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教案)体内气体的交换
初中生物气体交换的教案
初中生物气体交换的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气体交换的定义和重要性;
2. 掌握气体交换的相关原理和过程;
3. 能够解释肺部的结构和功能;
4. 能够分析人体气体交换的机制。
教学内容:
1. 气体交换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氧气和二氧化碳在人体内的运输和交换;
3. 肺部的结构和功能;
4. 人体气体交换的机制。
教学重点:
1. 气体交换的定义和原理;
2. 肺部结构和功能;
3. 人体气体交换的机制。
教学难点:
1. 解释人体气体交换的机制;
2. 掌握肺部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教学方法:
1. 观看视频讲解气体交换原理;
2. 分组讨论肺部结构和功能;
3. 实验演示人体气体交换的过程。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问题引入气体交换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学习:观看视频介绍气体交换原理,讨论肺部结构和功能;
3. 实验:进行人体气体交换的演示实验,分析其机制;
4. 总结: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气体交换的理解。
教学评估:
1. 参与课堂讨论的表现;
2. 实验演示的观察记录;
3. 知识点的小测验。
拓展延伸:
1. 请学生自行搜索其他生物体的气体交换机制,并进行分享;
2. 研究不同环境下气体交换的影响,讨论其生态意义。
教学反思:
1. 对于气体交换的原理和机制,需要进行多种形式的示范和实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2. 在教学中尽可能多引入生活中的例子和实际应用场景,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实用性。
初中生物气体交换教案
初中生物气体交换教案教学目标:
1. 了解气体交换的意义和方式;
2. 理解呼吸过程中的气体交换过程;
3. 掌握气体交换的相关知识。
教学内容:
1. 气体交换的定义和意义;
2. 氧气在肺泡中的交换;
3. 二氧化碳在组织中的交换;
4. 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气体交换的过程和方式;
难点:氧气在肺泡中的交换过程。
教学准备:
1. 精心准备教学资料,包括相关图片和实验器材;
2. 熟悉气体交换的相关知识,做好备课工作。
教学步骤:
一、引入活动(5分钟)
1. 引入气体交换的概念和意义;
2. 导入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二、讲解气体交换的过程(15分钟)
1. 讲解氧气在肺泡中的交换过程;
2. 展示相关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和体验。
三、讨论二氧化碳在组织中的交换(10分钟)
1. 讲解二氧化碳在组织中的交换;
2. 带领学生进行讨论,加深理解。
四、巩固和拓展(10分钟)
1. 设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围绕气体交换进行讨论;
2. 展示相关视频,加深学生对气体交换的理解。
五、课堂小结(5分钟)
1. 小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2. 提醒学生进行课后复习。
教学反思:
1. 本节课重点突出,学生对气体交换的理解有所加深;
2. 可以增加更多的实验和案例,让学生更加生动地理解气体交换的过程。
初中生物气体交换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气体交换教学设计引言:生物气体交换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理解和掌握气体交换的原理对于理解生命的运作机制至关重要。
针对初中生物课程的特点,本文将设计一个教学计划,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气体交换的过程和原理。
一、教学目标:1. 理解气体交换的定义和重要性。
2. 掌握人类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 了解氧气和二氧化碳在气体交换中的作用。
4. 分析气体交换与健康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 气体交换的定义和重要性:a. 引导学生思考气体交换对于维持生命的重要性。
b. 介绍气体交换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人类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a.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人类呼吸系统的结构。
b. 讲解各个器官的功能,如鼻腔、喉咙、气管、肺等。
c. 利用示意图或模型展示呼吸系统的结构。
3. 氧气和二氧化碳在气体交换中的作用:a. 解释氧气的重要性和其在气体交换中的作用。
b. 介绍二氧化碳的产生和排出过程。
c. 结合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氧气和二氧化碳在气体交换中的相互转化。
4. 气体交换与健康的关系:a. 分析气体交换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b. 引导学生思考空气质量、呼吸道问题等对气体交换的影响。
c. 提供实际案例,让学生意识到维持良好气体交换对于健康的重要性。
三、教学活动设计:1. 气体交换知识梳理:在此环节,教师将通过口头讲解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对气体交换的定义和重要性进行梳理,引导学生理解气体交换的意义。
2. 观察和分析人类呼吸系统:学生将观察人体呼吸系统的模型或图片,分组讨论并回答相关问题,促进学生对呼吸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3. 探索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作用:学生将进行实验或观察气体交换实例,以加深对氧气和二氧化碳在气体交换中作用的理解。
4. 讨论气体交换与健康:教师将引导学生讨论气体交换与健康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
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知识提出建议,如改善空气质量、保护呼吸道等。
四、教学评估:1. 完成教师布置的气体交换相关作业。
体内气体的交换生物教案
体内气体的交换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掌握气体交换的过程及原理。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有关气体交换的现象。
二、教学重点1. 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气体交换的过程及原理。
三、教学难点1. 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2. 气体交换的原理。
四、教学准备1. 图片资料:人体呼吸系统结构图、肺泡与血液交换图。
2. 实验材料:显微镜、肺泡模型、血液模型。
3. 教学视频:人体呼吸过程演示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1.2 学生分享对气体交换的了解。
2. 自主学习2.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2.2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课堂讲解3.1 教师讲解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2 教师通过图片和模型演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3.3 学生观看教学视频,直观了解人体呼吸过程。
4. 互动讨论4.1 学生分组讨论气体交换的原理。
4.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实践操作5.1 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肺泡模型和血液模型。
5.2 学生模拟气体交换过程,体会气体交换的原理。
6. 课堂小结6.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6.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7. 课后作业7.1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7.2 学生观察生活中有关气体交换的现象,并加以解释。
8. 教学反思8.1 教师对本节课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亮点和不足。
8.2 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环境下对人体气体交换的影响,如海拔高度、运动等。
2. 介绍一些与气体交换相关的疾病,如肺炎、肺气肿等。
1. 填空题:人体呼吸系统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组成。
2. 选择题:下列哪个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A. 肺B. 心脏C. 肝脏D. 肾脏)3. 简答题:请简要描述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初二生物教案:深入了解人体内气体交换过程
初二生物教案:深入了解人体内气体交换过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呼吸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生理过程。
通过呼吸,我们吸入氧气,将其运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这种气体交换是人体内部非常重要的过程,正常的气体交换可以保证我们的身体得到足够的氧气和充分的新陈代谢。
一、气体交换的基本过程人的呼吸道主要由鼻腔、喉部、气管、支气管和肺泡组成。
氧气通过鼻腔进入人体,经过喉部、气管、支气管之后最终到达肺泡。
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关键位置,这里的隔膜会随着肺泡的改变而运动。
当肺泡扩张时,隔膜上的肺泡壁就会变薄,此时氧气和二氧化碳就会通过薄壁进行交换。
同时,随着肺泡的收缩,这些气体也会被排出人体。
二、呼吸相关的重要器官1. 鼻腔鼻腔是呼吸道的起始位置,它可以对空气进行滤过、加湿和加热处理,这些过程可以让空气更加适宜被人体吸入。
2. 肺肺是氧气进入人体的关键位置,在肺内,氧气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
同时,肺也会将人体内的二氧化碳排出。
3. 支气管支气管是将气体从气管送入肺部的通道。
4. 气管气管是连接口鼻和肺部的一条长管道,在气道中,气流可以进行过滤、加湿和加热处理,并进入支气管。
三、人体呼吸与常见疾病人体呼吸是繁复的,它需要多个器官之间的协调配合。
如果其中一个器官无法正常工作,就会引发多种疾病。
以下是几种常见呼吸疾病:1. 支气管炎:支气管炎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疾病。
患者常常会出现咳嗽、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COPD是长期老年吸烟、大气污染和家庭空气污染等因素引起的一种慢性肺疾病。
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气短、咳嗽、咯痰等严重症状。
3. 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是由刺激性物质触发的过敏性炎症反应引起的疾病。
它通常会导致患者打喷嚏、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
四、呼吸保健的方法1. 坚持锻炼:坚持适当的锻炼可以增强我们的肺功能和呼吸系统的健康。
2. 避免烟草:吸烟是导致多种呼吸疾病的罪魁祸首,要保持呼吸系统的健康,必须避免吸烟。
生物教案(人体的气体交换)中学生物教学设计教案
生物教案(人体的气体交换)中学生物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人体气体交换的过程及重要性。
2. 掌握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原理。
3. 了解呼吸道的作用及呼吸肌的收缩与舒张。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气体交换的概念及意义。
2. 呼吸道的组成与功能。
3. 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4. 呼吸肌的收缩与舒张。
5. 人体气体交换的实验观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气体交换的过程、呼吸道的作用、呼吸肌的收缩与舒张。
2. 教学难点: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原理、呼吸肌的收缩与舒张机制。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对气体交换的兴趣。
2. 利用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呼吸道的作用。
3. 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人体气体交换的过程。
4.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图片、模型、实验器材等教学资源。
2. 安排实验室,准备人体气体交换实验所需材料。
3. 设计好实验方案,确保实验安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呼吸系统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授新课:介绍气体交换的概念及意义,讲解呼吸道的组成与功能,阐述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呼吸肌的收缩与舒张。
3. 实验观察:安排学生分组进行人体气体交换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4. 总结提高:引导学生总结气体交换的过程及重要性,强调呼吸道的作用和呼吸肌的收缩与舒张在其中的关键地位。
5.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人体气体交换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方面,为改进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合作意识。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准确性、规范性和及时性。
生物教案(人体的气体交换)中学生物教学设计教案
生物教案(人体的气体交换)中学生物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体气体交换的基本原理。
2. 使学生掌握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 培养学生对人体气体交换过程的探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人体气体交换的基本原理2. 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道、肺3. 人体气体交换过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人体气体交换的基本原理,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人体气体交换过程。
2. 教学难点:人体气体交换的详细过程及其生理机制。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人体气体交换的原理和过程。
2. 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展示人体气体交换的过程。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增强学生对气体交换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气体交换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介绍呼吸道、肺的结构和功能,为学生理解气体交换打下基础。
3. 讲解人体气体交换的基本原理:通过PPT展示人体气体交换的示意图,讲解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过程。
4. 分析人体气体交换过程:引导学生了解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呼吸肌的作用。
5.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讨论人体在运动时气体交换的变化及其原因。
6. 总结与评价: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7.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包含气体交换原理、呼吸系统组成、气体交换过程的课件。
2. 教学视频:准备相关的人体气体交换过程的视频资料。
3. 实验材料:准备用于展示气体交换实验的模型或图解。
4. 作业练习:准备针对本节课内容的练习题。
七、教学过程1. 课堂回顾: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呼吸系统组成的掌握情况。
2. 引入新课: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气体交换是如何在呼吸系统中发生的。
3. 讲解课件:利用课件详细讲解气体交换的原理和过程。
体内气体的交换生物教案
体内气体的交换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探究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3.理解氧气和二氧化碳在体内的传输和交换。
二、教学内容1.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气体交换: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3.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传输和交换。
三、教学方法1.讲授课堂教学;2.利用PPT进行图文演示;3.结合实物模型、视频资料等进行讲解。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呼吸?”“呼吸与身体的健康有什么关系?”2.老师在白板上绘制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图示,介绍它们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第二步:展开1.讲解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的过程,通过PPT演示结合视频资料进行讲解。
2.展示实物模型,让学生观察肺泡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加深对气体交换的理解。
3.给学生展示肺活量计,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激发学生对呼吸的意识。
第三步:总结1.引导学生思考,回答以下问题:“人体为什么需要氧气?”“二氧化碳对人体有什么影响?”“人体是如何通过呼吸将氧气和二氧化碳传输到体内的?”2.总结教学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资源1.PPT2.实物模型:肺泡和毛细血管3.视频资料:肺泡和毛细血管的气体交换过程六、教学评估1.小组讨论2.课堂测试3.实验报告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深入了解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对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传输和交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教学中应更注重实践操作环节和多种教学形式的运用。
初中生物《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等相关的生物学知识。
2、正确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排水法)收集呼出气体,通过分组实验“比较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的差别”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合作能力及创新思维,进一步理解和认识设置对照试验及变量的唯一性是实验成功的关键3、初步具有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及整体建构的能力。
4、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如空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等-5、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卫生习惯,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及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重点、教材分析: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人类不但要从外界环境中获取食物,还要与外难点教学界空气进行气体交换,摄入的有机物在人体内最终被氧化分解,同时释放能量。
因内容的选此本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与第一章及第三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第四章《人择体内废物的排除》形成统一整体。
本课时是在学习了呼吸系统的组成及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基础上安排的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处的气体交换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是对上节课的深化,也是学习下节人体内能量的利用的基础。
教材先通过分组实验“比较呼出气体与空气的差别”来验证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同时氧气含量减少,从而引出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再通过图示展示人体内两处气体交换的过程。
交换的过程及原理—气体的扩散作用都比较抽象,可以利用多媒体及动画来展示。
气体交换的实质是氧气和二氧化碳之间的交换,即组织细胞在分解有机物时要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从而让学生理解呼吸的实质。
当堂检测教学目标:1、能根据资料(表格等)判断呼出气体与吸入气体2、概述发生在肺部及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及原理3、结合图示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概述呼吸的全过程及实质和意义。
易考点:1、发生在人体内的两处气体交换及原理2、综合题的形式考察呼吸的全过程、呼吸实质基础达标1、你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较在组成成分上的变化是()---对应目标1 易考点1A.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增加B.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C.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D.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减少2、呼吸的全过程包括下面四个环节,其正确顺序是()------对应目标3 易考点2①泡内的气体交换②组织里的气体交换③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④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③①④②D、③①②④3、人体吸收的氧最终去向是()----------------------- 对应目标3 易考点2A、用来构成组织细胞B、用来与血红蛋白结合C、用来交换二氧化碳D、用来氧化分解有机物4、下列是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针对目标2、3,易考点1、2 1)B 处表示的是,E 处表示的是。
初二生物教案:学习人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机制
初二生物教案:学习人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机制人的生命活动需要一定的能量供给,而能量的来源是来自于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通过呼吸和氧气的参与产生的。
呼吸是人体获取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重要生命活动,也是人体机能的循环和平衡的保障。
本文将以"初二生物教案:学习人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机制"为主题,详细阐述人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机制及其作用。
一、呼吸器官呼吸器官是人体接收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的重要器官,主要包括鼻腔、喉部、气管、支气管、肺和呼吸肌等。
这些器官在人体呼吸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呼吸道受到刺激时,人们会感到咳嗽、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
二、气体交换原理呼吸道上、下两端的气体交换机制不同。
下呼吸道从外界吸入的氧气通过支气管进入肺泡,同时肺泡中含有的二氧化碳也通过支气管、气管等下呼吸道排出人体外。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是利用氧气浓度的梯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的梯度所产生的,即依靠气体扩散的原理。
在肺泡内,氧气浓度较高,二氧化碳浓度较低,而在血液中则恰好相反。
氧气会由高浓度处扩散到低浓度处,即通过肺泡壁进入血液,而二氧化碳则由血液扩散到肺泡中,通过呼出排泄到外界。
三、心肺功能评估肺功能的畅通程度和心肌收缩的姿态,是影响人体呼吸功能的关键因素。
通过心肺功能评估可以对人体呼吸功能进行评估,主要包括肺活量、呼吸频率、呼气流量和氧气摄取率等指标。
肺功能不佳的人群往往受到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如支气管炎、流行性感冒等,这些疾病会影响肺活量和呼吸功能,影响人们的呼吸正常活动。
四、氧气在人体内的作用氧气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须的物质,它主要参与细胞的呼吸作用,是活细胞产生能量的前提条件。
细胞内的氧气与糖及脂肪分解代谢产生的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能量,并释放出热能。
氧气还可以促进形成良好的肌肉组织,以及维持免疫功能的正常。
身体不足氧气,会导致头晕、疲乏、气促等不适症状。
五、二氧化碳在人体内的作用二氧化碳主要是人体内细胞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它与细胞内的水反应生成碳酸,再与血液中的钠离子、钙离子等形成碳酸盐,从而维持身体的酸碱平衡。
初二生物教案:体内气体的交换
初二生物教案:体内气体的交换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明气体交换的原理。
2、把握肺泡内和组织内的气体交换过程及各结构中含氧量的变化。
3、明白煤气中毒原理及其预防、急救常识。
4、明白呼吸的意义。
能力目标1、通过做向澄清的石灰水装置中吹气和吸气的对比实验,培养学生的观看能力,动手能力,训练学生应用科学方法做对比实验,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通过归纳呼吸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分析煤气中毒的原理和学习预防煤气中毒的措施,对学生进行关爱生命、关怀他人的教育,渗透爱惜生命、预防为主的生物学观点的教育。
2、在分组实验及讨论活动中,使学生学会相互协作。
教学建议知识体系图解教材分析1、本课的重点是体内气体交换的原理和呼吸的全过程。
因为:(1) 学生通过上节课学习呼吸运动,差不多解决了人体外环境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的问题。
接着要解决的是,肺泡与血液之间如何进行气体交换和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如何进行气体交换的问题,要明白得呼吸的全过程,体内气体交换的原理是关键,因而气体交换的过程和原理是本课的重点。
(2)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对人体的呼吸应该有整体的认识。
学生在前面一章差不多学习了血液循环系统,具备了气体在血液中运输的基础知识。
在本章第一节中又学习了呼吸运动,了解了肺的通气。
在此基础上学习了体内气体交换,就能够自己概括出呼吸的全过程。
因此,不管是从知识的完整性的角度来看,依旧从能力培养的角度分析,呼吸的全过程应作为本课的重点。
2、本课的难点是气体交换的原理。
由于学生在物理课上还没有学习扩散作用,那个物理概念要从生物学的角度给学生是有一定的困难的。
加上肺泡里的气体、血液中的气体、组织细胞里的气体差不多上学生看不见、摸不着的,让学生明白得体内气体交换的原理也是有一定困难的。
教法建议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吸入的气体中的含量多,建议用探究实验:先提出问题,依照生活体会进行假设,设计实验设置对比实验,向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装置中分别吸气和吹气。
体内气体的交换生物教案
体内气体的交换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体内气体交换的原理和过程。
2. 让学生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道、肺。
2.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
3. 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氧气扩散到组织细胞里,组织细胞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中。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体内气体交换的原理和过程。
2. 教学难点: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体内气体交换的重要性。
2. 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 利用模型或图示,直观演示肺泡与血液、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过程。
4.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理解。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提问学生关于呼吸系统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体内气体交换的重要性。
2. 讲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展示多媒体课件。
3. 演示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解释其原理。
4. 演示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过程,解释其原理。
5.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理解。
6. 总结体内气体交换的原理和过程,强调其重要性。
7.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呼吸系统示意图,并简要描述体内气体交换的过程。
2. 课堂问答: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体内气体交换的理解程度。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七、教学拓展1. 邀请专业医生或呼吸生理专家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体内气体交换的深入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医院呼吸科或实验室,观察呼吸生理实验过程。
3. 开展课外阅读,推荐学生阅读有关呼吸生理的科普书籍或文章。
八、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展示呼吸系统的组成、功能和气体交换过程。
2. 模型或图示:直观演示肺泡与血液、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过程。
生物教案(人体的气体交换)中学生物教学设计教案
生物教案(人体的气体交换)中学生物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人体气体交换的过程及意义。
2. 掌握肺部气体交换、组织细胞气体交换的原理。
3. 能够分析人体气体交换的调节机制。
4.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气体交换的概念及意义。
2. 肺部气体交换的原理及过程。
3. 组织细胞气体交换的原理及过程。
4. 人体气体交换的调节机制。
5. 气体交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人体气体交换的过程。
2. 人体气体交换的调节机制。
难点:1. 肺部气体交换、组织细胞气体交换的原理。
2. 人体气体交换的调节机制的具体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人体气体交换的过程及意义。
2. 通过实物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肺部气体交换、组织细胞气体交换的原理。
3. 利用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人体气体交换的调节机制。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气体交换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气体交换的概念及意义,引导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 教学内容讲解:a. 肺部气体交换的原理及过程。
b. 组织细胞气体交换的原理及过程。
c. 人体气体交换的调节机制。
4.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与气体交换相关的实例,使学生理解气体交换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7. 教学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气体交换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估其对气体交换过程的掌握情况。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其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吸收和应用能力。
生物教案(人体的气体交换)中学生物教学设计教案
生物教案(人体的气体交换)中学生物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体气体交换的过程及意义。
2. 使学生掌握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原理。
3. 培养学生对人体气体交换相关知识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人体的气体交换过程2. 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原理3. 气体交换的意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人体气体交换的过程及意义,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原理。
2. 教学难点: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原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人体气体交换的意义。
2. 利用动画、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原理。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课堂讲解:(1)介绍人体气体交换的过程,包括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2)讲解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原理,如扩散作用等。
(3)阐述气体交换的意义,如维持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促进新陈代谢等。
3. 课堂互动:(1)提问学生关于气体交换的问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气体交换的理解。
4. 课后作业:(1)请学生结合课堂所学,绘制人体气体交换过程的简图。
(2)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5.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实时监控学生的学习状态,了解学生对气体交换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应用和拓展能力。
3. 定期进行课堂观察,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合作程度,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资源:1. 教材:生物学教材相关章节。
2. 多媒体教具:人体气体交换过程的动画、图片等。
生物教案(人体的气体交换)中学生物教学设计教案
生物教案(人体的气体交换)中学生物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人体的气体交换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体气体交换的基本概念。
让学生理解人体气体交换的重要性。
让学生掌握人体气体交换的部位和过程。
1.2 教学内容气体交换的定义和意义。
人体气体交换的部位:肺泡、肺泡壁、毛细血管。
人体气体交换的过程:吸入、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呼出。
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文稿,介绍人体气体交换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利用模型或图解,展示人体气体交换的部位和过程。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气体交换的理解和感受。
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能准确回答气体交换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小组讨论: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第二章:肺的结构与功能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肺的结构和功能。
让学生理解肺在气体交换中的作用。
让学生掌握肺的卫生保健知识。
2.2 教学内容肺的结构:肺泡、支气管、肺叶。
肺的功能:气体交换、呼吸作用。
肺的卫生保健:吸烟、空气污染对肺的影响。
2.3 教学方法利用图解或模型,展示肺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实例或故事,让学生了解吸烟、空气污染对肺的影响。
分组讨论,让学生提出保护肺的建议。
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能准确回答肺的结构和功能。
小组讨论: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提出保护肺的建议。
第三章:血液与气体交换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血液在气体交换中的作用。
让学生掌握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让学生了解血液循环与气体交换的关系。
3.2 教学内容血液的组成:血浆、血细胞。
血液的功能: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废物。
血液循环与气体交换的关系:心脏、血管、气体交换。
3.3 教学方法利用图解或模型,展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通过实例或故事,让学生了解血液循环与气体交换的关系。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血液与气体交换的理解。
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能准确回答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小组讨论: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分享对血液与气体交换的理解。
第四章:呼吸运动的调节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
人体的气体交换中学生物教学设计教案
人体的气体交换中学生物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体气体交换的基本过程。
掌握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原理。
理解呼吸作用的生物学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模型,探究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运用图解和动画,分析呼吸作用在人体中的重要性。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生命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增强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认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人体气体交换的过程。
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原理。
难点:气体交换的分子机制。
呼吸作用在维持人体健康中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和动画。
人体气体交换的图解和模型。
实验器材:小白鼠、显微镜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如登山运动员在高山上呼吸困难的现象,引发学生对气体交换的好奇心。
2. 知识讲解:使用课件和图解,介绍人体气体交换的过程。
讲解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原理,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扩散作用。
3. 实验观察:安排学生观察人体气体交换的模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气体交换的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小白鼠在不同氧气浓度下的呼吸状况,观察呼吸作用的变化。
4. 动画演示:播放呼吸作用的动画,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气体交换的分子机制。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呼吸作用在维持人体健康中的作用。
探讨不良生活习惯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如吸烟、空气污染等。
五、作业与评估:设计一份关于人体气体交换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观察结果和分析。
完成一份关于呼吸作用在人体中的重要性的小论文。
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认识和体会。
六、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观察家庭成员的呼吸现象,记录呼吸频率和深度,并分析在不同的活动(如运动、休息)下的变化。
2. 课外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关于人体生理学和呼吸系统的科普书籍,增强对呼吸作用的理解。
七、课堂互动: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如高海拔、潜水等)人体如何调整呼吸以适应。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教案2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教案2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教案2目标:了解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一、引入(100字)1.给学生展示一幅呼吸系统的图片,让学生描述一下图片中的结构。
2.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需要呼吸?在我们的身体里发生了什么?”3.启发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引导他们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
二、概念解释(200字)1.解释气体交换的概念:气体交换是指在人体内发生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过程。
2.解释呼吸系统的结构: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喉咙、气管、支气管和肺部,它们共同参与气体交换。
3.解释气体交换的原理:氧气从外界进入呼吸系统,经过呼吸道到达肺部,然后通过肺泡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被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细胞,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血液返回到肺部,再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
三、气体交换的过程(600字)1.外部呼吸:从外界吸入的空气通过鼻腔和喉咙进入气管,然后分别进入左右支气管,最后进入肺部的肺泡。
在肺泡中,氧气通过薄膜和血液中的红细胞上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
同时,二氧化碳从血液中释放出来,经过肺泡薄膜排出体外。
2.内部呼吸:氧合血红蛋白通过血液被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细胞,在细胞内与细胞中的线粒体发生化学反应,产生能量和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通过血液返回到肺部,进入肺泡,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
3.气体交换的调节:-呼吸中枢:位于脑干,对呼吸进行调控,根据体内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进行刺激。
-血液酸碱平衡调节:当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时,引起酸碱平衡失调,刺激呼吸中枢增加呼吸频率和深度,以增加气体交换。
-运动调节:身体运动时,呼吸加快,以提供更多的氧气供给肌肉。
四、小结(100字)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呼吸系统中的各个结构协同工作,使得氧气进入体内,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机能。
气体交换的调节通过呼吸中枢、血液酸碱平衡和运动调节等机制实现。
八年级生物教学教案体内气体的交换
八年级生物教学教案体内气体的交换一、教学目的1.知识方面:(1)知道肺泡内和组织里气体交换的基本知识。
(2)学会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3)知道煤气中毒及其预防方法。
2.能力方面:(1)通过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的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2)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培养学生探索的精神和学习自然科学的学习方法及实事求是的精神。
重点难点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实验为重点。
因为通过验证实验可以使学生知道人体需要不断地吸人空气中的氧,同时不断将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呼出体外,体内在不断地进行着气体交换。
教具准备投影片或课件、试管、玻璃管、澄清的石灰水。
课时安排2课时。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教学过程设计思路:(1)情境导入、引出课题。
(2)分析问题、探究实验。
(3)课件演示气体交换,分析体内血液成分变化。
(4)归纳小结。
(5)讨论答疑。
2.教学过程的说明:(1)关于课题的引出。
教师可将课文中吸入和呼出的气体中,氧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示意图用投影片打出,也可请学生直接看书中的示意图,启发学生分析:气体吸入与呼出的成分发生了变化,说明气体在体内进行了交换,从此引出课题。
(2)关于验证实验部分的教学。
从示意图中可发现: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较多的二氧化碳,那么用什么方法去验证这个结论呢①启发学生分析问题,设计实验,用最简单、安全、可操作、现象明显的方法。
因为初一做过种子呼吸时释放二氧化碳实验,学生能借鉴这种方法,在达成共识后,采用向石灰水中吹气。
②启发学生在吹气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最后明确:a.石灰水要用新配制的;b.操作时应选另一试管做对照;c.吹气吹到石灰水变浑浊就要停止吹气;d.不许向口中吸。
③注意实验室纪律,可用打气筒向气球打一定量的空气,当向一试管吹气后,可将盛空气的气球连一玻璃管一端,另一端插入另一试管的石灰水中放气,并对比两试管中的变化。
人体的气体交换中学生物教学设计教案
人体的气体交换中学生物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体气体交换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掌握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原理。
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人体气体交换的过程。
运用图表和模型,展示气体交换的机制。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生命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增强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认识和重视。
二、教学内容1. 气体交换的基本概念:介绍氧气和二氧化碳在人体中的作用。
解释吸入和呼出气体的意义。
2. 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描述肺泡的结构和功能。
解释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原理。
3. 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介绍呼吸系统的器官和结构。
解释呼吸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三、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图表和动画,用于展示气体交换的过程和机制。
2. 实验材料:提供实验材料,如肺模型、血液模型等,用于观察和操作。
3.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和文章,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研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问题或情景,引发学生对气体交换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与展示:使用课件和模型,向学生讲解气体交换的过程和机制。
展示实验结果,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气体交换的过程。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回答问题,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4.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五、作业与评估1. 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和研究报告,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2. 评估:通过课堂观察、学生作业和实验报告等方式,评估学生对气体交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讨论: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人体气体交换的理解和疑问。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气体交换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
2. 实验观察: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观察肺模型和血液模型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下来。
3. 小组研究:分组让学生进行研究,每组选择一个特定的气体交换相关主题进行探究。
初二生物体内气体的交换教案范文
初二生物体内气体的交换教案范文教学目的:1.理解气体交换的原理2.掌握肺泡内的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的基本知识3.了解煤气中毒及其预防4.学会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较多的二氧化碳教学重点:体内的气体交换教学难点:气体交换的原理教具准备:气体交换示意图(参照教师教学用书中的“气体交换示意图”画删去图中的分压数值)实验材料用具:澄清的石灰水试管干净的玻璃管烧杯香水(指有香气味的液体如花露水)广口瓶(或培养皿)教学方法:实验、观察与讲述、谈话法相结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实验前的准备:教师提前准备好石灰水待澄清上课前请两位同学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试管中(石灰水要适量)并按每只烧杯内放两个试管和1个玻璃管的要求准备出12份(实验组人数视班内人数而定)然后拿到教室供实验时用(本节课也可在实验室上)复习提问:肺内气体与外界气体的交换是怎样实现的(回答:是通过呼吸运动来实现的)引言:回答得对但是在进入肺泡内的气体中氧是怎样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又是怎样排出体外的呢这就涉及体内气体的交换和运输的问题了(点题)观察:请同学们先按照第二节课文开始时的[看一看想一想]栏目中的要求进行观察、思考提问:人体呼出气体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吸入气体中的多了还是少了(回答:从图中看出呼出气体中的氧含量少于吸入气体中的氧含量;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多于吸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讲述:回答正确这说明XX同学看懂了插图的意思那么如何证明呼出的气体中含二氧化碳多于吸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呢下面做一个实验实验、观察:请按前后四位同学为一组坐好每组选一人来讲台领取实验材料用具一套实验开始请一位同学从烧杯中取出一个试管按实验九中的图示先将玻璃管插入试管里的澄清石灰水中再吹气其他同学注意观察(教师巡视同时指出:①玻璃管一端不要插到试管底部以免影响吹气②吹气的时间要适当以吹至石灰水浑浊为宜)提问:大家都见到石灰水浑浊了(回答:见到了)讲述:现在请将两个试管并排在一起比较一下二者的石灰水是否一样浑浊(回答:不一样浑浊)提问:没有吹入气体的那个试管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呢(回答:作对比用)讲述:对另一试管中的石灰水暴露在空气中是作对比实验用的(教师也可以设法向另一试管中打气以示吹入气体这样更能说明问题)提问:这个实验证明了什么(提示:在初一做种子呼吸时释放二氧化碳的实验也见到了试管中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在课文中简述了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回答:由于澄清的石灰水遇到二氧化碳后会变得浑浊因此实验证明了呼出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小结:由于空气中也含有二氧化碳因此正确地说实验证明了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至于为什么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这是化学反应的结果将来化学课上会讲明的(请将实验用品交回坐好)讲述:呼出的气体中氧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这与体内进行气体交换有关那么体内的气体是如何进行交换的呢观察:请同学们先观察课文中的“气体扩散”示意图想一想这个图表示什么意思(请一位同学表述图的意思同时将放在讲台上的盛有香水的广口瓶或培养皿的盖打开)提问:(待同学表述完)现在大家嗅到了什么气味(前面的同学回答嗅到了香气味后面的同学未答稍等片刻后面的同学也说嗅到了香气味)讲述:插图所表示的意思和同学们能嗅到香气味都说明了气体的扩散作用而且一种气体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直至平衡为止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也是通过扩散作用来完成的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两个过程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指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观察:请同学们观察课文中的“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提问: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怎样进行的(回答: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肺泡氧由肺泡进入血液)讲述:(边讲边板书)大家注意正确地说肺泡中的氧扩散到血液中;静脉血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提问:为什么在肺部静脉血中的氧不向肺泡扩散肺泡中的二氧化碳不向血液扩散教师自答:这是因为在吸入肺泡内的气体中氧的含量比静脉血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静脉血中的少因此氧由肺泡扩散到血液中;二氧化碳由静脉血扩散到肺泡中这完全符合气体扩散的原理经过这样的气体交换静脉血就变成了含氧丰富的动脉血氧进入血液后绝大部分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通过体循环被运输到全身各组织观察:请同学们再观察课文中的“组织里的气体交换”示意图提问: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指什么(回答:是指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提问:从图上看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怎样进行的(回答:动脉血中的氧向组织扩散;组织里的二氧化碳向血液扩散〕讲述:正确地说动脉血中的氧与血红蛋白分离再扩散到细胞里;细胞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提问:为什么氧和二氧化碳的扩散方向是这样的教师自答:这是因为组织细胞里的氧含量比动脉血中的少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动脉血中的多的缘故提问:经过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动脉血变成了什么血(回答:动脉血变成了含氧较少的静脉血)讲述:回答正确说明学理解了静脉血的概念静脉血流经肺部时再进行气体交换体内的气体就是这样不断地进行交换的今天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组织细胞里的O2含量总是比动脉血中的少?而CO2含量总是比动脉血中的多?
组织细胞生命活动消耗了大量的氧气,产生许多的二氧化碳,因此这个部位的氧气的浓度低,CO2含量比动脉血中的多。
(2)条件:浓度差:
体毛细血管O2浓度>组织细胞O2浓度
体毛细血管CO2浓度<组织细胞CO2浓度
呼吸的全过程包括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
这四个过程无论哪一个环节发生异常,就会造成呼吸障碍。
提问:1、溺水死亡是呼吸的哪一个环节发生障碍?(第一个环节)
2、为什么呼吸出现障碍时,会危及生命?
因为人体进行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一般是由细胞内的有机物(如葡萄糖、脂肪),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时释放出来的。如下面的公式:
实验组:刚上课结束的紧闭窗户的教室
材料用品:
玻璃瓶两个、橡皮塞两个、打孔器、弯成直角的玻璃管四段(两长两短)、药棉、石灰水、70%酒精、凡士林。
实验的具体操作:
实验准备
1、在玻璃瓶里注入半瓶澄清的石灰水,另取橡皮塞,在塞上钻两个孔,插入两根弯成直角的玻璃管,其中较长的一根浸没在石灰水里,较短的一根不跟石灰水接触,瓶口和孔口涂上凡士林防止漏气。照这样,做甲乙两套。如图:
[得出结论]每逢课间休息时,就必须使教室充分地换换空气。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复习提问:
1、什么是肺通气?
2、肺通气由哪个运动来完成?
3、氧气最终到身体什么地方去干什么?
(到身体细胞去,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供人体生理活动需要。)
4、二氧化碳到哪去?(由呼气排出体外)
[提出问题]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否比吸入的气体(空气)中的含量多?
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两个过程。
1、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2、香水味为什么离老师近的学生先闻到,而教室后排的同学不易闻到?(距离和香水浓度)
3、香水为什么能扩散?(分子运动)
4、香味向怎样的方向扩散?在密闭的教室范围内,香味到什么时候就不再扩散了?
(向低浓度方向扩散,浓度达到平衡就不再扩散)
再结合观察课本图——嗅到炒菜的香味,猜猜人体内气体交换的原理是什么?(扩散作用)
方法步骤:
1、将等量的石灰水倒入容积相同的两个三角烧瓶内,按图所示连接好实验装置。
甲:检查吸入空气;乙:检查呼出空气。
2、实验时用口含住A处,反复进行呼吸,吸气时用手紧捏C处的橡皮管,呼气时用手紧捏B处的橡皮管。
3、观察两个烧瓶中石灰水的变化。
(注意:一定仔细辨别实验装置。一人操作,其他人监督、观察。操作前一定用酒精棉将吸、吹部位消毒。)
2、通过归纳呼吸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分析煤气中毒的原理和学习预防煤气中毒的措施,对学生进行关爱生命、关心他人的教育,渗透爱惜生命、预防为主的生物学观点的教育。
2、在分组实验及讨论活动中,使学生学会相互协作。
教学建议
知识体系图解
教材分析
1、本课的重点是体内气体交换的原理和呼吸的全过程。因为:
什么叫扩散作用?
物质(包括气体)总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这叫扩散作用。
第二课时
引入新课:外界空气与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体内是怎样进行气体交换的?这是本堂课要解决的问题。
(二)、气体交换的过程
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两个过程。
1、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提出假设]
人体呼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多。
[设计并完成实验]
对比条件: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
实验组:吹出的气体,对照组:吸入的空气。
如何检验二氧化碳?
实验原理: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用注射器把C02注射到澄清的石灰水里,结果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用具:三角瓶2个,瓶塞2个,异形玻璃管1组,橡皮套管2个,石灰水一瓶。
(1)交换部位:肺泡、肺泡毛细血管处
(2)交换条件:浓度差:
肺泡O2浓度>肺毛细血管内O2浓度
肺泡CO2浓度<肺毛细血管内CO2浓度
(3)交换的过程:
(4)交换结果:本质变化:氧气进入血液与红细胞血红蛋白结合,二氧化碳跑出(看得见吗?)
外在变化:血液由静脉血à动脉血
2、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提问:原理?(扩散作用)。
这与身体内进行的气体交换及运输有关系。下面我们来探讨:
板书:第二节和运输
体内的气体是如何进行交换的呢?
(一)、气体交换的原理——扩散作用
演示实验:喷少量的香水:问教室前面的同学有什么感觉?后排的同学闻到有香味吗?
接着喷大量的香水,问后排的同学有什么感觉?
提问:
1、我在讲台处喷香水,你们为什么闻着了?(香味扩散过来了)
因此,无论是从知识的完整性的角度来看,还是从能力培养的角度分析,呼吸的全过程应作为本课的重点。
2、本课的难点是气体交换的原理。由于学生在物理课上还没有学习扩散作用,这个物理概念要从生物学的角度给学生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加上肺泡里的气体、血液中的气体、组织细胞里的气体都是学生看不见、摸不着的,让学生理解体内气体交换的原理也是有一定困难的。
(1)学生通过上节课学习呼吸运动,已经解决了人体外环境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的问题。接着要解决的是,肺泡与血液之间如何进行气体交换和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如何进行气体交换的问题,要理解呼吸的全过程,体内气体交换的原理是关键,因而气体交换的过程和原理是本课的重点。
(2)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对人体的呼吸应该有整体的认识。学生在前面一章已经学习了血液循环系统,具备了气体在血液中运输的基础知识。在本章第一节中又学习了呼吸运动,了解了肺的通气。在此基础上学习了体内气体交换,就可以自己概括出呼吸的全过程。
有机物(贮藏着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如果细胞缺氧,就会影响有机物的分解和能量的释放,进而也就危及人的生命了。
因此,
呼吸的意义就
是:吸入氧将体内的有机物不断地分解,释放出能量,供给人体进行各项生理活动和维持体温的需要;同时,可以不断地将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3、谁知道煤气中毒是怎么一回事?它所造成的死亡又是呼吸过程中的哪个环节发生了障碍?
实验结果:
上课开始时,学生作8—10次深吸气,甲瓶的石灰水仍然保持澄清不发生任何变化。
上课结束时,这个学生重复上述实验,乙瓶石灰水浑浊。
同样上课刚结束时,放到室外的装置甲仍然保持澄清,放在教室内的装置乙发生了浑浊现象。
实验结果的分析:
人多而不通风的教室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成分大大增加,而室内二氧化碳过多就要影响呼吸。
实验结果:甲烧瓶无乳白色沉淀,乙烧瓶有较多的乳白色沉淀。
实验结果的分析:
甲:吸入空气中二氧化碳少,与石灰水反应产生的沉淀少。
乙: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多,与石灰水反应产生的沉淀多。
提供资料:科学家的实验测定:人的吸入气和呼出气中成分的比较:
成分
吸入气(%)
呼出气(%)
O2
20、96
16、4
CO2
0、04
(3)含有大量一氧化碳的血液通过血液循环系统运输到全身各处,造成全身缺氧。
(4)人体血液中缺氧,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受阻,全身各处组织细胞得不到氧,发生呼吸障碍,严重的会危及生命。
板书设计:
(一)、气体交换的原理——扩作用
物质(包括气体)总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这叫扩散作用。
(二)、气体交换的过程
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教师可以利用板图、剪贴图来表示,有条件的学校做成电脑软件来讲述,并把这部分内容与血液循环联系起来,给学生交代所交换的气体都是由血液运输的。
关于呼吸全过程所包括的四个环节及各环节和它们之间的联系,利用书本上的插图,并联系学习的血液循环知识:血红蛋白的特点、动脉血和静脉血的知识进行总结,也可以用录像或做成电脑软件讲述。
第二课时:气体交换的过程、呼吸的全过程、呼吸的意义、煤气中毒及预防。
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为什么提倡课间十分钟,教室要通风换气?
[提出假设]
如果是同学们上课呼吸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那么将刚下课的教室里的空气导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会变浑浊。
[设计并完成实验]
实验设计:对比实验法
对照组:刚通风换气的教室或室外
(3)交换的过程:
(4)结果:外在变化:动脉血à静脉血
本质变化:O2与红细胞血红蛋白分离,进入组织细胞,CO2进入血液。
提问:氧气进入肺泡毛细血管后,如何到达组织毛细血管?(通过血液的运输)
提问:指什么气体的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氧气由谁运?二氧化碳谁来运?
载体:氧气:由红细胞血红蛋白
二氧化碳:部分由红细胞携带,大部分溶于血浆
4、1
N2
79、00
79、5
数值说明:吸入空气中的O2浓度大于呼出的气体中的O2浓度,呼出的气体中的CO2浓度大于吸入的空气中的CO2浓度。(计算一下,人体呼出气体含的二氧化碳大约是吸入气体的100多倍)
[得出结论]人体呼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多。
支持假设。
引入:为什么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多了?肺泡内气体中的氧是怎样进入人体细胞的?人体细胞内的二氧化碳又是怎样排出体外的?
6、呼吸系统与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有什么关系?
7、为什么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比吸入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多?为什么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比吸入的气体中氧少?
8、请各小组在讨论的基础上用文字简要概括呼吸的全过程,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文字总结最准确、最简练。请将本题的讨论结果写在投影胶片上。
各组派一名代表上讲台汇报本组讨论结果——展示写的投影片,教师和同学们共同评价:教师把关,若有科学性错误,要引导学生自我纠正。对总结得好的组,加以表扬,并可用做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