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中考复习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与朱元思书》《入蜀记》与《饯别王十一南游》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与朱元思书》《入蜀记》与《饯别王十一南游》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与朱元思书》《入蜀记》与《饯别王十一南游》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乙】八日,五鼓尽,解船,过下牢关①。

夹江千峰万嶂:有竞起者,有独拔②者,有崩欲压者,有危欲坠者,有横裂者,有直坼③者,有凸者,有洼者,有罅④者,奇怪不可尽状。

初冬,草木皆青苍不凋,西望重山如阙江出其间则所谓下牢溪也。

欧阳文忠公有《下牢津》诗云:“入峡山渐曲,转滩山更多。

”即此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注〗①下牢关,今湖北宜昌市西北。

本文写于陆游从汉江平原行船首次入西陵峡之时。

②独拔,孤峰耸立。

③坼,裂开。

④罅,缝隙。

【丙】饯别王十一南游刘长卿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215.小麦对下面加点的字不太理解,请你帮她解释。

(1)负.势竞上( )(2)猿则百叫无绝.( )(3)有崩欲.压者( )(4)即.此也( )216.海涛对乙文画线处不知该怎样断句,你用“/”帮他标注。

(断两处)西望重山如阙江出其间则所谓下牢溪也。

217.小麦不会翻译下面的句子,你写出你的答案。

(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2)奇怪不可尽状。

218.对【丙】这首律诗,海涛指出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叙事,从诗人拉着友人的手不忍离开的场景写起。

B.颔联承接首联,借“飞鸟”“青山”点出友人踪迹已远。

C.颈联写景,且对仗工整,有“孤帆远影碧空尽”的意境。

D.尾联抒情,借“汀洲”“白蘋”抒发感情,结束全诗。

219.这三则材料在写“山”时,都用了相同的手法,却表达不同的感情。

你做了分析归纳。

【答案】215.依仗,凭靠断,停止要就是216.西望重山如阙 /江出其间/ 则所谓下牢溪也。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与朱元思书》知识点梳理与考题及答案解析汇集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与朱元思书》知识点梳理与考题及答案解析汇集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与朱元思书》知识点梳理及考题汇集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缥piǎo碧急湍tuān轩邈xuān miǎo泠líng嘤yīng鸢yuān飞戾lì经纶lún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风烟俱净俱:全,都。

净:消失(形作动)。

(2)天山共色共色:一样的颜色。

(3)从流飘荡从:顺,随。

/天下独绝:绝妙,独一无二。

(4)任意东西东西:名作动,往东往西。

(5)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自:从。

百:数词,实指数目一百。

许:上下,表示大约的数量。

=高可二黍许(6)直视无碍:阻碍。

/水皆缥碧:青白色。

(7)急湍(急流的水)甚箭,猛浪若奔:飞奔的马=乘奔御风(形作名)(8)负势竞上负:凭借,凭依。

上:向上(名作动)(9)夹岸:两岸。

/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形容树密而绿。

(10)互相轩邈轩:争着向高处伸展。

邈:争着向远处伸展。

(形容词作动词)⑾泉水激石,泠泠作响激:冲击。

泠泠:拟声词,形容水的清越。

作:发出。

⑿千转不穷,百叫无绝千转:长久不断地叫。

千、百:表示多。

穷:穷尽。

绝:停止。

⒀望峰息心息:使……平息。

⒁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好:美丽。

相鸣:互相和鸣。

嘤嘤:鸟鸣声。

韵:和谐悦耳的声音。

(15)经纶事务者经纶:筹划。

(16)窥谷忘反窥:看。

反:通“返”,返回。

(17)横柯上蔽柯:树木的枝干。

蔽:遮蔽。

上:在上边(名作状语)(18)疏条交映映:掩映。

/在昼犹昏:昏:黄昏。

(19)争高直指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20)鸢飞戾天者戾:至。

(21)有时见日日:阳光。

点拨:要善于积累文言词语的用法。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解释为鸟叫声(2)窥谷忘反反通返解释为返回4.古今异义①许古义:表示约数,上下,左右。

例句: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今义:或许,应允,赞许等。

②奔古义:指飞奔的马。

例句:猛浪若奔。

/乘奔御风今义:奔跑,飞奔。

③经纶古义:筹划、治理。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答谢中书书》与《与朱元思书》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答谢中书书》与《与朱元思书》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答谢中书书》与《与朱元思书》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48.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颓:坠落。

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参与。

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C.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缥碧:浅白色。

D.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经纶:筹划,治理。

149.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A.两岸石壁,五色交辉——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B.实是欲界之仙都——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像凶猛高飞的老鹰一样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名利之心。

D.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我乘船)随着江流飘荡,随行没有带任何一件东西。

150.选出对两篇古文赏析有误的一项()A.甲文首句点题,表明作者是把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也表达了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的愿望;乙文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

B.甲文语言清新精炼,以散句为主,长短结合、骈散交错,而乙文虽然也运用了骈文,但前半部分几乎没有对偶句,后半部分则基本上都是工整的对偶句,这样骈散结合、疏密相间的安排,使语言灵活多变,更具韵律美。

C.甲乙两文都紧紧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通过不同的视角,动静结合,多感官调用,写出山的高峻,水的清澈,表现出山川之美,传达了生命的强烈气息。

《与朱元思书》中考知识点整理

《与朱元思书》中考知识点整理

《与朱元思书》中考知识点整理一、文学常识:1.选自《异文类聚》,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

南朝梁文学家。

解题:“与”:给予。

“书”:信。

本文是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一封信。

2.骈文,又称“骈体文”“骈俪文”或“四六文”,四字句为主,对偶句多。

二、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个分句停一处)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从阜阳到桐庐。

3.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4.如果风筝飞/天空凶猛,看看山顶/冷静;经济/世俗事务,窥视山谷/忘记反面。

3、解释以下单词:1。

冯艳菊。

京居:杜2。

聪流飘荡从:随着3.任意东西..东西:随心所欲地观赏景物任船所至4.一百许.里许:表约数,左右、上下5.天下独绝.绝:独一无二6.水皆缥碧..缥碧:青绿色7.急湍.甚箭湍:急流的水8.猛浪若奔.奔:奔驰的快马,奔马9.负.潜力与负面竞争:依赖向上:向上10。

相互宣妙。

形容词用作动词,比高远11。

直接追求高点和高点。

要点:向上12。

春天令人兴奋石激:冲击13.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好:美韵:和声14。

蝉会转上千次。

他们并不贫穷。

转身:与“歌唱”相同,指的是鸟儿的轻柔叫声。

这里,它指的是蝉鸣的可怜虫:停15。

猿叫一百次。

它们不是独一无二的。

他们已经16岁了。

风筝飞得很猛。

天堂是凶猛的:到,到17岁。

京伦。

世界事务人士景伦:处理18。

窥视山谷,忘记反应。

反应:同样的“回报”:回报19。

恒科。

分支屏蔽:屏蔽20。

稀疏交叉反射。

反射:掩蔽4。

关键词的分类和归纳:(I)一词多义:1。

裘:① 沿着痕迹阻挡(断,断绝)②猿则百叫无绝./哀转久绝./群响毕绝./湖中人鸟声俱绝.(消失)③绝.t多生怪柏/佛印绝.弥勒像(极)1④ 带着他的妻子和城里人来这里。

环境(与世隔绝)⑤ 我觉得很棒。

(极端,极端)⑥ 世界上没有人(独一无二)2.许:①一百许.里/高可二黍许.(表约数,相当于“上下”,“左右”)②潭中鱼可百许.头(来)先生。

《与朱元思书》中考复习课件

《与朱元思书》中考复习课件

当堂小测
(3)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4)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5)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当堂小测答案
主题: 本文通过描写富春江的奇山异水,
抒发了作者流连山水的生活情趣和回 避现实的清高隐逸的思想。
作业
• 1.背诵课文。 • 2.积累词汇。
浓密碧绿,使人
名词活用为动
看了有寒意的树
词,向上。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凭借
争着
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
形容水声的清越
虚指,成千上百,形容很多。
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美丽
互相和鸣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转”通“啭”, 鸟鸣声
停止,消失
译文: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 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 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 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 向上,仿佛互相之间都在争着 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笔直地 向上,直插云天,由此而形成 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 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 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 地叫着,十分和谐。蝉不停 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筹划,治理
流连忘返; 看 “反”同“返”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树木的枝干
好像,如同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名词活用为状语,
在上面。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互相掩映
译文:
那些极力攀高的人, 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 平息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 的心;那些忙于世俗事务 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 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 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 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 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 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专题16《与朱元思书》(真题专练)-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专题16《与朱元思书》(真题专练)-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专题16:《与朱元思书》(解析版)真题专练【12023年湖南省湘潭市中考语文真题】文言文段阅读【甲】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

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

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④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有删改)【注释】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

②泰、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

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④鸾:凤凰一类的鸟。

11. 下列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百叫无绝.沿溯阻绝.绝.处逢生绝.无仅有B. 久之.不散何陋之.有钟鼓乐之.荣幸之.至C. 千转不穷.欲穷.其林山穷.水尽穷.且益坚D. 不可悉.见悉.如外人悉.以咨之悉.听尊便1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1)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

13. 用“/”给下列文字断句。

(画两处)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14.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请说说甲乙两段选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答案】11.D12.①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②这一天,天空晴朗,看四周没有丝毫云烟。

13.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

14. 两文都表达了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不同之处在于甲文还表达了作者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停息/断绝/尽、穷尽/绝对;B.不译,补足音节/宾语前置的标志/代词,指窈窕淑女/到达;C.断/穷尽,走到……的尽头/尽头/贫穷;D.都译为:全、都;故选D。

专题20《与朱元思书》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2023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专题20《与朱元思书》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2023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与朱元思书》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解析版)【2022·河南·模拟预测】比较【甲】【乙】两篇文言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见:有时见.日 清流见.底B .欲:实是欲.界之仙都 夕日欲.颓C .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念无与.为乐者D .上:负势竞上. 横柯上.蔽2.把【甲】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语段【甲】中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写山水之奇异,请找出一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4.上面两个语段同为描写山水,分析【甲】段与【乙】段描写山水的不同之处和两位作者借山水抒发情感的不同点。

【答案】1.A2.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汹涌的大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3.示例一:“千丈见底”,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平静的水面,因水的清澈,以至于在千丈深渊的地方都能看见水底以及水底的细石、游鱼,写出“异水”的清澈透明。

示例二:“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运用了比喻、夸张、对偶的修辞手法。

湍急的江水超过离弦之箭,汹涌的浪又如飞驰的骏马,表现了江水急速奔涌的状态。

示例三:“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负”“竞”“轩”“邈”“争”“指”等词语把原来静止的崇山峻岭写活了,写出山势之“奇”示例四:“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三峡》与《与朱元思书》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三峡》与《与朱元思书》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三峡》与《与朱元思书》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9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略无阙.处阙:同“缺”,空隙,缺口B.空谷传响.响:回声C.皆生寒.树寒:寒冷,寒意D.经纶..世务者经纶:筹划、治理298.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清澈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在水中。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汹涌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

C.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

D.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横斜的树枝在上面交错遮蔽,即使在白天,林间也昏暗如黄昏: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299.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文都写到了“水”。

甲文中的水,根据季节的不同而分别表现为夏季迅疾,春冬季清丽,秋季凄清;乙文则体现水的清澈。

B.两文都写到了猿鸣,甲文“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08 《与朱元思书》文学常识+重点注释+中考预测(含详解)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08  《与朱元思书》文学常识+重点注释+中考预测(含详解)

专题08 课内重点文言文篇——《与朱元思书》(原卷版)长于史学,也善诗文,小品书札以写景见长。

⑵“与”,给予;“朱元思”是吴均的好友,点明人物;“书”,书信,点明体裁。

标题点明本⑴[共色]同样的颜色。

⑵[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漂荡。

⑶[从]跟、随。

⑷[任意东西]意思是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

⑸[东西]向东或向西。

⑹[许]表示约数。

⑺[缥(碧〕浅青色。

⑻[甚箭]即“甚于箭”,意思是比箭还快。

⑼[寒树]这里形容树密而绿,让人心生寒意。

⑽[负势竞上]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⑾[互相轩邈]意思是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⑿[轩]高。

⒀[邈]远。

⒁[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⒂[千百成峰]形成千百座山峰。

⒃[激]冲击,撞击。

⒄[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清越。

⒅[嘤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⒆[嘤嘤]鸟鸣声。

⒇[千转]长久不断地叫。

(21)[千],表示多。

(22)[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23)[鸢飞戾天]意为鸢鸟飞到天上,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名利。

(24)[鸢]俗称老鹰,凶猛而善高飞。

(25)[戾]至、到达。

(26)[息心]指平息名利之心。

(27)[经纶(世务]治理国家大事。

(28)[经纶]筹划、治理。

(29)[反]同“返”,返回。

(30)[横柯]横斜的树枝。

(31)[柯]树木的枝干。

(32)[交映]互相掩映。

⑴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答案】没有一丝风,烟雾都消散了,天空和群山是相同的颜色。

⑵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答案】(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荡,任凭船儿向东向西。

⑶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答案】从富阳到桐庐的一百多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⑷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答案】江水都是清白色,千丈深的地方也能看见到水底。

⑸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答案】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到底,毫无障碍。

⑹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答案】湍急的江水比箭还要快,那汹涌的波浪像飞奔的马。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与朱元思书》与《记承天寺夜游》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与朱元思书》与《记承天寺夜游》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与朱元思书》与《记承天寺夜游》比较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15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风烟俱净.(2)窥谷忘反.(3)念.无与为乐者(4)水中藻、荇交横..152.下列与“相与步于中庭”一句“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霜叶红于.二月花B.闻之于.宋君C.其一犬坐于.前D.于.我如浮云15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54.两则文言文都是写景,但表达的心境各有不同,甲文表达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表达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51.(1)没有,消失(2)同“返”,返回(3)考虑,想到(4)交错其中152.C 153.(1)水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浪头像飞奔的快马。

(2)只是缺少像我们两这样的有闲人罢了。

154.甲文表达作者寄情山水,厌弃世俗的思想感情。

乙文表达作者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解析】15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为: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散了。

中考语文言文专题复习专项《与朱元思书》

中考语文言文专题复习专项《与朱元思书》
上*:_在__上__面_______________
4.古今异义 (1)一百许.里 (2)好.鸟相鸣 (3)鸢飞戾.天者 (4)经.纶.世务者
许:__表__约__数____________ 好*:_美__丽__的_____________ 戾:__至__、__到__达__________ 经纶:_筹__划__、__治__理_______________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在文中的作用是 什么? 点明本文主旨,衬托此处景色之幽美。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沿岸奇山 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4.文章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请找出语句并加以简要分析。 语句: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作用:活灵活现地写出了树之高之多。
夹着江水的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密而绿的树,让人心生寒 意。山峦凭借(高峻的)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 伸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千百座山峰。泉水冲击着岩石, 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长 久不断地叫,猿持续地啼叫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极力追求名利 的人就平息名利之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治理国家大事 的人也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交错遮蔽,挡住了天空,虽在 白昼,林间仍显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蔽:_遮__蔽_________________ 交映:_互__相__掩__映________________
3.词类活用
(1)形容词作动词 风烟俱净. 互相轩.邈.
(2)动词作名词 猛浪若奔. 【拓展】虽乘奔.御风
净*:消__散__,__散__净__________ 轩邈:向__高__处__和__远__处__伸__展______

《与朱元思书》与送东阳马生序复习

《与朱元思书》与送东阳马生序复习

中考文言文精细阅读之《与朱元思书》一、重点字的解释1、从.流飘荡: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4;好鸟相鸣:5、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二、重点语句翻译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三、简答题1.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2.简单赏析文中画线句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的写法。

3.结合文中语句说说作者有怎样的志趣和情怀。

5.“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写出了江水的清澄宁静,《小石潭记》也有通过“游鱼”描写潭水清澈见底的句子,请默写出其中的一句。

6.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这句化静为动,毛泽东《沁园春雪》中运用相同手法的句子是:7.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两句的作用:8.“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的景色以后“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受,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也写了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之后的种种“览物之情”,他们写这些感受的目的有什么不同?9.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对这里的山水的总的评价,试根据作者的描写,分析这里的山“奇”在何处?10、本文从哪些方面写山之奇?11. 写景顺序和详略上有何特点?12能暗示文中所写景色季节特征的一个字是:\'蝉\'或\'寒\'(秋季)。

四、开放性试题1、本文是一篇山水小品,请同学们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各写出一句写\'山\'和写\'水\'的诗句。

2.结尾“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似是多余,对此你有何看法?你联想到生活中的什么现象?3、由“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与朱元思书 中考文言文复习

与朱元思书  中考文言文复习

tuān 急湍
xuānmiǎo 轩邈
lí ng 泠泠
yù n
成韵 kuī 窥
yuān lì
鸢飞戾天 xiàn 有时现日
听读课文,思考:
试问,你的脑海
观察下面的图画,
里储存有像作者 笔下所描写的美 景吗?
看看能用文中的 哪些语句来描述?
疏通文意:
(1)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
问题探究
请你谈谈本文在景物描写上有何特点? 提示:
1.抓住了景物的特点,突出了“奇山异水”。
2.按地点转移,由近及远的顺序写:从流飘荡,俯视碧水, 仰观青山。
3.采用多种修辞手法使描写对象形象鲜明,富于生机:水 皆缥碧,千丈见底(夸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比喻、 对偶);负势竞上,争高直指(拟人);泉水激石,泠泠 作响;好鸟相呜,嘤嘤成韵(对偶)…… 4.详写山,略写水。疏密有分,轻重有度。
5.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提示:本文是一篇骈体文,语言优
美,采用以骈为主,骈散结合的写 法,且讲究对仗和声律。
意境美 奇山异水 动静之中显现 水之质“清” 势“猛”;视 听之下,突出 山之盎然生机。
志趣美 飘逸高洁 无拘无束的 轻松惬意, 寄情于山水, 现清新 隽永富于韵 致。
了山川的景色,突出了富春江(一百 许里)水之清澈和两岸夹山之高峻。
4.文章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得出来?
提示:流露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蔑视
和避世隐退的高洁志趣。从“鸢飞戾 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 忘反”可以看得出来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与前面实写景相对,此处为虚写。 作者由景生情,自然地流露出对追求功 名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地传达出爱慕 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与朱元思书》中考题(含答案)

《与朱元思书》中考题(含答案)

《与朱元思书》中考题1.2004湖北省潜江市仙桃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2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负.势竞上()(2)好.鸟相鸣()2.下列各句中的“者”与例句中“者”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A.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B.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鱼我所欲也》)C.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始得西山宴游记》)D.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写出文中概括富春山全貌的句子并翻译。

(3分)句子:译文:4.文章理解。

(5分)文章在总写中,用“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作者的情态。

在分写“异水”时,用“”一句夸张地表现了江水极深、极清的特点。

在分写“奇山”时,通过泉响、鸟鸣、蝉转、猿叫,反衬了山的特点。

之后,通过“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的抒情短论,表现了作者的思想。

最后,文章别具匠心地描绘了山中的又一奇景,突出了树多的特点,与前文“”一句相照应。

答案: 1.①凭依(或:凭借、依仗)②美丽(若答“友好”也可给分)(2分) 2.A(2分) 3.句子: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翻译: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群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

(或: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3分) 4.空一:从容出游,怡然自得(或:舒畅自如,游兴极浓等)空二:千丈见底空三:幽静(或:寂静、静等)空四:鄙弃名利(或:淡泊功名、淡泊人生等)空五:皆生寒树2.2006年潍坊市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0-23题。

【语文版】中考文言文复习课件《与朱元思书》

【语文版】中考文言文复习课件《与朱元思书》
作用:活灵活现地写出了树之奇、山之奇。
4.吴均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萌生避世退隐
之意;杜甫饱览泰山雄奇秀丽的景色立下“会当 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人生誓言。两种人生态 度,你更欣赏哪一种?请说说你的理由。 (’13 深圳)
我赞成杜甫的人生态度。江山多娇,引无数
英雄竞折腰。我们祖国山水美丽者甚多,我们都 去避世隐退,就把自己的社会责任丢了。为了祖 国山水更美,为了保卫这样的山水,我们必须有 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5.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1)①相鸣:相向和鸣 ________ 和谐的声音 ②韵:_____________ 泉水冲击着石头,发出泠泠的轻响; (2)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丽的鸟儿相向和鸣,发出和谐而动听的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快,迅猛的波浪(像马一般)飞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省略句:急湍甚箭。 提示:“甚”后省略了介词“于”,相当于 “比”,原 句应为“急湍甚(于)箭”。
4.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 (1)①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笔直 ②直: ______ (2)①轩邈:原意为形容词,高、远,活用意思 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 为__________________ ②上:原意为方位名词,上面,活用意思为 向上 。 ______ (重重叠叠的山峦)笔直 (3)译文(画线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上,直插云霄,形成无数山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朱元思书【中考复习课件】

与朱元思书【中考复习课件】

四、文言现象:
1、通假字 ①蝉则千转不穷 转:通“啭”(zhuàn),意为鸟婉转地叫,此 处指蝉鸣声。
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反:通“返”,意为返回。
③有时见日 见:通“现”意为显现。
2、古今异义 ①许 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左右。例句:自富阳至
桐庐一百许里。 今义:或许,应允,赞许等。
②经纶 古义:筹划、治理。例句:经纶世务者。 今义:整理过的 蚕丝,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 ③戾 古义:至 .例句:鸢飞戾天者。 今义:罪恶。 ④穷:古义:穷尽。例句:蝉则千转不穷。 今义:贫穷。
江水都是青白色,千丈深的地方都能看得清楚。游动的鱼
儿和细碎的沙石,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 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浪涛像飞奔的骏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山峦 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相互争着往高处和 远处伸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了无数的山峰。(山 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百鸟互相和 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和猿猴也长时间地叫个不断。 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 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 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是在 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还可以 (从枝叶的空隙中)见到阳光。
⑤奔:古义:本文指飞奔的马。例句:猛浪若奔。 今义:奔跑
⑥?窥:古义:看,观察,侦探。例句:窥谷忘反。 今义:从小 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
3、一词多义
1.绝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极)
猿则百叫无绝(断,停,消失)
2上 负势竞上(向上)
横柯上蔽(在上边)
3无 直视无碍(没有)

部编教材八年级语文上册《与朱元思书》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

部编教材八年级语文上册《与朱元思书》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

部编教材八年级语文上册《与朱元思书》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试题分三部分:字词解释、理解性默写、阅读选择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蝉则千转不穷同意思为:(2)窥谷忘反同意思为:2.词类活用(1)动词作名词猛浪若奔.句中意为:(2)形容词作动词互相轩邈..轩,句中意为:②邈,句中意为:(3)名词作动词①任意东西..句中意为:负势竞上.句中意为:(4)名词作状语横柯上.蔽句中意为:3.其他重点实词(1)天山共色共色:(2)从流飘荡从:(3)一百许里许:(4)急湍甚箭甚:(5)负势竞上负:(6)争高直指直指:(7)泉水激石激:(8)蝉则千转不穷千转:千:穷:(9)鸢飞戾天者戾:(10)望峰息心息心:(11)经纶世务者经纶:(12)横柯上蔽横柯:柯:蔽:(13)疏条交映交映:二、理解性默写1.概括赞叹富春江景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2.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句子是:,。

3.写富春江水清澈的句子是:,。

,。

4.《小石潭记》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跟《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有异曲同工之妙。

5.《三峡》一文中“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也,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写水流湍急,《与朱元思书》中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6.写景往往采用“化静为动”的手法,使静景呈现出一种动态之美,本文中“,,,”等句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

7.从听觉写泉响、鸟鸣、蝉叫、猿啼两组对偶句:,;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

8.《与朱元思书》中作者发表议论,流露出对鄙视名利,爱慕自然、归隐避世的情感诗句是:,;,。

三、阅读选择题与朱元思书吴均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未下。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 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有删节) 【注】①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 于现代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 ②夕舂:夕阳。
1.解释下列语句中标色词的意思。(4分)
(1)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
【文意理解】 1.作者写“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 忘反”的作用是什么?
这两句话表现出作者对山水之美的赞叹,含蓄地表 明了自己的人生志趣,也流露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 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2.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 怎样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
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 谷忘反”的感慨。这表现了他鄙弃名利的情怀。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 返回 )
(3)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 在上面 )
(4)梅花为寒所勒
(阻止、约束 )
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水中游动的鱼儿细小的石子,一直看下去,可看得
清楚,毫无障碍。
(2)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这种快乐(只能)留下来给山中的僧人和游览的客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三十一、与朱元思书
知识梳理
第一部分 总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
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1.词语解释 (1)风烟俱净风
(2)从流飘荡
烟:烟雾 净[F]:散尽净 从:顺、随着
2.句子翻译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3.文章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请找出语句并加以 简要分析。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作用:活灵活现地写出了树之奇、山之奇。
4.吴均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萌生避世退隐之意; 杜甫饱览泰山雄奇秀丽的景色,立下“会当凌绝顶,一 览众山小”的人生誓言。两种人生态度,你更欣赏哪一 种?请说说你的理由。 我赞成杜甫的人生态度。江山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我们祖国山水美丽者甚多,我们都去避世隐退,就把自 己的社会责任丢了。为了祖国山水更美,为了保卫这样 的山水,我们必须要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全文理解 【全文中心】本文是吴均写给他的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书 信,文章叙述了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的途中所见,描 绘了一段优美的山光水色,创造了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 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热爱和鄙弃名利的思想感情,以及 对自然的崇尚,对自由和谐的向往,对欢乐生命的礼赞。 【写作特色】(1)写作顺序:由总到分、由下到上地 描写景物。(2)这是一篇骈体文,语言简约清新,内 涵丰富。多用骈句,铿锵有力、工整清丽。
1.词语解释
(1)皆生寒树
寒: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
(2)互相轩邈
轩:高 邈:远
(3)争高直指
直指[F]:笔直的向上,直插云天
(4)泠泠作响
泠泠:形容水声清越
(5)好鸟相鸣
相鸣:相向和鸣
(6)蝉则千转不穷 千转:长久不断地叫
(7)鸢飞戾天者 戾:至
(8)望峰息心 (9)经纶世务者 (10)窥谷忘反
人享用,怎么能够对那些庸俗的人说呢?
【解析】(2)句中注意“受用”应译为“享受”, “安”是疑问词,应译为“怎么”,注意语言要简洁通 顺连贯。 3.甲乙两文描写的对象各不相同,但流露的感情相似, 这两篇文章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分析其感情的 相似点,首先找到两篇文章中抒发感情的句子,《与朱 元思书》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
2.句子翻译 (1)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水都是青白色的,虽然深如千丈,却清澈见底。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江水比箭还要快,凶猛的浪涛像(马一般) 飞奔。
第三部分 写富春江山之奇,又抒发了作者在如此奇 景中的感受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 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líng)泠作响;好鸟 相鸣,嘤(yīng)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 绝。鸢(yuān)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 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 见日。
金题演练
(’15湘西)比较阅读下面两段古文,完成1~3题(共 12分) 【甲】《与朱元思书》全文 【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 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友人数为余言:傅 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 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 雾,弥漫二十余里。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①三时;其 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
(11)横柯上蔽
息:使……平息 经纶:筹划,治理
窥:看 反:返回 柯:树木的枝干
2.句子翻译 (1)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重重叠叠的山峦)笔直向上,直插云霄,形成无数山峰。
(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蝉长久地叫着,猿猴的叫声也一直不停止。
(3)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 时那样昏暗。
窥谷忘反”,《晚游六桥待月记》中,依据末句“此乐 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可概括出两文 都表达了作者想避开世俗、隐退山林、独以自然山水为 乐的情感。
抒发了作者喜爱美好的大自然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高洁情 趣。
【参考译文】西湖最美的时候,是春天是月夜。今年春 雪很大,梅花被寒雪抑制住,(梅花)后来才和桃花、 杏花次第开放,这还是难得一见的奇观。我的朋友陶望 龄多次告诉我:傅金吾园中的梅花,是宋代张功甫玉照 堂中原有的旧物,应该要赶紧去欣赏欣赏啊!我当时被 桃花迷恋住了,(我)竟然舍不得离开湖上。湖上从断 桥到苏堤这一带,绿柳如烟、红花似雾,绵延着有二十 多里呢。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却仅仅在午、未、申三 个时辰(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
烟雾都已消散净尽,天与山连成一片呈现出相 同的颜色。 (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一路奇山异水,可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第二部分 写江水之异,富春江江水之美 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1.词语解释 (1)水皆缥碧 (2)急湍甚箭 (3)猛浪若奔
缥碧:青白色 甚箭[F]:即“甚于箭”,比箭还快 奔[F]:马一般飞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