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建筑史--绪论

合集下载

中国建筑史---绪论

中国建筑史---绪论

攒尖顶
攒尖就是把所有的脊 都攒到一起的意思, 平面为圆形或多边形, 上为锥形的屋顶,没 有正脊,有若干屋脊 交于上端。一般亭、 阁、塔常用此式屋顶。 攒尖也分单檐与重檐。 如下图便是重檐的天 坛的祈年殿。
太和殿 (重檐庑殿顶)
中和殿 (四角攒尖顶)
保和殿 (重檐歇山顶)
悬 山 顶
也叫挑山,屋面只有前后两个坡,从侧面看,屋面的檩头 在山墙处没有停下来,而是又外挑了一段伸出山墙之外, 屋面上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悬山之名由此而来。 不 过中国古代的重要建筑基本没有使用悬山式屋顶的
较大的殿宇的正脊两 端有鸱吻(鸱尾、龙 吻).
垂(斜)脊的外端(檐角 一端)排列着一系列 脊饰,最外面是若干 个小动物称为蹲兽, 最后面龙头状的,称 为垂兽。
四、中国古建筑的式样
• 等级分明 • 不可以“僭(jiàn)越”
四、中国古建筑的式样
• 屋顶是我国传统建筑造型中非常重要的构成因素 中国的建筑都突出屋顶的造型作用,在不同的历史时 同形态。从我国古代建筑的整体外观上看,屋顶是其 的部分。我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式样非常丰富,变化多 者有庑殿顶、歇山顶,等级低者有硬山顶、悬山顶。 攒尖顶、卷棚顶,以及扇形顶、盔顶、盝顶、勾连搭 穹窿顶、十字顶等特殊的形式。庑殿顶、歇山顶、攒 单檐,重檐之别,攒尖顶则有圆形、方形、六角形、 化形式。
景色(西湖的)
2、古建筑形式:
• 台:中古东汉之前的主要建筑形式,古代高台建筑较 代建筑较少。
• 轩:园林中的比较常见的形式,建筑形式较为特别, 一面没有墙,形成敞开式的形式。
• 榭:在水面上的建筑形式,形成水面上的建筑风景。 • 廊:长条行的室外回廊,链接建筑与建筑之间的建筑
个建筑平面的较为边缘的地区 • 坊:船型的建筑,不能移动或者在水上游走,或用石

中国建筑史课件

中国建筑史课件
累叠,构成房屋的壁体。中国建筑史课件
2 大木作
• 大木作:构件建筑中承重的构件 • 梁檩枋椽柱 • 斗拱昂翘升
中国建筑史课件
• 梁:沿进深方向在柱上架设的水平承重构件。宋代称“栿”。 明栿:显露的或在平棊(天花)以下的梁,称为明栿。 草栿:隐藏在平棊以上的梁,表面不加工的,称为草栿。
• 檩:承载椽子并连接横向梁架的纵向构架; • 枋:联系梁,联系柱头和柱脚的构件; • 椽:飞子,首尾钉在上下檩上 • 柱:直立承受上部重量的构件。
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 庙而三;士一庙。庶人祭与寝。《礼记》
中国建筑史课件
• 规划或总体布局模式:
• 对称:对称轴具有统率全构图的重要作用,引入到人际关 系,礼纳入其中,建筑单体和群体布局,突出尊卑的差别 与和谐的秩序,中轴线上的主要构图因素,具有尊严的效 果。
中国建筑史课件
中国建筑史课件
第一章 绪论
古代世界七个主要的独立建筑体系:中国建筑,欧 洲建筑,伊斯兰建筑,古埃及建筑,古代西亚建筑,古 代印度建筑,古代美洲建筑。中国建筑,欧洲建筑,伊 斯兰建筑被认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
中国建筑史课件
第一节 中国建筑史学的开创
中国建筑史课件
• 1929年,朱桂辛(启钤)曾任北洋政府内务部长创办 中国营造学社,中国建筑史的研究纳入轨道。成果: 二十余册《中国营造学社汇刊》
罗哲文”等
中国建筑史课件
第二节 中国古代建筑哲理
成熟的建筑体系――成熟的哲学体系。 中国建筑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形式,建立在中国人的 哲学观念,审美心理、风俗习惯之上。
中国建筑史课件
一 建筑的礼制化 • 中国建筑以体现人间的传统秩序为最重,中国古
代建筑布局,以儒家上下之礼和男女之礼为基本 构思。 • 男女之礼――宫殿“前朝后寝”住宅“前堂后室” • 上下之礼――《周礼》《礼记》《仪礼》对包括 建筑在内的等级形式,做了原则规定。

中国古代建筑》ppt课件 - 绪论—

中国古代建筑》ppt课件 - 绪论—

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特征 ▲ 斗拱是中国木架构建筑特有的结构部件
●斗拱:主要构件:栱、斗、昂
第二节 中国古代建筑基本特征
斗拱
第二节 中国古代建筑基本特征
斗拱:主要构件:栱、斗、昂
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特征 ▲ 斗拱实例
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特征 ▲ 斗拱实例
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特征 ▲ 03单体建筑的构成:
●整治环境 ●心里补偿
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特征
▲ 06建筑类型
建筑类型是因其特定的社会需要而产生的。 中国古代最早出现的建筑史先民们为谋求基本生存空间 而构筑的穴居和巢居。 10大建筑类型:
1、居住建筑;2、政权建筑及其附属设施;3、礼制建筑; 4、宗教建筑、5、商业与手工业建筑;6、教育、文化、娱乐建筑; 7、园林与风景建筑;8、市政建筑;9、标志性建筑;10、防御建筑;
中国建筑史(第七版) 第一讲
2023年8月
目录
为什么研究古代中国建筑史?
◐中国建筑延续了两千余年的一种工程技术,本身已是一种艺术系统, 许多建筑便是我们文化的表现,艺术的大宗遗产; ◐搜集实物,考证过往,已是现代的治学精神; ◐复兴国家民族的决心,对我国历代文物,加以认真整理及保护时,我 们便不能忽略中国建筑的研究。
目录
《中国建筑史》
第一篇 中国古代建筑 绪论+9
第二篇 中国近代建筑(1840-1949年)
第三篇 中国现代建筑(1949年之后)
可读书籍
1、《梁思成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刘敦桢文集》,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二版)刘敦桢,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科学出版社; 5、《中国建筑的类型与结构》刘致平,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营造法式注释》梁思成(上),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7、《清式营造则例》梁思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8、《中国建筑史》,梁思成,三联出版社; 9、《中国古典园林》,周维权,清华大学出版社。 10、《中国园林建筑构造设计》,田永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中国建筑史》课程笔记

《中国建筑史》课程笔记

《中国建筑史》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建筑的定义与功能1. 建筑的定义建筑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它通过空间和实体的组合,满足人类居住、工作、休闲、文化等多元化需求。

建筑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构成,它还承载着社会、历史、文化、技术等多重价值。

2. 建筑的功能(1)实用性:建筑最基本的功能是提供遮风避雨的场所,满足人们的日常活动需求,如居住、教育、医疗、商业、交通等。

(2)审美性:建筑通过其形式、色彩、材料、比例、尺度等元素,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提升人们的审美体验。

(3)象征性:建筑常常被赋予特定的象征意义,如权力、财富、信仰、身份等,成为社会地位和文化认同的标志。

(4)技术性:建筑是技术进步的产物,它体现了人类对材料、结构、环境控制等方面的探索和创新。

(5)环境适应性:建筑需要适应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中国建筑史的研究对象与方法1. 研究对象(1)建筑实体:包括古代宫殿、民居、寺庙、园林、城市、墓葬等各类建筑。

(2)建筑技术:如木构架、砖石结构、穹顶技术、装饰工艺等。

(3)建筑制度:包括建筑规范、城市规划、工程管理等。

(4)建筑文化:建筑与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等的关系。

(5)建筑人物:历史上著名的建筑师、工匠、理论家等。

2. 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系统搜集和分析古代文献、典籍、地方志、建筑专著等,提炼建筑历史信息。

(2)实地考察法:对现存建筑进行详细的现场记录、测量和分析,了解建筑的实际状况。

(3)比较研究法: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建筑进行比较,探讨其风格演变和相互影响。

(4)类型学研究法:对建筑进行分类研究,总结各类建筑的共性和特性。

(5)考古发掘法:通过对建筑遗址的发掘,揭示建筑的历史层次和结构特点。

(6)建筑复原法:根据历史资料和考古成果,对已不存在的建筑进行科学复原。

三、中国建筑史的研究意义1. 文化传承:中国建筑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建筑史有助于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中国建筑史绪论部分

中国建筑史绪论部分

戏台;
7、园林、风景建筑:皇家园林、寺庙园林、私家园林、 风景区;
56
8、市政建筑:鼓楼、钟楼、桥梁;
9、标志建筑:风水塔、华表、牌坊、门楼;
10、防御建筑:城垣、城楼、墩台。
57
西安大雁塔
58
长 城
嘉 峪 关
59
八、工官制度
(一) 工官制度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与官本位体 制的产物。
工官是城市建设与建筑营造的具体掌管者和 实施者,对古代建筑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士大夫文化
以理想的社会、理想的 抱负、理想的感情、理 想的品格为思想体系的 文化
原始宗教
人为宗教
城 市
宫 殿
住 宅
坛 庙
陵 墓

石 窟
寺 庙
祠 观
园 林
8
由于西周时期的散文主要是祭祀、占卜的记录,即使是 发布命令、训诫臣下的辞令,也都是在仪式的背景下进行的, 所以它的主要作者都是巫史。
随着时代的发展,原始宗教文化开始向理性文化转变,
建筑特征总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的, 影响和支配下形成的,中国地域辽阔,地质、地貌、 气候、水文条件变 化很大,各民族历史背景、文 化传统、生活习惯不同。
12
北京天坛
13
14
15
16
进村不见村,树冠露三分,麦垛星罗布,户户窑院沉
17
18
19
一、建筑的多样性与主流
(二)基本分类:
60
八、工官制度
(二)国家最高工官: 1、周—秦(司空):主司空土以居民; 2、秦--汉(将作):将作少府,将作大将; 3、唐、宋(将作监):少将,少监; 4、隋设工部,掌管全国土木建筑、屯田水利,仍设作监 或少府; 5、明、清(工部):营缮司(所),营造司。

绪论——中国建筑史课件PPT

绪论——中国建筑史课件PPT

第一节 绪论
– 用院落引导空间序列,控制人的感情变化,最终达
到某种精神境界;如故宫的院落布置。
庭院的大小、形式也有差异;
第一节 绪论
– 庭院的围合方式: – (1)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墙围合; – (2)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廊围合,通常称为“廊院”; – (3)主房前两侧东西各设厢房一座,前设院墙与院
门,通常称为“三合院”;如将前面的院墙改建成 房屋,则称为“四合院”; – (4)园林中灵活的院落围合方式。
中国古代建筑史—— பைடு நூலகம்论3
第一节 绪论
• 6、建筑群的组合
– 擅长于运用院落的组合手法来达到各类建筑物的不
同使用要求和精神目标,是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群
体特征; – 庭院是中国古代建筑布局的灵魂; – 庭院是由屋宇、围墙、走廊围合而成的内向封闭空
间,可以创造出宁静、安全、洁净的生活环境; – 不同地区,由于气候和地形条件、功能等的不同,

1中国建筑史——绪论

1中国建筑史——绪论

(2、抬梁式木构架
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 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 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梁的 总数可达3-5根,在最上层的 梁中央放脊瓜柱以承脊檩。
这种木构架多用于北方地 区及宫殿、庙宇等规模较大的 建筑物。 特点:可以获得较大的室 内空间,但耗材多。
2、中国木构建筑的重要构件——斗拱
是中国木架建筑特有的结构部件,主要是在柱子上伸出 悬臂梁承托出檐部分的重量。

心理补偿
采用文学和风水的手段进行补偿。
六、建筑类型
1、按建筑的使用功能分
(1) 居住建筑 (2)政权建筑及其附属设施 (3)礼制建筑 (4)宗教建筑 (5)商业与手工业建筑 (6)教育、文化、娱乐建筑 (7)园林与风景建筑 (8)市政建筑 (9)标志建筑 (10)防御建筑
2、按发展模式分:官式建筑和民间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特征综述
一、建筑的多样性和延续性
1 、多样性:指横向的比较, 地域的差异。
1 )建筑形式多种多样,如窖 洞、江南民居、草原毡房等。 2 )建筑材料的多样性,木结 构、砖石构、生土结构等。 3 )建筑结构形式的多样性, 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混 合式等。
2、中国古代建筑的多样性与主流
4、装饰与结构构造统一
5、建筑群体的组合
◆ ◆ 庭院:群体组合的基本单位。 庭院的围合方式: 一是在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墙围合; 二是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廊围合,通常称之为“廊院” 三是主房前两侧东西相对各建厢房一座,前设院墙 与院门,通常称之为“三合院”;如将前面的院墙改建为 房屋(“门屋”或“倒座”),则称“四合院”。
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 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合称斗拱。 作用:1)位于柱与梁之间,起着承上启 下,传递荷载的作用。 2)保护柱子等木结构不被雨水侵 蚀。 3)它构造精巧,造形美观,是很 好的装饰性构件。

【中国建筑史重点知识】图文资料

【中国建筑史重点知识】图文资料

【中国建筑史重点知识】图⽂资料《中国建筑史》绪论1.穿⽃式:是我国古代⽊构建筑的主要结构体系的⼀种,其特点是:⽤穿枋把柱⼦串联起来,形成⼀榀榀的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向,再⽤⽃枋把柱⼦串联起来,由此形成了⼀个整体框架。

2.抬梁式:是我国古代⽊构建筑的主要结构体系的⼀种,其特点是: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头上再⽤矮柱⽀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上,梁的总数可达3~5根。

当柱上采⽤⽃拱时,则梁头搁置于⽃拱上。

3.建筑与环境:中国儒家和道家都主张“天⼈合⼀”的思想,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这种思想促进了建筑与⾃然的相互协调与融合,从⽽使中国建筑有⼀种和环境荣威⼀体的、如同从地中⽣出⼀般的⽓质。

主要⽅⾯有:1)善择基址;2)因地制宜;3)整治环境;4)⼼理补偿4.《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为宋代李诫编著。

5.⼯官: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和建筑营造的具体掌管者和实施者。

周⾄汉“司空”,汉代以后“将作”,秦⾄西汉“将作少府”,东汉“将作⼤匠”,唐宋“将作监”6.中国建筑之最:1)最早采⽤榫卯技术的⽊结构房屋: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建筑遗址2)最古⽼的神庙遗址:辽宁建平县⽜河梁⼥神庙3)世界最早出现的敞肩拱桥:河北赵县安济桥4)我国唯⼀的⽊塔:辽代⼭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5)中国最早的建筑平⾯图:战国中⼭王墓兆域图第⼀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颐墓⽯阙西阙:第⼆章城市建设1.中国最早城市规划学说:战国《考⼯记》,“匠⼈营国,九千⾥,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左祖右社,⾯朝后市,市朝⼀夫。

”环城的城墙九千⾥,每边开三个门。

城内横竖各有九条道,每条道能容下九轨。

皇宫南⾯左侧(东侧)为祭祖宗的太庙;右侧(西侧)是祭社稷的社稷坛。

皇宫南⾯是举⾏朝会,议政之所。

皇宫后⾯是市场。

这个可以⽐对北京城现在的格局来看。

紫禁城南⾯东为太庙,西侧为社稷坛。

紫禁城的南半部分(午门太和门)为理朝之所;后市说的是紫禁城北的北安门(后来改称地安门)。

《中国建筑史总复习》PPT课件

《中国建筑史总复习》PPT课件

2
绪论
4、中国木构建筑特有的构件:斗拱
(1)斗拱的组成:斗 、拱、昂。
(2)斗拱的四个作用:结构作用、度量单位、装饰作用、建筑物等级的象征。
(3)斗拱的演变:
唐宋以前,斗拱的结构作用明显,布置疏朗,用料硕大;
明清以后,斗拱的装饰作用加强,排列丛密,用料减小。
5、单体建筑
(1)外部组成:屋顶、屋身、台基三部分组成。
城市规划专业多媒体系列课程
中外 建筑史
建筑精选课件土建学院城市规划教研室1
绪论
1、建筑的多样性与主流 建筑的多样性表现:南北不同,干阑、毡包、窑洞、四合院等。 主流:以木构架为主流,斗拱为特色
2、木构建筑的结构体系: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三种。 (1)抬梁式:宫殿、坛庙、寺院等大型建筑物常采用。 (2)穿斗式:多用于民居和较小的建筑物。 (3)井干式:少数林区使用。
建筑精选课件
12
第三章 住宅与聚落
1、北方四合院的平面布局及其特点 北方四合院平面布局以院落为特征,以三进院四合院为例: 前院——对外接待区.非请不得入内 内院——家庭的主要活动场所。 后院——家庭服务用区。 特征: A. 中轴对称,等级分明,秩序通过门来体现; B. 院落内向式布局,私密性强,具有良好的警戒护卫功能; C. 外院墙垣厚重,利于遮阳、挡风沙,内院开敞,利于采光、绿 化; D. 建筑密度低,交通占地面积较大。
建筑精选课件
11
3、南朝建康:按地形规划布置,形成了不规则的布局。 4、隋大兴(唐长安)与洛阳的建设 隋大兴城:位于汉长安城东南方;设计者:高颖、宇文恺。 城建革新之处:把官府集中于皇城中,与居民市场分开,功能分区明确。 5、元大都
以宫城、皇城为中心进行布局,轮廓接近方形。 全城道路规整,分为“干道和胡同”两类; 皇城偏于城南,皇城东面为太庙,西面社稷坛。 城墙有宫城、皇城、都城三重,都城门外设瓮城,防御进攻。 6、明代北京:“凸”字形平面,布局以皇城为中心,皇城位于全城南北 中轴线上。皇城的核心是单体建筑的整体特征:

中国建筑史

中国建筑史

或破坏无遗,或仅余大略,市民却毫不觉可惜。代表民族文化特征的百年古建
筑都在“改善”的旗帜下完全牺牲。 在此背景下,梁思成先生主张保留古城建筑,将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建筑 风格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
二、绪

1、中国建筑之特征
(一)以木料为主要构材 木结构体系的优点很多:如维护结构与支撑 结构相分离,抗震性能较高;取材方便,施工速 度快等等。 (二)采用“构架制”结构 中国木结构体系历来采用构架制的结构原理: 以四根立柱,上加横梁、竖枋而构成“间”,一 般建筑由奇数间构成,如3,5,7,9间。立面上 划分三个部分:台基、屋身、屋顶。屋顶的形式 按照等级分为:单坡、平顶、硬山、悬山、庑殿、 歇山、卷棚、攒尖、重檐、盔顶等多种制式,又 以重檐庑殿为最高等级。
七、隋唐时期
4、还原建筑
八、五代宋辽金时期
1、历史背景
宋代是中国古代最为强盛的朝代之一,它在政治、经济、文化、手工业和商业 方面都有发展,科学技术更有很大进步,这使得宋代的建筑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
2、建筑特点
第一、宋代的建筑一改唐代雄浑的特点,变得纤巧秀丽、注重装饰。
第二、已不再兴建规模巨大的建筑了,只在建筑组合方面加强了进深方向的空间 层次,以衬托主体建筑,并大力发展建筑装修与色彩。
《中国建筑史》
——梁思成
目 录
一、背景简介 二、绪论 三、原始时期 四、夏商周时期 五、秦汉时期 六、魏晋南北朝
七、隋唐 八、五代宋辽金 九、元明清 十、清末及民国以后
十一、读后感
一、背景简介
1、作者简介
梁思成,男,中国科学史事业的开
拓者,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学教育学
家。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 筑教育事业。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 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是这一 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他不仅是建筑大师,中国古建筑研 究领域的著名学者,也是解放后致力于

中国建筑史

中国建筑史

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史第一篇中国古代建筑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2)0.1 建筑的多样性与主流(2)1.建筑特征总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的影响和支配下形成的。

2.木架建筑作为主流建筑的优势?3.木架建筑存在的根本缺陷?0.2 木架构的特色(3)1.木构建筑的结构体系?2.抬梁式和穿斗式的比较?3.斗拱?0.3 单体建筑的构成(6)1.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的特点?2.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形式?0.4 建筑群的组合(9)1.庭院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灵魂?2.庭院的围合方式?3.北京故宫曲阜孔庙苏州留园?0.5 建筑与环境(11)1.古代建设者如何处理建筑与环境关系?0.6 建筑类型(12)1.中国古代最早出现的建筑形式是巢居和穴居。

2.古代建筑类型?0.7 工官制度(14)1.隋代宇文恺、宋代李诫、明代蒯祥徐杲?2.中国古代建筑的两种发展模式?第1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7)1.1 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17)1.巢居——干阑式建筑穴居——木骨泥墙房屋?2.浙江余姚河姆渡建筑遗址是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一个实例。

3.窑洞类型?4.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5.祭坛、神庙、城市的萌生和发展?1.2 奴隶社会建筑(公元前2070年~前476年)(21)1.2.1 夏(公元前2070~前1600年)(21)1.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遗址是至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的实例,2.在夏代至商代早期,中国传统的院落式建筑群组合已经开始走向定型。

1.2.2 商(公元前1600~前1046年)(22)1.手工业的发展、生产工具的进步以及大量奴隶劳动的集中,使建筑技术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2.河南偃师尸沟乡商城遗址中宫城内的宫殿遗址的主殿是迄今所知最宏大的早商单体建筑遗址。

3.河南安阳殷墟宫殿遗址平面的三个分区?1.2.3 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23)1.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建筑遗址是我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

中国建筑史 01第一章 绪论

中国建筑史 01第一章 绪论
中中国建筑史讲义
杨嵩林 2004.2.17
第一章


东南大学潘 谷西主编的《中 国建筑史》第四 版及附带的光盘
一、什么是建筑,什么是建筑历史: 什么是中国“建筑”,作几十 个定义恐怕也难结束,我们从历史 的角度出发,可以这么说:建筑是 人为的人类生活空间;
为保障人类生息、躲避灾害 之用而创造的空间; 为满足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 生活需要而创造的空间; 建筑包括内部空间与外部空 间,但外部空间不只是建筑。
春秋:公元前 770 年公元前 476 年
奴隶制瓦解。冶铁、铁器(铁恶金, 青铜美金)及金属货币出现,手工业发达, 有煮盐业、漆器业、纺织业、鞋帽业、建 筑业(公输班)。士、大夫阶层百家争鸣, 出现了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孔 子、墨子、孙子;当时的著作有《诗经》、 《尚书》、《论语》、《易经》及《孙子 兵法》等等;奴隶起义频繁。
⑶.五代:指先后占据中原的 梁、唐、晋、汉、周,其中唐都
洛阳,余均都开封;十国:为 各地割据的军阀,南方经贸发达, 南北交易频繁。
中期: 公元 581 年─公元 1279 年 隋:公元 581 年─公元 618 年 唐:公元 618年─公元 907 年 五代十国:公元 907年--公元 960 年代: 五代: 十国:
中国古人对建筑的认识非常直观、 非常实用。就是:在一个安静、平稳的 环境(空间)中,遮风挡雨,躲避灾害, 以求生存(休养生息)。
早在 公元前 500 多 年的战国初期,中国有 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哲 学家李聃,在他所著 《老子》一书中写到: “ 凿户牖 (You) 以 为室,当其无,有室之 用” 。
公认的二十世纪的一位伟大
的建筑师、艺术家和思想家”
赖特 (《赖特》引言)1941年提出:

中国古代建筑绪论PPT实用课件(共66页)

中国古代建筑绪论PPT实用课件(共66页)

4.文化自信,当然不是文化的自我自 信。文 化并非 主体, 主体是 人。在 当代中 国,文 化自信 的主体 是中国 共产党 和中华 民族。 要坚定 文化自 信,不 能只看 到物, 看到文 化的载 体,而 要理解 中华文 化的深 层内涵 。无论 是文物 还是典 籍,都 只是文 化的载 体,而 灵魂是 载体中 的内在 精神。
9.事物和事理有时往往是比较复杂的 ,要对 某一事 物的特 点准确 、清楚 地说明 ,还必 须根据 事物本 身的条 理性和 特征, 选取合 理的顺 序进行 说明。 合理的 说明顺 序,是 指能充 分表现 事物或 事理本 身特征 的顺序 ,它必 须清晰 、有层 次地展 现事物 各方面 ,也需 要符合 人们认 知事物 的规律 。
5.心态强起来应增强自尊自信。中华 民族是 一个自 尊自信 的民族 ,自尊 自信是 中华民 族精气 神的集 中体现 。新时 代,自 尊自信 源于深 入了解 “我们 从哪里 来”“ 我们走 向何方 ”
6.心态强起来应更加理性平和。理性 平和就 是冷静 全面看 待事物 ,不为 不良情 绪所左 右;就 是辩证 客观分 析问题 ,不偏 激也不 片面; 就是实 事求是 解决问 题,不 扣帽子 不打棍 子。
2.从理论上说,宗教是中国文化的整 体结构 中不可 或缺的 组成部 分,宗 教与中 国文化 的各种 形态构 成了具 有内在 统一性 的完整 的文化 共同体 。这是 一种动 态互补 结构, 宗教与 中国文 化整体 之间在 长期的 历史行 程中彼 此认同 ,相互 影响, 共同发 展。
3.命题者设置选项时在事物的性质上 设置干 扰,有 意将阅 读材料 中肯定 了的事 物加以 否定, 或者将 否定了 的事物 加以肯 定。在 阅读文 章或选 项句时 ,要注 意区别 作者对 每一种 事物的 观点态 度,特 别注意 含有作 者观点 态度的 语句。

中国建筑史—绪论54页PPT

中国建筑史—绪论54页PPT
中国建筑史—绪论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中国建筑史_梁思成

中国建筑史_梁思成

梁思成在东北大学创立了中国第一个建筑系,完成了第一本中国人自己编写的《中国建筑史》。

在二战的炮火中,他曾经挽救了日本古城奈良,却未能留住深爱的北京古城墙。

他参与了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是一位真正具有文化视野的建筑大师。

梁思成,建筑学者,梁启超的儿子,林徽因的丈夫。

早年受父亲影响,受过正统的中国古典文化教育,后到美国留学。

回国后,创建中国第一个建筑系,完成第一本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比较系统完整的《中国建筑史》。

是把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当成命根子的人。

梁思成,是清末大学者,政治家梁启超的长子。

维新变法失败,梁启超逃亡日本。

梁思成出生在日本东京。

十一岁回到北平。

梁启超很注重儿女们的国学教育。

在家里设学堂。

每逢寒暑假,便在家中开课。

亲自给他们讲《论语》,《孟子》。

1915年,梁思成考入清华学校,就是当时的留美预备学堂。

他学业优秀兴趣广泛,既是体育健将,又是合唱团团员,还会吹小号,长笛。

梁启超此时已渐渐消隐于历史舞台。

他更希望他的儿女们能够专攻文化,从事学术研究。

而这时梁思成的梦想是当一个雕塑家。

他最终却没有成为雕塑家。

他的人生道路离不开两个人的影响,一个是他的父亲梁启超,还有一个就是才女林徽因。

1920年,曾被诗人徐志摩苦苦追求的林徽因随父亲从英国回到北平。

19岁的梁思成第一次见到17岁的林徽因,当他敲开林家的大门,一个小仙子一样的美丽女子站在他面前,聪慧的目光如水晶莹。

第一眼便深深地打动了他的心。

而林徽因的一番话则改变了梁思成的人生。

梁从诫:当我父亲第一次去拜访我母亲时,她刚从英国回来,在交谈中,她谈到以后要学建筑。

我父亲当时连建筑是什么还不知道,我母亲告诉他,那是包括艺术和工程技术为一体的一门学科,因为父亲喜爱绘画,所以也选择了建筑这个专业。

这是两个个性如此不同的人。

林徽因活泼热情,梁思成稳重深沉。

然而,因着共同的志趣和理想,两颗心越来越近。

这时,在父辈的安排下,两人结伴到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

中国建筑史复习1-9章详细摘记

中国建筑史复习1-9章详细摘记

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0.1 建筑的多样性与主流1建筑的多样性:南方山区有架空的竹、木建筑--“干阑(下层用柱子架空,上层作居住用,认为是由原始社会的巢居发展而来)北方游牧民族有便于迁徙的轻木骨架覆以毛毡的毡包式居室新疆维吾尔族居住的干旱少雨地区有土墙平顶或土坯拱顶房屋黄河中上游利用原木垒成墙体的“井干”式建筑全国大部分地区则使用木构承重的建筑2建筑的主流:木构承重建筑——优点:a取材方便b适应性强c有较强的抗震性能d施工速度快e便于修缮搬迁缺陷:a木材稀少b易发生火灾c用量大d难以满足大空间需求0.2 木构架的特色1穿斗式木构件:(或称“串斗”式,广泛用于江西、湖南、四川等地区)构架用料小,柱子排列密,用于空间尺度不大的室内特点:a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的房架b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c在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2抬梁式木构件:(多用于北方地区及宫殿、庙宇等规模较大的建筑)可采用跨度大的梁,取得较大的室内空间特点:a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梁总数可达3-5根)b柱上采用斗拱时,梁头搁置于斗拱上我国北方屋面设保温层(一般用土加石灰构成)3斗拱:定义:主要由斗、拱、昂构成。

一般使用在高级官式建筑。

最早形象见于周代铜器命名:宋代称“铺作”,清代称“斗科”或“斗拱”,江南称“牌科”分类:柱头上的斗拱称为柱头铺作(清称柱头科),是承托屋檐重量的主体两柱之间置于阑额(清称额枋)称为补间铺作(清称平身科),起辅助支撑角柱上的称为转角铺作(清称角科),起承托角梁及屋角作用作用:是在柱子上伸出悬臂梁承托出檐部分的重量。

唐宋前重结构,明清以后重装饰。

(注意斗拱的命名)4其他:叉手:台基:柱础:0.3 单体建筑的构成1单体建筑的特点:简明:是指平面以“间”为单位真实:是指对结构的真实性显示——结构的暴露:a表现木材力学的性b改善木材通风条件c便于及时维修有机:室内空间的灵活分隔另一个特点:平面、结构、造型三者不可分割性2屋顶的命名和识图0.4 建筑群的组合1庭院:概念:由屋宇、围墙、走廊围合而成的内向性封闭空间,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灵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适形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室大则多阴,台高则多阳;多阴则蹶, 多阳则萎。此阴阳不适之患也,是故先王不处 大室,不为高台。” ——《吕氏春秋》 “高台则阳,广室则阴,远天地之和也, 故圣人弗为,适中而已矣。” ——《春秋繁露》 “夫宫室之制本以便生,上栋下宇,足避 风露,高台广厦,岂曰适形” —《隋书· 炀帝记》
2.斗拱与铺作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2.斗拱与铺作
转角铺作(角科)
补间铺作
中 国 古 柱头铺作 代 建 (柱头科) 筑 史
(平身科)
3.间与架
平面与剖面
面阔七间 殿身七间
间是面阔方向的计量单位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一榀屋架
3.间与架
平面与剖面
架是进深方向的计量单位
步 架 屋面 椽 檩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中国古代建筑的思想

城市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臣闻古之徙远方以实广虚也,相其阴 阳之和,尝其水泉之味,审其土地之宜,观 其草木之饶,然后营邑立城,制里割宅,通 田作之道,正阡陌之界,先为筑室,家有一 堂二内,门户之闭,置器物焉,民至有所居, 作有所用,此民所 以轻去故乡而劝之 新邑也。 ” ——《汉书》
汉帝国
魏晋南北朝时期
约公元1世纪
2世纪到6世纪
古罗马帝国
早期基督教时期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隋唐
6~10世纪
基督教到罗马风
哥特时期 文艺复兴、巴洛克、 新古典主义
两宋、辽、金、西夏 10~13世纪 元、明、清 13~20世纪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西白虎
东青龙
南朱雀
5.空间观
平面化,方位,轴线,等级
2)平面五方位与南北轴线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5.空间观
平面化,方位,轴线,等级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5.空间观
3)等级秩序
平面化,方位,轴线,等级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二)中国建筑与世界建筑
中国 先秦 时代 BC4000年— BC2000年 欧洲/西方 古埃及、两河流域、 克里特文明、古希 腊
“凡立国都,非于 大山之下,必于广 川之上。高毋近旱 而水用足,下毋近 水而沟防省。因天 材,就地利,故城 中 郭不必中规矩,道 国 路不必中准绳。” 古 代 ——《管子· 乘马第五》

建 筑 史
中国古代建筑的思想

建筑 “坚固、实用、美观”
中“禹曰:於!帝念哉!德惟 国 善政,政在养民。水、火、 古 代 金、木、土、谷,惟修;正 建 德、利用、厚生、惟和。” 筑 ——《尚书》 史
秦汉 (BC221-AD220)
三国两晋南北朝 (AD220-AD581)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隋唐 (581-907)
五代(907-960)
北宋.辽(960-1127)
金.南宋 (1115-1279)
元—明—清 (1271-1911)
4.营造,匠
中国建筑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1)建筑对于制度、社会与人的活动的隶属性 2)营,币居也.四周垒土而居.造,作也. 3)匠,木工也. “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 中 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 国 古 轮、舆、弓、庐、匠、车、梓
中国古代建筑史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一、课程内容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二、教材、参考书及教学方法 宋代的《营造法式》和清代的工部《工程作法》 两套 “文法课本”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1] 刘敦桢 中国古代建筑史 (第二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梁思成 中国建筑史 中 百花出版社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大壮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 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大壮” ——《周易〃系辞》 萧丞相营作未央宫,立东阙、北阙、前殿、 武库、太仓。高祖还,见宫阙壮甚,怒,谓萧 何曰:“天下匈匈苦战数岁,成败未可知,是 何台宫室过度也?”萧何曰:“天下方未定, 故可因遂就宫室。且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 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 —《史记· 高祖本纪》
2.多元性
1)起源的多元性 满天星斗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2.多元性
2)文化的地域差异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Hale Waihona Puke 3.多民族文化融合,影响互动过程
史前------夏商西周 (BC2070-BD771)
1)多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 2)大迁徙促成南北文化运动
东周(春秋战国) (BD770-BC221)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4.结构类型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4.结构类型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5.屋顶形式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 “一曰宫苑。朝廷崇高,正名定分。次二 曰官府。百司有司,大小相承。次三曰仓库。 贡赋之入,出纳有恒。次四曰城郭。城邦设都, 有御有禁。五曰桥梁。川陆之通,以利行者。 六曰河渠。四方万国,达于京师。七曰郊庙。 辨方正位,以建皇都。八曰僧寺。九曰道宫。 十曰庐帐。” ——《古今图书集成· 考工总部总论· 工典总序》
代 建 筑 史
5.空间观
平面化,方位,轴线,等级
1)中心与边缘 “天子中而处” ------<管子> “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 之中而立庙” ------<吕氏春秋>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5.空间观
平面化,方位,轴线,等级
2)平面五方位与南北轴线
北玄武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3] 刘致平 中国建筑类型与结构(新一版)
绪论
一.相关问题 1.中国建筑与中国文化 2.中国建筑与世界建筑 二.相关概念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三.中国建筑的思想

一.相关问题
(一).中国建筑与中国文化 1.延续性 史前------夏商西周 (BC2070-BD771) 东周(春秋战国) (BD770-BC221)
统一帝国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秦汉 (BC221-AD220)
三国两晋南北朝 (AD220-AD581)
统一帝国
隋唐 (581-907) 五代----北宋.辽.金.南宋 (907-1271)
统一帝国
元—明—清 (1271-1911)
一.相关问题
(一).中国建筑与中国文化 1.延续性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二)中国建筑与世界建筑

对于外来文化的吸收
欧洲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伊斯兰
印度
中国
二.基本概念
1.单体建筑的基本组成
屋顶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屋身
台基
2.斗拱与铺作
斗拱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柱础
2.斗拱与铺作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中国古代建筑的思想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阴阳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 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老子 “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 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 ——《周易》
“且柱为阴数,天实阳元,柱以阴气上升, 天以阳和下降,固阴阳之交泰,乃天地之相承” ——《旧唐书》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