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主体说明

合集下载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主题说明 初中数学《 定义与命题》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主题说明 初中数学《 定义与命题》

《定义与命题》主题说明
想一想
辩一辩
【希沃课件】通过希沃白板拖拽功能,进行分类整理,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梳理判断过程。

议一议
【希沃课件】通过希沃白板两人游戏功能,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通过两个人的对抗
赛加深对定义的理解巩固也加深同学的友谊。

>探究条件与结论
观察这些命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结构待征?
1、如果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那么这个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2、如果几个角都是直角,那么它们都相等
3、如果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那么这个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希沃课件】通过希沃白板思维导图、较清晰的回顾反思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加深
印象。

自评等级 优秀□合格□不合格。

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作业主题说明

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作业主题说明

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作业-主题说明要求:教师自主选择一个教学主题,描述其主要内容、面向对象、教学环境等。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第4章第2节第3部分《算法实例》主题说明本课主要内容:本课内容承接上节“算法的的概念和描述方式”,引入并列举了常见的基本算法,解析法和枚举法,并以中国古代数学名题“鸡兔同笼”为案例,对此问题进行了数学分析,从解析法的角度剖析了此问题,同时,学生通过使用画程软件能深入理解解析算法;枚举算法部分,以展示概念为引领,通过数学上有名的“水仙花数”引出枚举算法的重要作用,同时指出计算机在运算速度上的优势,使得枚举算法实现的可能性,接着,通过探究学习,使学生明确枚举算法的优势。

因此,本课是第4章知识的基础部分,是后续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

此外,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学会发现数学之美,体验数学之美。

面向对象:这部分内容所面向的教学对象是初中八年级的学生。

本校学生大部分在小学阶段没有学习过图形化编程工具,对于编程非常陌生,如何让他们将自己与编程联系起来,这是老师在上课之初要考虑的一个难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从经典数学题“鸡兔同笼”的问题出发,引导他们思考问题,并用解析算法的方式解决问题,同时,通过画程软件,使他们对于解析算法加深理解。

另一方面,学生对于编程学习有畏难情绪,如何克服他们学习中的畏惧心理,这是摆在教师面前的另一个难题。

本着学习编程思维,为快乐学习助航的目的,我将算法的学习难度降低,学习以体验和感受为主,从学生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出发,引导他们开动脑筋,从数学学习中感受到编程并不神秘,激发他们学习编程的兴趣,通过他们熟悉的数学题,真正把这种兴趣转化为学习动力。

教学环境:我校的学生来自信息技术教育较薄弱的城区小学或农村小学,小学阶段基本没有学习过图形化编程,文化基础较差,所以,他们对于编程学习一无所知。

经过初一和初二的系统学习,他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对于计算机的理论学习也有了一定的兴趣。

轴对称演示文稿制作主题说明

轴对称演示文稿制作主题说明

轴对称演示文稿制作主题说明
教材理解:
轴对称是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第一节第一课时内容,这一课是小学数学中《轴对称图形》的延续,轴对称现象普遍存在,它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与图本运动方式之一一翻折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丰富和加深学生对已学图形的认识,同时为学习其它图形知识打好基础。

本节教材在编排上意在通过轴对称引入新课教学,在新教学中直观演示图形翻折,学生容易接受,根据教材的编排确定以下目标。

一、看感知感受生活中的轴对称。

二、探索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三、观察归纳,得出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
四、对本节课进行课堂小结以及作业布置。

五、通过感受轴对称的美,激发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通过阅读,构建
数学知识,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多方位审视问题的技巧课件制作技术解说:
本课件用FLASH制成补间动画和影片剪辑,并通过制作各类按钮,实现影片剪辑后导入与切换。

最后用FIASH AS代码将整个课件连贯,顺畅,实现影片播放,停止,以及片间的切换。

课件价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数学知识加以形象化的动画,扩大学生的想象空间,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观,多加体会,现实无法展示的用动画形象逼真的演示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一些特性按钮和动画的制作,形象生动地将知识授予学生。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主题说明 初中数学《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主题说明 初中数学《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教法:通过启发引导,师生合作探究,总结归纳本课的知识.
学法指导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巩固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过程. 二、教材分析:在上一章已经学习到磁现象,学生对磁已经有初步认识,奥斯 特实验从电转化为磁,这一节是磁转化为电,所以可以结合前面学习磁的内 容引导学生学习这一节的内容,可以通过类比的方法和控制变量法学习电磁 感应现象。
三、教学环境: 1.学生对数学学习保持着较浓厚的兴趣,而且有较强的操作和推理能力, 并有浓烈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尽量让他们都参与到实验和
活动中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刺激他们的记忆力,将被动的学习变为主 动的学,以便于使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接受。
2.学生能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并报告结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能对 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总结学习方法。
3.教具及信息技术手段:教学视频和多媒体课件。 4.教室里有一台交互式电子白板一体机,可以通过网络访问 具有丰富资源的共享学习空间,一台高清激光投影机,能够使信息技术 与教学有机融合。 5.利用 PPT 课件和教学视频引领小组合作学习,课堂上小组研讨、师生 互动、及时反馈,班级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形成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6.利用 PPT 课件引领课堂教学流程、呈现关键知识信息、呈现多种媒体 素材等。但是在设计和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避免照搬 PPT 课件内容而忽略了 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可采用留白、动画效果、互动试题、超链接等方式丰富 师生互动的形式
《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课件制件主题说明
基本信息
能力维度 所属环境 微能力点 教学环境
课题名称
县(市、 区)
学校
姓名
□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 □学法指导 □学业评价
多媒体教学环境 □混合学习环境 □智慧学习环境

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作业要求及作业模板

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作业要求及作业模板

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作业要求及作业
模板
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一)主题说明
姓名:XXX
所涉学段:初中
所属学校:
所教学科:数学
教学主题:研究菱形的定义
教学内容:
1、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定义
2、探究菱形的性质
3、探究菱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定义,探究菱形的性质与面积公式
2、让学生经历观察、探究、归纳、应用等研究过程
3、激发学生研究兴趣,采用类比的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对象及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

学生已经养成了较好的研究和思考惯,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研究的方法。

在相平行四边形和矩形的基础上,学生更容易理解菱形。

八年级的学生对图形有了较为丰富的体验和感受,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探索能力。

教学环境:
1、教学场所:教室
2、时间:上午
3、教具:三角板、多媒体设备
4、学生研究用具:教材、三角板、直尺
5、研究氛围:学生初步具有探究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改写后的文章已经删除了明显有问题的段落,同时对每段话进行了小幅度的改写,使文章更加清晰明了。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主题说明 初中数学《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主题说明 初中数学《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主题说明基本信息县(市、区)学校姓名学科数学能力维度□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所属环境 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微能力点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环境信息技术希沃白板课题名称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5.2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教学对象7(16)班全体学生教学重点1.掌握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

2.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通过活动操作探索出轴对称的性质,并灵活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主要内容一、情境激趣引入新课1、观察图形,分辨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是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提问: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是成轴对称?【希沃课件】通过希沃白板拖拽功能,进行分类整理,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梳理判断过程。

2、【希沃课件】观察动画后回答(1)动画(1)中的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关系?(2)动画(2)中的三角形是个什么图形?课前先通过观察图片及形象直观地动画演示对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进行复习,加强学生的学习目的。

让学生对本节课产生好奇,有想继续探究求知欲望。

二、自主探索获得新知探究定义活动一:如图所示,把一张纸折叠后,用针扎一个孔;再把纸展开,两针孔分别记为点A、点A′,折痕记为l ;连接AA′,AA′与l相交于点O .学生观察并思考:点A与点A′有什么关系?线段AA′与直线l有什么数量和位置关系?活动二:仿照上面的操作,在对折后的纸上扎出线段AB,把纸展开后记右边的那条线段为A′B′,连接A A′ 、BB′.你有什么新的发现?AB 与A′ B′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发现AB =A′B′活动三:如图,在对折后的纸上扎一个三角形,把纸展开后记这两个三角形为△ABC和△A′B′C′。

小组合作交流:(1)△ABC与△A′B′C′有什么关系?(2)设折痕所在直线为l,连结点A和A′的线段和l有什么关系?点B和B′呢?点C和C′呢?(3)线段AB与线段A′B′有什么关系?BC与B′C′呢?AC与A′C′呢?(4)∠1与∠2有什么关系?∠3与∠4呢?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师生归纳(板书):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具有以下性质:1、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中,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2.对应线段相等 .3.对应角相等。

初中数学课件参赛作品创作说明范例

初中数学课件参赛作品创作说明范例

初中数学课件参赛作品创作说明范例摘要:一、作品背景与目的二、教学内容与目标三、教学方法与策略四、课件设计理念五、作品创新与亮点六、教学效果与反思正文:【作品背景与目的】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课件已经成为了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辅助工具。

初中数学课件参赛作品的创作,旨在提高教师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水平,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本作品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生动有趣的数学学习平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初中数学知识。

【教学内容与目标】本课件围绕初中数学课程,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知识点进行教学设计。

通过课件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的概念、性质、公式、定理、方法等,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与策略】1.采用情境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运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动画、音频等,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结合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设计丰富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课件设计理念】1.注重知识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保证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界面设计简洁、美观,易于操作,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内容设置丰富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作品创新与亮点】1.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互动式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提高教学质量。

2.结合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互动与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效果与反思】通过实际教学应用,本课件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巩固知识、培养解题能力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主题说明

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主题说明

八年级上册教案设计Unit 3 Our HobbiesTopic 2 What sweet music!Section AⅠ. Material analysisSection A的主要教学活动为1a和2。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Jack和Sally的对话,引出本课的语法点:感叹句。

这也是本话题的语法点。

在本课中学生可以通过Jack 和Sally的对话初步感知感叹句,复习be going to do 的结构。

学会如何向朋友提出邀请。

要正确使用感叹句,并能在实际生活中熟练应用还是一个难点。

Ⅱ. Teaching aimsKnowledge aims:1. 能根据音标正确拼读有关乐器的词汇,如violin, drum等和单词表中本课的黑体词如concert,lend等。

2. 能正确地拼写violin, drum, concert, hmm, lend, what a pity等。

3. 能初步感知感叹句的用法及复习be going to do sth.的用法。

4. 能运用本课所学语言,用感叹句就某个事物表示看法。

Skill aims:1. 能在声音或图片的提示下听懂有关乐器的词汇、话题;能听懂别人的邀请。

2. 能正确地表述自己的感叹,根据实际情况委婉拒绝或接受朋友的邀请。

3. 能正确朗读课本的文本材料,读懂英文海报。

4. 能正确地制作一份简单的英文海报,并能将海报的内容用书面的形式进行介绍。

Emotional aims:培养学生爱音乐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的能力。

Ⅲ. The key points and difficult pointsKey points:1. 复习be going to do 的句型。

2. 初步感知感叹句的用法。

3. 学习有关乐器的词汇。

Difficult points:掌握感叹句的用法。

Ⅳ. Learning strategies1. 无论课堂内外,听音乐并试着写歌词都能对英语学习带来很大的帮助。

A3 演示文稿的设计与制作《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主题说明

A3 演示文稿的设计与制作《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主题说明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主题说明
县(市、区)
学校
姓名
学科
数学
能力维度
□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 □学法指导 □学业评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所属环境
√多媒体教学环境 □混合学习环境 □智慧学习环境
微能力点
A3 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
课题名称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主要内容
1.首先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长方体,正方体物体,然后在纸上描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让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
2.接着让学生通过分类活动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让学生说出生活中物品的形状,哪些面是长方形,哪些面是正方形,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3.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画长方形和正方形,加深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教学对象
一年级学生
教学重点
从实物抽象图形,能描述各图形的特征。
学习难点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八年级数学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主体说明

八年级数学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主体说明

一、引言(100字)数学作为一门科学,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为了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我们设计了一场八年级数学演示文稿,通过生动有趣的演示和实际例子的呈现,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背景介绍(150字)在八年级数学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一些数学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对于数学应用的能力也有待提高。

因此,我们设计了此次演示文稿,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操作,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目标与内容(200字)本次演示文稿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内容主要包括几何知识、代数与方程等数学知识的应用。

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数学知识。

四、设计与制作(400字)1.根据目标的设定,我们结合课本中的知识点进行案例选择和设计。

选择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场景,如购物、旅游等,将数学应用与生活情境相结合,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计演示文稿内容,采用多媒体形式呈现,包括图表、配乐和文字说明等。

通过图表的展示,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象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3.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在购物场景中,设计一道计算折扣的题目,让学生实际操作并解答问题,加深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4.使用示范性问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解题过程的讲解,让学生了解解题思路和方法,增强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五、示范与实践(200字)在演示文稿中,我们设计了一些示范题目,供学生跟随演示文稿一起解答。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他们互相讨论、合作解决问题。

同时,我们也提供了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可以进一步挑战自己的能力。

六、结语(150字)通过本次数学演示文稿的设计与制作,我们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有理数》演示文稿制作主题说明演示文稿主题说明

《有理数》演示文稿制作主题说明演示文稿主题说明

《有理数》演示文稿制作主题说明
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属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校本应用考核7个“教学设计”维度能力点之一,适用于“多媒体
环境”。

简单的说就是如何结合教学设计一个课件并制作出来。

首先,我们看该能力点描述。

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能力描述2个能力:一是会在演示文稿中插入图片、文字、视频、动画
等媒体素材,让你的教学更生动、让知识展示更清晰、让你的学生
更喜欢你的课堂;二是会用思维导图或动画等形式把知识结构或逻
辑关系可视化。

2个作用:一是通过演示文稿能把40分钟的课堂串起来;二
是能有丰富的互动形式。

因此,我在制作本课演示文稿时,我先呈
现了一个比较吸引学生的封面页告诉学生本节课的主题和内容,用
较大点的字体,通使用大红色来体现,这样更能说明这节课的重点
是正比例函数。

示例课件浏览在演示文稿中我用到了图片、视频、表格、思维
导图来呈现内容,让学生对于传感器分类及主板接口一目了然;用
到了3个课堂活动来检验学生对于教师讲授内容的掌握程度,丰富了师生互动形式。

由于字体颜色的问题有时候反光看不清,我就利
用信息技术2.0A3能力点改变字体的大小及字体的颜色。

是学生看
的一目了然。

其次,制作演示文稿时我应用新旧知识相结合使用PowerPoint、希沃白板5、WPS、Prezi、斧子演示等软件制作;尽可能的把演示
文稿制作的完美。

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一主题说明数学

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一主题说明数学

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一主题说明数学演示文稿是展示信息和观点的重要工具,而在制作A3演示文稿时,我们需要特别关注设计和排版。

本文将详细介绍A3演示文稿的设计和制作,以及如何应用这些技巧来呈现数学主题内容。

一、选择适合数学主题的模板和布局在开始制作A3演示文稿之前,我们首先需要选择适合数学主题的模板和布局。

这些模板和布局通常具有数学元素、符号和图表,以增强演示文稿的专业性和吸引力。

此外,我们还可以根据内容的层次和逻辑结构确定每页的布局。

二、运用视觉效果增强演示文稿的可读性为了确保演示文稿的可读性,我们可以使用适当的视觉效果来突出主要信息。

例如,可以使用不同的字体大小和颜色来区分标题、副标题和正文内容。

此外,选择合适的字体类型和行距也是提高可读性的重要因素。

三、运用图表和图像来解释数学概念数学主题通常涉及大量的图表和图像,因此在演示文稿中使用它们可以更好地解释数学概念。

我们可以使用图表来比较数据、显示趋势和关系,并使用图像来呈现具体的示例和案例。

请确保图表和图像的清晰度和可见性,以便观众能够清楚地理解信息。

四、使用动画和过渡效果增强演示效果为了增强演示文稿的效果和吸引力,我们可以使用动画和过渡效果来引起观众的注意。

例如,可以设置文本和图像的入场效果,使其逐步显示,从而逐步展示数学概念的发展过程。

此外,过渡效果也可以用于页面之间的切换,以确保演示文稿的连贯性和流畅性。

五、提供清晰简洁的内容概述与总结在演示文稿的开始和结尾,我们应该提供清晰简洁的内容概述与总结。

在内容概述中,可以简要介绍演示文稿的主要内容和结构,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演示的目的和流程。

在内容总结中,可以强调重点信息和概念,并提供相关的思考或问题,以激发观众的思考和互动。

六、注意演示时间和配套讲解在制作A3演示文稿时,我们还需要注意演示的时间控制和配套讲解。

文稿内容应当简洁明了,重点突出,避免冗长的叙述和繁琐的细节。

此外,我们还可以准备一些配套讲解的脚本,以便在演示过程中更好地引导观众理解数学内容。

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作业4-主题说明(数学);要求:教师自主选择一个教学主题,描述其主要内容、面向

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作业4-主题说明(数学);要求:教师自主选择一个教学主题,描述其主要内容、面向

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作业4-主题说明(数学);要求:教师自主选择一个教学主题,描述其主要内容、面向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作业4-主题说明(数学)1. 主题背景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之一,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抽象思考、解决问题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数学教学逐渐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为此,本演示文稿将围绕“数学教学策略”这一主题,探讨如何在课堂中有效地进行数学教学。

2. 主要内容本演示文稿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2.1 教学目标明确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

2.2 教学内容梳理各年级数学教材的主要内容,分析学生需要掌握的关键知识点和技能。

2.3 教学方法介绍一系列数学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小组合作研究等,以及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运用这些方法。

2.4 教学评价阐述数学教学评价的方法和指标,如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综合素质评价等,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

2.5 教学案例分享一些成功的数学教学案例,分析其成功的原因,为教师们提供借鉴和参考。

3. 面向对象本演示文稿主要面向中小学数学教师,旨在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同时,对本主题感兴趣的学生和家长也可以从中获得有益的信息。

4. 演示文稿结构本演示文稿将采用清晰的目录结构,便于观众快速定位到感兴趣的部分。

主要内容包括:- 封面:主题、制作人、制作时间等基本信息- 目录:列出各部分内容- 各部分内容:分别介绍主题背景、主要内容、面向对象等- 结尾:总结全文,提出建议和展望5. 演示文稿制作要求- 设计风格:简洁、大方、专业,符合教育领域特点- 字体:统一使用微软雅黑或黑体,字号适中,保证清晰度- 颜色:使用蓝色、绿色等自然、舒适的色彩搭配- 图片:选用与主题相关的图片,保证图片质量,避免模糊、失真等问题- 动画:适当使用动画效果,增加演示文稿的趣味性,但不要过多,以免分散观众注意力通过本演示文稿,我们希望为广大数学教师提供有益的教学参考,助力我国数学教育改革与发展。

E6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主题说明数学3篇

E6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主题说明数学3篇

E6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主题说明数学3篇本文档旨在说明E6演示文稿的设计与制作主题,涉及数学方面的内容。

以下将介绍三个数学主题的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方法。

主题一:代数设计思路- 使用醒目的配色方案,如蓝色和黄色相结合,以突出代数的抽象性和逻辑性。

- 使用清晰简洁的图示和图表,展示代数中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 添加实例和练题,帮助观众理解代数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制作方法1. 使用演示软件(如Microsoft PowerPoint)创建幻灯片。

2. 第一张幻灯片写明主题和目的。

3. 按照逻辑顺序,介绍代数的基本概念、符号和运算规则。

4. 使用图示、图表和表格,解释代数中的重要概念和关系。

5. 添加一些例子和练题作为实际应用的演示。

6. 结束时,总结代数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并鼓励观众继续深入研究。

主题二:几何设计思路- 采用大背景图或图像,突出几何中的形状和空间概念。

- 使用清晰明了的示意图和示例,演示几何中的定理和证明过程。

- 引用真实世界中的几何应用,增加观众的兴趣和实际感。

制作方法1. 使用演示软件创建幻灯片。

2. 第一张幻灯片写明主题和目的。

3. 介绍几何中的基本概念,如点、线、面等。

4. 依次演示重要定理和证明过程,使用示意图和示例加深理解。

5. 引用一些真实世界中的几何应用,如建筑设计、地图绘制等。

6. 结束时,总结几何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并提醒观众继续研究和实践。

主题三:统计学设计思路- 使用统计图表和图像,直观地展示统计学的数据分析和处理方法。

- 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统计学中的各种概念和方法。

- 提供实际的案例和数据,让观众能够理解统计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制作方法1. 使用演示软件创建幻灯片。

2. 第一张幻灯片写明主题和目的。

3. 介绍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如数据收集、样本和总体等。

4. 使用统计图表和图像,演示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如均值、标准差等。

5. 提供一些实际案例和数据,展示统计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教学演示文稿设计

初中数学教学演示文稿设计

初中数学教学演示文稿设计导言:初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的数学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将介绍一种可行的初中数学教学演示文稿设计。

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利用演示文稿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一、背景介绍:初中数学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着知识点的孤立性和抽象性强的问题,学生往往感到枯燥和难以理解。

因此,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演示文稿,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演示文稿的设计原则:1. 简洁明确:演示文稿中的内容应当简洁明了,重点突出,能够让学生一目了然。

2. 生动有趣:通过插入一些生动有趣的实例和图片,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记忆效果。

3. 贴近实际:选取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应用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4. 渐进式教学: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计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并运用所学知识。

三、演示文稿的结构:1. 引入部分:通过引入一些与主题相关的实际问题或例子,引发学生的兴趣与思考,为接下来的内容做铺垫。

2. 知识点解释与示范:对数学知识点进行解释,并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其含义和使用方法。

3. 实例分析与应用:选取一些实际问题,结合所学知识点进行分析和解决,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

4. 总结与思考: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拓展。

四、演示文稿设计示例:主题:解一元一次方程1. 引入部分:举一个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例子,如:小明买了若干个苹果,每个苹果5元,共花了25元,请问小明买了几个苹果?2. 知识点解释与示范:解释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求解方法,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演示,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演示文稿展示计算过程和答案。

3. 实例分析与应用:选取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甲乙丙三人共有80元,甲比乙多20元,乙比丙多10元,请问甲、乙、丙三人各有多少钱?通过分析和解答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类似的应用题。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 初中数学《中心对称》主题说明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 初中数学《中心对称》主题说明

《中心对称》主题说明基本信息县(市、区)学校姓名学科数学能力维度□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所属环境 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微能力点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环境课题名称《中心对称》主要内容第一环节游戏及图片欣赏活动内容:活动目的:通过观察发现两幅图形的内在关系,这个活动为课堂提供了极好的素材,也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第二环节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内容:通过以上观察,理解中心对称的概念效果:通过学生找到上图的对称关系,运用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自己探索出图形变化的过程,为后面寻找组合图形所运用的几何变换的规律和特征奠定了基础。

第三环节: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内容1:中心对称与轴对称的联系与区别内容2:中心对称的性质:探究得出结论:A B CC 1A 1B 1O内容3:作图:(1)选择点O为对称中心,画出点A关于点O的对称点A′;(2)如图,选择点O为对称中心,画出与△ABC关于点O对称的△A′B′C′.举例:内容4: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内容5: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的联系与区别区别:中心对称指两个全等图形的相互位置关系,中心对称图形指一个图形本身成中心对称.联系:如果将中心对称图形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则它们是中心对称图形.如果将中心对称图形对称的部分看成两个图形,则它们成中心对称.第四环节:练习与提高内容:随堂练习1、画一个与已知四边形ABCD成中心对称的图形.(1)以顶点A为对称中心;(2)以BC边的中点为对称中心.2、第五环节:课堂小结请同学试着小结本节课。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P84 1.2.3教学对象八年级教学重点了解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探索它的基本性质学习难点能综合运用变换解决有关问题自评等级☑优秀□合格□不合格。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 初中数学《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主题说明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 初中数学《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主题说明

教学重点 根据问题灵活选用二次函数表达式的不同形式,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二次函数表达式.
学习难点 根据问题灵活选用二次函数表达式的不同形式,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二次函数表达式.
自评1)》主题说明
基本信息 能力维度
县(市、 区)
学校
姓名
□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 □学法指导 □学业评价
学科 数学
所属环境 多媒体教学环境 □混合学习环境 □智慧学习环境
微能力点 A3 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
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学环境
课题名称 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第 1 课时
教学时探究的过程由浅入深,并利用丰富的实际情境,既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又 让学生深切体会到二次函数就在我们身边.教学中利用问题串的形式,层层递进,逐步 让学生掌握求二次函数表达式的一般方法.教学时还需注意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展 小组合作交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 九年级学生
主要内容 教学对象
本节课是在学习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和图象性质的基础上展现,目的为二次函数的实 际应用奠基.本课既要承接上一节课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又要能够根据实际问题抽象数 学模型,用待定系数法求解二次函数表达式,使学生能够根据条件灵活应用二次函数的 三种形式:一般式,顶点式,交点式,以便在用待定系数法求解二次函数表达式时减少未 知数的个数,简化运算过程. 并注重发展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及综合分析解决问 题的能力及应用意识的培养,为后继学习打下基础.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 初中数学《尺规作图专题复习》主题说明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 初中数学《尺规作图专题复习》主题说明

《尺规作图专题复习》主题说明(一).引入1.分析近五年福建省中考尺规作图的考情。

命题点年份题号题型考查内容分值尺规作图2021 22 解答题作四边形,证明三线共点10 2020 23 解答题作四边形,证明三线共点102019 20 解答题作相似构成的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并证明两三角形各边中点构成的三角形相似102018 20 解答题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并证明简单定理8 2017 19 解答题作角平分线并证明线段相等8尺规作图在2017-2021年福建中考中均有所考查,2017-2019年均以三角形为背景考查,2020-2021年要求作符合条件的四边形;设问以作图+证明的形式呈现,除2017年外,近4年考查间接作图,要求熟练图形的性质及5种基本尺规作图的作法及适用情形.2.什么是尺规作图?是指用无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二).基本作图演示:1.五种基本作图:①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②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③作角平分线④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⑤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2.学生动手操作五种基本作图二.例题分析例:(2021福建22题10分)如图,已知线段MN=a,AR⊥AK,垂足为A.求作四边形ABCD,使得点B,D分别在射线AK,AR上,且AB=BC=a,∠ABC=60°.CD∥AB;(要求: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总结规范答题注意事项:1.作图要保留作图痕迹,保证作图痕迹清晰且正确。

2.最后的答案要强调题目所要求作的是哪个图形三.巩固练习:1、如图,在△ABC中,∠A=90°(1)在AC上取一点G,使得点G到BC的距离等于AG的长;(2)过点A作一条直线交BC于点P,使其将△ABC分成两个相似的三角形;(要求: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如图,点C为线段AB外一点.求作平行四边形ABCD;(要求: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3.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求作:△ABC外接圆O(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4.(2021年厦门质检)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在边BC,AC上,且CD=CE,点P与点C关于直线DE成轴对称.(1)求作点P;(要求: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四.总结:1.今天的复习内容是什么?2.尺规作图需要注意哪些事项?五.作业:A层:(P98)5、6、7B层:(P97)1、2、3C层:(P96)1--5教学对象九年级学生教学重练掌握五个基本作图,作图时要做到规范使用尺规,规范使用作图语言,规范的按照步点骤做出图形。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 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主题说明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 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主题说明
《13.3.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主题说明
基本信息
学科
数学
能维度
□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
所属环境
√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
微能力点
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
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
课题名称
《13.3.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等腰三角形”是本章的重要内容。教材在“做一做”栏目中通过运动变换,让学生发现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并通过演绎推理,证明其正确性,体现了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有机结合.在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时,可以通过添加顶角的平分线或添加底边上的中线,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若添加底边上的高,则利用H.L.同样可得全等的两个三角形,但H.L.的证明需要用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因此成了循环论证,这是不允许的,在教学中应该避免这样添加辅助线的方法。
教学对象
初中八年级学生
教学重点
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1及其应用
学习难点
等添加辅助线证明性质定理及性质的应用
自评等级
□优秀☑合格□不合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3.1 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
主题说明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之后,二次函数之前的又一类型函数,本节课主要通过丰富的生活事例,让学生归纳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并进一步体会函数是刻画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从中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课前了解八年级学生对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及其形式的理解程度,同时准备简单的反比例的实例,让学生通过预习自主完成,从而有针对性地组织课堂教学。

教法上,课堂上采用引导发现法为主,辅以讲练结合的方法,通过以新带旧,让学生自主观察、思考、总结、归纳,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更易理解和领悟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学法上,课堂上选用以观察法为主的合作交流方式,以一系列问题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一般性结论,教师适时点拨,帮助学生逐步攀升,从而达到知识与能力的目标。

一句话,还课堂以生命力,还学生以活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