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公路选线与城市道路网规划

合集下载

道路交通与道路规划(上册) 第6章

道路交通与道路规划(上册)   第6章

4. 不得已时,可采用修整、植草皮、种树等措施加 以补救。 5. 条件允许时,以适当放缓边坡或将其变坡点修整 圆滑,以使边坡接近于自然地面形状,增进路容 美观。 6.应进行综合绿化处理,避免形式和内容上的单一 化,将绿化视作引导视线、点缀风景以及改造环 境的一种技术措施进行专门设计。
6.4 道路景观规划设计 1.概述 ( 1)定义:道路景观是指立体线形、构造物形式和色 调与沿线自然景观相协调所构成的风景。 是道路、附属设施及道路周边环境中的客观景物在人 们(使用者)主观感受中的体现。 (2)道路基本功能 ▲交通功能▲ 空间功能▲ 景观形象功能▲生态功能

4. 通过名胜、风景、古迹地区的公路,应与周围环 境、景观相协调,并适当照顾美观。注意保护原有 自然状态和重要历史文物遗址。 5 .深入调查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情况,避开不良地 质地段。 6 .重视环保,减少污染。

定线是按照已定的技术标准,在选线布局阶段选定的 “路线带”(或叫定线走廊)的范围内,结合细部地 形、地质条件,综合考虑平、纵、横三面的合理安排, 确定并通常实地定出道路中线的确切位置的过程。
(二)平、纵线形组合设计要点:
2. 直线与纵断面的组合 (1)平面直线与纵素 (凸凹型直线)
直线上一次变坡是很好的平、纵组合,从美学观点讲以 包括一个凸型竖曲线为好,而包括一个凹型线次之; 直线中短距离内二次以上变坡会形成反复凸凹的“驼峰” 和“凹陷”。
①平曲线与竖曲线应相互重合,且平曲线应稍长于 竖曲线。 平竖曲线顶点重合,且平包竖。竖曲线的起终点最 好分别放在平曲线的两个缓和曲线内,其中任一点 都不要放在缓和曲线以外的直线上,也不要放在圆 弧段之内。
平 、 竖 曲 线 重 合 如 果 平 曲 线 的 中 点 与 竖 曲 线 的顶 (底)点位置错开不超过平曲线长度的四分之一时, 仍然可以获得比较满意的外观。

第六章 选线与定线

第六章   选线与定线
(一)平原区的特点
1.地形特点
①地面坡度平缓,相对 高差较小(地面横坡, 相对高差小于30m)。 路线纵坡不受限制。
②一般多为耕地,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障碍多。
除泥沼、淤泥、河谷漫滩、草原、戈壁、沙漠等外多为耕 地,良田多,土地贵;居民点较密,各种建筑物分布广。
③沟渠密布,河 网池塘多
一、影响路线方案的因素 1.道路的功能(意义和作用)--主要因素 高速、一级公路除必须经过的控制点外,不宜过多靠近城镇, 路线宜顺直短捷,区域性公路尽量靠近或经过经济控制点。 2.政治经济控制点—重要因素 主要的政治经济控制点,必须考虑通过,困难时,与支线连 接方案比较。 3.沿线自然条件的影响—直接影响(但影响程度随等级变化) 4.主要技术标准和施工条件的影响—一定程度影响
设计标准或设计水平
5.其它 与景点、文物、名胜等的联系
二、预可行性研究阶段路线走向选择
路线方案:是根据指定的路线总方向和道路的功能,考虑社会、经济 因素和复杂的自然条件等拟定的路线走向。 目的是合理地解决设计道路的起迄点和走向。 据点:公路网规划所规定的或上级部门所指定的一条路线的起终点和 中间必经重要城镇或地点。 走向:一系列据点的连线。两个据点之间常有若干可供选择的不同走 向。 预可行性研究阶段主要解决拟建项目起、终点间路线的基本走向问题。
技术设计阶段应在初步设计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补充收集技术设计所需 的基础资料,测量影响路线线位的控制点和控制断面,采用纸上定线并进 行现场核对。
施工图设计阶段应进一步补充收集基础资料,测量影响路线线位的控 制点和控制断面,根据控制要素进行纸上定线并现场核对,测量放线,并 根据需要进行动态调整。
二、平原区选线
(4)与地方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就路线走廊、重要桥梁、隧道方案及 互通式立交的设置等重大事项作进一步协调,基本确定路线走廊方案。 (5)重点考虑路网结构布局合理、路线顺直、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方 便区域交通出行、建设条件(地形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建设环境及施 工难易程度等)、环境影响和占用农田、主要工程数量和投资规模、路 线平纵面设计总体技术指标、公路养护、综合管理及运营效益、地方 政府及民众意见,综合进行路线方案比选。 (6)根据不同的路线走廊方案ꎬ在 1:1万地形图(大型控制性工程可采 用 1:5000地形图)上进行概略总体设计。包括路线、路基路面、桥涵、 隧道、立交、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等,估算工程数量,进行投资估算。 (7)推荐路线走廊方案及主要控制点,并推荐路线走廊方案主要技术 指标及工程规模。

道路选线定线及道路网规划下PPT学习教案

道路选线定线及道路网规划下PPT学习教案
总之,多年来的实践证明,纸上定线比之直接定线有明显的优越 性,应该大力提倡。现在的问题是纸上定线需要精度较高的大比 例尺地形图,目前在我国取得这类图纸还有一定困难,所以只能 在地形复杂,路线等级高时才采用此法。随着我国航空摄影测量 的发展,取得大比例尺地形图不再很难时,纸上定线法将会大大 推广。
第30页/共38页
,定线是以纵坡为主导,与实地定线一样,首先得“放坡” 。 (2)在放坡过程中,注意发现中间控制点和适宜回头的地点,避 难就易,使路线尽量放在有利的位置上。 (3)连接上述坡度点即得导第向36线页。/共38页
2021/6/29
37
(4)在光学模型上测绘路线的纵、横断面,也与纸上定线相似。 (5)在最后选得的路线上通过量测台作立体观察,每一直线上选
第20页/共38页
2021/6/29
21
4、穿线交点
修正导向线是具有合理纵坡,横断面上位置最佳的一条折 线,穿线要从平面线型要求着眼,尽可能多地靠近或穿过导向 线上的特征点,特点要注意控制性严的点子,栽弯取直,使平 、纵、横三面恰当结合,穿出与地形相适应的若干直线,延伸 这些直线定出交点,即为路线导线,如图中JD1—JD2—JD3… 。这步工作很重要,定线人员必须反复试插、修改,才能定出 合理的路线。
第34页/共38页
2021/6/29
35
(五)现场调查核对 (六)纸上定线
三、多倍仪定线方法 (一)准备工作 1. 收集路线经过地区的航摄片、调绘片、控制成果等。 2. 绘制作业草图 作业草图应包含下列内容: ①象主点相关位置及片号; ②航带间的关系; ③平面及高程控制点的分布; ④路线大体经过的部分。
2021/6/29
31
第九节 航测定线
一、航测定线的发展与应用 二、航测像片选线的程序 (一)研究路线方案 在1:10000或1:50000的地形图上初选规划方案,从若干比较

(完整版)《道路勘测设计》教学大纲

(完整版)《道路勘测设计》教学大纲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0011114课程名称:道路勘测设计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 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道路勘测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道路桥梁方向的专业课,是一门研究道路路线设计的基 本理论、标准,以及实用方法和技能、道路选线要点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路线设计理论 与方法,平、纵、横设计与计算能力。

二、 课程的基本要求1. 掌握路线设计理论与方法。

2. 掌握平、纵、横设计与计算能力。

三、 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道路勘测设计》以土木工程测量为基础,是一门道桥方向专业课,与《交通工程学》 《路基路面工程》等课程相配合,为毕业后从事道路方向有关工作奠定了基础。

四、学时分配本课程学分为2学分,建议开设32学时。

五、教材与参考书教材:《道路勘测设计》,杨少伟 编,人民交通出版社,第三版。

主要参考书:1•《道路路线设计》,张廷楷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课程类型: 道桥方向专业课 学 分:22. 《城市道路设计》,周荣沾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第一版。

3.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交通部行业标准,人民交通出版社,第一版。

4.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建设部行业标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一版。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本课程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结合工程实例讲解。

七、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办法采用闭卷考试,综合评定成绩,其中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10%,作业成绩占30% 。

第二部分理论课程内容大纲(含随堂讨论、习题课等)本课程内容建议开设32 学时。

第一章绪论(2 学时)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道路运输的特点与组成;熟悉我国道路现状和发展规划;掌握道路分级与技术标准,道路勘测设计的阶段和任务,设计依据与程序。

二、教学内容1. 道路运输的特点与作用(交通运输系统的组成;道路运输的特点;基本组成;作用)。

2. 道路的分类、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分类与技术分级(道路的分类分级;技术标准)。

城市道路网—,学规划的必备

城市道路网—,学规划的必备
精选课件
四、城市道路的分类
➢ 快速路——完全为机动车辆服务,长距离快速交通 ➢ 主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 ➢ 次干路——区域交通集散,兼有服务功能 ➢ 支路——以服务功能为主,直接与两侧建筑连接
精选课件
城市快速路
设中央分隔带 严格控制进出口 与其它道路相交采用立交 常采用高架形式 杭州德胜快速(80km/h)
图2-精4选课环件形放射式
图2-5 成精都选市课件道路系统图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3)混合式路网系统
优点是可以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并能够很好地组织城市市内交 通,我国有不少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都属这种类型。
如北京以老城区棋盘式路网为核心先建设了四条环状干道。一环在 市中心区内,二环环绕市中心区,三环沿着城市建成区。以二环路为 起点,已形成9条主干放射路,14条次要放射路,并逐步以立交取代 平交路口。首都现代化道路系统已初步形成。
Ⅲ 30,20
2
3.50 不设
一幅路
支路
Ⅰ 40,30 Ⅱ 30,20
2
3.5~3.7 不设
5
2
3.50 不设
一幅路 一幅路

20
2 精选课件 3.50
不设
一幅路
五、道路红线规划
(一)规划的作用 所谓道路红线是指道路用地与城市其它用地的分界线,道
路红线宽度即为道路的规划路幅宽,它为道路及市管线设施用 地提供法定依据。
①城市各区域间有便捷条件,用非直线系数ρ来衡量,一般 要求ρ≤1.41.
②干道数目要足够:在市中心区或工矿区宜采用绕行道路、 平行道路,避免单线联系;

6 第六章 公路选线与城市道路网规划

6 第六章 公路选线与城市道路网规划
般应布线于洪水泛滥线以外。
§6.3 平原地区公路选线
2.布线要点
• (6)正确处理新旧路的关系
① 旧路改建为一级、二级公路:尽量利用旧路。 • 处理好充分利用与积极改造的关系
② 新建高速公路:保留原路。
• (7)尽量靠近建筑材料产地
平原地区一般缺乏砂石建筑材料,路线应尽可能靠近建 筑材料产地,以减少施工,养护材料运输费
§6.4 山岭区公路选线
1.概述
山岭地区--包括分水岭、起伏较大的山、陡峻的 山坡,一般地面自然坡度在20度以上。
(1)自然特征 ①山高谷深,地形复杂,
山脉水系分明。 ②石多、土薄、地质复杂。 ③水文条件复杂。 ④气候条件多变。
§6.4 山岭区公路选线
1.概述
(2)路线类型
1)由于自然条件复杂,地形变化很大,使得路线在 平、纵、横三方面受到很大限制,因而技术指标一 般多采用低限,在所有自然因素中,高差急变是主 导因素,因此,在路线布设时,一般多以纵面线形 为主安排路线,其次是横断面和平面。
(4)分项整理汇总调查成果,编写方案比较报告。
§6.2 路线方案比较
3.路线方案选择的方法和步骤
指标 通过县(市) 路线长度 其中:新建 改建 地形:平原、微丘 山岭、重丘 用地
土方 石方 工 次高级路面 程 大、中桥 数 小桥 量 涵洞 挡墙 隧道 钢材 材 木材 料 水泥 劳动力 总造价 比较结果
§6.1 概 述
4.自然条件对道路路线的影响
气候
气候情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地面水的数量、地下 水位高度、大气降水量及其强度和形态、路基水温状况 、泥泞期、冬季积雪和冰冻延续期。并在一定程度上限 制施工期限和条件。
§6.1 概 述
4.自然条件对道路路线的影响

扬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扬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文本目录第一章总论 (1)第二章规划目标 (2)第三章交通发展战略 (3)第四章对外交通规划 (5)第五章物流发展规划 (8)第六章道路网络规划 .......................................... 1. 1第七章慢行交通规划.. (15)第八章公交规划文本 (17)第九章静态交通规划 (21)第十章客运枢纽规划 (25)第十一章近期建设规划 (27)第十二章附则 (31)图件目录图01 城市区位图图02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图图03 市域公路网现状图图04 市域公路网规划图图05 市域铁路网现状图图06 市域铁路网规划图图07 市域航道网现状图图08 市域航道网规划图图09 市域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整合图图10 一体两翼综合交通系统规划整合图图11 疏港交通规划图图12 主城区现状用地图图13 主城区规划用地图图14 主城区空间发展结构图图15 主城区干道网现状图图16 主城区干道网规划图图17 主城区快速路节点控制图图18 主城区现状公交线路图图19 主城区大容量公共系统规划图图20 主城区公交枢纽规划图图21 主城区公交停车保养场规划图图22 主城区公交首末站规划图图23 主城区公共停车场布局规划图图24 主城区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图图25 老城区步行交通系统规划图图26 老城区步行交通系统规划图图27 市域物流园区规划图图28 主城区货运通道规划图图29 主城区道路网络近期建设规划图图30 主城区近期公交优先规划图图31 主城区近期公共停车场规划图图32 远景一体两翼规划用地概念图图33 远景一体两翼快速路网规划概念图图34 远景一体两翼轨道线网规划概念图图35 主城区旅游交通网络规划概念图3、坚持以人为本,引入绿色交通理念,倡导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4、坚持统筹区域交通协调发展,整合共性,统筹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扬州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积极融入长三角区域经济和交通一体化发展,促进扬州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编制《扬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7-2020)》(以下简称本规划)。

城市规划原理——第六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城市规划原理——第六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精选课件
2、现代城市交通的特点 现代城市交通的灵魂就是速度
(1)交通工具的高速、大型、远程化 (2)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结合 (3)城市内外交通的延续与相互渗透 (4)高速干道系统、城市街道系统以及步行系统的分离 (5)城市交通组织的立体化 (6)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组织
精选课件
三、 城市交通与城市规划布局的关系 1、交通运输位置对城市性质的确定起到一定作用
精选课件
“汽车消费的春天来了” “车有行,必有停” “据专家估计,70%—80%的机动车都处于静 止状态”
需求——空间——城市用地 主要问题
车辆增 长过快
缺乏对停 车问题的 系统研究
问题根源
精选课件
2 停车场的特点
(1) 不可储存性:表现在非高峰时段容量过剩,高峰 时段容量不足
(2) 不可运输性:表现在无法实行空间转移,如不能 把城市边缘地区停车场的剩余容量输送到中心区去
以上二种形式的结合
– 自由式
青岛
山区、丘陵地区常用
– 混合式
成都
精选课件
方格 棋盘 式道 路网
精选课件
方格 棋盘 式道 路网
精选课件
环形放射 式道路网
精选课件
环形放射 式道路网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 3、城市道路的衔接与分离
衔接的目的是方便联系,分离的目的是避免干扰
– 高速路与城市道路的衔接与分离
精选课件
压缩中央分隔带开辟左转专用车道
精选课件
(3)三幅路 俗称“三块板”路面,各类车辆车辆均有专用通道通行。
精选课件
交通组织形式:双向不分离、机非分离 优点:消除了混合交通,提高了通行能力;有利于交
通安全、绿化、道路照明和市政工程管线的敷设

道路勘测习题

道路勘测习题

《道路勘测设计》作业与习题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_1、一条公路的等级是在公路计划任务书编制阶段,通过经济和交通调查,进行分析、论证和比较,在设计任务书中确定。

2、三阶段设计是指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

3、公路的基本组成包括结构组成和线形组成。

4、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远景设计年限为20年。

5、划分城市道路用地和城市建筑用地、生产用地及其他备用地的分界控制线称为道路红线。

二、选择题。

1、我国二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是指AA 各种车辆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B 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C 混合车辆的数量D 各种车辆折合成半挂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2、一阶段设计是指AA 施工图设计B 技术设计C 初步设计D 方案设计3、公路基本建设项目勘测设计一般应采用BA 一阶段设计B 二阶段设计C 三阶段设计D 四阶段设计4、确定公路等级的时间是在AA 规划阶段B 勘测设计阶段C 施工阶段D 竣工阶段5、两阶段设计是指AA 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B 初步设计和技术设计C 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D 技术设计和变更设计6、公路测设的主要程序即通常一般公路所采用的测设程序为BA 一阶段设计B 二阶段设计C 三阶段设计D 四阶段设计7、公路等级的划分依据有BA 车道数B 交通量C 地形D 设计车速8、初步设计应编制DA 决算B 概算C 修正概算D 预算第二章 汽车行驶理论一、填空题1、评价汽车制动性能的指标主要有制动减速度S J 、制动时间S t 、制动距离S l 。

2、横向力系数μ越大,则汽车行驶的稳定性越不好。

3、横向力系数μ与V、R、I4、汽车牵引力的大小与车速成反比。

5、汽车行驶在任何情况下都存在的阻力包括空气阻力、滚动阻力。

二、选择题1、设滚动阻力系数为f,道路纵坡度为i(上坡为正、下坡为负),则道路阻力系数Ψ为A Ψ=f+IB Ψ=f-iC Ψ=f·ID Ψ=f/i2、汽车在某一档位以速度V 做稳定行驶,相应的动力因数为D,设滚动阻力系数为f,则汽车所能克服的纵坡度i为A i=D+fB i=D-fC i=DfD i=D/f3、关于汽车行驶的横向稳定性,正确的说法是DA发生横向倾覆现象之前先发生横向滑移现象B发生横向滑移现象之前先发生横向倾覆现象C横向倾覆现象和横向滑移现象同时发生D横向倾覆现象和横向滑移现象发生的次序无法确定4、关于汽车行驶的驱动条件,正确的说法是DA驱动条件是汽车行驶的充分条件B驱动条件是指汽车的牵引力必须大于各行驶阻力之和C驱动条件是指汽车的牵引力必须小于各行驶阻力之和D驱动条件是指汽车的牵引力必须等于各行驶阻力之和5、关于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正确的说法有BEA附着条件是汽车行驶的充分条件B附着条件是汽车行驶的必要条件C附着条件是汽车行驶的充分和必要条件D附着条件是指牵引力不小于驱动轮与路面的附着力E附着条件是指牵引力不大于驱动轮与路面的附着力6、关于汽车行驶的纵向稳定性,正确的说法有BA汽车重心至后轴的距离越大,汽车的纵向稳定性越差B汽车重心越低,汽车的纵向稳定性越好C发生纵向倾覆现象之前先发生纵向倒溜现象D发生纵向倒溜现象之前先发生纵向倾覆现象E汽车纵向倾覆现象和纵向倒溜现象的发生次序无法确定7、要减小汽车行驶阻力,可采取的措施是BCA加大路线纵坡B降低路表面粗糙度D降低汽车重心C增加路面平整度8、为避免汽车在路面上打滑,可采取的措施是DA加大油门增大牵引力的办法B低排挡增大牵引力的办法C降低车速的办法D增加路面粗糙度和干燥程度的办法9、横向力系数μ越大,则A 横向、纵向安全性均越差B 横向稳定性越好C 横向、纵向稳定性均越好D 横向稳定性越差10、道路阻力包括A 滚动阻力和坡度阻力B 惯性阻力和坡度阻力C 滚动阻力和空气阻力D 惯性阻力和空气阻力11、汽车匀速行驶时,牵引力平衡方程为CA T = Rf ± Ri ± Rw ± RjB T = Rf + RiC T = Rf ± Ri + RwD T = Rf ± Ri12、横向力系数是CA 横向力与法向反力的比值B 法向反力与横向力的比值C 横向力与汽车自重的比值D 法向反力与汽车自重的比值13、假设方向盘转动角速度为定数,汽车由直线匀速驶入圆曲线的轨迹为BA 双纽曲线B 回旋曲线C 抛物线D 圆曲线14、汽车在匀速运动时所受到的阻力包括CA 滚动阻力、空气阻力、惯性阻力B 滚动阻力、磨擦阻力、坡度阻力C 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坡度阻力D 滚动阻力、惯性阻力、坡度阻力15、汽车重心越高,则纵向倾覆稳定性AA 越差B 越好C 不变D 下坡时越差,上坡时越好16、横向力系数μ的大小与汽车的质量的关系是AA 成反比B 成正比C 无关D 有时成反比,有时成正比17、与汽车横向稳定性无关的选项是DA 行车速度B 公路弯道的半径C 超高坡度D 路线纵坡第三章平面设计一、填空题1、设交点JD 处路线转角为α,缓和曲线角为β,则设置对称基本型平曲线的几何条件是 。

交通工程学论述题、简答题

交通工程学论述题、简答题

(1)基本通行能力是指公路组成部分在理想的道路、交通、控制和环境条件下,该组成部分一条车道或一车行道的均匀段上或一横断面上,不论服务水平如何,1h所能通过标准车辆的最大车辆数。

(2)智能运输系统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数据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电子控制技术、自动控制理论、运筹学、人工智能等有效地综合运用于交通运输、服务控制和车辆制造,加强了车辆、道路、使用者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一种定时、准确、高效的综合运输系统。

(3)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指以一个地区或一条道路为研究范围对象,通过收集资料、事故调查、现场测量手段获得与研究对象范围内相关的信息,通过事故指标、隐患指标及风险指标等,应用合适的评价方法对研究范围进行安全程度的评价。

1、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存在的问题表现在哪些方面?①运输能力仍严重不足,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②不同运输方式各自为政,缺乏协调,综合运输效率低下③运输网络布局不合理,西南、西北地区运输网络密度太低;④运输结构不合理,水运运输严重萎缩,铁路运输比重也有所下降;⑤运输设施技术装备水平较低;⑥运输管理体制、规章制度、经营手段落后。

2、什么是交通延误?影响交通延误产生的因素主要有哪些?交通延误是车辆在行驶中,由于受到驾驶员无法控制的或意外的其他车辆的干扰或交通控制设施等的阻碍所损失的时间。

由于形成的原因和着眼点不同,可分为固定延误、运行延误、停车延误、排队延误和引道延误。

因素是:(1)、驾驶员自身素质;(2)、车辆性能及技术状况;(3)、道路及其车流组成情况;(4)、交通负荷;(5)、转向车比例及其他干扰情况;(6)、道路服务水平及交通控制水平;(7)、道路交通环境及其他因素等。

3、交通延误资料作用(1)评价道路的阻塞程度和服务质量交通延误十分直观地反映了道路交通的阻塞情况,因此,交通延误资料客观地反映了道路的阻塞程度,也体现了道路服务质量的高低(2)道路改建的依据在拟定道路或路口改建计划时,是否应拓宽道路或实行快慢车隔离,是否应设左转专用道等,都应以延误分析为依据。

old《道路勘测设计》20-6-1_选线

old《道路勘测设计》20-6-1_选线

6.1.2 选线的步骤
1.路线总体布局:路线方案选择 路线方案选择主要是解决起、终点间路线基本走向问题。
(小比例尺1:2.5~1:10万地形图) 2.逐段安排:路线带选择
在路线基本方向选定的基础上,按地形、地质、水文等 自然条件选定出一些细部控制点,连接这些控制点,即构 成路线带,也称路线布局。(地形图1:1000~1:5000比 例尺) 3.具体定线 定线就是根据技术标准和路线方案,结合有关条件在有利 的定线带内进行平、纵、横综合设计,具体定出道路中线 的工作。
叉);
▪ (9)限制车速的路段长度(指居住区、小半径转弯处、交叉 点、陡坡路段等)。
2. 经济标的比选
▪ (1)路基土石方工程数量; ▪ (2)桥涵工程数量(大桥、中桥、小桥涵的座数、类型及
其长度); ▪ (3)隧道工程数量; ▪ (4)挡土墙工程数量; ▪ (5)征购土地数量及费用; ▪ (6)拆迁建筑物及管线设施的数量; ▪ (7)主要材料数量; ▪ (8)主要机械、劳动力数量; ▪ (9)工程总造价; ▪ (10)投资成本——效益比; ▪ (11)投资内利润率; ▪ (12)投资回收期。
2. 处理好路线与桥位的关系
▪(1)指定的特大桥是路线基本走向的控制点。 ▪(2)大桥原则是应服从路线基本走向,一般作为路线走向的 控制点。 ▪(3)中小桥涵的位置应服从路线走向。 ▪(4)一般情况下,桥位中线应尽可能与洪水的主流流向正交, 桥梁和引道最好都在直线上。
3. 处理好路线与城镇居民点的关系
6.2.3 路线方案选择的步骤和实例
▪ 1.方案比较的步骤 ▪ (1)收集资料; ▪ (2)在小比例地形图上布局路线,初拟方案; ▪ (3)室内初步比选,确定可比方案; ▪ (4)实地视察、踏勘测量; ▪ (5)进一步比选,确定推荐方案。 ▪ 2. 方案比较实例

城市道路与交通城市道路网规划讲解

城市道路与交通城市道路网规划讲解

(三)交通发展规划 1.县域干线公路网规划 构建由火连坡——金罗——大堰当——张公庙、津市——梦溪——复兴 厂、甘溪滩——方石坪——王家厂——大堰当——雷公塔——梦溪、张 公庙——澧县城区——津市——小渡口四条一级公路形成的县域干线公 路网;同时,为了配合津澧融城的战略设想,规划在县城与津市之间沿 S302省道的北部预留一条快速路通道。 规划将县城北环线向西延伸并与火连坡——金罗——大堰当——张公庙 一级公路连接,方便火车站与县城之间的交通联系。 2.县域客运与货物流通规划 规划在县城、梦溪和金罗设货物流通中心,县城的流通中心以商贸加工 为主,梦溪以盐化工原料和产品为主,金罗以各种工业原料和工农产品 储运为主。 3.长途客运站 规划在县域内设10处长途客运站,即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整合,这10个车 站是:县城客运北站、县城客运东站、县城客运西站、大堰当站、火连 坡站、张公庙站、复兴厂站、梦溪站、金罗站、如东站,其中梦溪站和 金罗站为新增站。 4.码头 目前,水上货物运输在县域运输中仍占有一定地位,规划保留兰间闸、 乔家河码头,规模不再扩大,对黄沙湾、羊湖口进行改建。
道路类型 设计车速(km/小时) 交叉口间距(米) 城市快速路 ≥80 1500~2500 城市主干路 40~60 700~1200 城市次干路 40 350~500 支路 ≤30 150~250
4.2 道路网密度 城市道路网密度δ 路为城市道路总长度与城市用地总面积之比。城市 道路总长度包括所有城市道路的长度,街坊内部道路通常不列入计 算。一般δ 路=5~8 km/km2。
2.铁路
县域内有国家铁路干线焦柳铁路,它从南向北经过县域3个镇, 在境内有15公里长。焦柳铁路在县域内只有澧县站一个,澧县 站位于金罗镇,距县城20多公里,现为四等车站。 3.航道 县域内水网密布,有澧水和洞庭湖两大水系。澧水航道现通航 能力为350万吨,沿岸属县管辖的码头有4个,它们是黄沙湾、 兰间闸、乔家河、羊湖口码头,其中黄沙湾为重点货运码头, 年吞吐量约200万吨,兰间闸码头和乔家河码头现已封。 近十多年来,随着公路、铁路运输的发展,水上运输呈萎缩状 态,现已退居到次要位置,据初步统计,常德市的水上客、货 运量仅占公路客、货运量的0.7%和27%。

《道路勘测设计》公路选线与城市道路网规划

《道路勘测设计》公路选线与城市道路网规划
公路和城市道路网规划应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区域交通发展,提高交通效率。
资源共享与优化配置
公路和城市道路网规划可实现资源共享,优化配置交通基础设施,降低建设成本 。
优化整合
交通网络优化
通过对公路和城市道路网的优化整合, 实现交通网络的合理布局和高效运行。
交通管理与调度优化
优化整合公路和城市道路网,提高交 通管理与调度的效率,实现智能化交 通管理。
水文条件
河流、湖泊等水体的位置和特征会影 响线路的跨河位置和方式。
城乡规划与土地利用
城乡规划决定了线路与城市的接口位 置和方式,土地利用决定了线路的走 廊宽度和占用土地类型。
选线技术要求
测量精度
选线需要高精度的测量数据,包括地形 地貌、地质条件、水文条件等。
桥隧比例
根据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合理确定 线路的桥隧比例,优化工程造价和运
交通需求分析法
多层次决策法
通过对城市交通需求的分析, 确定道路网规划的目标和规 模,制定相应的规划方案。
将城市道路网规划分为多个 层次,从宏观到微观逐步展 开,制定不同层次的规划方 案。
系统分析法
运用系统论的思想和方法, 对城市道路网进行整体分析 和优化,提出最优的规划方 案。
GIS技术法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 技术,对城市道路网进行空 间分析和可视化表达,辅助 规划决策。
营成本。
设计速度
根据公路等级和交通量,合理确定线 路的设计速度,确保行车安全和舒适 性。
排水设计
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和水文条件,合理 设计排水系统,确保路基和路面的稳 定性。
02
城市道路网规划
规划原则
系统性原则
协调性原则
城市道路网规划应从整体角度出发,综合 考虑各种因素,确保道路网布局的系统性 和完整性。

《交通规划》考试要点

《交通规划》考试要点

1.交通区:在交通规划过程中,需要将交通源合并成若干小区,这些小区被称为交通区。

交通区划分原则:(1)同质性(2)尽量以铁路、河川等天然屏障作为分区界限(3)保持区内出入之完整(4)尽量不打破行政区的划分(5)考虑路网的构成,区域重点可取为路网中的节点(6)分区大小合理,小范围的分区约为3000—5000人,大范围的分区约为5000—6000人,面积1~2km2(7)分区数量适当,中等城市≤50个,大城市不超过100~150个。

小区形心:交通区出行端点(发生或吸引)密度分布的重心位置。

期望线:又称愿望线,为连接各交通区重心间的直线,是交通区之间的最短出行距离。

其宽度表示交通区之间出行的次数,由期望线组成的期望线图,又称OD图。

主流倾向线(综合期望线):系将若干条流向相近的期望线合并汇总而成,目的是简化期望线,突出交通的主流方向。

分隔核查线:为校核OD调查成果精度而在调查区内部按天然或人工障碍设定的调查线。

境界线:包围全部调查区域的一条假想线。

OD表:表示各交通区之出行量的表格。

3.境界线内OD调查分类:客流OD调查、货流OD调查和机动车出行OD调查。

4.居民出行的特征:1)居民人均日出行次数(单位:次/人·日):总体特征、不同年龄出行者人均日出行次数、收入因素、职业因素。

5.道路交通规划可分为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和区域公路交通规划两大类,具体调查内容都可分为:基础资料、交通需求、交通设施、交通现状四类。

6.OD调查的抽样方法: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等距抽样、整群抽样。

1.城市道路网络方案技术评价指标(pg151—152)道路面积率:《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推荐的城市道路面积率为8~15%,对于规模在200万以上的大城市,宜为15~20%。

人均道路面积:城市人均道路面积的推荐值为7~15m2/人(其中道路为6~13m2/人,交叉口、广场为0.2~0.5 m2人,公共停车场为0.8~1.0 m2/人)。

《道路勘测设计》教学大纲

《道路勘测设计》教学大纲

《道路勘察设计》课程教课纲领课程代码: 10011114课程名称:道路勘察设计课程种类:道桥方向专业课学分: 2合用专业:土木匠程第一部分纲领说明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道路勘察设计》是土木匠程专业道路桥梁方向的专业课,是一门研究道路路线设计的基本理论、标准,以及适用方法和技术、道路选线重点的课程,旨在培育学生掌握路线设计理论与方法,平、纵、横设计与计算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掌握路线设计理论与方法。

2.掌握平、纵、横设计与计算能力。

三、本课程与有关课程的联系《道路勘察设计》以土木匠程丈量为基础,是一门道桥方向专业课,与《交通工程学》、《路基路面工程》等课程相当合,为毕业后从事道路方向有关工作确立了基础。

四、学时分派本课程学分为 2 学分,建议开设32 学时。

授课实验(上讲堂议论(习现场指导教课章(单元)内容机)学时题课)学时总学时学时学时第一章绪论22第二章汽车行驶理论44第三章平面设计55第四章纵断面设计55第五章横断面设计44第六章选线与城市道路网规44划第七章道路定线和外业勘察44其余44五、教材与参照书教材:《道路勘察设计》,杨少伟编,人民交通第一版社,第三版。

主要参照书:1.《道路路线设计》,张廷楷主编,同济大学第一版社,初版。

2.《城市道路设计》,周荣沾主编,人民交通第一版社,初版。

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交通部行业标准,人民交通第一版社,初版。

4.《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建设部行业标准,中国建筑工业第一版社,初版。

六、教课方法与手段建议本课程主要采纳多媒体教课方法,联合工程实例解说。

七、课程查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方法采纳闭卷考试,综合评定成绩,此中考试成绩占60%,平常成绩占10%,作业成绩占30% 。

第二部分理论课程内容纲领(含随堂议论、习题课等)本课程内容建议开设32 学时。

第一章绪论(2学时)一、教课目标和要求认识道路运输的特色与构成;熟习我国道路现状和发展规划;掌握道路分级与技术标准,道路勘察设计的阶段和任务,设计依照与程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4 山岭区公路选线
1.概述
(2)路线类型
1)由于自然条件复杂,地形变化很大,使得路线在 平、纵、横三方面受到很大限制,因而技术指标一 般多采用低限,在所有自然因素中,高差急变是主 导因素,因此,在路线布设时,一般多以纵面线形 为主安排路线,其次是横断面和平面。
2)一般按照道路行经地区的地貌、地形特征,可分 为沿溪线、山腰线、越岭线和山脊线四种。
§6.1 概 述
4.自然条件对道路路线的影响
影响道路的自然因素
地形 气候 水文 地质 土壤 植被
§6.1 概 述
4.自然条件对道路路线的影响
地形
l 地形决定了选线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道路的技术 标准。各类地形特征如下: 平原、微丘地形
平原,地形平坦,无明显起伏,地面自然坡度一般 在30度以内。
§6.1 概 述
2.选线的方法与步骤
2)纸上选线----在已经测得的地形图上,进行路线布 局、方案比选,从而在纸上确定路线,将此路线再 放到实地的选线方法。 用于高等级公路和地形地物及路线方案十分复 杂的公路。
§6.1 概 述
2.选线的方法与步骤
纸上选线特点 • 优点:① 野外工作量较小;
② 定线不受自然因素干扰; ③ 能在室内纵观全局,结合地形、地物、地 质条件,综合平衡平、纵、横三方面因素,所选定 的路线更为合理。 • 缺点:要有大比例尺的地形图。 • 步骤:① 实地敷设导线;② 实测地形图; ③ 纸上选定路线;④ 实地放线。
§6.3 平原地区公路选线
1.基本特征
(1)自然特征
1)平原(plain terrain)--主要是指一般平原、山
间盆地、高原等地形平坦地区。 2)地形特征: 地面起伏不大,一般自然坡度都在3
度以下。
§6.3 平原地区公路选线
1.基本特征 3)地物特征:
① 一般多为耕地,且分布较多的各种建筑设施,居民 点较密,交通网系较密;
②农田水系渠网纵横交错;在城镇区则建筑、电讯管 网密布;
③在天然河网、湖区,还密布有湖泊、水塘和河岔。
4)路线特征
平面线形顺直,以直线为主体线形,弯道转角一 般较小,平曲线半径较大,在纵面上,坡度平缓,以 低路堤为主。
§6.3 平原地区公路选线
2.布线要点
(1)以平面为主安排路线 既要使路线短捷顺直、又要注意避免过长的
微丘地形指起伏不大的丘陵,地面自然坡度在20度 一下,相对高差在100米以下。设线一般不受地形限制。
§6.1 概 述
4.自然条件对道路路线的影响
地形
山岭、重丘地形
重丘地形指连绵、起伏的山丘,具有深谷和较高的 分水岭,地面自然坡度一般在 20度以上。路线平、纵 面大部分受地形限制。
山岭地形指山脊、陡峻山坡、悬崖、峭壁、峡谷、 深沟等。地形变化复杂,地面自然坡度多在20度以上。 路线平、纵、横面大部分受地形限制。
般应布线于洪水泛滥线以外。
§6.4 山岭区公路选线
1.概述
山岭地区(mountainous terrain)--包括分水岭 、起伏较大的山、陡峻的山坡,一般地面自然坡度 在20度以上。
(1)自然特征 ①山高谷深,地形复杂,
山脉水系分明。 ②石多、土薄、地质复杂
。 ③水文条件复杂。 ④气候条件多变。
§6.4 山岭区公路选线
1.概述
• 沿溪线
§6.4 山岭区公路选线
1.概述
• 山腰线
§6.4 山岭区公路选线
1.概述
• 越岭线
§6.4 山岭区公路选线
1.概述
• 山脊线
§6.4 山岭区公路选线
2.沿溪线(valley line) (1)沿溪线路线特征 1)沿溪线:指公路沿一条河谷方向布设路线, 2)基本特征:路线总的走向与等高线一致。 3)有利条件: ①路线走向明确; ②线形较好; ③施工、养护、运营条件较好; ④服务性能好; ⑤傍山隐蔽,利于国防。
(4)工程费用和技术标准情况
(5)其它如与沿线历史文物、革命史迹、旅游风景 区的联系
§6.2 路线方案比较
2.详细的方案比较(量)
(1)技术指标的比选 (2)经济指标的比选
哪一个方案 好?
§6.2 路线方案比较
2.详细的方案比较(量) (1)技术指标: 1)路线长度及其延长系数 2)转角数 3)转角总和和转角平均度数 4)最小曲线半径数 5)回头曲线数 6)与既有道路及铁路的交叉数目(包括平交和立交)
§6.4 山岭区公路选线
2.沿溪线(valley line) 4)不利条件: ①受洪水威胁较大; ②布线活动范围小; ③陡岩河段,工程艰巨; ④桥涵及防护工程较多; ⑤路线布置与耕地的矛盾较大; ⑥河谷工程地质情况复杂。
§6.4 山岭区公路选线
2.沿溪线(valley line) (2)沿溪线布线要点
§6.1 概 述
4.自然条件对道路路线的影响
气候
气候情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地面水的数量、地下 水位高度、大气降水量及其强度和形态、路基水温状况 、泥泞期、冬季积雪和冰冻延续期。并在一定程度上限 制施工期限和条件。
§6.1 概 述
4.自然条件对道路路线的影响
水文
水文情况决定排水结构物的数量和大小,水文地质 情况决定了含水层的厚度和位置、地基或路基岩层滑坍 的可能性。
7)限制车速的路段长度(指居住区、小半径转弯处、交叉 点、陡坡路段等)
(2)经济 指标
• 1)土石方工程数量 • 2)桥涵工程数量 • 3)隧道工程数量 • 4)挡土墙工程数量 • 5)征地数量及费用 • 6)拆迁建筑物及管线设施的数
量 • 7)主要材料数量 • 8)主要机械、劳动力数量 • 9)工程总造价 • 10)投资成本 效益比 • 11)投资内利润率 • 12)投资回收期
1)解决好路线与水的关系是沿溪线布局的关键。
2)平面主要是解决择岸、跨河问题,纵面主要是解 决线位的高低问题。
§6.1 概 述
4.自然条件对道路路线的影响
地质
地质构造,决定地积及路基附近岩层的稳定性,确 定有无滑坍、碎落和崩坍的可能;同时也决定土石方工 程施工难易和筑路材料的质量。
§6.1 概 述
4.自然条件对道路路线的影响
土壤
土是路基与路面基层的材料,它影响路基形状和尺 寸的决定,也影响着路面形式和结构的确定。
• 适用于:一般等级较低、方案比较明确的公路。
§6.1 概 述
2.选线的方法与步骤
实地选线特点 • 优点:① 简便、切合实际;
② 实地容易掌握地质、地形、地物情况,作 出的方案比较可靠;
③ 定线时一般不需要大比例尺地形图。 • 缺点:① 野外工作量很大,体力劳动强度大;
② 野外测设工作受气候季节的影响大; ③ 由于实地视野的限制,地形、地貌、地物 的局限性很大,使路线的整体布局有一定的片面性 和局限性。
§6.1 概 述
2.选线的方法与步骤 3)自动化选线
• 基本作法:测得航测图片,建立数字地形模型,把选 线设计的要求转化为数学模型,将设计数据输入计算 机,则计算机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自动选线、分析比 较、优化,最后自动输出全部设计图表。
• 自动化选线用电子计算机和自动绘图仪代替人工去作 大量、繁重的计算、绘图、分析比较工作,使选线方 案更合理、省工省时。这已成为今后公路选线的发展 方向。
定渡口位置。渡口位置要注意避开浅滩、暗礁等不 良河段、两岸地形要适于码头修建。
§6.3 平原地区公路选线
2.布线要点
§6.3 平原地区公路选线
2.布线要点
(5)注意土壤水文条件,确保路基稳定 ① 在低洼地区布线时,应尽可能在地势较高处布线
; ② 路线通过排水不良的低洼地带,布线时要注意保
证路基最小填土高度; ③ 路线要避免穿过较大湖塘、水库、泥沼地带; ④ 沿河布线时,应注意洪水泛滥对路线的影响,一
(2)路线在铁路、公路、航道等网系中的作用,与 沿线工矿、城镇等规划关系以及与沿线农田水利建 设的配合及用地情况
§6.2 路线方案比较
1.原则性的方案比较(质)
(3)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气象、地震等自然条 件对道路的影响,要求的路线等级与实际可能达到 的技术标准及其对路线使用任务、性质的影响,路 线长度、筑路材料来源、施工条件以及工程量、三 材(钢材、木材、水泥)用量造价、工期、劳动力等 情况及其对运营、施工、养护的影响,以及施工期 限长短等。
,交通网系较密; ②农田水系渠网纵横交错;在城镇区则建筑、电讯管网密布 ; ③在天然河网、湖区,还密布有湖泊、水塘和河岔。 • 地质和水文条件: • ①一般不良地质现象较少,偶有软土和沼泽地段。 • ②往往排水较困难,地面积水较多,地下水位较高; • ③河流较宽,比降平缓,泥沙淤积,河床低浅,洪水泛滥宽
第六章公路选线与城市道路 网规划
§6.1 概 述 §6.2 路线方案比较 §6.3 平原地区公路选线 §6.4 山岭区公路选线 §6.5 丘陵区道路选线 §6.6 城市道路网规划
§6.1 概 述
1.选线(route selection)的目的与任务
(1)目的
根据道路的性质、任务、等级和标准,结合地 形、地质、地物及其它沿线条件,综合平、纵、横三 方面因素,在实地或纸上选定道路路中线平面位置。
§6.1 概 述
2.选线的方法与步骤
(2)一般步骤 选线是经过 浅→深、总体 →具体、 面 →带 →线 的过程来实现。
1) 全面布局 2)逐段安排 3)具体定线
§6.1 概 述
3.选线的一般原则
多方案论证、比选的的原则 造价低、标准高的原则 与农田基本建设相配合的原则 环境保护的原则 严重不良地质路段绕避的原则 因地制宜的原则
(4)分项整理汇总调查成果,编写方案比较报告。
§6.2 路线方案比较
3.路线方案选择的方法和步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