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名家
中国古代文学名家及作品
![中国古代文学名家及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633ceee0b9f3f90f76c61b74.png)
中国古代文学名家及作品一、春秋战国时期1.《诗经》:又名“诗三百”,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被列为“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之首。
著名篇目有《关雎》《蒹葭》《氓》《硕鼠》《七月》等。
2.孔子:名丘,字仲尼,世称“圣人”,春秋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私学创办人。
孔子及其弟子的主要言行思想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在《论语》20篇中。
《论语》各取篇中开头二字为篇名,是儒家经典“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之一。
3.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世称“亚圣”。
主要作品为《孟子》7篇,各篇取开头几字为篇名,该书记载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为“四书”之一。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即出自《孟子》。
4.墨子:名翟,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墨子》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其中《兼爱》《非攻》等代表了墨子的主要思想。
《公输》即选自《墨子》。
5.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
主要作品为《庄子》,道家经典之一,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
代表作《逍遥游》。
6.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人,荀子的弟子,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著有《韩非子》一书。
《扁鹊见蔡桓公》《五蠹》《智子疑邻》等均出自此书。
7.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人。
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
他用楚辞形式写成了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其中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千古传诵。
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就是纪念屈原的。
二、两汉、三国、晋朝时期1.《左传》原名《左氏春秋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者称《左氏春秋》,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先秦诗人名人录大全集
![先秦诗人名人录大全集](https://img.taocdn.com/s3/m/12d21235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07.png)
先秦诗人名人录大全集先秦(旧石器时期--公元前221年)是指秦朝建立之前的历史时代,是指旧石器时代到战国时代,经历了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等历史阶段。
狭义的先秦史研究的范围,包含了中国从进入文明时代直到秦王朝建立这段时间,主要指夏、商、西周、春秋、战国这几个时期的历史。
著名学者黄摩崖先生将先秦比作中华文明的头颅。
在长达1800多年的历史中,中国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明,其中夏商时期的甲骨文,殷商的青铜器,都是人类文明的历史标志。
这一时期的大思想家孔子和其他诸子百家,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文化学术的繁荣。
军事家孙武的《孙子兵法》,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军事、经济等领域。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诗人。
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恒星表。
在这个历史阶段中,中国从分散逐步走向统一。
著名学者黄摩崖先生将这一时期视为中华文明的头颅,带有信仰、智慧等寓意。
先秦时期,学术思想自由,文化繁荣,产生了诸子百家,诸子如孔子、老子、韩非子、墨子等,百家如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史称“百家争鸣”。
从远古时期盘古开天辟地后的第一位君主天皇氏,然后经过三皇五帝,再到夏、商、周这段时期。
传说从大约公元前5700年开始到大约公元前2100年的约3600年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中,国王的产生均采用“禅让制”,最后到了尧帝,尧帝禅帝位于舜,舜帝在老后又禅帝位于禹,禹死后,禹之子启建立夏王朝,结束了“禅让制”,从此,“夏”成为中国第一个朝代。
夏朝时有“两万诸侯”。
四百余年后(即约公元前1600年),最后一个王——夏桀暴虐无道,商汤革夏,立商朝。
商时,青铜器工艺非常发达,甲骨文文字也十分成熟。
所以,夏商时期(约公元前2100年到约公元前1100年)(也有称商代或商周时代)又称为“青铜时代”。
传说商代有“三千诸侯”。
约前1046年,黄河上游周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取胜后建西周,定都镐京,疆域逐步扩大。
在周朝初期,约有“八百诸侯”。
前841年“国人暴动”,反抗周厉王暴政,此后实行六卿合议,史称“共和行政”,这是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2)—两汉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2)—两汉](https://img.taocdn.com/s3/m/062b42b989eb172ded63b785.png)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两汉两汉即西汉、东汉。
1.贾谊,世称贾生,或贾长沙(曾做过长沙王太傅)、贾太傅,西汉政治家、文学家,代表作有《吊屈原赋》。
2.刘安(淮南王),西汉思想家、文学家,著有《淮南子》。
3.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著有《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太史,即太史令,官职名称,负责起草文书,记载史事等。
《史记》记叙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史记》的原名叫《太史公书》,称此书为《史记》是东汉后期以后的事。
此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
其中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个部分,“本纪”是以历朝帝王的顺序年代为纲的历史大事纪,是一种编年史的摘要;“世家”是有爵位封地世代相传的家族的历史,写的是春秋战国时代所存在的各个诸侯国和汉代帝王所封的王侯;“列传”是一些有才干、有作为,能不失时机地建立功业,对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的人物的传记;“书”是有关经济、军事、水利、祭祀,以及礼、乐方面的制度史;“表”是把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谱列成表格,以使人一目了然。
《史记》的内容广泛,艺术高超,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史学和文学杰作,而且还有着丰富的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法学、医学、天文学、地理学等许多学科、许多领域的内容。
班固说《史记》“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鲁迅称《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表述《史记》的创作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二十四史指从《史记》到《明史》的24部史书。
(注:不含《清史稿》),二十四史的前四史,即《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的并称四史。
4.刘向,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撰有《说苑》、《新序》,还整理修订了《战国策》、《楚辞》。
《战国策》有很多寓言故事,如“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狐假虎威”、“骥服盐车”、“南辕北辙”等。
《战国策》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洲说各国或互相辩难的言论和行动。
先秦两汉名家
![先秦两汉名家](https://img.taocdn.com/s3/m/eaf1b97a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98.png)
先秦两汉名家屈原(约前340--约前278)战国时诗⼈。
名平,字原;⼜名正则,字灵均。
楚国⼈。
初辅佐怀王,任左徒、三闾⼤夫。
学识渊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东联齐国,西抗强秦。
在与贵族⼦兰、靳尚等⼈⽃争中,遭谗去职。
顷襄王时被放逐,长期流浪沅湘流域,得以接近⼈民⽣活,对⿊暗现实愈益不满。
后因楚国政治腐败,⾸都郢亦为秦兵攻破,深感⽆⼒挽救楚国的危亡,政治理想⽆从实现,遂投汩罗江⽽死。
所作《离骚》、《九章》等篇,反复陈述⾃⼰的政治主张,斥责贵族的昏庸腐朽的排挤贤能,表现了对国事的深忧和为理想⽽献⾝的精神。
《天问》质疑有关⾃然现象、社会历史的传统观念,体现出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另有《九歌》等篇。
“骚体”形式,吸收民间⽂学艺术营养,以优美语⾔及丰富想象,溶化神话传说,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影响后世⽂学创作。
《汉书·艺⽂志》著录《屈原赋》⼆⼗五篇,其书久佚,今⼈所见屈原作品,皆出⾃西汉刘向所辑《楚辞》。
荀⼦(约前313--前238)战国末思想家、教育家。
名况,时⼈尊其为“卿”。
汉⼈避宣帝讳,曾改称孙卿。
赵国⼈。
游学于齐,曾三任祭酒。
后赴楚国,春申君任其为兰陵(今⼭东苍⼭兰陵镇)令,著书教学以终。
韩⾮、李斯,均为其学⽣。
其学说总结先秦诸⼦学术思想,对古代唯物主义有所发展。
如反对天命、⿁神迷信之说,“天⾏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并提出“制天命⽽⽤之”思想。
如以为⼈能通过“天官”(感官)及“天君”(⼼)之知觉认识客观,并强调思维优于感觉。
⼜认为“凡万物异则莫不相为蔽”,为获得正确认识,必须使⼼“虚壹⽽静”。
与孟⼦“性善”说相反,认定⼈性⽣来本“恶”,“其善者伪也”,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才可以为善。
其政治观为“礼治”与“法治”相结合,坚持儒家“正名”说,强调尊卑名分,主张“法后王”(效法⽂、武、周公之道)。
其于经济,提倡强本节⽤、开源节流,“ 省⼯贾、众农夫”等观点。
为⽂说理透辟,结构谨严,《赋篇》对汉赋兴起具影响。
先秦两汉 古典文献学 书目
![先秦两汉 古典文献学 书目](https://img.taocdn.com/s3/m/53c1a78484868762caaed5c0.png)
主要书目二十种序录(提要)总论:因为主修专业为先秦两汉文学,而先秦两汉文学中又主攻诸子百家,诸子百家是后世对先秦学术思想人物和派别的总称。
诸子指孔子、老子、庄子、墨子、孟子、荀子等人物,百家指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等学术流派。
“百家”表明当时思想家较多,但也是一种夸张的说法。
主要人物有孔子、孟子、墨子、荀子、老子、庄子、列子、韩非子、商鞅、申不害、许行、告子、杨子、公孙龙子、惠子、孙武、孙膑、张仪、苏秦、田骈、慎子、尹文、邹衍、晏子、吕不韦、管子等。
所以在我所列的书目中,主要的书籍都是有关于诸子百家的书籍,而诸子百家中,尤以儒道墨法以及兵家为重。
一是因为这几大学派影响众大,二是因为许富宏导师所列书目均有关于这几大学派,本人在这一学期之中所读书籍皆是后世对于作品的校勘增补。
先秦诸子作品与后世学术作品有所不同,后世作者所为作品因为雕版印刷术或者造纸术的发明,成书相对而言,比较完整,刊刻作品也相对较多,版本也众多。
而先秦诸子百家的创作作品,版本亟待考证,书籍内容亦是有增有减有疏,需要后世学者辩伪存真。
譬如我在列举这些书目的时候,就在想寻找孔子《论语》一书最早的版本,现今我们所接触的《论语》,已是经过后人整理而成,而所出现的刻本或者手抄本也是后人整理而成,所以我在选举《论语》作为一书目的时候,并没有具体选举哪一刻本,而是笼统介绍下该书的成书过程,作者,后世的影响以及评价等。
而后世学者的考证校勘书目,则选取了具体的版本,然后再简介其具体。
所列书目只是简单明确一下自己研究生涯中的侧重点,相当于一段时期的计划,而将这些书目大致过目,或者精读一二,则需我们过后的努力。
1、《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共二十篇,成书时间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和许多先秦古籍一样,《论语》经过秦火和战乱曾一度失传,至汉代复出现若干个传本,最著名的就是《故论语》,《齐论语》,《鲁论语》三大流派,它们在文字,篇名及篇数上互相都有差异。
值得收藏!历朝历代最盛名的60位书法家作品合集
![值得收藏!历朝历代最盛名的60位书法家作品合集](https://img.taocdn.com/s3/m/e895c620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20.png)
值得收藏!历朝历代最盛名的60位书法家作品合集历朝历代书法家作品展秦1、李斯(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字通古,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李斯便奉秦始皇之命制作这种标准字样,便是小篆。
两汉2、蔡邕(133年-192年),字伯喈。
陈留郡圉县(今河南杞县南)人。
东汉时期名臣,文学家、书法家,才女蔡文姬之父。
精于书法,擅篆、隶书,尤以隶书造诣最深,有'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的评价。
3、张芝张芝(?-约192年),生年不详,约卒于汉献帝初平三年(约公元192年),字伯英,汉族,敦煌郡源泉县(今属甘肃酒泉市瓜州县)人,东汉著名书法家,被誉为'草圣'、'草书之祖',其书法被誉为'一笔书'。
魏晋南北朝4、钟繇(yáo,一作yóu)(151年-230年),字元常。
颍川长社(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
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
他是楷书(小楷)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
5、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6、王献之(344年-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汉族,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生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
东晋著名书法家、诗人、画家、外戚,'书圣'王羲之第七子。
与张芝、钟繇、王羲之并称'书中四贤'。
7、索靖(239年-303年),字幼安。
敦煌郡龙勒县(今甘肃敦煌)人。
西晋将领、著名书法家,敦煌五龙之一。
索靖善章草,传东汉张芝之法,其书险峻坚劲。
8、王珣(349年-400年6月24日),字元琳,小字法护,琅邪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
东晋大臣、书法家,王珣工书法,董其昌称其'潇洒古澹,东晋风流,宛然在眼。
'其代表作《伯远帖》是东晋时难得的法书真迹,且是东晋王氏家族存世的唯一真迹,一直被历代书法家、收藏家、鉴赏家视为稀世瑰宝。
两汉时期的历史文化名人有哪些
![两汉时期的历史文化名人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84d672af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3b.png)
1.两汉时期的历史文化名人有哪些?
答:两汉时期的历史文化名人:华佗、张仲景、班固、张衡、许慎、蔡伦、司迁、董仲舒等等。
两汉时期文化科学异常活跃,对外交流意义重大,也进一步奠定了汉民族的民族文化。
两汉时期即汉朝时期(前202一220年),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其中东汉是西汉的继续,东汉建立意味着.“汉德"复兴。
西汉(公元前202年一公元8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共历十二帝,史书又称为“前汉”、"后汉”,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
东汉(公元25年一公元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
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
两汉诗人辑录60位大全集
![两汉诗人辑录60位大全集](https://img.taocdn.com/s3/m/65db9f41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b8.png)
两汉诗人辑录60位大全集1.曹操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 28篇诗文2.曹植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
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 152篇诗文3.诸葛亮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
于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诸葛亮在后世受到极大尊崇,成为后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
成都、宝鸡、汉中、南阳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赞诸葛亮。
► 4篇诗文4.司马迁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西汉史学家、散文家。
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
名人名家简介(十三)
![名人名家简介(十三)](https://img.taocdn.com/s3/m/e7017dcf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49.png)
名人名家简介(十三)展开全文1.司马迁(公元前145——公元前90 ),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时期伟大的历史学家。
所写的《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以后的“二十三史”都受其影响,全书有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2.曹操(155——220), 又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东汉沛国谯(今安徽毫县)人,汉魏之际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魏国的实际创立者。
子曹丕代汉称帝后,曹操被追尊为武帝,史称魏武帝。
《步出夏门行》中的《观沧海》、《龟虽寿》成为千古名篇。
3.陶渊明(365——427) ,又名陶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东晋时代著名大诗人,以隐逸著称于后世。
他的传诵千古的代表作《桃花源记》、《归去来辞》等,在文坛上素负盛名。
4.李白( 701——762),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县附近),其祖先在隋时因罪徙居西域。
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诗人,人称“诗仙”,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合称“大李杜”。
现存九百余首诗歌,脍炙人口名篇十分之多。
5.杜甫( 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童年在洛阳度过。
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诗人。
杜甫的祖父杜审言是初唐著名诗人,杜甫因此自称“诗是吾家事”。
人称“诗圣”或“诗史”,现实主义诗人,现存一千四百多首诗歌。
6.韩愈(768——824) ,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南)人。
他的远祖是河北昌黎人,所以自称“昌黎韩愈”。
“唐宋八大家”之首,善于古文,如《师说》、《论佛骨表》等,非常有名。
7.柳宗元(773——819年) ,字子厚,是我国唐朝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封建论》、《非〈国语〉》、《天对》等。
8.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
他原籍下邦(今陕西渭南),生于郑州新郑县东郭宅。
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并序》等。
中国古代文学名家的生平及创作经历介绍
![中国古代文学名家的生平及创作经历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bade9371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68.png)
中国古代文学名家的生平及创作经历介绍一、先秦文学1.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提倡“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念,其言行主要记录在《论语》等作品中。
2.老子(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字聃,春秋时期楚国人,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的主要思想体现在《道德经》中,主张“无为而治”、“道法自然”。
3.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爱国诗人,楚辞代表人物。
屈原的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等。
二、汉代文学1.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86年):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司马迁的主要作品是《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曹操的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代表作有《观沧海》、《龟虽寿》等。
三、唐代文学1.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
李白的诗歌具有浪漫主义风格,被誉为“诗仙”,代表作有《将进酒》、《庐山谣》等。
2.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
杜甫的诗歌具有现实主义风格,被誉为“诗圣”,代表作有《春望》、《三吏》等。
3.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
白居易的诗歌以通俗易懂著称,代表作有《琵琶行》、《长恨歌》等。
四、宋代文学1.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
苏轼的诗词文赋均有很高成就,代表作有《赤壁赋》、《水调歌头》等。
2.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
辛弃疾的词作具有豪放派风格,代表作有《青玉案·元夕》、《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等。
五、元代文学1.关汉卿(1219年-1301年):字汉卿,号己斋,元代著名戏曲家。
关汉卿的主要作品有杂剧《窦娥冤》、《单刀会》等。
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
![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https://img.taocdn.com/s3/m/2bfeb4cf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5e.png)
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第一篇: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一)先秦时期作家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其思想核心是“仁”。
曾整理《诗经》、《春秋》。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作品,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共二十篇。
2.墨子:名翟,春秋时鲁国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政治主张主要是“兼爱”、“尚贤”、“节用”。
《墨子》现存五十三篇,部分为墨子自著,其余出自其弟子及后学者之手。
3.孙子:名武,春秋时齐国人,军事家著有《孙子》十三篇,又名《孙子兵法》,是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
4.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他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家大师。
《孟子》一书的思想核心是“仁义”,共七篇。
5.庄子:名周,战国时宋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其著作《庄子》一书共三十三篇,又名《南华经》。
其代表作品是《逍遥游》。
6.屈原:名平,子原,战国时楚国人,我国第一位爱国诗人,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
他用楚地民歌的形式创造了一种新诗体“楚辞体”(又称“骚体”)。
其代表作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二)两汉时期作家7.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其历史巨著《史记》(又名《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鲁迅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陈涉世家》8.刘向: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著有《说苑》、《新序》,整理了《战国策》和楚辞》。
9.班固:字孟坚,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其历史著作《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三)魏晋南北朝作家10.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建安文学”的创始人,其代表作有《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11.曹丕:字子桓,曹操次子,三国时文学家,代表作为《燕歌行》。
其《典论·论文》是我国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
12.曹植:字子建,三国时诗人,曹操曾子,五言诗的奠基人,代表作有《白马篇》、《洛神赋》。
书法大家汉朝的名家与作品鉴赏
![书法大家汉朝的名家与作品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442700c7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28.png)
书法大家汉朝的名家与作品鉴赏汉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时期,也是书法艺术发展的黄金时代。
在这个时期,一批杰出的书法家涌现出来,他们不仅在书法技艺上造诣非凡,而且在内容和风格上也独具特色。
本文将介绍汉朝的几位书法名家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带领读者一起欣赏汉代书法的卓越之处。
1. 蔡邕蔡邕是汉朝著名的书法家之一,他精通古文,对于汉代的盛世文化有着独特的理解。
他的书法作品充满了古朴和神秘的气息,给人以古代文化的沉淀感。
其中,蔡邕的《诗经序论》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幅作品字体端正工整,用笔刚劲有力,以及匠心独运的布局和构图,使得整体效果非常出色。
通过欣赏蔡邕的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文化的魅力与力量。
2. 张芝张芝是汉朝末年的书法家,他的作品在当时非常有影响力。
张芝的书法风格独特,既兼具楷书的规整和行书的自由,又融入了自己的创新元素。
他擅长用笔挥洒出浑厚有力的墨意,给人以豪放洒脱之感。
其中,张芝的《游蕲水县尉庐山集团》被誉为他的代表作。
这幅作品笔画奔放自如,气势磅礴,颇具张力。
通过观赏张芝的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书法艺术的充满活力和创造力。
3. 王褒王褒是汉朝后期的书法家,他的作品在当时备受推崇。
王褒的书法风格秀丽雍容,细腻而不失庄重。
他善于用不同的笔画和布局表现出作品所要表达的意境,使得作品更富有韵律感和艺术性。
其中,王褒的《东篱草堂过雨图》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幅作品以简洁干净的笔墨勾勒出了一个安静雅致的景象,给人以宁静和舒适之感。
通过欣赏王褒的作品,我们可以深入体会到书法对人的心灵的触动和熏陶。
4. 朱熹朱熹是汉朝末年的书法家,他的作品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朱熹的书法风格庄重古朴,笔画简练而富有力量感。
他的作品注重结构的完整性和字形的规范性,给人以简洁利落之感。
其中,朱熹的《中山石经颂赞》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幅作品以它独特的笔墨质感和卓越的构图,呈现出一种庄严肃穆之感。
通过观赏朱熹的作品,我们可以领略到书法艺术对情感的表达和思想的传递。
中国古代文学家简介
![中国古代文学家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a1268193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d5.png)
中国古代文学作家简介中国古代文学精品课程网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害国隙也(今山东曲阜)人。
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古代最早的文艺理论批评家。
先后编修、则订《诗》、《书》、《春秋》等书.为整理和传播我国古代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其弟子辑录的以他的言论为主的《论语》一书,反映了他的主要思想、事迹,是先泰诸子散文中一部最早的语录体专集。
老了(生卒年不可详考),春秋时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
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鹿邑县东)人。
著有《老了》,又名《道德经》.是一部用韵文写成的皙理诗,言简意赅.善用譬喻.吸收有不少民间谣谚.对后世彩响极大.墨了(约前468-前376,—说约前479-前403),名翟.鲁国人。
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先秦诸了散文代表作家.由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记录的《墨了》一书,记有他的言论和事迹.是我国古代哲理散文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孟子(约372-前289),名轲,字子舆。
鲁国邹(今山东邹县)人。
孔子的三传弟子。
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
其言论和行动的记我,保存在《孟子》一书中,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城(今河南商丘东北)人。
故国时思想家、散文家。
所著《庄子》一书,富有浓厚的文学气息和浪漫主义色彩。
他所创作的“庖「解牛”、“匠石运斤”、“姓臂挡车”、“东施效整”等故事,至今仍常为人所称引。
苟了(约前313—前238).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汉人为避宣帝刘询迷.改称孙卿。
赵人.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
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著有《苟子》一书,是先秦诸了散文中的重要著作。
所作文章以善于说理见K,组织严密.议论风生.沉着浑厚.在中国散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人.法家、思想家、诺子散文代表作家之一。
古往今来的书法名家和擅长的书体
![古往今来的书法名家和擅长的书体](https://img.taocdn.com/s3/m/5b6d8d09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3f.png)
古往今来的书法名家和擅长的书体一、古代书法名家1. 王羲之•行书王羲之是中国古代书法的奠基人,他以行书著称。
行书是一种书写快速,笔划连贯流畅的书写风格,因此也被称为“隶书”。
2. 王献之•楷书王献之是古代楷书的代表人物。
楷书是一种规范、工整的书写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印刷和书写活动中。
3. 颜真卿•草书颜真卿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擅长草书。
草书是一种用笔迅速,线条松弛的书写风格,给人以豪放、奔放的感觉。
4. 柳公权•隶书柳公权是唐代隶书的代表性人物。
隶书是一种规范、笔画简练的书写风格,常用于正式文件和铭文的书写上。
二、近代书法名家1. 张大千•砚台书法张大千是中国近代著名书法家,擅长砚台书法。
砚台书法是一种利用砚台及其上的水痕作为墨迹的书写方式,给人一种古朴、自然的感觉。
2. 齐白石•篆隶楷草齐白石是中国近代著名书法家,擅长多种书体,包括篆书、隶书、楷书和草书。
他的书法作品华丽而有力,充满了个人的艺术特色。
三、现代书法名家1. 梁启超•隶书梁启超是中国现代书法的先驱,他在隶书方面造诣颇高,创立了“梁体”,给隶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艺术性。
2. 鲁迅•行书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巨匠,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书法家。
他的行楷结合了自己的文学才华,给人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
四、当代书法名家1. 龙炎宋凤•楷书龙炎宋凤是当代著名书法家,他擅长楷书。
他的楷书作品兼具传统和现代的风格,给人一种庄重而又活泼的感觉。
2. 何家英•行书何家英是当代著名书法家,他以行书而著称。
他的行书作品用笔流畅,线条自然,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
五、总结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古往今来涌现了众多的书法名家。
每位名家都有自己擅长的书体,这些书体各具特色,给人们带来了不同的审美享受。
从古代到现代,书法艺术在不断发展与创新,一代又一代书法名家为中华文化增添了璀璨的光彩。
他们的杰出贡献将永远被人们铭记。
现存先秦两汉古书一览表
![现存先秦两汉古书一览表](https://img.taocdn.com/s3/m/8f6c6e88680203d8ce2f2488.png)
(乙)小学类
史游《急就篇》
扬雄《方言》(郭璞註)
许慎《说文解字》
刘熙《释名》
(二)史书类(12)
赵曄《吴越春秋》
袁康《越绝书》
陆贾《楚汉春秋》
司马迁《史记》
班固《汉书》
荀悦《前汉纪》
刘珍等《东汉观记》
佚名《汉官》
王隆《汉官解詁》
卫宏《汉旧仪》
应劭《汉官仪》
蔡质《汉官典职仪式选用》
蔡邕《独断》
应劭《风俗通义》
荀悦《申鉴》
徐干《中论》
(四)诗赋类(2)
汉诗(逯钦立辑校《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
汉赋(费振刚等辑校《全汉赋》)
(五)术数类(2)
周髀算经
九章算术
(六)方技类(3)
神农本草经
张仲景《伤寒论》
张仲景《金匱要略》
(七)兵书类(1)
黄石公《三略》
(八)农书类(2)
氾胜之《氾胜之书》
荀子(杨倞註)
(乙)墨家
墨子
(丙)道家
老子
庄子
文子
列子(张湛註)
鶚冠子(陆佃解)
(丁)法家
慎子
申子
商君书
韩非子
(戊)名家
邓析子
尹文子
公孙龙子
(己)纵横家
鬼谷子(陶宏景註)
(庚)杂家
尸子
吕氏春秋(高诱註)
(辛)燕丹子
(壬)其他
鬻子
管子(尹知章註)
晏子春秋
(四)诗赋类(1)
楚辞
(五)兵书类(5)
司马法
六韜
一先秦古书(60)
(一)六艺类(13)
(甲)经传类
诗经
秦汉名家简表
![秦汉名家简表](https://img.taocdn.com/s3/m/c3fd0006de80d4d8d15a4fb4.png)
秦汉名家简介奴家草莓留死洞,死还浏阳(留洋)唤王伴,张望找菜觅长统。
姓名生卒在位皇帝籍贯生平及文学成就01 李斯BC280?---153 秦王政秦二世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生平:不甘寂默赴秦施才;书谏逐客妒杀韩非;力驳分封定制颁法;二世帮凶腰斩灭族。
贡献:书《谏逐客书》,辅秦统一。
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建议统一文字、法律、货币、度量衡和车轨等;焚书坑儒。
02 陆贾奴BC240----170 刘邦文帝楚国贡献:使南越,说服赵佗臣服邦;劝刘邦,逆取顺守、文武并用;劝陈周,弃仇同心谋诸吕;再使越,赵佗重新臣服文。
作品:《新语》《楚汉春秋》03 贾谊家BC200----168 文帝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东)人生平:少年有为破格提拔;权贵毁谤被贬长沙;居安思危切中时弊忧郁而死其功不灭。
作品贡献:《论积贮疏》重农抑商;受谗被贬《吊屈原赋》;《谏铸钱疏》石沉大海;《鵩鸟赋》伤感韶华;《治安策》居安思危;布局封地深谋远虑;另有一篇《过秦论》04 晁错草BC200----154 文帝景帝颍川(今河南禹州)人生平贡献:太子智囊深受宠信;出谋划策真知灼见;加强集权力主削藩;替罪羔羊腰斩东市。
作品:《言太子宜知术数疏》、《言兵事疏》、《守边劝农疏》、《募民实塞疏》《贵粟疏》、《举贤良对策》、《削藩策》05 枚乘苺BC?-------140 文帝景帝武帝时期(BC140~BC88)淮阴(今江苏淮安市西南)人生平:作品:《七发》-----辞赋06 刘安留BC179----122 景帝武帝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刘长之子生平:幼年丧父成心结;招贤纳士研道学;意欲造反满门绝。
作品贡献:A《淮南子》《淮南王赋》《群臣赋》《淮南歌诗》《淮南杂星子》《淮南万毕术》;B是世界上最早尝试热气球升空的实践者;C豆腐创始人07 司马相如死BC179----117 文帝景帝武帝四川蓬州(今南充蓬安)人,一说成都生平:作品:《子虚赋》、《上林赋》(又称《天子游猎赋》)、《哀二世赋》、《长门赋》、《大人赋》;《谕巴蜀檄》、《难蜀父老》、《谏猎疏》、《封禅文》。
两汉徐州书法家
![两汉徐州书法家](https://img.taocdn.com/s3/m/0d0e7b90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da.png)
两汉徐州书法家秦汉之交,中国文字变迁剧烈,以金文为代表的大篆经过省改过渡为规范化的小篆,隶书、章草的出现则将文字的书写方式进行了更具效率化的革新,从而为之后楷书、行书、草书等书体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此时,随着文字的书写逐渐趋于多样化、综合化与艺术化,一批早期的书法艺术家开始出现。
值得一提的是,隶书书体的创造者程邈便是徐州人,虽其主要生活年代为秦朝,但作为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重要奠基意义的书家,他的出现对两汉书法及书法家的艺术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及启迪意义。
最早认定程邈为徐州人的是南朝梁庾肩吾,其《书品》有云:寻隶体发源秦时,隶人下邳程邈所作,始皇见而奇之。
以奏事繁多,篆字难制,遂作此法,故曰隶书,今时正书是也。
关于程邈的籍贯,虽然尚有“下杜”、“下土”和“下邽”诸说,但清·顾炎武《日知录之余》、郭沫若《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等都认同庾肩吾之说,以程邈为下邳人。
关于程邈创隶,文献多有记述:1、西晋·卫恒的《四体书势》称:……程邈为衙狱吏,得罪始皇,囚系云阳十年,从狱中作大篆,少者增益,多者损减,方者使员,员者使方。
奏之始皇,始皇善之,出以为御史,使定书。
或曰邈所定乃隶字也。
2、北魏·江式《论书表》:隶书者,始皇时使……程邈附于小篆所作也。
3、南朝·宋·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秦狱吏程邈,善大篆。
得罪始皇,囚于云阳狱,增减大篆体,去其繁复,始皇善之,出为御史,名曰隶书。
4、唐·张怀懽《书断》:案隶书者,……程邈所造也。
邈字元岑,始为衙县狱吏,得罪始皇,幽系云阳狱中,覃思十年,益大、小篆方圆而为隶书三千字,奏之始皇,善之,用为御史。
据以上诸说,程邈本善篆书,为书写简易,遂作隶书。
然唐·杜光庭《辩隶书所起》则云:“世人多以隶书始于秦时程邈,非也。
隶书之兴,兴于周代。
”据他考证,“春秋之时有隶书”,又说:“当时未全行,犹与古文相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任谏大夫、宗正等。以阴阳灾异附会时政,屡次上书劾奏外戚专权。成帝时,任光禄大夫,终中垒校尉。曾校阅皇家藏书,撰成《别录》,为我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所作《九叹》等辞赋三十三篇,绝大部分已亡佚。原有集,已佚,明人辑有《刘中垒集》。所著另有《洪范五行传》、《新序》、《说苑》、《列女传》等,今存。又有《五经通义》,亦佚,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存一卷。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 战国时诗人。名平,字原;又名正则,字灵均。楚国人。初辅佐怀王,任左徒、三闾大夫。学识渊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在与贵族子兰、靳尚等人斗争中,遭谗去职。顷襄王时被放逐,长期流浪沅湘流域,得以接近人民生活,对黑暗现实愈益不满。后因楚国政治腐败,首都郢亦为秦兵攻破,深感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政治理想无从实现,遂投汩罗江而死。所作《离骚》、《九章》等篇,反复陈述自己的政治主张,斥责贵族的昏庸腐朽的排挤贤能,表现了对国事的深忧和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天问》质疑有关自然现象、社会历史的传统观念,体现出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另有《九歌》等篇。 “骚体”形式,吸收民间文学艺术营养,以优美语言及丰富想象,溶化神话传说,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影响后世文学创作。《汉书·艺文志》著录《屈原赋》二十五篇,其书久佚,今人所见屈原作品,皆出自西汉刘向所辑《楚辞》。
贾山 西汉政论家。颍川(郡治今河南禹县)人。初为颍阴侯灌婴给事。文帝时 上书,以秦之兴亡为喻,讨论治乱之道,强调君主善于纳谏的重要,并要求重视教化和礼义。其书名《至言》,文存于《汉书》本传。人。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初为楚元王傅,后又为元王子夷王、 孙王戊之傅。戊参与吴、楚七国之乱前,孟曾作《讽谏诗》,对其荒淫跋扈作讽谏。后去位,迁家于邹,曾作《在邹诗》。两诗今存,俱为四言体。
荀子(约前313--前238)战国末思想家、教育家。名况,时人尊其为“卿”。 汉人避宣帝讳,曾改称孙卿。赵国人。游学于齐,曾三任祭酒。后赴楚国,春申君任其为兰陵(今山东苍山兰陵镇)令,著书教学以终。韩非、李斯,均为其学生。其学说总结先秦诸子学术思想,对古代唯物主义有所发展。如反对天命、鬼神迷信之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思想。如以为人能通过“天官”(感官)及“天君”(心)之知觉认识客观,并强调思维优于感觉。又认为“凡万物异则莫不相为蔽”,为获得正确认识,必须使心“虚壹而静”。与孟子“性善”说相反,认定人性生来本“恶”,“其善者伪也”,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才可以为善。其政治观为“礼治”与“法治”相结合,坚持儒家“正名”说,强调尊卑名分,主张“法后王”(效法文、武、周公之道)。其于经济,提倡强本节用、开源节流,“ 省工贾、众农夫”等观点。为文说理透辟,结构谨严,《赋篇》对汉赋兴起具影响。所著有《荀子》。
枚乘(?-前140) 西汉辞赋家。字叔,淮阴(今属江苏)人。初为吴王刘濞郎 中。濞欲反叛,乘上书劝阻不听,遂去为梁孝王客。吴、楚七国起兵时,再上书劝濞罢兵,又不听。武帝即位后,以安车蒲轮徵入京,死于途中。有赋九篇,今存《七发》等三篇。原有集,已散佚。近人辑有《枚叔集》。
枚皋 西汉辞赋家。字少儒,淮阴(今属江苏)人。枚乘之子,武帝时为郎。以 下笔敏捷得名。有赋一百数十篇,今多不传。
晁错(前200--前154) 西汉政治家。颍川(郡治今河南禹县)人。初从张恢研 究申不害、商鞅的法治学说。文帝时,任太常掌故,曾奉命从故秦博士伏生受《尚书》。后为太子家令,得太子(即景帝)信任,号为“ 智囊”。景帝即位,任御史大夫。继承先秦法家“ 重本抑末”思想,反对商人兼并农人,并主张募民充实塞下,积极备御匈奴族的攻掠。又建议逐步削夺诸侯王国的封地,以巩固中央集权制度,获景帝采纳。不久,吴、楚等七国以“ 诛晁错”为借口,发动武装叛乱,遭政敌袁盎等人攻击谗害,被杀。所著政论文有《守边劝农疏》、《论贵粟疏》等,议论犀利,分析深刻,人誉为“ 西汉鸿文”。原有集,已失传。
扬雄(前53--后18) 一作杨雄。西汉哲学家、文学家、语言学家。字子云。蜀 郡成都(今属四川)人。成帝时为给事黄门郎。王莽时,校书天禄阁,官为大夫。曾作《剧秦美新》以谀莽。为人口吃,不能剧谈,以文章名世。早年所作《长杨赋》、《甘泉赋》、《羽猎赋》,在形式上模仿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等赋。后主张一切言辞应以“ 五经”为准则,而“ 词赋非贤人君子诗赋之正”,遂鄙薄词赋,以为“ 雕虫篆刻,壮夫不为”,转而研究哲学。曾仿《论语》作《法言》,仿《易经》作《太玄》。提出以“ 玄”作为宇宙精神本原的学说,不同于董仲舒“ 天人感应”说。曾指出“ 有生者必有死,有始者必有终,自然之道也” (《法言·君子》),认为“ 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 强调学习儒家礼义以“修性” 。所作《方言》,记录了西汉时代各地方言,为研究古代语言的重要资料。又续《苍颉篇》编成《训纂篇》,对文学学有一定贡献。所著除《法言》、《太玄》、《方言》外,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杨子云集》。清严可均所编《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收其赋、箴等共四卷,最为详备。
吾上书荐其才学,以为“ 虽前世孟轲、孙卿,近汉扬雄、刘向、司马迁,不能过也。” 汉章帝特诏公车徵,因病未行。其学反对“ 天人感应”论和谶纬迷信,继承和发展古代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世界由“ 气”组成,“天地,含气之自然也” (《谈天篇》)。自然界的“灾异” 是“气”变化的结果,与人事无关。并认为“ 精气”是人的生命和精神的物质基础,““ 死而精气灭”(《论死篇》),否认有脱离形体而独立存在的灵魂,而认为感官经验是知识的来源,“ 不徒耳目,必开心意”,重视理性思维的作用,并强调以“ 效验”、“证验” 检查知识的标准。所作《问孔》、《刺孟》等篇,反对将儒家经典变为教条,并指出孔丘、孟轲论点中的某些自相矛盾。其论文强调内容,力主“ 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 (《自纪篇》)。提倡通俗,反对崇古、模拟和“ 浮华虚伪之语”。所著今存《论衡》。
邹阳 西汉文学家。齐(今山东东部)人。初从吴王刘濞,有《上吴王书》,劝 濞勿起兵叛汉,濞不听。后去为梁孝王客,遭谗下狱,有《狱中上梁王书》,申诉冤屈。释放后,为梁王上客。所作散文,尚有战国游士纵横善辩之风。
严忌 西汉辞赋家。本姓庄,东汉时因避明帝刘庄讳,人改其姓为严。会稽吴 (今江苏吴县)人,一称由拳(今浙江嘉兴)人。好辞赋,为梁孝王门客。有辞赋二十四篇,现仅存《哀时命》一篇,为哀伤屈原之作。见于
东方朔(前154-前93) 西汉文学家。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人。武 帝时,官太中大夫。性诙谐滑稽,后世关于其之传说颇多。善辞赋,《答客难》尤为有名。《神异经》、《海内十洲记》等书也托名为其所作。原有集,已佚,明人辑有《东方先生集》。
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 (今陕西韩城南)人。太史令司马谈之子。早年游踪遍全国,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初任郎中,元封三年(公元前 108年),继父职任太史令,得读史官所藏图书。太初元年(前 104年)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改革历法。 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得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述,终于完成史籍,其书初称《太史公书》,后称《史记》。《史记》为我国最早的通史,开创了史书的纪传体形式,对后代史学有深远的影响。其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具有个人见解,与儒家观念学颇有不同。班固曾谓其“ 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 。其传记作品,语言生动,形象鲜明,是优秀的文学作品。所撰《报任少卿书》,对自己下狱受刑和忍辱著书经过,叙述颇详。
杨雄 即扬雄。《汉书》作扬雄,经清人段玉裁考证, “扬”应作“杨。
班婕妤 西汉女文学家。名不详,楼烦(今山西朔县)人。班固之祖姑。少有才 学,成帝时被选入宫,立为婕妤。所作今仅存《自悼赋》、《捣素赋》、《怨歌行》三篇,叙述深处宫中的苦闷。《怨歌行》见于《文选》,亦称《团扇歌》,后人多疑为伪托。
淮南小山 西汉淮南王刘安部分门客的合称。其作品,现存有《招隐士》一篇 ,收入《楚辞章句》中,王逸注称为闵伤屈原而作。《文选》题为刘安作。又乐府《淮南王辞》、晋崔豹《古今注》、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亦均称为淮南小山所作。
司马相如(前179-前117) 西汉辞赋家。字长卿,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 景帝时为武骑常侍,因病免。至梁,从枚乘等游。工辞赋,所作《子虚赋》为武帝所赏识,因得召见,又作《上林赋》,武帝用为郎。曾奉使西南,后为孝文园令。其赋富于文采,描写帝王苑囿之盛,田猎之乐,极尽铺张之能事,于篇末则寄寓讽谏。原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司马文园集》。
王褒 西汉辞赋家。字子渊,蜀资中(今四川资阳)人。宣帝时为谏大夫。以善 辞赋著称。所著《僮约》,反映当时奴隶所受到的残酷待遇。明人辑有《王谏议集》。
刘向(约前77-前6)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本名更生,字子政,沛 (今江苏沛县)人。汉初楚元王(刘交)四世孙。治《春秋穀梁传
贾谊(前200-前154) 西汉政论家、文学家,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世称 贾生。文帝初,召为博士。不久超迁太中大夫。后谪为长沙王太傅。渡湘水时,作赋吊屈原,以自喻其不得志。后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堕马死,郁郁自伤,不久即去世。曾多次上疏,议论时政。如建议“ 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以巩固中央集权。又谓“ 民者至贱,而不可简也,故自古与民为仇者,有迟有速,而民必胜
梁鸿 东汉文学家。字伯鸾,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市西北)人。家贫博学,与 其妻孟光隐居霸陵山中。曾因事过洛阳,见宫室侈丽,作《五噫歌》加以讽刺。以此为朝廷所忌,遂改变姓名,东逃齐鲁。后至吴,依皋伯通,曾为人佣工舂米。每归,孟光为具食,不敢仰视,举案齐眉。不久病死。著书十余篇,今不传。
傅毅(?--约90) 东汉文学家。字武仲,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章 帝时为兰台令史,曾与班固等同校内府藏书。大将军窦宪击匈奴时,以毅为记室,迁司马。所作有《舞赋》、《七激》等。原有集,已失传。
之” 。又力主重农积粟,抗击匈奴攻掠。所著政论文如《陈政事疏》(又名《治字策》)、《过秦论》等,人称为“ 西汉鸿文”。有赋七篇,今存者以《吊屈原赋》、《鷰鸟赋》最著名。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贾长沙集》。另传有《新书》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