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中掺假的检测

蜂蜜中掺假的检测
蜂蜜中掺假的检测

蜂蜜中掺假的检验

在食品的各类掺假活动中,蜂蜜及其制品的掺假是较为严重的现象之一。蜂蜜中常见的掺假物有饴糖、蔗糖、转化糖、糊精、食盐等。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蜂蜜中常见的掺假物的种类。

2、掌握检测蜂蜜中掺假物的方法。

二、实验步骤:

1、蜂蜜中掺蔗糖

人为将蔗糖熬成浆状掺入蜂蜜中出售是最常见的掺假现象,其特点是色泽鲜艳明亮,多为浅黄色,味淡,回味短,有一种糖浆味。

硝酸银快速检验法

取蜜样2份(各1g)分别置于二支试管中,各加水4mL、混匀。其中A试管加2%AgNO3溶液2滴,B试管加1% AgNO3溶液2滴,观察有无白色絮状物产生。

判断:A管如有白色絮状物产生,蔗糖含量疑为1%以上;B管如有白色絮状物产生,蔗糖含量疑为4%以上。

2、蜂蜜中掺人工转化糖

蔗糖在稀酸作用下可转化为含葡萄糖和果糖的糖浆,俗称转化糖浆或果葡糖浆。掺有人工转化糖浆的蜂蜜稀薄、粘度小,波美度大,可通过检测CL-的存在予以判别。

试验方法:取1g蜜样于试管中,加水5mL混均后,加1-2滴5%AgNO3指示剂,如呈白浊状,疑掺有人工转化糖(与正常蜂蜜对照)。

3、蜂蜜中掺饴糖

试验方法:取蜂蜜2mL于试管中,加水5mL,混匀,然后缓缓滴加95%乙醇数滴,观察有无白色絮状物产生。

判别:若出现白色絮状物疑为掺加饴糖,若成浑浊状则说明正常(与正常蜂蜜对照)。

4、蜂蜜中掺淀粉类物质

蜂蜜中如掺加有米汤、糊精及淀粉类物质,外观浑浊不透明,蜜味淡薄,用水稀释后溶液浑浊不清。

试验方法:取蜂蜜2g于试管中。加水10mL。加热至沸后冷却,加0.1mol/L碘液2滴,观察颜色变化。同时做正常蜂蜜对比试验。

判别:如有蓝色、蓝紫色或红色出现,疑为掺有淀粉类物质。

5、蜂蜜中掺羧甲基纤维素钠

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是一种增稠剂,掺加入蜂蜜后,蜂蜜颜色变深,粘稠度变大。

试验方法:取蜂蜜10g于另一烧杯中,加入95%酒精20mL。充分搅拌均匀,即有白色絮状物析出,取白色絮状物2g于另一烧杯中,加热水100mL,搅拌均匀,冷却后备用。

取上述备检液30mL于锥形瓶中,加盐酸3mL,观察有无白色沉淀产生。

另取上述备液50mL于另一锥形瓶中,加1%CuSO4溶液100mL,观察有无淡蓝色绒毛状沉淀产生。

判别:若上述两项试验均呈阳性,则被检蜂蜜疑掺有羧甲基纤维素钠。

三、实验结果:

1、现象:A、B两管均无白色絮状物产生,所以此蜂蜜中不掺有蔗糖。

2、现象:滴5% AgNO3指示剂后,无白浊状沉淀产生,因此此蜂蜜中不含有转化糖。

3、现象:滴加乙醇后成浑浊状,无白色絮状产生,所以蜂蜜中不含饴糖。

4、现象:与正常蜂蜜做对照,无蓝色、蓝紫色或红色出现,所以没有掺杂淀粉类物质。

5、现象:第一次无白色沉淀产生,第二次无淡蓝色绒毛状沉淀产生,两次试验均为阴性,因此蜂蜜内不含有羧甲基纤维素钠。

综上所述,此蜂蜜中没有添加蔗糖、转化糖、饴糖、淀粉类物质、羧甲基纤维素钠等物质。

四、小结:

蜂蜜中含葡萄糖和果糖,约占65-80%;蔗糖极少,不超过8%;水分16-25%;糊精和非糖物质、矿物质、有机酸等含量在5%左右。此外,还含有少量的酵素、芳香物质和维生素等。蜜源植物品种不同,蜂蜜的成分也不一样。

新鲜成熟的蜂蜜,为粘稠的透明或半透明的胶状液体,有的蜂蜜在较低的温度下放置,可以逐渐凝结成晶体。蜜的比重为1.401-1.443。

蜂蜜品质检测与掺假鉴别

蜂蜜品质检测与掺假鉴别 蜂蜜是蜜蜂从开花植物的花中采得的花蜜在蜂巢中酿制的蜜。我国养蜂取蜜为人所用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天然蜂蜜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25.2%~35.3%)、果糖(33.3%~43.0%)、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和多种活性酶。蜂蜜因其一定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而深受消费者的青睐。近些年来,蜂蜜掺假现象愈加严重,主要是向蜂蜜中掺入一些糖类物质,降低了蜂蜜的品质,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蜂蜜的掺假 蜂蜜掺假的方式可以有多种。以前蜂蜜掺假的主要方式是在蜂蜜中加入水、糖(蔗糖、饴糖等)、羧甲基纤维素、糊精或淀粉类物质,这些掺假蜂蜜可以通过简单的感官品评的方法识别出来,也可以通过现代分析检测技术对其进行判别,不过现在这种掺假手段已不常见。 目前蜂蜜掺假的主要方式是在蜂蜜中加入玉米糖浆、甘蔗糖浆、甜菜糖浆、大米糖浆、木薯糖浆和小麦糖浆。近几年主要掺入的糖浆是后四种:甜菜糖浆、大米糖浆、木薯糖浆、小麦糖浆。由于蜂蜜中的果糖和葡萄糖比例与这些糖浆中的果糖和葡萄糖比例十分相似,可使掺入这些糖浆后的蜂蜜的各项指标完全符合国家标准,给检测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感官鉴别掺假蜂蜜 传统的感官品评方法鉴别掺假蜂蜜的原理是根据人的感觉器官对蜂蜜的色、香、味、形、质地、口感等各项品质指标做出评价的方法。其方法操作简单,快速便捷,普及性高,但是仅能对真假蜂蜜做出初步的判别,结果准确性差,远远满足不了鉴别蜂蜜真假的要求。 科学检测鉴别掺假蜂蜜 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目前掺假蜂蜜的检测方法有:C4(玉米糖浆检测),SMR(大米糖浆检测),SMB(甜菜糖浆检测),BS(不同甜菜糖浆标志物检测),CS(木薯糖浆检测),C3/C4(碳同位素比率法),SMX(糖浆标志物检测),TLC (高果糖淀粉糖浆薄层法),TMR(大米糖浆特异成分检测)和外来酶法等10种检测方法。近年来掺假蜂蜜检测常用的方法有:C4(玉米糖浆检测),SMR(大米糖浆检测),SMB(甜菜糖浆检测),C3/C4(碳同位素比率法),TLC(高果糖淀粉糖浆薄层法)和外来酶法等6种检测方法。 现代分析技术是有效且准确鉴别蜂蜜真假的检测方法。其鉴别蜂蜜掺假的根本原理是基于天然蜂蜜与掺假蜂蜜的化学成分差异,测定其光谱、色谱和质谱。但是现代分析技术也存在着仪器价格昂贵、操作复杂、检测时间长、只能在实验室中使用等缺点,已不能满足生产实践中对蜂蜜产品品质及掺假判别进行大批量、快速、无损检测的需求。 蜂蜜掺假鉴别的理想方法应该是快速、廉价、能够广泛普及的,而基于红外光谱等无损检测技术具有这方面的优势,无损检测技术对蜂蜜掺假和制假鉴别是今后鉴别蜂蜜真假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红外检测技术(包括近红外和中红外)就是以红外光作为光源,照射在蜂蜜的内部,利用红外光在蜂蜜中发生吸收、反

蜂蜜掺假检测方法分析总结

蜂蜜掺假检测方法分析总结 李兆锦广东医科大学药理学 [摘要]蜂蜜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深受消费者的青睐,但猖狂的掺假行为与复杂多样的掺假手段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综述分析了目前各种蜂蜜掺假鉴别技术的优缺点,对新的检测技术进行展望。 [关键词]蜂蜜;检测;掺假 在最新国家蜂蜜标准GB 14963-2011中,首先规定了蜂蜜的含义,即“蜜蜂采集植物的花蜜、分泌物或蜜露,与自身分泌物融合后,经充分酿造而成的天然甜物质”。其成分复杂包括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有机酸、色素、蜂花粉、激素、微量元素等[1]。《神农本草经》把“石蜜、蜂子、蜜蜡”列为上品,指出有“除百病、和百药”的作用,且“多服久服不伤人。” 《蜜蜂赋》中写道:“散似甘露,凝如割脂,冰鲜玉润,髓滑兰香。百药须之以谐和,扁鹊得之而术良。”可见其营养价值和功效之高,不法分子在巨大的商业利益驱动下,大肆作假,极大损害了蜂农、消费者和正规蜂蜜生产企业的利益。然而蜂蜜成分复杂、内部组分含量变化范围大等特征使得掺假造假容易,也使得蜂蜜品质检测技术遇到了很大的挑战。为使我国蜂蜜产业的健康发展,对建立一套灵敏、高效、准确的蜂蜜掺假鉴定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价值,为建立蜂蜜掺假鉴定方法提供理论依据与实施基础。 1.造假手段 蜂蜜造假手段越来越多,随着检测方法的不断发展,造假手段也越来越多。但总的可分为以下几种[2]:(1)直接往蜂蜜中添加白糖或其他糖分(2)给蜜蜂喂食糖水(3)用白糖、明矾、香精等调出全假蜂蜜[3]。 2.鉴别方法 2.1传统鉴别法 对于一般的消费者来说,掌握一些普通简单的鉴别蜂蜜真假的方法尤为重要。首先是观察其颜色深浅,是否有光泽以及其组织状态是否呈胶体状,有无沉淀、杂质、气泡等;嗅其气味是否清香宜人;最后是品尝其滋味,感知味道是否清甜纯正,有无苦涩、酸和金属味等不良滋味以及麻舌感[4]。与蜂蜜接触最多的蜂农,他们建议,对于优劣蜂蜜,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区分[5]:第一,用碘酒判断是否有添加物。挑出一点蜜,兑入一两滴碘酒,如果蜂蜜变色(变色后为黑色略带蓝色)则说明该蜂蜜经过了后期加工,添加了白糖等物质。如果滴入碘酒不褪色,则说明该蜂蜜为正宗蜂蜜。第二,用纸巾检测是否含有水分。取一点蜂蜜放在纸巾上,如果蜂蜜很快扩散,说明其中添加了水分。反之,则说明该蜂蜜中没有添加水分,是比较纯的蜜。第三,看蜂蜜是否会结晶。一般而言,如果蜜糖好的话,会随着气温降低而产生结晶(如凝固的猪油一般)。而假蜂蜜一般不结晶。不过如果假蜂蜜中加入白糖,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出现类似结晶的东西,在瓶底形成沉淀。但真蜂蜜结晶较为松软,放在手上很容易捻化,假蜂蜜析出的白糖沉淀较为致密,放在手上时,会有沙砾感。第四,纯正的蜂蜜表面无大量气泡,掺有淀粉的蜂蜜,会显得混浊不清,透明度差。第五,优质蜂蜜口感醇厚、回味绵长,给人一种芳香甜润的感觉,或有极轻微的淡酸味;质量较次或假蜂蜜,则会出现除香甜味外的其他异味,如掺糖蜜,白糖味较浓,掺淀粉的蜜,甜度下降香

掺假蜂蜜鉴别方法

掺假蜂蜜鉴别方法 时间:2013年05月02日来源:经济动物学报 一、淀粉酶值的检测 天然蜂蜜中的淀粉酶来源于蜜蜂,是一种动物来源淀粉酶,稳定性较差,其活性极易受外界温度的影响,随时间的延长,活性下降。人为加入耐高温a-淀粉酶,即使长时间保存,蜂蜜酶值也不会下降,达到以次充好,获得较高利润的目的。 二、掺杂糖浆的检测 糖浆的物理特征与天然蜂蜜类似,直接用糖量分析无法鉴别出真假。通过淀粉酶活性检测和乙醇滴定只能检查蜂蜜掺入果葡糖浆,但蜂蜜中如果添加淀粉酶,则此法即行不通。再者,蜂蜜中添加物质多种多样,目前还没有唯一的方法来鉴别蜂蜜真实性,只能多种方法协同检测,主要有:稳定碳同位素比率法测定蜂蜜中c-4植物糖含量(GB/T 18932.1)、薄层色谱法测定蜂蜜中高果糖淀粉糖浆(GB/T18932.2—2002)和离子色谱法测定蜂蜜中淀粉糖浆(GB/T 21533-2008),另外还有用近红外光谱技术、高效液相色谱鉴别蜂蜜真实性。

1、光谱法近年来,红外波谱、紫外光谱技术在成分的确定方面应用较多,在蜂蜜真假识别上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而基于主成分分析-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技术能够方便、快速、准确地鉴别真假蜂蜜,为蜂蜜质量的快速检测提供可靠参考;荧光光谱技术的灵敏度远高于其他光谱技术,已被用于鉴定蜂蜜的植物来源。 2、碳稳定同位素检验法(MS法) 该法已经成为检测蜂蜜中c4植物糖浆含量的标准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对于低含量的c4植物糖浆掺假以及掺入c3植物糖浆(如大米糖浆、甜菜糖浆)的掺假判定存在缺陷。液相色谱-同位素比值质谱法(LC-IRMS)的引入为更精确地测定蜂蜜的同位素值,判定蜂蜜掺假情况提供了更为准确的方法。 3、色谱法色谱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物质的分离和分析。在蜂蜜的鉴定方面,尤其对其中的单一成分,如各种单糖及其含量比值等。 4、理化鉴别仪器分析方法对普通消费者而言,在蜂蜜掺假鉴别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有资料介绍了一些简易的鉴别方法,如鉴别蜂蜜掺水可以用拉丝法、燃烧法和比重法;蜂蜜中掺杂饴糖、蔗糖或淀粉则色泽变暗,透明度差,味淡。

蜂蜜品质检测与掺假的鉴别方法

一、淀粉酶在真假蜂蜜鉴别中的应用 天然蜂蜜中的淀粉酶来源于蜜蜂,而不是花粉或花蜜,说明天然蜂蜜中的淀粉酶是一种动物来源淀粉酶。通常动物性酶的稳定性较差,其活性极易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随着时间的延长,活性下降。 天然蜂蜜淀粉酶值和蛋白质含量在储存过程中有相似的变化规律,即低温时,淀粉酶值和蛋白质含量都基本保持不变,但是随着储存温度提高和储存时间延长,样品的淀粉酶值和蛋白质含量迅速降低。在储存过程中,天然蜂蜜淀粉酶值的变化与其蛋白质的变化密切相关,蛋白质在储存过程中降解可能是天然蜂蜜淀粉酶值降低的直接原因。与天然蜂蜜相反,掺假蜂蜜的淀粉酶值和蛋白质含量基本不受储存温度及时间的影响,这与假蜂蜜中添加的工业淀粉酶(诺维信耐温淀粉酶)的耐高温特性密切相关。通过跟踪测定蜂蜜的淀粉酶值变化可以判断蜂蜜产品是否掺假,同时也可以判定天然蜂蜜产品的新鲜程度。 二、碳稳定同位素比值分析法(SIRA)在蜂蜜品质鉴别中的应用 碳稳定同位素比值是指在某一物质中碳的两种同位素(12C、13C)的比值。不同的物质,其比值是不相同的。碳稳定同位素比值分析法(SIRA)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现代分析方法,应用于鉴别蜂蜜的真伪和计算掺假的程度,准确性高。测定稳定性同位素比值可采用质谱分析(MS),质谱法是通过将样品转化为运动的气态离子并按质荷比(m/z)大小进行分离记录的分析方法。 1、蜂蜜碳同位素第一检验法 几乎所有的蜜源植物属C3植物,其δ13C值大约在-28‰~22%。之间,自然界中在这个范围之外的蜜源植物寥寥无几,而产生高果糖玉米糖浆(H5、C5)的植物属C4植物,其δ13C值范围为-20‰~10‰。上述C3和C4两类植物形成的碳水化合物(糖类物质)在化学上是相同的,但在两种碳同位素比值上却是不同的。当两类碳水化合物混在一起时,这种混合物的碳同位素比值就会随混合物的比例量而变化。利用这项技术分析大量人工制备的掺有不同比例高果糖玉米糖浆的蜂蜜样品,通过对这些蜂蜜样品测试结果的分析统计,得出结论是δ13C值负于-23.5‰。的蜂蜜则是没有掺假的纯正蜂蜜;δ13C值大于-21.5‰的蜂蜜,假蜜的概率为99.996%;而从-23.5‰到-21.5‰属不能准确鉴定的“灰色区”,在这个区域内的蜂蜜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 2、蜂蜜内标碳同位素检验法(第二检验方法) 蜂蜜碳同位素第一检验方法解决了δ13C值负于-23.5‰的纯正蜂蜜和大于-21.5‰的假蜜之间的检验,但对-23.5‰到-21.5‰的“灰色区”仍无能为力。蜂蜜中另一种重要成分是蛋白质,研究结果表明,用蜂蜜蛋白质做内标物对“灰色区”蜂蜜中掺入高果糖玉米糖浆的鉴定是行之有效的。由于蛋白质需在蛋白酶的作用下生成肤和各种氨基酸,氨基酸需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脱羧或转氨反应,才能生成碳水化合物。之后才能被酵母产生的糖酵解作用,最终逸出二氧化碳。这个反应过程比葡萄糖和果糖慢得多,就蜂蜜的δ13C值而言,蜂蜜中蛋白δ13C

蜂蜜掺假的鉴定方法综述

蜂蜜掺假的鉴定方法综述 在食品的各类掺假活动中,蜂蜜及其制品的掺假是较为严重的现象之一。蜂蜜中常见的掺假物有饴糖、蔗糖、转化糖、糊精、食盐等。 1、蜂蜜中掺蔗糖 人为将蔗糖熬成浆状掺入蜂蜜中出售是最常见的掺假现象,其特点是色泽鲜艳明亮,多为浅黄色,味淡,回味短,有一种糖浆味。 硝酸银快速检验法: 取蜜样2份(各1g)分别置于二支试管中,各加水4mL、混匀。其中A试管加2%AgNO3溶液2滴,B试管加1% AgNO3溶液2滴,观察有无白色絮状物产生。 判断:A管如有白色絮状物产生,蔗糖含量疑为1%以上;B管如有白色絮状物产生,蔗糖含量疑为4%以上。如果A、B两管均无白色絮状物产生,则此蜂蜜中不掺有蔗糖。 2、蜂蜜中掺人工转化糖 蔗糖在稀酸作用下可转化为含葡萄糖和果糖的糖浆,俗称转化糖浆或果葡糖浆。掺有人工转化糖浆的蜂蜜稀薄、粘度小,波美度大,可通过检测CL-的存在予以判别。 试验方法:取1g蜜样于试管中,加水5mL混均后,加1-2滴5% AgNO3指示剂,如呈白浊状,疑掺有人工转化糖(与正常蜂蜜对照)。如无白浊状沉淀产生,则此蜂蜜中不含有转化糖。 3、蜂蜜中掺饴糖 试验方法:取蜂蜜2mL于试管中,加水5mL,混匀,然后缓缓滴加95%乙醇数滴,观察有无白色絮状物产生。 判别:若出现白色絮状物疑为掺加饴糖,若成浑浊状无白色絮状产生则说明正常(与正常蜂蜜对照)。 4、蜂蜜中掺淀粉类物质 蜂蜜中如掺加有米汤、糊精及淀粉类物质,外观浑浊不透明,蜜味淡薄,用水稀释后溶液浑浊不清。 试验方法:取蜂蜜2g于试管中。加水10mL。加热至沸后冷却,加0.1mol/L 碘液2滴,观察颜色变化。同时做正常蜂蜜对比试验。 判别:如有蓝色、蓝紫色或红色出现,疑为掺有淀粉类物质。如无蓝色、蓝紫色或红色出现,则没有掺杂淀粉类物质。 5、蜂蜜中掺羧甲基纤维素钠 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是一种增稠剂,掺加入蜂蜜后,蜂蜜颜色变深,粘稠度变大。 试验方法:取蜂蜜10g于另一烧杯中,加入95%酒精20mL。充分搅拌均匀,即有白色絮状物析出,取白色絮状物2g于另一烧杯中,加热水100mL,搅拌均匀,冷却后备用。

蜂蜜掺假检测概述

蜂蜜掺假检测概述 摘要:描述蜂蜜掺假的各种手段和方法,分析现行标准检测方法漏检的原因, 提出对于蜂蜜掺假的新的检测方法和效果分析。关键词:蜂蜜;掺假;检测Review of the detections of honey adulteration Erzuo-Yan (The Department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Jina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2, China) Abstract This thesis is to describe adulteration of honey and sum up various means and method s of detecting adulteration of honey ,then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tandard detection met hods and its reasons of imperfection, finally put forward novel honey adulteration det ection methods and analyze the results. Keywords :Honey; Adulteration; Detection 引言 蜂蜜,是蜜蜂从开花植物的花中采得的花蜜在蜂巢中酿制的蜜,它是经过蜜蜂 在巢脾内转化、脱水、贮存至成熟的过程而成的天然甜物质,蜂蜜的成分除了 葡萄糖、果糖之外还含有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外,还有多酚类、类黄 酮类、多糖、活性酶和类胡萝卜素等活性物质,因此,蜂蜜具有多种生理功能 如抗氧化、抗菌、促进心脑和血管功能、促使肝细胞再生、加速创伤修复和增 强免疫等。所以,蜂蜜作为一种天然保健食品、高级营养品一直深受消费者的 青睐。但是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在蜂蜜的生产、加工、销售过程中,往往被 加入其它价格低廉的甜味物质来牟取暴利,例如有的不法商以水、葡萄糖、果糖、工业糖浆和工业淀粉酶为原料以蜂蜜国家标准为技术参考,通过加入色素 和蜂蜜香精来制造全假蜂蜜,蒙骗消费者,获取暴利。因此,蜂蜜掺假检测是 一项亟待解决的技术课题,本文简单的概述蜂蜜掺假及掺假的检测的发展现状 以及发展趋势,并分析当前行业的标准及漏检原因,再介绍一些新型蜂蜜掺假 检测技术。 第一章国内外蜂蜜掺假以及对应检测的方法和手段 蜂蜜因蜂种、蜜源、环境等因索的不同,其成分差异很大,主要化学成分为糖类、糊精、蛋自质、矿物质、蜡质、芳香化合物、酶类、维生索、有机酸、花粉、色素、挥发油、甲基糖醛以及单宁类、树脂、乙酰胆碱等其他活性物质。 糖类主要含有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在65%以上,果糖含量在30.91 % —44.26%,葡萄糖含量在22.89%—40.75%,果糖与葡萄糖比在0.76-1.86,如此大的变化范围,给鉴别和检测蜂蜜掺假问题带来一定的困难。 1、常见的两类掺假和掺假方式 1.1、以水、蔗糖、转化糖、饴糖、羧甲基纤维素(CMC-Na)、食盐、化肥、明矾、糊精或淀粉类物质为主要原料制作假冒蜂蜜,掺水蜂蜜因水分含量高,不 仅味淡,且易发酵而变质; 掺入蔗糖蜂蜜透明感增加,细品有蔗糖味; 掺入饴糖 蜂蜜光泽暗淡,透明度差; 掺入羧甲基纤维素蜂蜜黏度增大,绵性增强;掺入糊精或淀粉蜂蜜会出现浑浊现象,且绵性降低。 1.2、以葡萄糖、果糖、蔗糖、高果玉米糖浆、甜菜糖浆、甘蔗糖浆、果葡糖浆 等改性多糖作为主要掺假成分,葡萄糖和果糖为天然蜂蜜主要成分,蜂蜜国家 标准规定蜂蜜中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在 60%以上,因此这些物质的加入不但没有 破坏蜂蜜的风味,还使它们的指标值得到了加强。随着各种合成色素、蜂蜜香 精和工业淀粉酶的使用,不法分子更是以水、葡萄糖、果糖、工业糖浆和工业 淀粉酶为原料,以蜂蜜国家标准为技术参考,通过加入色素和蜂蜜香精来制造

蜂蜜中掺伪鉴别检验方法论述

蜂蜜中掺伪鉴别检验方法论述 姓名:叶泳班级:食安1201 学号:1201070522 摘要:淀粉酶在真假蜂蜜鉴别中的应用天然蜂蜜中的淀粉酶来源于蜜蜂,而不是花粉或花蜜,说明天然蜂蜜中的淀粉酶是一种动物来源淀粉酶。通常动物性酶的稳定性较差,其活性极易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随着时间的延长,活性下降。天然蜂蜜淀粉酶值和蛋白质含量在储存过程中有相似的变化规律,即低温时,淀粉酶值和蛋白质含量都基本保持不变,但是随着储存温度提高和储存时间延长,样品的淀粉酶值和蛋白质含量迅速降低。 一、淀粉酶在真假蜂蜜鉴别中的应用【1】 天然蜂蜜中的淀粉酶来源于蜜蜂,而不是花粉或花蜜,说明天然蜂蜜中的淀粉酶是一种动物来源淀粉酶。通常动物性酶的稳定性较差,其活性极易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随着时间的延长,活性下降。天然蜂蜜淀粉酶值和蛋白质含量在储存过程中有相似的变化规律,即低温时,淀粉酶值和蛋白质含量都基本保持不变,但是随着储存温度提高和储存时间延长,样品的淀粉酶值和蛋白质含量迅速降低。在储存过程中,天然蜂蜜淀粉酶值的变化与其蛋白质的变化密切相关,蛋白质在储存过程中降解可能是天然蜂蜜淀粉酶值降低的直接原因。与天然蜂蜜相反,掺假蜂蜜的淀粉酶值和蛋白质含量基本不受储存温度及时间的影响,这与假蜂蜜中添加的工业淀粉酶(诺维信耐温淀粉酶)的耐高温特性密切相关。通过跟踪测定蜂蜜的淀粉酶值变化可以判断蜂蜜产品是否掺假,同时也可以判定天然蜂蜜产品的新鲜程度 二、旋光法在检验蜂蜜中掺入糖类的应用【2】 由于不同种类的蜂蜜都有相对稳定的旋光度,一般为左旋。当掺入不同糖类后,蜂蜜的旋光度会发生变化,并随掺糖浓度的不同而有规律的变化,掺人蔗糖的蜂蜜,随着掺糖量的增加,其旋光度向右旋变化,掺入果糖或转化糖后,其变化趋势相反。通过测定其旋光度,判定蜂蜜的真伪以及掺假的浓度,但是蜂蜜样品pH及测定温度均会影响测定值的准确性。因此,测定过程中应控制合适的温度及pH,并使用醋酸铅作为澄清剂,沉淀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 三、色谱分析法在蜂蜜品质鉴别中的应用 采用气相色谱、气液色谱、高压液相色谱、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毛细管气相色谱等方法分析测定蜂蜜中的杀虫剂、杀螨剂、蜜蜂驱避剂及其代谢产物的残留

蜂蜜中掺假的检测

蜂蜜中掺假的检验 在食品的各类掺假活动中,蜂蜜及其制品的掺假是较为严重的现象之一。蜂蜜中常见的掺假物有饴糖、蔗糖、转化糖、糊精、食盐等。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蜂蜜中常见的掺假物的种类。 2、掌握检测蜂蜜中掺假物的方法。 二、实验步骤: 1、蜂蜜中掺蔗糖 人为将蔗糖熬成浆状掺入蜂蜜中出售是最常见的掺假现象,其特点是色泽鲜艳明亮,多为浅黄色,味淡,回味短,有一种糖浆味。 硝酸银快速检验法 取蜜样2份(各1g)分别置于二支试管中,各加水4mL、混匀。其中A试管加2%AgNO3溶液2滴,B试管加1% AgNO3溶液2滴,观察有无白色絮状物产生。 判断:A管如有白色絮状物产生,蔗糖含量疑为1%以上;B管如有白色絮状物产生,蔗糖含量疑为4%以上。 2、蜂蜜中掺人工转化糖 蔗糖在稀酸作用下可转化为含葡萄糖和果糖的糖浆,俗称转化糖浆或果葡糖浆。掺有人工转化糖浆的蜂蜜稀薄、粘度小,波美度大,可通过检测CL-的存在予以判别。 试验方法:取1g蜜样于试管中,加水5mL混均后,加1-2滴5%AgNO3指示剂,如呈白浊状,疑掺有人工转化糖(与正常蜂蜜对照)。 3、蜂蜜中掺饴糖 试验方法:取蜂蜜2mL于试管中,加水5mL,混匀,然后缓缓滴加95%乙醇数滴,观察有无白色絮状物产生。 判别:若出现白色絮状物疑为掺加饴糖,若成浑浊状则说明正常(与正常蜂蜜对照)。 4、蜂蜜中掺淀粉类物质 蜂蜜中如掺加有米汤、糊精及淀粉类物质,外观浑浊不透明,蜜味淡薄,用水稀释后溶液浑浊不清。 试验方法:取蜂蜜2g于试管中。加水10mL。加热至沸后冷却,加0.1mol/L碘液2滴,观察颜色变化。同时做正常蜂蜜对比试验。 判别:如有蓝色、蓝紫色或红色出现,疑为掺有淀粉类物质。 5、蜂蜜中掺羧甲基纤维素钠 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是一种增稠剂,掺加入蜂蜜后,蜂蜜颜色变深,粘稠度变大。 试验方法:取蜂蜜10g于另一烧杯中,加入95%酒精20mL。充分搅拌均匀,即有白色絮状物析出,取白色絮状物2g于另一烧杯中,加热水100mL,搅拌均匀,冷却后备用。 取上述备检液30mL于锥形瓶中,加盐酸3mL,观察有无白色沉淀产生。

旋光法检测蜂蜜中糖类掺假

旋光法检测蜂蜜中糖类掺假 葛昱君傅璟 一、实验背景 蜂蜜是由蜜蜂采集植物的花蜜或分泌物,经充分酿造而成的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天然滋补品。它含糖类、蛋白质、色素、有机酸、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成分,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但目前国内外市场上常出现掺杂、掺假的蜂蜜,最常见的是掺入蔗糖或淀粉类。传统的测定糖的方法很多,测定总糖含量的方法有硫酸-酚法,蒽酮比色法等,测定还原糖含量的有斐林氏法或铁氰化钾法等。同时测定葡萄糖、果糖和蔗糖等主要成分则需要繁多的步骤,且操作复杂。由于不同种类的蜂蜜都有相对稳定的旋光度,一般为左旋,当掺入不同糖类后,蜂蜜的旋亮度会发生变化,由此可判断蜂蜜中是否掺有糖类。一般掺入蔗糖的蜂蜜,随着掺糖量的增加,其旋光度向右旋变化,掺入果糖或转化糖后,其变化趋势相反。因此通过测定其旋亮度,可判定蜂蜜的真伪及掺假的浓度。为此,本试验采用旋光法测量蔗糖含量判断对蜂蜜品质进行初步的测定。 二、实验原理 由于纯正蜂蜜含有65%—80%的还原糖,主要是果糖([α] D20= -91.9°)和葡萄糖([α]D20=52.5°)和不超过5%的蔗糖([α] D20=66.65°)。因此,非水解旋亮度α1应为负值。当α1为正值(>0)时,可怀疑蜂蜜掺入葡萄糖(>5%)或蔗糖(>5%)或淀粉类物质。进一步鉴别是碘—碘化钾试液检验阳性,为掺入淀粉类物质;α1为正值,旋亮度差值(R=α1-α2)较小,则可能掺有葡萄糖或者其他右旋物质;R值可计算蜂蜜中蔗糖的含量。考虑到天气情況,选择25℃为测试温度,通过标准曲线法测定蔗糖含量。 C12H22O11+H2O →C6H12O6 + C6H12O6 蔗糖葡萄糖果糖

实验三蜂蜜中掺假检验

实验四、食物中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测定方法本方法适用于各类植物性食物和含有植物性食物的混合食物中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测定。其最小检出限为0.1mg。 一、实验目的掌握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测定方法和原理 二、实验原理 在中性洗涤剂的消化作用下,样品中的糖、淀粉、蛋白质、果胶等物质被溶解除去,不能消化的残渣为不溶性膳食纤维,主要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角质和二氧化硅等,并包括不溶性灰分。 三、试剂和材料 1.无水亚硫酸钠。 2.石油醚:沸程30~60℃。 3.丙酮。 4.甲苯。 5.中性洗涤剂溶液:将18.61g EDTA二钠盐和 6.81g四硼酸钠(含10H2O)置于烧杯中,加水约150mL,加热使之溶解,将30g月桂基硫酸钠(化学纯)和10mL乙二醇独乙醚(化学纯)溶于约700mL热水中,合并上述二种溶液,再将4.56g无水磷酸氢二钠溶于150mL热水中,再并入上述溶液中,用磷酸调节上述混合液至pH6.9~ 7.1,最后加水至1000mL。(配制2000ml) 6.磷酸盐缓冲液:由38.7mL 0.1mol/L磷酸氢二钠和61.3mL 0.1mol/L磷酸二氢钠混合而成,pH为7。(配制2000ml) ,VI-A型,产品号6880)溶于100mL,pH7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离心,过滤,滤过的酶液备用。 8.耐热玻璃棉(耐热130℃,美国Corning玻璃厂出品,PYREX牌。其他牌号也可,只需耐热并不易折断的玻璃棉)。 四、仪器和设备 1.实验室常用设备。 2.烘箱:110~130℃。 3.恒温箱:37±2℃。 4.纤维测定仪。 5.如没有纤维测定仪,可由下列部件组成: (1)电热板:带控温装置。 (2)高型无嘴烧杯:600mL。 (3)坩埚式耐酸玻璃滤器:容量60mL,孔径40~60μm。 (4)回流冷凝装置。 (5)抽滤装置:由抽滤瓶、抽滤垫及水泵组成。 五、实验操作 1.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1).粮食:样品用水洗3次,置60℃烘箱中烘干,磨粉,过20~30目筛(1mm),储于塑料瓶内,放一小包樟脑精,盖紧瓶塞保存,备用。 (2).蔬菜及其他植物性食物:取其可食部,用水冲洗3次后,用纱布吸去水滴,切碎,取混合均匀的样品于60℃烘干,称重,磨粉;过20~30目筛,备用。 2.测定步骤 (1).取样1.00g,置高型无嘴烧杯中,如样品脂肪含量超过10%,需先去除脂肪,即样品1.00g,用石油醚(30~60℃)提取3次,每次10mL。 (2).加100mL中性洗涤剂溶液,再加0.5g无水亚硫酸钠。 (3).电炉加热,5~10min内使其煮沸,移至电热板上,保持微沸1h。 (4).于耐酸玻璃滤器中,铺1~3g玻璃棉,移至烘箱内,110℃4h,取出置干燥器中,冷至室温,称量,得m1(准确至小数点后4位)。

蜂蜜掺假问题论述

蜂蜜掺假问题论述 Xxx, xxx 摘要:近年来我国蜂蜜产业发展迅速,产量居世界之首,但蜂蜜掺假和造假事件时有发生,影响到我国蜂蜜市场的健康发展。蜂蜜掺假一直是我国食品质量监管部门以及消费者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针对掺假蜂蜜成本低、数量大、鉴别难的特点,概述目前蜂蜜掺假和造假的主要方式,以及针对不同标记物质的蜂蜜掺假检测技术,展望蜂蜜掺假检测技术发展的趋势和要求。 关键字:蜂蜜;掺假;标记物质;检测技术 蜂蜜是蜜蜂采集植物的花蜜、分泌物或蜜露,与自身分泌物混合后,经充分酿造而成的天然甜物质,具有清热解毒、补中益气、润燥止痛、美容养颜以及增强免疫力等功效,深受人们的喜爱[1]。然而,近年来我国蜂蜜品质状况不容乐观,蜂蜜掺假造假和发现品质问题时有发生,尤其是猖狂的掺假行为与先进的掺假手段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2]。2011年7月24日多家媒体网站报道了冠生园和中粮悦活的蜂蜜产品是掺假蜂蜜,在蜂蜜加工过程中加入“大米糖浆”进行掺假[3],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轰动和关注。掺杂蜂产品在市场的流通,严重打击了消费者对蜂蜜产品的信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蜂蜜产业的市场秩序和我国蜂蜜产品的出口贸易。 1.蜂蜜加工 蜂蜜加工的工艺流程为:蜜脾取蜜→原料蜜→检验→选料配料→预热融蜜→过滤→升温→真空浓缩→冷却→预包装→检验→成品[4]。取蜜作业包括脱除蜜脾上的蜜蜂和将蜜脾里的蜂蜜分离出来,操作之前,就把取蜜场所清扫干净,有把取蜜工具和蜂蜜容器洗净擦干;预热融蜜是通过水浴加热(60℃以下)使蜂蜜融化,有利于后续加工过程的顺利进行;过滤的目的是预热融化后把蜂蜜中的死蜂、蜂蜡颗粒及其它杂质除去;在蜂蜜过滤后升温(65℃,30min)可进一步避免有毒细菌污染、抑制发酵、减少结晶核以及有利于真空浓缩等;通过真空浓缩,去掉蜂蜜过多水分,从而更好地保存成品蜂蜜,浓缩条件为真空度0.09MPa以上,浓缩温度不超过55℃,时间不超过45min。蜂蜜生产的各工艺流程条件和要求见

蜂蜜掺假鉴别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对策建议

2010, Vol. 31, No. 09 食品科学※专题论述 318蜂蜜掺假鉴别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对策建议 袁玉伟,张志恒,叶雪珠,杨桂玲,孙彩霞,于国光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1) 摘 要:蜂蜜掺假是蜂蜜质量安全管理和消费者普遍关心的问题,也影响到蜂蜜产品的出口贸易。本文介绍了蜂蜜掺假的基本特点和几种鉴别蜂蜜掺假的检测技术,分析认为稳定性碳同位素比值、近红外光谱、色谱技术、酶活性检测、显微镜检、差示扫描量热法和旋光法具有不同的检测特点和适用范围。基于一种方法难以确证蜂蜜掺假的问题,提出加强多种方法联合检测技术、混合蜂蜜确证技术和构建蜂密产品溯源与指纹图谱库的建议,以保障蜂密产品的质量安全。 关键词:蜂蜜;掺假;检测;鉴别;质量安全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Detection of Honey Adulteration YUAN Yu-wei ,ZHANG Zhi-heng ,YE Xue-zhu ,YANG Gui-ling ,SUN Cai-xia ,YU Guo-guang (Institute of Quality and Standards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s, Zhe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Hangzhou 310021, China) Abstract :The adulteration of honey is generally concerned by consumers and management departments of safety and quality.The adulteration of honey also affects the export of honey trade. In this paper, some 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detection methods of honey adulteration has been reviewed. Stable carbon isotopic ratio technology,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chromatogram analysis, enzymatic activity detection, microscopic analysis,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and optical rotation detection were discussed based on their specialties and application ranges. Combinatorial detection methods for honey adulteration were proposed to identify the mixture of honey and set up a traceability system or fingerprint data for honey products, which may be important to ensure safety and quality of honey. Key words :honey ;adulteration ;detection technology ;discrimination method ;safety and quality 中图分类号:S89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630(2010)09-0318-05 收稿日期:2009-09-03 基金项目: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项目(2009R19A24C01) 作者简介:袁玉伟(1975—),男,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法规。E-mail :y wy tea@163.co m 中国是蜂蜜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蜂蜜富含多种营养物质,风味独特,极具保健作用和营养价值,是国内消费和出口贸易的重要农产品之一。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8年蜂蜜产量在35万t 以上,比2007年增加了10%左右,其中2008年的出口量在8.5万t ,而国内市场的需求量也在20万t 左右。蜂蜜价格相对较高,产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且种类繁多,成分复杂,很容易造假掺假;而鉴别耗时费力,技术难度大。因此,蜂蜜中面临的主要质量安全问题就是药物残留超标和掺假造假,而后者占据了蜂蜜市场的20%~30%,有些地区掺假造假的蜂产品占50%左右[1]。陈兰珍等[2]检测蜂蜜中C4植物糖含量,发现71个样品中掺假蜂蜜有44个,掺假比例高达62%。美国FDA 于2008年11月19日发出掺假蜂蜜预警,要求对所有国家进口的蜂蜜进行13C/12C 的同位素比值测定,对于掺假蜂蜜进行自动扣留[3]。 因此,蜂蜜的掺假和造假已经影响到蜂蜜产业的健康发展、出口贸易创汇和消费者的权益保护,需要加强对蜂蜜掺假与真伪鉴别技术的研究。本文对近年来不同的鉴别技术进行综述分析,提出了加强蜂蜜真伪鉴别技术研究的建议。1蜂蜜掺假的基本方式与检测特点1.1 掺假基本方式 蜂蜜中主要含有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在65%以上,其中果糖含量在30.91%~44.26%,葡萄糖含量在22.89%~40.75%,果糖与葡萄糖比在0.76~1.86,如此大的变化范围,给鉴别和检测蜂蜜掺假问题带来一定的困难[4]。常见的掺假物有蔗糖、葡萄糖、果葡糖浆、人工转化糖、淀粉、食盐、饴糖(俗称糖稀)、羧甲基

蜂蜜质量市场动态及掺假检测方法现状分析

※专题论述 食品科学 2013, V ol.34, No.15 329 蜂蜜质量市场动态及掺假检测方法现状分析 裴高璞1,史波林2,*,赵 镭2,高海燕1,支瑞聪2 (1.上海大学生命学院,上海 200444;2.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食品与农业标准化研究所,北京 100088) 摘 要:蜂蜜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深受消费者青睐,销售量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然而,近年来我国蜂蜜品质状况不容乐观,蜂蜜农药、兽药残留与掺假现象严重,尤其是猖狂的掺假行为与先进的掺假手段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科学检测蜂蜜品质是目前我国乃至国际蜂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本文结合国际蜂蜜的大市场环境和蜂蜜品质危机的严重现状,深入分析我国蜂蜜质量市场动态,全面剖析目前主要蜂蜜掺假检测技术的优缺点,重点分析这些检测技术的局限性及其原因。通过提出利用不同品质蜂蜜香气呈香规律的差异来鉴别蜂蜜掺假的建议,对中国未来蜂蜜质量和品质检测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关键词:蜂蜜;市场;掺假;检测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of Quality Market Dynamics and Detection Methods for Honey Adulteration PEI Gao-pu 1,SHI Bo-lin 2,*,ZHAO Lei 2,GAO Hai-yan 1,ZHI Rui-cong 2 (1.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Shangha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44, China; 2. Institute of Foods and Agriculture Standardization, China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ization, Beijing 100088, China) Abstract :Honey is favored by consumers for its high nutritional value and health benefits, and its sales have increased year by year. However, in recent years, honey quality has not been optimistic in China. Pesticides and veterinary drug residues or adulteration in honey are serious, especially as rampant adulteration and advanced means of adulteration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Therefore, how to detect honey quality scientifically is the key technical problem to be solv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oneybee industry in China and around the world. Based o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environment of honey and the serious status of honey quality crisis, this paper provides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market quality dynamics of honey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currently available techniques to detect honey adulteration are explored. Moreover, we suggest that honey adulteration should be identified according to the aroma of honey and discuss future trends in the development of detection techniques for honey quality. Key words :honey;market;adulteration;detection 中图分类号:S896.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6630(2013)15-0329-08doi:10.7506/spkx1002-6630-201315068 收稿日期:2012-09-1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01292) 作者简介:裴高璞(1989—),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E-mail:peigaopu@https://www.360docs.net/doc/4e3641068.html, *通信作者:史波林(1981—),男,副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食品感官评价及智能感官分析。E-mail:shibl@https://www.360docs.net/doc/4e3641068.html, 蜂蜜是由蜜蜂采集植物的花蜜、分泌物或蜜露,与 自身分泌物结合后,经充分酿造而成的天然甜物质[1]。近 年来,国内和国际市场对蜂蜜的需求量不断扩大,对其 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但是,长期以来蜂蜜农药、兽 药残留与掺杂使假的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蜂蜜掺假占 据了蜂蜜市场的20%~30%,甚至有些地区掺假蜂蜜占蜂 蜜产品的50%左右[2],极大损害了蜂农、消费者和正规蜂 蜜生产企业的利益,严重影响了蜂蜜产品的市场秩序和 我国蜂蜜的出口贸易。据报道,市场上经常发生出售蜂 蜜价格竟然低于单花种蜜原材料成本的怪现象,由此人们不得不对这些销售蜂蜜的真实性提出质疑。这种猖狂现象的背后源于巨大的经济利益,因为实际生产的蜂蜜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同时掺假的甜蜜物质价格又远远低于蜂蜜的实际价格,或者在高品质蜂蜜中加入其他低品质的蜂蜜。然而蜂蜜成分复杂、内部组分含量变化范围大等特征使得掺假造假容易,也使得蜂蜜品质检测技术遇到了很大的挑战。这些都给不法分子提供了蜂蜜掺假的可乘之机。为了提高蜂农的生产积极性、保障消费者的利益,为了支持正规蜂蜜生产企业的公平竞争、维护蜂蜜市场

简单的方法可以直接检验蜂蜜的真假

简单的方法可以直接检验蜂蜜的真假 1.直接放微薄炉里加热。蜂蜜是有清香假的是糖味。就我们平时吃的糖粒子 2.通过口尝,取20克蜂蜜不兑水直接口服,注意感觉喉咙的反应,具有很痒、刮喉、想 清嗓子的感觉这才是纯蜜的味道,而且越强烈越好,只是甜而没有刮喉感是不纯的假蜜。 3.用透明方便杯取30克蜂蜜兑用90度以上开水冲泡均匀,纯蜂蜜的溶液是浑浊乳白色的、 无沉甸或稍有点杂质(深色蜜的颜色要深点但也是浑浊的),而假蜜则是透明的不浑浊或有絮状物产生,泠却后或过夜纯蜂蜜还是浑浊的并没了香气,假蜜泠却或过夜后会越发纯净透明并且香气不减,这种基本是麦芽糖兑香精的假蜜,另外真蜂蜜品尝过后大多有一点点微酸的口感,而且很有回味感,可假蜜只有甜而已。 4.绝大多数天然蜂蜜在冬季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结晶,这是在外观上最直接也的最有效的鉴 别方法。如是白糖调的假蜜取不点于纺织物上干后会发硬的(真蜂蜜是不发硬的),结晶是很硬很硬的了,并且不会完全结晶。 5.另外,一些储如调制蜜、蜜膏、蜜液、老年蜜、儿童蜜、美容蜜、雪脂连蜜、人参蜜、 天麻蜜等等最好不要去购买;还有标鉴上标有双岐因子、低聚糖、芽麦糖、果脯、葡萄糖浆等都是地道的假蜜;过分便宜的蜜也不要买。 一、掺入杂质的检验 取小量蜂蜜放入试管中,用蒸馏水稀释溶解,静置后观察,若产生沉淀,则说明混有杂质。 二、掺入淀粉的检验 若蜂蜜中混有淀粉,混匀后,外观看上去透明度很差。也可以取蜜样小许,加入5倍蒸馏水,煮沸、冷却。加碘液1-2滴,呈蓝色则说明有淀粉。 三、掺入明矾的检验 可用氯化钡溶液检验,在试管中加入一份蜂蜜,用等量的蒸馏水稀释摇匀,再滴入20%BaCl溶液数滴,如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说明有明矾掺入。 四、掺入饴糖、葡萄糖的检验

蜂蜜掺假鉴别方法

38中国养蜂APICULTUREOFCHINA2002年第53卷第4期 蜂童0假薹尉方法 河南南阳农校(473003)王桂桢 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蜂蜜的消费日趋扩大。但市场上假劣蜂蜜到处可见,鱼目混珠,让消费者想买不敢买,优质蜂蜜也难以畅销。因此,广大蜂农和消费者必须掌握识别真假蜂蜜的有关知识,现介绍如下: 一、简易鉴别法 (一)眼观 即看蜂蜜的色泽、稠度、透明度、是否有杂质及发酵情况。各花种纯正的蜂蜜颜色不一,以颜色浅淡、透明度好、无杂质的为佳。如掺了糖或其它杂质,蜜的颜色加深,透明度差,浑浊,并常有沉淀物。发酵的蜂蜜,其表层会有大量白色泡沫,甚至会出现象啤酒一样外溢现象。看稠稀度时,用竹筷插入蜜中,垂直提起,浓度商的好蜂蜜在滴下时速度缓慢,粘性大。拉丝长,断丝后往回收缩。滴下蜜丝会在液面上堆起并慢慢散开;浓度低的差蜂蜜滴下的速度快,不会拉丝易散开。 (二)口感、气味 纯蜂蜜甜味纯正、浓厚、余味绵长,无涩味、酸味等异味。掺糖的蜜虽有甜味,但香味差、后味短;掺入蛋白糖、甜蜜素等甜味剂的蜜缺乏应有的花香味,后味略有苦感;掺入明矾、淀粉、糊精等增稠物质则甜味下降、香味差,甚至有糊口的粘稠感;存放过久的蜂蜜有明显的发酵酸味。每种花的蜂蜜都应有其独特的香味,纯正单一的蜂蜜应与其相应的花香气味相同,但香味应纯正、不是太浓,否则加有相应的人工合成的香精。如果发酵变质,则可闻到一股醇酸味或酒精味。 (三)观察状态 对于液态蜜,可取少量加3倍的水稀释然后加热至85~90℃,再倒入白瓷碗或烧杯中,静置16—20小时,若仍然澄清无沉淀物,则为纯蜂蜜;若较混浊或有‘沉淀物则说明蜂蜜不纯。螺于于结晶状态的蜜,大多数蜂蜜都会结晶沉在容器底都,可取少量结晶蜜样置于拇指与食指问搓压捻磨,若是纯蜜结晶,手感细腻,无粒状态感,并很快搓化结晶粒;若是掺杂蜜,手感粗糙,结晶粒难以溶化。 二、化学鉴别法 (一)蜂蜜中掺蔗糖、饴糖、人工转化糖的检测方法 1.蜂蜜掺蔗糖的检测方法——硝酸银定性法 取蜜样1份加4份水,搅拌振荡,消加1%硝酸银溶液2滴,观察变化。若有絮状物产生则表明掺有蔗糖。同时应作正常蜜对照试验。 2.蜂蜜掺饴糖的检测方法——乙醇定性法 取蜜样1份于试管中,加4份水混匀(无气泡),逐渐加入95%乙醇,观察变化。正常蜜仅略有浑浊,没有絮状物;掺饴糖,则呈现许多白色絮状物。同时应作正常蜜对照试验。 3.人工转化糖的检测方法——硝酸银定性法 取蜜样1份加水5倍,搅匀,滴加5%硝酸银溶液,观察变化。呈现自浊为掺人工转化糖,同时作正常蜜对照试验。 (二)蜂蜜中掺淀粉类的检测方法 取蜜样1份,加入1份蒸馏水或凉开水,混合煮沸后放凉,加碘液2滴,若出现蓝色或绿色则说明掺有淀粉;若出现红色或紫色则说明掺有糊精。 (三)tl蜜中掺羧甲基纤维素钠(增稠剂)的检测方法 取蜜样10mL于烧杯中,加95%乙醇20mL,搅拌lO分钟,析出白色絮状物,取2克沉淀物于烧杯中,加100mL热水搅拌,待测。取30raL待测液,如盐酸3mL,若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加有羧甲基纤维素纳。另取50mL待测液,加100mL1%硫酸铜溶液,若呈淡蓝色绒毛状沉淀,则也说明加有羧甲基纤维索纳。同时应作正常蜜对照试验。 (四)蜂蜜中掺食盐的检测方法 取蜜样1克于试管中,加水5mL溶解,加5%硝酸银溶液几滴,则产生白色混浊或沉淀。加人数滴氨水,振荡,沉淀溶解,再加20%醋酸溶液几滴,又产生白色混浊或沉淀,若出现上述现象则说明加入有食盐。 (五)蜂蜜中掺碳酸钠的检测方法 取蜜样1份加蒸馏水5份,充分溶勰混匀;加入3滴0.06%的溴代麝香草酚蓝酒精液,若呈黄色则不含有碳酸钠;若加有碳酸钠,根据加入量的多少则出现下列不同的反应,依加入碳酸钠的量由少到多会依次出现黄绿色、绿色蓟蓝色。同时应作正常蜜对照试验。由于蜂蜜在存放过程中易发酸,风味欠佳,因此有人常向蜂蜜中掺碱(碳酸钠)以减轻酸味。 三、燃烧简易舅定法 取适量蜜涂在纸上用火烧之。纯蜜可全部烧完;掺水蜜则有噼噼啪啪的响声,而且不易点燃;掺有淀粉的蜜或增稠荆的蜜,燃烧后则成硬黑锅巴状。或者取一根细铁丝烧红后插进蜂蜜中,立即抽出查看,如冒烟后铁丝表面光滑,没有粘着物则为纯天然蜂蜜;若冒烟后铁丝上附有很多焦灼物,则说明蜂蜜不纯。 ?I●H_’◆一¨◆■●m◆■_◆r_’◆?n●¨o◆-¨◆?_“●?_’●_‘◆■◆■◆●◆一_?●H●-●。●q’●?IH●H? 甜瓜蜜有特殊功效 蜜蜂将甜瓜精华——花蜜酿成的甜瓜蜜,有和胃养脾,解毒强肝、补中安肺、利尿壮肾,滋颜美容、延年益寿等功效。 甜瓜蜜是吉林地区畅销蜜种之一。甜瓜蜜呈浅琥珀色。结晶较慢,结晶细腻,有甜瓜果香气。 每次取蜜一食匙,直接口服,日服2至3次,解毒强肝、补中安肺;每次取蜜一食匙,用温开水冲服,日服2次,利尿壮肾、滋颜美容。上述服法7天见效,甜瓜蜜确是保健佳品。 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大绥河镇东风学校(132211)阮德荣  万方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