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的超声诊断
脾脏超声规范标准最新

脾脏超声规范标准最新脾脏超声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无放射性的检查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监测脾脏疾病。
以下是脾脏超声检查的最新规范标准:引言脾脏超声检查是评估脾脏大小、形态、结构和血流情况的重要手段。
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脾脏超声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不断提高。
检查前准备1. 患者应空腹至少4小时,以减少胃肠道气体对超声图像的干扰。
2. 患者应穿着宽松的衣物,方便检查。
3. 检查前应告知患者检查流程和可能的不适感。
检查方法1. 患者取仰卧位,双腿微屈,放松腹部肌肉。
2. 使用高频探头,从左上腹开始,沿肋下、肋间、剑突下等不同切面进行扫查。
3. 观察脾脏的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及血流情况。
脾脏大小测量1. 脾脏长度:从脾门到脾尖的最大长度。
2. 脾脏厚度:在脾门水平测量脾脏的最大前后径。
3. 脾脏宽度:在脾门水平测量脾脏的最大左右径。
脾脏形态评估1. 观察脾脏是否规则,有无局部突出或凹陷。
2. 评估脾脏表面是否光滑,有无结节或囊肿。
脾脏内部结构1. 观察脾脏内部回声是否均匀,有无异常回声区。
2. 评估脾脏内部是否有钙化、囊肿、肿瘤等病变。
血流评估1. 使用彩色多普勒或能量多普勒技术评估脾脏的血流情况。
2. 观察脾静脉和脾动脉的血流速度和方向。
异常情况处理1. 发现异常情况时,应详细记录并及时与临床医生沟通。
2. 必要时,应建议患者进行进一步的检查或治疗。
检查后注意事项1. 检查结束后,患者可恢复正常饮食和活动。
2. 如有不适,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结论脾脏超声检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对于脾脏疾病的诊断和监测具有重要价值。
遵循上述规范标准,可以提高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1. 张某某,李某某. 超声医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X年.2. 王某某. 脾脏疾病的超声诊断[J].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2X,3X(2): 123-127.请注意,以上内容为示例,实际的规范标准可能会根据最新的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有所更新。
脾脏超声测量标准

脾脏超声测量标准
脾脏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之一,位于人体左上腹部,是一个负责调
节免疫功能和血液循环的重要器官。
而脾脏超声测量是一种常见的检查方法,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脾脏超声测量的标准及其临床应用。
首先,脾脏正常大小的测量标准是通过B超或彩超仪器测量比较准确的方法之一。
脾脏的大小受到年龄、性别以及体表面积等因素的影响,成人脾脏的长、宽、厚度一般为10-12cm、7-8cm、3-4cm左右。
在测量时应注意患者体位的影响,一般采用左侧卧位,使脾脏得以自然下垂,减少计算误差。
其次,脾脏的形态特征也是评估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情况下,脾脏呈椭圆形或椭球形,边界清晰、表面光滑,没有明显异常结节或囊肿。
在检查时应注意观察脾脏的形态特征,及时发现和诊断异常情况。
另外,脾脏的内部结构也是评估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情况下,脾脏的内部结构清晰可见,包括纹理、脾静脉及脾动脉等。
在超声检查中,应重点观察脾实质的密度均匀性、血液供应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此外,脾脏超声检查还可以评估脾脏的功能状态。
通过观察脾脏的大小、形态、内部结构以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等指标,可以初步判断脾脏的功能状态。
例如,脾脏增大可能与贫血、感染、免疫性疾病等相关,脾脏缩小可能与肝硬化等疾病相关。
让我们总结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脾脏超声测量标准对于评估脾脏病变及功能状态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通过掌握脾脏超声测量的标准及方法,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指导临床诊疗工作。
希望本文内容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脾大的超声诊断标准

脾大的超声诊断标准脾脏是人体内重要的器官之一,它在免疫调节、造血、储存血液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脾大是指脾脏的体积增大,可能是由于多种疾病引起的。
超声诊断是一种常用的无创性检查手段,对于脾大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将介绍脾大的超声诊断标准,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进行诊断和治疗。
1. 脾脏形态。
在超声检查中,首先要观察脾脏的形态。
正常的脾脏呈椭圆形,边缘光滑,表面光整,密度均匀。
当脾脏出现病变时,形态可能发生改变,出现不规则的形状,边缘不规则或呈现分叶状等情况。
2. 脾脏大小。
脾脏的大小是判断脾大的重要指标之一。
超声检查中,可以通过测量脾脏的长、宽、厚来评估脾脏的大小。
正常成人脾脏的长约为10-12cm,宽约为7cm,厚约为3-4cm。
当脾脏的任一尺寸超出正常范围时,即可诊断为脾大。
3. 脾脏内部结构。
超声检查可以清晰显示脾脏的内部结构,包括脾实质和脾窦。
正常情况下,脾实质均匀致密,脾窦不易显示。
而当脾脏发生病变时,脾实质可能出现异常回声、结节、囊肿等异常表现,脾窦扩张或呈现网状结构。
4. 脾脏血流情况。
超声检查可以利用彩色多普勒技术观察脾脏的血流情况。
正常情况下,脾脏的血流速度均匀,血管形态正常。
而当脾脏发生病变时,血流速度可能减慢、加快或出现异常的血管形态。
5. 周围器官情况。
脾脏的超声检查还需要观察脾脏周围器官的情况,包括肝脏、胰腺、胃肠道等。
有些疾病如肝硬化、肿瘤等可能导致脾脏增大,因此需要全面观察周围器官的情况,全面评估脾脏的病变情况。
总之,超声检查是诊断脾大的重要手段,通过观察脾脏形态、大小、内部结构、血流情况以及周围器官情况,可以准确判断脾脏的病变情况,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指导临床治疗。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理解脾大的超声诊断标准,提高对脾脏疾病的诊断水平,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好的帮助。
脾脏超声诊断标准

脾脏超声诊断标准
脾脏超声诊断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用于评估脾脏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脾脏超声诊断标准:
1. 脾脏大小:正常脾脏的长径约为10-12 厘米,宽径约为6-8 厘米。
脾脏的大小可能因个体差异和生理状况而有所不同。
2. 脾脏形态:正常脾脏的形态呈椭圆形或长条形,边缘光滑,无明显的结节或肿块。
3. 脾脏实质回声:正常脾脏实质的回声均匀,强度中等,类似于肝脏的回声。
4. 脾脏血管:脾脏内的血管通常可以在超声图像上显示出来,包括脾动脉和脾静脉。
这些血管应该是通畅的,没有血栓形成或狭窄的迹象。
5. 脾脏病变:超声可以用于检测脾脏内的病变,如脾脏肿瘤、脾脏囊肿、脾脏梗死等。
这些病变通常表现为异常的回声区或肿块。
6. 脾脏周围结构:超声还可以评估脾脏周围的结构,如胰腺、胃、结肠等,以检查是否存在与脾脏相关的病变或异常。
脾脏超声分析报告

脾脏超声分析报告【背景介绍】脾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位于腹腔左上部。
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简便、安全的检查方法,透过超声波的反射来观察脾脏的形态和结构,帮助医生判断脾脏是否存在异常。
本文将根据脾脏超声结果,进行分析报告。
【超声特征描述】经超声检查,脾脏呈椭圆形,大小正常,边界清晰。
脾表面光整,未见凹陷、肿块等异常。
脾内部可见多个回声一致的血管影,血流状态良好。
脾内未见明显的低回声区或高回声区,脾脏结构均匀。
【结论分析】根据以上超声特征描述,脾脏形态正常,大小、位置正常,边界清晰,无任何明显异常。
脾脏的回声均匀一致,血流状态正常。
因此,脾脏超声结果显示脾脏结构正常,无明显病变。
【可能的引起症状和疾病分析】脾脏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具有滤清血液、贮存血液、生成血细胞等功能。
一旦脾脏出现异常,可能引发以下症状或疾病:1.脾脏疼痛:脾脏感染、脾积血或脾脏破裂等情况均可能引起脾脏疼痛。
2.脾大:脾脏增大可出现于多种疾病,如感染性疾病、肿瘤转移、肝硬化等。
3.脾结节:脾脏内的结节可能是炎症、肿瘤等原因引起的,需要进一步的检查明确病因。
【随访建议】根据本次脾脏超声分析结果,显示脾脏结构正常,无明显病变。
但仍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或治疗。
建议密切关注脾脏相关症状的变化,如脾脏疼痛、脾大等,并请遵循医生的嘱咐定期复查。
【附录】超声检查者:XXX医务人员报告医生:XXX医生报告日期:XXXX年XX月XX日【免责声明】本报告仅根据超声检查结果提供分析意见,结论仅供参考,并不构成医生的诊断结论。
如有疑问或需要进一步诊断,请咨询专业医生。
【总结】脾脏超声分析报告显示脾脏形态正常,大小、位置正常,边界清晰,无明显病变。
脾脏的回声均匀一致,血流状态正常。
但仍需综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判断,密切关注脾脏相关症状的变化,并定期复查。
请咨询专业医生获取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建议。
超声脾大诊断标准

超声脾大诊断标准介绍
---------------------------------------------------------------------- 超声脾大是指通过超声检查发现脾脏的大小超过正常范围,以下是一般用于评估超声脾大的一些诊断标准和指标:
1、脾脏大小:通常根据超声图像上脾脏的最长径或横径来测量脾脏的大小。
正常成年人的脾脏大小约为10-12厘米。
2、脾脏体积指数(Spleen Volume Index,SVI):SVI 是根据超声测量得到的脾脏长度、宽度和厚度计算得出的一个指数。
正常成年人的SVI 一般在200-400 cm³/m²之间。
3、脾脏形态:除了大小,超声还可以评估脾脏的形态,包括是否有结节、囊肿、增生等异常变化。
4、血流情况:超声还可以检查脾脏的血流情况,包括脾动脉和脾静脉的血流速度和血流形态,以评估脾脏的灌注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超声脾大的诊断必须综合考虑个体差异和病史背景。
超声脾大通常是由一些疾病或情况引起的,如感染、肿瘤、肝脾疾病等。
因此,在进行超声脾大评估时,医生还会结合患者的其他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来综合判断,并最终确定具体的诊断。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脾脏健康的问题,请咨询医生以获取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脾脏的超声诊断

副脾
超声表现:
1. 多出现在脾门周围
2. 呈圆形或椭圆形
3. 边缘清晰,包膜光整
4. 内部为均匀细点状回 声,回声与正脾相似 ,但与正脾的分界清 楚。
5. 副脾有与正脾门处动 、静脉相通的血管分 支。
脾萎缩
本病老年人多见,称老年性脾萎缩。此外疱疹性 皮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甲状腺机能亢进及慢性 肾功能衰竭偶并发脾萎缩。
病例讨论
姓名:王树申 性别:男 年龄:60
科室:胸外科 住院号:649996
主诉:车祸后左胸背部部及左肘部疼痛2小时。
现病史:患者及家属诉于17:30左右行走时被摩托车撞到, 致左侧胸背部及左肘部疼痛,活动及翻身时明,显胸闷及 气短,略感呼吸困难,无咳嗽、咳痰及咯血,无头痛及头 晕,无恶心及呕吐。左肘部疼痛,左上肢无功能障碍,由 家属呼叫120后急送至我院急诊科,行CT检查提示:1 左 侧第8、9、10肋骨骨折。2 右肺下叶渗出性病变,需在感 染与肺挫伤之间鉴别,建议结合临床,复查。故急诊科以 “胸部闭合性损伤:左侧第8、9、10肋骨骨折、肺挫伤?” 收住入院(2018年4月9日)。
超声表现 1.真性破裂:因破裂的程度不同,声像图差别较大。多数 表现为脾包膜连续性中断,局部回声模糊,或有局限性无 回声区。实质内有不均匀性回声减低区。小的破裂或发生 于上极的破裂,脾脏声像图可能无明显异常。严重破裂者 脾脏失去正常轮廓,边界模糊不清,内部回声杂乱,或者 实质分为不规则的低回声碎块。脾周或腹腔内可见积液。 2.中央型破裂:脾外形不同程度增大,轮廓清楚、光整、 实质内回声不均,可见不规则的回声减低区。有血肿形成 者,脾实质内可见不规则无回声区。 3.包膜下破裂;脾脏肿大、变形。被膜光滑、完整。包膜 下血肿部位可见局限性无回声区或低回声区,多是月牙状 环抱脾实质。出血时间较长者,可有血凝块形成的高回声 团块,或机化形成的高回声条索。当血肿较大或内部压力 较高时,脾实质可有凹状压痕。
脾脏疾病的超声诊断

脾脏疾病的超声诊断【超声表现】1.灰阶超声(1)脾脏附近与脾脏回声相同的圆形结构,包膜清晰,内部回声均匀。
(2)大小一般0.5~2.0 cm,个别可达3~4 cm。
(3)脾增大时副脾也相应增大。
(4)脾切除术后副脾可代偿性增大。
2.彩色多普勒超声副脾内可见有动静脉出入,类似脾门样结构。
【诊断与鉴别诊断】脾门及脾周围圆形结构,边界清晰,有包膜,内部回声与脾脏完全相同。
一般不难诊断。
需与下列情况鉴别:1.脾门淋巴结形状比副脾椭圆,内部回声、结构与副脾有一定的差别,包膜不如副脾清晰。
2.胰尾、肾上腺等周围器官肿瘤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与脾脏不相同、欠均匀,呼吸运动时移动方向、幅度与脾不一致。
(三)游走脾【超声表现】1.腹腔脾窝内无脾脏结构,脾窝以外发现脾脏回声。
2.有脾门血管、脾切迹等特征性结构。
3.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显示脾门动、静脉血流,脾内血管呈树枝样分布。
脾脏弥漫性肿大【超声表现】1.灰阶超声(1)脾体积增大:脾长径>11 cm、厚径>4 cm,或脾指数大20 cm,增大明显时脾下极超过左肋缘下。
(2)脾内回声:不同病因的脾大回声有一定的差异。
感染性脾大内部回声均匀,回声水平无明显变化,以轻度增大多见。
淤血性脾增大时脾内部回声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低向高变化,脾静脉增宽,脾内静脉扩张。
血液病的脾大内部回声较低,脾门血管扩张不明显。
2.彩色多普勒超声脾门及脾实质内血管增多、增粗,脾静脉内径可达1.0~2.0 cm,脾动、静脉血流速度增快,血流量增加。
不同原因的脾大、脾血流量增加的程度各异。
如门脉高压性脾大时,脾静脉血流量显著增加。
【诊断与鉴别诊断】脾脏测量是诊断脾大的客观指标。
临床上将脾大分为轻、中、重三度,触诊时轻度增大指尖刚能触及脾,中度增大肋下可触及脾脏,但脾下极未超过脐水平线,重度增大脾下极超过脐水平线。
脾大须到达一定的程度才被触及,一般认为肋下触及到脾脏时,脾脏大小已是正常的2~3倍。
脾脏超声诊断

牢记安全之责,善谋安全之策,力务 安全之 实。2020年11月2日星 期一3时17分41秒Monday, November 02, 2020
相信相信得力量。20.11.22020年11月2日星期 一3时17分41秒20.11.2
谢谢大家!
树立质量法制观念、提高全员质量意 识。20.11.220.11.2Monday, November 02, 2020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11.215: 17:4115:17Nov-202- Nov-20
加强交通建设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 量。15: 17:4115:17:4115:17Monday, November 02, 2020
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在麻痹。20.11.220.11.215:17:4115: 17:41November 2, 2020
脾包膜不完整,形态失常 脾实质杂乱回声区 脾周围血肿 腹腔积液 小裂缝状破裂易漏诊
树立质量法制观念、提高全员质量意 识。20.11.220.11.2Monday, November 02, 2020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15:17:4115:17: 4115:1711/2/ 2020 3:17:41 PM
13脾梗塞
超声表现: 脾内单个或多个锥形(锲形)或不规则形低 回声区,其底部朝向脾外侧缘,尖端指向脾 门 低回声区内回声不均匀:
梗死灶液化时呈无回声区或假性囊肿 陈旧性梗死灶纤维化,病灶内回声增强 钙化时,可见光斑或片状强回声,后方伴声影
17脾脓肿
少见。常继发于全身性感染,也可由邻近脏器 直接或经淋巴道感染
6脾脏肿大
多为继发性改变,主要病因有:肝硬化门脉高压;感 染性;某些血液病
超声诊断学-06-脾脏-叶军

第十章脾脏叶军第一节正常脾脏超声表现1、于左侧9~11肋水平斜断面显示脾脏呈半月形,均匀低回声,有光滑包膜,外侧缘呈弧形,内侧缘可见内陷的脾门,脾动脉及脾静脉为管状无回声。
2、可显示脾门区丰富的红色及蓝色的脾动、静脉血流信号并可测得流速。
脾内动、静脉分支均可呈现依不同声束方向的红色或蓝色血流信号。
3、超声正常值成人脾长度(上下径)10~12cm,脾厚度(前后径)3~4cm,脾宽度(左右径)6~8cm,脾静脉内径0.5~0.8cm,脾静脉血流速度约9~30cm/s,脾动脉内径0.4~0.5cm,脾动脉血流速度70~110cm/s,RI:0.5~0.7。
表13—1 小儿脾脏长径正常值(单位: cm)年龄中间值范围上限值0~3月 4.5 3.5~5.8 6.03~6月 5.3 4.9~6.4 6.56~12月 6.2 5.2~6.8 7.01~2岁 6.9 5.4~7.5 8.02~4岁7.4 6.4~8.6 9.04~6岁7.8 6.9~8.8 9.56~8岁8.2 7.0~9.6 108~10岁9.2 7.9~10.5 1110~12岁9.9 8.6~10.9 11.512~15岁10.1 8.7~11.4 12.015~20岁(女)10.0 9.0~11.7 12.015~20岁(男)11.2 10.1~12.6 13.0引自夏焙,吴瑛主编.《小儿超声诊断学》.第一版.2001.296页.第二节脾先天性异常一、副脾病理特征指除脾脏以外还有一个或数个多余的小脾,属先天性变异。
副脾的位置多位于近脾门区、脾血管、胰尾部,呈圆形或椭圆形,血供通常来自脾动脉。
超声特征位于脾门区、脾胃韧带或胰尾部的单个或多个近圆形低回声结节,与脾脏回声相似,常易误诊为脾门淋巴结或肿瘤。
副脾内偶可见零星的彩色血流,较大的副脾内可见彩色血流束与脾脏相连。
二、游走脾病理特征又称脾异位,较少见。
大多由于脾蒂或韧带先天过长或肿大的脾脏牵引作用所致。
脾脏常见疾病的超声诊断

脾囊肿按有无内衬上皮成分可分为真性囊肿和假性囊肿。 1.脾内可见大小不等的圆形无回声区,合并出血、感染时,内部 可有弥漫性低、中强度回声。 2.囊壁锐利清晰,若囊壁钙化,可显示斑块状强回声伴声影。 3.其后壁及后方组织回声增强。 4.脾脏外形可不规则或明显畸变,囊肿周围的正常脾组织被挤压 变形。
【鉴别诊断】
(二)脾大
【诊断要点】
1.脾脏肿大主要表现为超声测值增加。有以下异常声像图之一者, 可考虑脾大。 (1)成年人脾脏厚径超过4cm或长径超过12cm。 (2)在无脾下垂的情况下,脾下极超过肋下或脾上极达到腹主动脉 前缘。 2.声像图对脾大程度的估测 (1)轻度肿大:脾脏测值超过正常值,但仰卧位检查,深吸气时声像 图脾脏下极不超过肋弓下缘3cm。 (2)中度肿大:声像图脾脏明显增大,但下极不超过脐水平线。 (3)重度肿大:声像图脾下极超过脐水平线以下,并可显示脾脏周围 器官受压移位或变形。
3.仪器
(2) CDFI检査:观察脾脏和脾脏结节及肿物的血流信号的分布和 丰富程度,脾门血管内径、血流速度,必要时观察门静脉。 测量结节内动脉血流的峰值流速和阻力指数(图10-2-1)。
脾脏的超声表现
1.脾脏轮廓被膜光滑,脾脏被膜为强回声,脾实质回声中等均 匀略低于肝脏。脾门血管走形清楚(图10-2-2)。 2.脾脏的大小个体差异较大,正常成人脾厚<4cm,最大长约12cm;
【诊断要点】
1.声像图表现为典型的尖端朝向脾门部的楔形或不规则形回声异 常区,边界清楚。 2.内部回声因病程长短不同,梗死早期为均质性低回声或弱回声, 周缘为回声更低的晕环,随着病程的延长,内部回声逐渐增强而 且不均匀,因纤维和瘢痕形成,病变体积趋于缩小。
3.由脾淤血、白血病等引起的脾实质局部坏死,多数发生液化, 形成不规则无回声区,无回声区内可见细点状回声,少数未 液化的坏死灶,形成高回声区。
脾脏的超声诊断ppt课件

孕妇
高频超声对胎儿有一定 影响,一般不建议孕妇
进行脾脏超声检查。
03
脾脏超声诊断的步骤与操 作
患者准备
01
02
03
空腹要求
患者需在空腹状态下接受 超声检查,以减少胃肠道 气体的干扰。
避免穿着紧身衣物
患者应避免穿着紧身衣物 ,以便超声波更好地穿透 脾脏。
告知医生病情
患者需向医生提供自己的 病情和用药情况,以便医 生更好地评估和诊断。
案例二:脾脏肿瘤的超声诊断
总结词
脾脏肿瘤的超声诊断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肿瘤具有重要意义。不同类型的脾脏肿瘤在超声图像上存在特征性的表 现。
详细描述
通过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到脾脏内出现异常回声团块,团块的形状、大小、边缘、内部回声等信息有助于判断肿 瘤的性质。同时,超声检查还可以检测肿瘤是否侵犯周围组织,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依据。
通过脾脏超声检查,早期发现病 变,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
监测病情变化
定期进行脾脏超声检查,监测病情 变化,指导治疗方案调整。
特殊人群筛查
针对高危人群和特殊职业群体,开 展脾脏超声筛查,提高疾病预防和 控制能力。
研究方向与挑战
标准化与规范化
01
制定脾脏超声诊断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流程,提高诊断的一致性
和可靠性。
脾脏肿瘤
总结词
脾脏肿瘤在超声诊断中可能出现特定的声像图表现,有助于 诊断和鉴别诊断。
详细描述
脾脏肿瘤可以是良性或恶性,超声检查可以观察肿瘤的大小 、形态、边界、内部回声等特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 合判断。
脾脏血管病变
总结词
脾脏血管病变可能导致脾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超声诊断有助于发现和评估病变 。
脾脏的超声诊断

• 鉴别诊断 • 与脾囊肿、脾肿瘤、血管瘤鉴别。注意点: • 1.脾梗塞并非 占位性病变 • 2.很少引起皮包膜或形态的改变。 • 3.梗塞为动脉梗塞或缺血坏死引起。CDFI有
改变,动态观察,可有助于鉴别诊断。
脾淋巴瘤
• 1.肿瘤在脾实质内呈局限性生长 • 回声特点:边界清楚,内部回声均匀,无
包膜,后方回声无增强。
• CDFI:显示肿瘤内部血流信号丰富,分布紊 乱
• 当肿瘤融合时,呈分叶状。 • 可伴有脾门淋巴结肿大,肝转移等。
• 2.肿瘤呈弥漫性浸润性生长 • 脾脏明显肿大,内部回声减低,而无占位
性病灶的特征。
• 3.肿瘤呈小结节状弥漫性分布 • 实质内可见密布的小弱回声区,有较厚的
脾脏疾病的声像图
弥漫性脾肿大
满足以下条件之一者,考虑脾肿大: • 1.测值厚度>40mm ,长度>120mm • 2.在无脾下垂时,下极超过肋下,或上极达
腹主动脉前缘,内部回声通常无明显改变 或轻度增强,脾血管增宽。
分度
• 轻度:脾厚度>40mm,仰卧位深吸气时, 脾下极达肋弓下缘20-30mm。
• 自发性脾破裂常见于血友病、凝血机制障 碍或抗凝治疗者。
• 鉴别诊断: 1.脾脏囊性疾病 2.脾脏分叶畸形
• 脾血管瘤:
多为边界清晰锐利的高回声团,后方无 声影,边缘欠光整,有时可见周围血管进入 病灶,内部可见细管状结构,呈网络状。
少数病例为低回声,周边为高回声线状 环绕,内部回声不均匀。
CDFI: 显示团块周边有绕行的动脉和静脉,肿 块内未显示血流
脾囊肿
脾破裂
• 分类: • 1.真性破裂:破裂累及包膜,有不同程度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径线测量:
1.长径测量:包括传统长径和最大长径,后者应 用较多。 最大长径:在冠状断面上,测量脾上 下端间径,称最大长径。
2.厚径:在前倾冠状端面上,由脾门处脾静脉中 心向脾下端作一直线,再从脾静脉中心作该直 线的垂直线,与对侧脾膈面相交,此纵线为厚 径。
3.宽径:在横断面上测量脾两侧缘间径,为宽径。
• 脾脏先天性异常有:
• (1)副脾:指正常脾外的单个或多个球形脾。 其组织结构及功能与正常脾相同。副脾的数目 和位置不定,常位于脾门区,体积一般较小。 声像图表现为:①脾门区或胰尾附近类圆形实 质性团块,边界清晰,包膜光滑完整。直径一 般1-2cm。②团块内部回声与脾一致,呈均匀 一致细点状回声。③多数副脾有血管分支与脾 门血管相通。副脾应与多脾综合征、脾门肿大 淋巴结、肾上腺肿瘤及左侧腹膜后肿瘤相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