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名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 战国时诗人。名平,字原;又名正则,字灵均。楚国人。初辅佐怀王,任左徒、三闾大夫。学识渊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在与贵族子兰、靳尚等人斗争中,遭谗去职。顷襄王时被放逐,长期流浪沅湘流域,得以接近人民生活,对黑暗现实愈益不满。后因楚国政治腐败,首都郢亦为秦兵攻破,深感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政治理想无从实现,遂投汩罗江而死。所作《离骚》、《九章》等篇,反复陈述自己的政治主张,斥责贵族的昏庸腐朽的排挤贤能,表现了对国事的深忧和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天问》质疑有关自然现象、社会历史的传统观念,体现出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另有《九歌》等篇。 “骚体”形式,吸收民间文学艺术营养,以优美语言及丰富想象,溶化神话传说,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影响后世文学创作。《汉书·艺文志》著录《屈原赋》二十五篇,其书久佚,今人所见屈原作品,皆出自西汉刘向所辑《楚辞》。



荀子(约前313--前238)战国末思想家、教育家。名况,时人尊其为“卿”。 汉人避宣帝讳,曾改称孙卿。赵国人。游学于齐,曾三任祭酒。后赴楚国,春申君任其为兰陵(今山东苍山兰陵镇)令,著书教学以终。韩非、李斯,均为其学生。其学说总结先秦诸子学术思想,对古代唯物主义有所发展。如反对天命、鬼神迷信之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思想。如以为人能通过“天官”(感官)及“天君”(心)之知觉认识客观,并强调思维优于感觉。又认为“凡万物异则莫不相为蔽”,为获得正确认识,必须使心“虚壹而静”。与孟子“性善”说相反,认定人性生来本“恶”,“其善者伪也”,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才可以为善。其政治观为“礼治”与“法治”相结合,坚持儒家“正名”说,强调尊卑名分,主张“法后王”(效法文、武、周公之道)。其于经济,提倡强本节用、开源节流,“ 省工贾、众农夫”等观点。为文说理透辟,结构谨严,《赋篇》对汉赋兴起具影响。所著有《荀子》。



贾谊(前200-前154) 西汉政论家、文学家,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世称 贾生。文帝初,召为博士。不久超迁太中大夫。后谪为长沙王太傅。渡湘水时,作赋吊屈原,以自喻其不得志。后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堕马死,郁郁自伤,不久即去世。曾多次上疏,议论时政。如建议“ 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以巩固中央集权。又谓“ 民者至贱,而不可简也,故

自古与民为仇者,有迟有速,而民必胜
之” 。又力主重农积粟,抗击匈奴攻掠。所著政论文如《陈政事疏》(又名《治字策》)、《过秦论》等,人称为“ 西汉鸿文”。有赋七篇,今存者以《吊屈原赋》、《鷰鸟赋》最著名。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贾长沙集》。另传有《新书》十卷。



贾山 西汉政论家。颍川(郡治今河南禹县)人。初为颍阴侯灌婴给事。文帝时 上书,以秦之兴亡为喻,讨论治乱之道,强调君主善于纳谏的重要,并要求重视教化和礼义。其书名《至言》,文存于《汉书》本传。另有论文八篇,今不存。



韦孟 西汉诗人。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初为楚元王傅,后又为元王子夷王、 孙王戊之傅。戊参与吴、楚七国之乱前,孟曾作《讽谏诗》,对其荒淫跋扈作讽谏。后去位,迁家于邹,曾作《在邹诗》。两诗今存,俱为四言体。



晁错(前200--前154) 西汉政治家。颍川(郡治今河南禹县)人。初从张恢研 究申不害、商鞅的法治学说。文帝时,任太常掌故,曾奉命从故秦博士伏生受《尚书》。后为太子家令,得太子(即景帝)信任,号为“ 智囊”。景帝即位,任御史大夫。继承先秦法家“ 重本抑末”思想,反对商人兼并农人,并主张募民充实塞下,积极备御匈奴族的攻掠。又建议逐步削夺诸侯王国的封地,以巩固中央集权制度,获景帝采纳。不久,吴、楚等七国以“ 诛晁错”为借口,发动武装叛乱,遭政敌袁盎等人攻击谗害,被杀。所著政论文有《守边劝农疏》、《论贵粟疏》等,议论犀利,分析深刻,人誉为“ 西汉鸿文”。原有集,已失传。


枚乘(?-前140) 西汉辞赋家。字叔,淮阴(今属江苏)人。初为吴王刘濞郎 中。濞欲反叛,乘上书劝阻不听,遂去为梁孝王客。吴、楚七国起兵时,再上书劝濞罢兵,又不听。武帝即位后,以安车蒲轮徵入京,死于途中。有赋九篇,今存《七发》等三篇。原有集,已散佚。近人辑有《枚叔集》。



枚皋 西汉辞赋家。字少儒,淮阴(今属江苏)人。枚乘之子,武帝时为郎。以 下笔敏捷得名。有赋一百数十篇,今多不传。



邹阳 西汉文学家。齐(今山东东部)人。初从吴王刘濞,有《上吴王书》,劝 濞勿起兵叛汉,濞不听。后去为梁孝王客,遭谗下狱,有《狱中上梁王书》,申诉冤屈。释放后,为梁王上客。所作散文,尚有战国游士纵横善辩之风。



严忌 西汉辞赋家。本姓庄,东汉时因避明帝刘庄讳,人改其姓为严。会稽吴 (今江苏吴县)人,一称由拳(今浙江嘉兴)人。好辞赋,为梁孝

王门客。有辞赋二十四篇,现仅存《哀时命》一篇,为哀伤屈原之作。见于
《楚辞章句》。



严助(?-前122) 西汉辞赋家。会稽吴(今江苏吴县)人。严忌之子,一说为 忌之族子。武帝初即位,郡县举贤良对策,擢为中大夫。后迁会稽太守,复归长安,为侍中。因与淮南王刘安交好,刘安谋反,牵连被杀。有赋三十五篇,今不传。



淮南小山 西汉淮南王刘安部分门客的合称。其作品,现存有《招隐士》一篇 ,收入《楚辞章句》中,王逸注称为闵伤屈原而作。《文选》题为刘安作。又乐府《淮南王辞》、晋崔豹《古今注》、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亦均称为淮南小山所作。


司马相如(前179-前117) 西汉辞赋家。字长卿,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 景帝时为武骑常侍,因病免。至梁,从枚乘等游。工辞赋,所作《子虚赋》为武帝所赏识,因得召见,又作《上林赋》,武帝用为郎。曾奉使西南,后为孝文园令。其赋富于文采,描写帝王苑囿之盛,田猎之乐,极尽铺张之能事,于篇末则寄寓讽谏。原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司马文园集》。



东方朔(前154-前93) 西汉文学家。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人。武 帝时,官太中大夫。性诙谐滑稽,后世关于其之传说颇多。善辞赋,《答客难》尤为有名。《神异经》、《海内十洲记》等书也托名为其所作。原有集,已佚,明人辑有《东方先生集》。



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 (今陕西韩城南)人。太史令司马谈之子。早年游踪遍全国,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初任郎中,元封三年(公元前 108年),继父职任太史令,得读史官所藏图书。太初元年(前 104年)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改革历法。 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得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述,终于完成史籍,其书初称《太史公书》,后称《史记》。《史记》为我国最早的通史,开创了史书的纪传体形式,对后代史学有深远的影响。其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具有个人见解,与儒家观念学颇有不同。班固曾谓其“ 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 。其传记作品,语言生动,形象鲜明,是优秀的文学作品。所撰《报任少卿书》,对自己下狱受刑和忍辱著书经过,叙述颇详。



王褒 西汉辞赋家。字子渊,蜀资中(今四川资阳)人。宣帝时为谏大夫。以善 辞赋著称。所著《僮约》,反映当时奴隶所受到的残酷待遇。明人辑有《王谏议集》。



刘向(约前77-前6) 西汉经学家

、目录学家、文学家。本名更生,字子政,沛 (今江苏沛县)人。汉初楚元王(刘交)四世孙。治《春秋穀梁传
》。曾任谏大夫、宗正等。以阴阳灾异附会时政,屡次上书劾奏外戚专权。成帝时,任光禄大夫,终中垒校尉。曾校阅皇家藏书,撰成《别录》,为我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所作《九叹》等辞赋三十三篇,绝大部分已亡佚。原有集,已佚,明人辑有《刘中垒集》。所著另有《洪范五行传》、《新序》、《说苑》、《列女传》等,今存。又有《五经通义》,亦佚,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存一卷。



扬雄(前53--后18) 一作杨雄。西汉哲学家、文学家、语言学家。字子云。蜀 郡成都(今属四川)人。成帝时为给事黄门郎。王莽时,校书天禄阁,官为大夫。曾作《剧秦美新》以谀莽。为人口吃,不能剧谈,以文章名世。早年所作《长杨赋》、《甘泉赋》、《羽猎赋》,在形式上模仿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等赋。后主张一切言辞应以“ 五经”为准则,而“ 词赋非贤人君子诗赋之正”,遂鄙薄词赋,以为“ 雕虫篆刻,壮夫不为”,转而研究哲学。曾仿《论语》作《法言》,仿《易经》作《太玄》。提出以“ 玄”作为宇宙精神本原的学说,不同于董仲舒“ 天人感应”说。曾指出“ 有生者必有死,有始者必有终,自然之道也” (《法言·君子》),认为“ 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 强调学习儒家礼义以“修性” 。所作《方言》,记录了西汉时代各地方言,为研究古代语言的重要资料。又续《苍颉篇》编成《训纂篇》,对文学学有一定贡献。所著除《法言》、《太玄》、《方言》外,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杨子云集》。清严可均所编《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收其赋、箴等共四卷,最为详备。


杨雄 即扬雄。《汉书》作扬雄,经清人段玉裁考证, “扬”应作“杨。



班婕妤 西汉女文学家。名不详,楼烦(今山西朔县)人。班固之祖姑。少有才 学,成帝时被选入宫,立为婕妤。所作今仅存《自悼赋》、《捣素赋》、《怨歌行》三篇,叙述深处宫中的苦闷。《怨歌行》见于《文选》,亦称《团扇歌》,后人多疑为伪托。



冯衍 东汉辞赋家。字敬通,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西汉末,从刘玄 起兵。玄死,从刘秀(光武帝)。后为曲阳令,迁司隶从事。因交通外戚免官,潦倒而死。所作辞赋,多写失官后的感慨。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冯曲阳集》。



王充(27--约97) 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字仲任。会稽上

虞(今属浙江)人。 出身“ 细族孤门”。少游洛阳太学,曾师事班彪,好博览而守章句。历任郡功曹、治中等官,后罢职家居,从事著述。同郡谢夷
吾上书荐其才学,以为“ 虽前世孟轲、孙卿,近汉扬雄、刘向、司马迁,不能过也。” 汉章帝特诏公车徵,因病未行。其学反对“ 天人感应”论和谶纬迷信,继承和发展古代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世界由“ 气”组成,“天地,含气之自然也” (《谈天篇》)。自然界的“灾异” 是“气”变化的结果,与人事无关。并认为“ 精气”是人的生命和精神的物质基础,““ 死而精气灭”(《论死篇》),否认有脱离形体而独立存在的灵魂,而认为感官经验是知识的来源,“ 不徒耳目,必开心意”,重视理性思维的作用,并强调以“ 效验”、“证验” 检查知识的标准。所作《问孔》、《刺孟》等篇,反对将儒家经典变为教条,并指出孔丘、孟轲论点中的某些自相矛盾。其论文强调内容,力主“ 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 (《自纪篇》)。提倡通俗,反对崇古、模拟和“ 浮华虚伪之语”。所著今存《论衡》。



梁鸿 东汉文学家。字伯鸾,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市西北)人。家贫博学,与 其妻孟光隐居霸陵山中。曾因事过洛阳,见宫室侈丽,作《五噫歌》加以讽刺。以此为朝廷所忌,遂改变姓名,东逃齐鲁。后至吴,依皋伯通,曾为人佣工舂米。每归,孟光为具食,不敢仰视,举案齐眉。不久病死。著书十余篇,今不传。



傅毅(?--约90) 东汉文学家。字武仲,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章 帝时为兰台令史,曾与班固等同校内府藏书。大将军窦宪击匈奴时,以毅为记室,迁司马。所作有《舞赋》、《七激》等。原有集,已失传。


班固(32--92) 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 人。初继其父班彪从事《史记后传》写作,被人告发私改国史,下狱。弟超上书力辩,得释。后召为兰台令史,转迁为郎,典校秘书。奉诏完成其父所著书,历二十馀年,修成《汉书》。文辞渊雅,叙事详赡,继司马迁之后,整齐了纪传体史书形式,并开创了 “ 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善作辞赋,有《两都赋》等。又曾编撰《白虎通义》,记录章帝建初四年在白虎观经学辩论的结果。永元元年(公元89年)从大将军窦宪击匈奴,为中护军。后宪因擅权被杀,遭牵连,死于狱中。所著后人辑有《班兰台集》。



班昭(约49-约120) 东汉史学家。一名姬,字惠班。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 北)人。史学家班彪之

女,班固之妹,曹世叔之妻。班固死时,所撰《汉书》八表及《天文志》遗稿散乱,奉命与马续同事续撰。《汉书》初出,读者多不通晓,她又教授马融等诵读。和帝时,常出入宫廷,担
任皇后和妃嫔的教师,世称曹大家。所著有《东征赋》等。又有《女诚》七篇,述妇女所应遵守的封建道德。



崔骃(?--92) 东汉文学家。字亭伯,涿郡安平(今属河北)人。少与班固、傅毅齐名。窦宪为车骑将军,以骃为府掾,改主簿。宪骄恣,骃屡加劝阻,皆不听。后命骃为长岑长,不赴任。所著有《达旨》等。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崔亭伯集》。



张衡(78-139) 东汉天文学家、文学家。字平子,河南南阳西鄂(今河南南如 县南)人。曾两度任太史令,掌管天文。精通天文历算,曾创制世界最早以水力推动的浑天仪和测定地震的地动仪(候风地动仪),并测出太阳和月球的角直径均为半度,黄赤交角为24度,又说明月光是日光的反照。所著《浑天仪图注》和《灵宪》,总结其天文学说“ 浑天说”,提出宇宙无限的观念。文学作品如《二京赋》铺叙京都景象,规制宏大;《归田赋》形式短小,重在抒情;《四愁诗》、《同声歌》等特色,在五、七言诗发展史中深具影响。原有集,已佚,明人辑有《张河间集》。



王逸 东汉文学家。字叔师,南郡宜城(今属湖北)人。安帝时为校书郎,顺帝 时官侍中。所作《楚辞章句》,是《楚辞》最早的完整注本,颇为后世学者所重视。所作有赋、诔、书、论等二十一篇,又作《汉诗》百二十三篇,今多亡佚。哀悼屈原之作《九思》,存于《楚辞章句》中。原有集,已佚,明人辑为《王叔师集》。



王延寿 东汉辞赋家。字文考,一字子山,南郡宣城(今属湖北)人。王逸之子 。少游山东曲阜,后渡湘水溺死,年仅二十馀岁。所作《鲁灵光殿赋》,为蔡邕所称,其赋描述汉代建筑及壁画等,可考见当时社会生活。原有集,已失传。


秦嘉 东汉诗人。字士会,陇西(今甘肃东南)人。桓帝时,为郡上计吏,远赴 洛阳。其妻徐淑,因病还母家,不及面别,作诗为赠。在洛阳时,任黄门郎,夫妇相互赠答,托诗寄意。所作今存《与妻子徐淑书》、《重报妻书》及《赠妇诗》四首、《述昏》诗一首。



徐淑 东汉女诗人。陇西(今甘肃东南)人。桓帝时,其夫秦嘉为郡上计吏,赴 洛阳,淑病居母家,不及面别,相互以诗赠答,寄托怀念之情。所作今存《答秦嘉诗》一首及答书二篇。



赵壹 东汉辞赋家。字元叔,汉阳西县(今甘肃天水南)人。

灵帝时为上计吏, 入京,为袁逢、羊陟等所礼重。所作《刺世疾邪赋》,表达了地主阶级中“ 单门”“寒族”对“ 势族”豪强垄断政权、专横肆虐的愤概,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现实。原有集,已失传。



辛延年 东汉诗
人。生平无可考。所存《羽林郎》一首,为汉诗中优秀之作 。



蔡邕(132--192) 东汉文学家、书法家。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南) 人。灵帝时为议郎,因上书论朝政阙失获罪,流放朔方。遇赦后,因畏宦官陷害,亡命江湖十馀年。董卓专权,衩任为侍御史,迁左中郎将。卓被诛,邕为王允所捕,死于狱中。通经史、音律、天文。散文长于碑记,工整典雅,多用偶句,世颇受推重。又善辞赋,其《述行赋》揭露统治者奢侈腐败,对人民疾苦有所反映。工篆、隶,尤以隶书著称,结构严整。熹平四年(公元 175年),灵帝诏 邕与堂逪典等写定“六经”文字,部分由邕自书丹于石,立太学门外,世称“熹平石经”。又曾于鸿都门见工匠用帚写字,因获启发,创“飞白”书。也能画。所著原有《蔡中郎集》,已佚,后人有辑本。



蔡琰 汉末女诗人。字文姬(一作昭姬),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南)人。蔡邕之 女。博学有才辩,通音律。初嫁河东卫仲道。夫亡,归母家。汉末大乱,为董卓部将所虏,归南匈奴左贤王,居匈奴十二年。曹操念蔡邕无后,以金璧赎归,再嫁董祀。所著有《悲愤诗》五言及骚体各一首,叙写个人悲惨遭遇,反映当时人民在战乱中所经受的痛苦。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相传亦为其所作。


蔡文姬 即蔡琰。



郦炎(150--177) 东汉诗人。字文胜,范阳(今河北定兴南固城镇)人。解音 律,有文才。灵帝时,州郡召用,皆不就。后患精神病,因母丧,病大发。妻子在生产中,受惊死。妻家告官,炎被囚,以病不能理对,死于狱中。诗文存世者不多。



孔融(153--208) 汉末文学家,字文举,鲁国(治今山东曲阜)人。曾任北海 相,时称孔北海。又任少府、大中大夫等职。为人恃才负气。所作散文,锋利简洁,喜用讥嘲笔调。后因触怒曹操,被杀。又能诗。曹丕《典论· 论文》中,曾将其与王粲等六人相提并论,故称为“ 建安七子”之一。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孔北海集》。



阮瑀(约165--212) 汉末文学家。字元瑜,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阮籍之 父。曾为曹操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后为仓曹掾属。善作书檄。为“ 建安七子”之一。作品留存不多。《驾出北郭门行》较有名。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阮元瑜集》。



应瑒(?-217) 汉末文学家。字德琏,汝南(郡治今河南汝南东南)人。“ 建安七子”之一。应劭从子。与弟璩(休琏)、璩子贞,皆以文章见称。曹操徵召为丞相掾属,后为五官中郎将文学。曹丕曾称其才学足以著书,但传世之作不多。原有集,已散佚
,明人辑有《应德琏集》。



陈琳(?-217) 汉末文学家。字孔璋,广陵(今江苏扬州)人。“ 建安七子” 之一。初从袁绍,后归曹操,为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所草书檄甚多。诗歌仅存四篇,《饮马长城窟行》写人民徭役之苦,真实生动。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陈记室集》。


刘桢(?-217) 汉末文学家。字公幹,东平(今属山东)人。曾为曹操丞相掾 属。其五言诗在当时负有重名,为 “建安七子” 之一。后人以其与曹植并举,称为“曹刘” 。作品流传不多,内容多为酬答亲朋,抒写个人抱负,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刘公湀集》。



徐幹(171--218) 汉末思想家、文学家。字伟长,北海剧县(今山东昌 乐县西)人。曾任五官中郎将文学。所作《中论》认为:“ 凡学者大义为先,物名为后,大义举而物名从之” 。反对当时流行的训诂章句之学。善辞赋,能诗。为“ 建安七子”之一。《中论》现存。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徐伟长集》。



祢衡(173-198) 汉末文学家。字正平,平原般(今山东临邑东北)人。少有 才辩,长于笔札。性刚傲物。丞相曹操欲见之,衡自称狂病,不肯往。操乃召为鼓史,大会宾客,欲当众辱衡,反为衡所辱。操怒,遣送荆州刘表。复不合,转送江夏太守黄祖,终被杀。其身世为后世文学作品所取材。所作有《鹦鹉赋》,借物抒怀,辞气慷慨,反映才智之士处于乱世的不幸遭遇,为咏物小赋中优秀之作。原有集,已失传。



杨修(175--219) 汉末文学家。字德祖,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家世为汉 显宦。好学能文,才思敏捷,曾任丞相曹操主簿。多为曹植谋画,欲使植取得魏太子地位。植失宠于操,操因修有智谋,又是袁术之甥,虑有后患,遂借故杀之。原有集,已失传。今存作品七篇。



王粲(177--217) 汉末文学家。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人。“ 建安 七子”之一。少以学问博洽著称。初依刘表,未受重用。后为曹操幕僚,官侍中。其诗语言刚健,词气慷慨,《七哀诗》“ 西京乱无象”一首,反映汉末离乱及人民痛苦,对当时军阀割据局面深表憎恶。所作《登楼赋》亦颇有名。在七子中成就较大,与曹植并称为“ 曹王”。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王侍

中集》。



繁钦(?-218) 汉末文学家。字休伯,颍川(今河南禹县)人。少以文章才辩 著名,曾为丞相曹操主簿。能诗赋。《定情诗》较有名。原有集,已失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