,坚决反对野味交易。于己,做到心有所念、行有所止;于社会,形成远离野味、敬畏自然的新风尚。“涓流虽寡,终成江河。”共同努力拒绝野味的公益效应必将洗涤我们的心灵,凝注为向上向善的社会力量。

太平世界,物我同此凉热;拒绝野味,我们必将践行。

倡议人:一名普通网民

2020年3月28日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林容青老师:本文开宗明义,思路清晰。文章开头迅速入题,提出观点:对野味说“不”,接着从食用野味的危害性说到保护野生动物和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最后呼吁网友们积极行动起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文章感情充沛,语言富有感染力。不过,在倡议的具体措施上稍显仓促,若能够提出具有思维梯度的两三点建议,文章会更具思辨性。

以法制藩篱守护共同家园

福建省南平第一中学高三杨玥

各位同学:

大家好!很荣幸今天能为大家带来以“增强法制意识,共建和谐家园”为主题的演讲。

联合国近日发布的报告指出,人类行为对生物多样性与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同时,今年的人大会上释放出以法律维护生物与生态安全的信号,在全球生命共同体的语境之下,作为新青年的我们理应共筑法制意识、守护共同家园。

即使是站在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年人视角上,在座的各位仍然不难推究一次次生态破坏背后的根本动因。也许是非法野生动物交易所产生巨额利润的诱导;抑或是拥有象征地位与金钱的珍稀动物带来膨胀的虚荣与欲望;甚至是在对法律的无知与漠视之下进行的一次次非法排污……正所谓“雪崩前,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有责任”,一次次逃脱法网的侥幸,筑起高额的生态欠账。但自然不可透支,灭绝与毁灭无可逆转,警钟早已在耳畔敲响。

我们且不论同学们早已熟知的:消融的冰川、上涨的海平面、生物体内的微塑料……2019与2020的新旧轮转中,有太多的的灾难我们并不陌生:亚马孙雨林与澳大利亚旷日持久的山火,席卷北非、中东、南亚等地的蝗灾,冻结了经济增长与社会运行的新冠肺炎……有网友戏称“2020简直是灾难片的开头。”但戏谑背后所折射出对人类命运的担忧,值得在座的每一位同学深思。

康德曾说:“我所敬畏的是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那么推及全体人类呢,我们所敬畏的又是什么?深思之下,我认为我们缺少了对生命与自然的敬畏、缺少了对法律的崇尚。

正是因为现代社会敬畏感的稀缺,我便沿着黄河而上,在中华文明的源头寻求这样的精神基因。从“天行有常”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诸子百家用朴素的生态观念向我们阐述了人类不可违背自然规律的道理;在“天人合一”这样看似荒谬的人神观中,仍蕴藏着注重人与自然有机联系的理性思想;在历史的不断演进中,百姓明白了过度开发的危害、政府加大了生态立法……历史早已为我们言明,唯有对自然心存敬畏,方能求得人与自然的平衡和谐。

在现代文明的机体中,如果道德自律是血肉,那么法律约束则是支撑社会有序高效运转的筋骨。面临全球环境恶化的严峻挑战,一味强调敬畏感并不是环保的通途,在加强法制建设的基础上辅以道德教育才是正道。作为新的社会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青年,我们应当强化主体意识,认真学习并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践行与宣传保护生态与自然的理念,肩负起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领导人说过:“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好生态环境。”在中国强化法制建设的浪潮之下,法律一个成为规范危害环境潜在行为的灯塔,成为粉碎破坏生态违法行为的利剑。唯有高筑法制藩篱,才能行之有效的守护全体人类与生物的共同家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