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新农村建设 开启农村小康梦
乡村振兴决胜全面小康的重大部署
龙源期刊网
乡村振兴决胜全面小康的重大部署
作者:本刊编辑部
来源:《中国报道》2018年第01期
2017年12月18日至2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为2018年经济工作开局起步指明方向。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一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亿万农民幸福感。
乡村振兴,成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2018年八项重点工作之一。
乡村振兴战略着眼于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实际和未来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趋势,是新时代下三农工作的行动纲领。
一方面,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滞后,已经成为制约城乡一体化发展、融合发展的短板;另一方面,农民仍然是受到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影响最大的人群。
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短板问题更加凸显、更加急迫。
新时代提出了新要求。
只有切实落实好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全方位缩小城乡差距,让城市和乡村实现协同发展,共同进步,才能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实现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在向我们一步步走来……。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大对农村发展的投入和政策支持,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目的是全面改善农村发展水平,实现城乡共同发展,最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的崭新篇章,它对于解决中国农村问题,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是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以及生态振兴。
通过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推动乡村社会事业发展,使农村经济社会面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
借助科技创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培育新的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要发挥农村土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产品和乡村旅游,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推动农村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通过加强农村人才培养和流动,提高农村人才的素质和技能水平,培养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村级和农村社会组织领导干部,推动农村经济创新发展。
要改善农村教育和卫生条件,提供符合农村实际需要的教育和医疗服务,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推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
要传承和弘扬优秀的农村文化,推动农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培养农村公民意识和法治意识,加强农村社会组织建设,提升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
要加强乡村文化产业建设,打造乡村特色文化,吸引和留住农民的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乡村经济和文化的融合发展。
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农村生态修复和生态文明建设。
要发展可持续农业,推广节水灌溉、有机农业等绿色农业技术,保护农田生态系统,促进农村生态建设和农村环境保护,提高农民的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
当前,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都要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加大对农村发展的投入和政策支持。
加快全面小康村建设步伐
加快全面小康村建设步伐加快全面小康村建设步伐全面小康是我们党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目标,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是国家发展的必然趋势。
而全面小康村建设作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基础工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此,加快全面小康村建设步伐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全面小康村建设的意义加快全面小康村建设步伐,对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全面小康村建设能够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贫富差距的缩小,进一步拉近城乡之间的距离,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
其次,全面小康村建设能够增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福利水平,提升农民的文化素养,增强农村社会的稳定性和百姓的获得感,使农民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得到更充分的参与和发展。
再次,通过全面小康村建设来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实行绿色发展,促进资源共享和可持续社会的发展。
二、当前全面小康村建设的情况目前,全面小康村建设已经得到了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关注,相关部门也在积极推动村庄建设进程。
在村庄建设方面,城市与农村的巨大差距需要得到解决,在村庄基础设施如道路、桥梁、住房、电信、交通、环境保护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这些都需要我们及时地加以解决。
三、加快全面小康村建设步伐的意义为了加快全面小康村建设步伐,我们需要贯彻落实“五位一体”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优化乡村产业结构和经济转型,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技术能力,实施乡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农村金融服务改革,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激发农村创新活力和社会责任感,以实际行动来扎实推进全面小康村建设。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优化村庄基础设施建设。
应加大投入和规划,科学设计,协调各方面资源,建立健全村庄基础设施功能体系,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水平。
(二)加强村级组织建设。
建立健全村委、村民代表会、合作社等组织体系,创新村庄组织管理制度,提升村庄自治质量和效率。
(三)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在农村土地流转、承包权、二次开发方面要有新政策,加速推进农村土地交易市场,促进农村产权和财富有效流动,促进乡村资源的优化配置。
乡村振兴口号宣传语
乡村振兴口号宣传语乡村振兴,美丽中国梦!乡村振兴,带动经济腾飞!乡村振兴,创造新生活!乡村振兴,孕育新希望!乡村振兴,引领未来发展!乡村振兴,铸就新时代荣光!乡村振兴,传承中华文化!乡村振兴,点亮山河瑰丽画卷!乡村振兴,谱写现代化新篇章!乡村振兴,共筑绿色家园!乡村振兴,收获百姓幸福笑容!乡村振兴,孕育千里江山旺!乡村振兴,谱写幸福新乐章!乡村振兴,发展产业兴!乡村振兴,生态环境美!乡村振兴,激发生机活力!乡村振兴,人民安居乐!乡村振兴,传承红色精神!乡村振兴,打造新农村!乡村振兴,希望之花盛!乡村振兴,创新创业步步高!乡村振兴,留住乡愁乡!乡村振兴,振兴乡村美!乡村振兴,家园更宜居!乡村振兴,实现小康梦!乡村振兴,筑梦农民新!乡村振兴,绿色转型快!乡村振兴,创业农民榜上有名!乡村振兴,巧手创造致富路!乡村振兴,阳光照进农田!乡村振兴,乡间小温馨!乡村振兴,农业兴起新!乡村振兴,富裕笑彩田!乡村振兴,休闲旅游美!乡村振兴,亲情牵进田野!乡村振兴,绿色名片扬!乡村振兴,共建和谐家园!乡村振兴,民生福祉增!乡村振兴,创造新发展!乡村振兴,实现农民富强!乡村振兴,整治生态好!乡村振兴,迈向小康路!乡村振兴,培育新农民!乡村振兴,希望播下田!乡村振兴,路上万家乾!乡村振兴,绿色振兴好风光!乡村振兴,建设美丽家园!乡村振兴,幸福与富强共生长!乡村振兴,发展路上添动力!乡村振兴,创造新农村新生活!乡村振兴,激发农业新活力!乡村振兴,催生百姓新希望!乡村振兴,农田迎来新春风!乡村振兴,乡村美景展新颜!乡村振兴,实现民富共小康!乡村振兴,绿色小康两全收!乡村振兴,乡村之美在心头!乡村振兴,带动乡风县风国风!乡村振兴,世界领先要争先!乡村振兴,兴产富农领潮流!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成一页!乡村振兴,绿水青山更宜人!乡村振兴,幸福生活随处有!乡村振兴,争创新农民佳话!乡村振兴,实现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千村一面荣光现!乡村振兴,美丽家园展新貌!乡村振兴,人民富裕唱新歌!乡村振兴,勤劳致富收新果!乡村振兴,农业科技勇创新!乡村振兴,农田春风人笑好!乡村振兴,土地更生机更活力!乡村振兴,农田崭新笑颜开!乡村振兴,产业兴旺越发达!乡村振兴,百姓致富笑颜开!。
全面推进小康建设,努力发展美丽乡村
261百家论坛全面推进小康建设,努力发展美丽乡村倪忠利吉林白山市中共江源区委党校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进入了一个全面建设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我国的各项事业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人民的物质水平不断提高。
近期十九大的展开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铺平了道路,有利于我国的国力的提升。
在习总书记的带领下,我们相信中华民族将会有更加光明的未来。
对于乡村的建设是十九大提出的重要的事项之一,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将进行具体阐述。
关键词:十九大;美丽乡村;建设新时期;未来展望1.前言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对于人民的需求是我党以及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但是仍然不可以忽视在广大乡村地区这一部分人们的需求。
建设美丽乡村是人民的呼声,也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是十九大以来的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
2.十九大以来对于美丽乡村的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虽然党中央制定了相关的策略对于广大农村地区的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仍然不可以忽视其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首先就是忽视了人们的追求与生活的实际,过分的追求经济上的效益。
有些农村地区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过分的追求经济上的利益,人为美丽乡村的建设只要美丽就行,就是把原有存在的一切都推翻然后进行翻新。
有些人们被迫离开了他们祖祖辈辈生活的村落,这样以来虽然在环境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居住的人已经不是原来的人们了,因此也就不存在所谓的美丽乡村的概念。
2.2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群众,有些具体的管理与规划者认为对于乡村的建设只要能够翻新原有的旧的东西就对了,其实这是对于十九大以来党中央的重要指示的误解。
在前期缺乏必要的宣传措施,人们到开工前都不知道究竟要做什么,许多理解上的误差导致了各种纠纷的产生,群众的配合度极差,让各种问题层出不穷。
2.3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没有保持原有的乡村存在的各种民俗以及特色的东西,让美丽乡村变得相同,这是十分错误的做法。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推进乡村振兴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推进乡村振兴
作者:
来源:《科学导报》2021年第11期
新华社北京2月21日电记者胡璐于文静 21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21日由新华社受权发布。
这份文件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全文共5个部分,包括:总体要求、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文件指出,“十四五”时期,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興。
党中央认为,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依然极端重要,须臾不可放松,务必抓紧抓实。
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文件确定,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充分发挥农业产品供给、生态屏障、文化传承等功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撑。
砥砺前行振兴乡村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龙源期刊网
砥砺前行振兴乡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作者:郭林涛朱松琳
来源:《决策探索》2017年第23期
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
习近平同志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时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
习近平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
“三农”向好,全局主动。
解决好“三农”问题,决定着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改革顺利推进。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并提高到战略高度,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党中央着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战略安排。
它统揽了之前的“三农”政策,涵盖了广大农村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领域各环节,对于加快农业农村发展、促进农村社会进步、传承弘扬中华农耕文明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乡村振兴战略被史无前例地写入党章,为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航向,为新时代我国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
新农村建设宣传标语
新农村建设宣传标语1.新农村,新生活,共筑美丽家园。
2.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农村,让百姓的梦想在这里萌芽。
3.生态农村,幸福林泉,呼吸新鲜空气,享受健康生活。
4.注重农村文化传承,让乡愁永驻心间。
5.美丽乡村,满足您对美好生活的所有幻想。
6.新农村,新机遇,拥抱未来。
7.物联网农业,让农民切身感受智慧农村的魅力。
8.技术驱动农业,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华丽转身。
9.学习科技,追求创新,建设现代农业的明天。
10.绿色农业,低碳生产,共建美丽家园。
11.农产品,自家种,放心食用,健康生活。
12.保护农田,守护粮食安全,有饭吃才有幸福生活。
13.农业致富,科技引领,让农民笑开颜。
14.环保农业,永续经营,让子孙后代继承美丽家园。
15.农村旅游,感受乡野之美,体验农耕之乐。
16.新农村,新经济,打造繁荣村庄。
17.农民创业,拥抱机遇,创造美好未来。
18.农产品品牌,树立信心,打开致富之门。
19.水稻高产,农田丰收,展示新农人的勤劳和智慧。
20.农村互助,众志成城,共建和谐社区。
21.新农村,人人富,幸福笑语挂满家园。
22.农业现代化,实践梦想,共创美好明天。
23.创新驱动,效益优先,迈向现代农业的腾飞。
24.科技农业,打造名优品牌,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力量。
25.优质农产品,走向世界,让中国制造响彻全球。
26.美丽农村,千姿百态,让良田美景成为我们的自豪。
27.绿色食品,健康生活,为您打造美味与健康的完美结合。
28.创业致富,财富延续,开启美好生活的钥匙。
29.农民致富,农业富民,为中国的农村火热定格。
30.农业大融合,实现供给侧的华丽转身。
31.用心耕耘,心系乡土,新农村靠的就是我们的勤劳和智慧。
32.美丽农业,幸福农村,全心全意为百姓服务。
33.产业兴旺,就业增加,激发农村活力的无穷动力。
35.农村金融,服务农民,为广大农民创造更多发展机会。
36.农村教育,培养人才,为新农村的发展注入智慧力量。
37.安全农村,幸福家园,为您营造无忧的生活环境。
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实现农民富裕
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实现农民富裕近年来,中国的农村全面小康目标日渐清晰,实现农民富裕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要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就必须采取一系列有力的措施,切实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确保农民真正过上富裕的生活。
一、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是农村经济的基础,实现农村全面小康必须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
首先,要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加强农业装备更新,推广科学种植和养殖技术,增强农业产能。
其次,要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农田水利、农村电网、农产品储存等方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同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推动农业优质产品走向市场,提高农民收入。
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农村全面小康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还涉及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要实现农民富裕,必须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应加强农民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制度建设,确保农民在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等方面享有基本权利。
此外,要加大对农村教育和培训的投入,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为他们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创业平台。
三、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是农民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必须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一方面,要推动土地所有权由集体所有向农民个人所有转变,确保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支持农民流转土地,发展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四、加强乡村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要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必须加强乡村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
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乡村振兴战略,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和产业特点,发展适合当地的农业产业和非农产业。
同时,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的组织力量和参与度,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富裕。
五、深化农村改革开放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必须深化农村改革开放。
要落实惠农政策,加大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支持力度。
同时,要加强农村土地流转、财税体制、金融服务和市场监管等方面的改革,解决农村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问题。
又好又快推进浙江新农村建设
工作 的重 中之重 。并提 出了加强农 业基 础地位 ,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 走 建
立 以工促农 、 以城带乡 的长效机制 , 形成
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科 学发展观统领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 主义现代化伟大 实践 的纲领性文件 。学 习和领会党 的十 七大报告 , 特别深刻 的一点 体会是 , 告 报 通篇贯穿着 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和关注
创新点 , 十七 大精神的突 出闪光 点 , 是 也 应该成为贯彻落实 十七 大精神 的一个重 要着力点。这一突出的闪光点 , 现了党 体 的宗 旨与党 的发展 理念 的有机 统一 , 体
现 了党 的最高 理想 、最终 目标 与党的现
七 大精神和走创业 富民 、创新强省之路
的要求 ,又好又快推 进社 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 ,必须在 以下六 个方面加 以重点突
“ ” 左 的思想 影响 , 方 面被淡 化和 弱化 这
1 浙 经 0 . 0 江 济2 72 02
维普资讯
牌农 产品 ,推进特 色农业强 县强镇强 村
兴起全 民创业 的热潮 ,鼓 励广大农 民群 众 在一 、 、 二 三产 业领 域进 行 自主创 新 , 掀起在 创业 中创 新 、在创 新 中创业 的新
民生 的政 策导 向,并体现着这两 者的高 度统一性 。这是十七大报告 的一 个重大
城 乡经济社会发 展一 体化新格局 的新要 求 , 们务必要结合浙江实 际 , 我 把这些 精 神真正贯彻落 实到又好又快推进社会 主
义新农村建 设 ,加快全面建设 惠及 全省 人 民小康社 会的实践 中去 。根 据党的十
维普资讯
“ 学习贯彻十七 大精神 ” 专栏
又好又快 推进浙江新农 村建设
2024年实现农村全面小康促进农民增收
土地征收补偿制度: 完善土地征收补偿 制度,提高农民在 土地征收过程中的 收益。
土地流转市场建设 :建立规范的土地 流转市场,促进土 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
土地金融创新:探 索土地金融创新, 为农民提供更多的 融资渠道。
发展农村电商和乡村旅游
农村电商:利用互联网技 术,促进农产品销售,增
加农民收入
乡村旅游:开发农村旅游 资源,吸引游客,带动相 关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
推进农业现代化
发展现代农业,提 高农业生产效率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推广农业技术
完善农业产业链, 促进农业与二三产 业的融合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提高农民素质
提高农民素质和技能
加强农民教育 培训,提高农 民文化素质和
技能水平
推广现代农业 技术,提高农 民生产效率和
收入水平
鼓励农民创业 创新,提高农 民自我发展能 力和市场竞争
创新与发展
农村全面小康与 农民增收的未来
展望
农村全面小康的未来发展方向
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实现农业现代化
农民增收:通过多种途径增加农民 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基础 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生活水平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农村生态 环境治理,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农村全面小康与农民增收 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农村全面小康的实现需要 农民增收的支持和推动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
力
加强农村基础 设施建设,提 高现代农业:推广先进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培育特色产业:挖掘地方特色资源,发展特色产业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条件 促进农村电商发展:利用互联网技术,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
中国共产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演进历程
经济建设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 高质量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 展战略。
文化建设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国民 素质。
生态文明建设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 文明建设,构建美丽中国。
建设成果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转型升级取得积 极进展。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生态环境 质量持续改善。
建设内容
经济建设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广现代农业技术 ,发展农村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文化建设
加强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建设,提高 农民文化素质和生活水平。
政治建设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制 度,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社会建设
加强农村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农村生活 环境,提高农民社会保障水平。
国际影响力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发展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 泛认可,中国的国际地位 得到了提升。
0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政策背景
20世纪末,中国处于 贫困状态,人民生活 水平较低。
农村贫困人口占比较 大,贫困问题严重。
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 ,地区之间存在较大 差距。
建设内容
实施扶贫攻坚战,解决贫困人口温饱 问题。
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
02
鼓励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带动了全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03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进一步扩大了中国的对外开放
。
初步发展阶段
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确立了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西部大开发
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缩小了东西部地区的差距。
深化改革开放
中共中央党校论文(定稿打印)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题目:欠发达地区城乡统筹发展路径研究姓名:许鸿义导师:施同兵(副教授)专业:经济学(经济管理)年级:2008级班别:江苏分院徐州教学班摘要党的十六大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大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十七届三中全会、2010年中央1号文件又对统筹城乡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可见统筹城乡发展所处的重要战略地位。
各地情况千差万别,统筹城乡发展任重道远,欠发达地区统筹城乡发展的任务不仅具有特殊性,更具有复杂性和艰巨性。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对城乡统筹进行深入的研究,通过对特定条件下的对象进行研究,梳理出影响因素和存在的共性问题,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理论,结合实际进行剖析,寻找解决的方案,提出实施路径,解决现实问题。
本文以江苏省欠发达地区宿迁市为案例,以统筹城乡发展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基本原理,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研究方法,认真剖析欠发达地区统筹城乡发展的具体特点和困难,努力探讨其城乡统筹发展的规律和实现路径,寻求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体制和机制,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促进二元结构的转变,最终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的目标提供决策依据和政策建议。
本文关于欠发达地区如何统筹城乡发展问题的研究丰富了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理论,拓宽了理论研究的视域。
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研究现状述评和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二部分,详细阐述了城乡统筹发展的相关理论。
城乡统筹发展的基本理论、基本内涵、现实背景、重大意义。
第三部分对欠发达地区统筹城乡发展影响因素进行了具体分析。
第四部分,以宿迁市为例,详细列举宿迁市城乡统筹发展状况。
现实基础、具体实践、主要成效、存在困难和原因分析、以及宿迁实践对同质地区的发展启示。
第五部分,结合第三部分的分析和第四部分案例的研究,寻求推动欠发达地区统筹城乡发展的实施路径和保障措施。
2024年实现乡村全面小康增加农民收入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全面小康将 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 的就业机会。
提升农民社会地位:全面小康将 提升农民的社会地位,增强农民 的自信心和幸福感。
实现全面小康的挑战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 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加强农村教育设 施建设,提高教 育质量
推进农村医疗体 系建设,提高医 疗服务水平
加强农村基础设 施建设,提高农 民生活品质
推进农村文化事 业发展,提高农 民精神文化生活 水平
促进农村绿色发展
保护生态环境:加强农村环 境治理,保护水土资源
发展生态农业:推广有机农 业、绿色食品等
发展乡村旅游:利用农村自 然风光、民俗文化等资源,
城乡差距缩小,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农民收入增加: 提高农民生活 水平,促进农
村经济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农村基础 设施条件,提 高农民生活质
量
教育医疗水平 提升:提高农 村教育医疗水 平,促进农村
社会பைடு நூலகம்展
社会稳定和谐: 缩小城乡差距, 促进社会和谐
稳定发展
THANK YOU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20XX/XX/XX
全面小康的定义和目标
全面小康的定义: 指在经济、政治、 文化、社会、生 态等方面全面发 展,人民生活水 平显著提高,社 会和谐稳定的状 态。
全面小康的目标: 到2024年,实 现乡村全面小康, 增加农民收入, 提高农民生活水 平。
目标实现的意义: 促进农村经济发 展,提高农民收 入,改善农村基 础设施,提升农 村教育、医疗、 文化等公共服务 水平,实现城乡 一体化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宣传标语
小康创建标语横幅:1、关注民生,共享成果,提高全面小康认可度。
2、人人了解小康,人人建设小康,人人推动小康。
3、弘扬新时期宝应精神,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
4、赶超发展,争先进位,为决胜全面小康而奋斗。
5、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6、跨入百强县,全面奔小康。
7、坚持以人为本,加快富民强区,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8、一心一意谋发展,齐心协力奔小康。
9、共同关注全面小康建设进程,真切感受全面小康建设成果。
10、构造大产业,加快大开发,促进大开放,推动大发展。
11、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2、立足岗位,建功立业,以优异成绩为创建小康作贡献。
13、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14、抢抓新机遇,实现新跨越。
15、以人为本,富民优先,共建和谐小康社会。
16、保持发展第一,确保经济领先,奋力追赶小康。
17、万众一心,团结奋进,建成惠及全体人民的全面小康社会。
18、推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积极建设全面小康生活。
19、坚持富民优先,建设小康社会。
20、自觉依法参加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基本保险,为全面小康生活提供有力保障。
21、小康不是梦想,现实就在眼前。
22、坚持改革开放,共创小康生活。
23、求发展,奔小康,促和谐,树新风。
24、认识小康,参与小康,感知小康,认可小康。
25、奋力拼搏建小康,扎实苦干达小康。
26、巩固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建成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
27、实现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
28、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了解小康,参与小康,认可小康。
29、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新家园。
30、认识小康,感受小康,关注小康,建设小康。
31、全民共创小康社会,全民共享美好生活。
32、倡导文明新风尚,共建小康新生活。
33、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精神,倡导共谋共建共享小康。
34、建设不含水分、人民群众得实惠、老百姓认可的全面小康。
35、打造“跨越发展的展示区、统筹发展的先行区、和谐发展的示范区”。
如何提升乡村振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如何提升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者:刘丁银来源:《报刊荟萃(下)》2018年第06期摘要:“三农”向好,全局主动。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城乡、区域和人的均衡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推动新型城市化、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实现中国充分发展的必由之路。
但由于发展条件和能力的差异,也存在着不协调、不平衡问题。
当前,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是补齐农村这块短板。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全面发展和繁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乡村振兴;新时代;战略;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并将其提升到战略高度、写入党章,这是党中央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新时代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
一、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大的历史性、理论性和实践性意义。
从历史角度看,它是在新的起点上总结过去,提出了乡村发展的新要求新蓝图。
从理论角度看,它是深化改革开放,实施市场经济体制,系统解决市场失灵问题的重要抓手。
从实践角度看,它是呼应老百姓新期待,以人民为中心,扎实解决农业现代化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发展进步遇到的现实问题的重要内容。
第一,乡村振兴是实现城乡、区域和人的均衡发展的必要条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现代化的红利、改革开放的成果,并没有真正惠及到广大农村和农民,占人口以及地域面积绝大多数的农村,存在着明显的“不充分”。
农村全面小康建设与乡村振兴
农村全面小康建设与乡村振兴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和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
农村是国家的重要基石,而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和乡村振兴有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提升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实现了城乡发展的协调和平衡。
以下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和影响。
一、保障农民收入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和乡村振兴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的提高,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普及和农产品市场化的发展,农民种植的农作物和养殖的畜禽得到了更好的销售渠道,农业收入逐渐增加。
二、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和乡村振兴也推动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提升。
政府加大了对农村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提升了农村生产生活的条件,方便了农民的出行和生活。
三、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和乡村振兴还有利于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
我国乡村旅游资源丰富,通过建设乡村旅游景区和提升乡村旅游服务水平,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四、推动农村教育发展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和乡村振兴也有利于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
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学校的支持力度,提升了农村教育资源和师资水平,让农村孩子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提升自身素质。
五、保障农村医疗卫生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和乡村振兴也有助于保障农村医疗卫生。
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医疗机构的支持力度,提升了农村医疗服务水平,让农民能够享受到更好的医疗卫生保障。
六、推动乡村产业升级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和乡村振兴也为乡村产业升级提供了一个机遇。
政府加大了对乡村产业的支持力度,培育了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乡村企业,推动了乡村产业的升级发展。
七、促进乡村文化复兴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和乡村振兴也有助于促进乡村文化的复兴。
通过挖掘和传承乡村优秀的文化传统,建设乡村文化设施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提升了乡村的文化软实力。
八、加强乡村环境保护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和乡村振兴也有利于加强乡村环境保护。
政府加大了对乡村环境保护的力度,提升了农村环境质量,改善了乡村居民的生活环境,提升了乡村的宜居程度。
农业部推动农业农村全面小康
农业部推动农业农村全面小康农业农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农村的全面小康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
为了加强农业农村的发展,农业部积极推动各项农村建设工作,努力实现农业农村的全面小康。
1. 发展农业产业农业是农村经济的基础,发展农业产业是农村全面小康的关键之一。
农业部积极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鼓励农民发展现代农业,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
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农产品结构,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农民收入也得到有效提升。
2. 保障农民权益农民是农村全面小康的主体,保障农民的权益是推动农村全面小康的重要保证。
农业部积极推进土地制度改革,确保农民通过合法手段获取土地使用权,并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稳定和延续。
同时,加强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教育,维护农民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农村社会环境。
3. 发展农村产业农村产业发展是农村全面小康的重要支撑。
农业部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提升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吸引力。
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培育壮大一批乡村产业,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实现农民增收致富。
4.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全面小康的重要保障。
农业部加大力度推进农村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地区的交通畅通、用水用电保障和信息通信便利化。
同时,加强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满意度。
5. 推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农村全面小康的重要内容。
农业部加强对农村环境的监管和治理,推进农村生态建设,提高农村生态环境的质量和稳定性。
加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管理,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和农民的健康权益。
通过农业部的积极推动,农业农村全面小康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农村经济发展得到了快速提升,农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得到了有效改善,农村社会事业逐步完善。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当前,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成为我国社会主要目标。
与此乡村全面振兴也成为
了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
乡村全面振兴是指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各个方面实现乡村的全
面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实现乡村的现代化。
在经济方面,乡村全面振兴要实现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
要围绕农民增收这一核心,
发展农村产业,提高农民的种植和养殖技术水平,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
还要加强基础设
施建设,提高农村交通、水利、电力等公共设施的水平,提高农民的生产条件。
要推动农
村金融发展,加大对农村的金融支持力度,解决农民的资金问题,推动乡村的全面振兴。
在社会方面,乡村全面振兴要实现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要注重农村教育和医疗
卫生事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
在教育方面,要加强农村学校的师资
力量,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
在医疗卫生方面,要建设农村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提供良好的医疗保健服务。
还要注重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解决农民的养老和医疗问题,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在环境方面,乡村全面振兴要实现农村环境的改善和保护。
要注重农村生态环境的修
复和保持,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力度。
要加强农村环境监测和治理机制建设,提高农村环境管理的能力。
要加强农村生态农业的发展,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和模式,提高
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推动农村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快新农村建设开启农村小康梦
摘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提高农村生产力的必然要求,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
必须立足实际,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才能实现小康新村,美丽农村。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小康
新农村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立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指出,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革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目标的难点和重点在农村,只有广大农村、农民明显改变落后面貌,才能实现十八提出的全面小康目标。
统筹规划,分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应立足长远和当前现实,有计划有步骤推进。
目前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公共服务。
初期建设一些投资少、工期短、见效快、经济和社会效益好的农民迫切需要项目,包括农田水利、乡村道路、洁净能源、饮水安全、环境卫生、“一池三改”,然后再发展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和社会保障,使农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要加快建立有利于促进农业农村更快发展的投入机制,坚决执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不断加大对农村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逐步形成新农村建设稳定的资金来源。
建立有利于促进城乡统
筹发展的工作机制,保证新农村建设始终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
以农民为本进行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是主体,“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民自己的家园。
要建设好新农村,必须以农民为本,研究农民的现实需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着眼农村的发展远景、立足当地的具体条件,在积极、科学的引导下,好主意让农民自己出,不同地区情况不同,要形成各自的特色发展模式,不可千篇一律。
巩固民生本源,适度转移农民。
“无粮不稳”,对于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村人口,可以借鉴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采取鼓励政策,实行务农补贴,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坚定不移地采取措施提高农民收入。
政府是新农村建设的投资主体,但政府也不能完全承担所有投资,必须引导农民自主投资。
要提高农民自主投资新农村建设能力,必须增加农民收入。
增加农民收入,一是要解决农民就业,增加货币性工资收入;二是扩大农产品的商品性需求,使过剩农产品变现。
城市要为农民进城务工提供良好的条件,要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改善进城农民就业环境,提高农民收入,解决拖欠农民工的工资问题,探讨和完善依法保护民工保障权益制度。
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先启动劳动力密集型项目,为农村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见效快,成本低。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这是农民的最基本生活需要。
把有限的资金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农民可以得到极大的满足,效果明显,见效快,成本低。
农民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很快得到了实惠,能增加新农村建设的信心、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们可
通过政府财政的支持,来激活农村这个大系统的功能,恢复农村的造血功能,使新农村建设走上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道路。
体现各自特色,不求统一模式。
新农村建设是农民自主的新农村建设,改变由政府独立承担责任的模式,变设计制度主观创新为社会实践的自觉创新。
就我国国情而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不等于将农村城镇化、农村工业化。
农村有其特有的组成方式、生活习惯、居住环境,一旦失去了自身特色,农村将不再是农村。
一些地方片面理解新农村建设,一味追求农村城镇化,搞农民别墅、农民新区,结果并不受农民欢迎。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意应当是在革除农村生产生活陋习、合理整合资源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农村各组成元素,保留乡村特色,营造适合广大农民居住及有利于发展生产、发展经济、新型的美好人居环境。
科学利用资源,发展农村经济。
发展农村经济关键在于适度利用资源,形成农村特色的现代农业支柱产业。
因此,需要有计划分步骤开发利用农村现有资源,注重农村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避免杀鸡取卵、急功近利的行为。
农村发展生产离不开整个国家的产业现代化进程,但新农村建设中的生产发展除了强调农业本身的发展,还应注重农业相关产业的发展。
围绕传统农业产业的信息化、现代化,带动和发展相关产业,扶持农民从事家庭多种经营,带动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运输业、旅游业等多种行业的发展。
完善农村金融,突破资金束缚。
有了一定的资金支持和保障,新农村建设的很多工作才能有效开展起来。
本质上需要建设一个健康
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而不能仅仅看到资金问题,这好比“输血”是为了恢复“造血”和“血液循环”功能一样。
健康的金融体系可以有效地进行资本要素配置,建立起支持农村建设资金循环的长效机制,同时解决农业市场空白、缺损和体制落后等深层次问题,使农村发展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财政和金融两者相互补充、支持、促进,形成合力,就可以产生明显的倍增效果。
参考文献:
[1]十八大报告.
[2]教育心理学.
[3]中国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报告,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