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月经病小知识月经先期阴虚血热的代表...

合集下载

月经先期阴虚血热——两地汤——阴阳解析

月经先期阴虚血热——两地汤——阴阳解析

月经先期阴虚血热——两地汤——阴阳解析两地汤——阴阳解析月经先期阴虚血热证,主要证候:经来先期,量少或量多,色红,质稠;或伴两颧潮红,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傅青主女科》两地汤方:生地、玄参一两,白芍、麦冬五钱、阿胶、地骨皮三钱解析:阳性药:无平性药:阿胶阴性药:生地、玄参、白芍、麦冬、地骨皮君药:玄参阿胶:甘,平。

归肺、肝、肾经。

补血止血,滋阴润肺。

生地黄:甘、苦,寒。

归心、肝、肾经。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玄参:苦、甘、咸、寒。

归肺、胃、肾经。

清热凉血,解毒散结,滋阴生津。

白芍:苦、酸,微寒。

归肝、脾经。

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麦冬:甘、微苦,微寒。

归肺、心、胃经。

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

地骨皮:甘、淡、寒。

归肺、肝、肾经。

清热退蒸,凉血。

阴性药物多,无阳性药物,针对热证;君药药物功效以凉血滋阴为主,针对热滞血虚实多虚少;阳明病,内热津亏,迫血妄行。

方剂中,生地、玄参、白芍、麦冬、地骨皮、阿胶,清热凉血滋阴散结。

诸药合用以清热凉血滋阴散结为主。

适用于素体津亏,津亏热浮,迫血妄行者。

清经散、两地汤、丹栀逍遥散比较:清经散,以清热活血为主,养血滋阴为辅。

适用于素体阳盛,热盛灼津,迫血妄行者。

两地汤,以清热凉血滋阴散结为主。

适用于素体津亏,津亏热浮,迫血妄行者。

丹栀逍遥散,以疏肝养血为主,清热凉血为辅,兼顾健脾利水。

适用于气滞血虚、肝郁化热、迫血妄行者。

中医妇科学

中医妇科学

中医妇科学月经病一、月经先期:1、脾气虚;补中益气汤。

2、实热;(阳盛血热)清经散。

3、肝郁血热;丹栀逍遥散。

4、虚热;两地汤。

5肾气虚:固阴煎二、月经后期:1、实寒;妇人温经汤。

2、虚寒;艾附暧宫丸(金匮温经汤)。

3、血虚;大补元煎。

4、气滞;乌药汤。

肾虚:当归地黄三、先后无定期:1、肝郁;逍遥散。

2、肾虚;固阴煎。

四、月经过多;1、气虚;举元煎。

2、血热;保阴煎加地榆、槐花。

3、血瘀;失笑散加血余炭、茜草、益母草。

五、月经过少:1、血虚;滋血汤、小营煎。

2、肾虚;归肾丸。

3、血瘀;桃红四物汤。

4、痰湿;苍附导痰丸。

六、经期延长:1、血瘀;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加茜草、益母草。

2、阴虚血热;两地汤合二至丸加茜草、乌贼骨、益母草。

气虚:举元煎七、痛经:1、气滞血瘀;膈下逐瘀汤。

2、寒湿淤血、少腹逐瘀汤。

3、湿热下注;清热调血汤4、气血虚弱、圣愈汤。

5、肝肾虚损;益肾调经汤调肝汤八、经间区出血:1、肾阴虚;两地汤合二至丸。

2、湿热;清肝止淋汤去阿胶、红枣、加小蓟、茯苓。

3、血瘀;逐瘀止血汤。

九、闭经:1、肾气虚;加减苁蓉菟丝子。

2、气血虚弱;人参养营汤3、阴虚血燥;加减一阴煎。

4、气滞血瘀;血府逐瘀汤。

5、痰湿阴滞;苍附导痰丸合四君子。

十、崩漏:1、(虚热)上下相资汤。

2、实热;清热固经汤3、血瘀;逐瘀止血汤4、肾阳虚;右归丸。

5、肾阴虚;左归丸合二至丸去牛膝。

6、脾虚;固本止崩汤肾气虚:加减苁蓉菟丝子十一、经行乳房胀痛:1、肝气郁结;逍遥散。

2、肝肾阴虚;一贯煎。

十二、经行感冒:1、风寒:荆穗四物汤。

2、风热:桑菊饮。

3、邪入少阳:小柴胡汤十三、经行头痛:1、血虚;八珍汤。

2、肝火;羚角钩藤汤。

3、血瘀;通窍活血汤。

十四、经行身痛:1、血虚;当归补血汤2、血瘀;趁痛散十五、经行泄泻:1、脾虚;参苓白术散。

2、肾虚;健固汤合四神丸。

十六、经行吐衄:清肝引经汤。

2、肺肾阴虚;顺经汤。

十七、经行浮肿:1、脾阳虚: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2、气滞血瘀:八物汤二十二、绝经前后诸证:1、肾阴虚;左归丸。

妇科常见病种中医辨证论治

妇科常见病种中医辨证论治

妇科常见病种中医辨证论治一、月经病:1、月经先期:以月经周期比正常提前为主要表现的月经病。

月经周期提前七天以上,甚至十余天一行者证型:脾气虚证:月经色淡、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补中益气汤》黄芪、甘草、人参、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肾气虚证:月经色淡、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归肾丸》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当归、枸杞子、杜仲、菟丝子血热证:月经色红,舌红、苔黄,脉数《清经散》牡丹皮、地骨皮、青蒿、黄柏(盐水炒)、大熟地、白芍(酒炒)、茯苓2、月经后期:延后7日以上,甚至3~5个月以上者证型:肾虚证:月经色淡、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当归、熟地、人参、山药、杜仲、山茱萸枸杞炙甘草血虚证:月经延后,量少色淡,头晕眼花,舌淡红,脉细弱《大补元煎》人参、山药、熟地、杜仲、当归、山茱萸、枸杞、炙甘草血寒证:月经延后,量少,色淡红,腹痛明显,舌淡,苔白,脉沉《温经汤》吴茱萸、当归、白芍、川芎、人参、桂枝、阿胶、牡丹皮、生姜、甘草、半夏、麦冬气滞证:月经延后,量少或正常,色暗有血块,脉弦《乌药汤》乌药、香附、当归、木香、甘草3、月经过多:月经量超过80ml,但周期正常。

气虚证:月经色淡、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举元煎》人参、炙黄芪、炒白术、炙甘草、炒升麻血热证:月经色红,舌红、苔黄,脉数《保阴煎》生地、熟地、白芍、山药、川续断、黄芩、黄柏、生甘草血瘀证:月经色暗,血块,痛经明显,舌暗有瘀斑,脉弦不畅:蒲黄、五灵脂、益母草、三七、茜草4、月经过少:月经量少,或者经行少于2天,周期正常。

肾虚证:月经色淡、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归肾丸》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当归、枸杞子、杜仲、菟丝子血虚证:经量少色淡,头晕眼花,舌淡红,脉细弱:熟地、当归、川芎、白芍、黄芪、党参,山药血瘀证:月经色暗,血块,痛经明显,舌暗有瘀斑,脉弦不畅《桃红四物汤》熟地、当归、白芍、川芎、桃仁、红花5、经期延长:经期超过7天,周期正常气虚证:月经色淡、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举元煎》人参、炙黄芪、炒白术、炙甘草、炒升麻血热证:月经色红,舌红、苔黄,脉数。

中医妇科熟记

中医妇科熟记

中医妇科﹙临床辨证分型﹚一、月经病1、月经先期⑴气虚证①脾气虚证—补脾益气,摄血调经—补中益气汤和归脾丸②肾气虚证—补益肾气,固冲调经—固阴煎和归肾丸⑵血热证①阳盛血热证—清热凉血调经—清经散②阴虚血热证—养阴清热调经—两地汤③肝郁血热证—疏肝清热凉血调经—丹栀逍遥散2、月经后期⑴肾虚证—补肾养血调经—当归地黄饮⑵血虚证—补血益气调经—大补元煎⑶血寒证①虚寒证—扶阳祛寒调经—金匮温经汤或艾附暖宫丸②实寒证—温经散寒调经—良方温经汤⑷气滞证—理气行滞调经—乌药汤3、月经先后无定期⑴肾虚型—补肾益气,养血调经—固阴煎⑵肝郁型—疏肝解郁,和血调经—逍遥散4、月经过多⑴气虚型—补气生提,固冲止血—举元煎或安冲汤⑵血热型—清热凉血,固冲止血—保阴煎⑶血瘀型—活血化瘀,固冲止血—失笑散加益母草5、月经过少⑴肾虚型—补肾益精,养血调经—归肾丸或当归地黄饮⑵血虚型—补血益气调经—滋血汤或小营煎⑶血瘀型—活血化瘀,理气调经—桃红四物汤或通瘀煎⑷痰湿型—化湿燥痰调经—苍附导痰丸或二陈加芎归汤6、经期延长⑴气虚型—补气摄血,固冲调经—举元煎加炒艾叶、乌贼骨⑵虚热型—养阴清热止血—二地汤和二至丸加四乌贼骨一芦荟丸,或固经丸⑶血瘀型—活血化瘀止血—桃红四物汤和失笑散加益母草、茜草,或桂枝茯苓丸加益母草、川牛膝7、经间期出血⑴肾阴虚型—滋肾益阴,固冲止血—加减一贯煎⑵湿热型—清热除湿,凉血止血—清肝止淋汤⑶血瘀型—活血化瘀,理血归经—逐瘀止血汤8、崩漏⑴脾虚型—健脾益气,固冲止崩—固冲汤或固本治崩汤⑵肾虚证①肾气虚—补肾益气,固冲止血—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加党参、黄芪、阿胶。

②肾阳虚—温肾益气,固冲止血—右归丸加党参、黄芪。

③肾阴虚—滋肾益阴,固冲止血—左归丸和二至丸或滋阴固气汤⑶血热证①虚热证—养阴清热,固冲止血—上下相资汤②实热证—清热凉血,固冲止血—清热固经汤⑷血瘀证—活血化瘀,固冲止血—逐瘀止血汤和将军斩关散9、闭经⑴气血虚弱—益气养血调经—人参养荣汤⑵肾气亏损—补肾益气,调理冲任--加减苁蓉菟丝子汤加淫羊藿,紫河车。

中医妇科学月经病

中医妇科学月经病

中医妇科学月经病一、月经先期:当地补阴经1.气虚证1)脾气虚证:补中益气汤2)肾气虚证:固阴煎2.血热型1)阳盛血热型-清经散2)阴虚血热型-两地汤3)肝郁化热证-丹栀逍遥散二、月经后期:要补当温经1)肾虚型-当归地黄饮2)血虚型-大补元煎3)血寒证:虚寒型-温经汤《金匱》;实寒型-温经汤《妇人大全》4)气滞型-乌药汤三、月经先后无定期;要固定1)肝郁型-逍遥散2)肾虚型-固阴煎四、月经过多:保举笑1)气虚型-举元煎2)血热型-保阴煎+地榆、茜草3)血瘀型-失笑散+益母草、茜草、三七五、月经过少:苍滋归逃1)肾虚型-归肾丸2)血虚型-滋血汤3)血瘀型-桃红四物汤4)痰湿型-苍附导痰丸六、经期延长:原地红1)气虚型-举元煎+阿胶、艾叶、乌贼骨2)虚热型-两地汤合二至丸、四乌贼骨一藘茹丸3)血瘀型-桃红四物合失笑散加味七、经间期出血:清淤地1)肾阴虚型-两地汤合二至丸3)湿热型-清肝止淋汤去阿胶、红枣,加小蓟、茯苓4)血瘀型-逐瘀止血汤八、崩漏:上清虫子左右固脾虚证__固本止崩汤肾虚证__肾气虚: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党参、黄芪、阿胶肾阳虚:右归丸+党参、黄芪、田七肾阴虚:左归丸合二至丸血热证__虚热证:上下相资汤实热证:清热固经汤血瘀证__逐瘀止血汤九、闭经:四人血重阴1)气血虚弱-人参养荣汤2)肾气亏损__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加淫羊藿、紫河车3)阴虚血燥-加减一阴煎加丹参、黄精、女贞子、制香附4)气滞血瘀-血府逐瘀汤或膈下逐瘀汤5)痰湿阻滞-四君子汤合苍附导痰丸加当归、川芎十、痛经:圣清调少膈1)气滞血瘀型-膈下逐瘀汤2)寒凝血瘀型-少腹瘀汤汤3)湿热蕴结型-清热调血汤加车前子、薏仁、败酱草4)气血虚弱型-圣愈汤5)肾气亏损型-益肾调经汤经行泄泻:健身1)脾虚-参苓白术散2)肾虚-健固汤经行吐衄:清静1)肝经郁火:疏肝清热、引血下行-清肝引经汤2)肺肾阴虚:滋肾润肺、引血下行-顺经汤经行乳房胀痛:逍遥观肝气郁结:逍遥散+麦芽、青皮、鸡内金肝肾亏虚:一贯煎/滋水清肝饮+麦芽、鸡内金经行头痛:通林珍肝火证:羚角钩藤汤血瘀证:通窍活血汤血虚证:八珍汤+首乌、蔓荆子经行感冒:采金菊风寒:荆穗四物汤风热:桑菊饮邪入少阳:小柴胡汤经行身痛:趁痛补血虚:当归补血汤+白芍、鸡血藤、丹参、玉竹血瘀:趁痛散经行浮肿:淤八肾脾肾阳虚: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气滞血瘀:八物汤+泽泻益母草十一、绝经前后诸症:左右二仙汤1)肾阴虚-左归丸合二至丸2)肾阳虚-右归丸3)肾阴阳俱虚-二仙汤合二至丸加菟丝子、何首乌、龙骨、牡蛎十二、经断复来:老子黄皮脾虚肝郁证:安老汤肾阴虚证:知柏地黄丸加阿胶、龟甲湿热下注:易黄汤加黄芩、茯苓、泽泻、侧柏、大小蓟湿毒瘀结:萆薢渗湿汤合桂枝茯苓丸去滑石,加黄芪、三七带下过多:补完带五百1)脾虚证-完带汤2)肾阳虚-内补丸3)阴虚夹湿-知柏地黄丸4)热毒蕴结-五味消毒饮加土茯苓、败酱草、鱼腥草、薏仁5)湿热下注-止带方带下过少:归营肝肾亏损:左归丸加知母、肉苁蓉、紫河车、麦冬血枯瘀阻:小营煎加丹参、桃仁、牛膝。

中医治疗月经先期

中医治疗月经先期

中医治疗月经先期月经先期是妇女月经周期紊乱之一,指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十几天行一次经者,亦称之“经早”、“经水超前”、“经期超前”等。

月经先期的主要病因是气虚和血热,其中血热又分实热、肝郁化热及虚热三种。

气虚则冲任失固;血热扰动血海不宁,以致月经先期而至。

博粹堂老中医讲,月经先期的辨证,必须根据月经量多少、经色、经质,以及伴随症状、舌脉全面分析。

气虚月经提前,经量增多,色淡质稀。

伴有神疲肢倦,心悸气短,纳少便溏,或小腹空坠,脉虚弱,舌质淡,苔薄白。

治宜补气益血。

药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黄芪、党参、煅龙骨、煅牡蛎各30克,白术18克,陈皮12克,当归15克,柴胡、升麻各6克,甘草9克。

加减用药:心悸失眠、多梦者,去升麻、柴胡,加桂圆肉15克,酸枣仁30克,远志9克;腰痛、腹冷、尿多便溏者,加益智仁、补骨脂各15克,姜6克;月经有血块者,加益母草15克,茜草9克。

血热血热分为实热、肝郁化热、阴虚血热3种。

实热:月经提前,量多,色紫红,质黏稠。

面赤口干,喜冷饮,心胸烦躁,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治宜清热凉血调经,药用清经散加减。

生地黄18克,牡丹皮、地骨皮、白芍、小蓟各15克,青蒿、黄柏、黄芩各9克,地榆30克。

加减用药:壮热面赤、口干便结者,加石膏30克,大黄6克(后下);心烦不寐、尿黄者,加栀子9克,麦门冬12克,白茅根30克。

肝郁化热:月经提前,量或多或少,色紫红有块,质黏稠。

心烦易怒,乳房、胸肋、小腹胀痛,口苦咽干,舌质红,苔黄薄,脉弦数。

治宜清肝解郁调经,药用丹栀逍遥散加减。

牡丹皮、白芍、生地黄各15克,栀子、当归、白术、茯苓、香附、川楝子各12克,柴胡、薄荷各9克。

加减用药:乳房胀痛有块者,加王不留行、荔枝核各12克,丝瓜络、橘核各9克;经行不畅、血块多者,加丹参15克,泽兰18克,川芎9克;口干目眩、失眠者,加菊花9克,石决明15克,生牡蛎30克。

阴虚血热:月经提前,量少色红,质黏稠。

中医妇科常见病资料

中医妇科常见病资料

中医妇科常见病资料一、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提前7至10天,经期正常,连续2个月经周期以上者。

(一)虚证(气虚)1、脾气虚证。

补脾益气、固冲调经。

补中益气汤加减。

2、肾气虚证。

补益肾气、固冲调经。

左归丸:熟地、山药、枸杞、山茱萸、菟丝子、鹿胶、龟胶、牛膝。

加五味子、远志、人参。

(二)实证(实热)1、阴虚血热证:养阴清热、凉血调经。

两地汤:生地黄、玄参、麦冬、阿胶、白芍。

月经量少加山药、枸杞、首乌。

虚热重加龟板。

2、阳盛血热:清热降火、凉血调经。

清经散。

牡丹皮、地骨皮、白芍、熟地黄、青蒿、黄柏、茯苓。

月经过多者去茯苓、加地榆、茜草根。

经行腹痛加蒲黄、三七、五灵脂。

3、肝郁化热证。

清肝解郁、凉血调经。

丹栀逍遥散。

经行不畅夹血块加泽兰、益母草。

二、月经后期:月经周期错后1周以上,甚至3至5月一行,经期正常,连续2个月月经周期以上者。

(一)虚证1、肾虚:补肾益气、养血调经。

大补元煎:补气升陷、年老体虚。

人参、山药、熟地、杜仲、当归、山茱萸、枸杞、升麻、鹿角胶。

月经错后过久者加肉桂、牛膝温经活血、引血下行。

2、血虚:补血养营、益气调经。

八珍汤加五味子、黄芪、远志。

月经量少去五味子加丹参、鸡血藤。

3、虚寒证:温经扶阳,养血调经。

大营煎。

当归、熟地黄、枸杞、甘草、杜仲、牛膝、肉桂。

4、实寒证:温经散寒、活血调经。

温经汤:肉桂、吴茱萸、川芎、当归、白芍、牡丹皮、干姜、半夏、麦冬、人参、甘草、阿胶。

月经过少加牡丹皮、益母草、鸡血藤.(二)实证1、气滞血瘀:桃红四物汤。

小腹胀痛加延胡索、柴胡、枳壳、月经量少加鸡血藤。

2、痰湿证:苍附二陈汤。

加当归、川芎养血活血。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周期提前7至10天或错后7至14天,经期正常,连续3个周期以上者。

(一)虚证1、肾虚证:补益肾气、养血调经。

左归丸:熟地、山药、枸杞、山茱萸、菟丝子、鹿胶、龟胶、牛膝。

2、脾虚证:补脾益气、养血调经:归脾汤。

(二)实证1、肝郁证:疏肝解郁、和血调经。

月经提前的中医辨证与治疗

月经提前的中医辨证与治疗

月经提前的中医辨证与治疗之前很多女性听友找我咨询经期例假方面的问题,接下来就用一两周的时间,具体细致的讲一下,今天先讲一下月经提前,也叫月经先期,一般来说经期提前一周左右、而且长期如此,就可以定义为月经先期了。

个人经验来说,单纯的月经提前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如果月经提前并且伴有月经量过多,有大概率会发展为崩漏,西医上叫子宫出血,这个时候就需要及时治疗了。

主要病机是冲任不固,经血失于制约,月经提前而至。

比较常见的证型有气虚和血热。

气虚主要分为脾气虚和肾气虚两种。

脾气虚;这一类的女性平时身体虚弱,再加上劳累过度,情志上忧思不解,长期胃口不好,损伤脾气,脾气不足,脾主统血的功能失常,导致冲任不固,所以月经提前而至;脾虚型的经期提前,一般月经色比较淡,接近于粉红色,而且质地比较稀薄;脾虚中气不足呢,人看起来没有精神,容易累,身体容易困乏,气短懒言,另外这类女性普遍吃得少,大便溏稀,舌质淡红,舌苔比较薄白;对于脾气虚经期提前的治疗以补脾益气,固冲调经为主。

个人临床上常用的方剂以补中益气汤为主。

如果月经过多,自然不用当归,要重用黄芪、党参以益气摄血;如果大便溏稀,可以加入怀山药、砂仁、薏苡仁来扶脾止泻。

单纯的脾虚女性并不多,很多都是心脾两虚,这类女性除了经期提前之外,还会伴有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四肢倦怠,舌淡苔薄,这些症状,治疗要养心健脾,固冲调经。

比较典型的方剂有归脾汤。

肾气虚主要是由于房事过度,或者是久病伤肾,肾气虚弱不能制约经血,导致月经提前而至。

临床上主要症状是经期提前,但是量很少,颜色呢比较暗淡,质地清稀,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另一个比较明显的症状就是小便次数多,脸色暗淡皮肤比较粗糙,舌质淡黯,苔薄白。

具体病机来看,“冲任之本在肾”,肾气不足,冲任不固,所以月经提前;肾虚精血不足,所以经量少,经色淡黯,质稀;腰为肾之府,肾主骨,肾虚导致腰酸腿软;肾虚精血不足,髓海失养,所以头晕耳鸣;肾虚气化失常,所以小便频数;肾虚则肾水之色上泛,所以脸色晦黯或有黯斑。

女性血热-气虚型月经先期中医中药治疗

女性血热-气虚型月经先期中医中药治疗

女性血热\气虚型月经先期的中医中药治疗【摘要】月经周期提前七天以上,连续发生三个月以上,甚至一月两潮者、称为“月经先期。

”亦称“经期超前”或“经早”。

此病最早载于《千金要方》。

【关键词】月经先期;病因;血热月经先期主要由血热致血海不因而致。

经量多,色紫红,质稠者为实热;经量少,色红质淡为虚热;量或多或少,色红或紫,挟有淤血块者为郁热;量多,色淡质稀者为气虚。

1血热型1.1实热型:多见于青壮年,素体阳盛者。

1.1.1临床表现:主症:月经先期,量多,质稠,色紫红或深红。

兼症:心胸烦闷,面赤口干,欲冷饮,便干溲黄。

舌红苔黄燥,脉滑数或洪数。

1.1.2辨证分析:邪热炽盛,迫血妄行,故月经先期量多。

血受热灼,则质稠色紫红或深红。

邪热内扰则心胸烦闷。

火性炎上则面赤。

火灼津液则口干;欲冷饮且便干溲黄。

舌红苔黄燥,脉滑数或洪数主体内热盛。

1.1.3治则治法:清热凉血,调经。

选方用药:清经散。

丹皮、地骨皮、青苗、黄柏、白芍、熟地、茯苓。

方中丹皮、地骨皮、青蒿、黄柏清热解血;熟地,白芍养血敛阴;茯苓除烦安神,共同达到火不可任其有余,水断不可使之不足之目的。

另外此病还可运用先期汤,苓连四物汤加减治疗。

必要时可去茯苓,酌加茜草炭,焦芥穗等,一两味止血而不留淤血之品。

1.2虚热型:多见于育龄期妇女。

1.2.1临床表现:主症:月经先期,量少,质稠,色红。

兼症:手足心热且以夏日尤甚,颧红,潮热。

舌红少苔,脉细数。

1.2.2辩证分析:阴虚火旺,虚火迫血,妄行则月经先期,量少。

虚热灼血,则经血红而质稠。

手足心热,颧红,潮热,舌红少苔,脉细数均为阴虚内热之征。

1.2.3治则治法:养阴清热,调经。

选方用药:两地汤。

地骨皮、生地、麦冬、白芍、元参、阿胶。

方中地青皮、生地养阴清热;麦冬、白芍、元参养阴敛阴;阿胶养血止血。

方中五味滋阴养血,仅一味清虚热,目的在于水盛火自平也,此病还可选用地骨皮饮加减治疗。

1.3郁热型:由肝疏泄太过,化火而致。

月经先期中医辨证论治方法

月经先期中医辨证论治方法

月经先期中医辨证论治方法月经不调主要分为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不规则等情况,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或20天左右一行,连续发生2个周期或以上称为月经先期,中医认为本病的病因主要是气虚和血热。

气血则统摄无权,冲任不固;血热则热扰冲任,伤及胞宫,血海不宁,均可使月经先期而至。

月经先期是中医辨证名,也就是月经提前的意思,一般提前7天以上,连续2个周期提前才是。

月经提前属于月经不调的一种,常与月经过多一起出现,严重者会出现经期血崩,因此不要以为是小毛病,中医辨证治疗见效快。

1.肝郁血热型:经量或多或少,经期正常或延长,经血呈现紫红色,有血块。

组方:龙胆草、生地黄、夏枯草、柴胡、白芍、当归、菊花、丹皮、薄荷(后下)、茺蔚子、丹参、栀子、炙甘草、白术、茯苓。

用法:加水煎3次,把药液混合后分3次温服,每日使用l剂。

2.肝气郁滞型:经期腹痛、胸痛、胀气,情绪低落、抑郁、组方:柴胡、苍术、生姜、佛手、菊花、茯苓、山楂、厚朴、青皮、枳壳、白芍、陈皮、香附、鸡内金、神曲、合欢皮、当归、半夏、川芎、丹参、旋复花、郁金、夜交藤、代赭石、甘草。

用法:每日1剂,分三次服用。

3.肝郁火型:经期提前,有腹痛,乳房压痛的现象,心里觉得烦躁,易怒配方:龙胆草、生地黄、夏枯草、柴胡、茯苓、菊花、白芍、当归、白术、乌药、川楝子、丹皮、陈皮、栀子、甘草、黄芩。

用法:一剂药分别用水煎3次,然后把所有药液混合,分3次服,每日l剂。

4.阴虚火旺型:经量或多或少,颜色暗红或紫红,血液粘稠,手心脚心发热组方:山茱萸、地骨皮、山药、茯苓、熟地黄、玄参、白芍、当归、麦冬、生地黄、阿胶(烊化分服)、秦艽、鳖甲、丹皮、青蒿、银柴胡、何首乌、知母。

用法:加水煎服,每日1剂,每天三次。

月经对于女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月经出现问题会引起很多疾病,首先受到影响的就是生育问题,月经不正常是无法怀孕的,因此,女性出现月经问题药及时治疗,不要以为拖着就可以自己好转,如果引起其它并发症,就更加难医治了。

月经提前,肾阴虚血热证宜补肾养阴清热

月经提前,肾阴虚血热证宜补肾养阴清热

月经提前,肾阴虚血热证宜补肾养阴清热一般来说,月经这位老朋友是有信用的,总是如约而至。

但有的时候老朋友却有些迫不及待,提前到了。

如果提前的时间超过了7天,甚至1个月来2次月经,而且连续2个月经周期以上的,就属于月经提前了。

中医将月经提前称为“月经先期”、“经行先期”、“经期超前”、“经早”。

如果月经提前没有超过7天,或者偶尔1次提前超过7天,没有其他身体不舒服的,不算月经提前。

是什么原因让老朋友心急火燎,急不可耐呢?是血热和气虚。

正常情况下,人体阴阳是平衡的,身体不寒不热,血液在气的约束和推动下,按照既定的轨道静静的流淌,不快也不慢。

如果肾阴虚损,就会产生虚热,热会加速血液的运行速度,中医将这种情况叫做血热妄行,在身体表现出的症状可能是各种出血,女性朋友就可能出现月经提前。

女性朋友的血液中有热、有火,就会让老朋友不得安宁,提前行动,那就是月经提前了。

血液的运行和气有密切的关系,“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气是血液运行的动力,血液是在气的推动下运行的;气还有约束血液的功能,血液之所以能在经脉内正常的运行,还要靠气来约束,如果气虚不能约束血液,血液很可能就跑到经脉外面去了,在身体上表现出来的症状也是出血,在女性朋友就可能表现为月经提前,这种情况叫“气不摄血”。

气的根本是什么呢?是肾气,因为肾是主藏的,肾气的藏就是使人体的各种生命物质能够固摄住,不流失。

明白了月经提前的形机理,下面看看怎么治疗。

月经提前,肾阴虚血热证宜补肾养阴清热主要证候:月经提前,量少色红,质稠,伴有手足心热,两颧潮红,咽干口燥,小便短黄,大便干燥,舌质红,舌苔少,脉细数。

治法:补肾养阴,清热调经。

方药:两地汤。

生地黄15克,地骨皮15克,玄参15克,麦冬10克,白芍15在,阿胶10克。

上述药物除阿胶外,水煎取500毫升,去掉药渣,将阿胶放入煎好的药液中化开,分3次于饭前1小时温服。

每天1剂。

中成药:六味地黄丸,每次6克,每天2次,温开水送服。

国医大师治疗妇科病经验分享(1)月经先期

国医大师治疗妇科病经验分享(1)月经先期

国医大师治疗妇科病经验分享(1)月经先期
月经先期是指的是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或者10到20天就来一次月经,连续两个或两个周期以上者。

也称经行先期、经早、经水不及期等,常与月经过多并发。

病因病机主要为气虚和血热,宋代《妇人大全良方·调经门》指出本病病机是由于“过于阳则前期而来”。

气虚统摄无权,则冲任不固;血热热扰冲任,伤及胞宫,则血海不宁,均可使月经先期而至,严重的时候还会发展成崩漏,应该及时治疗。

治疗上气虚则益气固冲,血热则清热调经,平时要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

忌服辛辣刺激、温燥动血之物。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月经频发。

本文介绍国医大师班秀文治疗月经先期医案,如下:
注意:本文所涉及药方、验方、穴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作为处方使用,请勿盲目试用!本人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必备助理中医妇科学详解

必备助理中医妇科学详解

月经病一、月经先期:1.气虚证1)脾气虚证:补脾益气、摄血调经-补中益气汤、归脾汤2)肾气虚证:补益肾气、固冲调经-固阴煎、归肾丸2.血热型1)阳盛血热:清热凉血调经-清经散2)阴虚血热:养阴清热调经-两地汤3)肝郁血热:疏肝清热、凉血调经-丹栀逍遥散二、月经后期:1)肾虚证:补肾养血调经-当归地黄饮2)血虚证:补血益气调经-大补元煎3)血寒证:①虚寒型:扶阳祛寒调经-温经汤《金匱要略》艾附暖宫丸②实寒型:温经散寒调经-温经汤《妇人良方大全》4)气滞证:理气行滞调经-乌药汤5)痰湿证:燥湿化痰、活血调经-芎归二陈汤三、月经先后无定期1)肝郁证:疏肝理气调经-逍遥散2)肾虚证:补肾调经-固阴煎3)脾虚证:补脾益气、养血调经-归脾汤四、月经过多:1)气虚证:补气摄血固冲-举元煎、安冲汤2)血热证:清热凉血、固冲止血-保阴煎加地榆、茜草3)血瘀证:活血化瘀止血-失笑散加益母草、茜草、三七五、月经过少:1)肾虚证:补肾益精、养血调经-归肾丸、当归地黄汤2)血虚证:养血益气调经-滋血汤、小营煎3)血瘀证:活血化瘀调经-桃红四物汤、通瘀煎4)痰湿证:化痰燥湿调经-苍附导痰丸、二陈芎归汤六、经期延长:1)气虚证:补气摄血、固冲调经-举元煎加阿胶、艾叶、乌贼骨2)虚热证:养阴清热止血-两地汤合二至丸、四乌贼骨一藘茹丸或固经丸3)血瘀证:活血祛瘀止血-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加味、桂枝茯苓丸七、经间期出血:1)肾阴虚证:滋肾养阴、固冲止血-两地汤合二至丸、一阴煎2)脾气虚证:健脾益气、固冲摄血-归脾汤3)湿热证:清热利湿、固冲止血-清肝止淋汤去阿胶、红枣,加小蓟、茯苓4)血瘀证:化瘀止血-逐瘀止血汤八、崩漏:(一)脾虚证:补气摄血、固冲止崩-固本止崩汤(二)肾虚证1)肾气虚:补肾益气、固冲止血-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党参、黄芪、阿胶2)肾阳虚:温肾益气、固冲止血-右归丸+党参、黄芪、田七3)肾阴虚:滋肾益阴、固冲止血-左归丸合二至丸、滋阴固气汤(三)血热证1)虚热证:养阴清热、固冲止血-上下相资汤2)实热证:清热凉血、固冲止血-清热固经汤(四)血瘀证:活血化瘀、固冲止血-逐瘀止血汤、将军斩关汤九、闭经:1)气血虚弱:益气养血调经-人参养荣汤2)肾气亏损:补肾益气、调理冲任-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加淫羊藿、紫河车3)阴虚血燥:养阴清热调经-加减一阴煎加丹参、黄精、女贞子、制香附4)气滞血瘀:理气活血、祛瘀通经-血府逐瘀汤或膈下逐瘀汤5)痰湿阻滞:健脾燥湿化痰、活血调经-四君子汤合苍附导痰丸加当归、川芎十、痛经:1)气滞血瘀:理气行滞、化瘀止痛-膈下逐瘀汤2)寒凝血瘀:温经散寒、化瘀止痛-少腹瘀汤汤、温经散寒汤3)湿热瘀阻: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清热调血汤加车前子、薏仁、败酱草4)气血虚弱:益气养血、调经止痛-圣愈汤、黄芪建中汤、养血和血汤5)肾气亏损:补肾益精、养血止痛-益肾调经汤、调肝汤6)阳虚内寒:温经扶阳、暖宫止痛-温经汤《金匮要略》加附子、艾叶、小茴香十一、经行乳房胀痛:1)肝气郁结:疏肝理气、和胃通络-逍遥散加麦芽、青皮、鸡内金2)肝肾亏虚:滋肾养肝、和胃通络一贯煎/滋水清肝饮+麦芽、鸡内金3)胃虚痰滞:健胃祛痰、活血止痛-四物汤合二陈汤去甘草十二、经行头痛1)肝火证:清热平肝熄风-羚角钩藤汤2)血瘀证:化瘀通络-通窍活血汤3)痰湿中阻:燥湿化痰、通络止痛-半夏白术天麻汤4)血虚证:养血益气-八珍汤加首乌、蔓荆子十三、经行感冒:1)风寒证:解表散寒、和血调经-荆穗四物汤2)风热证:疏风清热、和血调经-桑菊饮3)邪入少阳:和解表里-小柴胡汤十四、经行身痛:1)血虚证:养血益气、柔筋止痛-当归补血汤加白芍、鸡血藤、丹参、玉竹2)血瘀证:活血通络、益气散寒止痛-趁痛散十五、经行泄泻:1)脾虚证:健脾渗湿、理气调经-参苓白术散2)肾虚证:温阳补肾、健脾止泻-健固汤合四神丸十六、经行浮肿:1)脾肾阳虚:温肾化气、健脾利水-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2)气滞血瘀:理气行滞、养血调经-八物汤加泽泻、益母草十七、经行吐衄:1)肝经郁火:清肝调经-清肝引经汤2)肺肾阴虚:滋阴养肺-顺经汤、加味麦门冬汤十八、经行情志异常1、心血不足—补血养心、安神定志—甘麦大枣汤合养心汤去川芎、半夏2、肝经郁热—清肝泻热、解郁安神—丹栀逍遥散加川楝子、龙齿、代赭石3、痰火上扰—清热化痰、宁心安神——生铁落饮加郁金、川连十九、绝经前后诸症:1)肾阴虚:滋养肾阴、佐以潜阳-左归丸合二至丸加制首乌、龟甲2)肾阳虚:温肾扶阳-右归丸3)肾阴阳俱虚:阴阳双补-二仙汤合二至丸加菟丝子、何首乌、龙骨、牡蛎二十、带下过多:1)脾虚证:健脾益气、升阳除湿-完带汤2)肾阳虚:温肾培元、固摄止带-内补丸3)阴虚夹湿:滋肾益阴、清热利湿-知柏地黄汤4)湿热下注:清热利湿、解毒杀虫-止带方5)热毒蕴结: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加土茯苓、败酱草、鱼腥草、薏仁二十一、带下过少:1)肝肾亏损:滋补肝肾、养精益血-左归丸加知母、肉苁蓉、紫河车、麦冬2)血枯瘀阻:补血益精、活血化瘀-小营煎加丹参、桃仁、牛膝二十二、妊娠恶阻:1)脾胃虚弱:健脾和胃、降逆止呕-香砂六君子汤2)肝胃不和:清肝和胃、降逆止呕-橘皮竹茹汤或苏叶黄连汤加姜半夏、枇杷叶、竹茹二十三、妊娠腹痛:1血虚证:养血安胎止痛-当归芍药散加首乌、桑寄生2气滞证:疏肝解郁、养血安胎-逍遥散3虚寒证:暖宫止痛、养血安胎-胶艾汤加巴戟天、杜仲、补骨脂4血瘀证:养血活血、补肾安胎-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二十四、胎漏胎动不安:1)肾虚证:补肾健脾、益气安胎-寿胎丸加党参、白术或滋肾育胎丸2)血热证:清热凉血、养血安胎-保阴煎或当归散3)气血虚弱:补气养血、固肾安胎-胎元饮4)血瘀证:活血消瘕、补肾安胎-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二十五、滑胎:(一)肾虚证1)肾气不足:补肾健脾、调理冲任-补肾固冲丸2)肾阳亏损:温补肾阳、固冲安胎-肾气丸去泽泻+菟丝、杜仲、白术3)肾精亏虚:补肾填精、固冲安胎-育阴汤(二)气血虚弱:益气养血、固冲安胎-泰山磐石散(三)血热证:清热养血、滋肾安胎-保阴煎合二至丸加白术(四)血瘀证:祛瘀消瘕、固冲安胎-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五)脾肾虚弱:补肾健脾、养血安胎-安奠二天汤二十六、子肿:1)脾虚证:健脾利水-白术散加砂仁或健脾利水汤2)肾虚证:补肾温阳、化气行水-真武汤或肾气丸3)气滞证:理气行滞、除湿消肿-天仙藤散或正气天香散二十七、子淋:1)阴虚津亏:滋阴清热、润燥通淋-知柏地黄丸加麦冬、五味子、车前子2)心火偏亢:清心泻火、润燥通淋-导赤散加玄参、麦冬3)湿热下注:清热利湿、润燥通淋-加味五苓散二十八、产后发热:1)感染邪毒: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或解毒活血汤2)外感证:养血祛风、疏解表邪-荆穗四物汤加防风、苏叶或参苏饮3)血瘀证:活血化瘀、和营退热-生化汤或桃红消瘀汤4)血虚证:补血益气、和营退热-补中益气加地骨皮二十九、产后腹痛:1)气血两虚:补血益气、缓急止痛-肠宁汤或内补当归建中汤或当归生姜羊肉汤2)瘀滞子宫:活血祛瘀、温经止痛-生化汤加益母草或散瘀定疼汤或补血定痛汤三十、产后身痛:1)血虚证:养血益气、温经通络-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当归、秦艽、丹参、鸡血藤2)风寒证:养血祛风、散寒除湿-独活寄生汤或趁痛汤或防风汤3)血瘀证:养血活血、化瘀祛湿-身痛逐瘀汤4)肾虚证:补肾养血、强腰壮骨-养荣壮肾汤加秦艽、熟地三十一、产后恶露不绝:1)气虚证:补气摄血固冲-补中益气汤加艾叶、阿胶、益母草2)血瘀证:活血化瘀止血-生化汤加益母草、炒蒲黄3)血热证:养阴清热止血-保阴煎加益母草、七叶一枝花、贯众三十二、癥瘕:1)气滞血瘀:行气活血、化瘀消瘕-香棱丸或大黄庶虫丸2)痰湿瘀结:化痰除湿、活血消瘕-苍附导痰汤合桂枝茯苓丸3)湿热瘀阻:清热利湿、化瘀消瘕-大黄牡丹汤4)肾虚血瘀:补肾活血、消瘕散结-补肾祛瘀方或益肾调经汤三十三盆腔炎:(一)急性1)热毒炽盛:清热解毒、利湿排脓-五味消毒饮合大黄牡丹汤2)湿热瘀结:清热利湿、化瘀止痛-仙方活命饮加苡仁、冬瓜仁(二)慢性1)湿热瘀结:清热利湿、化瘀止痛-银甲丸或当归芍药散加丹参、冬青、忍冬藤、田七片2)气滞血瘀: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膈下逐瘀汤3)寒湿凝滞:祛寒除湿、活血化瘀-少腹逐瘀汤4)气虚血瘀:益气健脾、化瘀散结-理冲汤三十四、不孕症:1)肾虚:肾气虚证:补肾益气、温养冲任-毓麟珠肾阳虚证:温肾暖胞、调补冲任-温胞饮或右归丸肾阴虚证:滋肾养血、调补冲任-养精种玉汤2)肝气郁结:疏肝解郁、理血调经-百灵调肝汤或开郁种玉汤3)瘀滞胞宫:逐瘀荡胞、调经助孕-少腹/膈下逐瘀汤4)痰湿内阻:燥湿化痰、行滞调经-苍附导痰丸三十五、阴痒:1)肝经湿热:清热利湿、杀虫止痒-龙胆泻肝汤或萆薢渗湿汤,外用蛇床子散2)肝肾阴虚:滋阴补肾、清肝止痒-知柏地黄丸加当归、栀子、白藓皮三十六、阴挺(子宫脱垂)1)气虚证: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补中益气汤加金樱子、杜仲、续断2)肾虚证:补肾固脱、益气升提-大补元煎加黄芪。

中医对月经先期的诊断与治疗

中医对月经先期的诊断与治疗

中医对月经先期的诊断与治疗月经来潮比正常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则1月两行,连续出现3个月经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先期”,亦称“经期超前”、“经早”等。

月经仅提前3~5天,或偶尔提前1次,又无任何不适者,不作月经先期论。

一、病因病机(1)气虚不摄:饮食不节,劳累过度,思虑伤脾等,致使中气不足,统摄无权,冲任不固,月经先期而下。

(2)阳盛血热:素体阳盛,或过食辛烈助阳之品,热邪伏于冲任,迫血先期而下。

(3)肝经郁热:郁怒伤肝,郁久化火,下扰血海,迫血下行,致使月经先期而至。

(4)阴虚内热:素体阴虚或久病伤阴,失血过多,房劳损精,阴亏火旺,扰及冲任,血海不宁,经血先期而下。

(5)肾气不固:素体肾虚,或久病伤肾,房劳过度,屡屡坠胎,致肾气亏损,封藏失职,月经提前而行。

(6)瘀血阻滞:气机阻滞日久,或经期、产后不慎避忌,以致瘀血阻滞胞官,新血不安而先期妄行。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1.临床表现月经先期,是指月经周期缩短到21天以内,甚至1月两行者。

若周期仅提前3~5天,身体并无其他不适,仍属正常范围。

偶尔一次提前,以后仍按时来潮者,不作病论。

2.诊断(1)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半月余一行,连续3次以上。

(2)月经周期提前半月,应与经间期出血、青春期、更年期月经先期相鉴别。

三、辨证施治1.气虚型【辨证】月经周期提前,经量增多,经色淡,质稀。

神疲肢倦,或小腹空坠,纳少便溏。

舌质淡,脉细弱。

【施治】补气摄血调经。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党参25 g,北黄芪15 g,炙甘草9g,当归12 g,陈皮6g,升麻15 g,柴胡6g,白术15 g,茯苓20 g,龙眼肉15 g。

水煎服。

【加减】若兼见腰骶酸痛、夜尿多者,为脾肾气虚,宜脾肾双补,原方去升麻、柴胡、陈皮,加菟丝子、熟地黄、山茱萸、续断、杜仲之类,以补肾固冲。

2.实热型【辨证】月经提前,经量较多,经色深红或紫红,质稠浓。

或面红口干,心胸烦躁,大便干结,小便短赤。

舌质红,苔黄,脉数。

中医妇科学知识要点总结

中医妇科学知识要点总结

中医妇科学知识要点总结妇科学是中医的重要学科之一。

你知道中医妇科学都有哪些重要的知识点吗?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中医妇科学知识点。

欢迎阅读。

一、月经先期1.气虚证:补脾益气、固冲调经-补中益气汤2.血热型1)阳盛血热型:清热凉血调经-清经散2)肝郁化热证:清肝解郁调经-丹栀逍遥散3)阴虚血热型:养阴清热调经-两地汤二、月经后期1)血寒型:温经散寒、活血调经-温经汤2)虚寒型:温经扶阳、养血调经-艾附暖宫丸3)血虚型:补血养营、益气调经-大补元煎4)气滞型:理气行滞、活血调经-乌药汤三、月经先后无定期1)肝郁型:疏肝解郁、和血调经-逍遥散2)肾虚型:补益肾气、养血调经-固阴煎四、月经过多1)气虚型:补气摄血、固冲止血-举元煎2)血热型:清热凉血、固冲止血-保阴煎地榆、槐花3)血瘀型:活血化瘀、固冲止血-失笑散五、月经过少1)血虚型:补血益气调经-滋血汤2)肾虚型:补肾养血调经-归肾丸3)血瘀型:活血化瘀调经-桃红四物汤4)痰湿型:化痰燥湿调经-苍附导痰丸六、经期延长1)血瘀型:活血祛瘀、固冲调经-桃红四物汤失笑散2)阴虚血热型:养阴清热、凉血调经-两地汤二至丸七、经间期出血1)肾阴虚型:滋肾益阴、固冲止血-两地汤二至丸2)湿热型:清热除湿、凉血止血-清肝止淋汤3)血瘀型:化瘀止血-逐瘀止血汤八、痛经1)气滞血瘀型:行气活血、祛瘀止痛-膈下逐瘀汤2)寒凝胞中阴虚内寒证:温经散寒、祛瘀止痛-温经汤寒湿凝滞证:温经除湿、化瘀止痛-少腹逐瘀汤苍术茯苓3)湿热下注型: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清热调血汤4)气血虚弱型:补气养血、和中止痛-圣愈汤5)肾气虚损型:补肾填精、养血止痛-调肝汤九、闭经1)肝肾不足:补肾养肝调经-归肾丸鸡血藤、首乌2)气血虚弱:补气养血调经-人参养荣汤3)阴虚血燥:养阴清热调经-一阴煎4)气滞血瘀:理气活血、祛瘀调经-血府逐瘀汤5)痰湿阻滞:豁痰除湿、调气活血通经-苍附导痰丸合佛手散十、崩漏1)虚热证:滋阴清热、止血调经-保阴煎2)实热证:清热凉血、止血调经-清热固经汤沙参3)肾阳虚证:温肾固冲、止血调经-右归丸4)肾阴虚证:滋水益肾、止血调经-左归丸合二至丸5)脾虚:补气摄血、养血调经-固本止崩汤6)血瘀:活血化瘀、止血调经-四物汤合失笑散十一、经行泄泻1)脾虚:健脾益气、化湿调经-参苓白术散2)肾虚:温肾扶阳、暖土固肠-健固汤合四神丸十二、经行吐衄1)肝经郁火:疏肝清热、引血下行-清肝引经汤2)肺肾阴虚:滋肾润肺、引血下行-顺经汤十三、绝经前后诸症1)肾阴虚:滋肾益阴、育阴潜阳-左归丸2)肾阳虚:温肾壮阳、填精养血-右归丸理中丸1)脾虚:健脾益气、升阳除湿-完带汤2)肾虚:温肾培元、固涩止带-内补丸3)湿热下注:清利湿热-止带方4)湿毒蕴结:清热解毒除湿-五味消毒饮5)阴虚夹湿:滋阴益肾、清热祛湿-知柏地黄丸。

月经先期的验方

月经先期的验方

月经先期的验方月经先期[辨病论治]一、辨病要点临床实践中,部分月经先期患者,仅见月经周期提前,余无他证可供中医辨证,病史资料亦难于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素体状况未见异常。

此时,就应注意把握本病主体病机的普遍性规律,辨病论治,遣方用药。

二、治疗方法1.养阴益气汤(《中医妇科治疗学》)组成:泡参、丹参、地骨皮、白芍、黄柏、麦冬、五味子。

功效:养阴益气,清热凉血。

此方原治月经先期气虚偏热者。

因血热所致先期多伴经血量多,且易继发气随血耗。

阴随血伤的机变,本方不仅清热凉血,又针对血热的主体病机,用泡参伍麦冬、五味子含生脉散气阴双补之意。

方药精当,多面兼顾,是以宜于月经先期无它证可辨者服之。

2.何子淮验方(《全国名医妇科验方集锦》)组成:桑叶15g,生地15g,地骨皮15g,槐米12g,丹皮lOg,玄参12g,生白芍12g。

.炒玉竹15g,紫草根15g。

功效。

养阴清热凉曲.。

此方原治月经超前,量多色鲜者。

以其具养阴清热凉血,“潜移默夺子宫清凉而血海自固”之功,于血热致月经先期的主要病机相宜,故选用于此。

因黄体不健表现为月经先期者,月经提前是标证,是现象;黄体不健是根本,是本质。

只有改善、健全黄体功能,方能治愈疾病。

因而结合上述有关健全黄体功能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成果,“辨病施治”,实为治疗本类型月经先期患者的有效途径之一。

兹举孙宁诠补肾调周法,以资临证参考。

经后期(周期第4一u天),滋肾调气血。

基本方用药:女贞子、旱莲草、当归、丹参、制香附、木香、乌药、泽泻。

经间期(排卵前3天一后3天),温阳通络,行气活血。

基本方用药:桂枝、肉桂、葛根、红花、当归、丹参、制香附、木香、乌药、泽泻。

经前期(周期第17—28天),滋肾温肾,气血双调。

基本方用药:仙灵脾、仙茅、女贞子、旱莲草、当归、丹参、制香附、木香、乌药、泽泻。

月经期(行经期l一4天),行气活血调经。

基本方用药:桃仁、红花、川牛膝、苏梗、当归、丹参、制香附、木香、乌药、泽泻。

中医妇科学月经病总结

中医妇科学月经病总结

月经病总结•月经先期口气虚1.脾气虚证:妇科证候:经行提前,经血量多,色淡红,质清稀。

全身证候:神疲肢倦,气短懒言,小腹空坠,纳少便溏。

舌脉:舌淡红,苔薄白,脉缓弱。

治法:补脾益气,固冲调经方药:补中益气汤2.肾气虚证:妇科证候:周期提前,经量或多或少,色淡黯,质清稀。

全身证候: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小便频数,面色晦黯。

舌脉:舌淡黯,苔白润,脉沉细。

治法:补肾益气,固冲调经方药:固阴煎《景岳全书》血热1.阴虚血热证:妇科证候:经来先期,量少或量多,色红质稠。

全身证候:颧赤唇红,手足心热,咽干口燥。

舌脉: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凉血调经方药:两地汤《傅青主女科》2.阳盛血热证:妇科证候:经来先期,量够,色深红或紫红,质粘稠。

全身证候:心胸烦闷,渴喜冷饮,大便燥结,小便短赤,面色红赤。

舌脉:舌红,苔黄,脉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降火,凉血调经方药:清经散《傅青主女科》3.肝郁化热:妇科证候:月经提前,量或多或少,色深红或紫红,质稠,经行不畅,或有块。

全身证候:经前乳房、胸胁、少腹胀痛,烦躁易怒,口苦咽干。

舌脉: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解郁,凉血调经方药:丹栀逍遥散《女科撮要》•月经后期口1.肾虚:妇科证候:周期延后,量少,色黯淡,质清稀,或带下清稀。

全身证候: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带下清稀,面色晦黯,或面部黯斑。

舌脉:舌淡黯,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补肾益气,养血调经方药:大补元煎《景岳全书》2.血虚:妇科证候:周期延后,量少,色淡,质清稀,或小腹绵绵作痛。

全身证候:小腹空痛,头晕眼花,心悸失眠,皮肤不润,面色苍白或萎黄,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舌脉:舌淡,脉细弱。

治法:补血养营,益气调经方药:人参养荣汤《和剂局方》3.血寒--虚寒证:妇科证候:月经延后,量少,色淡,质清稀,小腹隐痛,喜暖喜按。

全身证候:腰酸无力,小便清长,面色胱白。

舌脉:舌淡,苔白,脉沉迟或细弱。

治法:温经散寒,养血调经方药:(大)温经汤《金匮要略》(大营煎)4.血寒--实寒证:妇科证候:周期延后,量少,色黯有块,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

血热所致 虚所致月经先期治方

血热所致 虚所致月经先期治方

血热所致虚所致月经先期治方
*导读:血热所致月经先期处方:丹皮15克,地骨皮15克,生地20克,青蒿10克,柴胡10克,栀子10克,茯苓20克,白术15克,当归……
血热所致月经先期
处方:丹皮15克,地骨皮15克,生地20克,青蒿10克,柴胡10克,栀子10克,茯苓20克,白术15克,当归15克,黄柏10克,甘草6克。

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经前一周开始服用。

加减:伴乳房胀满者加郁金15克,薄荷10克;伴有血块、少腹痛者加桃仁10克,红花6克,益母草20克;伴阴虚者加玄参15克,阿胶10克,枸杞15克。

气虚所致月经先期
处方:人参、白术、当归、白芍、枸杞、乌贼骨、牡蛎各15克,黄芪、熟地各30克,茯苓20克,远志10克,甘草6克。

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经期即可开始服用,每月服10剂为一疗程,连服3个疗程。

按 1.月经先期在临床上往往与月经量多同时出现,月经每月提前一周以上或一月两潮的才为月经先期。

2.月经先期多属于西医的功能性子宫出血。

血热所致月经先期临床表现为月经量多、质黏稠,伴心胸烦闷、口渴喜冷饮、小
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脉数等热象;而气虚所致气不摄血的月经先期临床表现为月经量多、色淡质稀,伴有神疲气短、心悸失眠、小腹有空坠感、舌质淡、苔薄白、脉细乏力等气血不足之象。

3.治疗前可通过妇检排除器质性病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月经病小知识月经先期阴虚血热的代表...
中医治月经病小知识
月经先期阴虚血热的代表方药为两地汤;
月经量多色红血热,代表方为保阴煎;
月经过多气虚证,代表方举元煎;
月经后期的血虚寒证,治法为扶阳祛寒调经,主方为温经汤或艾附暖宫丸;
月经后期血瘀气滞证,选方血府逐瘀汤;
月经过少血瘀证,可选方桃红四物汤;
月经过少痰湿证,可选用苍附导痰丸;
月经过少肾虚证,宜用归肾丸补肾为主;
月经过少血虚证,宜用滋血汤补血为主;
月经先后无定期的病因一是肝郁,一是肾虚。

肝郁有热可选方加味逍遥散,肾虚证代表方药为固阴汤;
崩漏的主要病机是冲任不固,治崩漏三法为“塞流、澄源、复旧”,但当灵活应用,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崩漏肾阴虚代表方药为左归丸;
崩漏脾气虚证的代表方为固本止崩汤;
崩漏肾气虚证,代表方加减苁蓉莬丝子丸;
崩漏实热证,可首选清热固经汤;@快问中医
崩漏血瘀证,可选方四物汤合失笑散;
经间期出血肾阴虚证,可选用两地汤或两地汤合二至丸;经间期出血湿热证,可选用清肝止淋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