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学弈PPT
合集下载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4文言文二则《学弈》课件(共13张PPT)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4文言文二则《学弈》课件(共1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02ca917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c1.png)
提高声调或重读的方法读出反问语气。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你认为哪里要重读? 作者对二人有怎样的不同态度?
读出肯定和否定态度。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该怎样读?
语调上扬,读出反问语气。 读出重音,强调“非”字。
指导背诵
文 章 的 层 专心学习的人 次 结 构
无心学习的人
学习结果
反复朗读
尝试自己读课文 示范朗读
怎样读才能读准字音,分享你的心得?
如 “一心以为为有鸿鹄将至” 联系下文发现:
“为”当“认为”讲,所以读?
“为为是其智弗若与”
“为”当“因为”讲, 所以读?
通过注释可以知道:
读不准的字音,联系注释和上下文,理解字 义,从而确定读音。
你能把握节奏和停顿,把课文读得准确、流利吗?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 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 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 弗若与?曰:非然也。
“矣、也、与、乎”这些叫什么词?
语气词
如 “弗若之矣”
“非然也”
要读出恰当的语气
可用重读的方法读出陈述、判断语气。
“为是其智弗若与”
言和神态 分小组讲述,一个学生讲,其他同学补充,结合生活经验,根据 课文内容展开适当想象,体会人物的心理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的内容。
作者简介
孟子(约公元前372一前289)名轲, 邹(今属山东)人。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 教育家。后被尊为“亚圣”,与孔子合 称为“孔孟”。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 思想,捍卫儒家的思想原则,提出了自 己完整的思想体系。他主张天人合一, 认为人性本善,将道德规范概括为仁、 义、礼、智,并将伦理与政治结合起来, 强调道德修养是政治的根本。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学弈》课件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学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fc0a0436bec0975f565e25d.png)
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14
《学 弈》
难点名称:通过学习《学弈》,领悟文中所蕴 含的道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想一想,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刻 舟 求 剑
揠 苗 助 长
自 相 矛 盾
这些都是古人写的文章,古人写 的文章,我们叫做文言文,也叫古 文。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学弈》 也是一篇古文。
课后作业2
1.完成教科书课后练习题。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作业。
下 课
后序
亲爱的朋友,你好!很高兴和你再次相遇。满足您的需求,能够帮到你 是我最大的快乐。愿在知识的海洋里,你我携手共同进步。请您阅读此文 章后,对该文档进行点赞或留言。文档如有不妥或需改进的地方,请您告 诉我,我将尽快更新或完善,以便更好的提高文档质量,为您服务。在此 我深表感谢!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你的宝 贵意见,是我前进的方向。其目的是文档能给您提供一份参考,哪怕只是 一点点,我也倍感欣慰。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愿你我相伴。共同欣赏沿途 的风景,走向美好的未来。
答:学得差的那个人不是因为智力不如学得 好的人,而是因为没有专心去学。
2、通过学习,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答:这说明只有专心致志,才能学 到真本领。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专心致志 成功
条件一样 态度不同
三心二意 失败
总结
通过学习《学弈》,你明白了什么 道理?
道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作者简介
《学弈》只有5句话,70个字, 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学古 人写的文章有一定困难。我们怎样 才能学好古人写的文章呢? (
有什么方法呢?)
文言文学习方法:
《学 弈》
难点名称:通过学习《学弈》,领悟文中所蕴 含的道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想一想,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刻 舟 求 剑
揠 苗 助 长
自 相 矛 盾
这些都是古人写的文章,古人写 的文章,我们叫做文言文,也叫古 文。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学弈》 也是一篇古文。
课后作业2
1.完成教科书课后练习题。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作业。
下 课
后序
亲爱的朋友,你好!很高兴和你再次相遇。满足您的需求,能够帮到你 是我最大的快乐。愿在知识的海洋里,你我携手共同进步。请您阅读此文 章后,对该文档进行点赞或留言。文档如有不妥或需改进的地方,请您告 诉我,我将尽快更新或完善,以便更好的提高文档质量,为您服务。在此 我深表感谢!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你的宝 贵意见,是我前进的方向。其目的是文档能给您提供一份参考,哪怕只是 一点点,我也倍感欣慰。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愿你我相伴。共同欣赏沿途 的风景,走向美好的未来。
答:学得差的那个人不是因为智力不如学得 好的人,而是因为没有专心去学。
2、通过学习,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答:这说明只有专心致志,才能学 到真本领。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专心致志 成功
条件一样 态度不同
三心二意 失败
总结
通过学习《学弈》,你明白了什么 道理?
道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作者简介
《学弈》只有5句话,70个字, 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学古 人写的文章有一定困难。我们怎样 才能学好古人写的文章呢? (
有什么方法呢?)
文言文学习方法: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优质课件(共98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优质课件(共9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08a50191ed9ad51f11df239.png)
zhì
两 小 儿/笑 曰 : “ 孰/为 汝/多 知 乎 ? ”
理解文意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到东方,去东边
原因,缘故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辩论,争论
句意: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 孩在争论,(孔子)询问他俩(争论的)原因。
认为
离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
阅读提示
1.谁学下棋?谁是老师? 2.学下棋的人态度如何? 3.学下棋的结果怎样? 4.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对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比 思援弓缴而射之。
学习态度
一人
一人
(专心致志) ( 三心二意)
截然相反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
若与?曰:非然也。
yì
弈
下
棋
围棋
学弈:学习下围棋。
作者简介
课文讲解 弈秋①,通国②之③ 善④ 弈⑤ 者也。
①弈秋:“秋”是人名,因善于下棋,所 以称为弈秋。
②通国:全国。 ③之:的。 ④善:擅长。
译文:弈秋,是全国最擅 长下棋的人。
⑤弈:下棋。
弈秋,通国 之善弈者也。
使①弈秋诲②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 ③, 惟④弈秋之为听。
拓展一 拓展二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鸿鹄·(hào h√ú)
辩斗(dǒu ·
dò√u)
弗若(fó ·
f√ú)
探汤(shānɡ ·
tān√ɡ)
弓·缴(zhu√ó jiǎo) 盘·盂(y√ú mènɡ)
·沧沧(chānɡ cān√ɡ) 学·弈(yù y√ì)
二、读句子,完成练习。
两 小 儿/笑 曰 : “ 孰/为 汝/多 知 乎 ? ”
理解文意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到东方,去东边
原因,缘故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辩论,争论
句意: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 孩在争论,(孔子)询问他俩(争论的)原因。
认为
离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
阅读提示
1.谁学下棋?谁是老师? 2.学下棋的人态度如何? 3.学下棋的结果怎样? 4.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对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比 思援弓缴而射之。
学习态度
一人
一人
(专心致志) ( 三心二意)
截然相反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
若与?曰:非然也。
yì
弈
下
棋
围棋
学弈:学习下围棋。
作者简介
课文讲解 弈秋①,通国②之③ 善④ 弈⑤ 者也。
①弈秋:“秋”是人名,因善于下棋,所 以称为弈秋。
②通国:全国。 ③之:的。 ④善:擅长。
译文:弈秋,是全国最擅 长下棋的人。
⑤弈:下棋。
弈秋,通国 之善弈者也。
使①弈秋诲②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 ③, 惟④弈秋之为听。
拓展一 拓展二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鸿鹄·(hào h√ú)
辩斗(dǒu ·
dò√u)
弗若(fó ·
f√ú)
探汤(shānɡ ·
tān√ɡ)
弓·缴(zhu√ó jiǎo) 盘·盂(y√ú mènɡ)
·沧沧(chānɡ cān√ɡ) 学·弈(yù y√ì)
二、读句子,完成练习。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下册《学弈 8》PPT课件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下册《学弈 8》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8458ef8770bf78a65295460.png)
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让 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 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 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 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 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 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 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 我说:不是这样的。
悟
1.同样是师从弈秋这位棋界圣手,为什 么一人会得到成功而另一人却失败了呢? 2.如果没有“鸿鹄将至”那个学弈的 人能专心致志学弈吗? 3.你在学习中是不是也有这种现象,结 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谈。 4.你在今后的学习中打算怎样做?
你还知道哪些与本 文相似的事例和人物?
司马警枕 囊萤映雪
司马光警枕励志
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 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 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 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 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 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圆木头作了一个警枕, 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 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 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 治通鉴》的大文豪。
孟子:名轲, 字子舆,是战国时 期鲁国人,重要的 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是孔子以 后儒家学派最有权 威的代表人物。 《孟子》是记孟子 言行的书。
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 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 诵课文。 3.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 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 和用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例如想问 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 饭了吗?”而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述,就是 “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我国的古 代,所有的文章都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所 以,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六年级语文下册14文言文两则《学弈》课件(共29张PPT)
![六年级语文下册14文言文两则《学弈》课件(共2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0ff1ecb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fe.png)
语 文
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
下
册 学
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
弈
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
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
非然也。
课后作业
六
年
级
语
文
下 册
1. 背诵课文和意思。
学
弈
2. 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
1《学弈》新课导入
《两小儿辩日》的课后小结:
总结技巧(一)
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六 年 级 语 文 下 册 学 弈
学习任务二:研读交流(检测目标2)
默读课文,结合注释,思考:1.两个学生的学习结
六
果年级 一样吗?是因为他们的智力不同吗?用横线在文中 画语文 出相关句子;2.究竟是因为什么?用波浪线画出答
下
案册学 。
弈
评价标准: 画出第一个问题,并能用自己的话交流加1分。 画出1和2两个问题,并能用自己的话交流加2分。
突出中心生::在自选由择发材言料,时提,出要问明题确。文章的中心思想,并围绕中心思想来组织材料。这
样可以让师文:章很更好加,有接重下点来和我条们理就,来避深免入偏地离学主习题这或篇文文不言对文题,。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2《学弈》新课导入
《两小儿辩日》的新课导入: 总结技巧(一)
【新课导入】
下载后此页可删除 掉 也可编辑修改
下载后此页可删除 掉
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非常有趣的文言文,题也目叫可做编《学辑弈修》改。在开始这
篇文言文的学习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听说过古代的棋艺大师弈秋的故事?
六 小学升初生中:的听作说文过选/没材有技。巧如下:
六年级语文下册14文言文二则《学弈》课件(共24张PPT)
![六年级语文下册14文言文二则《学弈》课件(共2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4d2f1b5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29.png)
也。
请同学们独立阅读课 文,参照注解,思考每句 话的含义,然后连贯地阐 述课文的内容。
深入课文
学弈
全国
下棋
交代弈秋棋艺高超。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引出下文。
“秋”是人名,因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弈秋在当时全国范围内都被认为是 擅长下围棋的人。
教导
一心一意;精神集中。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
前一句语调上扬,读出反问语气,后一句读出 重音,强调“非”字。
作业设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并背诵课文。
1.书写本课生字,抄 写课文2遍。
3.把这个故事说给你 的爸爸妈妈听。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关于围棋的故事。
认识人物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 城东南)人。他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 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他继承了孔子 “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被 称为“亚圣”。他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 贵君轻”的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 暴政,主张给人民一定的自由。在人性问题上, 孟子提出性善论,即人性是善的。他认为人生来 就具备仁、义、礼、智等品德,但这些品德需要 通过内省和修养才能得以发扬光大。
《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由战国时期儒 家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孟子及其弟子编撰而 成。该书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之一,与《大 学》《中庸》《论语》并称,是儒家思想的重要 文献之一。《孟子》共分七篇,详细记录了孟子 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仁政、王霸之辨、民本 观念等)和政治行动。书中不仅反映了孟子与其 他各家思想的争辩,还包含了他对弟子的言传身 教以及游说诸侯的过程。
学 弈
课前导入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4文言文二则《学弈》(课件)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4文言文二则《学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5720177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66.png)
其一人专心致志, 惟弈秋之为听;
是什么导致两人学得不一样?
专心致志
对比
提炼写法
方法 事例 道理
《学弈》 两人学弈 专心致志
熟读成诵
若若射鹄听弈其也弈
与之之将之秋一使秋
曰 矣 虽 至 一 之 人 弈 通学
非 然
为 是
与 之
思 援
心 以
为俱弓为一致二善
。智学缴有人志人弈
弗弗而鸿虽惟弈者
自主学习单
1.【读一读】用学过的方法读通读懂这则故事。 2.【想一想】故事讲了什么事?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在小 组内交流。
管宁割席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 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 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学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 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 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 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 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 然也。
两人相比,学习效果如何?
虽与之俱学, 弗若之矣。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 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垂钓 猫有母子,同钓于川。母席地而坐, 目不斜视 。 蝶戏于前,子忙抓之 。蜓舞于后, 子又扑之 。母 满载而归, 子一无所获 。母曰:“ 心不在焉 ,何 以为钓?”
班有两生,同学于室。…… 家有两儿,学球于师。……
事中见理 巧用对比
谢谢观看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第一》
音随意走
管宁割席
姓氏,huà
xīn
miǎn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 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 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 “子非吾友也。”
【新版】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文言文二则》PPT课件
![【新版】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文言文二则》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8b77e10af1ffc4fff47ac0f.png)
译文:这个人虽然与前一个人一起 学习,成绩却不如那个人。
14 文言文二则
为①是其②智弗若③与④ ?曰⑤ :非⑥然⑦也。
①为:因为。
②其:他,指后一个人。 ③弗若:不如。 ④与:吗。 ⑤曰:说。 ⑥非:不是。 ⑦然:这样。
译文: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 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14 文言文二则
译文
(比喻多此一举,反而弄巧成拙 。)
14 文言文二则
《两小儿辩日》
第二课时
14 文言文二则
介绍资料:《两小儿 辩日》选自《列子》, 《列子》相传为列御寇 的论集。列御寇,战国 时郑国人,《列子》共 8篇,其中保存了许多 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 传说,如愚公移山,歧 路亡羊,杞人忧天等, 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语文14六年文级言文下二册则
14《文言文二则》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14 文言文二则
《学弈》
第一课时
14 文言文二则
《学弈》只有5句话,70个字,是一篇短小精悍的 寓言故事。学古人写的文章有一定困难。我们怎样才 能学好古人写的文章呢?(有什么方法呢?)
1. 多朗读
2. 看注释
3. 懂句意
4. 释全文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 知”,要诚实谦虚。 4、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同结 论,要注意客观科学地分析事情。
谢谢观看
(比喻不顾事物发展的 规律,强求速成,结果 反而把事情弄糟)
刻舟求剑
来 源 于 《 吕 氏 春 秋 ·察 今》,楚人有涉江者,其 剑 自 舟 中 坠 于 水 , 遽 ( jù 急 ) 契 ( qì 用 刀 雕 刻 ) 其 舟曰:“是吾剑之所从 坠。”舟止,从其所契者 入水求之。
14 文言文二则
为①是其②智弗若③与④ ?曰⑤ :非⑥然⑦也。
①为:因为。
②其:他,指后一个人。 ③弗若:不如。 ④与:吗。 ⑤曰:说。 ⑥非:不是。 ⑦然:这样。
译文: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 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14 文言文二则
译文
(比喻多此一举,反而弄巧成拙 。)
14 文言文二则
《两小儿辩日》
第二课时
14 文言文二则
介绍资料:《两小儿 辩日》选自《列子》, 《列子》相传为列御寇 的论集。列御寇,战国 时郑国人,《列子》共 8篇,其中保存了许多 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 传说,如愚公移山,歧 路亡羊,杞人忧天等, 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语文14六年文级言文下二册则
14《文言文二则》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14 文言文二则
《学弈》
第一课时
14 文言文二则
《学弈》只有5句话,70个字,是一篇短小精悍的 寓言故事。学古人写的文章有一定困难。我们怎样才 能学好古人写的文章呢?(有什么方法呢?)
1. 多朗读
2. 看注释
3. 懂句意
4. 释全文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 知”,要诚实谦虚。 4、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同结 论,要注意客观科学地分析事情。
谢谢观看
(比喻不顾事物发展的 规律,强求速成,结果 反而把事情弄糟)
刻舟求剑
来 源 于 《 吕 氏 春 秋 ·察 今》,楚人有涉江者,其 剑 自 舟 中 坠 于 水 , 遽 ( jù 急 ) 契 ( qì 用 刀 雕 刻 ) 其 舟曰:“是吾剑之所从 坠。”舟止,从其所契者 入水求之。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学弈 课件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学弈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0fcae40a216147916112811.png)
二、思考: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的原因是什么?学了课文能从中总 结出一个什么道理呢?联系你身边 的人或事物思考一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 真正原因是学习态度决定学习效 果:前一个人专心致志,后一个 人三心二意。
学弈
目录
课文总结
《学弈》这则故事通过弈秋教 两个人下棋的事,说明在相同的 条件下持不同的态度做事,就会 得到不同的结果,告诉我们学习 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 的道理。
目录
生字学习
点击
jiǎo 缴费
缴 zhuó 弓缴
yǔ 与 yù
yú
与众不同 参与 同“欤”
给字注音。
(1)使弈秋诲(huì)二人弈( yì )。 (2)惟( wéi )弈秋之为(wé)i 听。 (3)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 (4)弗( fú )若之矣( yǐ )。 (5)为(wèi )是其智弗若与( yú )。
主要作品:与弟子合著的《孟子》。
文言文学习方法: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逐字逐句,理解意思。 3.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的意思。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弈
目录
初读感知
自读课文,借助注释理 解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什么 故事。并通过朗读课文学习 本课字词,把不认识,不理 解的字词划出来。
学弈
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的 内容。再联系实际,说说学习本文 的体会。
我们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文言文 的意思:
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于是,让弈秋 同时教两个人学习下棋。其中一个人学下棋时 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 也在听着弈秋的教导,可是他心里一直想着天 鹅会从头顶飞过,想拿弓箭去射它。虽然他同 前一个人在一起学习,学习的效果却不如前面 的人好。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 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第8课《学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统编版五四制)
![第8课《学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统编版五四制)](https://img.taocdn.com/s3/m/20334964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37.png)
品读释疑
3. 通读课文,我们发现文中有很多“之”字,找一找, 说一说它们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品读释疑
品读释疑
品读释疑
4. 是什么原因导致两个人学习的结果不一样呢?
品读释疑
5.思考:如何理解“为是其智弗若与?“非然也”的含义? 意思是,这是因为他们智力的高下不同导致了一个人
的学习效果不如另外一个人吗? 我的观点是,并不是 这样的。作者通过这简短有力的语言,态度鲜明地表达 了学习应该专心致志的观点。
•
助词,“之为”连用,用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③一人虽听之•( 代词,指弈秋的教诲 )
④思援弓缴而射之•( 代词,指鸿鹄 )
⑤虽与之俱学(
•
代词,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
⑥弗若之矣( 代词,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
•
(2)其:
①其一人专心致志(
•
代词,其中的 )
②为是其智弗若与( 代词,他的,指三心二意的那个人的 )
一举一动,人的素质当下可判。
结构主旨
课文主旨
《学弈》一文写了全国最善于下棋的弈秋,教两个 学习态度不同 的人下棋,结果两个人一个学的好,一 个学的不好。通过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应该专心致志、 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独特感悟
这两个人棋时,表现截然不同,“其一人专心致志, 惟弈秋之为听”,注意力非常集中,学习态度很好;另一 个人则“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 之”,老师讲了什么,他听了好像没听见一样,心思都用 在学棋之外了。这样迥乎不同的表现,能够带来什么呢? 当然是不同的学习效果,这一点课文里已经交代清楚了: “虽与之俱学, 弗若之矣。”
•
4. 写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思援弓缴而射之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4文言文二则《学弈》课件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4文言文二则《学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fecd83b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7a.png)
读一读
课前预习时你们运用了哪些方法理解了哪些词句的意 思呢?有没有遇到难理解的字?
合作学习: 同桌合作思考文中“之”的意思。
说说下列“之”分别指什么。
1.一人虽听之 ( 弈秋的教导)
2.思援弓缴而射之 ( 鸿 鹄 )
3.虽与之俱学 ( 他,指专心) 致志的那个人
4.弗若之矣
( 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联系上下文 借助资料
疏通文意
释 上
资 图 象
查
展开想象 结合插图 查阅工具书
感悟道理
······
学弈
1、读课题,解题。
yì
弈
棋下
学弈: 学习下棋。
yǔ yú
wéi wéi
wèi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 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 (hόnɡ)鹄(hú) /将至,思/援弓缴(zhuό) /而射之。 虽/与之/俱(jù)学,弗(fú)若之矣(yǐ)。 为是/其智/弗若与(yú)?曰(yuē):非/然也。
思考: 读完文言文你知道了什么,做好批注。
弈秋,通国③之善善弈者也。
③[通国]全国。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
善:擅长,善于。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 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 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 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三心二意
专心致志:一心一意,集中精力做一 件事。
天天这样专心致志地学习会有什么 结果?
如果时时如此,天天如此 会学得怎样?
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 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地位仅次 于孔子,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 他和孔子合称为“孔孟”。
六年级语文下册14文言文两则学弈课件(共64张PPT)
![六年级语文下册14文言文两则学弈课件(共6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8d55d72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36.png)
六 年
文言文二则
级
语
文
下
册
学
弈
六
年 级
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第76
语
文
下 册
页,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两则
学
弈
文言文。
六
年
级 语 文
1 朗读课文
下
册
学
弈
学奕
六
年 级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
语
wéi
文 下
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
册 学 弈
hóng hú
zhuó
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
六 年
【以为】认
级
为。
语 文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下
【援】引,
册 学 弈
【之】这里指弈 秋的教诲。
拉。
讲 课
文
六
年
级
语 文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下 册 学 弈
译
讲
文 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讲,心里却一直想着
课 文
有大雁将要飞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
译
讲
文
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
时候距离人远一些,而中午时要距离人近一
课 文
些。” 批注:这是另外一个小孩的不同观点,他认 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远一些,而中午时距 离人近一些。
【车盖】古时车上
的圆形篷盖,像雨
【及】到,到了。
伞一样。
六
下
册
学
弈
六
年
级
语 文
下面让我们结合注释,
文言文二则
级
语
文
下
册
学
弈
六
年 级
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第76
语
文
下 册
页,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两则
学
弈
文言文。
六
年
级 语 文
1 朗读课文
下
册
学
弈
学奕
六
年 级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
语
wéi
文 下
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
册 学 弈
hóng hú
zhuó
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
六 年
【以为】认
级
为。
语 文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下
【援】引,
册 学 弈
【之】这里指弈 秋的教诲。
拉。
讲 课
文
六
年
级
语 文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下 册 学 弈
译
讲
文 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讲,心里却一直想着
课 文
有大雁将要飞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
译
讲
文
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
时候距离人远一些,而中午时要距离人近一
课 文
些。” 批注:这是另外一个小孩的不同观点,他认 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远一些,而中午时距 离人近一些。
【车盖】古时车上
的圆形篷盖,像雨
【及】到,到了。
伞一样。
六
下
册
学
弈
六
年
级
语 文
下面让我们结合注释,
【部编语文】六年级下册:14 文言文二则·学弈 精品课件-2020春
![【部编语文】六年级下册:14 文言文二则·学弈 精品课件-2020春](https://img.taocdn.com/s3/m/d7abd2be9ec3d5bbfc0a7423.png)
优质课PPT课件
《跌》
小儿偶扑地,方起复跌,哭曰:“早 知复跌,不起也罢。”
孟子名轲,字子舆,
战国中期邹国人,我国 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 家、教育家。是继孔子 之后的儒学大师,被尊 称为“亚圣”。后世将 他和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和他的弟子合著了 《孟子》,全书共有七 篇,分别是《梁惠王》 《公孙丑》《滕文公》 《离娄》《万章》《告 子》《尽心》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
/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 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 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 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 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使
/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 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 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 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 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 /弗若与?曰:非/然也。
(代指某事)
•一人虽听之,
(代指某事)
•思援弓缴而射之。
(代指某物)
•虽与之俱学,
(代指某人)
•弗若之矣。
(代指某人)
为、其、与……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非/然也。
为是其智弗若 之 与?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非/然也。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 之为听;
惟弈秋之为听. 惟弈秋之为 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 为/有鸿鹄/将至,思/援 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非/然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助词,的)
•惟弈秋之为听;
《跌》
小儿偶扑地,方起复跌,哭曰:“早 知复跌,不起也罢。”
孟子名轲,字子舆,
战国中期邹国人,我国 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 家、教育家。是继孔子 之后的儒学大师,被尊 称为“亚圣”。后世将 他和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和他的弟子合著了 《孟子》,全书共有七 篇,分别是《梁惠王》 《公孙丑》《滕文公》 《离娄》《万章》《告 子》《尽心》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
/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 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 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 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 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使
/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 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 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 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 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 /弗若与?曰:非/然也。
(代指某事)
•一人虽听之,
(代指某事)
•思援弓缴而射之。
(代指某物)
•虽与之俱学,
(代指某人)
•弗若之矣。
(代指某人)
为、其、与……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非/然也。
为是其智弗若 之 与?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非/然也。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 之为听;
惟弈秋之为听. 惟弈秋之为 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 为/有鸿鹄/将至,思/援 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非/然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助词,的)
•惟弈秋之为听;
六年级语文下册14《学弈》课件(共38张PPT)
![六年级语文下册14《学弈》课件(共3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7454dda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27.png)
向东 游说
辩论 争胜负 缘故
六
年 级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
语
文 下
时远也。”
认为
开始
离开
正午
册
学弈助词,无意义。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
yú 刚刚 像
到就
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圆盘 这 是 的
cāng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日中如探汤,
弈 辩日
初出 1如车盖 (大—近)
2沧沧凉凉 (凉—远)
日中 如盘盂 (小—远)
如探汤 (热—近)
孔子 不能决
概括主题
六 年 级 语 文 下 册 学 弈
拓展提升 博学的孔子对这两小儿争辩的
六 年
问题无法裁决又说明什么?
级
语
文
下 册
一方面说明孔子能正确对待两小儿
学 弈
提出的问题,谦虚谨慎、实事求是,
没有强“不知以为知”,而是“知
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一方面说明知识是无穷的,学无止 境,虽智者也不能事事尽知。
心灵感悟
六 年
1
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即使是博
级
语 文
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我们要不断学习。
下
册
学 弈
2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要敢于独立思考,
大胆质疑。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 知”,要诚实谦虚。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六
年 级
之:他,指前一个人。
语
文
下
册 学 弈
俱:一起。
弗若:不如。
矣:了。 虽然与第一个人一起学,但是不如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俱:一起。
缴:本课指有丝绳的箭。
弗若:不如。
为:因为。
其:他,指后一个人。然:这样。
弈秋
“秋”是人名,因 善于下棋,所以 称弈秋。
春秋时期鲁国人, 是当时诸侯列国都 知道的国手,棋艺 高超,也是史上第 一个有记载的从事 教育的围棋名人。 后人推崇他为围棋 的“鼻祖”。
弈秋 弈秋
仁:仁德 为仁者:奉行仁道的人 薪:柴草
胜:胜过 械:浇灭
杯水车薪,应怪自己
• 孟子说:"仁胜过不仁,就像水可以灭火一样。但如 今奉行仁道的人,就像用一杯水去灭一车柴草所 燃烧的大火一样;灭不了,便说是水不能够灭火。
• 杯水车薪,自然是无济于事。执政者应勤勉努力, 多反省自己,努力实施仁道,而不是止步于眼前 的小仁小义。
• 背诵《学弈》。 • 搜集与出自文言文的成语小故事,和大
家分享。
同学们再见!
专心致志
学弈
《孟子·告子上》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
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
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
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
弗若与?曰:非然也。
文言文的特点
• 文言文词汇简洁,以单音节词为主。 • 字音 • 注释
学弈
《孟子·告子上》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
专心致志
聚精会神 全神贯注 一心一意
三心二意
心不在焉 一心二用 左顾右盼
展开想象,他会受到哪些干扰,又会怎么做呢?
使弈秋诲二人弈,(
),其
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古人专心致志的故事
•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论语》
• 董仲舒三年不窥园。(目不窥园)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 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 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 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 弗若与?曰:非然也。
拿手的技艺 + 姓、名
• 刷子李 • 泥人张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两个人都成为高徒了吗?从哪里 知道的?
虽与之俱学,弗若 之矣。
之:他,指专心致志的 那个人。
同样的老师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 结果呢?
文章中这样问: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其一人专心致 志,惟弈秋之 为听
一人虽听之, 一心以为有鸿 鹄将至,思援 弓缴而射之
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wèi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
yú
弗若与?曰:非然也。
结合注释和插图, 用自己的话说一 说这篇文章讲了 一个什么故事?
弈:下棋。
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称弈秋。
通国:全国。
善:善于,擅长。
使:让。
诲:教导。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虽:虽然。
之:指弈秋的教导。
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
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
wéi
hú
zhuó
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wèi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
yú
弗若与?曰:非然也。
齐读课文
学弈
《孟子·告子上》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
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
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
wéi
hú
zhuó
• 《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是孟子及 其弟子共同编著的。《孟子》在儒家典籍中占 有很重要的地位,为“四书”之一。
• 孟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 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称为“亚圣”,与孔子合 称"孔孟"。
• 孟子擅长以事作喻,用浅显的故事来说明深刻 的道理。
孟子曰:“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 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械一车薪之 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