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讲堂》课程纲要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情分析:
目前,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是时代的需要,更是教育的需要。通过学习国学教育,贯彻“先学做人,再做学问”的教育理念,让学生体会到做一个“孝父母、尊师长、爱朋友、知礼仪、懂孝道、有爱心”的人是一件快乐的事。这不仅弘扬了国学精华,还丰富了校园文化教育内容,营造了和谐的育人氛围。将《国学》经典作为校本课程引进校园,进入课堂,用经典充实学生的人生,将会给学生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
学习课文,我们还将会结识许多个性鲜明的孔门弟子,如孝顺的曾参、善辩的子贡、直爽的子路、好学的颜回等。他们像闪耀在历史夜空的群星,环绕在孔子身边谈学论道,谈论的话题和当时的场景,形成了流传至今的不朽著作——《论语》。
课程目标
以“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为指导教学理念,以古诗文诵读为基础,结合创设儿童喜闻乐见的多种有趣形式的教学活动方式激发与引导学生兴趣,培养孩子们的人文修养,通过六年的《国学》校本课程的实践与熏染,达到“丰厚文化底蕴、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陶冶思想情操、形成健全人格、学会做人做事”的教学目标。
2、评价内容多元化:不仅评价课内所学,还要评价课外的阅读;不仅评价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掌握情况,还应“着重考察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课程标准》)以及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习惯、态度和方法等。
3、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不仅关注学生会背多少古诗文,更应注重学生发展的过程。《课程标准》关于古诗文阅读评价有这样的建议:“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近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古诗文素养的提高是建立在存量基础之上的,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应该注重平时的、过程的评价。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语感、韵味。
2、能通过老师的讲解,并参照译文理解各则的意思。
3、知道“巧言令色”“克己复礼”两个成语的意思,并能够准确应用。
4、对《论语》中的“仁”学思想的内容有初步了解,并在现实生活中本着仁爱之心,关心、爱护他人。
评价设计
1、多读。在诵读中,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和对国学经典的兴趣。
第3课选了《论语》中三则论“仁”的言论,主要从正反两方面讲了仁者所应具有的德行和品性。一,仁者不应该“巧言令色”;二,仁者要能够克制自己,言行要符合礼的规范,不符合礼的就不看、不听、不说、不做;三,仁者应具有刚强、坚毅、质朴、寡言这四种品格。
什么是“克己复礼”?什么是“巧言令色”?学了这篇课文,相信你就知道了。
(2)第二则:读一读,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动,非礼勿听,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介绍颜渊:即孔子弟子颜回,春秋时期鲁国人。在孔门众多弟子中德行最高,严格遵照孔子关于“仁”“礼”的要求,孔子对他称赞最多,“好学”,“仁人”。但他死时才41岁,孔子感到极为悲痛,哀叹:“噫!天丧予!天丧予!”历代统治者对他封赠有加。历代文人学士都很推崇他。颜回的思想与孔子的思想基本是一致的,故后世尊其为“复圣”。
老师可出示划分好节奏的文章,让学生对着练习。
展示读:已经读好的同学站起来,大声地、口齿清楚、声音响亮、流利地读。
6、齐读,做到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准确而流利。鼓励性评价。
(二)理解课文。
1、分小节理解。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想必大家已经对今天所学内容有所领悟。请大家对着课下注释和课后译文,课文内容。可以结合自己对生活的理解。
理解并积累成语“克己复礼”、“巧言令色”。
结合“神奇汉字”,了解“目”古今含义的变迁。并理解其在本文中的含义。
理解后,再读一读,请同学们跟你一起读一读。
(3)第三则:读一读,谈自己的理解。最好先说说自己平常是怎么做的,知不知道父母的年龄,读了这一则论语后,你有什么新的感悟?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学习主题/活动安排(请列出教学进度,包括日期、周次、内容、实施要求)
2014年2月份:诵读第三单元第10课《恕》
2014年3月份:诵读《国学》第四单元《君子》第11课《安贫乐道》、第12课《坚贞刚毅》、第13课《君子风范》、第14课《君子与小人》及其中的成语。
2014年4月份:诵读《国学》第五单元《交友》第15课《四海之内皆兄弟》、第16课《乐多贤友》;诵读第六册《国学》第一单元《礼乐》第1课《礼》、第2课《乐》以及其中的成语。
二,怎样实践“仁”。按孔子的理解,即“复礼”,意指践行礼仪,使自己的言行皆能符合礼的规范。具体地讲,就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视、听、言、行都是自身的感官和行动,只要真正从细小的事情做起,只要一天一天地积累、改进,就能日臻于仁,即“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这些都反映了孔子“仁”的学说平易切近,具体可行,每一个人都能做到。
4、评价形式多样化:除常规的解释、背诵、默写,还可采用朗诵、猜谜、赛诗会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中高段还可尝试采用主题研究汇报的形式,(例:同是写春天的几首诗,在写法和情感上的异同之处;从陆游、杜甫的几首感怀时事的诗,看陆游或杜甫的爱国情感等。)使评价更具综合性。笔试形式也可进行创新改进,如看图写诗,据文写诗等,而且应鼓励不同答案。
2、导入孔子关于“仁”的思想。
仁,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以前,“仁”往往与忠、义、信、敏、孝、爱等并列,并未受到特别的重视;只有到了孔子这里,“仁”才从其他德性中超拔出来,并被赋予新的丰富的内涵。孔子最早把“仁”提高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孔子的“仁”学思想集众多道德于一体,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包括孝、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
2、“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其内涵十分丰富少讲解,或深入浅出,让学生有初步感知即可,不深究。
3、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以学生亲身感受和经历的事例来配合课文讲解;对于如何实践“仁”的问题,组织参与课堂讨论,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学与教活动设计
一、回顾第一单元内容,导入新课。
1、背诵第1、2课及课后古诗。
(1)第一则:读,谈自己的理解。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老师补充:巧言令色是当时流行的成语,在先秦典籍中经常见到。这样的品性,不论在政治上,还是在道德上,都不是君子所应该有的。“巧言令色”,或者是为了取悦别人,或者是为了表现自己,都是虚饰其表,而忽略了内在的德性修养,久而久之,内心真正的品德就丧失殆尽了。不过,孔子语气平缓,并没有太过切责,仍是给人以去伪存善的机会,也说明了孔子“仁”的平易可行。
这一则内容记载了孔子弟子颜渊“问仁”,指出了孔子“仁”学思想的核心及实现“仁”的要领。主要有两层含义:
一,什么是“仁”。论语中记载了多则孔子与弟子论“仁”的言论,可见“仁”的含义丰富。这一则中孔子直揭“克己”“复礼”二义,可谓德、行内外双修。“克己”是指约束克制己身,因为“为仁由己”,“仁”的修养与功夫必须从自身开始做起,然后推己及人,使别人也达到这样的境界。“克己”包含很多内容,如克制个人的私欲,保持个人的操守等,落到实践处就是“复礼”二字。
《国学小讲堂》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
国学小讲堂
适用年级
四年级下册
总课时
16课时
课程简介(200字内)
任何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之林,必须拥有自己的独特文化,而中国的国学就具备这种独一无二的特质。千百年来,国学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直接影响着国人的思想、意识、伦理、道德和行为。国学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学习国学,阅读经典,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更能从中学会为人处世的道理。学习国学,了解国学,继承和弘扬中国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2014年5月份:诵读《国学》第2单元《为政》,第3课《为政以德》、第4课《为政之法》、第5课《圣人之治》;第3单元《为学》第6课论《诗》以及其中的成语。
2014年6月份:诵读《国学》第3单元第7课《子以四教》及复习本学期所学内容。
评价活动/成绩评定
1、评价主体多维化:首先是改变目前占主流Fra Baidu bibliotek单一评价主体的现状,指导学生自评、互评。由于古诗文的学习还常常在课余进行,还可请家长共同参与,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交互的活动。
孔子在这里提出四种接近“仁”的品格:刚强、坚毅、质朴、寡言。这四种品质往往发自内心,没有经过文饰和伪装,是人性中较为质朴的部分,仁德就应该在这些质朴本真的品性上培养、建立。后人认为,这些质朴的本性,如果经过后天的学习和修养,增添一定的文采修饰,就会成为文质彬彬的君子了。但又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否则就与仁德相背离了。所以,孔子认为还是人善良质朴的本性,更接近于仁。
背景分析
(500字内)
目的和意义:
徜徉在经典文化的圣殿,你将结识慈祥的孔子、雄辩的孟子、智慧的老子、幽默的庄子,他们微笑着一路走来,和我们一起认识自然,探讨人生。我们将目睹一幅幅历史兴衰的画卷,惊叹帝王将相的功业,仰慕古圣先贤的风采,并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和他们一起领略祖国的灵山秀水,品味生活的美好庄严。尚友先贤,耳濡目染,我们将会逐渐拥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胸襟与气度!
主要参考文献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国学》2010年8月
中华书局《中华经典素读本》2012年9月
自编教材《国学中的成语》2013年9月
中国华侨出版社《国学经典》2011年11月
中国华侨出版社《国学知识全知道》2010年10月
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山西人民出版社《初读国学》2012年3月
备 注
《国学小讲堂》教学方案
单元
第二单元仁爱
单元课时
4课时
主题
第3课克己复礼
总课时
1课时
背景分析
“仁”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以前,“仁”往往与忠、义、信、敏、孝、爱等并列,并未受到特别的重视;只有到了孔子这里,“仁”才从其他德性中超拔出来,并被赋予新的丰富的内涵。孔子最早把“仁”提高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孔子的“仁”学思想集众多道德于一体,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包括孝、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第二单元的四篇课文,展示了《论语》“仁”的丰富内容,包括仁者所应具有的德行和品性、“仁”的重要地位、实践“仁”的方法以及要立志去追求“仁”等。学习本组课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体会文言文和诗歌的语感、韵味;二是使学生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能够初步理解词句意思,了解《论语》中论“仁”言论的丰富内涵;三是通过对《论语》“仁”言论的学习,认识“仁爱”的现实意义,教诲学生关心、爱护他人,与人为善,乐于奉献,培养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学习新课。
(一)熟读课文。
1、听老师中速范读课文一遍。可自由轻声跟读。
2、学生自由读(可以慢速读,也可以中速读)。尽量把句子读通顺。
3、学生齐读,正音。
4、男生读,女生评价。女生读,男生评价。
5、提出要求:本节课希望同学们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请小组合作,协助同学一起把课文读得准确、流利吧。
二、简介第二单元——仁爱的主要内容。
该单元由4课组成:本单元分4课:第3课《克己复礼》,第4课《仁以为己任》,第5课《推己及人》,第6课《不违仁》,展示了《论语》关于“仁”的丰富内容,包括仁者所应具有的德行和品性、“仁”的重要地位、实践“仁”的方法以及要立志去追求“仁”等。让我们一起开始学习吧。
三、大致了解第3课,导入新课学习。
资源分析:
本册主体课文选自“经部”的《论语》,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文化典籍之一。
学习课文,我们将会结识一位智慧而又慈祥的老者。他始终宣扬和实践“仁者爱人”的理想,努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他高举“克己复礼”的旗帜,努力恢复古代的礼乐制度;他带领学生们奔走于鲁、齐、楚、卫之间,努力实现自己的政治思想;他整理古代的文化典籍,成为第一位最有影响的中国文化的传播者;他兴办私学,使下层百姓也像贵族一样获得了受教育的机会;他博学好礼、因材施教、乐以忘忧、废寝忘食、不知老之将至……他就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