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讲 化学平衡(学案设计)

合集下载

高二化学教案化学平衡的教学设计

高二化学教案化学平衡的教学设计

高二化学教案化学平衡的教学设计高二化学教案—化学平衡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掌握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 理解平衡常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3. 分析平衡反应中浓度、压力、温度的影响;4. 理解平衡的移动原理和平衡位置的变化。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 教学难点:平衡常数的计算和浓度、压力、温度对平衡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及安排1. 导入(5分钟)引入化学平衡的概念,通过举例子让学生感受到反应物、生成物在反应过程中相互转化直至达到平衡的现象。

2. 知识讲解(25分钟)(1)化学平衡的概念:通过实验反应示例和图表解释化学平衡的定义和特征。

(2)平衡常数的计算:介绍平衡常数的概念和数学表达式,并通过一个简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计算平衡常数。

(3)浓度、压力、温度对平衡的影响:分别讲解浓度变化、压力变化和温度变化对平衡位置的移动和平衡常数的变化的影响。

3. 案例分析(20分钟)结合具体实例,让学生通过解析案例来加深对平衡常数计算和浓度、压力、温度对平衡的影响的理解。

4. 实验设计(20分钟)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通过改变温度对于反应速率和平衡位置的影响,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并结合实验结果讨论平衡的移动规律和变化原因。

5. 小结与作业布置(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要点,并布置相关练习题作为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于化学平衡的概念、特征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四、教学资源准备1. 实验装置和相关试剂;2. 教材课件;3. 案例分析习题;4. 实验记录表;5. 课后练习题。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全面地掌握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以及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和浓度、压力、温度对平衡的影响。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平衡教案

化学平衡教案

化学平衡教案1. 教案简介本教案主要介绍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化学反应在达到平衡时的特点和条件,并能够分析影响平衡位置和平衡浓度的因素。

2. 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结束后,学生应能够:•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条件;•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分析影响平衡位置和平衡浓度的因素;•解决与化学平衡相关的问题。

3.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影响平衡位置和平衡浓度的因素的分析。

4. 教学内容和步骤4.1 化学平衡的概念和条件(1)引入化学平衡的概念,简要介绍化学反应的平衡状态。

(2)讲解平衡位置的静态和动态理解,以及平衡状态的特点。

(3)介绍达到平衡的条件,包括反应物浓度、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4.2 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1)介绍平衡常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通过实例演示平衡常数的计算过程。

(3)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4.3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1)介绍影响平衡位置的因素,包括温度、压力、浓度以及催化剂等。

(2)讲解这些因素对平衡位置和平衡浓度的影响机制。

(3)通过实例分析这些因素的影响。

4.4 习题训练(1)安排一定数量的习题,让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练习。

(2)课堂讲解和解析习题,解决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

5. 教学工具和材料•教学投影仪和电脑;•演示用的化学试剂和实验器材;•习题练习册。

6. 教学评估方式•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习题练习成绩评估;•学生学习笔记的评估。

7. 参考资料•《化学》教科书;•《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动力学》教材;•网络资源:化学平衡相关的学习视频、文章等。

以上是化学平衡教案的详细内容,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条件,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分析各种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高二化学教案:《化学平衡》优秀教学设计

高二化学教案:《化学平衡》优秀教学设计

高二化学教案:《化学平衡》优秀教学设计一、复习回顾化学平衡的建立、特征和标志;化学平衡的移动;平衡移动原理。

二、知识梳理考点1:化学平衡的建立、特征和标志1.可逆反应在相同条件下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称为可逆反应。

2.化学平衡的建立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随时间的延长而发生变化,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这种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注意:化学平衡状态是指①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②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③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是“因”,体系中各组分浓度不变是“果”。

速率时间图象:3.化学平衡的特征①“逆”:研究对象为可逆反应。

②“等”: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υ正=υ逆。

第一层含义:用同种物质表示反应速率时,该物质的生成速率=消耗速率,即υA+=υA-第二层含义:用不同物质表示反应速率时,A的正反应速率:B的逆反应速率=化学计量数之比,即υA+:υB-=m:n(m、n为化学方程式中A、B前面的系数)。

③“定”: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含量(质量、物质的量、质量分数、气体体积分数、物质的量浓度、反应物转化率、体积、体系压强、体系温度等多种物理量)不随时间变化。

④“动”:正、逆反应都在进行,只是υ正=υ逆,体系处于动态平衡。

⑤“变”:化学平衡状态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改变影响平衡的外界条件,平衡会发生移动,达到新的平衡。

⑥“同”:只要外界条件相同,同一可逆反应达到的化学平衡状态就相同。

它的建立与途径无关,从反应物开始或从生成物开始,或从反应物、生成物同时开始,都可建立平衡状态。

4.化学平衡的标志(1)任何情况下均可作为标志的:①υ正=υ逆(同一种物质) 对于某一可逆反应来说,正反应消耗掉某反应物的速率等于逆反应生成该反应物的速率。

②各组分浓度(百分含量、物质的量、质量)不随时间变化③体系中某反应物的转化率或某生成物的产率达到最大值且不再随时间而变化。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化学平衡》教学设计范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化学平衡》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使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理解浓度、压强和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理解平衡移动的原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通过对变化规律本质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从微观到宏观,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建议“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在本章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和化学平衡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本节的教学,系统性较好,有利于启发学生思考,便于学生接受。

本节重点:浓度、压强和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难点: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因浓度、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等内容,不仅在知识上为本节的教学奠定了基础,而且其探讨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也可迁移用来指导学生进行本书的学习。

所以本节教材在前言中就明确指出,当浓度、温度等外界条件改变时,化学平衡就会发生移动。

同时指出,研究化学平衡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保持平衡状态不变,而是为了利用外界条件的改变,使化学平衡向有利的方向移动,如向提高反应物转化率的方向移动,由此说明学习本节的实际意义。

教材重视由实验引入教学,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得出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结论。

反之,则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并在温度对化学平衡影响后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归纳出平衡移动原理。

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教材中采用对合成氨反应实验数据的分析,引导学生得出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教材在充分肯定平衡移动原理的同时,也指出该原理的局限性,以教育学生在应用原理时,应注意原理的适用范围,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的熏陶和科学方法的训练。

化学平衡教案

化学平衡教案

化学平衡教案【化学平衡教案】2019年8月20日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理解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 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理解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能够应用化学平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一、引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化学反应关系。

- 提问:你们是否听说过化学平衡?你认为什么是化学平衡?二、概念讲解(15分钟)1. 化学平衡的定义- 解释化学平衡是指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或物质量达到一定比例时的状态。

- 引导学生理解平衡反应的特点: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之间保持相对稳定。

2. 平衡常数(K)- 定义平衡常数为反应物浓度和生成物浓度之比的乘积,可以通过实验测量获得。

- 引导学生理解平衡常数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在平衡状态下的浓度关系。

三、计算练习(20分钟)1. 计算平衡常数的方法- 给出一个化学方程式,例:2A + 3B → 4C + 5D- 引导学生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然后计算平衡常数K。

2. 平衡常数的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平衡常数的大小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关系。

K>1表示生成物浓度较高,K<1表示反应物浓度较高。

四、动态平衡(15分钟)1.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温度:引导学生理解温度升高会使平衡位置向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方向移动。

- 压力/浓度:引导学生理解提高压力或浓度会使平衡位置向摩尔数较少的方向移动。

- 添加催化剂:引导学生了解催化剂对平衡位置的影响。

2. 实例讲解- 举例说明温度、压力和催化剂对平衡位置的影响。

五、应用练习(20分钟)1. 针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 提供一些与化学平衡相关的实际问题,例如工业生产中的平衡反应控制等。

-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利用化学平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 小组讨论与分享-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分享各自的解答方法和答案。

-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六、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梳理学习的重点内容-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强调化学平衡的定义、平衡常数和影响平衡位置的因素。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教案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教案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教案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掌握化学平衡的特征。

2. 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3. 使学生学会运用平衡常数来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

二、教学重点1. 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征。

2. 浓度、压强、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3. 平衡常数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 化学平衡的移动。

2. 平衡常数的计算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 分钟)通过介绍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和化学平衡的建立,引出化学平衡的概念。

2. 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征(10 分钟)讲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征,包括动态平衡、条件不变时平衡状态不改变等。

3. 浓度、压强、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5 分钟)通过实验演示和讲解,让学生了解浓度、压强、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4. 平衡常数的应用(10 分钟)讲解平衡常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平衡常数在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程度和预测反应方向等方面的应用。

5. 课堂练习(10 分钟)通过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化学平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6. 小结(5 分钟)总结本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布置作业。

五、教学方法1. 实验演示法。

2.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3. 讲解法。

4. 讨论法。

六、教学资源1. 化学实验室。

2. 多媒体设备。

3. 化学平衡实验装置。

4. 教材和参考书。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表现。

2. 学生作业和测试成绩。

3. 教师反馈。

八、教学扩展1. 可以通过化学平衡的实际应用,如工业生产中的化学反应控制等,拓展学生的视野。

2.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进一步加深对化学平衡的理解。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8篇)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8篇)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8篇)一、什么是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在宏观条件肯定的可逆反响中,化学反响的正、逆反响速率相等,反响物和生成物各组分浓度不再转变的状态。

可用ΔrGm=ΣνΑμΑ=0推断,μA是反响中A物质的化学势。

依据勒夏特列原理,如一个已达平衡的系统被转变,该系统会随之转变来抗衡该转变。

化学平衡是—种动态平衡。

一般用可逆反响中正反响速率和逆反响速率的变化表示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

化学平衡的本质:正反响速率等于逆反响速率。

二、什么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适宜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规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等环节。

三、化学平衡教学设计(通用8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当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学平衡教学设计(通用9篇),欢送大家借鉴与参考,盼望对大家有所帮忙。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本节是选修模块根本概念、根本理论学习的中间环节,担当着对前面学问的回忆、总结以及深化和提升学生熟悉化学讨论及应用价值的双重任务;为培育学生分析、处理试验数据以及从数据中获得信息、总结规律的力量奠定了根底。

同时,化学反响的限度是熟悉化学反响的一个必不行少的维度,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高一《必修2》中已经学习了可逆反响、化学平衡状态等相关学问,只从定性角度讨论一个可逆反响到达平衡状态时的特征。

定量分析对学生而言是个难点,因此本节课采纳循序渐进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将一个个数据最终转化成学生能够理解的规律和概念。

三、设计思路:“化学平衡常数”是纯理论课,比拟抽象,为帮忙学生理解把握化学平衡常数,在教学过程中,依据诱思探究教学模式及其方法,在教师导向性信息诱导下的主动探究法,对每一学问点,根据“探究(观看)讨论(思维)运用(迁移)”的认知规律,安排教学活动,设计主要分为三个认知层次:一、整体感知概念,通过学生计算沟通研讨及思索和教师的点拨先对化学平衡常数有个整体的熟悉,得出任意反响的化学平衡表达式;二、深入理解概念,通过对表格数据的分析及稳固练习的分析强化化学平衡常数的留意事项;三、迁移应用概念,会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展简洁的计算。

高中化学上学期第十一周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全册化学教案

高中化学上学期第十一周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全册化学教案

化学平衡教学过程:1、图像的研究程序:(1)确定研究对象:题目信息或图名(2)确定坐标轴的含义:物理量和单位。

横坐标是变量,往往就是某个外因,纵坐标就是具体的物理量。

(3)明确三个特殊点的含义:起点、终点、转折点(4)曲线的变化趋势:根据所学的速率和平衡原理进行理解和判断,紧密联系化学方程式,联想勒沙特列原理。

(5)作适当的辅助线:坐标轴的垂线,帮助控制变量2、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图像【练习1】反应aA(g)+bB(g)cC(g)(△H<0)在等容条件下进行。

改变其他反应条件,在Ⅰ、Ⅱ、Ⅲ阶段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回答问题:(1)反应的化学方程中a∶b∶c为;(2)A的平均反应速率vⅠ(A)、vⅡ(A)、vⅢ(A)从大到小排列次序为;(3)B的平衡转化率αⅠ(B)、αⅡ(B)、αⅢ(B)中最小的是,其值是;⑷由第一次平衡到第二次平衡,平衡移动的方向是,采取的措施是;⑸比较第Ⅱ阶段反应温度(T2)和第Ⅲ阶段反应温度(T3)的高低;T2 T3(填“<”“>”“=”)判断的理由是。

⑹达到第三次平衡后,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一倍,假定10min后达到新的平衡,请在下图中用曲线表示第Ⅳ阶段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曲线上必.须.标出A、B、C)。

【任务3一能力提升】1、在80℃时,0.40mol的N2O4气体充入2L已经抽空的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隔一段时间对该容器内的物质进行分析,得到如下数据:时间(s)0 20 40 60 80 100n(mol)n(N 2O 4) 0.40 a 0.20 c d e n(NO 2)0.000.24b0.520.600.60(1)计算20s~40s 内用N 2O 4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2)计算在8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

(3)反应进行至100s 后将反应混合物的温度降低,混合气体的颜色 (填“变浅”、“变深”或“不变”)。

(4)要增大该反应的K 值,可采取的措施有(填序号) ,若要重新达到平衡时,使c(NO 2)/c(N 2O 4)值变小,可采取的措施有(填序号) 。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优秀6篇】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优秀6篇】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优秀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化学平衡教学设计【优秀6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模板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模板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化学平衡》教学设计模板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化学平衡》教学设计模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1一、设计思想新化学课程标准提出:“高中化学课程应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更新原有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注重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引导—探究”教学模式的实施,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强烈的创新意识等综合素质的人才。

化学平衡属于化学热力学知识范畴,是中学化学教材体系中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

化学基础理论的教学应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实际要求、学生的发展和认知水平,把握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重视学生科学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教材分析化学平衡观点的建立是很重要的,也具有一定的难度。

教材注意精心设置知识台阶,通过类比、联想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

教材以固体溶质溶解为例,分析溶质溶解过程中结晶与溶解速率的变化,并指出在饱和溶液中,当蔗糖溶解的速率与结晶速率相等时,处于溶解平衡状态,以此顺势引入化学平衡状态概念,并强调在可逆反应中,当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就处于化学平衡状态。

这样层层引导,通过熟悉的例子类比帮助学生理解,借此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化学平衡状态建立的教学难点。

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速率知识的延伸,也是以后学习有关化学平衡的移动等知识的理论基础,是中学化学所涉及的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知识的基础与核心,因此《化学平衡》是一节承前启后的关键课。

化学平衡概念的建立和化学平衡特征是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接触化学平衡前对化学反应速率及可逆反应已有一定的认识,但要接受和理解化学平衡这一抽象概念并非易事。

化学平衡的教学备课教案

化学平衡的教学备课教案

化学平衡的教学备课教案教案:化学平衡的教学备课教案目标:1.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能够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并能够应用平衡常数进行计算。

2. 学生将能够分析和解释平衡反应中浓度变化的关系。

3. 学生将能够使用Le Chatelier原理预测和解释平衡系统的响应。

教学步骤:引入:- 利用真实生活中的化学反应作为引入,例如水的汽化以及燃料燃烧过程,引发学生对平衡反应的兴趣。

- 提出问题,如何定义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否意味着反应停止?概念讲解:1. 介绍化学反应的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并通过图示进行解释。

2. 定义化学平衡,即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的速率相等,而浓度不随时间变化。

3. 介绍平衡常数(Kc),引导学生理解平衡反应中物质浓度与平衡常数之间的关系。

计算平衡常数:1. 通过一个简单的平衡反应示例,引导学生理解如何根据平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平衡常数。

2. 提供更复杂的平衡反应,引导学生在给定初始浓度的情况下计算平衡常数。

3. 引导学生思考平衡常数对于不同反应条件下平衡状态的影响。

应用Le Chatelier原理:1. 介绍Le Chatelier原理,解释它如何适用于平衡系统。

2. 提供多个平衡反应的例子,引导学生通过Le Chatelier原理预测平衡系统对于变化的响应。

3. 引导学生理解温度、浓度和压力等因素对平衡反应位置的影响。

实验演示:1. 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演示,例如KSCN的离子反应平衡实验,以加深学生对平衡反应的理解。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并解释为什么平衡反应在不同条件下会有所变化。

小结:- 对整堂课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学生在本节课上学到的重点知识和技能。

- 提出课后作业,包括计算平衡常数和预测平衡反应对于不同条件变化的响应。

扩展活动(可选):-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探究,以加深他们对平衡反应的理解。

- 提供更复杂的平衡反应问题,并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

- 组织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化学平衡的理解和应用。

化学教案-化学平衡

化学教案-化学平衡

化学教案-化学平衡教案题目:化学平衡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化学平衡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达到稳定状态的情况。

2. 学生能够理解平衡常数的含义,以及如何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计算平衡常数。

3. 学生能够解释平衡常数对反应的影响,并能够根据平衡常数的大小预测反应的方向。

4. 学生能够利用Le Chatelier定理解释外界条件改变对平衡的影响,并能够预测平衡位置的变化。

教学内容:1. 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点。

2. 平衡常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 平衡常数的意义和应用。

4. Le Chatelier定理及其在平衡位置变化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概念,复习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步骤二:理论讲解(15分钟)1. 讲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点,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的变化趋势和达到稳定状态的条件。

2. 介绍平衡常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利用平衡常数预测反应的方向和判断反应的相对强弱。

3. 讲解Le Chatelier定理,包括外界条件改变对平衡位置的影响,如温度、压力和浓度的变化对平衡的影响。

步骤三:实例解析(15分钟)通过具体的化学反应实例,引导学生运用平衡常数和Le Chatelier定理解析反应的平衡位置和方向的变化。

可以通过多个不同条件的情况进行分析,加深学生对平衡常数的理解和应用。

步骤四:小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 如何根据平衡常数的大小预测反应的方向?2. 温度和浓度的变化对平衡位置的影响是如何解释的?3. 在实际应用中,平衡常数有哪些重要的应用?步骤五:总结(5分钟)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强调平衡常数和Le Chatelier定理在化学平衡中的重要性。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平衡常数和Le Chatelier定理解决化学平衡问题。

步骤六:拓展练习(10分钟)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化学平衡教案+学案

化学平衡教案+学案

6.2 反应物如何尽可能转变成生成物一、可逆反应化学平衡主要是研究 反应进行的程度以及条件对反应进行程度的影响。

可逆反应是指在 下,既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可逆反应不能向某个方向进行到底(即反应物的转化率 达到100﹪)。

二、化学平衡状态 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动、定、变”特点: 动: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v (正)=v (逆)≠0。

不是说反应不进行了,而是反应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反应仍在进行。

定:条件不变时,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

变:条件改变时,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练一练】练习一:对于可逆反应2SO 2+O3:下列那种情况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1、反应容器内,SO2、O 2、SO 3 共存时的状态 2、SO 2的分解速率等于SO 3的生成速率的状态。

3、单位时间内,每消耗2molSO 2同时生成2molSO 3。

4、单位时间内,每消耗1molSO 2同时消耗1molSO 3。

练习二:下列说法对不对,为什么?1、 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反应停止了,所以各组分浓度不变了。

2、 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反应物浓度等于生成物浓度3、 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即使改变温度条件,平衡状态也不会改变。

【练一练】1.在一定温度下,反应2NO2 N2O4达平衡的标志是()A.混合气颜色不随时间的变化B.数值上v(NO2生成)=2v(N2O4消耗)C.单位时间内反应物减少的分子数等于生成物增加的分子数D.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E.混合气的平均分子量不变2.可以说明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P +Q R + S 在恒温下已达平衡的是()A.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B.P和S生成速率相等C.R和S的生成速率相等D.P、Q、R、S的物质的量相等3.下列说法中,可以充分说明P(g)+Q(g)R(g)+S(g)在恒温下已达到平衡的是()A.反应容器内的压强不随时间变化B.反应容器内P、Q、R、S四者共存C.P、S的生成速率相等D.反应容器内的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变化四、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化学平衡状态是与外界条件有关的。

化学平衡教案

化学平衡教案

化学平衡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并能描述化学平衡的条件和特点;2. 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能够根据平衡常数的大小判断反应的偏向性;3. 理解影响平衡位置的因素,并能够分析其对平衡位置的影响;4. 掌握通过改变温度、压力和浓度来调节平衡位置的方法;5. 运用化学平衡的原理分析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 化学平衡的条件和特点;2. 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和偏向性的判断;3. 影响平衡位置的因素及其调节方法。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1. 化学平衡的概念(1学时)a. 化学平衡的含义;b. 平衡反应的特点。

2. 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2学时)a. 平衡常数的定义;b. 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和计算方法;c. 平衡常数的意义和应用。

3. 平衡位置的影响因素(2学时)a. 浓度对平衡位置的影响;b. 压力对平衡位置的影响;c. 温度对平衡位置的影响。

4. 平衡位置的调节方法(2学时)a. 通过改变浓度调节平衡位置;b. 通过改变压力调节平衡位置;c. 通过改变温度调节平衡位置。

5. 应用实例分析(2学时)a. 使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酸碱中和反应的现象;b. 分析工业生产中反应的平衡位置和调节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介绍化学平衡的概念、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平衡位置的影响因素及调节方法。

2. 实验法: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探究,加深对化学平衡的理解。

3.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学生提问等形式促进学生间的互动和合作,拓展学生的思维。

五、教学辅助手段1. 幻灯片:以图文并茂的幻灯片形式,呈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理解能力。

2. 实验器材:提供实验所需的器材和试剂,进行化学平衡实验。

六、教学评估1. 教学过程中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组织小测验,检验学生对化学平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化学化学平衡教案

化学化学平衡教案

化学化学平衡教案【化学平衡教案】引言:化学平衡作为化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一直是学生非常困扰的一个难点。

因此,教师需要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教学,解决学生的困惑。

本文就是针对化学平衡的教学设计,力求让学生轻松掌握这一难点内容。

一、知识目标:1.了解化学平衡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掌握化学平衡的计算方法3.了解影响平衡位置的因素二、能力目标:1.通过课堂讨论和互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3.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三、教学重点:1.化学平衡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平衡常数及其计算3.影响平衡位置的因素四、教学难点:1.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2.不同物质溶液之间的化学平衡五、教学方法:1.教师讲课结合学生自主学习2.多媒体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六、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化学平衡通过PPT或黑板简单地介绍化学平衡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并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平衡中物质的状态和化学式。

第二步:介绍平衡常数及其计算通过上课、课后作业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计算。

要求学生理解平衡常数的生物学意义,明确平衡反应的正反应(左右反应)方向,并熟练掌握计算过程。

第三步:影响平衡位置的因素介绍化学平衡位置的影响因素,包括温度、压强、化学反应物质的浓度等。

通过课堂化学实验和班级活动让学生探究如何改变平衡位置。

第四步:化学平衡实验要求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探究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并记录实验结果。

鼓励学生多尝试不同的实验操作方法,培养他们的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

第五步: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在学校或家庭中进行自主学习,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师可设置线上问答平台,辅导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七、教学效果评估:1.课堂问答:通过课堂提问、小组活动等形式,检查学生对化学平衡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作业评估:课堂作业采用开放性题目,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或解决问题。

3.实验成果评估:通过学生实验结果的展示和评估,了解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分析能力。

最新整理高二化学教学《化学平衡》学案.docx

最新整理高二化学教学《化学平衡》学案.docx

最新整理高二化学教学《化学平衡》学案《化学平衡》学案一、高考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2)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2.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现象,获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2)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实验数据,从数据中获取信息、总结规律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化学实验对化学理论发展的贡献;(2)通过化学平衡的相对性认识事物的相对性。

二、重点、难点内容解析重点:化学平衡过程的建立。

难点:(1)理解平衡移动原理的涵义;(2)学会等效平衡一类问题的处理。

三、导学提纲第一讲:化学反应进行的限度一.化学平衡状态及特征1.化学平衡状态是指。

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1)“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各物质的转化率必小于。

(2)“动”:即化学平衡是,正反应和逆反应仍在进行。

类似的体系还有哪些?(3)“等”:是指,必须用同一物质来表示,这是化学平衡状态的本质特征。

(4)“定”:由于,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及体积(或质量分数)。

(5)“变”:外界条件改变导致,原化学平衡被破坏,从而发生平衡移动直至建立新平衡。

[典型例题].化学平衡的标志和判断先做《创新设计》P133典范1、跟踪1、2。

总结本类型的做答规律二.化学平衡常数1、分别写出反应FeCl3+3KS Fe(S )3+3KCl、CH3COOH+NH3H2OCH3COONH4+H2O 平衡常数表达式:、。

思考:2、平衡常数的意义3、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4、互为可逆的两个化学反应,平衡常数之积有何关系?总反应与各分步反应的平衡常数(K总、K1、K2、K3)有何关系?一定温度下,一个化学反应是否只有一个化学平衡常数?三.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与平衡移动原理思考: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有哪些?为什么是这些因素?它们是如何影响的?从理论上给出解释。

化学教案:化学平衡

化学教案:化学平衡

化学教案:化学平衡(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工作方案、合同协议、演讲致辞、条据书信、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work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es, policy letter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化学教案:化学平衡化学教案:化学平衡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通用6篇)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通用6篇)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化学平衡教学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化学平衡教学设计(通用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和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使学生理解平衡移动原理。

[教学重点]浓度、压强和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教学难点]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法[教学用具]烧杯三个,试管三个,试管夹,滴管、玻璃导管、冰水、热水。

0.01mol·L—1 FeCl3溶液50 mL,0.01 mol·L—1 KSCN溶液,50 mL NO2和N2O4混合气体等。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化学平衡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保持,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后,如果改变浓度、压强、温度等反应条件,达到平衡的反应混合物里各组分的浓度也会随着改变,从而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由此引出化学平衡的移动。

[板书]可逆反应中旧化学平衡的破坏、新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叫化学平衡的移动。

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实验2—4]通过学生对实验归纳可知: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促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方程式:FeCl3+3KSCN Fe(SCN)3+3KCl例:2SO2+O2 2SO3在某温度下,达到平衡后各浓度分别为:c (SO2)=0.1 mol·L—1,c(O2)=0.05 mol·L—1 c(SO3)=0.9 mol·L—1如果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将O2浓度增大一倍,则平衡如何移动?当浓度增大1倍(氧气),温度不变时。

如果保持平衡常数不变,必须增大分子,减小分母,即必须增大SO3的浓度,平衡必然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故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都可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固态、液态物质的体积受压强影响很小,压强不使平衡移动。

化学平衡教案(优秀3篇)

化学平衡教案(优秀3篇)

化学平衡教案(优秀3篇)化学平衡教案篇一【1】图像分析步骤:一看面(纵坐标与横坐标)的含义二看线(线的走向与变化趋势)三看点(起点、拐点、终点)四看辅助线(如等温线、等压线等)五看量的变化(转化率、浓度、温度、压强等)【2】图像分析方法:1、先拐先平,数值大2、定一议二一、浓度—时间图像例1.图2表示800℃时A、B、C三种气体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t1是到达平衡状态的时间.试回答:(1)该反应的反应物是______;(2)反应物的转化率是______;(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二、速度-时间图像2、下图是可逆反应A+2B 的情况。

反应速率2C+3D的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随外界条件改变而变化由图可推断:℃正反应是反应,(填放热或吸热)℃若A、B是气体,D的状态是。

三、速率—压强(或温度)图像3、下列各图是温度或压强对反应2A(s)+2B(g)2C(g)+D(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其中正确的图象是()VVV正V逆TBTV逆V正V逆1vV V逆V正V正A CPDP4?m+n p+q ?正反应热t五、转化率(或百分含量)-温度(或压强)图像:5、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M(g)+N(g)R(g)+2L,在不同条件下R的百分含量R%的变化情况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正反应吸热,L是气体B、正反应吸热,L是固体C、正反应放热,L是气体D、正反应放热,L是固体或液体六、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温度(压强)图像6、可逆反应2A+B 2C(g)(正反应放热),随温度变化气体平均摩尔质量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和B可能都是固体B.A和B一定都是气体C.若B为固体,则A一定是气体D.A和B不可能都是气体E.A和B可能都是气体其他:7、对于mA(s)+nB(g)度下B的百分含量与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m+n<p (B)n >p (C)x点的状态是v正>v逆(D)x点比y点的反应速度慢pC(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的可逆反应,在一定温2化学平衡教案篇二【学习目标】:理解化学图像的意义,能用化学图像分析、解决相关问题。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第一篇:化学平衡教学设计《化学平衡》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药物制剂专业课程标准提出:“无机化学课程应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为今后从事药物制剂学科的科学研究工作奠定理论基础”,这就要求教师注重教学中“引导-探究”教学模式的实施,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等综合素质的人才。

化学平衡属于无机化学体系中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

化学基础理论的教学应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实际要求、学生的发展和认知水平,把我号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重视学生科学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教材分析化学平衡观点的建立很重要,教材精心设计知识台阶,结合生产实际、通过举例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

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速率知识的延伸,也是今后学习四大平衡(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配位平衡及氧化还原反应平衡)的理论基础和核心,因此《化学平衡》是一节承前启后的关键可。

化学平衡特点及平多重平衡规则是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接触化学平衡前对化学反应速率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要理解化学平衡这一抽象概念及多重平衡规则,教师需要采取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式进行有效教学。

四、教学目标、内容、重难点、方法、及课时分配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概念(2)使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3)掌握化学平衡常数的表示及多重平衡规则能力目标:(1)通过回忆比较已学知识,掌握新知识(2)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思考习惯(2)结合平衡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动态的等特点,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2.教学内容(1)可逆反应(2)化学平衡(3)平衡常数及多重平衡 3.教学重点、难点(1)化学平衡的建立及其特点(2)化学平衡常数的表示及多重平衡规则 4.教学方法在讲授法基础上创设情境引发思考,讨论交流并进行归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讲化学平衡车琳甘肃省清水县第六中学高考考点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理解化学平衡的涵义及其与化学反应速率之间的内在联系。

2、理解勒夏特列原理的涵义。

掌握浓度、温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3、运用对比的方法掌握等效平衡的基本原理规律和计算方法4、理解各类图象题的特点;5、能用一定的方法审视解决化学平衡图象问题;本讲序列[阅读议点]一、化学反应速率1.定义: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2.表达式:,单位:。

注意:(1)v表示在一定时间内的平均速率。

(2)用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的变化量来表示。

(3)各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各物质的计量数之比。

(4)固体物质的量增加或减少,对化学反应速率无关,但与颗粒物的大小有关。

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其次还受外界条件的影响。

填写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的,而对固体、液体无关。

【问题讨论】1..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B的浓度在5s内从2mol/L变为0.5mol/L,在这5s内B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2.在一个5L的密闭闭容器中,盛有8mol的某气态反应,经5秒后,测得反应物还剩余6.8mol,这种反应物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3.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CO2时,能使反应的起始速率明显增大的是()A.升高温度 B.加入CaCO的量增大一倍C.加入HCl的量增大一倍数 D.加入HCl的量减半,但浓度增大一倍4.对于化学反应2X(g)+Y(g)=Z(g),已知X的起始浓度是2mol/L,2秒后X的浓度是1.6mol/L,用X的浓度的变化量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A.0.2mol /L.sB. 0.4mol /L.sC. 0.6mol /L.sD. 0.8mol /L.s5.反应N2( g)+3H2(g) = 2NH3(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用v N2、v H2、v NH3三种物质在单位时间内的浓度变化表示该化学反应的速率,则三者的关系正确的是( )A.v H2= v NH3 B.3v H2= 2v NH3 C.v NH3 = 2/3v H2 D.2v N2=v H2【阅读议点】三、化学平衡1.定义:。

2.特征:①、②、③;3.注意判断化学平衡的几种标志:(1)V正=V逆;(2)反应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质量、质量分数、摩尔数、平均分子量等不变)。

(3)对于反应前后气体是等体积变化的可逆反应来讲,混合气体的总压强、总体积、总物质的量、平均分子量不再发生改变,是不一定达到平衡的。

(4)颜色不再发生改变;(5)对于同一物质来讲,化学键断裂的数目等于化学键生成的数目。

(6)在密闭的反应体系中,温度不再发生改变,都可以说明达到平衡。

[知识点拨]1、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有哪些?2、据化学平衡的定义,可以得出哪些直接标志和间接标志?3、什么是勒沙特列原理?怎样认识勒沙特列原理?【问题讨论】1.下列各反应达到平衡后,加压或降温都能使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的是:A.2NO2=NO4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C(s)+CO2=2CO(正反应为吸热反应)C. N2+3H2=2NH3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D.H2S=H2+S(s) (正反应为吸热反应)2.某温度下,反应H2(g)+I2(g)=2HI(g) 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若缩小容器的体积,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C.容器内颜色加深D.容器内氢气的质量分数增大3.对于可逆反应2X(g)+Y(g)=Z(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当达到平衡时,要使用权正反应速率降低,且使X的浓度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 )A.增大压强B.减小压强C.减小Y的浓度D.降低温度4.对某一可逆反应来讲,使用催化剂的作用是()A.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B.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C.改变平衡混合物的组成D.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5.反应mA+nB=pC 在某温度下达到平衡,则(1)若A、B、C都是气体时,减压后,正反应速率小于逆反应的速率,则m、n、p三者的关系是。

(2)若C为气体时,且m+n=p,在加压时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则平衡必向方向移动。

(3)若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降低,此反应的逆反应是反应。

6.对于达到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N2+3H2=2NH3(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相等 B.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改变C.降低温度,平衡混合里NH3浓度减小 D.增大压强,不利于氨的合成【针对检测】1.(2003年春,12)反应:A(气)+3B(气)2C(气)+Q达平衡后,将气体混合物的温度降低,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正反应速率加大,逆反应速率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正反应速率变小,逆反应速率加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变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2.(2002年河南,11)在一定温度下,向a L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X气体和2 mol Y 气体,发生如下反应:X(g)+2Y(g)2Z(g)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A.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B.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C.容器内X、Y、Z的浓度之比为1∶2∶2D.单位时间消耗0.1 mol X同时生成0.2 mol Z3.(2002年新课程理综,10)对已达化学平衡的下列反应2X(g)+Y(g)===2Z(g)减小压强时,对反应产生的影响是A.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4.(2001年全国,9)压强变化不会使下列化学反应的平衡发生移动的是A.H2(g)+I2(g)2HI(g)B.3H2(g)+N2(g)2NH3(g)C.2SO 2(g)+O 2(g)2SO 3(g) D.C(s)+CO 2(g)2CO(g)5.(2001年广东,13)反应:L(s)+a G(g)b R(g)达到平衡时,温度和压强对该反应的影响如下图所示,图中:压强p 1>p 2,x 轴表示温度,y 轴表示平衡混合气中G 的体积分数。

据此可判断A.上述反应是放热反应B.上述反应是吸热反应C.a >bD.a <b6.(2000年全国,13)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 A(g)b 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 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B.物质A 的转化率减少了C.物质B 的质量分数增加了D.a >b7.(2000年春,20)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 2(g)+B 2(g)2AB(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A.单位时间生成n mol 的A 2同时生成n mol 的ABB.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C.单位时间生成2n mol 的AB 同时生成n mol 的B 2D.单位时间生成n mol 的A 2同时生成n mol 的B 28.(2000年上海,19)对于反应2SO 2+O 2 2SO 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2体积SO 2和足量O 2反应,必定生成2体积SO 3B.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必定向右移动C.平衡时,SO 2消耗速率必定等于O 2生成速率的两倍D.平衡时,SO 2浓度必定等于O 2浓度的两倍9.(1999年全国,19)X 、Y 、Z 为三种气体,把a mol X 和b mol Y 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 +2Y2Z ,达到平衡时,若它们的物质的量满足:n X +n Y =n Z ,则Y 的转化率为 A.5b a +×100% B.b b a 5)(2+×100% C.5)(2b a +×100% D.a b a 5+×100%10.(1999年上海,19)可逆反应:3A(g)3B(?)+C(?)-Q ,随着温度升高,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有变小趋势,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B 和C 可能都是固体B.B 和C 一定都是气体C.若C 为固体,则B 一定是气体D.B 和C 可能都是气体11.(1999年广东,6)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X(g)+3Y(g)2Z(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A.Z 的生成速率与Z 的分解速率相等B.单位时间生成a mol X,同时生成3a mol YC.X 、Y 、Z 的浓度不再变化D.X 、Y 、Z 的分子数比为1∶3∶212.(1999年广东,18)在5 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A 气体和1 mol B 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A(g)+B(g)2C(g),达平衡时,在相同温度下测得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压强是反应前的65,则A 的转化率为 A.67% B.50%C.25%D.5% 13.(2008年全国)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对反应CO 2(g)+H 2(g)=CO(g)+H 2O(g)进行甲、乙、物质的量 物质 实验CO 2 H 2 CO H 2O甲a mol a mol 0 mol 0 mol 乙2a mol a mol 0 mol 0 mol 丙0 mol 0 mol a mol a mol 丁 a mol 0 mol a mol a mol上述四种情况达到平衡后,n (CO)的大小顺序是( )。

A.乙=丁>丙=甲B.乙>丁>甲>丙C.丁>乙>丙=甲D.丁>丙>乙>甲【知识点拨】一、什么是等效平衡?讨论:(一)、等效平衡原理在一定条件下(定温定容或定温定压),对于同一可逆反应,不管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只是起始时加入物质的情况不同,而达到平衡时,任何相同组分的含量均相同,这样的化学平衡互称为等效平衡。

由于化学平衡状态与条件有关,而与建立平衡的途径无关。

因而,同一可逆反应,从不同的状态开始,只要达到平衡时条件(温度、浓度、压强等)完全相同,则可形成等效平衡。

如,常温常压下,可逆反应:2SO2 + O2 2SO2①2mol 1mol 0mol②0mol 0mol 2mol③0.5mol 0.25mol 1.5mol①从正反应开始,②从逆反应开始,③从正逆反应同时开始,由于①、②、③三种情况如果按方程式的计量关系折算成同一方向的反应物,对应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均相等(如将②、③折算为①),因此三者为等效平衡。

(二)、等效平衡规律①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改变的可逆反应只改变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如通过可逆反应的化学计量数比换算成同一半边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相同,则两平衡等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