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课标解读(精简版)

合集下载

2011版课标解读精华版

2011版课标解读精华版

发展“四 基”
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颁布新课标
焦点 热点
四基
重点
难点
探讨提纲
“四基” 的由来 “四基” 的内涵
“四基” 的关系
“四基” 的发展
1.“四基”的由来
1987年教学大纲提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双 基”概念
2001版课程标准提出“学生能获得适应未来社会 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包括数学 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2011版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四基”——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为什么要将“双基”变“四基”?
从“一维目标”到“三维目标”的需要 因为“双基”仅仅涉及“知识与技能”目标。新增加的两条则还涉 及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以本为本”到“以人为本”的需要 因为某些教师片面地理解“双基”,往往在实施中“以本为本”, 见物不见人;而教学必须以人为本,人的因素第一,新增加的“数学 思想”和“活动经验”就直接与人相关,也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 从“一般人才”到“创新人才”的需要
测量 图形 与 几何 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 认识“平方千米、公顷”。
图形与变换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图形与位置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 • • • 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 数(结果为整数)。 知道可以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获取数据信息。 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 1个单位),并完成相应的图表。 能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如计数、测量、实验 等)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表中。
数学课堂教学中最需要做的四件事——激发学习

2011年版语文、数学、英语课标简要解读

2011年版语文、数学、英语课标简要解读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小学语文本次课程标准的修订是在新世纪课程改革历经十年实践的基础上展开的,从课程标准的基本面貌上看,有较大调整变化,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都有不同幅度的修订。

如“前言”部分中,导言是全新的,课程性质的表述也有重要的补充,正面回答了语文课程是什么的问题,四条基本理念没有变化,但文字表述略有修改,设计思路有较多的修改。

再如“课程目标”部分,现称为“课程目标与内容”。

还有“实施建议”部分,增加了许多具体的建议,包括评价建议。

“附录”中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略有调整,整体数量增多了15篇,课外阅读着力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渗透,增加了《革命烈士诗抄》、《红岩》等宣扬革命传统的书目;增加了两个字表:一是《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一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本次2011版课程标准相比于原有实验稿课程标准,充实与调整的主要内容有如下五点: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语文课程中的渗透学科的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依据我国的国情,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依据语文学科的特性,突出人文熏陶。

需要注意的是,此两者必须与语文目标融合、渗透,而不是离开语言文字,专谈思想政治。

我们提倡教学尽可能做到水乳交融、紧密结合。

二、突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十年前启动本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而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是新修订课标增加的内容,目的是尊重学生个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担当意识,促进学生的社会化。

三、集中指向于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语文课程,其本质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是实践性的课程,涉及的目标非常广泛,是综合性的课程。

语文教学的目标指向是语言文字运用,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在此过程中,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这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四、增强课程目标的切合性和教学实施的可操作性这是对十年课改实践中反馈的比较集中的意见。

2011版新课标解读

2011版新课标解读
频点头,每一朵花就是一张谦逊的脸。
这种“小文人语篇”的“好作文”是模式化的表达, 缺少的是童心的融入,童言的情趣,并不值得提倡
首届冰心作文奖一等奖作文 妈妈回来了
前段时间,妈妈去杭州学习了,去了好长时
间,可能有一个月吧。今天妈妈终于从杭州回来
了,我非常高兴!因为妈妈的怀抱很温暖,因为
妈妈回来了,会给爸爸过生日,因为妈妈在家里 会给我读书……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背诵优秀诗 体会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 文50篇(段) 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背诵优秀诗 文60篇(段)
5-6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 理解词句,体会其表达效果;揣 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思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 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 法;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 少于300字。 梗概,简单描述内容印象最深的 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 场景……说出自己的感受。 集信息。
大力倡导课外阅读
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 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 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 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 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
阅读材料。
举例:韩兴娥 常丽华
阅读的评价
精读的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综合理
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
合。
综合性学习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 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 同讨论。 1-2 年级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 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 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 闻和想法。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 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3 - 4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 年级 用书面或口头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 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 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我们对2011年版课标的解读

我们对2011年版课标的解读

我们对2011年版课标的解读,既要关注到与2001年实验稿的变化,捕捉十年课改实践之经验教训在国家课程文件中的体现,也要关注两份文件中没有变化、十年来一以贯之的东西。

关于初中阅读教学的解读,主要集中在‚课程目标‛与‚实施建议‛部分。

在研读这两部分对第四学段(初中)阅读教学相关论述的同时,适当勾连其他部分、其他学段的文字,便于更好地理解初中阅读教学的要求。

一、从‚课程性质‛与‚课程理念‛的高度把握阅读教学语文教学,‚读‛占鳌头。

语文课程的许多重要理念,要靠阅读教学来落实;阅读教学的实施,又要时刻关注课程理念的指导。

因此,讨论阅读教学,不能不涉及到‚课程性质‛与‚课程理念‛等关键问题。

1.深刻理解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2011年版课标在‚前言‛部分,对‚课程性质‛做出了新的阐述。

第2页开宗明义:‚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同时,把‚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一句放在这段话的末尾。

中间一句话,则是对‚基本特点‛的具体解释(‚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这种改动,把2001年实验稿中含糊其辞的地方明确化、清晰化了。

2001实验稿说的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这句话的问题,一是把‚语文‛与‚语文课程‛混淆在一起论述,二是仍然把‚工具性与人文性‛作为习惯性的标签来给语文课程定性,却又不好明说这就是语文课程的性质(因为这种说法在学术界早就遭到了质疑)。

而2011年版课标的处理,明确告诉我们:语文课程的性质,就是‚综合性、实践性‛;今后讨论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时,要告别‚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套路,要从‚综合性、实践性‛的角度来认识和分析语文课程教学的得失。

那么,所谓‚综合性、实践性‛的具体内涵又是什么呢?在第3页最后一段,课标指出:‚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

与2001年版相比,数学课程标准从基 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到实施建议 都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和全面。 下面我们就2011修订版与2001版课标 相比较所体现出的变化具体的进行解读。
一、总体框架结构的变化 2001年版分四个部分:前言、课程目标、 内容标准和课程实施建议。 2011年版: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 和实施建议,并有附录。把其中的“内容标 准”改为“课程内容”。前言部分由原来的 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改为课程基本性质、 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三部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解读——小学数学
关于修订工作的几点说明
2001年,在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教育部 启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颁布了义务教 育20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 按照改革工作的总体部署,2003年开始组 织课程标准修订工作,2011年3月,基本 完成了修订任务。 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正式颁布《全日制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
1.提纲挈领,领悟课标。 (1)理解课标理念 (2)明确“四基”要求 (3)正确处理“四个关系” (4)掌握四个领域内容调整 (5)提高“四个问题”能力( (6)领悟10个核心关键词的内涵和外延
2.依据课标,找出差距。 (1)改变教学中的“十多十少“现象 ●课程理念知道多,理解落实比较少; ●关注教学情景多,创设有效情景少; ●关注教学形式多,关注教学实效少; ●操作实践活动多,有效探究活动少; ●师生互动废话多,启发引导语言少; ●课堂无效活动多,学生必要练习少; ●教学设计拼凑多,个性创新设计少; ●现代媒体运用多,优化整合运用少; ●关注表面知识多,领悟思想方法少; ●学生参与活动多,积累活动经验少。 (2)克服课堂教学中的“四个满堂” ●满堂问●满堂动●满堂放●满堂夸 (3)避免教学中的“四个虚假“ ●虚假地自主学习 ●虚假地合作交流 ●虚假地自主探究 ●虚假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

2011课标解读(精简版)

2011课标解读(精简版)
直接的活动经验是与学生日常生活直接联系的数学活动中 所获得的经验,如购买物品、校园设计等。
间接的活动经验是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构建的模型中 所获得的数学经验,如鸡兔同笼、顺水行舟等。
设计的活动经验是学生从教师特意设计的数学活动中所获 得的经验,如随机摸球、地面拼图等。
思考的活动经验是通过分析、归纳等思考获得的数学经验, 如预测结果、探究成因等。
2021/4/27
26
4、课标的五大理念(p2)
2011版 数学课程 课程内容 教学活动 学习评价 信息技术
2001版 数学课程 数学 数学学习内容 数学教学活动 评价 现代信息技术
2021/4/27
27
5、课标的十大核心概念(p5)
2011版 数感 符号意识 空间观念 几何直观 数据分析观念 运算能力 推理能力 模型思想 应用意识 创新意识
议整合成了一个实施建议 四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和教材编写
建议,并增加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2021/4/27
8
(3)将“行为动词”和“案例”等统一放入附录
行为动词和相关的同义词的解释统一列入附录
描述结果目标的行为动词: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
描述过程目标的行为动词:经历、体验、探索”等
2021/4/27
33
(三)基本理念(p2)
基本理念反映出我们对数学课程、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 以及评价等方面应具有的基本认识和观念、态度,它是制定 和实施数学课程的指导思想。《标准》中的每一部份内容都 要贯穿基本理念的思想和要求。
教师作为课程的实施者,更应自觉地以基本理念为指导树立 起正确的数学教育观念,并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
2021/4/27
23

新课标2011年版解读

新课标2011年版解读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1)良好的数学教育对于学生来说是适宜的、满 足发展需求的教育。
适宜的数学教育,应该是符合数学课程认知规律和学生 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是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学生未 来生活、工作和学习作好准备的教育。如当今社会发展对 公民数学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人们越来越多地需要对收 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作出决策,统计图和统计表 等统计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变得很常见,因此,从满足 学生发展需求的角度看,加强统计与概率知识的学习就显 得非常必要。





课程目标中的“术语解释”(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 《标准》使用“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术语 表述学习活动结果目标的不同水平,使用“经历、 体验、探索”等术语表述学习活动过程目标的不同 程度。这些词的基本含义如下。 了解: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 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或者举 例说明对象。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2)良好的数学教育是全面实现育人目标的教育。
全面实现育人目标对学生来说就是要促使其全面发展。 今天的数学教育是一个对学生发展全面体现其育人价值的 教育,不仅关注数学知识、技能的传授,也关注思想的感 悟及经验的积累,不仅关注数学能力的培养,也关注学生 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即关注学生作为一个“全人” 的智力与人格的全面协调的发展。
二、关于数学观的变化(数学是什么)
原课标: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 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 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 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 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修订课标: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 科学。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 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 备的基本素养。

2011版课标解析简约版

2011版课标解析简约版

理解2011版课程标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小学谢乃莹QQ:540373482 咪咪老师重温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结构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内容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实施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评价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管理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课标修订的指导思想和整体思路•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为指导思想;•以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巩固深化十年课程改革取得的成果和经验,着力解决十年改革尚未解决的问题;•适应未来十年国家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突出体现课程对国家发展和学生发展的意义;•进一步明确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属性,在为学生学习英语大好基础的同时,提高语言英语能力,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修订要点•修订后的《标准》进一步从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转向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强调学习外语的过程不再是一个枯燥地背诵和记忆的经历,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一个不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的过程。

•修订稿仍然以描述学生“用英语做事”为主线,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011版新课程标准解读

2011版新课程标准解读

2011版新课程标准解读(一年级)一、培训要解决的两大问题1、教什么?即教材2、怎么教?即教法现在教育的误区:无视学生的年龄,接受能力;没有年段特点。

教法雷同,学生没有兴趣。

(小学生没有读书的氛围,没有读书的目标,只凭兴趣,和初中,高中生不一样。

所以老师的教法很关键。

)二、课程标准1、课程标准:是一种准则,编书人的准则,教师教的准则。

2、课程标准里分总目标和年段目标。

总目标主要是关注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年段目标最重要,我们要搞清楚年段的重点目标,要按目标进行,不要让低年级的孩子学得累,学得无聊。

会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3、一年级课程标准包括汉语拼音、识字与写字、阅读、说话与写话。

其中汉语拼音是工具,识字写是重点,阅读,说话与写话是辅助手段。

(汉语与外文不一样,外文都是由字母组成,而汉字每个字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所以中国的孩子阅读要比国外滞后两年,美国三年级的孩子读《莎士比亚》,而中国三级孩子还是读寓言。

所以不光是低年段,九年的义务教育阶段都要涉及识字、写字,每节课应该有十分钟练字。

)(但是现代教学由于多媒体的应用,老师写得少,学生上网多,也写得少,导致孩子写字少,加上社会环境的影响,如商店的名字,广告用语等出现的一些别字,让孩子在上了高年级后作文中的错别字多,但是现在高考作文中错一个字对待错别字很苛刻,错一个减一分,所以显得识字、写非常重要。

尤其是低年段更是重中之重。

所以每天都要在课堂上多练习,让孩子回家后高兴地玩。

)三、一年级课程标准细解读(一)汉语拼音1、汉语拼音包括看图说话,少量识字。

看图说话是为了巩固拼音,少量识字也是为了学会拼音。

有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

如教学j ,q ,x这三个拼音,要注意这三个字母音短,另外结合图来教,让孩子记住形、音。

2、教学拼音要有趣味性:一是可以结合图来教学;二是可以利用教学资源,多媒体不能大量用,因为只有老师在演示,学生不动,这样不好,可以大量用卡片,学生参与,这样比较好;三是讲究短频高效,如肢体语言等,学生记得快,也记得牢。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docx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docx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解读(一)重点展示2011 年版课标在阅读教学目标、教学建议、教学评价等方面呈现出的变化,具体说明变化的原因,阐释变化背后的理念与思想。

以帮助教师了解2011 年版课标的变化,帮助教师完成语文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

重点讲析的内容包括:(一)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二)阅读教学应引领学生钻研文本。

(三)阅读教学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

(四)阅读教学要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

(五)阅读教学评价要关注阅读兴趣与价值取向、阅读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

(六)诵读的评价,重点在于提高学生诵读的兴趣。

【学习要求】学员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首先要细致阅读 2011 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重点关注教学目标、教学实施建议、教学评价部分的相关表述,揣摩相关语句的含义,思考课标修订的意图。

在学习过程中要做到:第一,思考课标修订的意图并理解其对语文教学目标与方式的具体描述。

第二,理解学习与案例分析相结合,体会案例蕴含的教学理念。

第三,撰写学习心得,书面呈现自己的体会与思考。

第四,结合学习内容重新设计自己的一节课,并阐明设计意图。

专题讲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解读(一)一、强调阅读教学是多重对话新课程背景下,“对话”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理念之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对于阅读教学是这样表述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可见,阅读教学的本质就是对话。

这就意味着阅读教学要精心设计并组织好不同对象、多种形式的对话活动,让学生实实在在经历对话的过程,在对话的场景中,展开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

对话理论的始祖、著名文艺理论家巴赫金指出:“一切莫不都归结于对话,归结于对话式的对立,这是一切的中心。

2011版课标解读

2011版课标解读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的解读(小语界泰斗崔峦教授)2012年4月26日,有幸听到小学语文教材编者核心人物、小语界泰斗崔峦教授的报告----《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的解读。

整理笔记如下:一、四个坚持:(一)、坚持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关注到语文素养的方方面面,不止是分数;面向每个学生、面向全体,一个都不能少。

语文素养包括:认识和发展的过程;语文知识即双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获得;语文能力的提高。

核心是语文能力、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维品质、思想道德、审美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要重视对于思想道德的熏陶,学习语文,学会做人;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掌握知识,听说读写的实践,要亲力亲为。

“自己动天君。

”加强语言实践活动。

(如一年级开始写话的训练,坚持去做,即使是一两句话,也要让学生我手写我心呀!)3、遵循汉语言文字的特点。

结合汉语言母语的特点进行教学,象形字、形声字、会意字。

汉语言汉字特点为多,词汇量大。

小学阶段认识3000字,会写2500字,有一定的词汇量(约7000字),多读多学多背多积累。

(方可以灵活运用,文章才可以生动有色彩。

)4、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和学的方式要变化,课堂、课本、教师为中心是不对的。

A、自主学习是基础,下力气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教是为了不教,自能读书,不待老师教;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

”“让学”是说老师要给时间给内容让学生自主学习。

例子:一节课有222个问题,很可怕!教师要高标准,严要求!毛泽东说:要想知道李子的滋味,得先尝尝!如今我们培养孩子自己的生活,提高抗挫能力,要粗放一些!B、适当的开展合作探究的学习,有明确的任务,明确的要求。

(合作探究需要切实结合学情把握,真正落于实处,不可以为了合作探究而进行合作探究。

)C、有展示合作探究的时间,同学们评议,好在哪儿,如何改进。

(调动学生有意义探究合作的兴趣,指导学生有效开展合作探究活动。

2011版课标解读

2011版课标解读

第二节 课程基本理念、目标、内容解读 (一) 课程内容解读
1.结构的调整
实验稿 四个学习领域 结 数与代数 空间与图形 构 统计与概率 实践与综合应用 课标 四个课程内容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
第二节 课程基本理念、目标、内容解读 (一) 课程内容解读
2.课程内容结构
(1)数与代数部分在结构上没有变化, 包括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和函数.
1.体例与结构的调整
(1)重新撰写“前言” (2)整合三个学段的“实施建议”
(3)将“行为动词”和“案例”统一放入附录中
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数 学 课 程
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返幻灯片 9回
第一节 课程标准修订的基本情况 (五) 修订的主要内容
2.关于数学的意义和数学教育的作用的修改
课标实验稿
数 学 的 意 义 和 数 学 教 育 的 作 用
课标2011年版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 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 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 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 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 学知识和技能,更要发挥数 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 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 用
(一)数学课程改革实施的基本历程(时间表)
1.新课程实施的准备与过渡阶段(2000-2001年) 2.新课程的实验阶段(2001-2005年) 3.《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讨论与 修订阶段(2005-2010年)
第一节 课程标准修订的基本情况
(二)课程实施过程中反应出的一些问题
1.对某些核心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不到位 2.对标准中新增内容的处理存在困惑 3.对新的教学方式的运用把握存在偏差 4.在评价改革上遇到困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2011年版课标并不是另起炉灶而搞得一套新课标,而是在2001年版实验稿的基础上,针对实验稿在十年课改实践中取得的成果,以及出现的问题,并结合时代的发展而修订的。

这次解读我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对2001年版实验稿课标修订的依据是什么?二是修订版课标和实验版课标相比,主要变化有哪些?一、对2011年版实验稿课标修订的依据是什么?1、十年中,教育部组织了两次全国性的调查。

2003年教育部对实验区教师、教研员,就课程标准的认识与建议,开展了第一次调查。

2007年为配合《实验稿》的修订,按“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征求意见的通知”,在29个省市42个国家级实验区的城市、县镇、乡村,对不同办学水平学校的骨干教师、教研员进行问卷调查。

这次调查规模大,内容丰富。

问卷分客观题与开放题两种。

对客观题的选项作频度分析,对开放题的问题作出归类——这些问题不作任何二次加工,真实保存原样——再对问题的类别作频度分析。

修订组根据整体性的统计分析开展修订工作。

2、修订组收集了十年来报刊书籍网络上的相关文章,对《实验稿》的教育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作出判断,召开了多次座谈会,进行了多次听课考察,实地了解了实验状况,听取了各种意见,研究了教学中的新问题、新经验。

修改过程中,教育部还多次组织多学科专家、作家、院士、社会人士“会诊”语文课程标准,听取他们的宝贵意见。

3、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的决定》的精神,作为标准修订的基本指导思想。

4、研究十年来世界教育的新变化、新进步,了解别的国家母语课程、母语教学的新发展,据此调整我国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内容和具体建议。

从以上四点修订依据可以看出,修订稿的产生不是修订组专家闭门造车形成的,而是建立在大量的调查、了解、讨论的基础上,可行度应该是很高的。

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解读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解读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的依据,也是教师进行教学、评定学生成绩和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

学习课程标准,可以明确教学的指导思想,明确教学的目的要求,领会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可以了解每一年级的教学要求,把握所教年级及其上下年级的具体要求,可以提高贯彻课程标准的自觉性、全面性、准确性。

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正式发布义务教育19个学科包括数学学科2011版新课程标准,并于2012年秋季开始执行。

此次课标的修订,主要围绕着三个关键词展开:一、“德育”:新课标中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不仅在篇幅上超出以前,而且也提出了许多具体要求:一是各学科把落实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修订的指导思想,结合学科内容进行了有机渗透;二是进一步突出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数学建议将“九章算术”列为教材内容。

二、“创新”:一是进一步丰富了能力培养的基本内涵;二是进一步明确了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三是理科课程强化了实验要求。

三、“减负”:修订后的新课标,在课程容量控制上,大部分学科对授课内容进行了精选,减少了学科内容条目。

在课程容量控制上,有些学科直接删去了过难的内容;有些学科则降低了对部分知识点的学习要求。

如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由实验教材的10个单元改变成新教材的9个单元。

把数一数和比一比合并成一个单元,而比一比只认识比多少,实验教材的比高矮、比长短都被删去了。

第二单元“位置”是原来一年级下册教材的,移到了上册,但是只认识上下、前后、左右,而原来“位置”中“左右的相对性”以及“用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则删去了。

还有平面、立体图形的认识分散编排,认识钟表只认识整时。

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增加了用图示法解决问题的内容。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由原来的10个单元改变成新教材的8个单元。

新教材删去了原教材的一单元“位置”、三单元“图形的拼组”、七单元“认识时间”,增加了一单元认识平面图形(增加认识平行四边形),把分类和统计合并成了三单元“分类和整理”。

2011版新课程标准解读

2011版新课程标准解读

2011版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第一部分前言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也统一列入附录中
➢ 案例增加了详细的说明和解答,使案例能够更好地发挥对课 程内容的含义的阐释,以及对教师实施过程的指导。
➢ 对案例进行统一编号,便于查找和使用。这样大大减少了
《标准(修订稿)》正文的篇幅。
2020/12/4
9
2.教育理念的变化
(1)“数学观”的变化
2001版: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 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 广泛应用的过程。
促进发展: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课程改革和 素质教育而完善《标准》
2020/12/4
5
二、修订的内容
体例结构的变化 教育理念的变化 课程目标的变化 课程内容的变化
2020/12/4
6
1.体例结构的变化
(1)重新撰写“前言”
修改了数学的意义与价值,数学教育的功能,数学课程的 基本理念,以及数学课程设计思路的表述
2020/12/4
21
第二环节 解读课标的架构和重点
2020/12/4
22
一、课标的架构
1. 课标的四大部分 2. 课标的四大目标 3. 课标的四大内容 4. 课标的五大理念 5. 课标的十大核心概念 6. 课标的七大实施建议 7. 课标的八十二大实例
2020/12/4
23
1.课标的四大部分(目录)
2011版课标解读
2020/12/4
1
课标解读——
第一环节 修订课标的背景和内容 第二环节 解读课标的架构和重点
2020/12/4
2
第一环节 修订课标的背景和内容
2020/12/4
3
一、修订的背景
1.修订的依据
指导方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 划纲要(2010-2020)》
基本理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重要基础:课程改革实施10年来的经验
将6个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 计观念、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发展为10核心概 念“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 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 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保4改2增4
2020/12/4
13
3.课程目标的变化
(1)明确提出发展“四基”
《标准(修订稿)》明确提出,通过义务 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 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 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2011版 数学课程 课程内容 教学活动 学习评价 信息技术
2001版 数学课程 数学 数学学习内容 数学教学活动 评价 现代信息技术
2020/12/4
27
5、课标的十大核心概念(p5)
2011版: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 学语言与工具。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 素养。
2020/12/4
10
(2)“三句”变“两句”
2001版“三句话”: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 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020/12/4
4
2.修订的原则
两个坚持:坚持体现国家利益,坚持基础教育课程 改革的大方向
尊重过去:以课程改革的实践和调查研究的结果为 基础,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各方面提出的 建议进行修改
力求完善:使《标准》表述更加准确、规范、明了、 全面;使《标准》结构更加合理、思路更加清晰; 进一步增加《标准》的可操作性,更适合教材编写、 教师教学和学习评价
2011版“两句话”: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
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
展。
2020/12/4
11
(3)“6条”变“5条” 2001版:数学课程、数学、数学学习、
数学教学活动、评价、现代信息技术 2011版:数学课程、课程内容、教学
活动、学习评价、信息技术
2020/12/4
12
(4)核心概念“6”变“10”
2020/12/4
14
(2)明确提出培养“四能”
《标准(修订稿)》将原来总目标中四个方 面的“解决问题”改为“问题解决”,更加重 视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的培养,强调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和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0/12/4
15
4.课程内容的变化
(1)总体变化 微调: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 大调: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2001版 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考 问题解决 情感与态度
2020/12/4
25
3、课标的四大内容(p16)
2011版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
2001版 数与代数 空间与图形 统计与概率 实践与综合运用
2020/12/4
26
4、课标的五大理念(p2)
议整合成了一个实施建议 四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和教材编写
建议,并增加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2020/12/4
8
(3)将“行为动词”和“案例”等统一放入附录
行为动词和相关的同义词的解释统一列入附录
描述结果目标的行为动词: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
描述过程目标的行为动词:经历、体验、探索”等
增加了“数学课程的性质”,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 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 发展性”。“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 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进一步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 数学课程在提高公学段的“实施建议” 三合一:将原来分散在三个学段的实施建
2020/12/4
16
(2)具体变化 第一学段删除内容
2020/12/4
17
第一学段新增及部分修改的内容
2020/12/4
18
第二学段删除的内容
2020/12/4
19
第二学段新增或调整的内容(涂红色为新增)
2020/12/4
20
小结(二)
课标修订后的四大变化——
体例结构 教育理念 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
2011版 第一部分 前言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第三部分 课程内容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2001版 第一部分 前言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第四部分 课程实施建议
2020/12/4
24
2、课标的四大目标(p8)
2011版 知识技能 数学思考 问题解决 情感态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