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产生的原因共26页

合集下载

简述我国劳动法的渊源

简述我国劳动法的渊源

简述我国劳动法的渊源中国劳动法是我国劳动者权益的法律规范,它主要通过维护和促进劳动者的权利来实现劳动者的劳动权利。

这也是中国劳动法发展的基本历程。

中国劳动法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天朝时代,当时的政府就有一个法律来管理政府雇员的劳动权利和义务,有关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也得到了确立。

比如,汉朝的刑法《汉书凤阙犯罪志》中已经提出了农民要缴纳税款以及农民免受下贱处置的规定。

随后,宋代政府强制实施财政制度,规定农民向政府定期缴纳赋税,以此来维护农民的劳动权利。

在清朝,明治初期,中国政府采取了取消下贱制度和实施财政改革的政策,但是对劳动者的保护依旧比较有限。

1906年,中国政府制定实施《会计准则》,强制规定经济管理者必须遵守劳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从而促进劳动者的权利和利益。

抗日战争时期,随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兴起,劳动法的发展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促进。

1945年,华公会发布的《国民党社会主义建设政策》就提出了实施劳动法的政策,要求保护劳动者的劳动权利。

此外,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强对劳动者权利的保护,中国政府提出要实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的权利义务,进一步完善劳动法律制度。

1951年4月30日,中国颁布正式的《劳动法》,强制规定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劳动者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奠定了基础。

随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进入全面发展阶段,政府按照“以民为本”的方针,改革劳动法,为劳动者的权利和利益进行进一步的保障。

1978年,中国进行改革开放,从而开启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中国劳动法律也面临着改革和建设的重大挑战,政府坚持以劳动者为中心,根据实际情况,对劳动法律下的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了调整,更好的维护了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利益。

可以说,中国劳动法的发展是一部漫长的历史,是由古至今的不断探索和实践的产物。

从古代的天朝到现代的改革开放,我们经历了从无法管理劳动者权利到逐步实施劳动法维护劳动者权利的历史进程。

中国劳动法律的发展从未停止过,它仍在日新月异,为实现“以劳动者为中心”的发展目标而努力。

自考 劳动法 简答 总结

自考 劳动法 简答  总结

简答1.劳动法产生的原因1)劳动法产生于大工业时期是“人类理性”的体现2)劳动法的产生也是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的客观要求3)劳动法的产生,是因为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过程中,劳工劳动条件不断恶化。

2.劳动法的作用1)是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保障2)是维护劳动关系双方的合法权益,实现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3)保障劳动力市场有序发展,促进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

4)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3.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4.劳动就业的特征1)劳动就业的主体具有特定性2)劳动就业必须是出自公民的自愿,即公民在主观上必须具有求职的愿望 3)劳动就业要求劳动者必须从事法律允许的有意于社会的社会劳动,这是劳动者的劳动是否得到社会承认和法律保护的客观依据。

4)劳动就业必须是劳动者能够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和经营收入。

5.劳动合同的作用1)劳动合同是建立劳动关系的基本形式2)劳动合同是促进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手段3)劳动合同有利于避免或减少劳动争议6.劳动合同成立于劳动合同生效的区别7.劳动者在劳动卫生安全法中的权利义务1)获得各项保护条件和保护待遇的权利2)危险因素和应急措施的知情权3)拒绝权4)监督权5)紧急情况下的停止作业和紧急撤离权8.养老保险的特点1)强制性 2)补偿性 3)广泛性 4)社会性9.工伤保险的特点1)工伤保险对象的范围是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劳动者2)工伤保险的责任具有赔偿性3)工伤保险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4)工伤保险的投保人为用人单位5)工伤保险待遇相对优厚,标准较高,但因工伤事故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10.劳动争议的特点1)劳动争议的产生是建立在劳动法律关系的基础之上的。

2)劳动争议的双方当事人一方为用人单位,一方为劳动者(或工会组织)。

3)劳动争议的标的是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

11.劳动争议案件中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法律条件1)起诉人必须是劳动争议案件的当事人2)必须是因不服仲裁委员会的仲裁向人民法院起诉3)必须有明确的被告、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

劳动法的产生与发展

劳动法的产生与发展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原始社会
奴隶主
奴隶
人身 所有
法典明确规定:奴隶 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工 具和财产,奴隶不属 于人的范畴。
封建地主
农民
人身 依附
劳动法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
圈地运动
在14世纪至18世纪末的资本主义 原始积累时期为了加速资本主义生 产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英国等欧洲 国家制定了许多“劳工法规”。
(1)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发动和领 导的劳动立法运动 。 (2)北洋政府时期的劳动立法 。 (3)广州、武汉国民政府时期的劳 动立法 。 (4)南京国民党政府时期的劳动法。 (5)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劳动立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劳动立法 。 1、1949年到1953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2、1953-1958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3、1958-1966年,第二个五年计划至第三 个五年计划时期。 4、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 5、1978-1994年劳动立法的改革和发展阶 段 6、1994年《劳动法》颁布至今。
在国际劳动立法思想影响下,1880年 瑞士政府曾首先提出召开国际会议,制 定国际劳工公约,此项倡议因各国间意 见分歧未能召开。1889年瑞士政府又联 合一些国家,建议召开国际会议,由于 德国要求在柏林召开,于1990年在柏林 召开了包括15个国家参加的会议。这是 历史上第一次由政府派代表讨论劳工问 题的会议。
4.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在社 会保障改革过程中,建立了法定的多 层次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 社会保险制度。 5.逐步普遍实行劳动合同与集体合 同制度。 6.不断完善解决劳动争议的程序法。
第四节 国际劳动立法
学习本节要掌握国际劳工组织的性质、 特点、主要任务;了解国际劳动立法思 想的产生,国际劳工组织与中国的关系 以及经济全球化对国际劳动立法的影响。 一、国际劳动立法思想的产生 二、国际劳动立法的开端 三、国际劳动工组织

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

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劳动合同的订立 一、 原则 1、 平等自愿原则 2、 协商一致原则 3、 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原则 主体 内容 订立程序 不的的违法 二、 劳动合同的订立程序 (一)、要约 (二)、承诺
16.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劳动合同可以由用人单位拟定,也可以由双方当事人共同 拟定,但劳动合同必须经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后才能签订,职工被迫签订的劳动合同或未经协 商一致签订的劳动合同为无效劳动合同。
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形成的法律上的劳动权里和劳动义务关系。 律关系有哪些表现形式 劳动关系和集体劳动关系 二、 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 1、 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具有平等性和隶书性 2、 劳动法律关系以国家意志为主导、当事人意志为主体 3、 劳动法律关系在会劳动中形成和实现的 三、 与劳动关系的区别 1、 范畴不同 2、 前提不同 3、 内容不同
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
一、 分类 (一)、按期限分类 1、 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2、 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第二十条 劳动合同的期限分为有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 劳动者在同 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以上,当事人双方同意续延劳动合同的,如果劳动者提出订立无固 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3、 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二)、按身份分类 (三)、按用人方式 (四)、劳动合同存在的方式 1、口头 2、书面
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 工资制度及形式 一、 形式 1、 计时工资 2、 计件工资 3、 奖金 4、 津贴 5、 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不属于工资的范围是 社会保险费 劳动保护方面的费用 其他
第三节 工资制度 一、 最低工资概念 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其所在用人单位必须 按法定最低标准支付的劳动报酬。 第四十九条 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应当综合参考下列因素:

劳动法考试重点及部分选择题

劳动法考试重点及部分选择题

劳动法一单项选择题3.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劳动立法的发展体现⏹在()⏹A.工厂立法的内容不断充实⏹B.在宪法中规定劳动权⏹C.劳动争议处理法的出现⏹D。

社会保险法的产生4.20世纪后半期,资本主义劳动立法在()⏹的发展尤为突出⏹A.就业保障⏹B。

社会保障⏹C.反对歧视⏹D。

劳动争议处理5.19世纪初期,劳动法产生的原因有()⏹A.无产阶级的长期斗争⏹B.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 C.维持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条件的需要⏹ D.劳动关系的产生6.下列关于“劳工法规”与“工厂法”的表述,错误的是()⏹A.“工厂法”规定了工时的下限和工资的上限。

⏹B.“劳工法规”规定了工时的上限、工资的下限⏹ C. “劳工法规”是保护资本家的立法,“工厂法”则主张保护劳动者。

⏹ D. “工厂法”产生在“劳工法规”之后1.劳动法律关系产生的基础是()A.劳动法律规范B.劳动关系C、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D.劳动关系和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2.劳动法律关系的核心和实质是()A、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B、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C、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D、.劳动法律事实3.下列行为可以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的是()A、某个体餐馆雇佣童工B、因身体原因甲与所在单位协议改变岗位C、乙根据与某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上岗就业D、劳动合同期满前,丙与某宾馆协议延1.依《劳动合同法》,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A.2个月⏹B.l个月⏹C.半个月⏹D.3个月6.王某大学毕业后到某通讯集团公司工作,双方订立劳动合同约定:公司对王某进行为期半年的通讯技术专业培训,王某在培训后3年之内不能离开公司,如违反则需支付公司违约金2万元。

到公司报到后,公司对王某进行了培训,并因此支付了专项培训费用总计l万5千元。

经培训,王某已胜任工作。

2年后,王某提出辞职,公司要求支付违约金。

下列有关本案的表述正确的是()⏹A.王某无须支付违约金⏹B.王某应支付违约金2万元⏹C.王某应支付违约金1万5干元8.某高新技术开发公司与某甲签订了一份劳动合同,合同中规定,某甲的主要任务是伪造实验数据。

劳动法 第二章 劳动法概述

劳动法 第二章  劳动法概述

3.劳动法的兴起—— 独立劳动法阶段(20世纪以来)
法国《劳动法典》(第一卷,1910年)、 《苏俄劳动法典》(1922年)、美国《国家
劳动关系法》(1935年)等。
各国劳动法相继脱离民法,开始独立发 展,并在世界各国普及。
二、中国劳动立法
(一)旧中国的劳动立法
(二)新中国的劳动立法
(一)旧中国的劳动立法
(3)国际劳工公约的批准情况
(二)劳动服务关系
(三)劳动团体关系
(四)劳动争议处理关系
第三节
劳动法的地位
一、劳动法地位的含义
是指劳动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 位,即劳动法在法律体系中是否属 于一个独立法律部门以及它与其他 法律部门有何关系的问题。
二、关于劳动法地位的分歧
(一)劳动法是社会法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劳动法是经济法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国际劳工组织的劳动立法
1. 国际劳工组织简介
1919年成立。是联合国下属的负责
全世界劳工事务的专门机构 。
国际劳工组织的宗旨 :通过促进
全世界劳动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 高,最终在实现社会正义的基础上建立 世界的持久和平。
国际劳工组织的基本原则:
(1)劳动不是商品; (2)言论自由和结社自由是不断进步的必要条件; (3)任何地方的贫穷对一切地方的繁荣构成危害; (4)反对贫困的斗争需要各国在国内以坚持不懈 的精力进行,还需要国际间作持续一致的努 力,在此努力中,工人和雇主代表享有和政 府代表同等的地位,和政府代表一起参加自 由讨论和民主决议,以增进共同的福利。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第六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 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 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 支付两倍的工资,并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 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 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并依照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 前款规定的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 工资的起算时间为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 截止时间为补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前一日。

劳动法的起源和发展

劳动法的起源和发展

劳动法的起源和发展工人阶级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产和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

然而,在工业化初期的社会中,工人们往往处于弱势地位,没有足够的保障和权利。

于是,在人们的异化和反抗中,劳动法这一重要的法律体系开始逐步建立起来。

一、劳动法的起源在英国工业化的初期,工人处于严重的经济困境中。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法律安排开始形成,以确保工人的权利和利益得到保护。

1833年,英国通过了《工厂法》,这是世界上第一部保护工人的法律。

该法规定禁止雇佣儿童进行危险工作并规定工作时间。

此外,更多的法律规定接踵而至,逐渐保障安全,工资和劳动条件,这些应该是所有劳动者都有权利享受的。

在19世纪的欧洲,工人们联合起来,斗争并争取他们的利益和权利。

美国的劳动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当时一些工会组织一直在竭力争取雇主的相关议题,主要涉及工时安排和报酬水平。

美国《惠特尼劳工法》和《福鲁格劳工法》则是美国维护工作者权益之路的里程碑。

二、现代劳动法的发展随着工人队伍不断壮大,劳动法逐渐发展成为一项更加广泛的法律体系,其范围涵盖了劳动标准、雇佣和解除关系、薪酬等多方面。

这些法律实体旨在保护工人的权益,提供安全和健康的工作条件,以及避免不公平的雇佣行为。

在全世界范围内,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的劳动法和相关法规。

例如,在中国,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期,劳动法不断完善和修订。

截至2019年,中国通过了四部《劳动法》(分别于1994年、2008年颁布),三部《劳动合同法》(分别于2007年、2013年颁布),为中国的工人阶级提供了广泛的保护和支持。

这反映出了不断提高工人福利、保障工人权益的劳动法发展趋势。

三、新兴劳动模式与劳动法的迎合随着信息技术的革新和全球化趋势的加速发展,劳动模式的内容也在发生改变。

新型的劳动力更多地倾向于无固定期限和无常规工作时间的自由职业工作。

这些新的劳动模式,如平台经济和分享经济,给劳动法的调整带来了挑战。

劳动法概述

劳动法概述
(2)集体合同法领域:结社自由、团体自治

团体自治以公民结社自由的基本权利为前提,包 括两方面内容: 其一,工会团体的人格独立:排除国家非正当的 干涉;独立于雇主。
其二,工会团体的行动自治。 (3)劳动基准法领域:禁止强迫劳动



三、倾斜保护原则


(1)劳动合同法:解雇保护
(2)劳动基准法:基准法定,意在设定当事人 意思自治的界限 (3)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对劳动者的救济保 障,如举证责任倒置
厂做工,即强迫劳动者同资本家建立雇佣劳动关系。
英国亨利八世时期曾明文规定,对流浪者给予鞭打;如再
度流浪,则被捕,除了鞭打,还要割去半只耳朵;三度流 浪就要当作重犯罪人或社会敌人处死。


2、规定最低工时和最高工资,强化雇佣剥削
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时期颁布的《学徒法》规定,在 法定限额以上支付工资的要受到处罚,其中取得工资这 笔支付工资者要受处罚更为严厉,对前者判处监禁22日, 而对后者判处监禁10日。
劳工法规的本质
强制建立劳动关系——“乞食证”
反劳工法规,不认为是劳动法的起源。
公法
(二)民法阶段(资本主义自由竞争)

背景:资本原始积累结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 始稳定。

经济政策:古典自由主义
立法:强调私法自治,主张劳动关系由雇佣契约 调整。 1804年《法国民法典》将雇佣关系称为“劳动力 租赁” ,该法典第1710条称“劳动力租赁者, 谓当事人约定,一方为他方完成一定的工作,他 方约定支付报酬的契约”。 回到私法的轨道。



英国1802年的《学徒
健康和道德法》,规
定纺织工厂童工的工
作时间每天不得超过

劳动纠纷产生的常见原因有

劳动纠纷产生的常见原因有

劳动纠纷产生的常见原因有劳动纠纷是指在劳动关系中发生的纠纷,包括工资、工时、劳动条件、工伤赔偿等方面的争议。

劳动纠纷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工资福利问题:工资是劳动者劳动获得的报酬,但有时雇主可能拖欠工资、不按时发放工资,或者支付工资不符合劳动法规定的最低标准。

此外,一些企业可能没有为员工提供完善的福利待遇,如无社保、无医保等,也容易引发劳动纠纷。

2. 工时问题:劳动法规定了工作时间的上限,但一些雇主可能要求员工超时工作,加班费不足或未支付加班费,也可能以各种方式扣除员工的工资或福利待遇。

这种情况容易导致员工对雇主提出诉讼要求合理的工作时长和薪资。

3. 职业安全问题:一些企业可能不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导致员工发生工伤事故。

一旦出现工伤,企业对工伤赔偿的认定、赔偿金的支付和医疗费用的报销等问题,也容易引发劳动纠纷。

4. 合同违约问题:劳动关系是由劳动合同来规范的,雇主和员工都有责任履行合同的约定。

但有时参与劳动关系的一方可能不履行合同义务,如雇主不按合同约定支付工资,或员工不按合同约定的方式完成工作任务等。

此时,可能涉及到违约责任的认定和违约方的赔偿问题,引发劳动纠纷。

5. 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一些企业在招聘、培训、晋升、解雇等方面存在不合理或不公正的操作,可能存在违法性质,如歧视性招聘、不公平的晋升机制等。

员工对此可能产生异议,并要求雇主予以合理解释或赔偿,从而引发劳动纠纷。

6. 施工工地问题:在建筑工地等行业,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违法违规,如超时工作、安全隐患、未支付劳动者工资等问题。

另外,一些不法分子可能利用建筑工地招工牟利,导致劳动者权益得不到保护,从而引发劳动纠纷。

总之,劳动纠纷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往往是雇主与员工在经济利益、劳动条件、福利待遇等方面存在分歧或冲突所致。

为了减少劳动纠纷的发生,雇主应该合理遵守劳动法规,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员工则需要了解自己的劳动权益,并及时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第四章 劳动法和保障法的历史沿革

第四章 劳动法和保障法的历史沿革

其原因有二:(1)众多大垄断企业的影响。(2)经过20世纪20年代的经济危机,美国人开始意识到政府干预的作用。
(二)社会保障法的发展
1.《贝弗里奇报告》《贝弗里奇报告》提出社会保障制度的六项原则:
(1)建立统一的收益替代率;(2)建立统一的缴费率;(3)统一管理,费用的收缴和发放由一个社会保险基金会负责;(4)受益保障性,即在受益额和时间方面维持一个基本水平;(5)综合性,即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协调;(6)分门别类,对不同地区和类别的受益者区别对待。贝弗里奇教授因设计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制度而被称为“福利国家之父”。
(一)国际劳动立法的开端1900年,在法国巴黎成立了国家劳动立法协会。到2002年,国际劳工组织共通过了182个公约和193个建议书。
(二)国际劳工公约和国际劳工组织国际劳工公约是国际劳动立法的主要形式。
国际劳工组织的总部设在日内瓦,至今已拥有178个会员国,是世界上最具有代表性的国际组织之一。
公积金制度。
公积金制度源于新加坡。该制度以“个人储蓄、政府管理”为主要特点。
私营养老金制度。私营养老金制度源于智利。该制度以“个人储蓄、市场运营、政府监督”为主要特点。
(三)社会保障立法改革
此时期社会保障立法改革呈现出下列特点:
(1)强调社会保障立法必须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2)强调“公平加效率”的立法原则;(3)发展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建的多支柱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发展企业年金立法;(4)加强立法与政府监督,鼓励私营机构介入以促进竞争性养老基金投资市场的形成;(5)规范现收现付向完全积累或部分积累过渡的过程,保护受益人的合法权益,妥善处理代际间的利益分配与协调。
3.美国建立了第三种类型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美国《社会保障法》是“雇员缴费制和政府扶助制”相结合的产物。

第二节劳动法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劳动法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劳动法的产生与发展一、劳动法的起源现代意义劳动法起源于19世纪初期的“工厂立法”,是从以英国为首的西欧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开始的,“工厂立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劳动法对劳动者保护的要旨。

劳动法产生的则是工人阶级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进行长期斗争的结果。

国际劳动法思想发源于19世纪上半叶。

第一次由国家政府提出召开国际劳动会议、开展国际劳动立法的倡议是瑞士。

《国际劳动宪章》是国际劳动立法的重要依据。

1919年6月国际劳工组织正式宣告成立,中国是国际劳工组织的创始会员国。

1944年我国成为国际劳工组织常任理事国。

1944年6月在美国费城召开第二十六届劳工大会,通过著名的《费城宣言》。

第一次劳动立法会议展开地点-柏林。

1、劳动法成为独立法律部门的时间较晚,一般认为是在20世纪初。

2、1802年英国议会通过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是第一个限制工作日长度的法律,一般认为这是资产阶段“工厂立法”的开端。

3、北洋政府于1923年由农商部公布了《暂行工厂规则》,是我国第一个劳动立法。

4、政务院1951年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

二、外国劳动立法概况(一)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立法1802年英国议会通过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是第一个限制工作长度的法律。

(现代意义上劳动法产生的标志)三、中国劳动立法概况(一)旧中国的劳动立法广州召开第一次劳动大会,第六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哈尔滨召开。

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职工运动当前任务的决议》。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劳动法是北洋政府于1923年由农商部公布了《暂行工厂规则》。

1924年11月,孙中山以大元帅的名义颁布了《工会条例》,承认了公人与雇主团体立于对等之地位。

(二)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劳动立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农村根据地的最重要、最完备的劳动立法。

(三)新中国的劳动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劳动法发展1949-1956建立和形成期1957-1976复苏到低谷时期;1976-现在恢复到大发展时期。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温州大学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温州大学

绪论单元测试1.下列关于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劳动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协调劳动关系,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社会保障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障社会全体成员在遭受各种意外和风险时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安全。

B:社会保障法引发的劳动争议,由于具有某些私法关系的特点,主要适用民事程序来解决;劳动法争议引发的争议,由于具有较强的公法性,应主要采用行政诉讼程序。

C:劳动法主要调整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社会保障法调整国家、用人单位、公民(劳动者)、社会保障经办机构因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发生的关系。

D: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的主体是用人单位和与之建立劳动关系或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公务员、军人等不适用劳动法);社会保障法的主体包括国家、用人单位、社会保障经办机构和公民(劳动者)。

E: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调整在社会保险领域存在交叉答案:ABCDE2.劳动法内容体系由()构成。

A:劳动争议处理法律制度B:集体劳动关系法律制度C:劳动基准法律制度D:个别劳动关系法律制度E:就业促进法律制度答案:ABCDE3.社会保障法主要包括()A:社会保险法B:社会优抚法C:社会福利法D:社会救助法答案:ABCD4.下列体现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实质正义的是()A:在遵循劳动合同订立自愿原则的同时禁止就业歧视,劳动合同自由约定不得低于劳动基准设定的最低标准。

B:劳动法对劳动者釆用倾斜保护政策,实行差别待遇,要求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C:劳动法以全面而系统的劳动条件和劳动待遇标准,保证劳动者不因社会地位、自然禀赋方面的差别而跌破现代社会劳动者基本生存条件的生理底线和心理底线。

D:社会保险实行强制性原则,都充分体现了对形式正义的矫正。

E:社会保障法确立了对社会弱势群体“需要即权利”的特殊理念,为社会成员构建了基本生存保障“安全网”。

答案:ABCDE5.新时期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纲领性文件是()。

【精品文档】劳动法的产生有哪些原因word版本 (5页)

【精品文档】劳动法的产生有哪些原因word版本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劳动法的产生有哪些原因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

离不开调整劳动关系这一核心内容。

劳动法产生的原因有哪些?下面小编为您解答!劳动法产生的原因有哪些?第一,劳动法产生于大工业时期是“人类理性”的体现。

第二,劳动法产生也是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的客观要求。

第三,劳动法的产生,是因为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过程中,劳工劳动条件不断恶化。

劳动争议产生的原因有哪些?答:劳动争议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主体因素、经济因素以及制度因素等。

(1) 主体因素:雇主或雇主组织以及雇员或雇员组织,劳动关系双方追求的利益不同是劳动争议发生的根源。

双方各自追求利益最大化,双方做出损害对方利益,使劳资关系紧张,增加了劳动争议的数理。

(2) 经济因素:劳动争议的产生是建立在劳动关系形成的基础上,劳动关系的变化特别是劳动关系力量的变化极易产生各种矛盾,经济环境的变化无形中控制着劳动关系的变化。

因此经济因素也是诱发劳动争议产生的一个因素。

(3) 制度因素;制度是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则或行动准则。

如果没有完善的劳动法律体系对劳动关系双方的行为加以约束,劳动关系双方由于各自追求的利益不同,难免会引发矛盾和冲突,劳动争议随之产生。

【拓展阅读】《劳动合同法》的十大失衡与修法建议201X年施行的《劳动合同法》以及配套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基本标志着我国个别劳动关系步入高度管制的时代。

过度强化管制、限制自治的调整方式,使《劳动合同法》自公布之日就饱受持续不断的质疑。

管制与自治的系统性失衡,具体表现为“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不够”的三大失衡、“企业用工成本比较高”的三大失衡以及立法过度倾斜的四大失衡。

一、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不够的三大失衡(一)严格限制用人单位解雇权利与过度放任劳动者辞职自由的失衡制度表现。

劳动法产生的原因

劳动法产生的原因


第一:劳动法产生于大工业时期是“人类理性”的体现,一些社会活动家,慈善家等提出改善劳动条件,以限制剥削,这些促进了劳动法的产生。

第二,劳动法的产生也是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的客观要求。

随着资本主义机械工业的发展,提高,生产条件在客观上有了一定的要求,这就使得国家需要通过法律改善某种劳动条件。

第三,劳动法的产生是因为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过程中,劳工条件不断恶化,为了满足协调劳资关系,稳定社会经济秩序的要求,国家制定劳动法,目的是为了协调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狭义上得国际劳动法,一般主要指国际劳工组织的章程,国际劳工公约,国际劳工建议书。

劳动法的概念?
狭义上得劳动法一般指最高立法机构制定颁布的全国性,综合性的劳动法,即法典式的劳动法。

广义上劳动法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劳动关系的概念?
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只指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的过程中,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管理与被管理性质的社会劳动关系。

劳动关系的特征?
第一:劳工关系是社会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

{劳动者提供体力或者智力劳动能力,劳动使用者提供劳动过程中所必要的生产条件和工作条件。

第二:在维护各自经济利益的过程中,劳动关系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

第三:劳动关系的主题双方,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

第四: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存在管理与被管理关系,即劳动关系
的从属关系是劳动关系的特点。

劳动法律关系的概念?
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形成的法律上的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