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病毒传染源是什么

合集下载

埃博拉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

埃博拉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

埃博拉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
*导读:接触传播是埃博拉病毒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可以
通过接触病人和被感染动物的各种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感染。

……
接触传播是埃博拉病毒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可以通过接触病人和被感染动物的各种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感染。

病人感染后血液中可维持很高的病毒含量,医护人员在治疗、护理病人、或处理病人尸体过程中,如果没有严格的防护措施,容易受到感染。

医院内传播是导致埃博拉出血热暴发流行的重要因素。

据文献报道,埃博拉出血热患者的精液中可分离到病毒,故存在性传播的可能性。

有动物实验表明,埃博拉病毒可通过气溶胶传播。

虽然尚未证实有通过性传播和空气传播的病例发生,但应予以警惕,做好防护。

出现疫情时,感染风险较高的人员为:医务人员;与病人有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或其他人;在葬礼过程中直接接触死者尸体的人员;在雨林地区接触了森林中死亡动物的人。

人类对埃博拉病毒普遍易感。

发病主要集中在成年人,这和暴露或接触机会多有关。

尚无资料表明不同性别间存在发病差异。

目前尚未发现埃博拉出血热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

埃博拉病毒.张辉艳20140814

埃博拉病毒.张辉艳20140814

人群易感性 发病季节
传播 途径
• 人类普遍易感 • 尚未发现有明显的季节性 • 医院内传播(暴发流行)
• 接触传播
• 病人和被感染动物的体液、分 泌物、排泄物及污染物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和宿主动物
• 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人 和非人灵长类动物为 本病传染源
• 目前认为埃博拉病毒 的自然宿主为狐蝠科 的果蝠,但其在自然 界的循环方式尚不清 楚。
• 感染晚期: 可发生脾脏、胸腺和淋巴结等大量淋巴细胞凋亡
• 主要病理改变:
• 皮肤、粘膜、脏器的出血 • 多器官可见灶性坏死 • 肝细胞点、灶样坏死是本病的典型特点,可见小包
含体和凋亡小体
四、临床表现
(一)潜伏期
• 2-21天,一般5-12天。尚未发现潜伏期有传染性?
埃博拉出血热临床表现
(二)发病初期症状
埃博拉病毒结构示意图
(二)抵抗力
• 对热有中度抵抗力 • 室温及4℃存放1个月后,感染性无明显变化 • 60℃灭活病毒需要1小时 • 该病毒对紫外线、γ射线、甲醛、次氯酸、酚类等
消毒剂和脂溶剂敏感
• 人感染者和非人灵长类动
传染源
物 • 自然宿主:狐蝠科的果蝠
宿主动物 ,其自然界循环方式尚不
清楚
二、流行病学
博拉出血热最重要的措施
埃博拉病毒的防治
西南医院 感染病科 张辉艳
• 1976年,非洲 首次发现
• 主要国家流行 非洲:
– 乌干达 – 刚果 – 加蓬 – 苏丹 – 科特迪瓦 – 南非 – 几内亚 – 利比里亚 – 塞拉利昂等
EHF 概 述
埃博拉出血热( Ebola hemorrhagic fever, EHF ) 是由埃博拉病毒( Ebola virus , EBV) 引起的一种 急 性出血性传染病。

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病毒
除莱斯顿型对人不致病外,其余四种亚型感 染后均可导致人发病。
埃博拉病毒的宿主动物
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人 非人灵长类动物 自然宿主:狐蝠科的果蝠,尤其是锤头 果蝠、富氏前肩头果蝠和小领果蝠 已知黑猩猩也是埃博拉病毒的传染源之一
贰 埃博拉病毒病
一、发病机制与病理特征 二、诊断、治疗和防护
…… 5、登革热病毒。
…… 6、 马秋波病毒
……
流行情况
1976年6月-9月
在苏丹和扎伊尔 周边地区发现, 共379人死亡。
在科特迪瓦证实有一 例人类埃博拉病毒病 及数例黑猩猩感染病 例。
1994-1995年
2014年
埃博拉病毒爆发,波及几内 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 尼日利亚4个国家,疫情肆 虐西非,持续恶化,死亡人 数已超过1000人。
核酸检测
病毒抗原检测
ELISA等方法检测血液标本中病毒 抗原;免疫荧光法和免疫组化法检 测动物和疑似病例尸检标本中的病 毒抗原。
病毒分离培养
采集急性发热期患者血标本,用 Vero 、 Hela 等 细 胞 进 行 病 毒 分 离培养,一般发病1周内血标本 病毒分离率高。
埃博拉病毒高度危险,病毒相关 实验必须在BSL-4级实验室)生物 安全4级实验室)中进行!
讲述结束,谢谢大家! The research ideas and methods
一 发病机制与病理特征
电镜下丝状埃博 拉病毒正在从坏 死细胞上脱离
埃博拉病毒 侵入组织
眼部粘膜 出血
• 单核吞噬细胞系 统受累
• 皮肤、粘膜、脏 器的出血
• 多器官坏死,以 肝、脾、肾、淋 巴组织最为严重
二 诊断、治疗和防护
诊断
流行病 学史

艾博拉病毒

艾博拉病毒

埃(艾)博拉病毒(英语:Ebola virus)是丝状病毒科的其中一种病毒,可导致埃博拉出血热,罹患此病可致人于死,包含数种不同程度的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肤色改变、全身酸痛、体内出血、体外出血、发烧等),感染者症状与同为纤维病毒科的马尔堡病毒极为相似。

具有50%至90%的致死率,致死原因主要为中风、心肌梗塞、低血容量性休克或器官衰竭。

来源简介此病毒以非洲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埃博拉河命名(该国旧称扎伊尔),此地接近首次于1976年爆发的部落,刚果仍是最近四次爆发的所在地,包括2005年5月的一次大流行。

埃博拉是人畜共通病毒,主要的感染途径是透过患者体液传染,如血液、汗、呕吐物、排泄物、尿液、唾液或精液等,目前并无飞沫感染的证据。

尽管世界卫生组织苦心研究,至今仍没有辨认出任何有能力在爆发时存活的动物宿主,目前认为果蝠是病毒可能的原宿主。

因为埃博拉的致命力,加上目前尚未有任何疫苗被证实有效,埃博拉被列为生物性危害第四级病毒,也同时被视为是生物恐怖主义的工具之一。

病毒结构每个病原体是由链状的负链核糖核酸病毒粒子构成。

3'端没有多聚腺苷酸化,5'端也没有加帽(capping)。

基因组编码七个结构蛋白和一个非结构蛋白。

基因顺序是:3'端一NP—VP35-VP40-GP-VP30一VP24一L一5'端,两端的非编码区含有重要的信号以调节病毒的转录、复制和新病毒颗粒的包装。

如果缺少相应的蛋白,单基因组本身并不具备感染性,其中一种蛋白是RNA依赖的RNA聚合酶,是病毒基因组转录成信使RNA所必须的酶,它对病毒基因组的复制也有重要作用。

其所编译的蛋白中,NP是核衣壳蛋白,VP30和VP35是病毒结构蛋白,VP35具有抗I型干扰素作用,GP是跨膜糖蛋白,与病毒的入侵过程及细胞毒性有关,VP24和VP40与病毒的成熟释放有关,前者是小型膜蛋白,后者是病毒基质蛋白。

传染方式:体液传染。

埃博拉毒

埃博拉毒

埃博拉毒(Ebola)【病原】埃博拉病毒是一种不分节段的单股负链RNA病毒,属丝状病毒科(filoviridae)丝状病毒属(filovirus),它具有四个亚种,分别为科特迪瓦埃博拉病毒,Reston埃博拉病毒,苏丹埃博拉病毒,扎伊尔埃博拉病毒。

它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有很高的死亡率。

埃博拉病毒的名称出自非洲中部的“埃博拉河”。

【症状】“埃博拉”病毒症状十分恐怖,感染者最初的症状是感到胸闷、憋气,一般人都会以为是感冒或流感;几个小时后,患者会突然大量出汗、发烧,看上去像疟疾;几天之内,患者开始感到头部和全身肌肉极度疼痛、难以忍受,随后患者开始呕吐、腹泻并出现肾功能障碍,最后患者身体的各个器官都开始出血,血液从身体的各个孔冒出来,体内的心肝脏内部器官开始糜烂成半液体的块状,最后患者眼睛、嘴、鼻子和肛门大量出血,全身皮肤毛孔浸满污血而死。

【病理】埃博拉病毒的病理不详,有美国科学家报道埃博拉病毒可能是借助组织蛋白酶B和组织蛋白酶L,入侵细胞。

在埃博拉病毒黏附到细胞表面之后,依靠这两种酶来“溶解”自己的蛋白质外壳,然后病毒将其携带的遗传物质注入细胞内部,并在被感染的细胞内开始大量复制。

【流行病学】急性病人是主要传染源,埃博拉病毒极易通过患者的血液、精液、尿液和汗液传播,一般潜伏期为三周,感染者的死亡率高达90%!发病初期的症状极具迷惑性,容易被医生误认为是普通的发烧或者麻疹。

【诊断】目前未见有更先进的诊断方法,但对埃博拉病毒感染的诊断须同时符合下列要求:1)实验室检查证实埃博拉病毒的存在;2)从发病开始有超过30天的进行性感染症状。

但国外有实验室报道一种新型的免疫诊断技术已经开发出来,可参考后附的外文文献4。

【治疗】未见有较好的治疗方法,国外有报道需要在短时间内阻止埃博拉病毒复制,才希望治疗感染者,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资助下的埃博拉病毒疫苗的研制,已经进入了临床实验阶段。

埃博拉出血热培训测试题 含答案

埃博拉出血热培训测试题 含答案

埃博拉出血热培训测试题含答案埃博拉出血热培训测试题科室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一、填空题〔每空1.5分〕1、隔离控制传染源和加强个人防护是防控埃博拉出血热的关键措施2、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人和非人灵长类动物为本病传染源。

3、接触传播是本病的传播途径。

能够通过接触埃博拉出血热病人和被感染动物的各种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以及污染物感染。

4、埃博拉出血热的潜伏期为2-21天,尚未发现潜伏期有传染性。

5、埃博拉出血热临床表现主要为突起发热、出血、多脏器损害。

6、埃博拉出血热临床检验结果主要包括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降低,和转氨酶升高。

7、埃博拉出血热无特效治疗措施,主要以对症和支持治疗,目前尚无获准使用的埃博拉疫苗。

8、医院内传播是导致埃博拉出血热爆发流行的重要因素。

二、选择题〔每题5分〕1、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

A、肠道病毒B、腺病毒C、鼻咽病毒D、埃博拉病毒2、埃博拉的病死率高,本病于20世纪70年代在〔〕初次发现。

A、亚洲B、非洲C、南美D、欧洲3、EBV病毒在〔〕大部分灭活,紫外线、γ射线、甲醛、次氯酸、酚类消毒剂和脂溶剂均可灭活病毒。

A、60℃1小时B、60℃2小时C、70℃1小时D、100℃1小时4、埃博拉出血热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为高热、畏寒、头痛、肌痛、恶心、结膜充血及相对缓脉。

2-3天后可有呕吐、腹痛、腹泻、血便等表现,半数患者有咽痛及咳嗽。

病后4-5天进入极期,患者可出现〔〕的改变,如谵妄、嗜睡等。

A、循环系统B、消化系统C、泌尿系统D、神志5、埃博拉出血热的主要传播途径为〔〕。

A、接触传播B、血液传播C、呼吸道传播D、性传播6、埃博拉出血热主要病理改变是皮肤、黏膜、脏器的出血,在很多器官能够见到灶性坏死,但是以〔〕最为严重。

肝细胞点、灶样坏死是本病最显著的特点,可见小包容体和凋亡小体。

A、心脏B、肺脏C、肾脏D、肝脏、淋巴组织7、重症患者在发病数日可出现咯血,鼻、口腔、结膜下、胃肠道、阴道及皮肤出血或血尿。

埃博拉出血热诊断与治疗

埃博拉出血热诊断与治疗

死亡病例 尽量减少尸体的搬运和转运,不得在无严格防护的情况下擦拭、清理尸 体及体液、血液等 尸体消毒后用密封防漏物品包裹,及时焚烧或按相关规定处理 需作尸体解剖时,应按《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尸体解剖查验规定 》执行
预防控制措施—医院内感染控制
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要求做好院内感染控制 加强个人防护 在标准防护的基础上,要做好接触防护和呼吸道防 护 对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均严格消毒
报告
• 发现复核病例定义的埃博拉出血热疑似或 确诊病例:2小时之内网络直报
预防控制措施—病例和接触者管理
可疑病例
一旦发现,应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密切接触者
指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的人员,如共同生活、陪护、救 治、转运患者及处理尸体等人员 进行追踪和医学观察 医学观察期限为自最后一次暴露起21天 医学观察期间一旦出现发热、乏力、咽痛等临床症状时,要立即进行隔离,并采 集标本进行检测
虽然尚未证实有通过性传播和空气传播的病例发生, 但应予以警惕,做好防护
精液中可分离到病毒——性传播可能性 动物实验——气溶胶传播可能
最新报道WHO有官员(塞纳加尔、流行病专家)感染?
人际传播形式
家庭内感染
护理 葬礼 院内感染 治疗、护理 不安全注射
人群易感性和易患人群
人群易感性
鉴别诊断
1. 马尔堡出血热、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拉沙热、黄热病和 肾综合征出血热等病毒性出血热。 2.伤寒。 3.恶性疟疾。 4.其他:病毒性肝炎、钩端螺旋体病、斑疹伤寒、单核细 胞增多症等。
治疗
• 及时发现并隔离病人、加强个人防护是防控埃博拉出血热 的关键措施
一般支持
• • • • • 对症治疗: 首先隔离病人 卧床休息 少渣易消化半流质饮食, 保证充分热量

最新传染病病种

最新传染病病种

最新传染病病种近年来,随着全球人口流动和交通便利的增加,传染病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许多新型传染病的出现引起了人们的警惕,给全球公共卫生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一些最新的传染病病种,并分析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一、禽流感禽流感是一种由禽类(包括家禽和野禽)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病。

最新的传染病病种中,禽流感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重要疾病之一。

鸟类是禽流感的主要传播媒介,人类可以通过接触感染的鸟类或鸟类排泄物而感染。

禽流感对人类社会的影响非常严重。

它不仅会导致家禽养殖业的损失,还会对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威胁。

禽流感病毒具有高度变异性,可能经过基因突变而产生对人类有致命性的毒株。

一旦这种毒株蔓延开来,将引发全球疫情。

二、埃博拉病毒病埃博拉病毒病是一种由埃博拉病毒感染引起的严重传染病。

这种病毒最初是在非洲中部地区发现的,但近年来已经跨越国界,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关注焦点。

埃博拉病毒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接触感染源,如感染人或动物的体液、组织或污染的物体。

该病毒引发的疾病症状包括高热、出血、腹泻等。

由于没有特效药物或疫苗可供使用,埃博拉病毒一直被称为"自然界中的生物恐怖主义者",给全球公共卫生和医疗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三、寨卡病毒感染寨卡病毒是由斑蚊传播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最新的传染病病种中备受关注。

寨卡病毒感染通常表现为发热、皮疹、关节痛和结膜炎等病症。

这种病毒最早在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被发现,后来蔓延至美洲地区。

寨卡病毒感染引起了全球的恐慌。

病毒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因此防止蚊虫繁殖和刺咬成为对抗寨卡病毒的主要措施之一。

寨卡病毒感染对孕妇的影响尤为显著,已被证实可导致胎儿小头畸形等严重并发症,这进一步加重了社会的担忧。

四、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是目前最为突出的传染病之一。

该病毒最早在中国武汉被发现,已经扩散到全球各地,引发了严重的大流行病。

新冠病毒感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在公共场所密集接触时尤其容易感染。

非洲的Ebola埃博拉病毒知识

非洲的Ebola埃博拉病毒知识

最近,西非出现了新型的扎伊尔埃博拉病毒。

在西非,拉沙(Lassa)热则更加普遍。

但是,该地区也曾经出现过埃博拉病毒的活动迹象(见地图)。

几内亚变种在进化树中的位置更接近根部。

这一发现反驳了这一变种来源于中非的理论,而这株变种可能是有西非独立进化而来的。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埃博拉病毒要比想象的要分布更广。

90 年代中期,科学家发现了科特迪瓦埃博拉病毒(现称塔伊森林埃博拉病毒)。

研究员对受感染的黑猩猩进行尸检时感染了这一病毒,该病毒所致的疾病为非致死性。

这一事件引发了对塔伊国家公园的研究,该研究旨在确定该病毒的储存宿主。

但研究最终宣告失败。

此后,西非国家就没有报道过埃博拉病毒感染病例。

一、埃博拉病毒简介埃博拉病毒属于丝状病毒科,有包膜,非节段性,负链RNA 病毒。

丝状病毒科包括马尔堡病毒属,cuevavirus 属和埃博拉病毒属,其中埃博拉病毒属有五个不同的病毒种。

二、埃博拉病毒的储存宿主埃博拉病毒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病原体。

整个撒哈拉中部和南部的非洲地区有不同种类的水果蝙蝠可以携带这种病毒。

而相比之下,马尔堡病毒,其储存宿主已经确定为棕果水果蝙蝠。

尽管有分子和血清流行病学证据,但蝙蝠中仍未分离到埃博拉病毒。

病毒传播给人类最有可能是通过接触蝙蝠的排泄物或分泌物,或接触其他终端宿主,如巨猿。

由于雷斯顿埃博拉病毒在菲律宾群岛的猪中发现,埃博拉病毒可能是通过中间宿主传播的。

这就需要进一步阐明埃博拉病毒生态学。

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可引起暴发,这往往是由野生动物库传播到另一个终末宿主开始,病毒变种的遗传基因几乎相同,与当前西非爆发的疫情相似。

其它的疫情可能有多个源头,这会导致更大的遗传多样性。

但是,病毒的变种遗传多样性往往较低,往往在百分之几以下。

几内亚分离到的新病毒就说明了这一情况。

这种有限多样性通常导致不同病毒之间的中和交叉反应。

三、埃博拉病毒的毒力各种扎伊尔埃博拉病毒的致死率,以及它们在动物模型中的毒力特征迄今未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证实它们之间存在差异。

埃博拉病毒知识

埃博拉病毒知识

埃博拉病毒普及知识一、病原体埃博拉出血热的病原体为埃博拉病毒。

于1976年在扎伊尔(今刚果民主共和国)被发现。

可以通过接触传播,传播速度快。

患者一旦发病,可在24小时内死亡。

主要症状可表现为高热、头痛、恶心、呕吐、腹泻、体内外大出血、全身酸痛等。

它属于生物安全等级四级(BSL-4)的病毒。

具有极高的生物危险性。

二、传染源埃博拉病毒的宿主尚未确定,最初被认为是啮齿类动物,但实验后很快被否认。

实验人员发现,感染病毒后的蝙蝠一般不会死亡,因此推断其传染源为带有病毒的蝙蝠及蝙蝠的排泄物。

但这只是推测,是否为蝙蝠还有待确定。

三、传播途径:接触传播1、直接接触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器官或者精液。

2、处理发病和死亡的黑猩猩。

3、医务人员经常因为看病人或者参加葬礼而感染。

四、医源性感染在1976扎伊尔的流行中,每一位病人因为被污染的注射器而感染。

自然宿主似乎被认为存在于非洲和亚洲的热带雨林中,但仍未发现。

已有不同的假说五、临床表现潜伏期2-21天。

通常被描述为突然发生的发热(高热)、乏力、肌肉痛、头痛和咽喉痛,接着可以发生恶心、呕吐、腹泻、肤色改变、体内出血、体外出血等。

感染者症状与同为纤维病毒科的马尔堡病毒极为相似,具有50%至90%的致死率,致死原因主要为中风、心肌梗塞、低血容量休克或多发***衰竭(多发器官衰减)。

六、治疗1、抗病毒药物对其无效,包括利巴韦林和干扰素。

尽管实验显示,凝固干扰素似乎可以起一些作用,在本来感染埃博拉病毒100%必死的猴群中存活下约33%,但凝固干扰素在人体的效果如何尚未确定。

2、目前没有埃博拉出血热的疫苗,埃博拉出血热的康复者的血清也没有太大的作用,甚至有可能带来更坏的影响。

3、目前的治疗以支持治疗为主。

如使病毒的侵入最小化,及时补充损失的血小板,平衡电解质,保持血液中氧元素含量,以及对并发症的治疗。

七、流行情况1.埃博拉病毒最早于1976年在苏丹近赤道西部省和扎伊尔周边地区发现(现在的刚果民主共和国)。

流行病学案例分析

流行病学案例分析

流行病学案例分析
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在人群中传播和影响的学科,通过分析疾病的流行特征和传播规律,可以为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以埃博拉病毒疫情为例,对流行病学案例分析进行探讨。

埃博拉病毒是一种由埃博拉病毒科的病毒引起的急性出血热,最初在1976年被发现。

该病毒的传播主要通过接触感染者的体液,如血液、尿液、呕吐物等。

该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率,2024-2024年在西非国家爆发的埃博拉疫情导致了逾1.1万人死亡。

在对埃博拉疫情的流行病学分析中,可以从疫情的传播过程、暴发源和风险因素等方面进行研究。

首先,疫情的传播过程是流行病学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追踪感染者的接触史和传播链,可以了解疾病在人群中的传播过程。

在埃博拉疫情中,病例的传播主要是由感染者的体液和分泌物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如接触患者的呕吐物、尸体、患者的床单和衣物等。

疫情传播的过程中,密切接触者和医护人员是高风险群体。

其次,暴发源是流行病学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疫情的起源能够对防控措施产生重要影响。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2024-2024年的西非埃博拉疫情的暴发源是来自几个国家的野生动物(如果蝠、猴子)与人类的接触。

由于食用野味等传统习俗,导致病毒从动物传播到人类,形成病毒的人际传播链。

因此,需要加强对野生动物的监测和禁止非法贸易,以防止类似疫情的再次发生。

总之,流行病学案例分析对了解疾病的传播过程、暴发源和风险因素至关重要。

通过对埃博拉病毒疫情的分析,可以为类似疫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并加强对潜在传染病的监测和预警,以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

第二版埃博拉出血热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第二版埃博拉出血热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四)医疗机构应当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接 触隔离及飞沫隔离措施。
一、埃博拉出血热医院感染防控的基本要求
(五)患者隔离区域(可疑病例临时留观场所、留观病区 和定点收治病区)应当严格限制人员出入,医务人员应相 对固定。建立严格的探视制度,不设陪护。若必须探视应 当严格按照规定做好探视者的个人防护。定点医院可设置 视频探视装置。
四、医务人员防护
(二)高风险暴露防护措施。
直接接触患者或可能接触患者或患者的污染物及其污染物品和环 境表面的医务人员,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依据《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增加接触隔离、飞沫隔离和防喷溅等措施。
在诊疗过程中,应当戴双层乳胶手套(推荐外层手套为长袖)、 一次性医用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或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防护 眼罩、防护面屏或头罩、工作鞋、长筒胶靴、一次性防水靴套。接 触患者、患者的污染物及其污染物品和环境表面的医务人员和清洁 消毒人员,加穿防水围裙或防水隔离衣。搬运有症状患者和尸体、 进行环境清洁消毒或医疗废物处理时,加戴长袖加厚橡胶手套。
一、埃博拉出血热医院感染防控的基本要求
(二)医疗机构应当针对来自埃博拉疫区的发热、 腹泻、疲乏、肌肉痛、头痛等症状的患者做好预 检分诊工作。临床医师应当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和 流行病学史进行排查,对留观、疑似和确诊病例 按照相应规定报告。严格执行首诊医生负责制。
(三)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医务人员的工作职责开 展包括埃博拉出血热的诊断标准、医院感染预防 与控制等内容的培训,并进行考核。
5.穿脱防护用品时应当在经过严格训练的监督人员的监视及指导下正确完成,监督人员需 在医务人员穿脱防护用品的过程中给予监督、指导及帮助。监督人员应充分知晓穿脱防护 用品的所有程序,并知晓发生暴露后的处置流程。穿脱区域应配备穿衣镜。

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病毒
病毒历史
“埃博拉”是扎伊尔(即刚果民主共和国)北部的一条河流的名字。1976年,一种不知名的病毒光顾这里,疯狂地虐杀“埃博拉”河沿岸55个村庄的百姓,致使数百生灵涂炭,有的家庭甚至无一幸免,“埃博拉病毒”也因此而得名。事隔3年(1979年),“埃博拉”病毒又肆虐苏丹,一时尸横遍野。经过两次“暴行”后,“埃博拉”病毒随之神秘地销声匿迹15年,变得无影无踪。
埃博拉是人畜共通病毒,尽管世界卫生组织苦心研究,至今没有辨认出任何有能力在爆发时存活的动物宿主,目前认为果蝠是病毒可能的原宿主。因为埃博拉的致命力,加上目前尚未有任何疫苗被证实有效,埃博拉被列为生物安全第四级(Biosafety Level 4)病毒,也同时被视为是生物恐怖主义的工具之一。
尽管医学家们绞尽脑汁,作过许多探索,但埃博拉病毒的真实“身份”,至今仍为不解之谜。没有人知道埃博拉病毒在每次大爆发后潜伏在何处,也没有人知道每一次埃博拉疫情大规模爆发时,第一个受害者是从哪里感染到这种病毒的。“埃博拉”病毒是人类有史以来所知道的最可怕的病毒之一,病人一旦感染这种病毒,没有疫苗注射,也没有其他治疗方法,实际上几近自己给自己判了死刑。用一位医生的话来说,感染上“埃博拉”的人会在你面前“融化”掉。唯一的阻止病毒蔓延的方法就是把已经感染的病人完全隔离开来。
结构形态
“埃博拉”病毒的形状宛如中国古代的“如意”,利用电子显微镜对埃博拉病毒属成员的研究显示,其呈现一般纤维病毒的线形结构。病毒粒子也可能出现“U”字、“6”字形、缠绕、环状或分枝形,不过实验室纯化技术也可能是造成这些形状产生的因素之一,例如离心机的高速运转可能使病毒粒子变形。病毒粒子一般直径约80纳米,但长度可达1400纳米,典型的埃博拉病毒粒子平均长度则接近1000纳米。在病毒粒子中心结构的核壳蛋白由螺旋状缠绕之基因体RNA与核壳蛋白质以及蛋白质病毒蛋白VP35、VP30、L组成,病毒包含的糖蛋白从表面深入病毒粒子10纳米长,另外10纳米则向外突出在套膜表面,而这层套膜来自宿主的细胞膜,在套膜与核壳蛋白之间的区域,称为基质空间,由病毒蛋白VP40和VP24组成。

埃博拉病毒感染人体细胞的途径

埃博拉病毒感染人体细胞的途径

埃博拉病毒感染人体细胞的途径近年来,埃博拉病毒一直是备受全球关注的热点话题。

埃博拉病毒是一种致命的病毒,能够感染人类、猩猩、大猩猩、果蝇等动物。

当人体受到埃博拉病毒感染后,就会出现发热、头痛、肌肉疼痛等症状。

在极端情况下,还会导致多器官衰竭,最终死亡。

那么,埃博拉病毒感染人体细胞的途径是怎样的呢?本文将为大家详细探究该问题。

埃博拉病毒感染人体细胞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一、感染部位人体受到埃博拉病毒感染,最初的感染部位通常是皮肤、黏膜、呼吸道或消化道等处。

在这些部位,埃博拉病毒会通过与人体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而进入细胞内部。

二、细胞内停留经过进入细胞后,埃博拉病毒并不会立即破坏宿主细胞,而是潜伏在细胞内。

研究发现,埃博拉病毒可以通过干扰素通路、NF-κB通路等抑制细胞的免疫反应,降低宿主细胞对它的识别和清除能力,从而保持在细胞内部。

三、复制过程当埃博拉病毒潜伏在宿主细胞内达数小时,就开始复制自身DNA和RNA。

此时,埃博拉病毒会利用宿主细胞的机制,将自己的RNA复制成mRNA,并将mRNA转译为病毒蛋白。

这些病毒蛋白再组装成新的病毒颗粒,并通过溶菌酶破坏宿主细胞,从而释放出来。

四、传播病毒释放出来后,就会传播到周围的细胞和组织中,继续感染。

同时,埃博拉病毒还可以通过血液、呼吸道分泌物、唾液、乳汁等体液途径,传播给其他人和动物。

需要注意的是,埃博拉病毒虽然能够进入人体细胞,但它并不是所有种类的细胞都能感染。

研究表明,埃博拉病毒主要感染人体免疫系统和内皮细胞,而对于肌肉、心脏等器官的感染能力并不强。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埃博拉病毒感染的传播非常危险,需要采取严格的管控措施。

目前,对于埃博拉病毒的治疗仍然存在诸多难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

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早日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控制这种可怕的病毒传播。

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病毒1995年5月14日(农历四月十五),扎伊尔发现罕见传染病埃博拉。

埃博拉(Ebola),是用来称呼一群属于纤维病毒科埃博拉病毒属下数种病毒的通用术语,可导致埃博拉病毒出血热,罹患此病可致人于死,包含数种不同程度的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肤色改变、全身酸痛、体内出血、体外出血、发烧等,感染者症状与同为纤维病毒科的马尔堡病毒极为相似。

此病毒以非洲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埃博拉河命名(该国旧称扎伊尔),此地接近首次爆发的部落,刚果仍是最近四次爆发的所在地,包括2005年5月的一次大流行。

埃博拉病毒,生物安全等级为4级(艾滋病为3级,SARS为3级,级数越大防护越严格)。

病毒潜伏期可达2至21天,但通常只有5天至10天。

2014年非洲爆发此病毒疫情为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埃博拉疫情。

2014年11月18日,印度首次发现埃博拉病例,这也是亚洲首列感染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病毒(EBOV)是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发生埃博拉出血热(EBHF)的烈性病毒,由此引起的出血热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已造成10次具有规模的爆发流行。

埃博拉病毒首次暴发就夺走了近300人的生命,2003年又在刚果(金)让100多人命丧黄泉,2004年5月下旬苏丹南部疫情再发,已有4人死亡,同时俄罗斯一实验室女科学家因针刺感染而丧命。

2014年病毒再度爆发,已致4000不等人死亡,确诊、可能感染和疑似病例3069不等例。

这一病毒杀手已引起WHO(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重视。

该组织在21日宣布,定于9月4日至5日在日内瓦总部召开专家咨询会,研讨在控制西非埃博拉疫情方面最具前景的试验性疗法和疫苗。

100多位专家将参与这次咨询会,重点讨论对付埃博拉的潜在疗法和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加快临床试验的创新措施与增加供应试验性药物等问题。

典型症状和体征包括突起发热、极度乏力、肌肉疼痛、头痛和咽喉痛。

随后会出现呕吐、腹泻、皮疹、肾脏和肝脏功能受损,某些病例会同时有内出血和外出血。

埃博拉病毒有什么特点

埃博拉病毒有什么特点

埃博拉病毒有什么特点?
又称纤维病毒科埃博拉病毒属病毒,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动物产生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有很高的死亡率,在50%至90%之间,致死原因主要为中风、心梗、休克或多器官衰竭。

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肤色改变、全身酸痛、体内出血、体外出血、发烧等。

埃博拉病毒主要是通过病人的血液、唾液、汗水和分泌物等途径传播。

感染潜伏期为2天至21天左右。

感染者均是突然出现高烧、头痛、咽喉疼、虚弱和肌肉疼痛。

然后是呕吐、腹痛、腹泻。

发病后的两星期内,病毒外溢,导致人体内外出血、坏死的血液很快传及全身的各个器官,病人最终出现口腔、鼻腔和肛门出血等症状,患者可在24小时内死亡。

传染性敏感动物各种非人类灵长类动物普遍易感,经肠道、非胃肠道或鼻内途径均可造成感染,感染后2~5天出现高热,6~9天死亡。

发病后1~4天直至死亡,血液都含有病毒。

人群普遍易感,无论其年龄和性别。

高危人群包括埃博拉出血热病人、感染动物密切接触的人员如医务人员、检验人员、在埃博拉流行现场的工作人员等。

传播方法
病毒可透过与患者体液直接接触,或与患者皮肤、黏膜等接触而传染。

病毒潜伏期可达2至21天,但通常只有5至10天。

专家们在研究中发现,“埃博拉”病毒有一定的耐热性,但在60摄氏度的条件下60分钟将被杀死。

病毒主要存在于病人的体液、血液中,因此对病人使用过的注射器、针头、各种穿刺针、插管等,均应彻底消毒,最可靠的是使用高压蒸气消毒。

埃博拉病毒还可能经过空气传播。

埃博拉病毒介绍

埃博拉病毒介绍

埃博拉病毒介绍埃博拉杀人血淋淋埃博拉是民主刚果北部的一条河流,1976年一场烈性传染病首次肆虐那里,造成沿河55个村庄280人命丧黄泉。

由于这种病病因不明,便称为埃博拉病。

3年后,埃博拉病又在苏丹出现,也造成数百人死亡。

此后,这种不明病因的疾病每隔几年或10余年就要兴风作浪一次,或大打,或小闹,弄得全世界人心惶惶。

比如,1995年埃博拉在民主刚果爆发,夺去245人的生命,2000年又出现在乌干达,导致近百人丧生。

埃博拉的凶险不仅在于其传染途径,而且在于其发病后致死病人的惨状和病人极度痛苦的样子。

埃博拉可以通过任何液体,包括血液、唾液、汗液、精液和任何分泌物传播,经过4—16天的潜伏期后,病毒在患者体内迅速扩散,大量繁殖,侵袭各种器官组织。

病人首先表现高烧、头痛、全身肌肉关节疼痛,继而出现呕吐、腹泻、内出血,半数病人在发病后第5天出现皮疹,大多数在第5-7天七窍流血而死亡。

最为恐惧的是,由于埃博拉病毒在体内侵蚀和毁坏各种器官,就像绞肉机一样绞碎人体内各种组织器官,使得病人不断把坏死的组织从口中吐出。

当无数病人都这样口吐鲜血和坏死的组织,并产生广泛的内出血、脑部受损而挣扎着死亡时,无异于一场异常残酷激烈的战役结束后,在战场上留下尸横遍野的血腥场面,连空气中都散发着血腥味和浓烈的臭味。

同样,与SARS一样,埃博拉最易受感染的是医护人员。

1995年,埃博拉在民主刚果流行时,第一例被发现的病人就是医院的36岁的化验师金夫姆,因为他的工作是采集血样,因而最易受到感染。

刚开始医生诊断他时还以为他是痢疾,因为他的症状是发烧和腹泻。

但几天后金夫姆的病情就迅速恶化,出现流血、吐血,在发病后第4天金夫姆便死亡。

随后,参与医护金夫姆的5名医护人员也染病,且全部病死。

这种现代社会的烈性传染病震惊了国际社会,世界卫生组织(WHO)因此把埃博拉列为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病毒之一——“第四级病毒”。

埃博拉的庐山真面目如此凶险的疾病,如此猖獗的病毒,那么它的庐山真面目到底是什么?非常遗憾,从1976年发现这种病毒和疾病直到今天,人类还没有完全弄清埃博拉的真相,目前只知道它是一种丝状病毒,其共同的特征是体积微小,没有细胞结构,仅由一个核酸核心和一个蛋白质外壳组成。

埃博拉病毒PPT

埃博拉病毒PPT
该患者是一名31岁男子。于4月5日开始出现症状,21日,该患者被送入埃博拉治疗 中心的重症室,在当天晚些时候去世。
图3-3 埃博拉病毒的相关动漫
图3-4 刚果(金)贝尼安全埋葬
《血疫》是美国作家理查德·普雷斯顿所著的纪实 小说,叙述了美国弗吉尼亚州发生过埃博拉病毒的 事件,并对病毒进行了常规性的介绍,描写和渲染 其对人类的屠杀,以及人类与埃博拉病毒的抗争。
他感到眩晕,极度虚弱,脊梁塌下来,松弛无力,他失去了所有平衡感,进入了休克状态。他俯下身,头部搁在膝盖上, 随着一声痉挛般的呻吟,胃里涌出巨量血液,泼洒在地上。他失去知觉,向前倒在地上。房间里只听得见喉咙里的哽咽声,他已 经昏迷,但还在继续呕出血液和黑色物质。这时响起了床单撕裂的声音,那是大肠完全打开,血液从肛门向外喷射。血液里混着 肠壁组织。他排泄出自己的内脏。肠壁组织脱落,随大量鲜血一同排出体外。
注:埃博拉病毒为何如此致命? 埃博拉毒株能引起人以外的灵长目动物致命性的出血性疾病;文献报导有极少数人感
染此病毒,临床上无症状。有些患者在感染埃博拉病毒48小时后便不治身亡,病毒在体内 迅速扩散、大量繁殖,袭击多个器官,使之发生变形、坏死,并慢慢被分解。病人先是内 出血,七窍流血不止,并不断将体内器官的坏死组织从口中呕出,最后因广泛内出血、脑 部受损等原因而死亡。
PART 01
埃博拉病毒的地区 分布
PART 02
图2-1 埃博拉病毒
1. 接触传播为最主要的途径。病人或动物的体液、 呕吐物、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高度的传染性, 可以通过接触病人的各种体液、器官及其污染物 而感染。
2. 医院内传播是导致埃博拉出血热暴发流行的重要 因素。
3. 患者的精液中可分离到病毒,故存在性传播的可 能性。

埃博拉病毒病流行病学、生态学、诊断、治疗及控制

埃博拉病毒病流行病学、生态学、诊断、治疗及控制

参考内容
引言
2014年,西非爆发了一场空前的埃博拉战争危机,疫情迅速蔓延,给当地人 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本次演示将介绍埃博拉战争危机的起因、挑战和启示,以 期为未来应对类似的公共卫生危机提供参考。
埃博拉战争危机的背景
2014年3月,几内亚共和国报告了第一例埃博拉病毒病例。随后,疫情迅速 蔓延至塞拉利昂、利比里亚、马里等国。此次疫情是自埃博拉病毒发现以来最严 重的一次爆发,累计确诊病例超过例,造成了多人死亡。
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改善医疗设施和防疫体系,我们有望更好地防范和应对 未来可能出现的类似疫情。广大民众也应当提高自我防护意识,积极参与疫情防 控工作,共同守护人类的健康与安全。
总之,埃博拉战争危机的教训是惨痛的,但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机会 来反思和改进。让我们共同努力,加强全球公共卫生合作,为建设一个更健康、 更安全的世界做出贡献。
加强全球公共卫生合作
此次疫情也暴露出全球公共卫生合作的重要性。各国政府应当加强对于国际 公共卫生事务的参与和协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卫生挑战。同时,国际组织和非 政府组织也应在信息共享、技术交流、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全球 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总结
埃博拉战争危机作为近年来最为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之一,给西非地区和全 球带来了巨大灾难。然而,这场危机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使我们深刻认 识到人类健康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加强全球公共卫生合作的必要性。
流行病学特点
埃博拉病毒病的传染源主要是野生动物,特别是果蝠和猴子。传播途径主要 包括直接接触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器官等,或者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和环 境。易感人群主要包括接触感染者的人群,如医护人员、家属、处理病人尸体的 人员等。此外,人群聚集和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也容易出现大规模的疫情暴发。

名词解释-埃博拉病毒

名词解释-埃博拉病毒

名词解释-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病毒是一种人兽共患病毒,埃博拉出血热的传染源是死亡的动物尸体或者是病人,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播,包括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间接接触病人体液、血液等污染的物品,包括衣裳、床单、被罩等造成感染,通过呼吸道传播能力非常差。

埃博拉病毒抵抗性处于中等水平,在污染的床单、衣服等干燥环境下可存活几小时,仍具有感染性,在液体和低温条件下存活时间更长。

但是,埃博拉病毒容易灭活,如物理温度增高,60摄氏度灭活一个小时就可以杀死,100摄氏度煮沸5分钟也能杀死病毒。

埃博拉病毒对常用的化学消毒剂、紫外线等也都非常敏感,很容易被消灭掉。

埃博拉病毒引起的疾病的潜伏期从两天到21天不等。

处于潜伏期的病人没有传播能力,一旦起病就发展迅速,出现高热,伴有全身肌肉疼痛、咽痛等,同时出现剧烈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任何跟外界相通的器官都可以有出血,最后导致全身器官的衰竭、死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埃博拉病毒传染源是什么
一、博拉病毒传染源是什么二、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症状三、埃博拉病毒怎么预防感染
博拉病毒传染源是什么1、埃博拉病毒传染源是什么
对于埃博拉病毒的来源,科学家们做过大量的研究,但一直没有找到病毒滋生的源头。

埃博拉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病毒,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刚果(金)(旧称扎伊尔)的埃博拉河地区发现它的存在后,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埃博拉”由此而得名。

是一个用来称呼一群属于纤维病毒科埃博拉病毒属下数种病毒的通用术语。

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有很高的死亡率,在50%至90%之间,致死原因主要为中风、心肌梗塞、低血容量休克或多发性器官衰竭。

2、埃博拉病毒怎么传播
通过血液传染。

其实埃博拉病毒是在非洲传播开来的,刚开始感染的人群是很少的,但是由于非洲的条件等有限,比如一支针筒无数个人用,这样就导致很多人被感染,从而造成疫情的爆发。

通过体液传染。

埃博拉病毒可以通过各种体液进入人体,其中有夫妻间的性生活,还有就是和患者说话,通过空气感染健康的人群。

通过间接接触传染。

跟患者共用生活用品等都会间接感染到埃博拉病毒的。

3、埃博拉病毒的流行地区
埃博拉出血热目前为止主要呈现地方性流行,局限在中非热带雨林和东南非洲热带大草原,但已从开始的苏丹、刚果民主共和国扩展到刚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