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控制释放载体材料
举例说明高分子材料在控释缓释制剂和靶向制剂中的应用
![举例说明高分子材料在控释缓释制剂和靶向制剂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64c8158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37.png)
举例说明高分子材料在控释缓释制剂和靶向制剂中的应用高分子材料是一类具有高分子量、由重复单元组成的大分子化合物,具有较高的力学强度、化学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
高分子材料在控释缓释制剂和靶向制剂中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来举例说明高分子材料在这两种制剂中的应用。
控释缓释制剂是指能够延长药物在体内的滞留时间,并以持续的速率释放药物的制剂。
高分子材料在控释缓释制剂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制剂。
PLGA是一种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在体内可以被分解为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因此具有较高的生物相容性。
由于PLGA具有良好的可调控性和生物降解性,它被广泛用于制备控释缓释微球制剂。
将药物包裹在PLGA微球中,可以延缓药物的释放速率,达到控制药物释放的目的。
例如,伊维菌素是一种用于治疗结核病的抗生素,它在体内的半衰期较短,需要频繁的给药。
而将伊维菌素包裹在PLGA微球中,可以延长其释放时间,减少给药次数,提高疗效。
靶向制剂是指能够选择性地作用于特定的组织或细胞的制剂。
高分子材料在靶向制剂中的应用也有很多例子。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利用聚乙二醇(PEG)改善药物的靶向性。
PEG是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高分子材料,可以改善药物的体外稳定性、溶解度和血管通透性。
将药物与PEG共价结合,可以增加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并且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毒性。
例如,靶向治疗肿瘤的制剂利用PEG修饰来提高溶解性,在体内药物释放后能够更容易进入肿瘤组织,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除了上述例子外,高分子材料在控释缓释制剂和靶向制剂中还有其他的应用。
例如,透明聚合物材料可以用于制备眼药物的角膜接触镜,实现长时间的缓慢释放。
还有一些专门用于药物递送的纳米粒子,例如聚丙烯酸纳米粒子可以用于改善口服药物的溶解性和生物利用度。
总之,高分子材料在控释缓释制剂和靶向制剂中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调控高分子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可以实现药物的长时间释放和靶向性输送,提高药物的疗效并减少副作用。
新型药物载体研究进展
![新型药物载体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d2ed0808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96.png)
新型药物载体研究进展新型药物载体是指在药物研发中,将药物与适宜的载体结合,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率、增加稳定性、减少毒副作用,并能实现定向给药和控制释放的递送系统。
在近年来的药物研究中,新型药物载体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以下将就新型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介绍。
一、纳米材料载体:1.脂质体(Liposome):脂质体是一种由磷脂类物质构成的圆球状结构,能够将水溶性药物包裹在内部水腔中,同时也能包裹油溶性药物。
脂质体可以通过改变磷脂的种类和比例,调控脂质体的生物降解性、药物释放速度等特性。
2.聚合物纳米颗粒(Polymer Nanoparticles):聚合物纳米颗粒是一种由聚合物材料构成的纳米尺度颗粒,可以通过改变聚合物的种类和比例,调控药物的释放速度、稳定性和毒副作用等特性。
3.金属纳米颗粒(Metal Nanoparticles):金属纳米颗粒是一种由金属材料构成的纳米尺度颗粒,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
金属纳米颗粒可以通过改变金属的种类和形态,调控药物的释放速度、靶向性和生物效应等特性。
二、基于生物材料的载体:1.天然多糖类载体(Natural Polysaccharide Carriers):天然多糖类载体是一种由植物或动物提取的多糖类物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
天然多糖类载体可以通过改变多糖的种类和结构,调控药物的释放速度、稳定性和毒副作用等特性。
2.合成多糖类载体(Synthetic Polysaccharide Carriers):合成多糖类载体是一种通过化学合成得到的多糖类物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控性和可调控性。
合成多糖类载体可以通过改变合成过程和材料结构,调控药物的释放速度、靶向性和药效等特性。
3.蛋白质载体(Protein Carriers):蛋白质载体是一种由蛋白质构成的载体,可以通过改变蛋白质的种类和结构,调控药物的释放速度、稳定性和生物效应等特性。
药物控制释放中应用的生物降解性高分子载体材料①:本刊中文部
![药物控制释放中应用的生物降解性高分子载体材料①:本刊中文部](https://img.taocdn.com/s3/m/80e341690b1c59eef8c7b4dc.png)
5 负载 两・ 素 B壳聚糖 一 霉 聚乳 酸纳 米粒 的制 备及 其释 药・ 陛能 吴雁 ( 国家纳 米科 学 中心 ,北京 市 1 0 1 ) 0 0 9 国 家 自然科 学 基金项 目( 0 0 0 4 9462 )
患者 ,3 2例术 中 应用缓释型 氟尿嘧啶植入剂,均匀 撒在肿瘤 下方 、 腋窝、 胸大小肌间、 锁骨下血管等区域, 使之持续 放 释 有效浓度的药物, 杀灭癌细 。 胞 术后对 患者的切 口情况、 皮下 积液量、患肢水肿、 皮瓣坏死、拆线天数等指标进行比较 , 未
Ch nQ.h n g o u h Go g h n a j uLn h a g K n f e Z o g u z i n c e gY n uy ic u n a gu Z i 2 0 ;2 1 1 9 5 1 3 0 81 (0 : 3 .9 8 1 陈 强. 药用材料 的发展与缓释 型氟尿嘧 啶的应用特 点【 l 缓释 J 中国组织 】 工程 研究与临床康 复,0 81 (0:9 51 3 2 0 ,21) 3 -9 8 1
AI mon A, d a AR, e ma T,t l f c c f d B Ha b Fr e n S e E a yo a i mi x n r e la e l u n mir s h r sf r n r t mo a t a t o on — d d a b mi c o p e e o ta u o i rl
3 复 合万 古霉 素海 藻 酸钠 / 壳聚 糖 缓释 载体 的
药用高分子材料——纳米药物载体技术
![药用高分子材料——纳米药物载体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5b42da0526fff705cd170a31.png)
纳米药物载体技术用纳米粒子作为药物载体可实现靶向输送、缓释给药的目的, 这是由于小粒子可以进入很多大粒子难以进入的人体器官组织, 如小于50nm 的粒子就能穿过肝脏内皮或通过淋巴传送到脾和骨髓, 也可能到达肿瘤组织。
另外纳米粒子能越过许多生物屏障到达病灶部位, 如透过血脑屏障( BBB) 把药物送到脑部, 通过口服给药可使药物在淋巴结中富集等。
具有生物活性的大分子药物( 如多肽、蛋白类药物) 很难越过生物屏障, 用纳米粒子作为载体可克服这一困难, 并提高其在体内输送过程中的稳定性。
用纳米粒子实现基因非病毒转染, 是输送基因药物的有效途径。
药物既可以通过物理包埋也可以通过化学键合的方式结合到聚合物纳米粒子中。
载有药物的聚合物纳米粒子通常以胶体分散体的形式通过口服、经皮、皮下及肌肉注射、动脉注射、静脉点滴和体腔黏膜吸附等给药方式进入人体。
制备聚合物纳米粒子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 1) 单体聚合形成聚合物纳米粒子; ( 2) 聚合物后分散形成纳米粒子; ( 3) 结构规整的两亲性聚合物在水介质中自组装形成纳米粒子。
1 单体聚合制备的聚合物纳米粒子聚氰基丙烯酸烷基酯( PACA) 在人体内极易生物降解, 且对许多组织具有生物相容性。
制备聚氰基丙烯酸烷基酯纳米粒子采用的是阴离子引发的乳液聚合方法, 通常以OH-为引发剂, 反应一般在酸性水介质中进行, 常用的乳化剂有葡聚糖、乙二醇与丙二醇的嵌段共聚物和聚山梨酸酯等, 具体制备过程见图1。
当反应介质pH 值偏高时, OH-浓度大, 反应速度快, 形成的PACA 分子量低, 以此作为给药载体材料进入人体后, 降解速度太快, 不利于药物缓释。
因此聚合反应介质的pH 值通常控制在1.0~ 3.5 范围内。
图1 聚氰基丙烯酸烷基酯纳米粒子的制备过程PACA 纳米粒子载药的方式有两种: 一是药物与单体一起加入, 药物在聚合反应过程中被包埋在粒子内; 二是聚合反应完成后, 药物通过吸附进入粒子内部。
药物缓释载体材料类型及其临床应用
![药物缓释载体材料类型及其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8132764f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10.png)
药物缓释载体材料类型及其临床应用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药物治疗的要求越来越高。
传统的药物治疗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药物的剂量难以精确控制、药物的代谢和排泄速度难以预测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药物缓释技术应运而生。
药物缓释技术可以使药物在体内逐渐释放,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药物缓释技术的核心就是药物缓释载体材料。
本文将介绍药物缓释载体材料的类型及其临床应用。
一、天然高分子材料天然高分子材料是一类来源于动植物的天然材料,如明胶、海藻酸、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等。
这类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能够有效地缓释药物。
例如,明胶作为一种天然高分子材料,可以制备成微球或凝胶形式,用于缓释肝素、阿霉素等药物,临床应用广泛。
二、合成高分子材料合成高分子材料是一类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如聚乳酸、聚己内酯、聚乙烯醇等。
这类材料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和可调性,能够根据药物的特性进行设计和调整。
例如,聚乳酸是一种可生物降解的合成高分子材料,可以用于缓释阿霉素、奥美拉唑等药物。
三、无机材料无机材料是一类来源于矿物和人工合成的无机材料,如硅胶、氧化铝、羟基磷灰石等。
这类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能够有效地缓释药物。
例如,硅胶是一种常用的无机材料,可以制备成微球或凝胶形式,用于缓释利福平、阿霉素等药物,临床应用广泛。
四、纳米材料纳米材料是一种尺寸在纳米级别的材料,如纳米金、纳米银、纳米氧化锌等。
这类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能够有效地缓释药物。
例如,纳米氧化锌可以制备成纳米粒子形式,用于缓释阿霉素、多西环素等药物,临床应用广泛。
综上所述,药物缓释载体材料的类型多种多样,每种材料都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在临床应用中,医生可以根据药物的特性和患者的情况选择适合的药物缓释载体材料,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药用高分子材料
![药用高分子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a135092f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70.png)
药用高分子材料
药用高分子材料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材料,它在医药领域具有重要
的意义。
药用高分子材料是指在药物制剂中作为载体、包装材料或者药物本身的高分子材料。
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可控释放性和多功能性等特点,因此在药物制剂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首先,药用高分子材料在药物制剂中作为载体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将药物载入
高分子材料中,可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降低毒性、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
例如,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是一种常用的药用高分子材料,它可以作为微球、纳米粒等载体,用于控制释放药物,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其次,药用高分子材料在药物包装领域也具有重要作用。
药物包装材料需要具
有良好的阻隔性能、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以保护药物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药用高分子材料可以作为药物包装材料,例如聚乙烯醇、聚己内酯等,它们可以有效地保护药物,延长药物的保质期,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此外,药用高分子材料还可以作为药物本身。
一些高分子材料本身具有药物活性,例如聚乙二醇-聚乳酸共聚物(PEG-PLA)可以作为抗癌药物,具有良好的抗
肿瘤活性。
这种药物既可以作为载体,也可以作为药物本身,具有双重作用。
总的来说,药用高分子材料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
它在药物制剂中
作为载体、包装材料或者药物本身,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药用高分子材料将会在医药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血管支架类生物医用材料系列6--药物控制释放材料
![血管支架类生物医用材料系列6--药物控制释放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979221e95ef7ba0d4a733b0d.png)
1. 扩散控释(Diffusion-Controlled Release System):药物以物理方 式结合在聚合物基质中,通过扩散作用达控制释放的目的; 1)The Reservoir System: 药物集中在中心,外 面包括了聚合物膜(Fairly Stable Diffusion Rate) 2)The Matrix System: 药物均匀分散在整个聚 合物基质中(Release rate decreases over time)
Reservoir Caused by the swelling and often mixed with a diffusion process, the incorporate drug is released.
Matrix
特点:通过对水凝胶的化学结构设计,可使其溶 胀度对外界环境因素(如pH值、温度、离子强度、 微创手术与介入医疗工程学导论 氧分压等)具有响应性(收缩或膨胀),从而可 以制作生物反馈释放体系。
2)Bulk Degradable System
Caused by the biological degradation of the carrier material, the drug releases out of the matrix. Whether a polymer is degradable or not depends upon some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like molecular weight, hydrophobicity, and other factors.
3.
4.
Hydrophilic degrades faster than hydrophobic polymers.
药剂学控释制剂名词解释
![药剂学控释制剂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55a75e26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57.png)
药剂学控释制剂名词解释
药剂学控释制剂是一种药物制剂,其设计的目的是控制药物在体内的释放速率
和时间,以实现更好的疗效和减少副作用。
控释制剂通常由慢释脂质体、微粒载体、树状高分子、纳米粒子等材料制成。
控释制剂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
物理法包括溶剂蒸发法、凝胶法、机械法等,化学法包括交联法、聚合法、缩合法等,生物法则利用酶、微生物或细胞来实现药物的控释。
药剂学控释制剂的优势在于可以实现药物的持续释放,维持药物在治疗范围内
的浓度,从而改善疗效,减少给药频率和剂量,并减少药物在非靶组织的积累。
此外,控释制剂还可以为药物提供更好的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减少不良反应。
在临床应用上,药剂学控释制剂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包括心脑血管疾病、
肿瘤治疗、糖尿病管理等。
例如,心脑血管疾病的控释药物可以通过持续释放来控制血压,减少心脏负荷,并降低不良反应的风险。
总的来说,药剂学控释制剂是一种重要的药物制剂,通过控制药物在体内的释
放来实现疗效的优化和副作用的最小化。
它在医药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对于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高分子材料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高分子材料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63f5e650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60.png)
高分子材料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高分子材料在药物制剂中有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包裹药物:高分子材料可以作为载体,将药物包裹在内部,形成药物微球或纳米粒子,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延长药物的释放时间,改善药物的口服吸收等。
常用的高分子材料有聚乙烯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等。
2. 控释药物:高分子材料可以制备控释药物的系统,通过控制高分子材料的溶解速率、降解速度,实现药物的长时间持续释放。
这种系统可以在体内稳定地释放药物,避免频繁给药,提高治疗效果。
常用的高分子材料有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等。
3. 增加药物溶解度:某些药物由于其低溶解度而难以吸收,高分子材料可以与药物分子形成非共价相互作用,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生物可用性。
常用的高分子材料有羟丙甲纤维素(Hydroxypropyl methylcellulose,HPMC)等。
4. 增加药物稳定性:某些药物容易受光、氧、湿度等因素的影响而降解,高分子材料可以包裹药物,形成保护层,减少药物的降解速度,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常用的高分子材料有聚乙烯醇(PEG),PLGA等。
5. 提高药物输送效率:高分子材料可以作为药物输送系统的组成部分,可以通过纳米技术等手段将药物制备成纳米粒子、胶束等形式,提高药物对靶细胞的选择性和穿透能力,提高药物输送效率。
常用的高分子材料有聚乳酸(PLA),PLGA等。
总之,高分子材料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可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生物利用度和治疗效果,有助于改善药物的治疗效果和降低副作用。
两种水凝胶药物载体的应用
![两种水凝胶药物载体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aaca8360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45.png)
两种水凝胶药物载体的应用1. 引言1.1 水凝胶药物载体的定义水凝胶药物载体是一种具有高度吸水性和可逆性的材料,可以在水中形成稳定的胶体结构。
其主要成分是水和高分子聚合物,例如明胶、海藻酸钠、聚乙烯醇等。
水凝胶药物载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可以作为药物的载体,用于药物的传递和释放。
通过调控水凝胶的结构和性质,可以实现对药物的控制释放,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疗效。
1.2 水凝胶药物载体的研究意义1. 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水凝胶药物载体可以帮助药物在体内更好地递送和释放,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停留时间,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从而增加药效。
2. 降低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利用水凝胶药物载体可以降低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减少药物对健康的危害,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3. 实现药物的定向和控释:水凝胶药物载体可以通过调控其结构和性质,实现药物的定向输送和控释,提高药物在靶组织的富集度,减少药物在非靶组织的积累,提高治疗效果。
4. 推动药物传递领域的发展:水凝胶药物载体的研究和应用将推动药物传递领域的发展,促进新药的开发和临床应用,为各种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案和思路。
水凝胶药物载体的研究意义在于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降低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实现药物的定向输送和控释,推动药物传递领域的发展,为医学领域带来新的希望和可能性。
2. 正文2.1 水凝胶药物载体在药物传递中的应用水凝胶药物载体在药物传递中的应用一直备受关注,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控释放的特性,使其成为药物传递领域中的理想选择。
水凝胶药物载体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实现药物的传递,如口服、注射或局部涂抹等,能够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水凝胶药物载体在药物传递中具有多种优势,例如可以增加药物的稳定性和溶解度,延长药效时间,减少毒副作用等。
水凝胶药物载体还可以用于靶向传递药物,提高药物的局部浓度,降低全身毒性。
制备方法方面,水凝胶药物载体的制备通常涉及生物材料的选择、交联方法的优化以及药物的负载等步骤。
新型固体基质
![新型固体基质](https://img.taocdn.com/s3/m/cbf04fe1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06.png)
新型固体基质一、介绍新型固体基质新型固体基质是指一种新型的药物载体,它可以将药物包裹在内部,保护药物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可以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和方式。
与传统的液态载体相比,新型固体基质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控制性。
二、新型固体基质的优势1. 药物保护性更好由于新型固体基质是一种固态材料,可以有效地保护药物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例如光、氧、湿度等因素。
这样可以减少药物降解和失效的风险。
2. 药物释放速度可控由于新型固体基质具有可调节的孔隙结构和表面性质,可以通过改变材料结构来调节药物释放速度和方式。
这样可以使药物在合适的时间内被释放出来,并且可以避免过快或者过慢的释放导致不良反应。
3. 生产工艺简单相比较液态载体而言,新型固体基质在生产上更为简单。
生产过程中不需要使用有机溶剂,减少了环境污染的风险。
同时,生产成本也更低。
三、新型固体基质的应用领域1. 药物制剂新型固体基质可以用于制备药物制剂,例如口服片、胶囊等。
通过将药物包裹在内部,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
2. 化妆品新型固体基质还可以用于化妆品的制备中。
例如,可以将活性成分包裹在内部,保护其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并且控制其释放速度和方式。
3. 食品添加剂新型固体基质还可以用于食品添加剂的制备中。
例如,可以将营养成分包裹在内部,保护其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并且控制其释放速度和方式。
四、新型固体基质的发展前景随着人们对药物、化妆品、食品等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新型固体基质作为一种优秀的载体材料,在未来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同时,随着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和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新型固体基质将会成为一种更为可持续和环保的材料选择。
药物控释材料
![药物控释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a6798f6fa45177232f60a25c.png)
一、控制释放:药物以恒定速度、在一定时间内从材料中释放的过程。
优点:药物在血液中保持对疾病治疗所需的最低浓度,保持血药浓度恒定,避免了偏高时药物中毒、偏低时治疗无效的问题。
二、理想药物释放体系具备以下功能:1、药物控制释放功能,使血药浓度维持在所需范围内2、药物靶向释放功能,使药物只输送到治疗目标部位3、用药量少4、毒副作用小5、服用方便,易于被患者接受6、通常环境下具有一定化学和物理稳定性三、高分子药物载体具备条件:1、具有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2、降解产物必须无毒和不发生炎症反应3、高分子的降解必须发生在一个合理的期间4、具有可加工性、可消毒性、良好的力学性能四、高分子载体种类:1、天然高分子:明胶、胶原、环糊精、纤维素、壳聚糖等2、改性天然高分子:例如:甲醛交联明胶进行化学和酶改性3、合成高分子:聚硅氧烷橡胶、聚酯、聚酸酐、聚氨酯、聚苯乙烯等4、生物降解性高分子:聚酯、聚酸酐、聚酰胺等五、天然及合成高分子材料对比:1、天然高分子材料优点:生物相容性好,无毒副作用缺点:力学性能较差,药物释放速度不可调控2、合成高分子材料优点:力学性能更好、更全面,药物释放速度可通过调节高分子载体材料的降解速度来控制,易于对载体进行修饰缺点:需要选择生物相容性好且毒副作用小的载体,这类载体材料的选择范围较窄3、合成高分子材料正逐渐取代天然高分子材料六、天然生物降解材料A、I型胶原来源:哺乳动物体内结缔组织,构成人体约30%的蛋白质,共14种,I型最丰富且性能优良。
结构:三股螺旋多肽,每一个链有1050个氨基酸,一级结构富有脯氨酸和羟脯氨酸,第三个总是甘氨酸,结构有序.性能:规整的螺旋结构--免疫原性较温和;体外可形成较大的有序结构--强度良好的纤维;物理或化学交联--提高强度且延长了降解时间;可提供细胞生长、分化、增殖、代谢的一个结合位点用途:胶原分子可以作为组织修复的支架材料;可作为药物控释载体举例:①成纤维细胞在胶原上生长时,代谢和形态与其在体内生长极为相似.2、Yannas等人首先用胶原--硫酸软骨素多孔交联的支架成功制得人工皮肤,能治疗严重烧伤的病人。
药物载体材料
![药物载体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50d61c74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b4.png)
药物载体材料药物载体材料是指能够将药物有效传递到靶组织或细胞的材料,它在药物输送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药物载体材料的选择对于药物的稳定性、释放速度、生物相容性等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
在药物输送系统中,选择合适的药物载体材料对于提高药物的有效性和减少副作用至关重要。
首先,药物载体材料需要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减少对人体的毒副作用,降低药物输送系统对人体的损害。
因此,药物载体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是选择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
其次,药物载体材料需要具备良好的稳定性。
药物在输送过程中需要保持稳定性,避免药物的降解和失效。
因此,药物载体材料需要具备抗氧化、抗酸碱和抗光等性质,以保证药物的稳定性。
另外,药物载体材料需要具备良好的药物释放性能。
药物的释放速度和方式对于药物的疗效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药物载体材料需要能够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和方式,以满足药物在体内的不同需求。
此外,药物载体材料还需要具备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
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降低对人体的损害。
因此,药物载体材料的生物降解性能是选择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
在药物输送系统中,常用的药物载体材料包括聚乳酸、明胶、壳聚糖、脂质体等。
这些材料都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稳定性、药物释放性能和生物降解性能,可以满足不同药物的输送需求。
总的来说,药物载体材料在药物输送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选择合适的药物载体材料可以提高药物的有效性,减少副作用,是药物输送系统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希望通过对药物载体材料的研究,能够为药物输送系统的发展和药物疗效的提高做出贡献。
药物控制释放中应用的生物降解性高分子载体材料②
![药物控制释放中应用的生物降解性高分子载体材料②](https://img.taocdn.com/s3/m/92cdf5e4f8c75fbfc77db2d9.png)
8 壳 聚糖一 聚天 冬氨 酸-- 5 氟尿 嘧啶 纳米粒 在
小 鼠体 内的药代 动 力学
究 不仅为胸 腺肽 微球 的研 制而且对 其他 多肽 药
物微 球 的研 制提 供 实验 数据 ,见2 0 年2 期 09 1
40 540 8页 。 5- 5
王有 刚 李新 庆 李春 和 , 自体骨髓 基质 干细胞 组织 工程骨 修复颅 等 骨缺 损 的临床研 究 [ 组 织工程 与重 建外科 杂志 ,2 0 ,53: J ] 0 9 ()
1 51 8 2 —2
成像技 术和计算机数控成型技术预制的复合材料 ,既有 医用树脂 和羟基磷灰石 复合材料本身的优点 ,又有精确 的和颅骨缺损周 围组织解剖学上的契合性 ,更有近乎 完
a d t e r p ia i s i eg n r ie me c n . s u g n h i a pl t c on n r e e at dii e JTis e En v
将 两种或两种 以上材料复合在一起 ,或对 生物材料表面
进行各种 各样 的修饰 ,促进细胞 与材料之 间的黏 附、提
氟尿嘧啶经纳米包载后有缓释作用,有可能解
决5 氟尿 嘧啶 口服吸 收快 , 时内血液 浓度 高, 短
副作用 大 ,作 用 时间短 的 问题 ,具有 制成 口服 制剂 的前景 ,见2 0 年3 5 66 0 0 9 期 9 —0 页 9 胸腺 五肽聚 乳酸一 基乙酸 微球 的制备 及释 羟
uo g s u n ie r g Wo l JUrl2 0 :2 ( ) 4 — 4 r l i t s e e gn ei r o 0 8 64 : 13 9 o ci n d 3
微球,微囊,缓释,控释资料.
![微球,微囊,缓释,控释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680ac8776a20029bd642d53.png)
高分子药物控制释放体系不 仅能提高药效,简化给药方式 ,大大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而且使药物在预定的部位,按 设计的剂量,在需要的时间范 围内,以一定的速度在体内缓 慢释放,从而达到治疗某种疾 病的目的。
控释制剂材料
1.在天然高分子材料 如:胶原、海藻酸钠以及淀粉与纤维素衍生物等
2.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 如:主要有聚酯、聚醚、聚酰胺等
缓释、控释、微型包囊、微球载体
目录
缓释制剂及材料 控释制剂及材料 微球制剂及材料 微囊制剂及材料
1
缓释制剂及材料
缓释材料的要求
就是将小分子药物与高分子载体以物理或化学方法结 合,在体内通过扩散、渗透等控制方式,将小分子药 物以适当的浓度持续地释放出来,从而达到充分发挥 药物功效的目的。
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也就是能在体内降解为小分子 化合物,从而被机体代谢、吸收或排泄,对人体无毒副作 用,并且降解过程发生的时机要合适。
3
微球制剂及材料
聚合物微球
20世纪80年代初,Okubo提出 “粒子设计”的概念。
聚合物微球是指具有圆球形状 且粒径在数十纳米到数百微米 尺度范围内的聚合物粒子。
中空型微球
中空型聚合物微球是内部含有一个或多个 空腔的特殊微球材料。
(1) 其外部的聚合物壳层与内部的空腔折光 指数有所差异,因此具备良好的光散射性 能,可用作优质的聚合物系遮盖剂。 (2) 微球内部的空腔可以封装水、有机溶剂 等多种小分子化合物,以及其他功能性化 合物,因而可以对药物、香料等实现包埋 和控制性释放作用,达到缓释的效果。 (3) 另外,相比于完全实心的聚合物微球, 中空结构的微球密度低,可使材料实现轻 量化目的。
制剂分类:
1、骨架型控释制剂 2、膜控型 3、渗透泵型
水凝胶药物释放机制
![水凝胶药物释放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6ee54c69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49.png)
水凝胶药物释放机制
水凝胶是一种可控释放药物的材料,通常由水分子和聚合物组成。
它可以吸收药物,同时能够形成稳定的凝胶状态。
水凝胶的药物释放机制是基于药物的扩散和聚合物的降解。
当水凝胶吸收药物后,药物会通过扩散作用逐渐释放出来。
同时,聚合物会逐渐降解,使得凝胶状态逐渐消失,从而释放更多的药物。
除了扩散和聚合物降解,水凝胶的释放速率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温度、PH值、离子浓度等。
因此,通过控制这些因素可以精确地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和量。
总的来说,水凝胶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药物载体材料,具有可控释放药物、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未来有望在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 1 -。
丁基辛醇水杨酸酯 聚基硬脂酸-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丁基辛醇水杨酸酯 聚基硬脂酸-概述说明以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bd58bb04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87.png)
丁基辛醇水杨酸酯聚基硬脂酸-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对丁基辛醇水杨酸酯和聚基硬脂酸的简要介绍以及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可以使用以下内容作为参考:概述:丁基辛醇水杨酸酯和聚基硬脂酸是两种在化学领域中被广泛应用的物质。
丁基辛醇水杨酸酯是一种酯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特殊性质,因此在许多工业和科学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聚基硬脂酸则是一种聚合物,具有出色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
本文旨在探讨丁基辛醇水杨酸酯和聚基硬脂酸的定义、性质以及它们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文章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展开:第一部分将对丁基辛醇水杨酸酯进行介绍,包括其定义和基本性质。
我们将深入探讨丁基辛醇水杨酸酯在工业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领域,以及它所带来的优势和可能的发展方向。
接下来,第二部分将对聚基硬脂酸进行详细阐述。
我们将解释聚基硬脂酸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并探讨它在各个领域的具体应用。
通过对聚基硬脂酸的研究,我们将了解到其在材料科学、医药和化妆品等领域的重要作用。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丁基辛醇水杨酸酯和聚基硬脂酸的优势,并提出可能的发展方向。
这些结论将有助于增进我们对这两种化合物的理解,并为未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指导。
通过对丁基辛醇水杨酸酯和聚基硬脂酸的研究和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它们在不同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希望本文能够为读者提供有益的信息,促进相关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研究。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将介绍丁基辛醇水杨酸酯和聚基硬脂酸这两种化学物质的定义、性质和应用领域。
整篇文章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将对丁基辛醇水杨酸酯和聚基硬脂酸进行概述,介绍它们的基本特点和重要意义。
同时,引言还会阐述文中的目的,即对这两种物质进行全面的介绍和探讨。
正文部分将分为2个小节,分别阐述丁基辛醇水杨酸酯和聚基硬脂酸的定义和性质以及它们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在2.1小节中,读者将了解丁基辛醇水杨酸酯的具体定义和性质,包括其化学组成、物理性质等方面的介绍,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作用和价值。
pH响应的高分子在作为药物释放载体方面的应用
![pH响应的高分子在作为药物释放载体方面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84cceaeece2f0066f4332200.png)
用
pH响应性高分子材料的概念
所谓pH响应性高分子材料 ,就是可因pH值的变 化而产生体积或形态改变的高分子材料。这种变 化是基于分子水平及大分子水平的刺激响应性。
pH响应性高分子材料的分类
pH响应性高分子材料的种类很多 ,主要有pH响 应性高分子凝胶、 pH 响应性高分子膜、 pH响 应性高分子粘合剂以及pH响应性高分子复合材料 等。
刘锋等制备了含有不同羧基量的两个系列的pH 及温度敏感水凝胶。在 37 ℃,pH = 1. 4条件下 不溶胀 ,而在 pH = 7. 4 条件下溶胀 ,可用含蛋 白质药物的pH值控制释放。
Hale Waihona Puke 在作为药物释放载体方面的应用
智能高分子材料作为生物医用材料,可依据病 灶所引起的化学物质或物理量(信号)的变化 ,自 反馈控制药物释放的通/断特性。药物释放体系 就是最常见的例子。
Ronald A. Siegel 等已发现了一种从敌对的 胃环境中保护酸敏感药物的简单凝胶基体系 ,当 凝胶置于酸性环境时收缩 ,但在大肠的碱性环境 中膨胀并具有渗透性 ,允许胶囊药物在适当条件 下扩散。姚康德等以醋酸洗必泰为模型药物 ,组 成基材型药物释放体系 ,释放行为特征为药物在 酸性条件下可达到稳态释放 ,而在 pH = 7. 8 时 ,因溶胀而使药物几乎不释放。
黄月文等直接将 N2异丙基丙烯酰胺 (NI2PAAm) 、 丙烯酸和 N ,N’—2甲叉双丙烯 酰胺交联共聚合成了温度及 pH响应性水凝胶 , 包埋在此水凝胶中的抗结肠癌药物阿司匹林的 释放随温度、介质的 pH 值和药物制剂方式的 变化而显著不同。在37 ℃,pH = 7. 4的介质 中 ,阿司匹林的释放比pH = 1. 0时快得多 , 后者在较长时间内仍释放一小部分 ,因此可将 阿司匹林大部分定向到肠中释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分子微胶囊的优点
• 与传统的药剂相比: (1)高分子药物胶囊可大大减少服药次数; (2)屏蔽药物的刺激性气味; (3)延长药物的活性; (4)控制药物释放剂量; (5)提高药物疗效; 因此具有比一般药物制剂明显的优越性。
高分子微胶囊的制备
• 在工业和实验室中,微胶囊化的具体制备方法 • 很多,一般有以下几种: (a)化学方法。包括界面聚合法、原位聚合法、聚 合物快速不溶解法、气相表面聚合法等。 (b)物理化学方法。包括水溶液中相分离法、有机 溶剂中相分离法、溶液中干燥法、溶液蒸发法、 粉末床法等。 (c)物理方法。空气悬浮涂层法、喷雾干燥法、 真空喷涂法、静电气溶胶法、多孔离心法等。
一般步骤:芯材分散——壁材包覆
界面聚合法
• 界面聚合法:这种方法是利用在界面处发
生聚合反应而形成纳米粒,不仅包封率高,
而且能很好地保护药物。
原位聚合法
• 原位聚合法,就是单体、引发剂或催化剂以
原位处于同一介质中, 然后向介质中加入
单体的非溶剂, 使单体沉积在原位颗粒表
面上, 并引发聚合,形成微胶囊。
可生物降解材料
• 可生物降解材料:作为药物缓释载体具有能被人 体吸收代谢的材料。 • 具有以下3个特定: (1)释速率对药物性质的依赖性较小。 (2)释放速率更为稳定。 (3)适应不稳定药物的释放要求。
作为药物载体的可生物降解材料
• (1)聚乳酸及其共聚物
聚乳酸(PLA)及聚乳
酸-羟基乙酸(PLGA)共聚物在体内的代谢是通过 聚酯水解,首先被降解为乳酸和羟基乙酸,然后 通过三羧酸循环转变为二氧化碳和水,最后排出
高分子微胶囊给药途径
• 药物的给药途径同药物的吸收和疗效亦有很大关 系。目前常用的六类药物的给药途径为: (a)通过胃肠消化道给药; (b)体腔内给药(包括眼内、口腔、舌下、鼻腔、 直肠以及阴道、子宫内给药) ; (c)透皮给药; (d)动脉注射及静脉点滴; (e)皮下及肌肉注射; (f)皮下埋置。
脂肪族聚酯
• (3)脂肪族聚酯
其具有良好的热熔或溶剂可溶
性,可以加工成微粒、纤维、海绵体和管、柱、
膜、板等不同形状的细胞支架。因此可根据实际
释药要求将脂肪族聚酯加工成不同的药物剂型。
聚膦腈
• (4)聚膦腈 是一组由交替的氮磷原子以交替的 单键、双键构成主链而形成的高分子材料。通过
侧链衍生化引入性能各异的有机基团,其理化性
药物控释剂
缓释剂:延缓药物释放;
药物控释剂
速释剂:速效、高效释药;
恒释剂:释药过程为零级速率;
药物控释的方式
1.胃内直流漂浮控释:控释剂计入胃内,高分子胶体产生 水化作用,在药物表面形成不透水的交替屏障膜,控 制药物的扩散速率。 2.脉冲式控释:利用人体生物节律变化,间断式定时释药。 3.自动调节控释:能接受反馈信息,并按信息调节输出药 量的控释方式。例如,胰岛素自动调节控释剂。 4.微孔膜控释:将药物用高分子药物辅料包衣,辅料常用 胃液中不容的以及纤维素(EC)和可溶的羟甲基纤维 邻二苯二甲酸盐(HMCP),在胃液中,HMCP被溶解, 形成EC微孔膜,是药物释放。
药物控制释放载体材料
学生:许航 学号:11101020 专业: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目录
• 研究背景
• 第一节 药物的控制释放 • 第二节 药物控制释放的载体材料 • 第三节 高分子微胶囊药物释放体系
研究背景
• 传统的给药方式(口服或注射)往往使得血液中 药物浓度大幅波动,即有时超过有效治疗指数而 带来毒副作用,有时未达到有效治疗范围而失去 作用。因此,通过药物控制释放,控制药物在人
3.可使药物的释放部位尽可能接近病源,或被定位释放到病
变部位,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剂量。
4.可以释放许多新的复合大分子药物。
5.释放的药物浓度比较稳定,能最有效的利用药物。
药物控制释放的机理
药 物 控 制 释 放 的 机 理
扩散药物控释体系
化学控释体系
材料控释体系
扩散控释
1.扩散控释:药物是以物理方式结合在聚合物 基质中,通过扩散作用达到控制释放的目的。 常见的扩散形式有一下两种形式: (1)药物集中在中心,外面包裹了聚合物膜, 如微胶囊、包衣长效片剂等。 (2)药物均匀的分散在整个聚合物基质中, 如微球、埋植棒、海绵、水凝胶等。
质可以在很广的范围内变化,聚膦腈具有良好的
生物相容性。
脂质体
• (5)脂质体 已被广泛用作药物载体,它具有一下特点: • ①主要有天然的磷脂和胆固醇组成的脂质体进入体内后可 被生物降解,不会在体内堆积,免疫原性小。 • ②水溶性和脂溶性药物都可包埋在脂质体内,在体内缓慢 释放,使药效持续较长时间。 • ③通过细胞内吞和融合作用,脂质体可直接将药物送入细 胞内,避免适用高浓度游离药物。 • ④可控制脂质体在体内集中与病变组织处释放药物以增强 药效,并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毒性和副反应。 • ⑤相对于聚合物-药物系统,能提供更大的药物运载体积
药物脉冲释放体系
• 药物脉冲释放体系由于其释药动力学符合生物机 体的要求而受关注。 • 药物脉冲释放体系根据对信号响应可分为: 程序式药物脉冲释放体系(PPRS) 智能式药物脉冲释放体系(IRRS) • PPRS指药物的脉冲释放方式完全由制剂的结构预 先设定,而IPRS则需要外界信号的刺激及制剂的响 应共同作用。
水(油)中相分离法
• 水(油)中相分离法:将聚合物溶于适当介质 (水或有机溶剂) ,并将被包裹物分散于该 介质中,然后向介质中逐步加入聚合物的非 溶剂, 使聚合物从介质中凝聚出来, 沉积 在被包裹物颗粒表面而形成微胶囊。
高分子微胶囊的药物释放机制
• 高分子微胶囊的药物释放机制不仅与包裹 的高分子材料有关, 而且还与微胶囊材料 的性能有关。药物释放机制涉及到: (a)聚合物的降解性; (b)通过孔的扩散; (c)从微胶囊的表面释放等三个方面。
高分子微胶囊释放体系
贮存式:贮存式结构的药物集中 在内层, 其外层为由高分子材料 制成的膜;
分为两种 基体式:药物则是均匀地分散于 微胶囊内, 其药物可以呈单分散, 也可以呈一定聚集态结构分散于 高分子基体中
高分子微胶囊给药途径
• 作为一个理想的药物释放体系, 通常应当满足如 下的要求: ①将药物传送到作用部位; ②在达到要求疗效的前提下,药物投放量最小,药 物的毒副作用最小; ③安全,服用方便,易被患者接受; ④在通常的环境下具有一定的物理和化学稳定性。
第三节 高分子微胶囊药物释放体系
微胶囊
• 定义:
微胶囊:指一种具有聚合物壁壳和微型容器或包
装物。其大小一般为5—200μ m不等,形状多样,
取决于原料与制备方法。
微胶囊技术:就是将固体、液体或气体包埋、封
存在一种微型胶囊内成为一种固体微粒产品的技
术。其中,被包埋的物质称为心材,包埋心材实现
微囊胶化的物质称为壁材。
药物控释的给药途径
口服
皮肤渗透 四种给药途径 粘膜植入 皮下植入
第二节 药物控制释放的载体材料
药物载体材料
• 药物载体大多数是高分子材料,包括天然 高分子材料、半合成高分子材料和合成材 料; • 根据它们在体内是否降解分为:
非生物降解材料
可生物降解材料
非生物降解材料
• 非生物降解材料是指在体内为惰性的、不发生变 化的聚合物,可以是亲酯性的,但必须是非水解 性的。 • 如硅橡胶、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
程序式药物脉冲释放体系
• 程序式药物脉冲释放系统设计的关键在于能控制 药物释放的滞后时间及药物释放的持续时间。 • 综合目前的文献,药物释放滞后时间的控制方法有: (1)以油膏状生物降解聚合物如聚原酸酯作为大分 子药物的载体材料阻止内部药物的扩散释放,直到 聚合物降解到一定分子量; (2)利用不载药的膜层或聚合物层阻止内层药物的 扩散释放,直到膜破裂或聚合物层融蚀掉。
体外。
聚氨基酸
• (2)聚氨基酸 通过同种氨基酸均聚或不同氨基 酸的共聚而制得的,将功能性侧链基键入主键, 再把药物键合到材料上,或用储存或以骨架方式 与药物结合,用改变材料的亲疏水性、电荷性和 酸碱性等方法来调节药物的扩散速度与材料自身 的降解进度。 • 氨基酸是人体必须的,能自行降解、代谢被集体 吸收和排泄,具有其它材料不可比拟的优点
Thank you!
(2)体内自身调节的药物脉冲释放系统( self regulated IPRS, SRIPRS)。
智能式药物脉冲释放系统
• 外部调节的药物脉冲释放系统(ERIPRS)信号 有光、电、磁、超声波等。例如制备了一种光照 引发膜破裂的微胶囊;
• 体内自身调节的药物脉冲释放系统(SRIPRS)控制 系统根据药物释放速度受信号影响程度可分为: • 调节型 SRIPRS(modulated SRIPRS) • 触发型SRIPRS(trigged SRIPRS)。 • 所谓调节型SRIPRS是在体内信号的刺激下系统释 放出一部分药物,随着信号减弱乃至消失,逐渐减 少乃至停止释放药物; • 触发型 SRIPRS 为当系统受到体内信号的刺激时, 释放出内部所有药物。
程序式药物脉冲释放体系
• 药物释放持续时间的控制方法: (1)利用聚合物融蚀速度控制 (2)利用药物在水凝胶中的扩散释放速度
控制。
智能式药物脉冲释放系统
• 智能式药物脉冲释放系统根据信号的来源可分为:
(1)外部调节的药物脉冲释放系统( external
regulated IPRS, ERIPRS)
控制释放给药系统
• 药物控制释放一般是利用聚合物作为药物的载体 或介质,制成一定的剂型,控制药物在人体内的释 放速率,使药物按照设计的剂量,在要求的时间范 围内按一定的速率在体内缓慢释放,以达到有效的 治疗的目的。
药物控制释放体系的优点
1.可提提高药物的利用率、安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