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规修改说明(十版)

合集下载

第十版技规修改说明

第十版技规修改说明

《铁路技术治理规程》(第十版)征求意见稿有关问题的说明《铁路技术治理规程》(以下简称《技规》)是我国铁路技术治理的大体规章,统一、标准了铁路技术设备、行车组织及信号显示的治理,将车、机、工、电、辆各部门从事运输生产应遵循的大体原那么、工作方式、作业程序和彼此关系,铁路运输设备在设计新建、保养维修、验收交接和利用治理方面的大体要求及标准,铁路工作人员的要紧职责和必需具有的大体条件等均纳入在一本规程中。

建国以来,《技规》通过量次修订,现行《技规》(第九版)于1999年12月30日以铁道部令第2号公布,自2000年5月1日在全路正式实行。

近几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进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铁路不断提速,铁路技术装备和运输组织发生了迅猛的转变,为了适应铁路跨越式进展和铁路技术治理的需要,铁道部科技司会同运输局于2002年末安排铁科院、部份铁路局及部信息中心进行《技规》修改的前期研究,研究了国外高速铁路技术治理标准,搜集了近3年铁道部发的技术规程、标准、文件、规定等,整理汇总各单位对《技规》修改的意见和建议(共收到592 条意见、涉及《技规》221个条款的内容),提出了对《技规》要紧修改内容的建议。

依照部修改铁路技术标准和技术政策领导小组的工作要点安排,从2004年1月开始全面启动了《技规》修改工作,由部科技司、运输局和铁科院、信息技术中心等有关人员组成了《技规》修改编写组,并依照业务性质的不同,分成三个修改小组。

各修改小组在前期研究的《技规》修改建议的基础上,同时认真学习了新发布的《铁路要紧技术政策》,结合铁路第五次大面积提速以后对技术治理的新要求,通过反复研讨、四易其稿,2004年9月提出了《技规》修改征求意见稿。

现对这次《技规》修改的原那么及要紧内容说明如下:一、修改原那么1.适应跨越式进展的要求《技规》是铁路技术治理的大体法规,是制定铁路其他各类规章制度的依据,这次修改应认真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依照铁路跨越式进展战略,转变观念,切实改变“大一统”的治理方式,要适应政企分开、职能转变的要求,强化计划、监督、指导、和谐和效劳的功能,知足铁路运输生产组织治理的需要,增进运输生产技术及治理技术的进展。

《技规(征求意见稿)》新增内容

《技规(征求意见稿)》新增内容

因铁道部对《技规(征求意见稿)》(科技技〔2011〕7号)进行结构调整,将原第三编“信号显示”放到第一编“技术设备”中,并新增第三编“技术规章”。

现对调整后的内容再次征求意见,请将修改意见和建议,同前次的意见一并于2011年2月19日前报路局总工程师室。

《技规》目录总则第一编技术设备第一章基本要求基建、制造及其验收交接限界、安全保护区养护维修及检查救援设备灾害防护行车安全监测设备第二章线路、桥梁及隧道设备一般要求铁路线路线路平面及纵断面路基桥隧建筑物轨道道口、交叉及线路接轨安全线及避难线#声屏障第三章通信、信号设备一般要求信号联锁闭塞列车调度指挥系统、调度集中#轨道车运行控制设备#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信号集中监测系统驼峰信号道口自动信号及自动通知通信#承载网#业务网#支撑网信号、通信线路及其它第四章铁路信息系统第五章车站及枢纽站场设备#客运设备#货运设备第六章机车车辆机车设备机车车辆设备车辆#动车组设备动车组自轮运转特种设备第七章供电、给水设备牵引供电电力、给水第八章房屋建筑设备第九章铁路用地第十章信号显示基本要求色灯信号机臂板信号机机车信号机#车载信号移动信号响墩及火炬信号无线调车灯显信号手信号信号表示器线路标志及信号标志线路安全保护标志列车标志听觉信号第二编行车组织第十一章基本要求行车组织原则行车指挥车站技术管理对行车工作人员的要求第十二章编组列车一般要求列车中车辆的编挂列尾装置的摘挂及运用列车中机车的编挂机车车辆重量及长度列车制动限速及其编组要求列车中车辆的连挂列车中的车辆检查及修理第十三章调车工作一般要求领导及指挥计划及准备调车作业在正线、到发线上的作业机车车辆的停留#第十四章列车工作#一般要求#列车乘务组#行车作业#回送#第十五章 CTCS-0/2级区段行车闭塞及列车运行#闭塞方式及变更自动闭塞自动站间闭塞半自动闭塞电话闭塞#命令闭塞通信中断时的行车#接发列车列车被迫停车后的处理救援列车的开行施工及路用列车的开行轻型车辆及小车的使用设备维修及故障处理#第十六章CTCS-3级区段行车闭塞及列车运行#行车闭塞#接发列车#列车运行#列车被迫停车后的处理#救援列车的开行#施工及路用列车的开行#设备维修及故障处理#第十七章动车组限速#一般要求#列控限速#动车组限速#第三编技术规章#第十八章基本要求#第十九章职责分工与管理#第二十章规章制定#第二十一章目录及编号管理第三编技术规章第十八章基本要求第1条铁路技术规章是指铁道部、铁路局、站段制定的技术管理方面的一系列规定的总称。

铁路运转车长(指导车长)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培训大纲

铁路运转车长(指导车长)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培训大纲

铁路运转车长(指导车长)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培训大纲一、编制依据本计划是依据铁道部《关于铁路运输企业开展全员培训工作的意见》(铁科教[2000]54号文件),关于“原则上要求每个职工每两年都有一次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培训机会。

”和《关于开展全员培训工作的实施办法》(沈铁教函[2000]186号)的有关要求,并根据《铁路职业技能标准》、《铁路职业技能鉴定规范》中的有关规定及车务系统各行车岗位开展全员培训的实际情况编制的。

二、培训对象本培训计划适用于车务系统各行车岗位的工人。

三、培训时间1.特快旅客列车运行区段的车站值班员应保证每人每年不少于15个工作日,每次脱产培训不少于90学时。

2.其他各岗位工人应保证每人每两年不少于10个工作日,每次脱产培训不少60学时。

四、培训目标通过培训全面提高工人岗位作业技能,以适应强基达标要求和新技术、新设备需要。

具体要求是:1.提高学员理解、掌握、运用规章的能力。

2.通过学习各岗位的基本作业程序、基本作业技能以及非正常情况下的应急处理办法,进一步提高学员的岗位作业技能,培养其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进一步提高学员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培训内容运转车长主要讲授与旅客列车运转车长工作有关的运输设备常识;行车闭塞法、旅客列车编组及行车指挥的有关规定;运转车长非正常情况的处理;安全及铁路军交知识等内容。

指导车长在旅客列车运转车长应掌握的全部内容基础上,着重讲授指导车长的职责范围及班组管理知识等内容。

运转车长培训大纲一、培训目的和要求本课程主要讲授铁路运输设备常识、行车闭塞法、旅客列车编组及列车运行、旅客列车运转车长工作、列车运行中非正常情况的处理、安全知识、铁路军交知识等内容。

学员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以下要求:1.掌握铁路运输技术设备的特性及运用要求。

2.了解行车闭塞法的有关内容及具体规定。

3.熟练掌握客运列车的编组及列车运行的有关规定,旅客列车运转车长的主要工作、列车运行中非正常情况的处理,安全知识等内容;掌握铁路军事运输的有关规定。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10版)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10版)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7年10月前言为促进建筑产业升级,加快建筑业技术进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组织国内建筑行业百余位专家,对《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进行了全面修订。

本文件与2010年版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将“混凝土技术”和“钢筋及预应力技术”合并为“钢筋与混凝土技术”。

——新增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

——将“防水技术”扩充为“防水技术与围护结构节能”技术。

——升级更新绿色建筑、建筑防灾减灾、建筑节能、建筑信息化等相关内容。

——适用范围以建筑工程应用为主,每项技术具有一定适用性、成熟性与可推广性。

本文件由住房城乡建设部批准。

本文件的技术主编单位为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要参编单位为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模板脚手架协会、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防水分会、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等。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总负责人:王清勤、赵基达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部分:高文生、王曙光、王也宜、衡朝阳、李耀良、王理想、陈辉、陈驰、黄江川、王佳杰、吴斌、邹峰、卢秀丽、杨宇波钢筋与混凝土技术部分:赵基达、冯大斌、冷发光、刘子金、朱爱萍、王晓锋、王永海模板脚手架技术部分:高峰、张良杰、杨少林、石亚明、杨棣柔、吴亚进、黎文方、黄玉林、杨波、陈伟、冼汉光、王祥军、杨秋利、陈铁磊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部分:王晓锋、蒋勤俭、田春雨、赵勇、高志强、钱冠龙、樊骅、李浩、谷明旺、汪力、姜伟、赵广军、张渤钰、周丽娟钢结构技术部分:李景芳、戴立先、韦疆宇、曾志攀、郭满良、陈志华、李海旺、韩建聪、朱邵辉、余永明、赵宇新、余玉洁、李浓云、李锦丽机电安装工程技术部分:吴月华、徐义明、陈静、任俊和、王升其、周卫新、王红静、冯凯、严文荣、刘杰、张勤、芮立平、陈晓文、宋志红绿色施工技术部分:单彩杰、杨香福、杨升旗、王涛、段恺、石云兴、张燕刚、倪坤、冯大阔、刘嘉茵、杨均英、司金龙、张静涛、陈波、郝伶俐防水技术与围护结构节能部分:曲慧、吴小翔、董宏、李良伟、李光球、黄春生、刘文利、赵力、李建军、王晓峰抗震、加固与监测技术部分:姚秋来、常乐、聂祺、唐曹明、李瑞峰、张荣强、韦永斌、赵伟、曹振、杨光值、潘鸿宝信息化技术部分:杨富春、王静、谭丁文、王兴龙、刘刚、曾立民、张义平、黄炜、苑玉平、颜炜、王剑涛、张臣友、高峰、黄从治、肖新华、王威、王文刚、王海涛顾问(按姓氏笔划排列):毛志兵、叶浩文、冯跃、李久林、杨健康、张希黔、张琨、苗启松、胡德均、龚剑秘书组:张靖岩、程岩、康井红、赵海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参编单位(按章节排序):建研地基基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市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模板脚手架协会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北京建筑机械化研究院北京预制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宝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建一局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深圳现代营造科技有限公司建筑工业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建钢构有限公司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深圳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天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北京中建建筑科研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防水分会苏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发研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筑信息模型(BIM)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用友建筑云服务有限公司目录1 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 (1)1.1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 (1)1.2 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技术 (1)1.3 水泥土复合桩技术 (2)1.4 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技术 (3)1.5 真空预压法组合加固软基技术 (3)1.6 装配式支护结构施工技术 (4)1.7 型钢水泥土复合搅拌桩支护结构技术 (6)1.8 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 (8)1.9 逆作法施工技术 (9)1.10 超浅埋暗挖施工技术 (10)1.11 复杂盾构法施工技术 (11)1.12 非开挖埋管施工技术 (12)1.13 综合管廊施工技术 (15)2 钢筋与混凝土技术 (18)2.1 高耐久性混凝土技术 (18)2.2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 (19)2.3 自密实混凝土技术 (21)2.4 再生骨料混凝土技术 (22)2.5 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24)2.6 超高泵送混凝土技术 (27)2.7 高强钢筋应用技术 (28)2.8 高强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 (31)2.9 钢筋焊接网应用技术 (33)2.10 预应力技术 (34)2.11 建筑用成型钢筋制品加工与配送技术 (35)2.12 钢筋机械锚固技术 (36)3 模板脚手架技术 (38)3.1 销键型脚手架及支撑架 (38)3.2 集成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技术 (39)3.3 电动桥式脚手架技术 (41)3.5 整体爬升钢平台技术 (44)3.6 组合铝合金模板施工技术 (45)3.7 组合式带肋塑料模板技术 (47)3.8 清水混凝土模板技术 (49)3.9 预制节段箱梁模板技术 (51)3.10 管廊模板技术 (52)3.11 3D打印装饰造型模板技术 (54)4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 (56)4.1 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技术 (56)4.2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技术 (57)4.3 混凝土叠合楼板技术 (59)4.4 预制混凝土外墙挂板技术 (60)4.5 夹心保温墙板技术 (61)4.6 叠合剪力墙结构技术 (62)4.7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技术 (63)4.8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技术 (64)4.9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技术 (66)4.10 预制构件工厂化生产加工技术 (67)5 钢结构技术 (69)5.1 高性能钢材应用技术 (69)5.2 钢结构深化设计与物联网应用技术 (69)5.3 钢结构智能测量技术 (71)5.4 钢结构虚拟预拼装技术 (72)5.5 钢结构高效焊接技术 (74)5.6 钢结构滑移、顶(提)升施工技术 (75)5.7 钢结构防腐防火技术 (76)5.8 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应用技术 (77)5.9 索结构应用技术 (79)5.10 钢结构住宅应用技术 (80)6 机电安装工程技术 (83)6.1 基于BIM的管线综合技术 (83)6.2 导线连接器应用技术 (84)6.3 可弯曲金属导管安装技术 (86)6.5 机电管线及设备工厂化预制技术 (89)6.6 薄壁金属管道新型连接安装施工技术 (90)6.7 内保温金属风管施工技术 (91)6.8 金属风管预制安装施工技术 (93)6.9 超高层垂直高压电缆敷设技术 (96)6.10 机电消声减振综合施工技术 (97)6.11 建筑机电系统全过程调试技术 (98)7 绿色施工技术 (101)7.1 封闭降水及水收集综合利用技术 (101)7.2建筑垃圾减量化与资源化利用技术 (102)7.3 施工现场太阳能、空气能利用技术 (103)7.4 施工扬尘控制技术 (107)7.5 施工噪声控制技术 (107)7.6 绿色施工在线监测评价技术 (108)7.7 工具式定型化临时设施技术 (109)7.8 垃圾管道垂直运输技术 (111)7.9 透水混凝土与植生混凝土应用技术 (112)7.10 混凝土楼地面一次成型技术 (113)7.11 建筑物墙体免抹灰技术 (114)8 防水技术与围护结构节能 (117)8.1 防水卷材机械固定施工技术 (117)8.2 地下工程预铺反粘防水技术 (119)8.3 预备注浆系统施工技术 (120)8.4 丙烯酸盐灌浆液防渗施工技术 (121)8.5 种植屋面防水施工技术 (122)8.6 装配式建筑密封防水应用技术 (123)8.7 高性能外墙保温技术 (124)8.8 高效外墙自保温技术 (126)8.9 高性能门窗技术 (127)8.10 一体化遮阳窗 (129)9 抗震、加固与监测技术 (131)9.1 消能减震技术 (131)9.2 建筑隔震技术 (131)9.4 建筑移位技术 (133)9.5 结构无损性拆除技术 (134)9.6 深基坑施工监测技术 (135)9.7 大型复杂结构施工安全性监测技术 (136)9.8 爆破工程监测技术 (137)9.9 受周边施工影响的建(构)筑物检测、监测技术 (137)9.10 隧道安全监测技术 (138)10 信息化技术 (140)10.1 基于BIM的现场施工管理信息技术 (140)10.2 基于大数据的项目成本分析与控制信息技术 (141)10.3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商务采购技术 (142)10.4 基于互联网的项目多方协同管理技术 (144)10.5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项目动态管理信息技术 (145)10.6 基于物联网的工程总承包项目物资全过程监管技术 (145)10.7 基于物联网的劳务管理信息技术 (147)10.8 基于GIS和物联网的建筑垃圾监管技术 (148)10.9 基于智能化的装配式建筑产品生产与施工管理信息技术 (149)1 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1.1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1.1.1 技术内容灌注桩后注浆是指在灌注桩成桩后一定时间,通过预设在桩身内的注浆导管及与之相连的桩端、桩侧处的注浆阀以压力注入水泥浆的一种施工工艺。

新版《技规》、《行规》修订说明

新版《技规》、《行规》修订说明

15.对接发旅客列车时有关调车作业的要求进一步进行完善
16.增加在超过6‰坡度的线路上,不得无动力停留机车车辆的要求。 17.明确双线(多线)反方向或改按单线行车的补充规定 18.对自动闭塞区间司机发现通过信号机显示停车信号时的处置进一步 进行修改、完善。
19.增加单机、自轮运转特种设备在自动闭塞区间紧急制动停 车后有关防护及联系要求 20.增加旅客列车双管改单管供风的规定 21.对分部运行的情况进行修改完善 22.进一步完善列车发生火灾、爆炸时的应急处置措施。 23.增加按自动闭塞法行车时可安排施工路用列车跟踪该次列 车进入区间的规定 24.增加热轴处理限速规定 25.进一步完善特定行车办法
(3)新增最高运行速度140、160kM/h新型盘形制动旅客列车每百吨 列车重量按H高摩合成闸瓦换算压力值为275kN以上. (4)增加140 km/h等级旅客列车和轴重≥25T的货物列车紧急制动距 离限值。
11.取消运转车长后,对旅客列车编组顺序表的交接进行重新规范 12.增加调车作业可不使用无线调车灯显设备的情况 13.明确使用调车作业通知单的要求和编制调车作业计划 的规定 14.对调车和岔线限制速度进行了规定
谢谢!!!
பைடு நூலகம்
规章讲座
一、新版《行规》总体情况介绍:
1.修订过程。
2.适用范围。
3.总体变化情况。
二.统一、规范部分名称
(1)根据铁路体质改革,对机构名称进行修改,将“铁道部”修改
为“铁路总公司”。
(2)将“轨道起重机”统一改为“铁路救援起重机”。 (3)将“主要列检所”改为“列检作业场”。 (4)将“压缩气体、液化气体”改为“气体类危险货物”等。 (5)将“进行的信号”统一为“允许运行的信号”。 (6)将“旅客乘务组”名称统一为“客运乘务组”。 (7)将“行邮列车”改为“特快货物班列”。 (8)将“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统一规范为“列车运行监控装 置”。 (9)将“通信记录装置”统一为“语音记录装置”。 (10)将“发车”、“发出列车” 统一为“发出列车”。

spas10版改进

spas10版改进

10版spascad改进说明 1.墙板布置,形成了完整的Spascad功能。

可以完成各种斜墙斜板的布置。

a)增加墙板布置,墙方向底边右手,板方向始终向上。

b)兼容pm,对于偏心布置,50mm偏差调整等特殊功能实现兼容。

c)法向决定荷载方向。

1d)增加0厚板。

可以实现只导荷功能,0厚板无刚度无质量。

e)布置板时,自动判断倾斜角度,>5度时自动定义为弹性膜。

f)弹性板、膜,在勾选特殊板时,用不同颜色标识。

g)增加属性框,右键形心高亮查询功能。

h)在工具中增加强制布置墙板功能,结合数据检查中重合墙板,异形墙板检查功能,能快速布置各种不易布置上的墙板。

2.荷载布置a)增加墙板荷载布置,法向荷载,线性荷载(仅墙),三向荷载世界系(仅板)三种类型。

例如对于自重等荷载,可以按三向荷载来布置;手工添加的风荷载可以按法向荷载来布置。

b)增加墙顶荷载,可以正确导入pm荷载,也可以完成布置。

2a) 导入dxf网格增加层转换到选择集dxf_,导入功能重写。

b) 导入子结构增加墙板。

c)导入子结构增加插入点。

d)导入子结构增加选择集同步导入,用sub_标识。

e)大量修改pm导入。

f)导入导出spt文本,支持冗余数据。

34. 网格布置a)增加重合网格打断功能。

b)修改网格打断精度。

网格延伸等能正确打断。

c)修改取消节点,不会导致重合网格。

同时增加<5度是按在同一条直线上的判断。

d)增加选择形成网点,提高打断速度。

e)增加线线夹角,点点距离查询。

f)打断增加墙板处理机制,如果构成墙板的网格被打断,则删除墙板及其上荷载。

5.模型检查a)增加重合网格检查功能。

采用特殊算法,检查速度非常快。

b)增加重合墙板检查功能。

c)增加异形墙板检查功能。

共5种情况,错误1三角形墙错误2不能构成墙板! 警告:3边数>20警告:4异形墙板,不在一个平面等错误:5不正常闭合45d) 优化悬臂构件检查,提高计算速度。

e) 根据工程经验需要和程序编制特点,最小节点间距默认值修改为50mm ,最短构件长度默认值修改为100mm 。

新《技规》普速铁路部分条文变动对照说明PPT文档33页

新《技规》普速铁路部分条文变动对照说明PPT文档33页
新《技规》普速铁路部分条文 变动对照说明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修改说明 和 高速铁路概述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修改说明 和 高速铁路概述
第一编技术设备,主要对技术设备进行基本规定,提出基本要求,详细的规定和 要求由相关专业技术规章明确。高速版不含TDCS、驼峰信号;普速版含CTCS-2 级列控系统,不含CTCS-3级列控系统。
第二编行车组织,高速版和普速版的写法不同,普速铁路部分维持了既有的编写 模式,高速铁路部分借鉴发达国家铁路规章的编写模式,按场景编写,力求将一 个个行车技术作业场景描述清楚、完整,便于工作人员操作执行。
• 补充了200km/h及以上各专业的 相应内容;
• 删除了政府层面行政方面的内容; • 高铁部分增加了灾害天气行车、
设备故障行车和非正常行车; • 标准和设计规范有详细规定的内
容,新《技规》作了适当简化。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废止文件
•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道部令第29号)
• 《铁路200~250km/h既有线技术管理办法》铁科技[2008]222号
普速版部分,共19章462条。 第一编技术设备,9章221条;第二编行车组织,5章186条;第三编信号显示,5章55条。
目录结构-高速版部分
总则
第十一章 编组列车
第一编 技术设备
第十二章 调度指挥
第一章 基本要求
第十三章 列车运行
第二章 线路、桥梁及隧道 第十四章 限速管理
第三章 信号、通信
第十五章 调车工作
第十二章 调车工作 第十三章 行车闭塞 第十四章 列车运行 第三编 信号显示 第十五章 基本要求 第十六章 固定信号 第十七章 移动信号及手信号 第十八章 信号表示器及标志 第十九章 听觉信号
附图1 客货共线铁路建筑限界 附图2 客货共线铁路机车车辆
限界
附件1 路票 附件2 绿色许可证 附件3 红色许可证 附件4 调度命令 附件5 出站/跟踪调车通知书 附件6 轻型车辆使用书 附件7 调度命令登记簿 附件8 书面通知 附件9 半自动闭塞发车进路通

铁路技规第十版(新)

铁路技规第十版(新)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第十版)文章来源:铁道部更新时间:2006-12-21 14:50:29总则铁路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是运输能力大、节约资源、有利环保的交通运输方式,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铁路要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适应保障国防建设的需要。

铁路运输具有高度集中、各工作环节紧密联系、协同配合。

为确保铁路安全正点、方便快捷、高速高效,必须加强铁路技术管理,制定统一、科学的《铁路技术管理规程》。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规定了铁路在基本建设、产品制造、验收交接、使用管理及保养维修方面的基本要求和标准;规定了铁路各部门、各单位、各工种在从事运输生产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责任范围、工作方法、作业程序和相互关系;规定了信号的显示方式和执行要求;明确了铁路工作人员的主要职责和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铁路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使铁路技术管理的基本规章。

除了其他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以及各部门、各单位制定的技术管理文件等,都必须符合《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的规定。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是长期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的总结,它将随着运输生产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渐充实和完善。

在铁道部没有明令修改以前,任何部门、任何单位、任何人员都不得违反本规程的规定。

第一编技术设备第一章基本要求基建、制造及其验收交接第1条铁路的基本建设、产品制造应综合配套,保证质量,采用保证行车安全的技术设备,不断提高运输能力,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

应采用先进、成熟、经济、适用、可靠的技术,实现技术设备标准化、系列化、模块化、信息化,加快实现铁路现代化。

第2条铁路基本建设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进行,必须符合国家和铁道部规定的技术标准。

设计工作必须由具有设计资质的单位承担,根据已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须考虑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劳动安全、劳动卫生及消防的要求,并充分吸取施工、维修、使用部门的意见。

新《技规》普速部分必知必会版

新《技规》普速部分必知必会版

新《技规》普速部分必知必会版第二编1.新技规的名称规范汇总有关作业的要求。

相应调整了有关发车作业要求:删除发车指示信号,由车站发车人员发车。

第278条对动车组以外旅客列车编组顺序表的交接进行了重新规范:1.在始发站由车站人员与司机办理交接。

2.中途换挂机车时,到达司机与车站间、车站与出发司机间办理交接。

仅更换机车乘务组时,机车乘务组之间办理交接。

3.列车到达终到站后,司机与车站办理交接。

车站与司机的交接地点均为机车停留位置。

第231条指挥列车运行的命令(运行揭示调度命令除外)和口头指示,只能由列车调度员发布。

(1)受令者取消运转车长。

(2)根据目前实际作业情况,对“因行车设备故障、灾害或施工,以及列车中挂有限速的机车车辆等,需要使列车临时限速运行”增加了“(纳入运行揭示调度命令及本务机车、动车组自身设备原因限速时除外)”的限制条件。

(3)自动站间闭塞法行车转为半自动闭塞法行车及转回的调度命令,由于信号及司机行车方式不发生变化,可不发给司机。

第251条旅客列车、回送客车底不准编挂货车。

注解:251条内容根据车次区分(回送图定客车底,在车次前冠以“0”)第252条客车编入货物列车回送时,客车编挂辆数不得超过20辆,应挂于列车中部或后部。

注解:252条客车编挂位置,从编组顺序表确认客车编挂中部后部位置。

第253条动车组以外的旅客列车应安装列尾装置。

特殊情况下,无法安装或使用列尾装置时,应制定具体办法。

半自动闭塞区段货物列车尾部须挂列尾装置,其他区段货物列车尾部宜挂列尾装置。

货物列车尾部未挂列尾装置时应以吊起尾部车辆软管代替尾部标志。

尾部车辆软管的吊起,有列检作业的列车由列检人员负责,无列检作业的列车由车务人员负责。

第261条第19表机车计算重量及每台换算闸瓦压力表变化DF4、DF5、DF7、DF8、DF11机车换算闸瓦压力650KN修改为:680KN.DF8B机车换算闸瓦压力720KN修改为:900KN.1.普通货物列车最高速度为90 km/h时,每百吨列车重量按H高摩合成闸瓦换算闸瓦压力不得低于150 KN。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 (普速铁路部分)》条文说明上册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 (普速铁路部分)》条文说明上册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普速铁路部分)》条文说明上册《技规》条文说明编写组中国铁路总公司2014年.北京内容简介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简称《技规》)条文说明按照高速铁路部分和普速铁路部分分别编写,每部分分为上、中、下三册,共六册。

上册是《技规》总则和第一编技术设备的条文说明,其中技术设备包括基本要求,线路、桥梁及隧道,信号、通信,铁路信息系统,车站及枢纽,机车车辆,供电、给水,房屋建筑,铁路用地。

中册是《技规》第二编行车组织的条文说明,其中高速铁路部分包括基本要求、编组列车、调度指挥、列车运行、限速管理、调车工作、施工维修、灾害天气行车、设备故障行车、非正常行车组织和救援,普速铁路部分包括基本要求、编组列车、调车工作、行车闭塞和列车运行。

下册是《技规》第三编信号显示的条文说明,包括基本要求、固定信号、移动信号及手信号、信号表示器及标志、听觉信号。

为便于读者学习,在每条说明前都附有条文。

本书为《技规》普速铁路部分条文说明上册。

前言为适应国家铁路运输高度集中、各工作环节紧密联系的特点,确保国家铁路安全正点、方便快捷、高速高效,实现国家铁路科学、规范的技术管理,中国铁路总公司制定了《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简称《技规》)。

《技规》是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技术管理的基本规章,是长期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的总结。

铁路有关部门、单位和人员必须共同遵守《技规》的有关规定,中国铁路总公司其他规章、标准和规范性文件,以及各部门、各单位制定的技术管理文件等,必须符合《技规》的规定。

本书是对中国铁路总公司第1版《技规》条文的说明,逐条对《技规》条文进行了解释说明,对铁路广大职工和从事铁路有关工作人员学习、掌握《技规》内容,具有重要参考作用。

中国铁路总公司科技管理部和运输局共同组织编写了本书,编写组由铁路管理、科研、行车、设计等部门和单位的人员组成。

编写过程中,参编人员认真调研,收集资料,反复讨论,集思广益,力求编写能够充分体现国家铁路技术设备、行车组织、管理体制的特点和要求。

新《技规》普速铁路部分条文变动对照说明

新《技规》普速铁路部分条文变动对照说明

21 增加了施工作业时,施工列车司机应 熟悉线路和施工条件的要求。
第379条 施工时,除本项施工外的车列或列车不得 进入封锁区间。进入封锁区间的施工列车司机应熟悉线 路和施工条件。
22 增加了维修作业安全防护的有关要求。明确
了对线路备用轨料、旧轨料、废土废渣等物料的 堆放要求及临时拆除封闭栅栏时的防护看守要求。
安全线向车挡方向不应采用下坡道,其有效长度一般不小于50 m。
11 普速第105条
线路允许速度是指工务、供电、电务、房建等固定设备技术条件确定的列车通 过铁路线路时的最高速度。(铁运[2010]50号)
线路允许速度应根据设计文件或工务、供电、电务、房建等固定设备技术条件 确定
第二编 行车组织
12 普速第348条
5 到发线间或到发线与其他线
5 000
6 站内线间设有高柱信号机时,相邻两线(含正线)均需通行超限货物列车
5 300
7 站内线间设有高柱信号机时,相邻两线(含正线)只有一条通行超限货物列车 5 000
8 牵出线与其相邻线
调车作业繁忙车站 改建困难或仅办理摘挂取送作业
6 500 5 000
注:线间有建(构)筑物或有影响限界的设施,最小线间距按建筑限界计算确定。 既有线列车最高运行速度提速到140~160km/h时,可保持4m线间距。
2
三线及四线区间的第二线与第三线
5 300
3
站内正线
5 000
无列检作业
5 000
站内
正线
4
与相
邻到
发线
有列 检作 业或 上水 作业
v≤120km/h 120<v≤160km/h 160<v≤200km/h
一般 改建特别困难

技规变化情况

技规变化情况

大同车务段新《技规》与旧《技规》的不同之处一、有关常用词语的变化1、“手制动机”变为“人力制动机”2、“客运列车”变为“旅客列车”3、“列车无线调度电话”变为“列车无线调度通信设备”4、新《技规》取消了“混合列车”、“蒸汽机车”等有关规定和词语5、新《技规》增加了“自动站间闭塞”、“行车设备施工登记簿”、“平面调车”、“列车调度指挥系统TDCS、CTC、GSM-R”等规定或字样二、道岔的使用和加锁变化1、道岔使用新《技规》第46条明确“道岔护轮轨螺栓、可动心轨咽喉和叉后间隔铁螺栓、长心轨与短心轨连结螺栓、钢枕立柱螺栓的同一部位同时有2根螺栓缺少或折损”时,该道岔禁止使用,而旧《技规》第43条规定“护轮轨螺栓折损”时道岔禁止使用。

2、道岔加锁新《技规》对分动外锁闭道岔在联锁失效情况下的加锁进行了明确,新《技规》第285条“在无联锁的线路上接发列车时,…………。

进路上的分动外锁闭道岔无论对向或顺向,均应对密贴尖轨、斥离尖轨和可动心轨加锁。

……”。

而旧《技规》在第266条未作明确规定。

三、增加了自动站间闭塞新《技规》第85条规定“闭塞设备分为自动闭塞、自动站间闭塞和半自动闭塞……”,而旧《技规》第83条规定中没有“自动站间闭塞”的分类。

新《技规》在第252、253条中专门对“自动站间闭塞”的行车办法进行了明确。

四、增加了对列车调度指挥系统的详细说明新《技规》第87—91条对列车调度指挥系统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而旧《技规》第86—89条只对调度集中进行了说明。

注:我段管内大同东-柴沟堡间为TDCS列车调度指挥系统。

大同东-燕庄为CTC,郭磊庄未使用TDCS列车调度指挥系统。

五、驼峰信号方面的内容有所增加新《技规》对驼峰信号方面的说明共有5条,即第97—101条,比旧《技规》的第94—96条增加了两条内容。

六、将“列车无线调度电话”改为“列车无线调度通信设备”新《技规》第106条“铁路各调度区段应装设列车无线调度通信设备。

技规部分图标修改内容

技规部分图标修改内容

对《技规》部分图表内容的更正
根据铁道出版社提供的“《技规》有关图表补充说明”的内容,现对有关图表更改内容说明如下,请注意对照修改《技规》。

(红色字体为修改内容)
1.《技规》第25表,以下表为准。

2.《技规》第28表,以下表为准。

3.《技规》第29表,以下表为准。

第29表自动闭塞区段(四显示)特殊情况行车凭证表
4. 客货共线铁路建筑限界(160<v ≤200km/h )基本建筑限界图,以下图为准。

备注:
-×-×- 信号机建筑限
界(正线不适用)
-○-○- 站台建筑限界(
正线不适用)
…………电力机车牵引区段的跨线桥在困难条件下的最小高度
───── 各种建筑物的
基本限界
- - - - -适用于电力牵引区段的跨线桥、天桥及雨棚等建筑物。

单位:mm。

新技规修改添加部分

新技规修改添加部分

新技规修改、添加部分第一篇第三章信号、通信新63条对应旧56条修改第67条新增新71条对应旧63条修改,新增“反方向进站信号机可设在列车运行方向的右侧”。

新79条对应旧71条修改,“发车指示信号或发车信号辨认困难,而中转信号又延长站停时间的车站,应在便于司机瞭望的地点装设发车表示器。

”改为“发车信号辨认困难的车站,应在便于司机瞭望的地点装设发车表示器。

”新82条对应旧74条修改:“在有几个车场的车站,为使列车由一个车场开往另一个车场,应装设进路色灯信号机。

”改为“在设有两个及以上车场的车站,转场进路应设进路色灯信号机。

”新86条对应旧78条修改:增加“集中联锁调车区进行连续溜放作业的分歧道岔,设道岔表示器。

”新87条对应旧79条修改:增加“列车调度指挥系统(TDCS)和调度集中系统(CTC)区段,车站应采用集中联锁。

”新88条对应旧80条修改:第2小点:“正线上的出站信号机未开放时,进站信号机不能开放通过信号,主体信号机未开放时,预告信号机不能开放。

”改为“半自动闭塞、自动站间闭塞及三显示自动闭塞区段,正线上的出站信号机未开放时,进站信号机不能开放通过信号,主体信号机未开放时,预告信号机不能开放。

”第4小点:“区间内正线上的道岔,未开通正线时,两端站不能开放有关信号机。

……”改为:“区间辅助所内正线上的道岔,未开通正线时,两端站不能开放有关信号机。

……”列车调度指挥系统、调度集中系统95、96、97条与旧技规87、88、89条内容表达意思一致新98条对应旧90条修改:最后一段“当调度集中设备故障、维修、施工、及维修需要时,由中心控制转为车站控制。

”改为“CTC应具备分散自律控制盒非常站控两种模式。

分散自律控制模式是通过调度集中设备实现进路自动和人工办理的模式;非常站控模式是遇行车设备故障、维修、施工、及维修需要时,脱离调度集中系统控制转为车站联锁控制台人工办理的模式。

”第100、101、103、104条新增。

新技规与旧技规对照表

新技规与旧技规对照表
项目
序号
条款
新技规修改部分
旧技规
新技规
63
第56条
第63条
“电务段”改为“电务维修机构”;保留“电务维修机构”具备条件;增加动车组、机车和轨道车检修地点的规定。
64
第57条
第64条
无修改
65
第58条
第65条
“计算机监测系统”改为“信号集中监测系统”;“对信号设备运用状态进行实时监测、故障及超限告警”改为“对信号设备运用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实现故障及超限告警”。
16
第15条
第16条
增加“在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内修建各种建(构)筑物等设施,取土、挖砂、挖沟、采空作业或者堆放、悬挂物品,应征得铁路运输企业同意并签订安全协议。铁路运输企业应当派员对施工现场实行安全监督。在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以外、影响范围内进行影响铁路线路安全稳定的作业时,应当与铁路运输企业协商一致。”
13
第12条
第13条
无更改
14
第13条
第14条
删除“靠近铁路线路修建各种建筑物及电线路时,须经铁路局批准”。
15
第14条
第15条
将“铁路线间距表1中5到发线与相邻到发线”改为“到发线间或到发线与其他线”;“6站内相邻两线均需通行超限货物列车”改为“站内线间设有高柱信号机时,相邻两线(含正线)均需通行超限货物列车”;“7站内相邻两线只有一条通行超限货物列车”改为“站内线间设有高柱信号机时,相邻两线(含正线)只有一条通行超限货物列车”;取消“8、9、10、12、13、14、15内容”;取消客运专线铁路线间距;在“2.曲线部分中增加V≦160km/h”。
8
第8条
第8条
无修改
9
第9条
第9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技规修改说明(十版)本次技规由原来371条增加到395条,有变化的267条,增加38条,删除14条。

一.适应跨越式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

突出适应消防、环保要求。

充分体现铁路运输“以人为本”的原则。

1、适应铁路机构改革的变化。

考虑铁路机构改革的变化,《技规》中涉及机构的名称、业务范围、管理模式做了相应修改;明确了合资铁路、进入国家铁路作业的地方铁路及专用铁道的有关技术管理规定。

2、注重劳保、道口安全、消防、环保要求。

3、新建或改造的铁路设施、设备的责权利提出了具体要求,本次《技规》修改增加了对这些设备、设施的耐久性要求。

4、明确《技规》是根据依法行政的要求,在总则中明确了《技规》依据《铁路法》、《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制定基本规章。

二.适应提速、新技术、新设备的发展。

1、引入动车组、信息系统、行车安全设备等。

对自轮运转特种设备的管理、维修、运用等做了基本规定。

2、增加自动站间闭塞、修改相对方向同时接发车。

3、调整《技规》中机车车辆限界,补充铁路建筑接近限界。

4、修改了主要机车车辆重量、长度、换算闸瓦压力和制动限速表,并规定新技术设备的运用条件和检修容许限度。

增加接近信号机。

5、增加特定引导施工,对列车分类和等级重新做了规定,增加了单司机执乘的内容,对《技规》中规定由乘务组承担的工作进行了调整,并修改了机车与车辆连挂、摘解作业的有关规定;不派运转车长执乘的旅客列车,对《技规》中规定由运转车长承担的工作进行了调整。

6、调整以120km/h、160km/h、200km/h划分线路速度等级,取消原140km/h。

7、取消蒸机车相关内容,取消钥匙路签等规定。

8、增加调度集中,列车调度指挥系统,取消调监与遥信。

9、重新定意列车超速防护系统。

新增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三.规范管理、统一用语,用语更准确,涵意更广泛。

1、修改表示数量汉字为数字。

2、少于改为小于。

3、取消混合列车,改客运列车为旅客列车。

4、改制动软管为软管。

5、改列车无线调度电话为列车无线调度通信设备。

7、手制动机(含脚踏式)改为人力制动机。

8、改机车、车辆为机车车辆。

9、用概括定意取替具体名称。

10、建筑接近限界修改为建筑限界11、“进行信号”主要是指半自动闭塞区段出站信号机显示的一个绿色和两个绿色灯光,而“进行的信号”主要是指“进行信号”以外的准许运行的信号。

一总则1、《技规》是铁路技术管理的基本规章。

2、铁路职工原指国家铁路在册工作人员,考虑到铁路工业、建设、设计等单位均与铁道部脱钩,以及加强铁路行业管理的需要,《技规》应对所有铁路工作人员提出要求,故取消了对铁路职工的具体要求。

3、对于铁路的定位描述进行了修改。

第一编技术设备第一章基本要求基建、制造及其验收交接第1条一般说明,根据《铁路主要技术政策》对铁路技术发展总原则、总目标的要求,对此条进行了修改。

原文:各种技术设备应采用先进技术,实现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从我国的具体条件出发,逐步实现铁路现代化。

修改:为应采用先进、成熟、经济、适用、可靠的技术,实现技术设备标准化、系列化、模块化、信息化,加快实现铁路现代化。

第2条明确卫生为劳动卫生,和增加消防要求第3条为了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增加:加强环境保护;工程施工的招投标制度已在我国建设行业全面推广,应严格执行,所以增加了招投标的规定。

第4条:建设竣工要求:1、随着铁路不断提速,铁路运输安全对建设工程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线路工程验收的重要内容就是能否满足设计行车速度的要求,根据《铁路主要技术政策》对新建120km/h 及以上铁路要达到设计行车速度的规定,本条对新建和改建工程竣工后线路验收时的行车速度做了明确的规定。

依据市场经济规则,增加了工程设施质量保证期的要求。

增加:新建、改建的工程设施,施工单位必须有明确的质量保证期。

原文:新建和改建线路验收时须达到规定的行车速度。

修改:线路验收时应达到设计速度。

第5条消防设施”是铁路基本建设项目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予以补充。

原文:水土保持及劳动安全卫生设施,修改:水土保持、劳动安全、劳动卫生及消防等设施,第6条机车、车辆等设备、器材及其零部件,全文修改1.随着铁路技术装备的不断发展,动车组数量有较大增加,而且今后将成为铁路运输非常重要的移动设备,另外,自轮运转特种设备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对铁路运输安全有一定的影响,必须加强自轮运转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

因此,将《技规》中的“机车、车辆”改为“机车车辆”拓展了内涵。

机车车辆包括机车、车辆、动车组及自轮运转特种设备。

第7条,对照新稿说明:1.企业建立健全严格的产品质量管理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对企业的基本要求,在《技规》中可不再赘述。

进入铁路的产品质量要求进行修改明确第8条新设备使用要求。

增加与管理细则原文:在开始使用修改:投入使用第9条曾加安全技术设备,机车、车辆改为机车车辆第10条机车、车辆改为机车车辆第11条主要设备的报废、调拨增加动车组须经铁道部批准,提高要求,原铁路局批准。

12条无限界增加安全保护区第13条机车车辆原文:建筑接近限界修改:建筑限界※第14条自行对照区间及站内两相邻线路中心线间的标准距离规定原文:站内正线保证能通过超限货物列车。

修改:站内正线须保证能通过超限货物列车。

重点强调“须”。

取消给水站新增15条安全保护区,根据《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规定养护维修及检查※第16条(第15条),在《技规》中明确综合维修天窗的时间,使之制度化。

原文:基础设施逐步实行天窗修理,提高质量,发挥设备能力。

修改:基础设施实行天窗修理。

※第17条(第16条)原文:铁路技术设备应经常保持完整良好状态。

修改:铁路技术设备应保持完整良好状态。

第18条(第17条)1、增加备品2、对各种机械设备应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包含了“作业过程”,突出了安全、技术的要求,对保证作业安全有重要作用;在管理、维护方面也采用了更加科学有效的责任制模式,因此,不再对“包机制”作统一规定。

第19条(第18条)定期检查1.为了保证铁路运输安全,设备定期检查应注重实效。

为使制度适应铁路机构改革的变化,对各级检查委员会的组成部门和人员不作具体规定,由主任委员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铁路局具体有关部门和单位。

特、一、二等站有关单位负责人。

增加供电系统三等及其以下车站工务、电务领工员或工长改为等有关专业负责人第20条(第19条)铁路局检查,1.为了适应铁路局机构改革的变化,提高设备检查制度的实际效果,对负责检查的具体部门不做统一规定,由铁路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1款增加:、凡跨越江河、水库的特大桥、大桥及其他需要了解墩台冲刷、河床变化、河道变迁及水文动态情况的跨河桥梁,每年应进行桥渡水文检测、检定。

2款明确:使用轨道检查车、钢轨探伤车定期对线路进行检查。

工务段段长、领工员删除。

3款:列车无线调度电话改为列车无线调度通信设备6款:增加供电9款:增加:对客运服务设备每年春运前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10款增加危险品检查设备,11款对红外线轴温探测设备等安全监测设备增加13款13.每年汛期前组织有关部门对沿线危树进行检查。

增加:除上述检查外,根据线路的年通过总重、线路允许速度,铁道部专业技术机构使用专用设备定期对主要线路进行轨道、钢轨探伤、通信信号、接触网检查。

救援设备第21条(第20条)救援、抢修车,增加:配备应急通信设备。

便于提高工作效率。

增加:大型养路机械需配备专门起复装备及铁鞋。

进口大型养路机械都配备不同的起复设备,而国产大型养路机械目前还没有明确要求,因此,应统一规定大型养路机械配备专门起复设备增加:铁道部、铁路局应急救援中心应配备相应的应急通信设备,确保事故现场的图像、话音及数据在规定的时限内传送至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自然灾害预防防洪、防寒、防暑、防火改为自然灾害预防,定意更广。

第22条(第21条)主要是防洪明确铁路局责任:铁路局增加:在汛期前须将防洪危险处所抄送跨局列车运行的相关铁路局。

增加:对水流量大、河床不稳定的桥梁,要设置必要的监测仪器,增加:加强对电子设备的雷电防护及电磁兼容防护工作,逐步建立雷电预警系统,提高设备抗御电磁干扰能力,减少或防止雷电等自然灾害对设备的影响。

第23条(第22条)防寒要求原文:1、对有关人员进行防寒过冬教育,对缺乏冬季作业经验的人员进行考试;取消“对缺乏冬季作业经验的人员进行考试”。

规定不明确修改:1、对有关人员进行防寒过冬培训,并按规定做好防寒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和发放工作;第24条(第23条)防暑要求取消厂、段的高温车间,机构改革。

第25条(第24条)防火要求中:取消蒸汽机车相关规定,增加动车组、大型养路机械增加:计算机机房、行车安全监测设备新增#第26条铁路行车安全监测设备,内容。

新增#第27条行车安全监测设备联接信息共享和提供信息。

第二章线路、桥梁及隧道设备一般要求第28条(第25条)为了保证线路、桥隧的质量的机构设置原文:,大型养路机械段,线路、桥隧大修队。

修改:工务机械段。

第29条(第26条)明确工务段、工务机械段配备设备铁路线路第30条(第27条)段管线增加“供电”※第31条(第28条)铁路建设标准分为三级,修改为客货共线Ⅰ、Ⅱ级铁路、客运专线铁路客货共线Ⅱ级铁路120km/h一般1000改为1200、80km/h一般450改为600,特殊困难400改500。

增加200km/h标准。

增加客运专线最小、最在曲线半径标准表。

※第32条(第29条)原文:车站必须设在坡道上时,其坡度不得超过 1.5‰;在地形特别困难的条件下,经铁道部批准,允许将不办理调车或摘下机车等作业的中间站,设在不大于6‰的坡道上,并保证列车的起动,但两个相邻的中间站,不应连续采用超过1.5‰的坡度。

修改:车站必须设在坡道上时,其坡度不应超过1‰;在地形特别困难的条件下,会让站、越行站可设在不大于6‰的坡道上,且不应连续设置,并保证列车的起动设计速度160km/h区段站、编组站车站平面最小曲线半径1000改为1600客运专线入表线路平面及纵断面※第33条(第30条)移交资料要求线路平面及纵断面经常保持改为应保持原文:并标记于竣工图内修改:并形成完整的竣工资料,原文:线路平面及纵断面的变动,不得侵入限界。

修改:线路平面及纵断面的变动,必须满足限界要求。

路基第34条(第31条)对路肩宽度作出了新的调整,根据“强本简末”的精神,应重视和提高路基的设计标准。

重新明确路肩宽度:线路设计速度为200km/h路段的路堤、路堑两侧均不应小于1.0m;线路设计速度为160km/h及以下的铁路路堤不应小于0.8m,路堑不应小于0.6m。

路肩标高不低于设计洪水位加波浪侵袭高(或斜水流局部冲高)加壅水高再加0.5m。

路基两侧应留有足够宽度的铁路用地,保证路基稳定,满足维修检查通道、栅栏设置及绿化带建设的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