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成人依恋状况分析

合集下载

大学生成人依恋及其与自尊、社会支持的关系

大学生成人依恋及其与自尊、社会支持的关系

大学生成人依恋及其与自尊、社会支持的关系大学生成人依恋及其与自尊、社会支持的关系引言:大学时代是一个人迈向成人的重要阶段,不仅意味着离开家庭成为独立个体,还要适应学业压力、建立社交关系等多重挑战。

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成人依恋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心理议题。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成人依恋的特点、原因以及与自尊、社会支持的关系,以期为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一、大学生成人依恋的特点1.1 成人依恋与婴幼儿依恋的区别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成人依恋与婴幼儿依恋存在一定的区别。

成人依恋是指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对家庭、友谊和爱情等亲密关系产生的依赖与关注。

与婴幼儿依恋不同的是,成人依恋具有更为复杂的心理需求,不仅包括物质、情感上的依赖,还包括对他人欢乐、悲伤等情绪状态的共享。

1.2 大学生成人依恋的表现形式大学生成人依恋的表现形式表现为对恋人、家人和朋友之间的情感依恋。

在恋爱中,大学生常常对恋人的表现和态度高度关注,对对方的关心和爱意产生强烈的需求。

在家庭关系中,大学生可能更依赖于父母的经济支持和情感安抚。

而在朋友之间,大学生也希望能获得友谊中的支持和理解。

二、大学生成人依恋的原因2.1 家庭关系的影响研究表明,大学生成人依恋与家庭关系密切相关。

在成长过程中,家庭环境对于大学生的依恋样式产生重要影响。

如果大学生在家庭中经历了安全的依恋样式,并得到了充分的关注和支持,可能会转化到恋爱或友谊中。

相反,如果大学生在家庭关系中体验到冷漠、忽视甚至虐待,可能会导致不安全的依恋样式。

2.2 心理成熟度不足大学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正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在心理成熟度方面可能还不足够稳定。

心理学家认为,心理成熟度不足可能导致大学生对亲密关系的特殊需求,从而表现出成人依恋的特征。

三、大学生成人依恋与自尊的关系3.1 自尊与依恋的关系自尊是个体对自我价值的评价,大学生成人依恋与自尊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研究发现,自尊水平较低的大学生更容易表现出成人依恋样式,他们对情感支持和关注的需求较强烈。

大学生心理资本和成人依恋的现状及其关系研究

大学生心理资本和成人依恋的现状及其关系研究

·社会心理·大学生心理资本和成人依恋的现状及其关系研究秦丹爽心理资本是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首先出现在人力资源领域,是促进个人成长和绩效提升的心理资源[1]。

成人依恋是指成人回忆和再现他童年早期依恋经验,以及当前对儿童时期依恋经验的评价[2]。

它会影响到成年以后各种人际关系的建立和人格的形成。

大学生处在人生的成年早期,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心理问题日趋严重,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学习和情感的困惑、角色转换和社会交往问题以及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等因素直接和间接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造成其陷入情绪抑郁、焦虑不安等心理困惑之中,这些问题具体可以表现为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对前途迷茫,消极怠工,缺乏适应能力、独立自主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自我效能感和成就动机低等。

以往研究探讨心理资本和成人依恋的关系只是对于人力资源领域[3],针对企业员工,而没有专门针对教育领域的相关研究,我们研究大学生和两变量的现状及之间的相关关系,正是在知识兴国、人才强国的时代感召下,培养优秀高校大学生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采用整群抽样法以江苏某高校大一到大四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

抽取男女大学生共305名,共发放问卷305份回收有效问卷25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3.28%。

1.2研究工具1.2.1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本研究选用的PPQ,该问卷由张阔等[2]修订编制。

问卷包括4个维度:分别为自我效能(1、3、5、7、9、11、13),韧性(2、4、6、8、10、12、14);希望(15、17、19、21、23、25),乐观(16、18、20、22、24、26)共26个项目。

对每一题目的评价按李克特式(Likert⁃type Scale)七点计分进行,“1”是完全不符合,“7”代表完全符合。

1.2.2成人依恋量表(AAS)中文版:本研究选用的AAS中文版,该问卷由吴薇莉等(2004)修订编制,问卷包括有3个维度,分别是亲近、依赖、焦虑,量表总共包含18道题目,计分采用李克特式(Likert⁃type Scale)五点计分,“1”代表完全不符合,“5”代表完全符合。

大学生成人依恋自我分化社会支持和职业决策困难的结构关系

大学生成人依恋自我分化社会支持和职业决策困难的结构关系

大学生成人依恋自我分化社会支持和职业决策困难的结构关系引言大学期间是青少年转变为成年人的重要阶段,也是职业决策的重要时期。

在这一阶段,大学生成人面临着依恋关系、自我分化、社会支持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对他们职业决策困难产生了复杂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成人依恋关系、自我分化、社会支持与职业决策困难之间的结构关系,旨在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和生涯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依恋关系与职业决策困难依恋理论认为,早期依恋关系对个体的情感、认知和行为产生深远影响。

在大学生成人时期,他们面临着与家人依恋关系的转变和与同伴依恋关系的加强。

中国社会中,传统家庭观念和“家长意见重于一切”的观念使得大学生成人在职业决策过程中往往受到家庭的强烈影响,这种依恋关系的影响可能导致他们职业决策过程中的犹豫、困惑和焦虑。

大学生成人在自我分化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自我分化是指个体在依恋关系中,能够保持个体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而不是盲目依赖和服从他人。

研究表明,自我分化程度越高的个体,其职业决策过程中更加独立和坚定,相反,自我分化程度低的个体更容易受到外部依恋关系的影响,职业决策困难更加明显。

大学生成人的自我分化水平也会对其职业决策产生一定的影响。

除了依恋关系和自我分化,社会支持也是影响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重要因素。

社会支持可以分为家庭支持和同伴支持两大类。

研究发现,足够的社会支持可以有效缓解个体面临的压力和困难,包括职业决策困难。

在大学生成人时期,他们面临着成年人的自我责任和社会支持的转变。

家庭和同伴成为了他们获取社会支持的重要渠道。

如果大学生成人能够得到充分的社会支持,他们在职业决策上会更加理性和自信;相反,缺乏社会支持的大学生成人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发展缺乏信心,更容易产生职业决策困难。

依恋关系、自我分化、社会支持与职业决策困难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结构关系。

依恋关系和自我分化会直接影响大学生成人的职业决策困扰。

一个不能独立思考和决策的大学生成人,往往会在职业规划中迷茫和犹豫。

大学生成人依恋、社会支持与抑郁的关系

大学生成人依恋、社会支持与抑郁的关系

大学生成人依恋、社会支持与抑郁的关系大学生成人依恋、社会支持与抑郁的关系引言:大学生时代被认为是一个人从青少年走向成年的重要过渡阶段。

这一时期面临着来自学习、人际关系、情感发展等方面的多重压力,抑郁情绪因此而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

在这一背景下,大学生成人依恋和社会支持两个因素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许多研究尝试探索它们与大学生抑郁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成人依恋、社会支持与抑郁的关系。

一、大学生成人依恋与抑郁的关系1.1 成人依恋的概念与特点成人依恋是指个体在成年期对于亲密关系的需求和依赖,成人依恋的发展主要受到童年早期依恋经历和亲密关系发展的影响。

依恋类型主要分为安全型、焦虑型和回避型。

研究发现,相较于安全型依恋者,焦虑型和回避型依恋者更容易出现抑郁情绪。

1.2 大学生成人依恋与抑郁的关系大学生时期是个体从青少年期过渡到成年期的阶段,此时的依恋模式可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

研究表明,大学生成人依恋类型与抑郁情绪之间存在显著关系。

例如,焦虑型依恋者更容易感受到压力和孤独,从而增加抑郁的风险。

而回避型依恋者则更倾向于避免情感的接触和亲密关系,导致缺乏社会支持和情感交流,也容易陷入抑郁情绪。

二、大学生社会支持与抑郁的关系2.1 社会支持的概念与类型社会支持是指个体可以从社会关系中获得的实质性和情感性的支持,可以分为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师生支持等。

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具有缓解压力、提供情感支持等积极作用。

2.2 大学生社会支持与抑郁的关系大学生时期是人际关系最为丰富和多变的时期,社会支持的重要性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研究发现,对于大学生来说,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师生支持都与抑郁情绪有显著相关。

缺乏社会支持的大学生更容易陷入抑郁情绪,而有良好社会支持网络的大学生则更能够应对压力和挫折,保持心理健康。

三、大学生成人依恋、社会支持与抑郁的综合关系3.1 大学生成人依恋、社会支持与抑郁的交互作用研究表明,大学生成人依恋和社会支持之间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

《大学生成人依恋、牺牲动机和亲密关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成人依恋、牺牲动机和亲密关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成人依恋、牺牲动机和亲密关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大学生成人依恋、牺牲动机与亲密关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一、引言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心理发展及人际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成人依恋、牺牲动机和亲密关系满意度作为个体在亲密关系中的核心心理特征,对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成人依恋、牺牲动机与亲密关系满意度的关系,以期为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促进其健康成长提供理论依据。

二、文献综述依恋理论作为现代心理学的经典理论之一,其在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在成人依恋方面,大学生因受到家庭环境、个人经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形成不同的依恋模式,这对其亲密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

而牺牲动机则是个体在人际关系中愿意为他人付出和牺牲的内在驱动力,对于维持亲密关系的稳定性和满意度具有重要作用。

关于亲密关系满意度,它是个体在亲密关系中感受到的满足程度,是衡量个体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选取某高校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发放问卷收集数据。

问卷包括成人依恋量表、牺牲动机量表和亲密关系满意度量表,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

四、研究结果(一)大学生成人依恋的特点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大学生的成人依恋模式以安全型依恋为主,但仍有部分学生存在焦虑型和回避型依恋的问题。

不同依恋类型的学生在面对亲密关系中的挑战时,表现出不同的应对策略。

(二)大学生牺牲动机的特点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的牺牲动机普遍较高,多数学生愿意在亲密关系中为对方付出和牺牲。

但也有部分学生表现出较低的牺牲动机,这与其个人成长经历和家庭环境等因素有关。

(三)大学生成人依恋、牺牲动机与亲密关系满意度的关系经过数据分析发现,大学生的成人依恋、牺牲动机与亲密关系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具体表现为:安全型依恋的学生具有较高的牺牲动机和亲密关系满意度;而焦虑型和回避型依恋的学生在牺牲动机和亲密关系满意度上相对较低。

大学生情感依赖问题的心理分析

大学生情感依赖问题的心理分析

大学生情感依赖问题的心理分析大学生作为一个成年人群体,其心理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其中,情感依赖问题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本文旨在通过心理学的视角对大学生情感依赖问题进行分析,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并解决这一问题。

什么是情感依赖情感依赖是指个体对他人的情感和情绪需要过度依赖,无法自主地维持自己的情绪稳定。

大学生作为处于转变期的群体,常常面临着追求自立和寻找依靠的矛盾。

这种矛盾使得他们容易陷入情感依赖的困境。

大学生情感依赖问题的原因分析1. 家庭环境影响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家庭环境对于他们的情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存在过度保护、溺爱或者忽视的家庭中,大学生更容易形成情感依赖的心理模式。

2. 社会压力与人际关系困扰大学是一个新的环境,大学生需要适应新的学习和社交压力。

在面对未知和挑战时,他们可能倾向于寻找他人的支持和认可,从而产生情感依赖。

3. 自我认同和自尊心脆弱大学生时常面临自我认同和自尊心的困扰。

他们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并从中获得自我价值的确认。

当他们无法独立建立自己的认同和自尊时,会倾向于寻求他人的肯定和支持。

4. 恐惧和不安感大学时期由于面临很多变化和不确定性,大学生常常感到无所适从、恐惧和不安。

这种不安全感驱使他们寻找他人来获得安全感和稳定感。

剖析情感依赖心理模式1. 情感需求过度外化情感依赖个体往往将自己的幸福寄托在别人身上,希望通过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来满足自己内心深处渴望被爱、被关注、被肯定等需求。

2. 缺乏独立性和自信心情感依赖个体缺少对自身能力和价值的信任,对独立生活缺乏信心。

他们常常觉得只有借助别人才能获得满足和幸福。

3. 恐惧被遗弃和孤独情感依赖个体通常对失去重要关系的恐惧非常强烈。

他们害怕被抛弃或孤独,因此会尽可能避免与紧密关系断裂。

解决大学生情感依赖问题的方法1. 增强个人认同感和自尊心大学生需要建立积极健康的自我认同,并培养良好的自尊心。

通过提升个体对自己能力和价值的认同,可以减少对外部肯定的过度依赖。

《大学生成人依恋、牺牲动机和亲密关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成人依恋、牺牲动机和亲密关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成人依恋、牺牲动机和亲密关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大学生成人依恋、牺牲动机与亲密关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一、引言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特殊群体,其心理发展及人际关系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成人依恋、牺牲动机和亲密关系满意度作为衡量个体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质量的重要指标,对于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成人依恋、牺牲动机与亲密关系满意度的关系,以期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成人依恋是个体在成年后对早期依恋经验的延续和表现,与个体的心理健康、情感稳定等密切相关。

牺牲动机是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愿意为对方做出妥协和牺牲的心理倾向。

而亲密关系满意度则是个体在恋爱或亲密关系中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大学生正处于情感发展和人际关系建立的关键时期,其依恋模式、牺牲动机和亲密关系满意度将直接影响其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质量。

因此,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收集相关数据。

问卷包括成人依恋量表、牺牲动机量表和亲密关系满意度量表,以测量大学生的依恋模式、牺牲动机和亲密关系满意度。

同时,结合文献分析和实证研究,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

四、研究结果1. 大学生成人依恋、牺牲动机与亲密关系满意度的现状分析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大学生的成人依恋模式多样,其中安全型依恋占比较大;牺牲动机在不同个体间存在差异,但总体上表现出愿意为亲密关系做出妥协和牺牲的倾向;亲密关系满意度整体较高,但仍有部分学生存在不满意的情况。

2. 大学生成人依恋、牺牲动机与亲密关系满意度的关系分析通过相关性分析,我们发现大学生的成人依恋模式与牺牲动机和亲密关系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具体表现为安全型依恋的学生更愿意为亲密关系做出牺牲,且其亲密关系满意度也较高;而不安全型依恋的学生在牺牲动机和亲密关系满意度上表现较差。

大学生成人依恋的测量及相关人格研究

大学生成人依恋的测量及相关人格研究

大学生成人依恋的测量及相关人格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成人依恋的测量方法及其与相关人格特质的关系。

成人依恋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对他人的情感依赖模式,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成人依恋的发展状况不仅影响其在校期间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还可能对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人生轨迹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研究大学生成人依恋的测量方法及其与相关人格特质的关系,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首先将对成人依恋的理论背景和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明确成人依恋的测量方法和评估标准。

然后,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收集大学生成人依恋的数据,并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探究其与相关人格特质(如自尊、自我控制、情绪稳定性等)之间的关系。

结合研究结果,提出促进大学生成人依恋健康发展的建议和对策,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大学生成人依恋的发展状况及其与相关人格特质的关系,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人格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也希望本文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推动成人依恋研究的深入和发展。

二、文献综述依恋理论自Bowlby(1969)提出以来,已成为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以及人格心理学等多个领域的重要研究议题。

依恋是指个体与特定对象之间形成的强烈情感纽带,它是个体早期生活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产生深远影响。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依恋理论逐渐被应用于成人阶段,特别是大学生群体。

大学生的成人依恋不仅关系到他们的心理健康、人际关系,还与其未来职业发展和社会适应密切相关。

因此,研究大学生的成人依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于成人依恋的测量,目前较为常用的工具是成人依恋量表(Adult Attachment Scale, AAS)和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xperiences in Close Relationships, ECR)。

大学生成人依恋与人际交往的相关性分析

大学生成人依恋与人际交往的相关性分析

大学生成人依恋与人际交往的相关性分析大学生成人依恋与人际交往的相关性分析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际关系的日益复杂,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成为社会对他们的重要要求之一。

然而,大学生普遍存在的情感依恋问题成为影响他们与他人良好交往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旨在分析大学生成人依恋与人际交往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中的原因。

一、大学生成人依恋的特点1.1 家庭依恋与成人依恋多数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已经独立生活一段时间,与家庭的依恋较过去有所减弱。

然而,新的环境、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压力增加,往往使大学生重新体验到了与家庭的依恋。

家庭依恋对于个体的情感发展和自我构建具有重要影响,大学生成人依恋表现出情感需要家庭感的特点,如对家庭成员的关注、倚赖和寄托等。

1.2 社交依恋与恋爱依恋除了家庭关系,大学生还面临着无法避免的社交和恋爱问题。

在面对新的社交环境时,大学生成人依恋往往表现出对他人的关注和寄托。

大学生普遍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支持,如果无法获得外部的关爱,可能会出现情绪波动、孤独感增强等问题。

此外,大学生的恋爱依恋也是影响人际交往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于那些更加倚赖于他人的大学生而言,恋爱依恋往往表现为对伴侣的过分依赖和不安全感。

二、大学生成人依恋与人际交往的相关性2.1 自我认同与人际交往大学生成人依恋的特点往往体现在他们对自我认同的建构上。

在情感上寻求安全感的大学生更加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在人际交往中常常表现出渴望他人认可的倾向。

同时,也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而追求他人所期望的样子,导致自我认同的混乱和不稳定。

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可能出现过分依赖他人的情况,而不具备独立思考和决策的能力。

2.2 承诺与人际交往大学生成人依恋与人际交往的相关性还可以从承诺的角度来解读。

成人依恋较强的大学生往往有着更强的依赖他人的情感需求,他们往往会不自觉地回避与他人的交往冲突,以避免对方的反对和冲突带来的伤害。

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可能不愿意主动承担责任和义务,缺乏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影响到他们与他人之间的良好交流和合作。

大学生情侣成人依恋与亲密关系质量_归因的中介作用

大学生情侣成人依恋与亲密关系质量_归因的中介作用

大学生情侣成人依恋与亲密关系质量_归因的中介作用大学生情侣成人依恋与亲密关系质量: 归因的中介作用引言:大学是一个浪漫的年龄阶段,许多大学生在这个时期开始建立感情关系。

然而,他们的依恋风格和亲密关系的质量会对他们的感情稳定性和幸福感产生重大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情侣的成人依恋与亲密关系质量之间可能存在的归因的中介作用。

一、成人依恋与亲密关系质量的关系:1. 成人依恋:成人依恋是指个体在亲密关系中寻求安全感和依赖的需求方式。

研究发现,大学生情侣的成人依恋风格对他们的亲密关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其中,安全依恋风格与亲密关系质量正向相关,而回避依恋和焦虑依恋风格与亲密关系质量负向相关。

2. 亲密关系质量:亲密关系质量是指情侣之间的信任、满意度、亲密感和沟通方式等方面的表现。

研究表明,亲密关系质量与夫妻或情侣的幸福感和感情稳定性密切相关。

良好的亲密关系质量有助于提高感情的满足度和夫妻或情侣的幸福感。

二、归因对成人依恋与亲密关系质量的中介作用:归因是个体为了解释心理和行为事件而进行的对内和对外因素的解释。

大学生情侣在面对亲密关系中的困难和冲突时,会进行归因,以揭示原因和寻找解决办法。

归因过程可以中介成人依恋与亲密关系质量之间的关系。

1. 归因类别:根据内外因素和稳定性、可控性的区分,归因可以分为内因归因、外因归因、稳定性归因和可控性归因等不同的类别。

内因归因主要指将困难和冲突归因于个体内在特质或行为,而外因归因则将其归因于外部环境和他人行为。

稳定性归因将困难和冲突归因为永久存在,而可控性归因则将其归因为可以通过个体行为来改变。

2. 归因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归因在成人依恋与亲密关系质量之间扮演着中介的角色。

例如,当大学生情侣面对困难和冲突时,安全依恋者倾向于进行可控性和内因归因,他们更愿意主动解决问题,不会将责任全部归因于对方。

这样的归因方式有助于改善亲密关系质量,增强彼此的沟通和理解。

相反,回避依恋者和焦虑依恋者倾向于进行外因归因和稳定性归因,他们容易将困难和冲突归因为不可控制的外部因素,并认为这些问题无法解决或长期存在。

大学生自我分化、成人依恋与嫉妒的关系分析论文

大学生自我分化、成人依恋与嫉妒的关系分析论文

大学生自我分化、成人依恋与嫉妒的关系分析论文自我分化也称为自我分辨、自我辨别,是由家庭治疗的代表人物鲍恩提出的,是鲍恩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核心理论,依照Bowen的家庭系统理论,可以从内心分化层面与人际关系分化层面来界定自我分化。

在内心层面上,自我分化是指个体将理智与情感区分开来的能力,即在某个特定的时刻个体是受理智还是受情绪支配的能力。

在人际关系层面上,自我分化是指个体在与人交往时能同时体验到亲密感与独立性的能力。

以下是店铺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大学生自我分化、成人依恋与嫉妒的关系分析相关论文。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大学生自我分化、成人依恋与嫉妒的关系分析全文如下:所谓嫉妒是指个体和另一个人( 指伙伴) 之间已有的某种重要关系面临丧失或威胁,而被第三者( 通常是人) 得到时,个体所体验到的一种情绪,其特征是担心丧失,不信任,焦虑以及愤怒。

White认为嫉妒是一种包括情绪、认知和行为的复杂特定结构。

这种嫉妒随个体、情景和文化不同而有所差异而又相对稳定的存在于个体和人际关系水平中。

最为常见的嫉妒现象往往出现在恋情关系中,但其它类型的关系中也会有嫉妒发生,已有研究证明,嫉妒普遍存在于大学生中,并且这种嫉妒所带来的行为会对人的自尊、心理健康以及人际交往、亲密关系质量等产生威胁。

国外早在20 世纪80 年代证实嫉妒与低自尊、不安全感、个体分化水平低、依赖、控制、对威胁的感知、不信任、关系中的投入等因素有显著相关。

近期国内外均有研究探讨了成人依恋与嫉妒的关系,显示依恋对嫉妒行为具有预测作用。

自我分化是Bowen 提出的家庭系统理论的核心概念,用来讨论个体在家庭中情绪依恋与独立自主的程度。

Bowen 从内心层面与人际层面来阐释自我分化。

前者指个体将理智与情感区分开来的能力,高自我分化个体既可以产生强烈情感,又能自我克制并客观冷静地看待事物,而低自我分化个体理智常常被情感所淹没,以至于不能客观思考。

后者指个体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同时体验亲密与独立的能力,高自我分化个体在家庭中既可以维持与家人的情感联系,又能保持清晰的自我感,而低自我分化个体极易受外界影响将自己的情绪与他人的情绪相混淆,面临压力时或回避他人以免因担心失去自主性而焦虑,或通过亲近依赖他人来减轻压力。

大学生情感依赖问题的心理分析

大学生情感依赖问题的心理分析

大学生情感依赖问题的心理分析在当代社会中,大学生面临着诸多压力和挑战,其中之一便是情感依赖问题。

情感依赖是指一个人对他人或特定关系的强烈需求,常常以过度依赖为特征,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与成长。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大学生情感依赖问题的原因、表现以及相应解决方案。

原因分析1. 影响家庭教育大学生情感依赖问题的产生与家庭教育密切相关。

在成长过程中,如果父母过度保护、溺爱孩子,未能提供必要的独立生活技能与情感支持,孩子可能形成情感依赖的心理策略。

这样一来,他们更倾向于寻求他人的认可和支持,而缺乏自我调节能力。

2. 社交网络的影响现代社交网络如微信、QQ等平台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交流平台。

然而,在虚拟社交网络中,大学生往往过分追求别人的点赞和评论,以获取自我价值的肯定。

这种心理需求推动着他们不断寻找外部评价和认同,导致情感上对他人过度依赖。

3. 恐惧孤独与不安全感大学生处于从家庭到独立生活的过渡期,面临离开亲人、适应新环境等多重挑战。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往往会感到孤独、无助和不安全,从而寻求他人陪伴和支持来减轻内心的焦虑与压力。

表现特征1. 情绪波动大情感依赖者常常因为对他人投入过多的期望而导致失望和伤害。

一方面,他们对待任何亲密关系都希望得到对方全心全意的关注,并对此十分在意;另一方面,如果得不到期望的回应或关心时,他们会立即陷入消极情绪中。

2. 难以面对分离和独处情感依赖者对于与他人分离或独处时间会感到非常不安。

即使是暂时分离或独处也会引起强烈的焦虑感,并极力寻找其他途径来填补内心的空虚。

3. 缺乏自我主张与决策能力情感依赖者较为依赖他人的意见和决策,并容易受到他人影响而难以表达自己真实想法。

他们常常害怕冒险和承担责任,在遇到困难或抉择时更会产生痛苦和困惑。

解决方案1. 培养自我意识及独立性大学生应当通过增加自我意识和反省来建立对自己内心需求和价值观的认知。

通过个体经验和反思来形成独立性思维模式,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自己独立决策。

大学生成人依恋与恋爱行为关系研究

大学生成人依恋与恋爱行为关系研究

大学生成人依恋与恋爱行为关系研究引言:在大学阶段,很多学生经历了从青春期到成人期的转变。

人际关系在这个阶段的重要性逐渐显现,恋爱是大学生活中常见的一部分。

然而,大学生的恋爱行为往往受到其成人依恋类型的影响。

成人依恋与恋爱行为之间的关系一直备受研究者的关注,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成人依恋与恋爱行为的关系。

一、成人依恋1. 成人依恋的定义和类型成人依恋是指人们在成年阶段对他人的情感、信任和归属感的需求和态度。

根据Bowlby的研究,成人的依恋类型可分为安全型、回避型和焦虑型。

安全型依恋的个体通常对他人充满信任,能够积极寻求支持和保护,同时具有独立性;回避型依恋的个体倾向于独立,拒绝依赖他人,内向且不太表达情感;焦虑型依恋的个体常常担心他人的离开,对关系的稳定性心存恐惧,需要持续的接触和反馈。

2. 影响成人依恋的因素成人依恋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儿童时期的亲子关系、家庭环境、个人心理特点等。

例如,有一个温暖、安全的童年环境对于发展安全型依恋至关重要。

而一些负面的早期经历,如亲子关系冲突、缺乏关爱等,可能导致回避型或焦虑型依恋的形成。

二、大学生成人依恋类型的特点1. 大学生安全型依恋的特点相比其他依恋类型,大学生中安全型依恋的比例相对较高。

这可能与大学生拥有更广泛的社交网络、经历了独立和成长的过程有关。

安全型依恋的大学生在恋爱中更容易表达情感,更好地应对关系冲突,并且通常拥有更稳定的恋爱关系。

2. 大学生回避型依恋的特点大学生中回避型依恋的比例较低,但依然存在一定数量的个体。

回避型依恋的大学生倾向于独立,不愿意过多地依赖他人,对恋爱关系持有较为冷漠的态度。

这种类型的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可能会避开亲密接触和情感表达,对伴侣的期望和需求相对较少。

3. 大学生焦虑型依恋的特点相较于其他依恋类型,焦虑型依恋的大学生比例相对较低。

然而,一些大学生成人在恋爱中可能仍然表现出焦虑的依恋样式。

这类大学生对关系稳定性和伴侣的反应过度关注,必要时会采取过渡的亲密行为来保持关系的稳定。

大学生成人依恋状况分析

大学生成人依恋状况分析

大学生成人依恋状况分析内容摘要:(大学生的成人依恋状况)(1)本次研究中成人依恋类型所占比例分别为:恐惧型(29.7%)、安全型(28.2%)、迷恋型(23.7%)、冷漠型(18.5%);(2)大学生的依恋在性别、专业、年级、恋爱经历、城乡和是否独生子女上的差异:依恋回避维度在性别上存在差异,男生的回避分数显著高于女生;大学生成人依恋在年级上基本不具有差异,但在个别年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有过恋爱经历的大学生在回避维度上的得分显著低于没有恋爱经历的大学生;城市大学生的依恋回避得分显著低于乡镇大学生的依恋回避得分;依恋在专业和是否独生子女上均无任何显著差异。

大学生的成人依恋类型本次研究中成人依恋类型所占比例分别为:恐惧型(29.7%)、安全型(28.2%)、迷恋型(23.7%)、冷漠型(18.5%),这与田瑞琪2004 年在大学生中的调查结果一致。

国外大多数的研究中都是安全型的比例最高,如Lopez在2002年的研究,依恋类型中安全型(46%)、恐惧型(20%)、冷漠型(19%)、迷恋型(15%),Creasy 在2001 年采用AAI 对145 对恋人进行测量,发现安全型占40%。

国内早期的研究多数也是安全型人数最多。

分析以上结果的原因,中外成人依恋的比例差异主要是由于中外的文化差异造成的。

中国文化不鼓励直接的情感表达和如同希望那样强烈的身体接触,因此使得我国大学生的回避维度和焦虑维度的分数高于国外研究,而依恋类型的划分是有维度计算的来,因此我国的安全依恋人数比例低于国外实属正常。

恐惧型的人的特点是与人亲近不舒服,在情感上需要亲密的关系,但很难相信他人,担心会受到伤害,分析这种依恋类型的人的特点,可以看出非常符合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观念和教育理念,“内敛、含蓄、谨慎……”,因此原因,使得我国大学生的恐惧型人数比较多。

与我国早期依恋类型存在差异可能是由于所使用的测量工具造成,早期多使用陌生人情景法,两者对不同依恋类型的表现有不用的界定。

大学生情感依赖问题的心理分析

大学生情感依赖问题的心理分析

大学生情感依赖问题的心理分析在如今的社会中,大学生正面临着多种多样的情感困扰与压力,情感依赖问题尤其突出。

随着现代教育的深化和社会竞争的加剧,大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以及情感问题时,常常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

这种心理现象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也给心理健康带来了隐患。

本文将从心理学角度深入分析大学生情感依赖问题的成因、表现以及应对措施。

情感依赖的定义情感依赖是指个体在情感上对他人的高度依赖,以至于缺乏自我独立性和自主性。

这种依赖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个体对感情寄托对象(如爱人、朋友等)的渴望和需求;另一方面是因过度依赖而导致的个体自我价值的低估和自我认同感的缺失。

大学生情感依赖的表现对他人的过度关注大学生普遍表现出对他人的过度关注,他们可能会在意伴侣或朋友的一举一动,对其行为产生过分解读。

这种过度关注往往导致个体在人际关系中的焦虑与不安,进而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学业。

情绪的不稳定性在与他人关系紧密的情况下,大学生常常经历情绪波动。

一旦受到他人的负面反馈或分离,他们容易产生强烈的不安、焦虑甚至抑郁。

这种情绪的不稳定性,使得他们在学业与生活中遭遇困境。

自我独立性的缺失情感依赖者往往缺乏足够的自我独立性,对他人的看法与评价高度敏感。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可能会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甚至生活目标,以迎合他人所需,从而导致自我价值感的降低。

逃避现实面对压力时,某些大学生可能会通过沉醉于一段浪漫关系来逃避现实中的问题,如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等,这种逃避不仅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反而会加深其心理负担。

大学生情感依赖的成因社会环境的影响当前社会文化环境鼓励个人之间建立紧密的人际关系,但同时也带来了更高的人际交往困扰。

社交媒体的发展虽然使人们更易建立联系,却也使得人与人之间的真实互动相对减少,从而加重了大学生对关系发展的依赖。

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教育是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

某些家庭可能存在过于溺爱的倾向,父母对于孩子独立性的培养不足,使得孩子在处理个人事务时缺乏足够的能力。

大学生成人依恋与人格特质及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大学生成人依恋与人格特质及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大学生成人依恋与人格特质及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一、本文概述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成人依恋与人格特质及应对方式之间的相关性。

成人依恋理论是心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理论,它描述了个体在成年后与他人的情感联系和行为模式。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定的社会群体,正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面临着学业、社交、就业等多重压力,其成人依恋模式对其人格特质和应对方式具有显著影响。

本研究首先对大学生成人依恋的类型进行界定和分类,明确不同类型的成人依恋在人格特质和应对方式上的差异。

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探讨成人依恋与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分析不同类型的成人依恋对人格特质的影响。

本研究还将考察成人依恋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探究不同类型的成人依恋在应对压力和挑战时的差异。

通过本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大学生成人依恋对人格特质和应对方式的影响,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研究也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自身的心理健康意识,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和应对方式,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大学生为样本,探讨成人依恋、人格特质及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

通过文献综述法,梳理成人依恋、人格特质及应对方式的相关理论和研究,为问卷设计和数据分析提供理论支撑。

在问卷设计方面,本研究选取了国内外常用的成人依恋量表、人格特质量表和应对方式量表。

成人依恋量表采用Bartholomew和Horowitz的依恋问卷(AQ),该问卷包括四个维度:安全型依恋、焦虑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和恐惧型依恋。

人格特质量表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该问卷包括四个维度: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和掩饰性。

应对方式量表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该问卷包括两个维度: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

在样本选取方面,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某大学的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中抽取了500名大学生作为样本。

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广泛性,可以反映大学生成人依恋、人格特质及应对方式的普遍特征。

大学生情感依赖问题的心理分析

大学生情感依赖问题的心理分析

大学生情感依赖问题的心理分析情感依赖是指个体在情感上对他人的需求和依赖,使其在没有他人的支持情况下,会感到焦虑、不安和失落。

尤其是在大学生群体中,情感依赖现象日益突出,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生活及心理健康。

本文将从情感依赖的表现、产生原因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情感依赖的表现情感依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过度依赖他人大学生在面对生活和学习压力时,往往会寻求身边朋友、恋人等给予的支持与安慰。

他们可能会表现出对他人情感上的强烈需求,即便是一些琐事也需他人参与。

如果没有亲密关系的支持,他们常常会感到焦虑和孤独。

缺乏自我认同一些大学生由于在情感上过于依赖他人,而对自己的价值和需求缺乏清晰认知。

他们常常通过他人的评价来判断自己的优劣,容易陷入低自尊、自我怀疑的状态。

害怕孤独大学生在与他人交往中,会由于恐惧孤独而形成情感依赖。

他们会尽力维持与他人的关系,即使这段关系并不健康,只要能消除内心的孤独与焦虑,便愿意忍受不适。

情绪波动大情感依赖的人在面对亲密关系中的变故时,往往会产生剧烈的情绪波动,例如因分手、友谊破裂等事件而经历极大的痛苦。

他们对于这些变动的适应能力不足。

决策困难在个人决策过程中,情感依赖的大学生可能会显得犹豫不决,总是希望能够得到他人的指导或建议。

这种过度的寻求外部意见会导致其无法形成独立判断能力。

二、情感依赖产生的原因影响情感依赖产生的因素较为复杂,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家庭环境家庭教育对个体性格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一些大学生可能来自于过度保护或缺乏亲密关系的家庭环境,他们未能在早期建立出良好的自我认同及独立性,从而形成对他人的过度依赖。

社会支持系统的缺失大学阶段本是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但由于学习压力大及生活环境改变,一些学生难以建立起有力的支持系统。

当面临挫折时,他们可能更加倾向于向少数朋友或恋人寻求情感上的支持,而不善于拓展其他交际圈子。

心理素质与性格特征忧郁、焦虑等心理特征或个性中自卑、敏感等性格特点,也使得部分大学生在面对关系时显得无所适从。

高校大学生依恋类型的现状分析研究

高校大学生依恋类型的现状分析研究


要 目的: 研 究当代大学生成人依 恋的状况。 方 法: 采用
h e l p .
成人亲密关 系经历量表 ( 即E C R ) 对 1 O 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
Ke y wo r d s c o l l e g e s t u d e n t s ; a d u h a t t a c h me n t ; a t t a c h me n t a v o i d —
de nt s/ /S un F e i f e i
A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s t a t u s o f a d u l t a t t a c h me n t o f
t a c h me n t t y p e wa s n o t b a l a n c e d . T h e f e a r f u l t y p e w a s 3 1 . 7 %. s e —
c u r e t y p e w a s 2 6 . 9 %, p r e o c c u p i e d t y p e wa s 2 2 . 1 %, d i s mi s s i n g
c o l l e g e s t u d e n t s . Me t h o d : A t o t a l o f 1 0 4 c o l l e g e s t u d e n t s we r e i n — v e s t i g a t e d wi t h E x p e r i e n c e s i n C l o s e Re l a t i o n s h i p s I n v e n t o r y厄 一

大学生成人依恋现状调查——以赣南医学院为例

大学生成人依恋现状调查——以赣南医学院为例

数据处理的结果表明,依恋回避在是否有过恋爱经历上 存在显著性差异(t=-4.302, p<0.05),且无恋爱经历的大学生 依恋回避高于有恋爱经历的大学生。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 , 选取赣南医学院大学生作为被 试。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79份,回收率为95.8%,剔除 无效问卷后,共获得有效问卷425份,有效率为88.7%。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李同归与加藤和生修订的《亲密关系经历量 表--中文版》(ECR--中文版),测量成人依恋的类型。由两个 维度得到四种不同的依恋类型。两个维度即依恋焦虑和依恋 回避维度,四种类型即安全型、恐惧型、迷恋型和冷漠型。 本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三)数据处理 使用SPSS20.0 for Windows 处理数据。
参考文献:
[1]吴薇莉,方莉.成人依恋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2004,132(3):131-134. [2]李同归,加藤和生.成人依恋的测量: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中文 版[J].心理学报,2006,38(3):399-406.
由表1可得,将被试的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两维度的得 分经费舍线性函数转换后 , 得到成人依恋的四种类型 。 其 中安全型仅占 15.06% ; 恐惧型最多 , 为 54.82% ; 迷恋型为 14.59%;冷漠型为15.53%。
四、讨论
(一)关于我校大学生成人依恋类型的讨论 本次研究得出,大学生的成人依恋类型分布不均衡,恐 惧型依恋者最多,四种依恋类型比例如下:安全型15.06%、 恐惧型54.82%、迷恋型14.59%、冷漠型15.53%。安全型依 恋只占15.06%,不安全型依恋占84.94%。 (二)大学生成人依恋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性分析 大学生的性别、专业、年级、生源地、是否担任学生干 部、是否独生子女以及家庭类型在成人依恋上不存在显著性 差异。是否有过恋爱经历在我校大学生成人依恋的依恋回避 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t=-4.30,P<0.05),无恋爱经历的 大学生的依恋回避高于有恋爱经历的大学生;在依恋焦虑维 度上则无显著性差异,这与前人研究结论一致。综合前人观 点,这种差异可能是因为有过恋爱经历的个体在与人交往时 持有积极态度,表达心理需求,更易建立亲密关系,因而依 恋回避水平较低;而没有过恋爱经历的个体在与人交往时因 担心被伤害和遗弃,更易持消极态度,不利于亲密关系的建 立,依恋回避水平较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成人依恋状况分析内容摘要:(大学生的成人依恋状况)(1)本次研究中成人依恋类型所占比例分别为:恐惧型(29.7%)、安全型(28.2%)、迷恋型(23.7%)、冷漠型(18.5%);(2)大学生的依恋在性别、专业、年级、恋爱经历、城乡和是否独生子女上的差异:依恋回避维度在性别上存在差异,男生的回避分数显著高于女生;大学生成人依恋在年级上基本不具有差异,但在个别年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有过恋爱经历的大学生在回避维度上的得分显著低于没有恋爱经历的大学生;城市大学生的依恋回避得分显著低于乡镇大学生的依恋回避得分;依恋在专业和是否独生子女上均无任何显著差异。

大学生的成人依恋类型本次研究中成人依恋类型所占比例分别为:恐惧型(29.7%)、安全型(28.2%)、迷恋型(23.7%)、冷漠型(18.5%),这与田瑞琪2004 年在大学生中的调查结果一致。

国外大多数的研究中都是安全型的比例最高,如Lopez在2002年的研究,依恋类型中安全型(46%)、恐惧型(20%)、冷漠型(19%)、迷恋型(15%),Creasy 在2001 年采用AAI 对145 对恋人进行测量,发现安全型占40%。

国内早期的研究多数也是安全型人数最多。

分析以上结果的原因,中外成人依恋的比例差异主要是由于中外的文化差异造成的。

中国文化不鼓励直接的情感表达和如同希望那样强烈的身体接触,因此使得我国大学生的回避维度和焦虑维度的分数高于国外研究,而依恋类型的划分是有维度计算的来,因此我国的安全依恋人数比例低于国外实属正常。

恐惧型的人的特点是与人亲近不舒服,在情感上需要亲密的关系,但很难相信他人,担心会受到伤害,分析这种依恋类型的人的特点,可以看出非常符合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观念和教育理念,“内敛、含蓄、谨慎……”,因此原因,使得我国大学生的恐惧型人数比较多。

与我国早期依恋类型存在差异可能是由于所使用的测量工具造成,早期多使用陌生人情景法,两者对不同依恋类型的表现有不用的界定。

除此之外还可能是由于当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复杂化,恋人、朋友之间关系的不确定性,人们观念的转变(如责任感减弱、离婚的增加等)使得人们的焦虑维度的分数增高,导致恐惧类型的人数增多。

不同性别大学生的依恋状况从本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成人依恋的回避维度在大学生群体中具有性别差异,而焦虑维度无性别差异。

4个子维度上均差异显著。

在女性当中安全型人数最多,冷漠性最少;在男生中恐惧型人数最多,迷恋型最少。

并且依恋的4个子维度的分在男女两性上存在显著差异。

分析以上结果的原因,男性回避分数显著高于女性主要是社会和环境因素造成的。

在传统教育下,对男女的教养方式的不同,可能导致男女依恋上的差异。

如传统教育中要求男性坚强、自立、“有泪不轻弹”、情感内敛等,而对于女性这些要求就降低了,因此使得男性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往往倾向于回避。

此外,男女不同的社会分工以及对于男女的不同态度同样影响着成人依恋的发展。

在焦虑维度上男性和女性不存在显著差异,但男性分数仍是高于女性的,说明对于男女在教养方式、社会分工以及社会态度上的差异,虽使得男性在依恋上比女性倾向于回避,但他们的焦虑同样存在,表面的回避实质掩盖的是内心的担心被拒绝和抛弃。

男性回避及焦虑维度分数高导致其子维度显著高于女性。

女性在依恋类型上的分布可以看出,女性比男性倾向于安全的依恋类型,而男性更倾向于恐惧的依恋类型,可见被动的回避往往使男性在依恋中呈现恐惧状态。

不同专业大学生的依恋状况从本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成人依恋的回避、焦虑维度及4个子维度均无显著差异。

理科生的安全型和恐惧型人数偏多,冷漠性人数最少;文科生中恐惧型人数最多,冷漠性人数最少。

以上结果说明依恋在专业上并无差异。

但在回避维度上文科生的分数略低于理科生,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相对于理科生而言,文科生更习惯、擅长于表达自己的感情(消极的、积极的情感),投入更多的精力来维持感情;而在焦虑维度和4个子维度上文科生的分数又略高于理科生,说明虽然文科生更能表达自己的感情,但他们的感情更极细腻、感情在他们生活当中往往占据更高的地位,这就使得他们在依恋中经常处于焦虑之中。

不同年级大学生的依恋状况从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大学生成人依恋在年级上基本不具有差异,但在个别年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各年级在依恋焦虑上没有达到显著性的差异,但是大一年级学生的依恋焦虑显著低于大三学生。

本次研究的结果(大学生成人依恋在年纪上基本不具有差异)验证了Bowlby 的理论假设,因为依恋是内在的情感反应模式,比较外显的行为来说是相对稳定的。

所以对于处于成年早期的大学生而言,大学四年间成人依恋无明显变化,即成人依恋在年纪上无显著差异正是验证了成人依恋的相对稳定性的特点。

而在焦虑维度上大一年级学生的分数显著低于大三学生,且大一至大三年级呈上升趋势,大四年级稍有下降,但仍高于大二年级。

分析原因,在Lopez(2002)的研究中发现成人依恋的稳定性与一系列转换过程的适应指标有关,如消极生活事件、恋爱经历等。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由于大一学生刚刚步入大学,而在步入大学之前,一直都处在学习为主的生活状况之下,主要面对的是自己的家长、老师和同学,而这些依恋对象往往不会给他们带来依恋上的焦虑,因此使得刚进入大学阶段的学生在依恋焦虑上低于其他年级学生,此外进入大学阶段后,学生自己面对生活、学业、朋友,生活中的消极事件明显增多了,这也使得大学生的依恋焦虑呈上升状态。

此外,成人依恋虽源于早期的依恋经验,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但并不是完完全全的“照搬”,而是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不断的进行加工和重组,这一过程中对自身依恋经验的评价以及情感和期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而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在大学阶段迅速发展并逐渐趋于成熟,自我意识的成熟使得他们能对自己依恋进行较为合理的评价,并有了一定的期望,这一使得较为成熟的大四学生的依恋焦虑分数出现了下降。

从四个年级依恋类型的分布状况来看:大一和大二年级安全型人数最多,大三年级的恐惧型人数最多,大四年级四种类型的人数相差不多。

除冷漠为大三年级显著高于大二年级外,依恋的其他3个子维度在年级上均差异显著,且都为大三年级的分数显著高于大一年级。

由此可见大三年级不安全依恋较为明显,正如以上所分析的原因,大三年级正处在生活、学习、情感的多重冲突之下,所以导致其不安全依恋的产生。

分析在冷漠子维度上大二年级的分数均低于其他年级的原因:以上我们已经分析了,刚步入大学的学生的依恋为以往经历下的模式,而进入大学后,新异的环境、全新的同伴交往方式、不受阻碍的恋爱时节,使得学生开始逐渐冲破冷漠的应对方式,因此到了大学二年级,熟悉了周围环境的大学生们的冷漠子维度的分数明显的降低了,低于其他年级,而随着时间的发展,一些负性事件的发生,使他们感到非冷漠的依恋给他们带来的一定的“伤害”,因此冷漠子维度的分数又呈上升状态。

在这里需要提出的是,由于依恋的4个子维度的分数均有回避和焦虑维度经公式计算而来,因此安全子维度的分数在大三年级也呈现高分状况,这是此量表的一个问题,但对我们分析依恋的特点并无影响。

不同恋爱状况大学生的依恋状况从本次研究可以看出,有过恋爱经历的大学生在回避维度上的得分显著低于没有恋爱经历的大学生。

根据Bowlby 的依恋理论,分析原因主要为:对于有过恋爱经历的人来说,他们往往有着积极的依恋应对方式,更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在与恋人的交往中学会与人保持良好接触,善于与人建立信任感,寻求心理上的支持;而对于没有恋爱经历的学生来说,他们更多倾向于消极的依恋应对方式,担心在亲密关系中受到伤害、遗弃,因此不愿意过多的流露内心的感情和想法,回避这种依恋关系。

从依恋类型分布及其子维度来看,有恋爱经历的学生的安全型最多而没有过恋爱经历的学生的恐惧型最多,且在恐惧及冷漠子维度上,有无恋爱经历的学生的差异显著。

分析原因,我们的成人依恋研究虽不仅限于恋人的关系,但恋人的依恋还是占据了主要的内容,有过恋爱经历的大学生,有更多的与人沟通的机会,就像上面分析的,回避较低,善于与人交往,并且能较好的评价自己的依恋行为,因此较少的表现为不安全依恋,而且恐惧和冷漠的分数较低。

不同城乡类别大学生的依恋状况从本次研究可以看出,城市大学生的依恋回避得分显著低于乡镇大学生的依恋回避得分。

分析原因,主要是源于城乡的开放性不同,由于城市较乡镇来说更趋开放,因此城市学生更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更愿意与人接触,而乡镇学生受文化、教育的影响,不善于对他人表达真情实感,因此城市学生的回避分数显著低于乡镇学生。

从依恋类型分布及其子维度来看,城市的学生的安全型最多而乡镇学生的恐惧型最多,且在恐惧及冷漠子维度上,有无恋爱经历的学生的差异显著。

分析原因,同上述分析,城市学生更善于沟通,正确的表达依恋,能较好的评价自己的依恋行为,因此安全依恋的水平较高,而乡镇学生的情况有多相反,造成不安全依恋的情况较多。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依恋状况从本研究可以看出,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在依恋上均无任何显著差异,但独生子女的回避和焦虑得分略低于非独生子女得分。

分析原因,这应该与父母的教养方式由主要原因:对于独生子女来说,相较于有着兄弟姐妹的非独生子女他们在生活中得到父母给予的更多的爱和关心,使得他们能经常表达自己的感情和内心想法,并且很少面临被感情抛弃和遗弃的危险,所以在回避和焦虑维度上他们的得分稍低。

大学生依恋类型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在不同的依恋类型上,人际总分和其4个维度(交谈、交际与交友、待人接物、异性交往)均差异显著。

且恐惧型的分数均最高,冷漠型和迷恋型次之,安全型的分数最低。

分析原因:依恋类型理论中表明安全型的人能获得更高的关系满意感,对于亲昵行为和相互关系感到舒服,对同伴信任和,投入更多的努力去建立社会关系,尤其是与异性的关系,以乐观的态度和积极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对一般朋友的态度更加开放,更善于自我揭示,友谊更加长久迷恋型的人在交往中,扮演依赖者的角色,需要他人的照顾,对人际冲突进行灾难性的评估,从而导致永久的消极情感反应和冲突的升级,在日常交往时,难以与异性建立长期的友谊;冷漠型的人对婚姻恋爱关系中度满意,从认知、情感和生理上尽可能地与同伴疏远,不愿面对关系中的紧张和冲突,不愿处理同伴的烦恼以及对亲近和安全感的需要,在一般的人际交往中不像安全型的人那样可以长期地维持同伴关系;恐惧型,与人亲近不舒服,在情感上,需要亲密的关系,但很难相信他人,担心会受到伤害。

而依恋的类型是由回避和焦虑维度得来的,具体而言:低回避、低焦虑为安全型;高回避、高焦虑为恐惧型;低回避、高焦虑为迷恋型;高回避、低焦虑为冷漠型。

因此安全型的学生的人际关系水平较好,即有着良好的人际关系;而恐惧型的人的人际关系最为不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