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简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晋隋唐史专题

安史之乱

一、背景

(一)玄宗荒怠政事

玄宗晚年沉溺於酒色之中,他怠於政事,不纳忠言,政事全委於李林甫。口蜜腹剑的李林甫专权十七年,杨国忠继之,他们蔽塞言路,排斥贤才,导致纲纪紊乱。

(二)用藩将为边帅

唐初所用边帅,多为忠谨之臣,若其治绩卓著,往往入为宰相。李林甫为久安相位,遂议以胡将为边帅,以杜绝边帅入相之途。玄宗竟用其议,擢用安禄山、高仙芝、哥舒翰等为边帅,镇兵亦用胡兵,他日安史之乱,遂由此而起。(三)节镇日益坐大

高宗时,节度使非正式之官,及玄宗时则成为一个极大职权的地方镇守官,拥有行政、兵马、财政等实权。按当时十节镇的兵力为四十多万,中央只得不过十万兵,外重内轻,易生叛乱,唐室由盛转衰,关系在此。

(四)府兵制度大坏

唐代前期所行的府兵制至高宗时大坏,天宝初年,扩骑法又坏,守卫京师之扩骑,全由招募而来,多为游好闲之徒,不务正业,入伍以后,又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绝无战斗能力,安史乱兴,遂不能御。

(五)将相不和

1

安禄山原是营州胡人,曾任互市郎(翻译官)一职,后来得到玄宗宠信,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势力强大,蓄谋异志。杨国忠与安禄山不和,屡次向玄宗说安禄山将反,安禄山遂以讨伐杨国忠为名,起兵叛唐。

二、过程

公元756年农历六月二十三日,天刚蒙蒙亮,长安城内大批的禁卫军士兵簇拥着年迈的唐玄宗,从延秋门开始西逃入蜀。自安禄山打着奉召讨伐杨国忠的旗号公开叛乱开始,半年多的时间,他们攻陷洛阳,冲破潼关直奔长安而来,曾经的开元盛世已经成为泡影,大唐帝国的命运已经岌岌可危。这场叛乱就是发生在唐玄宗晚期著名的安史之乱,公元755年年底,唐朝的三镇节度使安禄山趁朝廷内部空虚腐败,联合契丹、突厥、粟特等少数民族兴兵15万,以讨伐宰相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公开起兵,发动叛乱。那么这场导致盛唐时期终结的历史悲剧究竟市如何发生的,又是谁最终平定了这场叛乱,拯救了风雨飘摇当中的大唐王朝?

(一)安禄山起兵

唐玄宗李隆基,唐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作为女皇武则天孙子的他,精明能干,在帮助其父唐睿宗诛杀韦后并登上皇位之后,这位年轻的君主又清除了太平公主的势力,独揽大权。统治前期的唐玄宗励精图治,大力改革,把唐朝的自武则天以来的繁荣一步步推向顶峰。

从唐太宗到唐玄宗,唐帝国相继征服了中国北部的许多游牧部落和民族。因此,北方边区的诸胡,随时都在图谋反抗,乘机进行掠夺侵扰,唐王朝为了保卫疆土和通往西域的商路,先后在边要之地设置制度使。最初,节度使只掌军权,但随着朝廷对边防守军的依靠,节度使的权利越来越大,节度使逐渐有了自己的

财权和政权,形成了独立割据的局面。安史之乱的始作俑者,就是深得唐玄宗信任和重用的大节度使安禄山。安禄山是混血胡人,生父是康姓粟特族人,生母是突厥族巫师阿史德,他最初在幽州节度使手下任职,以骁勇善战著称,他虽出身行伍,又是胡人,却精通升官诀窍,贿赂和取媚。为了获得唐玄宗的宠信,安禄山在杨贵妃身上下功夫,最突出的一例就是四十五岁的他,竟成为二十九岁的杨贵妃的义子。

当时,东北边疆的奚、契丹常常侵扰边境,唐玄宗束手无策,安禄山要求出兵征讨,玄宗喜出望外,多次嘉奖,还称赞他是万里长城、镇清边裔,由于这种缘故,安禄山于天宝元年任平卢节度使,两年后兼任范阳节度使,七年后又兼任河东节度使,占全国节度使的三分之一。此外,他又兼任尚书左仆射,升骠骑大将军,管辖今河北、山西及其附近的广大地区,号称雄兵天下。安禄山被玄宗如此重用,日益骄恣,他见唐王朝武备废弛,便生窥取中原之意,他私纳契丹、奚、同罗壮士八千人为心腹,诱降与合并突厥族阿布思的部众,以蕃将三十二人代汉将,并蓄养战马数万匹,组成了一支强大的叛乱武装。在安禄山起兵叛乱前,宰相杨国忠曾告诫唐玄宗,说安禄山必会造反,唐玄宗根本不信,天宝十四年七月,他还派中使带玺书给安禄山,邀请他来华清宫同洗温泉浴。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天宝十四年,即公元755年十一月初九,安禄山率领十五万大军,在蓟城举起叛旗。

(二)唐军抵抗,长安沦陷

特凿汤池要为安禄山洗尘的唐玄宗,得到安禄山反叛的消息,既震惊又愤怒,立即命人率师东征。然而,河北州县望风瓦解,安禄山从范阳起兵,到攻陷洛阳只花了三十四天,唐军兵败如山倒,安禄山如秋风扫落叶般节节胜利,公元756

年安禄山攻入长安,唐玄宗被迫离京逃往四川,途中在马嵬坡,皇帝的扈从部队发动兵变,杀死杨国忠,迫使唐玄宗下令缢死杨贵妃,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马嵬坡兵变。杨贵妃成了安史之万的牺牲品,马嵬坡兵变后,唐玄宗一人流离到巴山蜀水,只有少量扈从跟随,太子李亨和执意向西逃跑的父皇分道扬镳,在太监李辅国的扈从下,奔向朔方节度使所在地灵武,并且在那里自行登上皇帝宝座(即唐肃宗),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后世史家认为“马嵬之变”是一场“有计划的兵变”。郭子仪、李光弼率领五万军队从河北赶赴灵武,河西、北庭、安西节度使也派兵前来会合。形势有了明显的转机。郭子仪被封为朔方节度使,奉诏讨伐,次年郭子仪上表推荐李光弼担任河东节度使,联合李光弼分兵进军河北,会师常山,击败安禄山部将史思明,收复河北一带。

(三)安禄山被杀

得到了长安的安禄山,以为取得二京,等于取得了唐朝的天下,再无长远打算。由于对外失去了目标,叛军内部明争暗斗,分崩离析。安禄山原有眼疾,因情绪低落而发作,几乎失明。还患有疽病,身体不好使他十分暴躁,经常无故捶挞左右。挨打次数最多的是宦官李猪儿,就是严庄也免不了皮肉之苦。此外,他偏爱宠妾段氏所生的儿子安庆恩,欲取代安庆绪作为皇位继承人。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正月,安庆绪、严庄、李猪儿一同策划谋杀安禄山。安庆绪杀父安禄山后,自立为帝,年号载初。

(四)思明复叛

安庆绪是个昏聩懦弱、语无伦次的人,其能力显不能统治全局。为避免不良后果,严庄掌握了大权,他要这个新皇帝深居简出,与外人少接触。为拉拢史思明,洛阳方面任命他为范阳节度使,回守范阳,留蔡希德等继续围太原。唐军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