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区域创新系统评价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方案创新评分要点
方案创新评分要点1. 引言方案创新评分是指对某个解决方案或项目的创新程度进行评估和打分的过程。
在评分过程中,评委会根据一系列的评分要点来评估方案创新的程度,并给出相应的分数。
本文将介绍方案创新评分的要点,以帮助评委会准确评估方案创新的水平。
2. 创新性创新性是评估方案创新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评委会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估方案的创新性: - 解决方案的新颖性:方案是否采用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是否针对现有问题提出了独特的解决方案。
- 技术创新:方案是否采用了新的技术或技术组合,以提高解决方案的效率或降低成本。
- 商业模式创新:方案是否提出了新的商业模式或盈利模式,以获得竞争优势或创造新的市场机会。
- 用户体验创新:方案是否在用户体验方面进行了创新,以提供更好的产品或服务。
3. 可行性除了创新性,方案的可行性也是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
评委会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估方案的可行性: - 技术可行性:方案所依赖的技术是否已经成熟,是否存在足够的技术支持。
- 资源可行性:方案是否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是否有足够的资源支持。
- 经济可行性:方案是否在经济上可持续,是否能够获得足够的收益以维持项目的运行。
- 风险可行性:方案是否存在较高的风险,是否能够通过风险管理来降低风险。
4. 价值方案的价值是评估方案创新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评委会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估方案的价值: - 市场需求:方案是否能够满足当前市场的需求,是否存在足够的市场潜力。
- 社会影响:方案是否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是否能够解决重大社会问题或提供社会福利。
- 竞争优势:方案是否能够为企业或组织带来竞争优势,是否能够与现有解决方案相比具有更高的竞争力。
- 可持续发展:方案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否能够在长期内保持竞争力和可持续性。
5. 影响力和可复制性除了创新性、可行性和价值,方案的影响力和可复制性也是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
区域创新系统研究综述
区域创新系统研究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区域创新系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且成果显著。
对区域创新系统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从区域创新系统的涵义、结构、政策、评价、实证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指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标签:区域创新系统;研究;综述1 区域创新系统的涵义区域创新系统作为一个新兴的概念,是英国学者Philip Cooke在1992年首次提出的。
他在《区域创新系统:在全球化世界中的治理作用》(1996) 一书中,对区域创新系统进行了明确的定义,认为区域创新系统主要是由在地理上相互分工与关联的生产企业、研究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等构成的区域性组织体系,且这种体系支持并产生创新。
David Doloreux 等(2003) 研究认为,区域创新系统理论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创新活力,它包括企业与“知识组织”,如大学、研究机构等的密切关系,这组成一个支撑性“知识基础设施”;二是区域作为一个政体,可以通过某种治理安排来促进和支持这些关系。
为此,区域可被视为一个学习“实验室”,并要形成地方性互动网络,它包括广泛的企业团体和治理结构,以促进创新。
陈德宁、沈玉芳(2004) 认为,区域创新系统是指由一个区域内参加技术创新利扩散的企业、大学及研究机构、中介服务机构以及政府组成的,为创造、储备、使用和转让知识、技能利新产品提供交流关系的网络系统。
文兴吾(2007)认为,区域创新系统是指在特定的产业区域内与技术创新全过程相关的组织、机构和现实条件所组成的网络系统,是由相关社会主体: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政府及公共部门、中介服务组织、金融机构等,联系、互动所形成的区域社会网络;其目的是为了创造、引进、使用和扩散新技术,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
在国内大量的文献中发现,对于国外的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在中国的翻译主要有二种:(1)区域创新系统。
(2)区域创新体系。
它们表达的意思基本都一样,只是翻译不同。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第25卷 第2期2010年4月北 京 农 学 院 学 报JOU 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 Y OF AGRICU LTU REVo l.25,N o.2A pr.,2010收稿日期:2010 03 05;修订日期:2010 03 20 基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9102006)作者简介:李娇,1986年出生,女,内蒙古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区域发展*通讯作者:胡宝贵,1965年出生,男,北京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农村产业经济研究,E mail:hub aogui@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李 娇,胡宝贵*(北京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2206)摘 要: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是科技创新能力研究的重要领域。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主要包括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两个方面。
通过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进行综述。
关 键 词:科技创新;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中图分类号:F061 5,F 20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 3186(2010)02 0078 03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of Regional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Innovation Ability at Home and AbroadLI Jiao,H U Bao gui*(Eco no mics&M anagement College,Beijing U niv ersity of A g ricult ur e,Beijing 102206,China)Abstract :T he evaluation of regional science and technical innovatio n ability is an important topic of scientif ic and technical inno vation ability r esearch.There are tw o aspects on the evaluation of reg ional science and technical innovation ability,one is the evaluation system ,and the other is the m ethods of evaluation.T his paper gives the rev iew and sugg estio n on them.Key words :science and technolog y;innovation ability;evaluation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是区域竞争力的核心,发展区域经济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1]。
区域创新系统的界定和评价
在 利 用 D A 方 法 进 行 区 域 创 新 E
系 统 的界 定 不 尽 相 同 , 是 定 义 均 从 系统 评 价时 ,多数 研究 是 以单 阶段 评 但 地 理 空 间范 围 、 新 主体 、 织 结 构 价模 型 为基 础进 行 , 创 组 即从 技术 投 入 、 技 和 空 间结 构 等 方 面 对 区 域 创 新 系 统 术 产 出 或技 术投 入 、经济 产 出方 面对
进 行 界 定 。经 过 理 论 研 究 者 的 系 统 研 区域 创新 系 统进 行 研究 和 评 价 ,难 以 究 , 域 创 新 理 论 已 成 为 在 知 识 经 济 全 面 反 映 区 域 创 新 这 一 复 杂 的 活 动 。 区 只 E 和 产 业 网 络 范 式 下 ,揭 示 区 域 学 习 创 目前 研 究 中 , 有 四 篇 利 用 D A 方 法
从 而 创 造 一 种 更 有 效 的 资 源 配 置 方 了评 价 ; 海 胜 等 利 用生 产 函数 对 区 王
区域 创新 系统 的界定 和评 价
和谐 可持 续 发展 。
一
式, 提高 区域 创新 能 力 , 进 区域经 济 域 创 新 系 统 的创 新 效 率 进 行 了 测 度 促
统 作 为 国 家 创 新 系 统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运 用 数 据 包 络 分 析 方 法 对 4 个 国 影 响 ,但 是 没 有 把 对 社 会 的 影 响 问 题 5
分 ,能够将 新 的 区域 经济 发 展要 素 组 家 和 地 区 创 新 系 统 的 效 率 进 行 评 考 虑在 内。 显敏 从 创新 的技术 绩效 、 冯 合 引入 一定 的 地域 范 围 ,从 而创 造一 价 ; amet e i r Bu r &P lt o使 用 因 子 分 析 创新 的 经济 绩 效 和创 新 的社 会 绩效 三 le 种 更有 效 的资 源配 置 方式 ,提高 区域 法 进 行 了 区域 创 新 系 统 测 量 。 rca 个 部分 出发 ,构筑 了一个 评 估 区域 创 G ai 创 新能 力 , 进 区域 经济 发 展 。 因此 , 等 通 过 比 较 研 究 , 荐 将 “ 洲 创新 新 系 统绩 效 的 “ 促 推 欧 三位 一体 ” 型 , 对 模 并 区域 要 实现 可持 续 发展 ,获得 竞 争优 记 分板 区域创 新综 合 指 数 ” “ 据包 浙 江省 l 1地 市 的 区域 创 新 效 率 进 行 和 数 势, 必须 大力 建设 区域创 新 系统 。为 防 络分析 ”两种 测 量 技术 绩 效 的方 法结 了评 估 ; 风华 、 杰将 区域创 新 系 统 侯 郭
区域创新系统绩效评价研究评述
争优势 的决定 因素 。区域创 新理论能有 效地 将知识 、学
习 、创新 、社会资本 、集群 等技术资 源和智 力资本 纳入 到现代 区域发 展理 论 中来 ,是 区域 发展 理 论 的新思 维。 然而 ,区 域创 新 系统 也 可 能存 在 着 系统 失 效 的 问题 。 Coe(02 ok 20 )指 出,区域 经济发展 实际 的差异表 明 ,不
国内学 者在研究 中 国区域 创新 系统时 ,由于其 侧重
点不 同,故其划分 的依 据存在 差异 ,评价 体 系也不 尽相 同。复海钧 (0 1 20 )首先 在理论 上构建 了区域创 新 系统 评价指标体系 ,从创 新能 力 、经济实 力 、社会 贡献 、区 位条件和 国际化这 5个方 面综合进 行考 虑 ,这 为后来 学 者构建科技 园区创新 能力评价 指标 体系提供了依据【 1 1。 3
区域创新 系统绩效评 价研 究取得 的主要成果 ,对现有研 究进行 了简单的评述 ,并
[ 关键词 ] 区域创新 系统
绩效评 价 研 究评述
[ 中图分类号]F6 . [ 0 15 文献标 识码 ]A
引 言
自 2 世纪 8 0 0年代 后期 以来 ,国家创新 系统 作 为一
获取 国际竞争优势 的决定性 因素。提 高区域创 新能力是 区域 经济发展 的重点 ,其有效途径是提 高区域创
新 系统 的 绩 效 ,而 如 何 评 价 区域 创 新 系统 的 绩 效 又是 研 究 的难 点 。通 过 对 区域 创 新 系统 绩 效 评 价 研 究 的 相 关 文 献 进 行 了梳 理 ,从 评 价 体 系、评 价 指 标 和 评 价 方 法 3个 方 面进 行 归 纳 总 结 , 系统 地 回顾 了近 年 来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2020指标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2020指标【原创版】目录一、引言二、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简介1.评价报告的背景和意义2.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和指标体系三、2020 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分析1.知识创造2.知识获取3.企业创新4.创新环境5.创新绩效四、2020 年中国各地区创新能力排名1.排名方法2.各地区创新能力排名情况五、总结与展望正文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创新已成为国家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我国而言,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是实现经济持续增长、促进社会进步的关键。
为了全面了解我国各地区的创新能力,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编写了《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
本文将基于《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 2020》指标体系,分析我国各地区的创新能力,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二、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简介《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是一份全面评估我国各地区创新能力的年度研究报告,旨在为地方政府提供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本地区的创新能力,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
报告主要从知识创造、知识获取、企业创新、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五个方面进行评价,涵盖了百余个具体指标。
三、2020 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分析1.知识创造:知识创造是区域创新能力的核心,包括专利申请数量、研发投入、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等。
2020 年,我国各地区在知识创造方面的表现有所提高,尤其是北京、上海等地。
2.知识获取:知识获取能力是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包括互联网普及率、信息技术水平等。
2020 年,我国各地区在知识获取方面的差距逐渐缩小,整体水平有所提高。
3.企业创新:企业创新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包括企业研发投入、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等。
2020 年,我国各地企业在企业创新方面的表现不一,沿海地区相对较好,内地地区还需加强。
4.创新环境:创新环境是促进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条件,包括政策支持、人才培养、金融支持等。
2020 年,我国各地区在创新环境方面的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需加大投入和政策支持。
构建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l技术与技术创新能力。 、 目前学者们所普 力结构系统中的基础要素, 包括区域的经济环
社会开展技术扩 成果转化、 散、 技术评估、 创 括进行 R D的机构网络。 & 如生产企业之间、 生 的发明和利用;新需求和新市场的开拓与占 向 技术创新是以创造性和市场成功为基本特 新资源配置、 创新决策和管理咨询等专业化服 产企业与用户之间结成的相互关系。 同时也包 领。 技术创新已经 务, 是对技术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 括相关的激勋和调节系统, 如政府政策和相关 征的周期性技术活动的全过程。 技术创新能力 在组成区域创新能力的三元结构中, 技术 环境。在区域创新系统中, 企业是区域创新的 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在 创新能力是区域创新能力的核心 。 在区域创新 主体, 处于系统的中心地位, 其他主体实际上 是一个区域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主要体现。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 能力的结构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支 是为企业的创新提供服务的。 政府部门作为网 整个区域创新系统当中,
而在市场竞争日 趋激烈的环境下, 企业的 撑创新能力要素是对区域创新活动影响最大 络中的一个基本节点, 在积极营造区域创新环 体 , 生存和发展是其进行技术创新的直接动力。 的环境背景要素, 与区域创新网络中各个节点 境、 促进创新网络的形成、 有效规范地方市场
行为以及挖掘区域内部潜在创新资源等方面
区域刨新能力是指区域创新系统通过对 的 投资。 人们的 提高 素质和增强创新能力, 以
发展从有形的物质资源主导型向创新能力主 成分析
在一定区域内形成 及提供创新信息, 推广创新技术; 通过制定宏 的比较优势, 转化为建立在知识资源、 创新能 创新资源进行创造性集成。 制度创新 观政策、 采购政策、 产业政策和对科研机构、 各 力之上的区域竞争优势。 区域创新能力成为当 的新的能力集。其中技术创新能力、 经济、 机制、 社会服务等 大学的投资直接推动创新系统的运行。 今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区位优势。 研究和评价 能力以及由区域文化、 构 3 支撑创新能力。 、 支撑创新能力是由区域 区域创新能力是提升区域竞争优势的重要途 环境要素的创新组合决定的支撑创新能力, 由能力基可衍生 文化、 经济、 机制、 社会服务等环境要素的创新 径, 也是实现区 域经济持续、 快速、 协调发展的 成区域创新能力集的能力基。 出包括区域知识 创造能力、 传播能力等区 组合决定的支撑创新能 域创 力要 是对区 素。 域创新 重要手段。
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体系评估
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体系评估摘要:文章从知识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技术扩散能力、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四个方面建立区域创新体系效能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粒子群算法改进的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对中关村、东湖、张江、长株潭四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新体系效能进行评价,基于评价结果对四个地区的发展优势和存有问题进行了对比分析。
关键词: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体系效能;径向基神经网络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这个阶段是我国迈向高效率、低成本的新一轮稳态过程,经济发展的关键词从“高速增长”转变为“创新驱动”和“结构调整”,而“结构调整”的主要途径也是自主创新,因此,经济新常态下,研究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09年以来,我国陆续成立了七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和上海张江是最早成立的三个自主创新示范区,示范区内自主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带动经济的快速增长,成为地区经济的增长极,推动了当地及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因此,这三个地区构建创新体系的经验具有典型借鉴意义。
2014年12月,国务院批复成立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力争用十年时间建成创新驱动的引领区、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区、军民融合的示范区、城市群协同创新的示范区和中西部创新发展的增长极,为中西部地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探索模式,创造经验。
本文以发展较为成熟的中关村、东湖、张江三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经验借鉴对象,探索推动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体系建设的政策举措。
1创新体系效能及其评价1.1创新体系效能的内涵效能的基本定义为办事的效率和工作的能力。
创新体系效能强调创新体系内部创新主体的协同互动,创新资源的合理利用,创新机制的有效发挥,创新环境的友好营造。
它与创新体系的创新能力和创新体系效率有明显的区别。
第一,创新体系效能与创新体系的创新能力。
创新体系的创新能力强调创新成果和创新成果产业化转化的能力,关注创新所能带来的直接经济绩效。
创新体系效能强调系统内各个影响因素协同互动,共同发展,促进创新和成果的产业化,因此创新体系效能注重体系建设的良性运作以及由此带来的直接和间接经济绩效。
区域创新系统的绩效评价
换大荐 亚 峙
丹麦 荷兰
1 g 96
l9 90 l 8 96
5 . O
8 O 8 9
12
22 25 .
O2 .
03 , O3
只_ ] 《 量 发 牛 r变 化 ,这 种 知 识 的 增 量 在 很 大 存 量 和 流 量 、 知 产 出 、知 i 《络 以 及 知 识 学 习 六 个 , 面 组 成 ,其 中最 有 代 表 『 程 度 LI 了个体 、组 织和 区域创 新的 曼映
绩 效 。作 为 制 度 和 技 术 结 合 { 知 识资 性 的 是 区 域 知 识 流 量 的 评 价 。 本的 知 识 流 量 足 指 某 个 阶 段 内 进 入 经 济 本的总量 变化就 成 为衡 量一 定时间 内区
国家 年份
高技术产业 美国 匪本 德霉 法国 英 蓍 意大利 加拿大 l9 9O 19 9o 19 90 l9 9o 19 90 l8 95 l9 9O l. 23 64 . 73 9S . 90 . 4 . 2 6 7
; 出来 ,辞得到学 术界和 各国政府 的 歧提
高 度 重 } 。经 济 学 家魏 格 ( i 见 w i 9 5 g,l 9 ) 为 广 义 L 域 创 新 系 统 包 括 : 1进 行 () 刨 新 产 品 生 产 供 的 牛 产 企 业 群 ; ( 2)
国内外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综述
国内外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综述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是评估一个地区在创新方面的能力和潜力的方法。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评价各个地区的创新能力对于制定创新政策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综述国内外关于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的研究成果。
首先,在国内外学术界关于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的研究中,常用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产出和创新环境。
科技创新投入指标包括研发经费投入、人才引进、科技专利申请等,反映了地区在创新方面的投入力度。
科技创新产出指标包括科技成果转化率、新产品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等,反映了地区创新能力的转化和应用能力。
创新环境指标包括政策支持、产业密集度、人才培养等,反映了地区创新环境的优劣。
其次,在国外的研究中,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提出了创新系统模型,将创新能力评价分为三个层次:初级创新,指的是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但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中级创新,指的是技术水平相对较高且已经商业化的创新;高级创新,指的是技术水平非常高且具有颠覆性的创新。
根据不同层次的创新,采取不同的评价指标和方法。
在国内研究中,浙江大学的研究者提出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科技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产品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等多个方面的指标。
其中科技创新能力指标包括研究开发投入、科技成果、科技合作等;技术创新能力指标包括技术引进、技术创新、技术孵化等;产品创新能力指标包括产品开发、产品更新、市场占有率等;创新环境指标包括政策支持、人才培养、资金支持等。
此外,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中还涉及到对经济发展水平、人才引进政策等因素的考量。
例如,杭州经济学院的研究者通过综合评价杭州地区的人才引进政策和经济发展水平,进而评估其创新能力。
同时,研究者还通过分析地区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来揭示创新能力评价的内在机制。
总之,国内外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主要通过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来评估地区创新能力的不同层面。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述评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述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本文通过对国内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研究的综述,得出了我国研究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一些建议,为今后的区域科技创新问题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方法评价指标体系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是指某一个地区运用区域内各科技要素的相互作用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它是区域科技创新结构优化与功能发挥程度的反映,是区域创新效率的重要衡量指标。
之所以评价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能够从定量上把握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水平和状况,为政府制定宏观决策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为区域中各企业的科技发展提供信息,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促进企业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增强科技竞争力。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主要评价方法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是一种多指标综合评价。
对于多指标问题的评价,按照权重选取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主观赋权法,是根据主观经验或专家评判,事先设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权重,是一种定性评价方法;另一类是客观赋权法,即根据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内在联系,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的一种定量评价方法。
目前关于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方法很多,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一)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模糊综合评价是对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事物做出全面评价的一种有效多因素决策方法,其特点是评价结果不是绝对地肯定或否定,而是以一个模糊集合来表示。
由于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的存在,所以采用模糊数学建立综合评价的模式,将复杂的评价问题演变为一个较为简单的模糊变换。
但是指标体系中有些指标具有模糊性,难以用一个确定的数值来评价,这时可采用语意变量的概念描述主观评估值。
语意变量(Linguistic variable)是以自然词语为值来表达评估者对评估值好坏程度的感受,用于处理不明确或模糊的信息。
基于这些不确定因素存在,所以考虑到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的评价方法。
我国区域创新能力指标体系与综合评价
划分 为经 济系统 、 社会 系统 、 资源环境 系统 、 创新 系统 四个 系 统; 黄继 将城 市创新 系统分 为三个 子系统 : 创 新执 行 子 系统 、 创 新选择 子 系统 、 创新 支撑 子 系统 , 但 在指 标 的 设计 上 则从 技术 创新 、 创 新选择 、 环境创新 三方 面去设 计指标 体 系 , 并且 二 级指标 选取相 当少 不 足 以全 面衡 量 每 个 方 面 。本 文 在 黄 继城 市创新 系统 的基础 上 , 进一 步充实 明确各个 子 系统 内部 的主体及 内容 , 加入 环境 因素 , 形 成 一个 更 加 全 面 系统 的创 新 系统论 , 并 在此基 础 上建 立 全面 综 合 的评 价 指标 体 系 , 最
区域 经 济 与 产 业 经 济
我 国 区 域 创 新 能 力 指 标 体 系 与 综 合 评 价
乔 云霞 刘 肖余
( 北京工 商大 学经济 学院 , 北京 1 0 0 0 4 8)
摘要: 本 文 通 过 对 区域 创 新 能 力 理 论 框 架 的梳 理 , 从创 新执 行 、 创新 选择 、 创 新 支撑 和 创 新 环 境 四 个 方 面 构 建 了
区域 创 新 能 力 评 价 的 指 标 体 系 , 并 且 以 该 指 标 体 系 为依 据 , 运 用 因 子 分 析 模 型 对 我 国 东部 地 区 十 个 省 市 的 创 新 能 力 进 行 了 实证 研 究 并 得 出 相 关 结论 , 为 我 国 相 关部 门制 定 区域 创 新 政 策 提 供 了参 考 依 据 。 关键词 : 创 新 ;指 标 体 系 ; 因 子 分 析 ; 聚 类 分 析 大 中 型 企 业 R&D 经 费 内部 支 出 x 3 、 大 中 型 企 业 办 研 发 机 构
区域创新系统综合评价研究
力 学第 二定 律 , 一 定律 指 出 了热力 学 系统 自发变 化 的必 这 然方 向 。8 5年 , 又提 出 了“ ” 16 他 熵 概念 , 并相 应把 热力 学第
二定律 表 达 为 “ 增 原 理 ” “ 熵 : 在孤立 系统 内实 际 发生 的过 程, 总使 整 个 系统 熵 的数 值增 大 ” 。也 可进 行如 下 表述 : 能 量 形 式 的转 化 是 有 条 件 的 、 方 向性 的 , 只能 从 有 效 到 有 它
2 熵 理论 。15 . 8 0年 , 国 物 理 学 家 克 劳 修 斯 提 出 了 热 德
统 与热 力学 系 统 有着本 质 的 区别 。但 作 为系统 , 它们 又 有
着 一 定 的相 似 之处 。 者 的相 似性表 现 在 : 二 其一 , 系统 均 由 大量 元 素构 成 ; 二 , 其 系统 的宏 观 态是 由系 统 内部 元 素 组 成 的微 观态 决 定 的 ; 三 。 其 系统 内 各元 素 的运 动状 态 具 有 随机 性等 。 热力 学 系统 是 由大量 分 子组 成 的 。 子运 动是 无 规则 分
维普资讯
一2 0 0 6年 第 7期
■现 代管理 科 学
一发 展战略
区域 创 新 系 统 综 合 评 价 研 究
●周 柏 翔 丁 永波 凌 丹
摘要 : 区域创 新 系统 是具 有 多 个创新 主 体 和 交互 网络 结构 并 进行 创新 行 为 的复 杂 系统 , 有 复杂 系统 的基 本 特征 。 具 为此 , 文章 突破 了传 统 的研 究 思路 , 用 熵理论 以及 耗散 结构 理论 , 区域创 新 系统运 行状 态进行 了综 合评 价研 究 。 运 对 文章 重 点探讨 了 区域 创新 系统的 熵增 原理 、 系统耗 散 结构 的形 成模 型 以及 区域创 新 系统 的熵值 评 估法 , 并以 长春 区域 创新 系 统 为例 , 其研 究 结论 进行 了验证 , 区域 创新 系统 的研 究提 供 了一种 崭新 的研 究思路 。 对 为 关键词 : 区域 创新 系统 ; 熵理论 ; 散 结构 理论 ; 耗 熵值 评估 法
国内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与展望
国内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与展望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各地区对于创新能力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因此,如何科学地评价各地区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对国内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进行探讨,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1.评价指标体系目前,国内区域创新能力评价通常使用的指标体系包括:科技创新环境、创新主体、创新成果和经济发展情况等四个方面。
科技创新环境包括投资、人才和政策等在内的多个方面,而创新主体和创新成果则较为专业化,涉及到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不同类型的组织形式。
综合指标则更多考虑到区域的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其与其他地区的比较。
2.评价方法对于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方法,国内学者主要采用定量和定性两种方法。
定量方法主要是利用统计数据等来确定各项指标的得分和权重,从而计算出相应的评价结果;而定性方法则是基于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以社会意见为基础来确定评价结果。
3.评价结果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中国东部地区的创新能力相对较强,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则较为薄弱。
同时,不同类型的创新主体在不同地区的表现也存在差异。
例如,高等教育机构在东部地区发挥的作用更大,而企业则更多地分布在中部地区。
面对不断变化的创新环境和挑战,如何进一步提升各地区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政府和学者们关注的问题。
以下是未来国内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的发展展望:1.加强数据的收集和应用数据在创新能力评价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当前的数据应用仍有些许欠缺。
未来,应更加注重数据的收集和应用,充分利用新技术手段,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提高数据的有效性和精准度。
2.采用更符合实际的评价方法对于创新能力评价,一味强调定量方法的应用已经不够全面。
未来,应加强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的应用,充分利用社会大众的意见和经验,更接近实际的评价结果。
3.加强各地区间交流与协作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性,因此应加强地区间的交流与协作,分享各地区的创新经验和成果,发挥区域合作的优势,增强整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区域创新系统创新绩效的评价
区域 创新 系统 的规 模和技 术 有效性 。通过分 析各创 新投入 的影子 价格 , 以发 现 今后 创新 政策 的制 定 可 方向, 为创 新政策制 定提 供理论 的支持 。
必须 充分 发挥创 新 人 力 资来自源和 财 力资 源 利 用效 率 , 通过提 高创新 系 统 的创 新 绩效 , 强创 新 系统 的创 增
新能 力。
终 目的是技 术商 业 化应 用 和创 新 产品 的 市 场成 功 。
技 术 创 新 的成 功 主 要 反 映 在 两 个 方 面 : 是 创 新 主 一
中 围分 类 号 : 9 1 C 3 文 献 标 识 码 : A
1 引 言
技术创 新是经 济增 长的 源泉 。区域 创新 系统是 国家创 新 系统 的重 要 组成 部 分 , 我 国经济 和科 技 是
发 展 的 重 要 基 础 。创 新 人 力 和 财 力 投 入 不 足 是 我 国 创 新 系 统 创 新 能 力 低 下 的 主 要 原 因 _ 。 创 新 人 力 1 - 和 财 力投 入 不 足 不 是 短 期 内 可 以 解 决 的 问 题 , 经 与 济发 展和教 育水 平 有着 密 切 关 系。在 现 实情 况 下 ,
系统
资新增 G P和万 元 G P综合 能耗作 为指标 来衡 量 D D
一
个地 区创新 产 出能力。 用 DE 方 法 进 行 相 对 有 效 性 评 价 时 , 当考 虑 A 应
要提 高创 新 系统 的创新 绩 效 , 必 须对 创新 系 就 统 的绩 效进行 科 学 的评 价 。在 此 基础 上 , 析影 响 分 创新 绩效 的主要 因素 , 步对创 新 系统改进 , 高系 逐 提 统 创 新 能 力 。 著 名 运 筹 学 家 A h re 和 C ans
区域创新理论的主要内容
区域创新理论的主要内容引言区域创新理论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探索了创新发展在地理区域中的作用和影响。
该理论通过研究区域内不同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揭示了区域创新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本文将介绍区域创新理论的主要内容,并探讨其对政策制定和实践应用的意义。
区域创新的定义与特点区域创新指的是创新活动在地理区域中产生的过程和结果。
它强调了地理空间对创新的影响,并关注创新在不同地区间的变异性和不对称性。
区域创新的特点包括多维度的影响因素、地方经济结构的重塑以及创新驱动的地区发展。
区域创新的影响因素区域创新的影响因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基础设施:包括科研机构、大学、研发实验室等创新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在区域创新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2.人力资源:包括高技能人才、创新创业者和企业家等,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新动力对区域创新至关重要。
3.产业集聚效应:同一产业在某个地区集聚会形成产业链和价值链,促进创新动力的形成。
4.政府支持政策:政府的相关政策和规划对创新的推动起到重要作用,如税收优惠、创新补贴等。
区域创新的效应与机制区域创新的效应主要体现在经济增长、就业机会和社会发展等方面。
1.经济增长:区域创新能够提高地区的经济增长率,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2.就业机会:创新活动的扩大会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3.社会发展:创新活动能促进科技进步、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区域创新的机制主要是通过创新网络、知识溢出和技术扩散等方式来促进创新的传播和应用。
区域创新的政策制定和实践应用区域创新理论对政策制定和实践应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政策制定方面,需要根据区域特点和创新需求,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例如,针对技术基础设施不足的区域,可以推动科研机构和大学的发展,提升技术创新能力;针对人才流失的问题,可以通过建立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留住和吸引优秀的人才。
在实践应用方面,需要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构建创新网络和知识共享平台,促进创新资源的流动和利用。
区域创新能力综合评价体系的创建与应用
与者 , 其创新功能表现为 向创新活动 主体和过程提供 所需 的 各种服务 , 是市场经 济条 件下组 织创新 、 接创新 系统 中各 衔
部分之 间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 区域创 新 中起 内部支持 和服 在
务作用 , 为区域创新 提供 物质载体 和为创新 主体 提供有效联 络, 以加速知识 的传播 和技术 的流动。主要体 现在科技 服务
中国各省市 自治 区的 区域创 新能力进 行评 价分 析, 出差距 , 找 发现 问题 , 出不足 , 指 有针 对性地提 出政策建 议具有
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 词 : 区域 经济; 创新能力 ; 评价体 系; 建; 创 应用
中图分类号 :17 4 F 2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3 7 l2 1 ) 4 0 6 3 10 —0 5 ( 02 0 —0 5 —0
21 0 2年 7月
中 州 学 刊
Ac d mi o r a f o gh u a e cJu l n z o n o Zh
Jl 2 1 uy,0 2
No 4 .
第 4期 ( 总第 10期 ) 9
【 经济 理 论 与 实践 】
区域 创 新 能 力 综 合 评 价 体 系 的创 建 与 应 用
度、 政策支持力度上 。 4 区域服务创新能力 : . 服务机构作为 区域创新 活动的参
区域创新能力包含 了政府层次上制度创新 与服务创新 、 科研 教学机构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 、 产业部 门产业 创新 以及 各
整个社会观念创新等各方 面的创新能力 。
一
、
区域 创新 能 力的构成
中国区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
于 前 九 位 的北 京 、 东 、 海 、 苏 、 东 、 宁 、 广 上 江 山 辽 浙 江 、 津 和 湖 北 , 有 天 津 在 三 种 不 同 模 型 中 的 排 名 天 只 中有 二 位 差 距 ,分 别 为 第 8 1 、 位 。 北 京 稳 居 第 一 、0 8 位 , 海 和 广 东 不 相上 下 , 替 处 于 第 2 和 第 3 。 上 交 位 位 他 们 主 要 的 特 征 是 投 入 很 大 ,具 有 标 志 意 义 的 就 是 有 关 R&D人 力 和 经 费 等 指 标 。 北 京 从 业 人 员 中 从 事 科 学 与 研 究 活 动 人 员 数 是 湖 北 的 近 7 , 福 建 的 1 倍 8 倍 , 藏的8倍 ; 西 2 R&D经 费 总 额 是 湖 北 的 3 , 福 倍 是 建 的 1 倍 , 藏 的 6 6 ; 技 活 动 人 员 人 均 R&D经 0 西 3倍 科 费 支 出 是 湖 北 的 25 , 建 的 2 , 藏 的 3 ; .倍 福 倍 西 倍 R&D 经 费 占 GD P比 重 是 湖 北 的 7 , 建 的 2 倍 , 藏 的 倍 福 0 西 6 倍 。 从 数 据 来 看 , 京 的 优 势 不 仅 仅 是 R&D人 员 1 北 数 是 遥 遥 领 先 , 且 人 均 R&D经 费 投 入 很 大 , 都 而 这
领 域 中得 到 了越 来 越多 的成 功应 用 。
神 经 网络模 型 有 多 种 多样 , 有 其特 点 和用 途 。鉴 于 各 B 神 经 网 络 模 型 的 理 论 比较 完 善 , 法 比 较 成 熟 , 我 们 P 方 在 的 研 究 中选 用 了 三 层 B P网 络 模 型 , 误 差 逆 传 播 网络 。 BP 即 神 经 网 络 模 型 的 基 本 思 想 是 :首 先 赋 于 网 络 初 始 权 值 , 对 每 一个 学 习样 本 在 网络 中经过 两 次 传 递 计 算 , 次 向前 传 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区域创新系统评价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摘要:区域创新系统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区域创新系统投入产出效率、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区域创新系统的成熟度等方面,主要的评价方法一般是传统的统计分析方法与DEA等方法及相关的改进。
进一步的评价,需要从区域创新子系统之间的协调性(Harmony)、创新能力的有效性(Effectiveness)和成熟度(Maturity)三个方面建立综合的评价体系体现系统的演化本质与整合。
关键词:区域创新系统评价内容评价方法一、引言区域创新系统是根植于一定地域空间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中的,以、高校、科研机构、政府和中介与服务机构为主要的创新主体,按照知识生产、孵化技术、技术扩散、技术使用为主线,不同创新主体之间在制度因素和治理安排的作用下,依靠各种创新资源(如资金、人才等),借助各种创新条件(如基础设施、政策、法律等),利用各种创新手段(如制度、组织、管理等),按一定的秩和内部组合而成的,具有一定的组织和空间结构并有助于推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服务创新的开放的复杂的社会经济络系统。
区域经济发展实绩的差异表明,不同区域的创新系统在绩效方面存在着重大差别。
造成区域创新系统失效的关键在于创新系统发展的有效性、成熟度和协调性不足,导致知识、技术生产、流动溢出成本加大,影响了资源的配置能力。
因此,需要对区域创新系统进行客观评价,为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科学支持。
虽然自1992年P.N.Cooke提出区域创新系统这一概念开始,国内外关于该系统评价的研究便受到理论界的关洼,但是由于不同学者关注的重点不同,采用的区域创耨系统评价方法也不同,导致目前还没有形成一致的关于区域创新系统评价的理论体系。
本文旨在对区域创新系统的评价理论进行梳理,以期对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的深化研究与区域创新系统有效性提高提供理论基础。
二、区域创新系统评价的主要内容国内外对区域创新系统评价的研究比较多,但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对创新系统的绩效评价、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性评价、从系统生命周期的角度对创新系统的发展进行成熟度的评价。
1.区域创新系统创新绩效或创新能力的评价现有文献中对区域创新系统创新绩效或者创新能力方面的评价最多,主要是从创新系统的绩效或创新能力方面建立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分析创新系统在投入一定的资源要素后(包括有形和无形的),能否带来生产效率与社会效益的提高,测算系统的投入产出效率。
国外的研究多是对系统的某一方面功能进行评价。
如世界银行主要针对知识经济的模式对世界各国的总体创新体系进行测度。
OECD 从宏观层次研究R&D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如公共R&D投入对R&D投入的促进作用,R&D投入对促进生产率及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等闭。
国内关于区域创新系统绩效评价的研究,主要把评价指标的构建和评价方法的选择作为重点。
罗守贵等(2ooo)从区域综合实力、教育资源与潜力、科学技术资源与潜力、创新实力、信息条件以及区域政策和管理水平六个方面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利用AHP法对江苏省各地区创新系统的创新绩效进行了评价鞠。
罗守贵与甄蜂、黄赣承(2ooo)构建了知识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管理与制度创新和宏观社会经济环境四层次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取因子分析法对沿海lO省市进行了创新能力的评估棚。
刘顺忠、官建成(20XX)将R&D支出经费和R&D科学家与工程师数量作为创新投入指标;将发明专利授权量、国外三系统收录科技论文数量、新产品产值率、亿元投资新增GDP和万元GDP综合能耗作为产出指标,运用DEA方法评价了各系统的创新绩效151。
方成(20XX)建立了系统、量化的区域技术创新系统评估指标体系,包括创新技术基础指标、创新环境基础指标和创新经济基础指标三类一级指标,并建立了相应的子指标体系,提出了决定系统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并用TOPSIS方法对指标的量化进行了尝_斌lq。
官建成、何颖(20XX)应用两阶段模型,以专利作为中间产品,将区域创新活动分为技术产出阶段和经济产出阶段以及二者的综合阶段,运用DEA方法分别对创新活动的技术有效性、经济有效性以及综合有效性进行评价。
在此基础上,冯显敏(20XX)将系统评价发展为三阶段模型,即对创新活动的技术有效性、经济有效性和社会有效性进行评价鳓;此后,很多学者如易伟明(20XX)、唐厚兴(20XX)、孙凯(2oo8)等先后运用DEA模型,对系统的绩效进行实证研究,在评价指标的构建上,都从创新投入和产出两方面进行选择,投入主要是与创新有关的R&D资金和人员情况,产出包括科技成果和经济效益。
2。
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评价关于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经济的协调性评价,目前的研究涉及很少,主要分析两者相互协调的构成要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协调度的评价模型。
张磊(20XX)系统地阐述了两者协调的基本内涵、特征,并用向量距离法和统计趋势预测法对我国31个区域两者之间的静态协调状况进行了测度,然后通过DEA对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从而了解其动态的变化过程。
马永红(20XX)界了两者协调的内涵,分析了两者协调发展的构成因素,基于此构建了评价模型,以创新主体协调指数、创新资源协调指数、创新能力协调指数和创新环境协调指数作为指标体系进行评价。
3.区域创新系统成熟度评价关于区域创新系统的成熟度评价更为少见,主要是通过构建评价模型或者判定模型来反映创新系统的发展过程,找出发展中存在的或将要发生的问题,从而制定相应的战略和措施,以保证区域创新系统的持续创新能力。
李松辉(20XX)认为区域创新系统成熟度包括创新能力成熟度和运行能力成熟度两个方面,提出了区域创新系统成熟度的概念、成熟度曲线与成熟度的计算方法及成熟度测定的思路,并分别进行了评估。
杨剑等(20XX)采用模糊决策的方法,建立了区域创新系统生命周期的判定模型,分析了系统发展的过程,提取了系统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特征,并通过基于模糊贴近度的多目标分类算法对系统所处阶段进行了判定㈣。
三、区域创新系统评价的主要方法1.传统的评价方法传统的评价分析方法除了常见的统计分析、多重线性回归、时间序列分析、投入产出模型等方法外,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DEA分析法,主要用来评价创新系统的投入产出绩效,即评价决策单元在输入一定资源投入后,其规模和技术是否都发挥了最好的水平,从而得到了应有的产出。
若投入少产出多,则绩效好;反之,则绩效差。
根据评价的结果,将区域创新系统进行分类,并针对每一类提出制定区域创新政策的建议。
二是因子分析法,可把众多的创新指标浓缩为少数几个因子,用较少的因子来概括和解释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大量创新指标,并通过对主因子内涵的确定,建立起最简洁、最基本的概念系统,揭示创新系统内各指标之问的最本质。
最后根据计算结果,找出影响系统创新绩效大小的主要方面及提高创新绩效的对策建议。
三是AHP分析法,这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在对区域创新系统创新绩效的评价中,首先将创新绩效作为目标层,然后将其分解成几个准则构成评价的准则层,最后筛选构建参评因子。
根据专家对各指标权重的打分得出评估指标的权数,计算各系统创新绩效的分值大小。
四是相关系数法、平均方式的量化统计分析法和主成分投影法等。
这几个方法主要应用在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评价中。
其中,相关系数法认为,评价系统的协调性应该采用相对指标且反映两者之间的比例或比值,在此基础上求其相关系数,系数越大说明两者的协调性较好;平均方式的量化统计分析的重点在于根据指标对协调性所做贡献确定权数,然后以第一年的数据作为基期,采用加权算数平均公式进行计算,根据公式计算的数值越大越协调;主成份投影法可以通过正交变化将原有的指标转换成彼此正交的综合指标,解决指标间的信息重叠问题。
2.改进的评价方法国内外很多学者致力于区域创新系统评价方法的研究,并取得了重要成果。
有代表性的研究是Bovaird T.等学者用成本收益模型代替传统评价方法,用货币的价值来分析经济活动的效益。
但是由于经济活动中的成本和收益无法精确计算,Coulson等学者开始用定性分析法,或者更多的进行政治上而非经济上的评价。
Maria(20XX)在比较不同评价方法差异的时候,发现其中的共同点是都着重创新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因此将参与性评价方法引入创新系统。
这一评价方法是一个动态的弹性过程,向经济主体和社会成员开放,每个创新主体都参与评估,并把评估的结果直接融入到实践中㈣。
国内学者如王海胜等(2oo5)利用生产函数对系统的创新效率进行了测度评价[1al;周柏翔(20XX)认为区域创新系统是具有多个创新主体和交互络结构并进行创新行为的复杂系统,运用熵理论以及耗散结构理论,采用熵值评估法,对系统运行状态进行了综合评价。
四、区域创新系统评价理论的特点与演变趋势现有区域创新系统的评价成果主要集中在对系统评价内容和方法的探讨及实证研究方面,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研究内容越来越广,从最初对系统主体创新绩效的评价,到系统创新绩效的单阶段、多阶段综合评价,再到考虑了创新系统与所在区域经济系统的密切关系而对两者协调性的评价,目前,学者们又从全新的角度——系统成熟度来重新认识区域创新系统的发展阶段或轨迹,丰富了研究内容,开阔了研究视野。
尽管如此,目前还没有对系统全面科学的综合评价,虽然学者们在对区域创新系统的理论进行阐述的时候都强调开放的社会经济系统,但涉及系统的评价却多从系统内部的组织结构角度来分析,没有体现系统的多重性质,因此评价也就不甚完善。
第二,评价方法多种多样,从最初简单的线性回归到知识生产函数法,从静态的统计分析到动态的弹性评价,从经济学方法裂物理学方法,这些改进对研究区域创新系统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尽管如此,现有研究还局限于经济上的系统综合评价方法,尤其是局限于DEA简单的模型构建,将多种DEA模型进行综合使用的研究较少见,由此模型所获信息自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根据区域创新系统的系统本质属性,结合系统评价研究的特点,展望系统评价研究的发展趋势,我们认为在今后的评价研究中,可以按照系统论的思想构建区域创新系统的评价框架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
在系统论看来,整体和其若干要素都是实在的,各要素相互关联构成了整体即系统;任何一个系统都不可能完全封闭,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中存在并发展的;开放的系统能够产生自组织过程,激励内部要素的非线性相互作用,通过竞争合作推进系统的演化。
系统论的基本思想主要有两点,一是整体性,即每一系统都由要素、子系统按一定方式相互并显示出整体突现性,同时系统作为一个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也是相互和相互制约的;二是动态性,即系统的状态随时间不断发生变化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