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成人依恋、元情绪及心理复原力的关系
依恋与情绪调节依恋对情绪调节的影响
依恋与情绪调节依恋对情绪调节的影响依恋是指人类在早期生活中形成的一种情感纽带,主要与亲密关系形成及维持有关。
情绪调节是指通过各种方式来管理和调节个体的情感状态。
依恋与情绪调节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人们的依恋模式会对他们的情绪调节能力产生影响。
本文将探讨依恋与情绪调节的关系,并介绍依恋对情绪调节的影响。
一、依恋与情绪调节的关系依恋与情绪调节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
早期的依恋关系的质量会影响个体情绪调节的方式和效果。
安全依恋的个体通常能够更好地应对负面情绪,他们倾向于寻求社会支持并积极面对困难。
而不安全依恋的个体则更容易出现负面情绪,往往采取消极的情绪调节方式。
此外,依恋还会调节个体对情绪刺激的反应,成年人与自己亲密的人分离时,会引发负性情绪,而与其重逢又能够带来正性情绪。
二、依恋对情绪调节的影响1.影响情绪识别能力依恋对于个体的情绪识别能力有一定的影响。
早期依恋关系的质量会影响个体对情绪表达的敏感度和准确性。
安全依恋的个体更能够准确地理解他人的情绪表达,而不安全依恋的个体则存在情绪识别的障碍。
这会影响他们对自己和他人情绪的理解,从而影响情绪调节的效果。
2.影响情绪表达方式依恋对个体的情绪表达方式也有影响。
早期依恋关系对个体的情绪表达方式进行塑造和建构。
安全依恋的个体往往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他们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并能够有效地表达自己的需求。
而不安全依恋的个体则在情绪表达上存在困难,他们往往会选择隐瞒自己的情感,抑或采取消极的情绪表达方式,例如攻击他人或自我伤害。
3.影响情绪调节策略的选择依恋对个体的情绪调节策略的选择产生重要影响。
安全依恋的个体更倾向于采取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如主动寻求社会支持、积极应对压力。
而不安全依恋的个体则更容易采取消极的情绪调节策略,如逃避问题、酗酒等。
这些消极的情绪调节方式可能会加剧负面情绪的体验,进一步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
4.影响情绪安全感依恋还与个体的情绪安全感密切相关。
大学生成人依恋、情绪智力与人际关系的关系
大学生成人依恋、情绪智力与人际关系的关系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日益受到关注。
成人依恋和情绪智力作为影响个体心理和社交能力的重要因素,在大学生群体的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关于成人依恋、情绪智力与人际关系的研究逐渐成为心理学界的热点。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成人依恋、情绪智力与人际关系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人际关系改善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研究大学生成人依恋和情绪智力特点及其与人际关系的关系,对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本研究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实证研究法,系统梳理成人依恋、情绪智力与人际关系的理论,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分析大学生成人依恋、情绪智力与人际关系之间的关系。
全文共分为七个章节,分别为引言、成人依恋理论概述、情绪智力理论概述、大学生成人依恋与情绪智力现状分析、大学生成人依恋、情绪智力与人际关系的关系研究、促进大学生成人依恋、情绪智力与人际关系的策略和结论。
2 成人依恋理论概述2.1 成人依恋的定义与分类成人依恋是指个体在成年期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时的情感倾向和行为模式。
这一概念最早由心理学家John Bowlby提出,并在他的依恋理论中占据核心地位。
成人依恋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安全型依恋:这类个体在亲密关系中表现出高度的信任和依赖,能够有效应对压力和冲突。
2.焦虑型依恋:这类个体对伴侣的依赖程度较高,但常常担心伴侣对自己的关爱程度,容易在亲密关系中表现出焦虑和紧张。
3.回避型依恋:这类个体在亲密关系中表现出较低程度的信任和依赖,对伴侣的亲密需求较低,有时甚至抗拒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
2.2 成人依恋的形成与发展成人依恋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早期亲子关系、个体经历和性格特点等。
以下是这些因素对成人依恋发展的影响:1.早期亲子关系:个体的依恋类型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早期亲子关系的影响。
大学生成人依恋及其与自尊、社会支持的关系
大学生成人依恋及其与自尊、社会支持的关系大学生成人依恋及其与自尊、社会支持的关系引言:大学时代是一个人迈向成人的重要阶段,不仅意味着离开家庭成为独立个体,还要适应学业压力、建立社交关系等多重挑战。
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成人依恋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心理议题。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成人依恋的特点、原因以及与自尊、社会支持的关系,以期为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一、大学生成人依恋的特点1.1 成人依恋与婴幼儿依恋的区别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成人依恋与婴幼儿依恋存在一定的区别。
成人依恋是指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对家庭、友谊和爱情等亲密关系产生的依赖与关注。
与婴幼儿依恋不同的是,成人依恋具有更为复杂的心理需求,不仅包括物质、情感上的依赖,还包括对他人欢乐、悲伤等情绪状态的共享。
1.2 大学生成人依恋的表现形式大学生成人依恋的表现形式表现为对恋人、家人和朋友之间的情感依恋。
在恋爱中,大学生常常对恋人的表现和态度高度关注,对对方的关心和爱意产生强烈的需求。
在家庭关系中,大学生可能更依赖于父母的经济支持和情感安抚。
而在朋友之间,大学生也希望能获得友谊中的支持和理解。
二、大学生成人依恋的原因2.1 家庭关系的影响研究表明,大学生成人依恋与家庭关系密切相关。
在成长过程中,家庭环境对于大学生的依恋样式产生重要影响。
如果大学生在家庭中经历了安全的依恋样式,并得到了充分的关注和支持,可能会转化到恋爱或友谊中。
相反,如果大学生在家庭关系中体验到冷漠、忽视甚至虐待,可能会导致不安全的依恋样式。
2.2 心理成熟度不足大学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正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在心理成熟度方面可能还不足够稳定。
心理学家认为,心理成熟度不足可能导致大学生对亲密关系的特殊需求,从而表现出成人依恋的特征。
三、大学生成人依恋与自尊的关系3.1 自尊与依恋的关系自尊是个体对自我价值的评价,大学生成人依恋与自尊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研究发现,自尊水平较低的大学生更容易表现出成人依恋样式,他们对情感支持和关注的需求较强烈。
《大学生成人依恋、牺牲动机和亲密关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成人依恋、牺牲动机和亲密关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大学生成人依恋、牺牲动机与亲密关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一、引言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心理发展及人际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成人依恋、牺牲动机和亲密关系满意度作为个体在亲密关系中的核心心理特征,对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成人依恋、牺牲动机与亲密关系满意度的关系,以期为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促进其健康成长提供理论依据。
二、文献综述依恋理论作为现代心理学的经典理论之一,其在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在成人依恋方面,大学生因受到家庭环境、个人经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形成不同的依恋模式,这对其亲密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
而牺牲动机则是个体在人际关系中愿意为他人付出和牺牲的内在驱动力,对于维持亲密关系的稳定性和满意度具有重要作用。
关于亲密关系满意度,它是个体在亲密关系中感受到的满足程度,是衡量个体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选取某高校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发放问卷收集数据。
问卷包括成人依恋量表、牺牲动机量表和亲密关系满意度量表,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
四、研究结果(一)大学生成人依恋的特点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大学生的成人依恋模式以安全型依恋为主,但仍有部分学生存在焦虑型和回避型依恋的问题。
不同依恋类型的学生在面对亲密关系中的挑战时,表现出不同的应对策略。
(二)大学生牺牲动机的特点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的牺牲动机普遍较高,多数学生愿意在亲密关系中为对方付出和牺牲。
但也有部分学生表现出较低的牺牲动机,这与其个人成长经历和家庭环境等因素有关。
(三)大学生成人依恋、牺牲动机与亲密关系满意度的关系经过数据分析发现,大学生的成人依恋、牺牲动机与亲密关系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具体表现为:安全型依恋的学生具有较高的牺牲动机和亲密关系满意度;而焦虑型和回避型依恋的学生在牺牲动机和亲密关系满意度上相对较低。
大学生抑郁情绪与成人依恋的关系研究无缘无故的哭觉得压抑
《大学生抑郁情绪与成人依恋的关系研究|无缘无故的哭觉得压抑》摘要: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pression and Adult Attach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Shi Yinghua, Wei Ping.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Institute of Science of Education,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0, P.R.China 【Abstract,Attachment; College students; AAS 1 引言抑郁是一种复合的情绪体验,它被定义为一种弥散性的不快乐感[1],大学生抑郁的状况抑郁作为一种负性情绪,在大学生中越来越普遍,长期处于抑郁状态会对其正常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具有不良的影响【摘要】目的考察大学生的抑郁情绪与成人依恋的关系。
方法采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和成人依恋量表,对河南某高校随机抽取的288名大一至大四的学生进行了调查。
结果①大学生的抑郁情绪在性别与年级的交互作用上差异显著。
②大学生成人依恋的不同类型对其抑郁情绪有影响,其中,拒绝型和恐惧型的大学生在抑郁情绪上有显著差异。
结论成人依恋的类型对大学生的抑郁情绪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抑郁情绪;成人依恋;大学生;成人依恋量表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pression and Adult Attach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Shi Yinghua, Wei Ping.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Institute of Science of Education,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0, P.R.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pression and adult attach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Methods CES-D and Adult Attachment Scale were investigated to 288 college students ranged from grade 1 to grade 4 in Henan Province. Results Depress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howed significant interaction between gender and grade. Different types of adult attach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have influence on their depression.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dismissing types and fearful types of college students on depression. Conclusion Adult attachment types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depression of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Depression; Adult Attachment; College students; AAS 1 引言抑郁是一种复合的情绪体验,它被定义为一种弥散性的不快乐感[1]。
大学生情感依赖问题的心理分析
大学生情感依赖问题的心理分析大学生作为一个成年人群体,其心理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其中,情感依赖问题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本文旨在通过心理学的视角对大学生情感依赖问题进行分析,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并解决这一问题。
什么是情感依赖情感依赖是指个体对他人的情感和情绪需要过度依赖,无法自主地维持自己的情绪稳定。
大学生作为处于转变期的群体,常常面临着追求自立和寻找依靠的矛盾。
这种矛盾使得他们容易陷入情感依赖的困境。
大学生情感依赖问题的原因分析1. 家庭环境影响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家庭环境对于他们的情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存在过度保护、溺爱或者忽视的家庭中,大学生更容易形成情感依赖的心理模式。
2. 社会压力与人际关系困扰大学是一个新的环境,大学生需要适应新的学习和社交压力。
在面对未知和挑战时,他们可能倾向于寻找他人的支持和认可,从而产生情感依赖。
3. 自我认同和自尊心脆弱大学生时常面临自我认同和自尊心的困扰。
他们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并从中获得自我价值的确认。
当他们无法独立建立自己的认同和自尊时,会倾向于寻求他人的肯定和支持。
4. 恐惧和不安感大学时期由于面临很多变化和不确定性,大学生常常感到无所适从、恐惧和不安。
这种不安全感驱使他们寻找他人来获得安全感和稳定感。
剖析情感依赖心理模式1. 情感需求过度外化情感依赖个体往往将自己的幸福寄托在别人身上,希望通过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来满足自己内心深处渴望被爱、被关注、被肯定等需求。
2. 缺乏独立性和自信心情感依赖个体缺少对自身能力和价值的信任,对独立生活缺乏信心。
他们常常觉得只有借助别人才能获得满足和幸福。
3. 恐惧被遗弃和孤独情感依赖个体通常对失去重要关系的恐惧非常强烈。
他们害怕被抛弃或孤独,因此会尽可能避免与紧密关系断裂。
解决大学生情感依赖问题的方法1. 增强个人认同感和自尊心大学生需要建立积极健康的自我认同,并培养良好的自尊心。
通过提升个体对自己能力和价值的认同,可以减少对外部肯定的过度依赖。
《大学生成人依恋、牺牲动机和亲密关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成人依恋、牺牲动机和亲密关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大学生成人依恋、牺牲动机与亲密关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一、引言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特殊群体,其心理发展及人际关系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成人依恋、牺牲动机和亲密关系满意度作为衡量个体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质量的重要指标,对于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成人依恋、牺牲动机与亲密关系满意度的关系,以期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成人依恋是个体在成年后对早期依恋经验的延续和表现,与个体的心理健康、情感稳定等密切相关。
牺牲动机是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愿意为对方做出妥协和牺牲的心理倾向。
而亲密关系满意度则是个体在恋爱或亲密关系中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大学生正处于情感发展和人际关系建立的关键时期,其依恋模式、牺牲动机和亲密关系满意度将直接影响其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质量。
因此,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收集相关数据。
问卷包括成人依恋量表、牺牲动机量表和亲密关系满意度量表,以测量大学生的依恋模式、牺牲动机和亲密关系满意度。
同时,结合文献分析和实证研究,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
四、研究结果1. 大学生成人依恋、牺牲动机与亲密关系满意度的现状分析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大学生的成人依恋模式多样,其中安全型依恋占比较大;牺牲动机在不同个体间存在差异,但总体上表现出愿意为亲密关系做出妥协和牺牲的倾向;亲密关系满意度整体较高,但仍有部分学生存在不满意的情况。
2. 大学生成人依恋、牺牲动机与亲密关系满意度的关系分析通过相关性分析,我们发现大学生的成人依恋模式与牺牲动机和亲密关系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具体表现为安全型依恋的学生更愿意为亲密关系做出牺牲,且其亲密关系满意度也较高;而不安全型依恋的学生在牺牲动机和亲密关系满意度上表现较差。
大学生成人依恋
大学生成人依恋、自我效能感与情绪管理能力的关系研究【摘要】大学生心理一直是国家与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刚从紧张的高中生涯脱离,进入到一个自由、多选择的校园,给学生心理带来较大的改变。
其中大学生的成人依恋与抑郁情绪产生正相关,说明大学生的不安全依恋容易形成焦虑,是自身人际关系复杂。
归其原因一方面是目前大学生以90后为主,这一代的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在父母的高要求下学生将自己的情绪封闭,不愿意与他人沟通,遇到挫折便会产生自我怀疑。
文章从性别、年级、专业分析大学生成人依恋、自我效能感与情绪管理能力的关系。
【关键词】成人依恋;自我效能感;情绪管理能力引言成人依恋起源于弗洛伊德时期,他认为在人的一生会产生对应的依恋行为。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依恋的范围转为成人,包括对朋友、爱人等依恋,对于成人依恋的对象是自己信任、稳定的长期关系。
自我效能感指的是自己对想要实现目标的信心与信念,分为高自我效能感与低自我效能感。
高自我效能感的个体较为自信,通常不会怀疑自己,在面对苦难时认真努力,期望能够获得成功,而低自我效能感的个体常常自我否定,觉得自己不行,不能够完成任务,反而削弱了自己完成任务能力。
情绪管理是一种主动的过程,通过减轻自己的消极情绪,增加自己的积极情绪来更好的适应社会环境。
这三者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都存在着较大的影响,文章对此进行分析。
一、大学生成人依恋、自我效能感与情绪管理能力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从表一中我们可以分析得出,大学生在依恋回避维度中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而在依恋焦虑中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女生的依恋焦虑比男生要高,也就是说明女生更容易在依恋关系中感受到焦虑情绪。
在自我效能感与情绪管理能力方面也存在较大的性别差异,女生在POS(积极情绪的自我效能感)方面要高于男生,而男生在DES(沮丧情绪的自我效能感)和ANG(愤怒情绪的自我效能感)两方面高于女生。
结合相关的研究可以了解到,女生当中普遍存在着交流互动网络,通过交流来分享和诉说,这种方式有助于积极情绪的自我效能感提升,而男生之间交流比较少。
大学生情侣成人依恋与亲密关系质量_归因的中介作用
大学生情侣成人依恋与亲密关系质量_归因的中介作用大学生情侣成人依恋与亲密关系质量: 归因的中介作用引言:大学是一个浪漫的年龄阶段,许多大学生在这个时期开始建立感情关系。
然而,他们的依恋风格和亲密关系的质量会对他们的感情稳定性和幸福感产生重大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情侣的成人依恋与亲密关系质量之间可能存在的归因的中介作用。
一、成人依恋与亲密关系质量的关系:1. 成人依恋:成人依恋是指个体在亲密关系中寻求安全感和依赖的需求方式。
研究发现,大学生情侣的成人依恋风格对他们的亲密关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其中,安全依恋风格与亲密关系质量正向相关,而回避依恋和焦虑依恋风格与亲密关系质量负向相关。
2. 亲密关系质量:亲密关系质量是指情侣之间的信任、满意度、亲密感和沟通方式等方面的表现。
研究表明,亲密关系质量与夫妻或情侣的幸福感和感情稳定性密切相关。
良好的亲密关系质量有助于提高感情的满足度和夫妻或情侣的幸福感。
二、归因对成人依恋与亲密关系质量的中介作用:归因是个体为了解释心理和行为事件而进行的对内和对外因素的解释。
大学生情侣在面对亲密关系中的困难和冲突时,会进行归因,以揭示原因和寻找解决办法。
归因过程可以中介成人依恋与亲密关系质量之间的关系。
1. 归因类别:根据内外因素和稳定性、可控性的区分,归因可以分为内因归因、外因归因、稳定性归因和可控性归因等不同的类别。
内因归因主要指将困难和冲突归因于个体内在特质或行为,而外因归因则将其归因于外部环境和他人行为。
稳定性归因将困难和冲突归因为永久存在,而可控性归因则将其归因为可以通过个体行为来改变。
2. 归因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归因在成人依恋与亲密关系质量之间扮演着中介的角色。
例如,当大学生情侣面对困难和冲突时,安全依恋者倾向于进行可控性和内因归因,他们更愿意主动解决问题,不会将责任全部归因于对方。
这样的归因方式有助于改善亲密关系质量,增强彼此的沟通和理解。
相反,回避依恋者和焦虑依恋者倾向于进行外因归因和稳定性归因,他们容易将困难和冲突归因为不可控制的外部因素,并认为这些问题无法解决或长期存在。
大学生依恋关系怎样影响心理健康
大学生依恋关系怎样影响心理健康大学生依恋关系怎样影响心理健康引言:大学时期是一个青春活力充沛、思想意识深刻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大学生们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和独立性,他们面临着各种新的人际关系和依恋关系。
依恋关系是指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的关系,它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依恋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以帮助大学生们建立健康的依恋关系。
一、依恋关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1. 依恋关系的类型大学生的依恋关系主要可以分为安全依恋、焦虑依恋和回避依恋三种类型。
安全依恋是指个体对他人感到安全和信任,能够同他人建立稳定和亲密的关系。
而焦虑依恋则表现出对他人依赖但又害怕被抛弃的情绪状态,而回避依恋则是指倾向于避免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
2. 依恋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1)安全依恋与心理健康的关联:安全依恋者在人际关系中更加自信、积极和满足。
他们能够建立稳定且健康的关系,并且更具有应对压力和挫折的能力。
(2)焦虑依恋与心理健康的关联:焦虑依恋者因为过度关注他人的接受和关注,容易产生自卑、疑虑和焦虑等负面情绪。
他们往往会过度担心他人的态度和反应,并且更容易受到拒绝和批评的影响,从而影响到自己的心理健康。
(3)回避依恋与心理健康的关联:回避依恋者倾向于避免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对他人的情感冷漠和缺乏共鸣。
他们通常避免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情绪和需求,这样的行为会导致孤独感、抑郁、焦虑和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二、大学生依恋关系的影响因素1.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的依恋关系有着重要影响。
家庭中的亲密关系和稳定与大学生的依恋关系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
良好的家庭关系能够培养出大学生的安全依恋,而糟糕的家庭关系则可能导致大学生的焦虑依恋或回避依恋。
2. 同伴关系:大学生的同伴关系也会对依恋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同伴关系中的支持、理解和共享可以让大学生更好地发展出安全依恋关系。
然而,同伴关系的不稳定、矛盾和冲突可能会阻碍大学生依恋关系的健康发展。
《大学生成人依恋、牺牲动机和亲密关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成人依恋、牺牲动机和亲密关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大学生成人依恋、牺牲动机与亲密关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一、引言在当今社会,大学生作为社会的重要群体,其心理发展及人际关系的质量尤为重要。
成人依恋、牺牲动机和亲密关系满意度作为衡量个体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指标,对于大学生群体的研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成人依恋、牺牲动机与亲密关系满意度的关系,以期为高校心理教育和人际关系指导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依据。
二、文献综述成人依恋是指个体在成年后与他人建立和维持亲密关系的倾向和模式。
牺牲动机则是个体在亲密关系中愿意为对方做出个人牺牲的倾向。
而亲密关系满意度则是个体在亲密关系中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过去的研究表明,三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良好的成人依恋模式有助于建立高满意度的亲密关系,而牺牲动机在维持关系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然而,目前针对大学生群体的相关研究尚不完善,因此需要进一步探究三者的关系及其对大学生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收集成人依恋、牺牲动机和亲密关系满意度的数据。
问卷设计参考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成熟量表,并针对大学生特点进行适当修改。
数据收集完成后,运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四、研究结果1. 大学生成人依恋的特点研究发现,大部分大学生的成人依恋模式较为健康,但仍有部分学生表现出不安全的依恋特征。
其中,焦虑型依恋和回避型依恋是两种较为常见的非安全依恋类型。
2. 大学生牺牲动机的特点在亲密关系中,大部分大学生表现出一定的牺牲动机,但牺牲的程度和范围存在差异。
其中,情感型牺牲动机和责任型牺牲动机是两种较为常见的类型。
3. 大学生亲密关系满意度的特点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的亲密关系满意度整体较高,但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影响亲密关系满意度的因素包括双方沟通、信任程度、问题解决能力等。
4. 成人依恋、牺牲动机与亲密关系满意度的关系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成人依恋、牺牲动机与亲密关系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大学生成人依恋、应对方式及其的关系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应用心理学大学生成人依恋、应对方式及其的关系研究1.引言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的年龄大多在18一23岁,正处于心身发展与急剧变化的时期,也是逐渐向成人发展的过渡阶段,这个年龄阶段的在校大学生对社会的认识以及对自我的认识不够成熟,适应社会和应激能力低,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学习和工作中的困难,人生中的苦恼,人际关系中的困惑,恋爱中的失意等问题,同时面临着就业和强烈的竞争压力。
面临这么多的问题时,大学生的成人依恋会影响着他们的应对方式,不同的人会采用不用的应对方式,如果应对方式恰当,会带来开心、兴奋等积极情绪,反之,则会出现自卑、抑郁、焦虑、强迫之类的情绪,心理学上把这类情绪称之为负性情绪[1]。
这种情绪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表现在[2]:学习压力;环境因素;家庭经济因素和恋爱方面的因素。
2.成人依恋与应对方式的内涵成人依恋是指个体付出大量努力去寻求和维持亲近性以及同少数具有生理或心理安全性并且能够提供主观潜能的特殊个体保持联系和接触的一种稳定的倾向[3],或者是指个体与当前同伴之间形成的一种持续而长久的情感联系,以往研究中指出成人依恋的对象可以是父母、朋友和恋人,也可以是其它情景性的依恋对象。
发展临床心理学取向的研究者将成人依恋定义为“成人关于童年与父母关系的记忆和心理表征”,而社会人格心理学取向的研究者将成人依恋定义为“个体与目前同伴的持续和长久的情感联系”[4]。
应对方式是个体面对有压力的情境和事件时所采取的认知和行为方式,它影响着应激反应的性质与强度,并进而调节着应激与身心健康的关系。
3.国内外的研究3.1国内的研究国内研究发现,依恋类型与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相关,而且依恋焦虑与依恋回避越低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越高。
应对方式是个体面对有压力的情境和事件时所采取的认知和行为方式,它影响着应激反应的性质与强度,并进而调节着应激与身心健康的关系。
也研究表明应对方式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非常重要的心理中介因素[5]。
大学生情感依赖问题的心理分析
大学生情感依赖问题的心理分析在如今的社会中,大学生正面临着多种多样的情感困扰与压力,情感依赖问题尤其突出。
随着现代教育的深化和社会竞争的加剧,大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以及情感问题时,常常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
这种心理现象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也给心理健康带来了隐患。
本文将从心理学角度深入分析大学生情感依赖问题的成因、表现以及应对措施。
情感依赖的定义情感依赖是指个体在情感上对他人的高度依赖,以至于缺乏自我独立性和自主性。
这种依赖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个体对感情寄托对象(如爱人、朋友等)的渴望和需求;另一方面是因过度依赖而导致的个体自我价值的低估和自我认同感的缺失。
大学生情感依赖的表现对他人的过度关注大学生普遍表现出对他人的过度关注,他们可能会在意伴侣或朋友的一举一动,对其行为产生过分解读。
这种过度关注往往导致个体在人际关系中的焦虑与不安,进而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学业。
情绪的不稳定性在与他人关系紧密的情况下,大学生常常经历情绪波动。
一旦受到他人的负面反馈或分离,他们容易产生强烈的不安、焦虑甚至抑郁。
这种情绪的不稳定性,使得他们在学业与生活中遭遇困境。
自我独立性的缺失情感依赖者往往缺乏足够的自我独立性,对他人的看法与评价高度敏感。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可能会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甚至生活目标,以迎合他人所需,从而导致自我价值感的降低。
逃避现实面对压力时,某些大学生可能会通过沉醉于一段浪漫关系来逃避现实中的问题,如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等,这种逃避不仅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反而会加深其心理负担。
大学生情感依赖的成因社会环境的影响当前社会文化环境鼓励个人之间建立紧密的人际关系,但同时也带来了更高的人际交往困扰。
社交媒体的发展虽然使人们更易建立联系,却也使得人与人之间的真实互动相对减少,从而加重了大学生对关系发展的依赖。
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教育是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
某些家庭可能存在过于溺爱的倾向,父母对于孩子独立性的培养不足,使得孩子在处理个人事务时缺乏足够的能力。
大学生成人依恋、元情绪及心理复原力的关系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 0 1 4 ,2 8( 2 ) :1 5 6—1 6 0 . )
Re l a t i o ns hi p o f ad u l t a t t ac hm e n t , me t a- m oo d a nd e g o r e s i l i e n c e a mo ng c o l l e g e s t ud e nt s:
( 陕西师范大学心理 学院,西安 7 1 0 0 6 2 通信作者:拓瑞 c h i n a l i 7 3 7 1 @1 6 3 . C O l I 1 )
【 摘
要】目的 : 探讨 大学生 成人依恋 、 元情绪 及心 理复 原力 之间2名大学生 ,运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 ( E C R) 、特质元情 绪量 表 ( T MMS ) 和心理 复原力 量表 ( E R)分 别测量成人依恋风格 、元情绪和心理复原力的水平。结果 :大学生 E C R的依恋焦虑 、依恋 回避 两个维度得 分与 T MMS各维度得分 、E R得分均呈负相关 (r =一 0 . 3 2~ 一0 . 1 1 ,均 P< 0 . O 1 ) ,E R得分 与 T MMS各 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 (r = 0 . 1 0~0 . 3 5 ,均 P< 0 . 0 1 ) 。路径分析表 明,依恋焦虑对心理复原力 的直接效应 无统计学意义 ( 路径系数为 0 . 1 0 ) ,对元情绪的直接效 应有统计 学意 义 ( 路 径系数为 一 0 . 4 2 ,P<0 . 01 ) , 元情绪对心理复原力 的直接效应有统计学意义 ( 路 径系数为 0 . 5 0 ,P<0 . 0 0 1 ) ;依 恋 回避 对心理 复原力 及 元情绪 的直接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 ( 路径系数为 一 0 . 0 7, 一 0 . 4 3 ;P< 0 . 0 5或 0 . 0 0 1 ) ,元情绪 对心理 复原 力 的直接效应有统计学意义 ( 路径 系数 为 0 . 4 3 ,P< 0 . 0 0 1 ) 。结论 :元情绪 在依 恋焦虑 与心理复 原力 问起 完全 中介作用 ,而在依恋 回避与心理复原力 间则起部分 中介作用 。
大学生的成人依恋、情绪体验和共情能力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的成人依恋、情绪体验和共情能力的关系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的成人依恋、情绪体验和共情能力之间的复杂关系。
依恋理论在心理学领域一直备受关注,特别是在探讨个体如何与他人建立并保持亲密关系时。
成人依恋作为依恋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成年人在情感和行为上对他人的依赖和亲近感。
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面临着各种情感挑战和社交压力,因此研究他们的成人依恋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情绪体验是人类情感生活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影响着个体的认知、行为和人际关系。
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情绪体验的变化尤为显著,他们不仅要面对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等带来的情绪波动,还要学会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
因此,研究大学生的情绪体验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和心理状态。
共情能力是指个体能够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人的情感和处境,并产生相应的情感反应。
共情能力在人际交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帮助个体建立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
对于大学生而言,共情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提升他们的社交技巧,还有助于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
本研究将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收集数据,运用统计分析等方法探讨大学生的成人依恋、情绪体验和共情能力之间的关系。
具体而言,我们将分析不同依恋类型的大学生在情绪体验和共情能力上的差异,以及情绪体验和共情能力如何影响个体的依恋模式。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帮助他们建立更加健康、稳定的人际关系。
二、文献综述在心理学领域,依恋理论自其诞生以来,便成为了研究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的重要视角。
依恋,指的是个体与重要他人(如父母、伴侣等)之间形成的一种强烈而持久的情感联结。
随着研究的深入,依恋理论逐渐扩展至成人依恋,特别是大学生群体中的成人依恋,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大学生的成人依恋,是指他们在成年早期阶段与亲密伙伴之间形成的情感联结。
这种联结不仅影响着他们的社交行为和情感表达,还与他们的心理健康、人格发展等密切相关。
大学生依恋模式与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应用心理学大学生依恋模式与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1、关于依恋Hazan和Shaver最早考查成人依恋关系的研究中,他们认为成人依恋是指个体与当前同伴形成的持久的情感联系。
Berman与Sperling认为成人依恋是指寻求和保持在生理上和心理上能提供稳定安全感的依恋对象的一种个体倾向。
我国吴薇莉认为成人依恋是指成人对其童年早期依恋经验的回忆和再现,以及当前对童年依恋经验的评价。
与早期依恋不同的是,它不仅是建立于童年依恋经历的事实之上,更是建立在成人目前对早期依恋经历的评价之上。
在依恋理论中,过去的依恋体验被假设为有关依恋的内部运行模式或心理状态,是相对稳定的。
1978年美国心理学家Mary Ainsworth用“陌生情景法”划分出婴儿的三种依恋类型:安全型(securely attached) 、回避型(avoidant attached)和矛盾型(anxious-resistant attached)。
此依恋类型的划分是后来者研究成人依恋类型分类的基础。
1991年Batholomew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依恋的两维度—四类型模型。
从维度上说,所有的依恋类型都分布在两个维度构成的四个象限中,一个是自我模型(model of self/正性与负性),一个是他人模型(model of other/正性与负性)。
Batholomew的依恋两维度—四类型模型具体而言,自我模型可以有积极的(“我自己是值得爱的”)和消极的(“我自己是不值得爱的”) ;他人模型也有积极的(“他人是值得信赖的”) 和消极的(“他人是不可靠的”) 。
两类自我模型和两类他人模型可以组合起来,构成了四个成人依恋的类型:安全型、迷恋型、淡漠型、恐惧型。
安全型依恋的人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并且期望他人是有情感效用性和反应性的;迷恋型依恋觉得自己是没有多大价值的,但对他人有积极的评价;淡漠型依恋的人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而他人是不值得信赖的;恐惧型依恋的人则觉得自己是无价值的,而且他人也不值得信赖。
大学生情绪适应及其与依恋、情绪调节的关系
·心理卫生评估·大学生情绪适应及其与依恋、情绪调节的关系*李彩娜党健宁王彩云(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西安710062通信作者:王彩云chinali7371@)【摘要】目的:测查大学生的情绪适应状况及其与依恋、情绪调节之间的关系,为促进大学生情绪适应提供实证支持。
方法:在三所高校选取大一至大四年级大学生642名。
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C-SAS)考察情绪适应,关系测查问卷(RSQ)考察依恋(选取其中的依恋安全、依恋焦虑与依恋回避3个维度),情绪调节习惯问卷(ERQ)考察情绪调节(包含积极情绪增强与减弱、消极情绪增强与减弱4个维度)。
结果:大学生情绪适应存在问题者(T≤50分)占51.6%。
大二、大三男生在情绪适应得分高于大一、大四男生[(3.5ʃ0.5),(3.5ʃ0.6)vs.(3.3ʃ0.7),(3.3ʃ0.6);P<0.01];女生情绪适应得分的年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大学生RSQ的依恋安全维度(β=32)、ERQ的积极情绪增强和消极情绪减弱调节策略两个维度得分(β=0.14、0.11)能正向预测大学生的情绪适应得分;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维度(β=-0.35、-0.14)和消极情绪增强调节维度得分(β=-0.17)能负向预测大学生情绪适应得分,均P<0.001。
结论:本研究提示,大学生的情绪适应状况有待提高;大一和大四男生出现情绪适应问题更多。
不同依恋风格个体采用不同的情绪调节策略,其情绪适应状况不同。
【关键词】大学生;情绪适应;依恋;情绪调节;现况调查中图分类号:B844.2,B84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6729(2014)009-0708-05doi:10.3969/j.issn.1000-6729.2014.09.013(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4,28(9):708-712.)College students'emotional adjustment and itsrelationships with attachment study and emotion regulationLI Cai-Na,DANG Jian-Ning,WANG Cai-YunDepartment of Psychology,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710062,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WANG Cai-Yun,chinali7371@【Abstract】Objective:To examine the emotional adjustment condition of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and its rela-tionships with attachment and emotion regulation and in order to provide empirical evidence for practical educationalwork.Methods:Totally642college students in4grades(freshmen,sophomores,juniors and seniors)from3colle-ges were selected.Their emotional adjustment condition,attachment,and emotional regulation strategy were assessedwith the Chinese College Student Adjustment Scale(CCSAS),Relationship Scales Questionnaire(RSQ,selecting3dimensions including attachment security,attachment anxiety and attachment avoidance),and EmotionalRegulationQuestionnaire(ERQ,including four dimensions:positive-emotion-enhancing,positive-emotion-weakening,negative-emotion-enhancing,and negative-emotion-weakening)respectively.Results:The proportion of college studentswhose emotional adjustment situation need to be enhanced(T≤50)was51.6%.For males,the emotional adjust-ment scores were higher in sophomores and juniors than in freshmen and seniors[(3.5ʃ0.5)(3.5ʃ0.6)vs.(3.3ʃ0.7),(3.3ʃ0.6);P<0.01].For females,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different grades(P>0.05).College students'scores of emotional adjustment were positively predicted by scores ofRSQ"attachment se-*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11YJC19001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2010年度专项资金项目(10SZZD05),陕西省2013年教育科学规划课题(SGH13045)curity"(β=0.32,P<0.001)and ERQ"positive-emotion-enhancing"and"negative-emotion-weakening regula-tion"(β=0.14,0.11,Ps<0.001).The scores of emotional adjustment negatively predicted by scores ofRSQ"at-tachment avoidance"and"anxiety"(β=-0.35,-0.14,Ps<0.001)and ERQ"negative-emotion-enhancing regu-lation"(β=-0.17,P<0.001).Conclusion:It suggests that college students'emotional adjustment need to be im-proved,and male freshmen and seniors suffer from more emotional problems during transitional period.People with different attachment styles use various affective regulation manners and experience different emotional adjustment situation.【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emotional adjustment;attachment;emotion regulation;cross-sectional studies(Chin Ment Health J,2014,28(9):708-712.)情绪系统是个体的社会适应系统,情绪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石[1]。
本科护生元情绪与心理复原力的相关性研究
·21·
※调查分析 本科护生元情绪与心理复原力的相关性研究
陈 敬 杨青菊 何 梅 何婷婷 李 楹 戴爱平
摘要 目的 探讨本科护生元情绪与心理复原力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大学生元情绪量表和大学生复原力量表通过填写问卷对长 沙市 444名本科护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本科护生元情绪总分为(87.88±9.48)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经 Pearson相关性分析, 本科护生元情绪总分与心理复原力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485,P<0.01)。结论 本科护生元情绪处于中上水平,与心理复原力 密切相关,广大教育和心理学工作者要做好相应的引导和教育工作,加强大学生元情绪的培养,提高自我认知,充分利用外在和内在 的保护资源,促进本科护生的心理复原力的发展。 关键词:元情绪;心理复原力;压力;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R47;G42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6411(2019)31-0021-03
元情绪(traitmeta-mood)作为一种情绪知觉、表达、调控的 能力,是将情绪当作认知的对象,使人们对自我与他人的情绪产 生认知,从而维护个体的身心平衡,促进个体的环境适应能力, 提升个体的心理 健 康 水 平 [1]。 心 理 复 原 力 (psychologicalresili ence)是人们抵抗应激、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资源,一种关乎动 机、情绪和行为并且代表个体从消极经历中恢复过来并能灵活 适应外界多变 环 境 的 能 力 [2]。 护 理 专 业 作 为 一 个 实 践 性 强 的 特殊社会职业,因其复杂、多变的临床护理工作环境,要求护理 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抗压能力。元情绪能力越高的个体越能够 较好地管理情绪,适应和应对压力[3]。本科护生是未来护理工 作队伍的重要后 备 力 量,因 此 增 强 其 应 对 压 力 的 能 力 [4],提 升 其心理复原力水平,是高校教育工作者促进本科护生心理健康 水平的重要工 作 内 容 [5]。 本 研 究 探 讨 本 科 护 生 元 情 绪 与 心 理 复原力的关系,以期为提高其心理复原力提供一定的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 6月,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长沙市 444 名本科院校护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标准:①全 日制统招本科护生;②自愿参加本次调查。排除标准:①存在有 心理障碍的护生;②因休学或休病假不在校的本科护生;③实习 护生。 1.2 调查工具 1.2.1 一般资 料 调 查 问 卷 采 用 研 究 者 自 行 设 计 的 一 般 资 料 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包括性别、年龄、年级、民族、中学分科、是否 为独生子女、居住地、父母亲最高学历情况、家庭年收入情况、父 母教养方式、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与同学朋友之间 的关系是否融洽、兴趣爱好、是否有过班干部经历、在班级成绩 水平、现在与谁居住在一起、家庭结构等。 1.2.2 大学生元情绪量表 该量表由李慧[6]编制,包括感知和
大学生情感依赖问题的心理分析
大学生情感依赖问题的心理分析情感依赖是指个体在情感上对他人的需求和依赖,使其在没有他人的支持情况下,会感到焦虑、不安和失落。
尤其是在大学生群体中,情感依赖现象日益突出,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生活及心理健康。
本文将从情感依赖的表现、产生原因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情感依赖的表现情感依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过度依赖他人大学生在面对生活和学习压力时,往往会寻求身边朋友、恋人等给予的支持与安慰。
他们可能会表现出对他人情感上的强烈需求,即便是一些琐事也需他人参与。
如果没有亲密关系的支持,他们常常会感到焦虑和孤独。
缺乏自我认同一些大学生由于在情感上过于依赖他人,而对自己的价值和需求缺乏清晰认知。
他们常常通过他人的评价来判断自己的优劣,容易陷入低自尊、自我怀疑的状态。
害怕孤独大学生在与他人交往中,会由于恐惧孤独而形成情感依赖。
他们会尽力维持与他人的关系,即使这段关系并不健康,只要能消除内心的孤独与焦虑,便愿意忍受不适。
情绪波动大情感依赖的人在面对亲密关系中的变故时,往往会产生剧烈的情绪波动,例如因分手、友谊破裂等事件而经历极大的痛苦。
他们对于这些变动的适应能力不足。
决策困难在个人决策过程中,情感依赖的大学生可能会显得犹豫不决,总是希望能够得到他人的指导或建议。
这种过度的寻求外部意见会导致其无法形成独立判断能力。
二、情感依赖产生的原因影响情感依赖产生的因素较为复杂,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家庭环境家庭教育对个体性格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一些大学生可能来自于过度保护或缺乏亲密关系的家庭环境,他们未能在早期建立出良好的自我认同及独立性,从而形成对他人的过度依赖。
社会支持系统的缺失大学阶段本是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但由于学习压力大及生活环境改变,一些学生难以建立起有力的支持系统。
当面临挫折时,他们可能更加倾向于向少数朋友或恋人寻求情感上的支持,而不善于拓展其他交际圈子。
心理素质与性格特征忧郁、焦虑等心理特征或个性中自卑、敏感等性格特点,也使得部分大学生在面对关系时显得无所适从。
大学生成人依恋、自我效能感与情绪管理能力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成人依恋、自我效能感与情绪管理能力的关系研究陈雨宁
【期刊名称】《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8(035)005
【摘要】探讨大学生成人依恋与自我效能感、情绪管理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中文版(ECR)、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问卷.随机抽取45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表明(1)大学生成人依恋总体质量不高,主要以惧怕型为主,男生的依恋焦虑程度显著高于女生(t =0.882,p<0.05).大二和大一学生的依恋回避现象显著强于大四学生(F =4.337,p<0.01);(2)依恋回避维度、依恋焦虑维度均与情绪管理能力呈显著负相关(r=-0.321,p<0.01),自我效能感和情绪管理能力呈显著正相关(r=0.404,p <0.01),且成人依恋和自我效能感能联合解释情绪管理能力的19.6%.
【总页数】4页(P75-78)
【作者】陈雨宁
【作者单位】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福建漳州36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48
【相关文献】
1.大学生成人依恋与爱情态度: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J], 刘晓明;曾天德
2.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情绪管理能力的关系研究 [J], 肖艳双;徐大真
3.大学生成人依恋与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感:情绪智力的中介效应 [J], 李笑笑;张承凤
4.大学生成人依恋与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感研究 [J], 赵胜利;高维
5.大学生成人依恋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J], 曹佳佳;曾天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度解释二者间的关系。如有研究发现,个体应对自
身消极经历的情绪管理策略是依恋与创伤后盯sD
症状间的中介‘2 0I,其中依恋焦虑个体更多使用过 度反应或过度激活策略,通过增加他人的注意促进 自身的适应与发展;依恋回避个体则更多使用无反
应或去激活策略,通过冷漠和与他人保持距离提高
对环境压力的适应+21I,但这两种不安全策略的使
on
on
ego resilience(the path coemcient was 0.50,
P<0.001).Anachnlent avoidance had
direct eff&t
a
ego resilience aIld meta.mood(the path coemcient was一
on
0.07 aIld一0.43,风<0.05),and meta—mood had
782名大学生,运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特质元情绪量表(n压Ms)和心理复原力量表(ER)分 别测量成人依恋风格、元情绪和心理复原力的水平。结果:大学生EcR的依恋焦虑、依恋回避两个维度得 分与1'MMs各维度得分、ER得分均呈负相关(r=一0.32~一O.1l,均P<0.01),ER得分与TMMs各 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r=0.10—0.35,均P<0.01)。路径分析表明,依恋焦虑对心理复原力的直接效应 无统计学意义(路径系数为0.10),对元情绪的直接效应有统计学意义(路径系数为一O.42,P<O.001), 元情绪对心理复原力的直接效应有统计学意义(路径系数为0.50,P<0.001);依恋回避对心理复原力及 元情绪的直接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路径系数为一O.07,一0.43;.P<O.05或0。001),元情绪对心理复原 力的直接效应有统计学意义(路径系数为0.43,P<o.001)。结论:元情绪在依恋焦虑与心理复原力间起 完全中介作用,而在依恋回避与心理复原力间则起部分中介作用。
meta—m00d a11d ego resilience.Reslllts:111e atiVely
scores
ofECR”attachment allxiety”,”attachmem avoidance”were neg・
sores
correla砌wim
me
scores
of ER”ego resilience”,aIld me
及元情绪与心理复原力的关系。使用AMOS7.0软 件进行路径分析以检验元情绪在依恋与心理复原力
significaJlt
ego
resilience(me
p柚coef!ficient
a
was
O.10),but it had
a
a
direct effect
on
meta-mood(tlle pam coem・
cient was一0.42,P<0.001),and nleta—mood had
direct effect
156
Chinese Mental Health
Joumal,Vol 28,No.2,2014
・心理卫生评估・
大学生成人依恋、元情绪及心理复原力的关系
李彩娜石鑫欣拓瑞
(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西安710062通信作者:拓瑞chinali737I@163.com)
【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成人依恋、元情绪及心理复原力之间的关系。方法:在西安4所大学选取
direct ef俺ct
a
ego resilience(tI!Ie path coefficient was O.43,
P<O.001).ConcIusion:It suggests廿lat meta・mood may play
complete media“ng r01e between actachment aIlxie—
30个项目,包含情绪注意、情绪辨别和情绪恢复3 个维度。每个条目按照1(非常不同意)~7(非 常同意)计分。本研究中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 数分别为0.70、0.90和0.77;量表各项目拟合指
用均会导致町sD症状的增多。近期有研究从情绪
调节的认知机制出发,指出元情绪(meta—mood) 可能是解释依恋与心理复原力间关系的内在机制。 情绪体验包含对情绪的直接体验和元体验(即元 情绪)两个部分,后者涉及个体对自身情绪感受
结
果
2.1不同性别、年级大学生各量表得分比较
以性别、年级为自变量,EcR、TMMS和ER 得分为因变量,进行2(性别)×4(年级)的多
元方差分析,结果发现,性别和年级的主效应有统 计学意义(,=8.46、15.71,均P<O.001),交 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女生 情绪注意得分高于男生;依恋回避、情绪辨别、情 绪恢复与ER得分的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 中,大一和大四的学生依恋回避得分低于大二和大
studentS.Methods:Totally
782 c011ege scudents were sun,eyed wim the Expefiences in C】ose Relacjonship
inventory(ECR),Trait Meta—Mood Scale(1MMS)aIld Ego Resilience Scale(ER)to measure山eir attachment,
测量大学生的成人依恋风格。包含依恋焦虑与 依恋回避两个维度,每个维度包含18个条目。采 用1(完全不适合)~7(完全适合)计分。本研 究中两个维度的a系数分别为0.71和0.86。 1.2.2特质元情绪量表(Trait
T砌MS)¨“ 评定个体对自身情绪经验反思能力的差异。共
Meta-Mood Scale,
t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11 YJcl9001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20lO年度专项资金项目(10SzzD05) www cmhj.cn
万方数据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4年第28卷第2期
157
ty aIld ego resilience,aIId
a
panially mediating role betWeen attacllIIlent aVoidaIlce aIld ego—resilience.
18~22岁,平均年龄(20±2)岁;大一130人,
大二336人,大三143人,大四173人。
1.2工具 1.2.1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xperiences
lationship in close Re一
disrorder,PTsD)‘191等。
inVemory,EcR)‘261
和危险性因素,从社会支持网络∽J、
情绪包含对自身情绪活动的知觉、评价、监察与调 控能力怛3】,是行为控制和情绪表达的核心。有关 不同依恋风格个体的研究指出,依恋焦虑个体会更 多沉浸于消极情绪中,严重阻碍其情绪恢复的能 力,从而导致较低的心理复原力嵋4[;依恋回避个 体则更多压抑、忽略自己的消极情绪,其对情绪的 注意和辨别过程存在缺陷旧5|。
UniVersity,Xi’an 710062,China
co删印柑ewe口叫br rU0 RMi,如im册371@163.∞m 【Abstract】ObjecdVe:To
c01Jege explore山e
relationsllip锄ong
adult attachment,meta—mood afld ego resilience in
三学生;大三学生情绪恢复得分低于大一、大四学 生;大二学生情绪辨别得分低于大四学生;大二学 生ER得分低于大一学生(表1)。
使用sPssl7.0软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one—way ANOVA)探讨不同性别、年级大学生
各量表的得分差异;采用偏相关分析(paIt词cor-
relations)考察在控制性别、年级影响后成人依恋
of
1MMS”anention
emotions”,”clarity of emotions”,”mood repair¨(厂=0.1 0
no
~0.35,风<0.01).1k
effect
on
aTIalysis of smIcture equation model showed that attachment aIU【iety had
(post
traumatic s廿ess
系及元情绪的中介作用,为探明依恋与个体适应间 的关系提供实证研究的证据支持。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用整班随堂测试方式选取西安4所高校 (陕西师范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科技大 学、西安理工大学)的800名大学生,收回有效 问卷782份,其中男生339人,女生443人;年龄
过来并能灵活适应外界多变环境的能力…。研究
和反思的效能信念,反映了人们对如何体验、感觉 和控制自身情绪的能力信念差异,亦即元情绪是个
体对自身情绪智力的主观评价拉“。具体而言,元
表明,具有高心理复原力的个体能以一种无防御的 积极乐观的方式生活,具有较高的自信和适应 性嵋o,亦即心理复原力与个体的社会适应存在密 切联系。31,能预测积极的心理健康状态【4 J。鉴于 心理复原力涉及“一段时间内的多种威胁和保护 性因素的互动作用,包括个体、家庭和较大的社会 文化影响””J,目前研究者们已经开始关注心理复
【关键词】
成人依恋;元情绪;心理复原力;结构方程模型;横断面研究
中图分类号:B84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6729(2014)002一0156一05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14.02.013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4,28(2):156一160.)
标良好(,/妒=2.48,刚sEA=o.04,GFI=
0.94,NFI=o.87,cH=o.92)。
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