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成人依恋与心理健康

合集下载

大学生成人依恋、情绪智力与人际关系的关系

大学生成人依恋、情绪智力与人际关系的关系

大学生成人依恋、情绪智力与人际关系的关系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日益受到关注。

成人依恋和情绪智力作为影响个体心理和社交能力的重要因素,在大学生群体的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关于成人依恋、情绪智力与人际关系的研究逐渐成为心理学界的热点。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成人依恋、情绪智力与人际关系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人际关系改善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研究大学生成人依恋和情绪智力特点及其与人际关系的关系,对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本研究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实证研究法,系统梳理成人依恋、情绪智力与人际关系的理论,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分析大学生成人依恋、情绪智力与人际关系之间的关系。

全文共分为七个章节,分别为引言、成人依恋理论概述、情绪智力理论概述、大学生成人依恋与情绪智力现状分析、大学生成人依恋、情绪智力与人际关系的关系研究、促进大学生成人依恋、情绪智力与人际关系的策略和结论。

2 成人依恋理论概述2.1 成人依恋的定义与分类成人依恋是指个体在成年期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时的情感倾向和行为模式。

这一概念最早由心理学家John Bowlby提出,并在他的依恋理论中占据核心地位。

成人依恋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安全型依恋:这类个体在亲密关系中表现出高度的信任和依赖,能够有效应对压力和冲突。

2.焦虑型依恋:这类个体对伴侣的依赖程度较高,但常常担心伴侣对自己的关爱程度,容易在亲密关系中表现出焦虑和紧张。

3.回避型依恋:这类个体在亲密关系中表现出较低程度的信任和依赖,对伴侣的亲密需求较低,有时甚至抗拒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

2.2 成人依恋的形成与发展成人依恋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早期亲子关系、个体经历和性格特点等。

以下是这些因素对成人依恋发展的影响:1.早期亲子关系:个体的依恋类型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早期亲子关系的影响。

大学生抑郁与成人依恋的关系_自尊的中介作用

大学生抑郁与成人依恋的关系_自尊的中介作用

大学生抑郁与成人依恋的关系_自尊的中介作用大学生抑郁与成人依恋的关系:自尊的中介作用引言:近年来,大学生抑郁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一种令人担忧的心理健康问题。

与此同时,成人依恋在大学生群体中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自尊作为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被认为在大学生抑郁和成人依恋之间扮演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因此,本文将探讨大学生抑郁与成人依恋之间的关系,并以自尊作为中介变量进行分析。

一、大学生抑郁与成人依恋的关系1. 大学生抑郁的表现大学生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自卑、消极思维、失眠、食欲改变等。

这种症状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交能力,甚至导致自杀。

2. 成人依恋与大学生抑郁的关系成人依恋是指成年个体在情感上对他人的依赖和需要,包括安全依恋、焦虑依恋和回避依恋。

研究发现,大学生的成人依恋类型与其抑郁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比如,焦虑依恋类型的大学生往往更容易出现抑郁症状,而安全依恋类型的大学生则相对较少出现抑郁。

二、自尊在大学生抑郁与成人依恋之间的中介作用1. 自尊的定义及重要性自尊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是一个人对自己价值的主观感受。

自尊水平的高低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大学生的自尊波动较为频繁,对他们的抑郁和成人依恋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2. 自尊在大学生抑郁与成人依恋之间的中介作用自尊作为心理健康的指标,与大学生抑郁和成人依恋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研究表明,自尊在大学生抑郁与成人依恋之间发挥着中介作用。

具体表现为自尊水平的低下会增加大学生抑郁的可能性,并影响其成人依恋模式。

而自尊水平的提高则有助于减少抑郁症状的出现,并促进成人依恋的健康发展。

三、自尊的提升对大学生抑郁和成人依恋的影响1. 自尊提升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通过参加自尊增强的心理干预活动,大学生可以增强个体对自我的认同感、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减少消极思维和情绪低落,有效预防和缓解抑郁。

2. 自尊提升对成人依恋的影响提高自尊可以增强大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与能动性,减少对他人的过度依赖和依恋,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形成健康的成人依恋模式。

依恋模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依恋模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依恋模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依恋模式是指个体在早期儿童发展中与关爱者形成的情感连接方式,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依恋模式的形成和发展是受到父母关系、亲子互动以及外部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

本文将探讨依恋模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及如何培养健康的依恋模式。

一、依恋模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1. 安全依恋与心理健康安全依恋是指儿童与父母(或主要照料者)之间建立的稳定、亲密的关系。

安全依恋的儿童通常表现出对父母的信任、情感稳定和对外界的积极探索性行为。

研究表明,安全依恋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安全依恋的个体更有可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并展现出较强的自尊和自信。

2. 不安全依恋与心理健康不安全依恋包括回避型依恋、焦虑型依恋和混合型依恋。

回避型依恋的个体常常试图避免与他人产生亲密关系,独立性较强,但同时也存在着情感冷漠的特点。

焦虑型依恋的个体对亲密关系表现出极度的不安全感,常常出现过度依赖和焦虑的情绪。

混合型依恋则是回避型依恋和焦虑型依恋的结合。

研究发现,这些不安全依恋类型与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等)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关联。

二、培养健康的依恋模式1. 父母行为的培养父母的行为对于儿童依恋模式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母应注重与孩子的互动和沟通,适度体贴和关心孩子的需求,建立起安全的情感连接。

父母的稳定性和情感支持也能够帮助儿童形成健康的依恋模式。

2. 外部环境的影响外部环境的稳定性和安全感也是依恋模式培养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一个稳定、支持和爱护的环境中成长的儿童更容易形成安全依恋,而在不稳定或有暴力等不安全因素存在的环境中成长的儿童则更可能形成不安全依恋。

3. 心理治疗的帮助对于成年人来说,心理治疗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和解决过去依恋模式所带来的困扰。

通过与心理咨询师的互动,个体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依恋模式,并通过建立安全的人际关系来改善心理健康。

总结起来,依恋模式与心理健康紧密相关。

安全依恋有助于个体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而不安全依恋则可能导致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

大学生成人依恋、社会支持与抑郁的关系

大学生成人依恋、社会支持与抑郁的关系

大学生成人依恋、社会支持与抑郁的关系近年来,心理学研究中发现了大学生群体中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增多的问题,抑郁症也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而生成人依恋和社会支持则成为了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热点。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成人依恋、社会支持与抑郁之间的关系。

首先,大学生成人依恋与抑郁症存在一定的关联。

研究发现,早期依赖型依恋的学生更容易产生学校情感,对未来感到迷茫和生活不安。

同时,转化型依恋的学生通常有更好的心理健康水平。

因此,在大学生阶段,成人依恋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很多大学生现在的成长环境是城市生活环境下,都市化进程的加速使得城市人际网络脱离了原本的大家庭、集体等支持体系,随之而来的互助互助甚至疏远甚至孤立,这可能会阻碍个体顺利形成健康成人依恋。

大学生们常常需要遵从校规校纪,背负诸多学业压力、社交压力、就业压力等等。

因此,大学期间,大学生成人依恋的形成,特别是转化型依恋的形成对其心理健康具有很重要的影响。

其次,社会支持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对大学生而言,需要外在的支持体系不仅在于心理支持,也必须包括物质和其他方面的支持,如资金、技术、生态、文化等方面。

同时,社会支持包括家庭、伙伴、师生之间的支持,更需要让大学生感受到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研究表明,高水平的社会支持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正面的影响。

当大学生感受到孤独、失落时,及时的社会支持可以缓解其负面情绪、降低其抑郁情绪。

最后,大学生成人依赖和社会支持是相互作用的。

虽然两者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都具有独立的作用,但它们也能上升到更高级别的相互作用。

具体而言,一个高水平的社会支持体系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更加转化型的成人依恋,进而实现更好的心理健康。

正如前文所述,在弱社会支持时,个体容易形成依赖型依恋,这势必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更多成分,甚至会降低其自尊、自信及自我价值观等。

然而,强社会支持体系的建立可以减轻大学生内心的困惑和不安,帮助其形成更加自我独立的转化型依恋。

恋爱中大学生依恋焦虑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恋爱关系质量的中介和调节作用

恋爱中大学生依恋焦虑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恋爱关系质量的中介和调节作用

恋爱中大学生依恋焦虑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恋爱关系质量的中介和调节作用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恋爱中大学生依恋焦虑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并深入分析恋爱关系质量在其中的中介和调节作用。

依恋焦虑是个体在恋爱关系中表现出的不安、担忧和害怕被遗弃的情绪状态,而心理健康则是指个体在心理、情感和社交等方面的完好状态。

对于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大学生而言,恋爱关系是他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而依恋焦虑和心理健康状况则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恋爱体验和生活质量。

本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大学生在恋爱关系中的依恋焦虑程度、心理健康状况以及恋爱关系质量的数据。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将揭示依恋焦虑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并探讨恋爱关系质量如何在这一关系中发挥中介和调节作用。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一方面,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恋爱中大学生的依恋焦虑和心理健康问题,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另一方面,通过揭示恋爱关系质量的中介和调节作用,我们可以为大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恋爱指导,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恋爱关系,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在后续章节中,我们将详细介绍研究方法、数据分析结果以及结论。

我们将首先描述研究对象的选取、问卷的设计和施测过程,然后展示数据分析的方法和结果,包括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中介效应分析和调节效应分析等。

我们将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展望。

二、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依恋理论是探讨个体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重要理论框架,由Bowlby (1969, 1973, 1980) 提出并经过Hazan和Shaver (1987) 等人的进一步发展,该理论将依恋分为安全型、焦虑型、回避型等多种类型。

在大学生恋爱关系中,依恋焦虑通常指的是个体对恋爱关系的不安全感,担心被恋人拒绝或遗弃,这种焦虑情绪可能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恋爱关系质量是指恋爱双方相互关系的满意度、信任度、沟通质量等方面的综合评估。

高质量的恋爱关系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安全感和社会支持,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作用。

大学生成人依恋、社会支持与抑郁的关系

大学生成人依恋、社会支持与抑郁的关系

大学生成人依恋、社会支持与抑郁的关系大学生成人依恋、社会支持与抑郁的关系引言:大学生时代被认为是一个人从青少年走向成年的重要过渡阶段。

这一时期面临着来自学习、人际关系、情感发展等方面的多重压力,抑郁情绪因此而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

在这一背景下,大学生成人依恋和社会支持两个因素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许多研究尝试探索它们与大学生抑郁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成人依恋、社会支持与抑郁的关系。

一、大学生成人依恋与抑郁的关系1.1 成人依恋的概念与特点成人依恋是指个体在成年期对于亲密关系的需求和依赖,成人依恋的发展主要受到童年早期依恋经历和亲密关系发展的影响。

依恋类型主要分为安全型、焦虑型和回避型。

研究发现,相较于安全型依恋者,焦虑型和回避型依恋者更容易出现抑郁情绪。

1.2 大学生成人依恋与抑郁的关系大学生时期是个体从青少年期过渡到成年期的阶段,此时的依恋模式可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

研究表明,大学生成人依恋类型与抑郁情绪之间存在显著关系。

例如,焦虑型依恋者更容易感受到压力和孤独,从而增加抑郁的风险。

而回避型依恋者则更倾向于避免情感的接触和亲密关系,导致缺乏社会支持和情感交流,也容易陷入抑郁情绪。

二、大学生社会支持与抑郁的关系2.1 社会支持的概念与类型社会支持是指个体可以从社会关系中获得的实质性和情感性的支持,可以分为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师生支持等。

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具有缓解压力、提供情感支持等积极作用。

2.2 大学生社会支持与抑郁的关系大学生时期是人际关系最为丰富和多变的时期,社会支持的重要性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研究发现,对于大学生来说,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师生支持都与抑郁情绪有显著相关。

缺乏社会支持的大学生更容易陷入抑郁情绪,而有良好社会支持网络的大学生则更能够应对压力和挫折,保持心理健康。

三、大学生成人依恋、社会支持与抑郁的综合关系3.1 大学生成人依恋、社会支持与抑郁的交互作用研究表明,大学生成人依恋和社会支持之间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

大学生成人依恋与人格特点的关系

大学生成人依恋与人格特点的关系

大学生成人依恋与人格特点的关系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成人依恋和人格特点是心理学领域中两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它们在个体的心理发展和适应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成人依恋与人格特点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人格培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对成人依恋的概念进行界定,阐述其在成人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成人依恋是指成年人在亲密关系中所表现出的依恋行为和情感反应,它是从儿童期依恋模式延续和发展而来的重要心理特征。

成人依恋的类型和质量直接影响个体的人际关系、情感调节和心理健康状态。

本文将介绍人格特点的相关理论,包括人格特质的分类、测量及其在个体差异中的表现。

人格特点是个体行为、情感和思维模式的稳定组合,它在个体的心理功能和适应环境中起着核心作用。

通过对大学生群体的人格特点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行为动机和心理需求。

接着,本文将通过实证研究方法,探讨成人依恋与人格特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机制。

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手段,收集数据并运用统计分析技术,以揭示不同依恋类型和人格特质之间的关联性。

本文还将讨论成人依恋与人格特点在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下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本文将基于研究发现,提出针对大学生成人依恋和人格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和人格培养建议。

通过加强依恋安全教育、促进人格全面发展等措施,旨在帮助大学生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提升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和文明进步做出贡献。

二、文献综述成人依恋理论起源于 Bowlby (1969, 1973, 1980) 的工作,他提出依恋是个体与重要他人之间强烈而持久的情感纽带。

随后的研究者们,如 Ainsworth (1978) 和 Main (1990),进一步发展了依恋理论,并将其应用于成人关系中。

这些研究表明,依恋风格在成年后仍然稳定存在,并影响个体的情感、认知和社交行为。

大学生成人依恋的测量及相关人格研究

大学生成人依恋的测量及相关人格研究

大学生成人依恋的测量及相关人格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成人依恋的测量方法及其与相关人格特质的关系。

成人依恋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对他人的情感依赖模式,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成人依恋的发展状况不仅影响其在校期间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还可能对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人生轨迹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研究大学生成人依恋的测量方法及其与相关人格特质的关系,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首先将对成人依恋的理论背景和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明确成人依恋的测量方法和评估标准。

然后,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收集大学生成人依恋的数据,并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探究其与相关人格特质(如自尊、自我控制、情绪稳定性等)之间的关系。

结合研究结果,提出促进大学生成人依恋健康发展的建议和对策,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大学生成人依恋的发展状况及其与相关人格特质的关系,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人格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也希望本文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推动成人依恋研究的深入和发展。

二、文献综述依恋理论自Bowlby(1969)提出以来,已成为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以及人格心理学等多个领域的重要研究议题。

依恋是指个体与特定对象之间形成的强烈情感纽带,它是个体早期生活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产生深远影响。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依恋理论逐渐被应用于成人阶段,特别是大学生群体。

大学生的成人依恋不仅关系到他们的心理健康、人际关系,还与其未来职业发展和社会适应密切相关。

因此,研究大学生的成人依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于成人依恋的测量,目前较为常用的工具是成人依恋量表(Adult Attachment Scale, AAS)和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xperiences in Close Relationships, ECR)。

大学生依恋关系怎样影响心理健康

大学生依恋关系怎样影响心理健康

大学生依恋关系怎样影响心理健康大学生依恋关系怎样影响心理健康引言:大学时期是一个青春活力充沛、思想意识深刻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大学生们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和独立性,他们面临着各种新的人际关系和依恋关系。

依恋关系是指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的关系,它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依恋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以帮助大学生们建立健康的依恋关系。

一、依恋关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1. 依恋关系的类型大学生的依恋关系主要可以分为安全依恋、焦虑依恋和回避依恋三种类型。

安全依恋是指个体对他人感到安全和信任,能够同他人建立稳定和亲密的关系。

而焦虑依恋则表现出对他人依赖但又害怕被抛弃的情绪状态,而回避依恋则是指倾向于避免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

2. 依恋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1)安全依恋与心理健康的关联:安全依恋者在人际关系中更加自信、积极和满足。

他们能够建立稳定且健康的关系,并且更具有应对压力和挫折的能力。

(2)焦虑依恋与心理健康的关联:焦虑依恋者因为过度关注他人的接受和关注,容易产生自卑、疑虑和焦虑等负面情绪。

他们往往会过度担心他人的态度和反应,并且更容易受到拒绝和批评的影响,从而影响到自己的心理健康。

(3)回避依恋与心理健康的关联:回避依恋者倾向于避免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对他人的情感冷漠和缺乏共鸣。

他们通常避免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情绪和需求,这样的行为会导致孤独感、抑郁、焦虑和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二、大学生依恋关系的影响因素1.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的依恋关系有着重要影响。

家庭中的亲密关系和稳定与大学生的依恋关系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

良好的家庭关系能够培养出大学生的安全依恋,而糟糕的家庭关系则可能导致大学生的焦虑依恋或回避依恋。

2. 同伴关系:大学生的同伴关系也会对依恋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同伴关系中的支持、理解和共享可以让大学生更好地发展出安全依恋关系。

然而,同伴关系的不稳定、矛盾和冲突可能会阻碍大学生依恋关系的健康发展。

大学生成人依恋状况分析

大学生成人依恋状况分析

大学生成人依恋状况分析内容摘要:(大学生的成人依恋状况)(1)本次研究中成人依恋类型所占比例分别为:恐惧型(29.7%)、安全型(28.2%)、迷恋型(23.7%)、冷漠型(18.5%);(2)大学生的依恋在性别、专业、年级、恋爱经历、城乡和是否独生子女上的差异:依恋回避维度在性别上存在差异,男生的回避分数显著高于女生;大学生成人依恋在年级上基本不具有差异,但在个别年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有过恋爱经历的大学生在回避维度上的得分显著低于没有恋爱经历的大学生;城市大学生的依恋回避得分显著低于乡镇大学生的依恋回避得分;依恋在专业和是否独生子女上均无任何显著差异。

大学生的成人依恋类型本次研究中成人依恋类型所占比例分别为:恐惧型(29.7%)、安全型(28.2%)、迷恋型(23.7%)、冷漠型(18.5%),这与田瑞琪2004 年在大学生中的调查结果一致。

国外大多数的研究中都是安全型的比例最高,如Lopez在2002年的研究,依恋类型中安全型(46%)、恐惧型(20%)、冷漠型(19%)、迷恋型(15%),Creasy 在2001 年采用AAI 对145 对恋人进行测量,发现安全型占40%。

国内早期的研究多数也是安全型人数最多。

分析以上结果的原因,中外成人依恋的比例差异主要是由于中外的文化差异造成的。

中国文化不鼓励直接的情感表达和如同希望那样强烈的身体接触,因此使得我国大学生的回避维度和焦虑维度的分数高于国外研究,而依恋类型的划分是有维度计算的来,因此我国的安全依恋人数比例低于国外实属正常。

恐惧型的人的特点是与人亲近不舒服,在情感上需要亲密的关系,但很难相信他人,担心会受到伤害,分析这种依恋类型的人的特点,可以看出非常符合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观念和教育理念,“内敛、含蓄、谨慎……”,因此原因,使得我国大学生的恐惧型人数比较多。

与我国早期依恋类型存在差异可能是由于所使用的测量工具造成,早期多使用陌生人情景法,两者对不同依恋类型的表现有不用的界定。

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情感依恋模式的重要性

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情感依恋模式的重要性

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情感依恋模式的重要性在大学生活中,情感依恋模式对个人的发展和幸福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个健康的情感依恋模式可以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并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提供支持和安慰。

因此,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情感依恋模式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一个健康的情感依恋模式可以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大学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阶段,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成功度过这一阶段的关键。

一个健康的情感依恋模式使得大学生能够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包括友谊和爱情关系。

通过与他人建立深入的情感联系,大学生可以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和支持,同时也能够提供给他人同样的支持和关怀。

这种互相依赖的关系不仅有助于大学生的个人成长,还能够为他们提供一个稳定的社交网络,帮助他们适应新环境和面对挑战。

其次,一个健康的情感依恋模式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自尊心和自信心对于大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它们是他们实现自己潜力的基础。

一个健康的情感依恋模式能够给予大学生情感上的支持和认可,使他们感到被接纳和重视。

这种支持和认可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对自己有更加积极的评价。

同时,一个健康的情感依恋模式也能够给予大学生情感上的安全感,使他们更加自信地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通过建立稳定和亲密的情感关系,大学生能够从中获得力量和勇气,充满信心地迎接人生的挑战。

最后,一个健康的情感依恋模式在大学生面对挫折和困难时提供支持和安慰。

大学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如学业压力、人际冲突等。

一个健康的情感依恋模式能够给予大学生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使他们在困难时刻感到被理解和关心。

这种支持和安慰有助于缓解大学生的压力和焦虑,提高他们的心理韧性和抗挫折能力。

同时,一个健康的情感依恋模式也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挫折和困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通过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困扰和痛苦,大学生能够获得他人的智慧和经验,从而更好地面对和克服困难。

大学生恋爱观中的心理依恋与成熟关系的建立

大学生恋爱观中的心理依恋与成熟关系的建立

大学生恋爱观中的心理依恋与成熟关系的建立恋爱是大学生活中重要而复杂的一部分,它涉及到情感、心理和人际关系等方面。

在恋爱过程中,心理依恋和成熟关系是两个关键的概念。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恋爱观中心理依恋的形成及其与成熟关系建立的关系。

一、心理依恋的形成1. 父母依恋对心理依恋的影响在成长过程中,父母对孩子的养育方式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心理依恋。

父母的温暖关怀和支持能够培养孩子的安全感,使他们在恋爱关系中更加稳定和成熟。

相反,如果父母过于放任或过于严厉,可能导致孩子产生依恋焦虑或依赖性。

2. 早期亲密关系对心理依恋的影响早期的亲密关系对个体的心理依恋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亲密关系中建立起的信任和依赖形成了个体在恋爱中寻求安全感的基础。

而经历过早期亲密关系的伤害或失去,可能导致个体在恋爱关系中更加谨慎或怀疑他人的动机。

二、心理依恋与成熟关系的建立1. 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成熟的恋爱关系需要个体具备一定的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

心理依恋的建立需要个体了解自身的需求和情感,并能够有效地表达和处理情绪。

通过积极的情绪管理,个体能够更好地与伴侣建立稳定的关系。

2. 相互尊重与支持在恋爱中,相互的尊重和支持是建立成熟关系的基石。

双方应该在关系中给予对方足够的尊重和关心,并且相互支持对方的成长和发展。

这种积极的互动可以培养彼此的信任和依赖,从而建立起成熟的关系。

3. 沟通和解决冲突能力恋爱中难免会出现分歧和冲突,而成熟的关系需要双方具备良好的沟通和解决冲突的能力。

通过有效的沟通,双方可以理解对方的需求和意愿,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成熟的处理方式可以使关系更加稳定和健康。

4. 担当责任和共同成长成熟的恋爱关系需要双方拥有担当责任和共同成长的意愿。

双方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并且愿意为关系的发展做出努力。

通过共同的目标和追求,双方可以在恋爱中成长,同时也能够建立起更加成熟和稳定的关系。

结论心理依恋和成熟关系是大学生恋爱观中重要的两个方面。

成人依恋与心理健康问题分析

成人依恋与心理健康问题分析

成人依恋与心理健康问题分析摘要:依恋关系对人类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早期的依恋会通过内部工作模型,来对之后的人际关系与行为模式产生影响。

本文对成人依恋进行了概述,分析了成人依恋的作用机制以及其维度和分类,并对成人依恋与心理健康问题的相关性进行了深入探讨,从成人依恋与抑郁、成人依恋与焦虑、成人依恋与强迫、成人依恋与人格障碍、精神障碍等方面,展开了详细的论述,以供相关人士进行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成人依恋;心理健康问题;相关性引言依恋在最初的时候,是发展心理学当中的一个概念,它是指婴儿与其主要抚育者之间多形成的情感联结,这种联结是极其牢固而强烈的,是婴儿的情感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通常婴儿都会把依恋对象当成自己对陌生环境进行探索时以及在面对危险情境时的一个安全基地。

由此可见,依恋关系对人类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之后我们又逐步将依恋的研究对象由婴儿向成人进行扩展,深入研究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型。

经研究发现,当成人处于威胁情境当中的时候,就会将依恋系统激活,并对个人的情绪与心理状态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成人依恋概述1.成人依恋的作用机制我们可以借助于内部工作模型来对成人依恋进行更好的理解,其通常包含关于依恋对象与关于自己这两大部分。

关于依恋对象指的是在婴儿需要的时候,看护者的可接近性、敏感状态以及是否有相应的反应等情况。

关于自己指的是自我是否有价值被关注、被爱。

人类早期的内部工作模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成一种没有意识的、自主运作的方式,并成为人类个体在参与到人际关系的互动过程中时,一种比较稳定的认知模式。

因而,内部工作模型也就是依恋的实质。

2.成人依恋的维度与分类人类早期的依恋可以通过内部工作模型,对人类之后的人际关系与行为模式产生影响。

依恋大致可以分为安全依恋和不安全依恋两大模型。

又有学者将成人依恋分成依恋焦虑与依恋回避两大维度。

其中依恋焦虑是就自我而言的,反映出个体对于依恋对象分离的担心,对遭受依恋对象一起的恐惧程度;而依恋回拨是就他人而言的,是指个体觉得他人不可靠,反映出个体不喜欢对他人进行亲近与依赖的程度,包括感到不适、恐惧与自我依赖等情况。

大学生的成人依恋、情绪体验和共情能力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的成人依恋、情绪体验和共情能力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的成人依恋、情绪体验和共情能力的关系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的成人依恋、情绪体验和共情能力之间的复杂关系。

依恋理论在心理学领域一直备受关注,特别是在探讨个体如何与他人建立并保持亲密关系时。

成人依恋作为依恋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成年人在情感和行为上对他人的依赖和亲近感。

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面临着各种情感挑战和社交压力,因此研究他们的成人依恋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情绪体验是人类情感生活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影响着个体的认知、行为和人际关系。

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情绪体验的变化尤为显著,他们不仅要面对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等带来的情绪波动,还要学会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

因此,研究大学生的情绪体验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和心理状态。

共情能力是指个体能够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人的情感和处境,并产生相应的情感反应。

共情能力在人际交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帮助个体建立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

对于大学生而言,共情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提升他们的社交技巧,还有助于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

本研究将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收集数据,运用统计分析等方法探讨大学生的成人依恋、情绪体验和共情能力之间的关系。

具体而言,我们将分析不同依恋类型的大学生在情绪体验和共情能力上的差异,以及情绪体验和共情能力如何影响个体的依恋模式。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帮助他们建立更加健康、稳定的人际关系。

二、文献综述在心理学领域,依恋理论自其诞生以来,便成为了研究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的重要视角。

依恋,指的是个体与重要他人(如父母、伴侣等)之间形成的一种强烈而持久的情感联结。

随着研究的深入,依恋理论逐渐扩展至成人依恋,特别是大学生群体中的成人依恋,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大学生的成人依恋,是指他们在成年早期阶段与亲密伙伴之间形成的情感联结。

这种联结不仅影响着他们的社交行为和情感表达,还与他们的心理健康、人格发展等密切相关。

大学生依恋类型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_倪珊珊

大学生依恋类型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_倪珊珊

成人依恋研究范围的扩展,研究者开始注重结合人们的生活探讨成人依恋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主要有成人依恋与主观幸福感、情绪调节、婚姻质量以及人格特质之间的研究,大学生的依恋关系与其社交焦虑的研究,依恋关系在不同辈份之间的稳定性等[1]。

李同归[2]等发现主观幸福感可以通过依恋焦虑、主观支持和支持的可利用度进行预测。

王力、张厚粲[3]等通过实证研究发现重新评价策略的使用是成人依恋关系影响个体主观幸福感的一个重要途径。

吴薇莉,刘协和[4]发现成人依恋先占类型、拒绝类型和恐惧类型对社交焦虑障碍发生的影响作用分别是正常组的4.48倍、4.76倍和66.67倍。

但是这些研究还主要集中在调查描述层面上。

关于成人依恋中的不安全依恋还没有学者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而且很少有对某个特殊群体进行特定的研究,缺少针对性。

大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形成发展的阶段,本研究旨在了解大学生依恋类型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改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理论依据。

分析两者的关系帮助形成健康安全的依恋关系,人为地通过改变依恋关系以改善某些方面的心理健康状况。

一、研究方法1.被试。

本研究为方便取样选取了浙江省在读大学生作为被试。

发放问卷240份,有效问卷231份,回收率97%。

其中女生150份,男生83份;大一72份,大二36份,大三123份。

2.研究工具。

①考察大学生的依恋类型,成人依恋自评量表(AAS-1996修订版),包括3个分量表:亲近、依赖和焦虑分量表,每个分量表由6个条目组成,共18个条目。

采用五点评分法,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

中国应用的Cronbach 系数亲近、焦虑两个分量表均在0.7以上,依赖为0.62。

依恋类型的划分:安全型:亲近依赖均分大于3且焦虑均分小于3;先占型:亲近依赖均分大于3且焦虑均分大于3;拒绝型:亲近依赖均分小于3且焦虑均分小于3;恐惧型:亲近依赖均分小于3且焦虑均分大于3。

②测量大学生心理健康: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 )Radloff 编制,张明园等修订,信效度良好。

大学生成人依恋 沟通模式与沟通行为对恋爱质量的影响

大学生成人依恋 沟通模式与沟通行为对恋爱质量的影响

感谢观看
二、沟通模式与恋爱质量
沟通模式是人们在沟通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特定行为习惯和方式。不同的沟通 模式对恋爱质量有着不同的影响。研究表明,开放式的沟通模式有助于增进彼此 的了解和信任,从而提高恋爱质量。相反,封闭式的沟通模式则可能导致关系紧 张和分手。因此,大学生在恋爱中应该学会调整自己的沟通模式,以适应不同的 情境和需求。
一、背景
大学生代际沟通问题一直是家庭和社会的焦点。由于年龄、生活经历、价值 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大学生与父母等家庭成员在沟通内容、方式、效果等方面容 易出现分歧。家庭沟通模式作为家庭社会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对于解决大学生代 际沟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影响
1.沟通方式
家庭沟通模式对大学生代际沟通的方式产生重要影响。在父母主导型沟通模 式中,父母通常会给予孩子过多的和干涉,容易引发孩子的反抗和逆反心理;而 在孩子主导型沟通模式中,孩子可能会过于依赖父母,导致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
三、沟通行为对恋爱质量的影响
1、表达情感:在恋爱中,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大学生应 该学会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以便让伴侣更好地了解自己,增加彼此的 信任。
2、倾听和理解对方:倾听和理解是维系恋爱关系的关键。大学生在沟通时 应该积极地倾听伴侣的意见和感受,并尝试从对方的角度去理解事物,以增加彼 此的共鸣。
4、培养良好的沟通习惯:大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沟通习惯,包括善于倾听、 理解对方、给予积极反馈等,以增强彼此的感情和维护恋爱关系的稳定。
参考内容
引言
随着心理学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个体在情感方面的表现。在众多情感领 域中,依恋和恋爱行为是两个密切相关的话题。特别是在大学生群体中,探讨依 恋和恋爱行为的关系对于理解他们的情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次演示旨在回顾 相关文献,探讨大学生成人依恋与恋爱行为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 参考。

“90后”大学生性心理健康与成人依恋的关系研究

“90后”大学生性心理健康与成人依恋的关系研究

“90后”大学生性心理健康与成人依恋的关系研究樊为刘阳(成都工业学院四川·成都611730)摘要采用亲密关系体验量表(ECR)和自编性心理问卷对80名“90后”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

“90后”大学生依恋类型分布情况:冷淡型(31.9%)>专注型(26.3%)>惧怕型(23.6%)>安全型(18.2%);在性知识的获取途径中,50%以上的“90后”大学生的性知识来源于计算机网络性学网站;22.7%的惧怕型依恋,采用公开谈论性知识的方式来获取,31.9%冷淡型依恋通过医药卫生书籍获取性知识。

关键词“90后”大学生成人依恋性心理中图分类号:B844.1文献标识码:A0引言大学生正处于个体发展社会性和情感需求的关键时期,“90后”大学生将在不久的将来作为高级知识群体占据整个社会,其性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关系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两性的发展、家庭的幸福、子女的教育,更是影响社会稳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因素之一。

1对象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80名大学生情侣进行亲密关系体验问卷调查及性心理访谈。

被试包括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剔除无效问卷,收回有效问卷72份,有效收回率91%,符合统计标准。

2研究工具2.1亲密关系体验量表(ECR)本问卷采用《亲密关系体验调查问卷(ECR)》测量被试的成人依恋状况,共36个题目组成,分为两个分量表,各18题,奇数题属于依恋回避分量表,偶数题属于依恋焦虑分量表。

量表的回避维度a系数为0.94,奇数题与总量表的相关为0.6-0.73;焦虑维度的"系数为0.91,偶数题与总量表的相关为0.5-0.67。

包含四种依恋类型,分别为:安全型,惧怕型,专注型,冷淡型。

经信效度检验、探索性因素分析及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2.2自编性心理访谈问卷拟定大学生性心理访谈问卷的两个纬度:维度一:性知识的获取;维度二:婚前性行为的态度;问卷题共10道。

成人依恋及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成人依恋及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 摘要】 本文通过对成人依 恋的 内涵、 性质及其 内部 工作模式 的认识 , 挖掘成人依 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 的 影 响, 发现成人依 恋影 响着大学生群体 的情 绪调 节、 自尊、 人 际信任 、 人 际关 系、 孤 独感和抑郁 , 提
出大学生 良好成人依 恋的养成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 至关重要 。

B o w l b y 通 过观察 二 战期 间失 去父母 看护 的儿 童表现 出
亲密关系 中。
( 三) 成人 依恋的类 型 来 的心理 障碍 , 首先 提 出了“ 母—— 婴依恋 ” 的概 念 , 他 A n i s w o r t h 将 婴儿 置于 陌生 情境 中 ,观察 其不 同反 认 为婴儿 对母亲具有寻求 亲密和社交作 用的天性需要 , 由此将婴儿依恋分为安全型 和不安全 型( 包 括反抗型 从 而建立 对于特殊对象 的强烈情感纽带 , 产生依 附行 为 应, 。安全 型婴 儿表现 出易亲近 、 安全 、 不怕 和亲近 的特点 。婴儿会选择让其感 到安全 和需要 满足的 和 回避型两种 ) 被抛弃 , 乐于依赖 和被依赖等特点 。反抗型则表 现出对 个体作为依恋对象 , 与之建立情感并影 响一 生。 2 . 依 恋的 内部 工 作 模 式 他人 的排斥 和疏离 ,回避 型婴儿 对他人 的亲近感 到不 难 以相信 和依赖他人 。 B o w l b y 将 婴幼儿 通过早 期 的依 恋体验 而形 成并 内 适 , 自我工作 模式 , 亦 称作 焦虑 维度 , 是 指对 他人 的亲 化 的对 自己、 他人 的关系形态 和互动模 型称 为 内部工作 模式 。内部工作模式持 久稳定且贯 穿个体终 生发展。婴 幼儿早 期形 成 的与重要 他人 的关 系模式 和心理 表征将 内化 为无 意识 , 形 成 自动 化 的行 为 , 同 时塑造 了对于 自 我、 重要他人 、 人 际交往 的稳定认知 。 这种 内化 了的心理 状态 对于儿 童 的人 际关系 ( 包含 亲子 、 师生 、 同伴 等 ) 将 产生 影响 , 也会长 期作用 于成 年的人 际 、 婚 恋关 系与个 体发展 。 值得一提 的是 , 内化为无意识 的内部工作模式一旦 形成 , 将趋 于永 久 。它成为人们行 为方式 、 人 际关 系 、 亲 近、 信赖 ; 而他 人工作模 式 , 即 回避 维度 , 是对 他人 亲近 的 回避 。B a r t h o l o m e w & H o r o w i t z 根 据 自我工 作模式 和他 人工作模式 , 将成人依 恋分 为四种类 型 : 1 . 安全型 。即积极的他人工作模 式与 自我工作模式 的集 合 。该类型愿意亲 近他 人 , 也对他人 的依赖感 到舒 服, 认 为 自己和他人都是值得被爱 与信任 的。 2 . 迷恋型 。积极的他人工作模式和消极的 自我工作 模式 , 该类型人群希望他人与 自己关系融洽 , 却 担心受到 伤害, 不被认 可而避 免与他人建立 亲密的关 系。 3 . 冷漠型 。消极的他人工作模式和积极的 自我工作 模式 , 该类型个体总是努力寻求与他人 的接 近和亲密获 得 他人接 纳 , 从 而促进 自我 接纳 , 却对他 人 的依赖 感到 不适 。他们 自卑 、 脆弱, 自尊缺失 , 容 易因强烈 的亲密需 求 不能得到满足而悲观失望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随着依恋理论的发展,对于依恋的研究已经逐渐地由婴幼儿的研究焦点发展到成人依恋的研究,与他人的依恋关系影响到个体成长中心理的发展。

文章通过综述我国大学生成人依恋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发现,在我国,以大学生为对象的成人依恋与心理健康有着较强的相关,而在心理健康的某些具体症状上,如抑郁、孤独感等更是与成人依恋的不安全依恋类型关系显著。

【关键词】大学生;成人依恋;心理健康;抑郁;孤独感;社交焦虑国外许多关于成人依恋的研究结果认为,依恋类型的不同会带来不同性质的行为和社会认知,它也将影响其心理健康的状况。

Bowlby就曾指出,儿时的经历和亲密关系会影响到成年后的心理健康水平。

文章通过综述我国以大学生为被试的成人依恋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结果,对大学生成人依恋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为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疏导其焦虑、抑郁以及其它的负性情绪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1 成人依恋概念关于依恋的研究最初是对婴幼儿与主要抚养者如母亲之间的关系进行的,英国精神病学家Bowlby最早提出依恋的概念。

他在依恋的定义中的描述是“导致一个人对其他人产生一定程度亲密感的任何行为模式都有个体差异, 这可能会持续一个人的一生,在依恋关系的形成、保留、去除及更新的过程中,都会产生强烈的情感。

”[1]1987年,Hazan和Shaver将Bowlby关于儿童依恋的研究拓展到成人阶段, 认为即使在成人阶段, 也会表现出如儿童依恋一样的个体差异。

自此后,成人依恋逐步地成为依恋研究的焦点。

他们将成人依恋定义为个体与当前同伴形成的持久的情感联系[2]。

Berman与Sperling认为成人依恋是指寻求和保持在生理上和心理上能提供稳定安全感的依恋对象的一种个体倾向[3]。

我国吴薇莉定义为“成人对其童年早期依恋经验的回忆和再现,以及当前对童年依恋经验的评价”[4]。

2 成人依恋的类型Hazan与Sperling提出,成人依恋的类型与在婴儿中发现的依恋类型相一致,即安全型、回避型和焦虑型。

Bartholomew和Horowitz (1991)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恐惧—回避类型,提出一个两维的依恋模型,分别是自我--他人和积极--消极,概括了个体对自己和他人的认知,由此区分和定义了个体的四种依恋风格(Bartholomew, 1990, 1991) ,分别是安全型(secure)、迷恋型(preoccupied)(也有译为先占型、卷入型、专注型、矛盾型的)、冷漠型(dismissing)(也有译为拒绝型、忽视型、排斥型、回避型的)、恐惧型(fearful)(也有译为害怕型、混乱型的),后三者属于不安全型依恋。

[5]安全型表现为个体在人际关系中的感到舒适,对早期关系的看法恰当,能较好的评价依恋关系。

认为关系有价值,既有亲近感,又有自主性(对自我和他人都是积极的观点);而不安全依恋类型中的成人不能整合评估过去的经历及其意义。

迷恋类型具有焦虑和情绪化的特征,表现出对过去经历理解的混乱,对人际关系过渡沉溺和依赖(人际关系对自我是消极的,对他人是积极的);拒绝类型的特征是崇尚独立(对自我是积极的),他们回顾特殊事件有困难,否认渴望亲近(对他人是消极的);恐惧的个体是焦虑﹑不信任和害怕拒绝(对自我和他人都是消极的)。

[6]3 成人依恋的测量国外成人依恋的测量开始于1985年由George ,Kaplan和Main 创建AAI测量工具,而关于成人依恋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测量工具的开发和研究,在对成人依恋的描述上,各测量工具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会谈、问卷分类评估和量表。

会谈类测量工具主要有成人依恋访谈(AAI) 、当前关系访谈(CRI)以及依恋访谈(AI)。

问卷分类评估包括成人依恋Q - 分类(Adult Attachment Q - s ort )和婚姻Q - 分类(Marital Q - s ort )。

成人依恋测量量表包括成人依恋问卷(AAQ)、成人依恋类型(AAS)、交互依恋问卷(RAQ) 、关系问卷(RQ) 、亲密关系体验—修订版(ECR - R)、10条目依恋量表(10AS)和成人依恋量(AAS)。

在我国,成人依恋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大部分的理论构建都是基于国外成人依恋的研究成果。

到目前为止,我国关于成人依恋还未进行过具体的实验研究,多采用由国外修订过来的关于成人依恋的测量工具进行实证研究。

目前国内修订的成人依恋量表有成人依恋问卷(AAQ)、亲密关系体验量表(ECR)的两个版本等。

而在大学生成人依恋研究中使用最多的测量工具有:①Mary Main等人的成人依恋访谈(AAI),[7]它是一种儿童期依恋关系和意义的半结构访谈。

这个访谈要求被试描述他们的父母,用一些具体事例来解释和支持这些描述,描述父母对痛苦的典型的反应,讨论目前他们与父母的关系。

该访谈在国内使用时进行了适当的修改。

②Bartholomew 和Horowitz编制的《关系问卷(RQ)》, [8]该量表包括四段对成人依恋原型的描述,要求受测者在7点量表上,判断每段描述在多大程度上符合自己的亲密人际关系,最后从四种类型中挑选出最适合的一种作为自己的依恋类型。

该问卷在国内使用时也进行了适当的修改。

③Brennan,Clark和Shaver编制的《亲密关系体验量表(ECR)》,[9]原量表于1998 年编制,共有36 个项目,采用7 点计分。

包括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两个分量表,分别由18 个项目组成。

该量表在中国修订后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4 大学生成人依恋与心理健康的研究通过中国知网共搜索到20多篇关于大学生成人依恋的研究,而关于大学生成人依恋与心理健康之间的研究主要有《不同依恋类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大学生依恋类型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大学生依恋类型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大学生成人依恋、应对方式与负性情绪的关系研究》等。

这些研究都表明不安全依恋与各种不健康心理状态如抑郁、焦虑等有着较强的相关。

同时,在部分研究中还对大学生成人依恋类型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效应等进行探讨,如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等在成人依恋与心理健康之间起到一定的中介效应。

而关于大学生成人依恋与心理健康的研究更多地是集中于心理健康的某些具体症状上的研究,现列举出我国大学生成人依恋与抑郁、社交焦虑以及孤独感的相关研究结果。

4.1 大学生成人依恋与抑郁的相关研究抑郁是一种复合的情绪体验, 它的典型症状特征是不适感、沮丧感或反应性降低、悲观、抑郁, 以及有关的症状。

成人依恋与心理病理的关系研究表明成人依恋类型与抑郁情绪有关系。

在我国,关于大学生成人依恋与抑郁的相关研究结果发现,[10]在抑郁水平上,安全型个体显著低于三种不安全依恋类型,卷入型和恐惧型的抑郁水平最高,回避型处于中间水平,这与国外的研究比较一致,如Copper ,Shaver 和Collins[11]等的研究得出结论:卷入型抑郁水平最高,安全型最低,回避型处于这两者之间。

Burge,Hammen 等人的研究也得出同样的结论。

通过这些研究显示,非安全依恋者,特别是卷入型和矛盾型更易出现抑郁症状。

另外,一些研究者还探讨了我国大学生成人依恋与抑郁之间存有中介效应,如社会支持。

研究结果显示出,不仅成人依恋直接影响个体的抑郁水平,而且还通过社会支持间接的对抑郁产生影响。

这与国外的研究结果也相一致。

4.2 大学生成人依恋与社交焦虑的相关研究社交焦虑是指在与他人交往时体会到的不自在、恐惧、紧张、担忧、回避等情绪和行为反应。

我国关于社交焦虑与成人依恋的研究发现成人依恋不安全类型对社交焦虑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特别是恐惧型、迷恋型与社交焦虑关系密切。

安全型被试社交焦虑的认知、苦恼情绪最低, 自尊和人际信任最高, 恐惧型被试社交焦虑的认知、苦恼情绪最高, 而自尊和人际信任最低, 而迷恋型和淡漠型居于这两者之间。

这与依恋理论的预期是相符的。

值得引起注意的是, 淡漠型依恋对社交焦虑的影响作用不显著。

研究者认为这可能与淡漠型被试的依恋特点有关。

淡漠型被试具有积极的自我模型和消极的他人模型, 其特征是崇尚独立, 对人际关系持排斥态度, 较少关注和预期他人的负性评价,发现淡漠型的个体更多使用升华、回避、否认等防御机制。

因此, 淡漠型被试社交焦虑的发生相对较少, 情绪和认知的表现也并不突出。

4.3 大学生成人依恋与孤独感的相关研究孤独感是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是当个体感觉到缺乏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时,自己对交往的渴望与实际的交往水平产生距离时的一种主观心理感受或体验,常伴有寂寞、无助、郁闷等不良情绪反应和难耐的精神空落感。

国外已将孤独感作为评定个体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

我国大学生成人依恋与孤独感的研究显示安全型的大学生,其孤独感较低,在人际交往和日常生活中就越不感到孤独;而回避型或者是矛盾型的大学生,其孤独感较高,在人际交往和日常生活中就越容易感到孤独。

其中矛盾型的大学生其孤独感要略高于回避型的大学生。

因此可以得知回避型和矛盾型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更倾向于隐藏自己,锁闭自己,这是不利于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的,特别是矛盾型的大学生,他们渴望接近他人,但是又很担心被拒绝,在他们的人际交往中他们更敏感地体验到渴望与实际水平之间的差距,这使他们感到十分的孤独。

“当一个人的社会关系网比预期的更不满意时,孤独就会出现”。

5 评价通过综述大学生成人依恋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发现,大学生成人依恋与心理健康之间有着较强的相关。

尤其是在不安全依恋类型上,与抑郁、焦虑、社交焦虑以及孤独感等方面相关显著。

不安全依恋会导致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这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应进行有针对性的疏导、教育。

然而,在我国,关于大学生成人依恋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首先,表现在研究方法上。

综观已有的文献资料,对此类的研究大多数采用的还是横向研究,纵向研究较少,这使得研究缺乏代表性。

另外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自行尝试编制本土化的测量工具,大部分都是修订国外的量表,修订后的量表虽然具有较好的信效度,但由于各国文化差异,总不免使测验不够全面,权威。

其次,表现在研究内容上。

国外在成人依恋方面的研究已经相当丰富,而在我国,搜索了中国知网核心期刊上的50多篇关于成人依恋的研究,许多的研究内容集中于综述国外研究的一些理论成果及实证研究成果,对于属于我们自己的理论及实证研究并不很多见。

而对于我国大学生成人依恋的研究就更有限,更多地是集中于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研究,并且这方面的研究也很单一,没有出现重复测量、产生不同结果的研究。

因此,大学生成人依恋的研究还没有扩展开来,还有很大的空间需要我们去探索。

再次,关于大学生成人依恋与心理健康之间的研究总体上还处于描述性的研究,许多研究是重在描述成人依恋的类型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某种关系,但具体的深入的探讨成人依恋内在的作用机制、如何影响心理健康的研究还没有过多的涉及,这也需要在我们的后续研究中继续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