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激光模式 的测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报告——激光模式2M 的测量

实验时间:2017.03.02 晚上

一、实验目的

激光光束传输质量因子2

M 是一种全新的描述激光光束质量的参数。本实验介绍了M 2的物理概念、物理意义、特点及测量方法。并对下面三个方面进行了解。 1)了解2

M 的定义; 2)了解2M 实验原理; 3)了解2M 的测试过程; 二、实验原理 (一)、2M 的定义

目前国际上普遍将“光束衍射倍率因子2

M ”作为衡量激光光束空域质量的参量。它的一般定义为:

2M =

实际光束的束腰半径与远场发散角的乘积

基模高斯光束的束腰半径与远场发散角的乘积

(1)

(二)、2

M 的物理意义

如图1所示,对于基模的高斯光束

02λ

ωθπ

=

(2)

式中0ω是基模光束束腰半径,θ是基模光束的远场发散角。 根据定义式(1)可知对于实际光束有200W M ωθΘ=,即

200224W M W π

λλ

π

Θ=

=Θ(3) 式中0W 代表实际光束的束腰半径,Θ代表实际光束的远场发散角。

图2无像差透镜对束腰和发散角的变换

下面我们根据“束腰的束宽和远场发散角的乘积不变原理”对2

M 进行推导。

0d d const θθ''==(4) 式(4)可由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原理来解释:在束腰处光子的位置不确定度是X ∆,X ∆最小值是单模高斯光束束腰束宽0d ;光子的横向不确定度是x P ∆,在近轴近似条件下

sin x h

h P λ

λ

Θ

∆=

Θ=

(5)

式中h 为普朗克常数,Θ最小值是单模高斯光束远场发散角θ

4d

πλθ=(6)

根据测不准关系:4

X P h π

∆∙∆≥

(7)

对一般光束束腰处有:0X D ∆=x h P λΘ

∆=代入方程(7)有

04D λ

π

Θ≥

(8)

定义光束质量因子2

M 为:200014D M D d π

θλ

Θ=

=Θ≥(9) 又因为实际光束的截面常常不是圆形的,即光束的光强分布不是对称的或存在像散时,光束质量应用两个参数来描述:

202044x x x

y

y y M D M D π

λπλ⎧=Θ⎪⎪⎨

⎪=Θ⎪⎩

(10) 2

x

M 、2y M 是分别表示X 方向和Y 方向的光束质量因子。考虑到0

4D λ

π是单模高斯光束的衍射极限,2

M 的物理意义也可理解为衍射极限倍数。 (三)、2

M 因子的特点

以2

M 因子表征光束质量有几个显著的优点:

首先:2M 因子能够确定和度量多模光束的质量。工业上应用的大功率激光器,如大多数千瓦级CO 2激光器输出厄米---高斯混合模光束,并且在高阶模产生振荡,这种混合模光束的光束质量因子2

M 是各个模相对强度的加权平均。

2

22

2(21)(21)x mn mn

y mn

mn M m C M n C ⎧=+⎪⎨=+⎪⎩

∑∑ (11) mn C 是相对振幅系数,m 、n 是模的阶数,厄米—高斯混合模光强空间分布可表示为:

()2222

22(0),,()()exp(2)()()

mn mn m n I X Y I X Y Z H X H Y W Z W Z +=- (12)

()W Z 是光束半宽,()m H X 、()n H Y 是厄米多项式,各阶模的光强分布有相同的高斯因

子,传播相同的距离后光束发散程度相同,因而也有相同的瑞利距离R Z 和波面曲率半径R 。

可以设想在多模光束中构造一个“嵌入高斯光束”,它与多模光束有这样的关系----在激光的传播方向上,任意位置Z 处其腰斑直径d 是同一位置多模光束的腰斑直径D 的1

M ,并且

具有相同的束腰位置和瑞利距离

2

2

002R w W Z M ππλλ

==

如图3所示:D Md =;00D Md =;M θΘ=

多模光束的衍射极限

00441

D Md M

λλθππ== (13) 因此,在多模光束引入“嵌入高斯光束”后,2

M 因子同样可以理解为多模光束远场发散角

θM 与衍射极限1M

θ之比即衍射极限倍数。

其次,2

M 因子能描述多模光束的传播特性。光束的传播方程、波面曲率半径、复曲率半径,以及通过近轴光学系统传播的ABCD 矩阵等都具有高斯光束的类似表达式。 (三)、2

M 的测量 光束呈双曲线型:

()()20

2202

01Z Z W Z W c ⎡⎤

-⎛⎫⎢⎥=+ ⎪⎢⎥⎝⎭⎣⎦

进行数据拟合,算出0W 和

0Z 。

利用双曲线渐近线夹角公式,求出衍射角,进而求得2

M .

三、实验装置

1)氦氖激光器;波长632.8nm

2)Ls-2000 激光器光束分析仪;

①基本系统:Ls-2000专用图像采集卡及专用软件包;

②图像探测器(CCD);

③电脑;

④光学暗箱(光路图如下)。

四、实验内容

M的光路;

1)了解测量2

2)测量像方不同位置的光束束束宽直径;

3)计算物方束腰直径,束腰位置;

M;

4)计算2

五、实验步骤

1、调节激光器,使得激光能够通过实验盒上的两个小孔,并在远处的白纸上,形成夫琅禾费圆孔衍射的圆形条纹光斑。,此时光线准直的打在光栅中央。

2、调节光路,使通过反射镜反射一束高级次衍射光,并使反射光线与CCD接收区共轴。

3、单击图标,打开软件,打卡CCD镜头盖,单击应能看见实时变化的激光光斑花样,移动CCD,在导轨任何位置上应都能看到光斑;

4、将CCD远离透镜,固定,观察光斑花样。当确定要保留光斑花样后,在图像的空白区域内双击;再单击,在左侧任意空白区域内双击,显示激光的3D光斑花样效果图;单击,任选意空白区域双击,显示X轴和Y轴的光强曲线,计算机将自动定位“光心”;

5、单击,在剩下的空白区域内双击,显示光束的一些分析参数;

6、截图保存实验数据,并记录此时CCD的位置;

7、将CCD移动到另一位置,重复七次。

8、通过数据拟合,确定光束的形状曲线;

9、找出像方焦平面的束腰直径,算出物方发散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