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风险点汇总情况
内部控制风险提示清单
内部控制风险提示清单一、信息安全风险1. 不要轻易泄露公司的敏感信息,如客户数据、财务数据等。
2. 避免使用弱密码,定期更新密码,并确保密码的保密性。
3. 不要随意下载来历不明的软件或文件,以防感染病毒或恶意软件。
4. 注意保护个人电脑和移动设备的安全,避免被黑客入侵或物理丢失。
二、人员管理风险1. 严格执行员工招聘流程,确保招聘的人员具备相关资质和背景。
2. 建立健全的培训和发展体系,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3. 建立明确的岗位职责和权限制度,防止职权滥用和内部欺诈行为。
4. 定期开展员工背景调查和内部审计,发现并解决违规问题。
三、业务运营风险1. 确保业务流程的合规性,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政策规定。
2. 建立完善的内部审批流程,加强对关键环节的监控和控制。
3. 加强对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管理,确保合作关系的合规和稳定性。
4.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业务风险的变化。
四、财务管理风险1. 建立健全的财务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加强对财务流程的监控和审计,防范财务舞弊和内部盗窃行为。
3. 定期进行财务分析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财务风险。
4. 加强对资金流动的管理,确保资金的安全和稳定运营。
五、市场竞争风险1. 加强市场情报的收集和分析,及时了解市场竞争的动态和趋势。
2. 制定合理的营销战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
3. 加强品牌建设和声誉管理,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4. 不搞不正当竞争行为,遵守市场规则和行业规范。
六、灾难事故风险1. 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对生产设备和办公环境的安全监控。
2. 制定灾难应急预案,提前做好灾难事故的防范和应对准备工作。
3. 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4. 加强与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的合作,共同防范和应对灾难事故。
以上是内部控制风险提示清单,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避免潜在的风险,保障企业的安全稳定运营。
纪检监察内部控制风险点及防控措施详表
1.加强对制度制定和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定期考核评估,促进制度不断健全完善,提高制度执行力;
2.定期对规章制度进行清理和修订,提高制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坚持两人以上检查制度,明确各自职责权限,相互监督制约。
后期处置措施
1.对监督制度执行不到位的,适时予以告诫提醒,促其改正;
3.明确办案岗位职责,加强对办案人员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办案工作纪律和廉政纪律;
4.办案人员要加强党纪条规、法律法规、办案知识技能的学习和锻炼。
中期监控措施
1.加强对制度制定和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定期考核评估,促进制度不断健全完善,提高制度执行力。
2.定期对规章制度进行清理和修订,提高制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5.要求查报结果的转办件转出后,因督办不力导致迟迟不能结案;
6.转办实名举报时,未按照《国务院信访条例》规定保护、答复举报人,导致举报人遭打击报复或引发争议的。
前期预防措施
1.严格执行《国务院信访条例》规定,及时受理、办理信访举报件;
2.适时制定组室信访举报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受理登记、受理范围、审批权限、运转管理、督促办理、考核管理等内容和事项;
4.对原处分或原结论在定性量纪上是否准确恰当判断不准,提出错误的意见或建议。
前期预防措施
1.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行政监察法》及其实施条例和有关派驻机构办案规定等相关法规制度;
2.建立、完善并严格执行案件线索登记台账和集体排查制度、调查方案集体研究制度、调查回避和监督制度、办案回访和责任追究制度;
8.利用案件调查工作之便谋取私利。
1.不严格按照《党的纪律检查机关案件审理工作条例》、《关于审理党员违纪案件工作程序的规定》、《监察机关审理政纪案件的暂行办法》和《监察机关处理不服行政处分申诉的办法》进行审理和申诉复查;
内部控制风险点汇总
一、组织架构风险点(1)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科学决策、良性运行机制和执行力,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失败,难以实现发展战略。
应避免以下情况的出现:1、虽然形式上减利了董事会、监事会,但真正的法人治理结构并未到位,管理流于形式;2、虽然聘任了经营班子,但实际工作中董事会的监控作用严重弱化,不能有效制定科学的决策;3、内部控制局限于纯粹的内部控制,没有上升到以风险为导向的管理,管理者的这种内部控制意识、造成企业经营决策失误风险较大,从而导致企业经营的失败。
(2)内部机构设计不科学,权责分配不合理,可能导致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或缺失、推诿扯皮,运行效率低下。
如有些企业未单独设立审计部门或者将审计部门与财务部门混为一起,这样造成各部门、管理人员之间权责交叉,缺少相关制约,内部控制制度评价和企业各组织机构执行智能的效率方面作用不能有效发挥。
二、发展战略风险点企业发展战略风险主要产生于企业对企业外部环境和自身拥有的战略资源和竞争优势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刻,从而导致制定的企业发展战略不能充分利用企业自身优势和外部环境,限制企业自身优势发展。
发展战略风险在企业实际经营中主要表现为:(1)缺乏明确的发展战略或发展战略实施不到位,可能导致企业盲目发展,难以形成竞争优势,丧失发展机遇和动力。
(2)发展战略过于激进,脱离企业实际能力或偏离主业,可能导致企业过度扩张,甚至经营失败。
(3)发展战略因主观原因频繁变动,可能导致资源浪费,甚至危及企业的生存和持续发展。
三、人力资源风险点(1)人力资源缺乏或过剩、结构不合理、开发机制不健全,可能导致企业发展战略难以实现。
(2)人力资源激励约束制度不合理、关键岗位人员管理不完善,可能导致人才流失、经营效率低下或关键技术、商业秘密和国家机密泄露。
(3)人力资源退出机制不当,可能导致法律诉讼或企业声誉受损。
四、社会责任风险点(1)安全生产措施不到位,责任不落实,可能导致企业发生安全事故(2)产品质量低劣,侵害消费者利益,可能导致企业巨额赔偿、形象受损,甚至破产。
最新内部控制业务环节风险点清单
1、拟建规模、投资估算分析存在偏差。
2、建设方案设计、投资估算偏差3、信息缺失的风险、报价失误的风险、合作的风险4、肢解项目、泄露标底、串标、围标等。
5、肢解项目、泄露标底、串标、围标等。
6、围标、泄露标底、收取供应商礼金等。
7、未签订正式书面合同,合同文本存在缺陷、合同履行监控不够等。
8、超量支付、计量档案不全、变更索赔签证不全、工程量计算不准确等。
9、竣工结算程序的合规性;是否符合施工合同、相关政策文件、计价收费标准及工程量计算的原则;10、超概算的风险;11、隐蔽工程签证风险;工程(进度)签证风险;工程技术签证风险等。
12、工程资料的风险;项目实体质量的风险;合同履行的风险等。
1、项目建议书的编制与审批流程2、项目可研报告编制(项目立项)与审批流程3、勘察、设计及概预算编制与审批4、项目公开招标流程5、项目邀请招标流程6、项目竞争性比选流程7、项目合同签订流程8、工程计量支付流程9、工程结算审批流程10、工程决算流程11、工程现场签证流程12、项目竣工验收流程1、根据国家和行业有关要求,结合单位实际客观分析,集体审议。
2、方案设计需集体审议通过,委托有资质的专业的单位编制可研报告,不能流于形式。
3、认真调查研究、勘察现场,通过正规渠道获得投标信息;科学计算和编制投标报价,采取正确的投标报价策略;认真审查和筛选合作伙伴,遵循县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
4、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招标代理单位严格按基本建设程序和招投标法执行。
5、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招标代理单位严格按基本建设程序和招投标法执行。
6、严格按照招投标办法、中心政府采购管理办法执行。
7、严格按照心中合同管理办法规定执行。
8、严格按照新中心项目管理办法中工程计量规定进行工程计量支付。
9、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工程竣工结算;竣工结算书的工程量计算、收费标准应符合施工合同、相关政策文件、计价收费标准的规定;10、严格按概算的内容与实际建设成果进行比较,审核是否存在超概现象;11、隐蔽工程签证,现场工程师和监理工程师必须在覆盖前签字确认;工程进度签证,在签证中明确对应材料价格计算原则;业主只需对事实予以认可,工作量的多少由专业造价审计在结算时计算核实;12、监督施工单位按照合同约定编制完整的、真实的工程竣工验收资料和竣工验收报告,并编制相应的目录、装订成册,做好签收记录;要求施工单位按照合同约定及时提交竣工验收报告,对于竣工验收提出的整改意见,组织人员及时、全面进行整改;严格按照合同约定执行工程竣工验收。
内部控制风险点汇总
内部控制风险点整理一、组织架构风险点(1)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科学决策、良性运行机制和执行力,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失败,难以实现发展战略。
应避免以下情况的出现:1、虽然形式上减利了董事会、监事会,但真正的法人治理结构并未到位,管理流于形式;2、虽然聘任了经营班子,但实际工作中董事会的监控作用严重弱化,不能有效制定科学的决策;3、内部控制局限于纯粹的内部控制,没有上升到以风险为导向的管理,管理者的这种内部控制意识、造成企业经营决策失误风险较大,从而导致企业经营的失败。
(2)内部机构设计不科学,权责分配不合理,可能导致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或缺失、推诿扯皮,运行效率低下。
如有些企业未单独设立审计部门或者将审计部门与财务部门混为一起,这样造成各部门、管理人员之间权责交叉,缺少相关制约,内部控制制度评价和企业各组织机构执行智能的效率方面作用不能有效发挥。
二、发展战略风险点企业发展战略风险主要产生于企业对企业外部环境和自身拥有的战略资源和竞争优势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刻,从而导致制定的企业发展战略不能充分利用企业自身优势和外部环境,限制企业自身优势发展。
发展战略风险在企业实际经营中主要表现为:(1)缺乏明确的发展战略或发展战略实施不到位,可能导致企业盲目发展,难以形成竞争优势,丧失发展机遇和动力。
(2)发展战略过于激进,脱离企业实际能力或偏离主业,可能导致企业过度扩张,甚至经营失败。
(3)发展战略因主观原因频繁变动,可能导致资源浪费,甚至危及企业的生存和持续发展。
三、人力资源风险点(1)人力资源缺乏或过剩、结构不合理、开发机制不健全,可能导致企业发展战略难以实现。
(2)人力资源激励约束制度不合理、关键岗位人员管理不完善,可能导致人才流失、经营效率低下或关键技术、商业秘密和国家机密泄露。
(3)人力资源退出机制不当,可能导致法律诉讼或企业声誉受损。
四、社会责任风险点(1)安全生产措施不到位,责任不落实,可能导致企业发生安全事故(2)产品质量低劣,侵害消费者利益,可能导致企业巨额赔偿、形象受损,甚至破产。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及关键风险点分析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及关键风险点分析企业内部控制是管理者对于组织内所有活动进行的监督、指导和协调。
建立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就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以及关键风险点分析进行探讨。
企业面对着许多风险,如恶意欺诈行为、内部控制缺陷、管理者过失、系统漏洞等等。
建立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可以降低企业面临的风险与损失,为企业提供安全保障。
1.有效管理企业风险:企业面对的风险与挑战日益增多,建立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可以有效的管理企业风险,减少企业损失。
2. 提高企业经营效率: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是优化企业管理和提高经营效率的重要手段,能够优化企业的经营流程,提高效率。
3.提高财务报告准确性: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对于财务报告的规定,可以有效的防止企业出现审计问题,保障财务报告的准确性。
4.保障股东利益:建立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可以保障股东的利益,想发挥公司的潜力并获取预期利润,必须确保企业经营透明、高效、规范。
1、统一管理和组织:企业内部控制应该建立起一个统一的管理和组织机构,以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和持续改进。
2、全员参与:企业内部控制是全员参与的过程,包括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一线员工等各个层次的人员,进行全员控制意识培养与教育。
3、规范流程和制度:建立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必须建立起规范的管理流程和制度,确保各个业务环节执行规范,在流程和制度上保证企业的合规性。
4、全面监控:企业内部控制必须有全面有效的监控机制,包括监控内部员工的行为和操作,以及监控外部环境(如市场、竞争等),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
5、持续改进: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动态过程,持续改进不断完善是建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原则。
三、关键风险点分析建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需要进行全面的风险点分析,确保能够识别和管理企业面临的所有关键风险点。
1、财务控制风险:如财务欺诈、投资风险、资金流转风险等。
高校内控评价风险点梳理及应对
新金融全面推行高校内部控制是加强教育经费监管的重大举措,是完善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健全现代大学制度的必然路径。
在开展内控工作时,应对学校进行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
评价应贯穿于学校的各个层级,确保对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各类经济业务活动的全面覆盖,及时发现内控风险点和薄弱环节,综合反映学校的内部控制基础水平。
本文从多个方面对高校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存在的共性风险进行梳理,并提出一系列应对措施,通过内控评价进一步完善风险识别体系,做好高校内控体系建设。
单位层面内部控制高校单位层面的内部控制主要包括组织架构、运行机制、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关键岗位与人员设置以及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等几个方面。
一、风险点梳理一是负责学校内控工作职能部门是否具有独立性。
通常情况下,多数高校指定财务部门牵头学校的内部控制工作,但是财务部门也是内控环节中需要重点监督的部门之一,缺少独立性。
另外,财务部门本身业务量较大,很难投入大量精力到学校内控体系建设工作中。
这也导致学校内控工作缺乏统一规划和部署,平级的职能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扯皮,影响了学校内控建设工作的推进。
二是职能部门的横向沟通是否顺畅。
由于各部门间工作目标的差异、部门间没有形成有效的沟通途径或机制,导致相关部门间沟通不畅,出现监督不到位或者沟通不及时、信息不对称现象,从而增加沟通成本等风险。
三是内控制度是否完备。
首先是内部控制制度的涉及面不够广,某些关键业务还未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
例如,某些高校可能有一些合同方面的相关规定,但并未从合同订立、履行、归档、纠纷处理四个方面完善合同管理制度,容易造成合同管理混乱的局面。
一些高校也存在缺乏无形资产管理相关规定问题,造成了无形资产管理的缺失。
其次是业务制度不够细化,并没有制定详细的工作程序和评价标准。
具体人员在实际工作时缺乏指引,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四是信息系统有无规划或规划是否合理。
信息系统缺乏规划可能造成信息孤岛或重复建设,导致学校管理效率低下。
落实内控风险管理情况汇报
落实内控风险管理情况汇报尊敬的领导:根据公司内部要求,我对落实内控风险管理情况进行了汇报。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团队积极开展内控风险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
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首先,我们对公司内部各项业务进行了全面的风险评估和分析。
通过对各项业务流程、人员配备、信息系统和外部环境等方面的全面调研,我们初步确定了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和潜在风险。
在此基础上,我们制定了相应的内控措施和应对计划,以确保公司业务的正常运转和风险的有效控制。
其次,针对已经确定的风险点,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内控措施,加强了对关键环节的监控和管理。
我们建立了相应的内部审计制度,加强了对关键业务环节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同时,我们也加强了对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提高了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防范了信息泄露和被篡改的风险。
再次,我们加强了对员工的内控意识培训,提高了员工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和风险意识。
通过定期的内控培训和知识考核,我们帮助员工更好地理解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增强了他们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公司的风险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最后,我们还建立了完善的内控风险管理档案和台账,对各项内控措施和风险管理工作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和归档。
这不仅有利于对内控工作的监督和评估,也为今后的风险管理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
总的来说,我们在落实内控风险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内控风险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检查,不断完善内控措施,确保公司业务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谨此报告,如有不妥之处,还请领导批评指正。
感谢领导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此致。
敬礼。
纪检监察内部控制风险点及防控措施详表
1.专项监视检查相关制度不够健全,专项监视检查工作没有形成长效机制;
2.专项监视检查工作缺乏针对性、时效性,流于形式;
3.确定专项检查工程时有倾向性选择或不选择*个被检查单位;
4.制定检查方案有倾向性地避开专项检查的主要内容;
5.检查工作不认真,未严格执行检查方案;
6.发现被检查单位违规问题隐瞒不报;
8.利用案件调查工作之便谋取私利。
1.不严格按照"党的纪律检查机关案件审理工作条例"、"关于审理党员违纪案件工作程序的规定"、"监察机关审理政纪案件的暂行方法"和"监察机关处理不服行政处分申诉的方法"进展审理和申诉复查;
2.对案卷审阅不认真、不细致,对违法违纪问题定性不准确;
3.对违法违纪问题不能提出恰当的处理意见与建议;
3.制定调查方案时,成心夸张或缩小案情;
4.调查过程中不如实记录被调查人的陈述,歪曲、捏造证据材料;
5.私自接触有关涉案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泄露案件调查情况以及相关工作机密;
6.对追缴的违纪款物不及时上报,私存、自用或擅自处置;
7.对相关政策法规不熟悉,案件定性不准,取证不充分,提出的处理建议不合法、不合规、不适当;
中期监控措施
1.加强对制度制定和执行情况的监视检查,定期考核评估,促进制度不断健全完善,提高制度执行力;
2.定期对规章制度进展清理和修订,提高制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坚持两人以上检查制度,明确各自职责权限,相互监视制约。
后期处置措施
1.对监视制度执行不到位的,适时予以告诫提醒,促其改正;
2.对监视制度执行有偏差的,予以批评教育并及时纠正,对检查过程中发生违规违纪行为,视情节轻重,追究相关人员责任进展责任追究;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及关键风险点分析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及关键风险点分析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中为实现预定目标所设立的一种管理制度和方法。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有助于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增强公司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降低风险和损失的概率。
本文旨在介绍如何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并分析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关键风险点。
第一步:明确企业目标和业务流程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首先需要明确企业的目标和业务流程,目标可以是公司的财务目标、业务目标、发展目标等。
在明确企业目标的同时,需要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深入研究,把业务流程中的关键环节、重点操作和关键风险点都详细记录下来。
第二步:识别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风险点在明确企业目标和业务流程的基础上,需要识别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风险点。
这些风险点可能包括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信息管理等。
针对不同的风险点,需要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
第三步:制定企业内部控制手册制定企业内部控制手册是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的关键步骤。
内部控制手册需要包括企业的目标、业务流程、内部控制要求、内部控制流程、内部控制期限、内部控制监控方法和内部审计机制等内容。
第四步:开展内部控制检查和评估一旦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完备,还需要定期充分开展内部控制检查和评估。
这些检查和评估应该包括检查内部控制手册的实施情况、业务流程的监控情况以及内部审计结果的评估情况等。
针对发现的问题,需要及时制定相应计划和措施,确保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和有效性。
总之,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需要充分重视并进行认真的制定、实施和监督。
在实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时,需要明确企业目标和业务流程、识别关键风险点、制定内部控制手册,并实施内部控制检查和评估,以确保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内部控制六个环节内部控制业务环节风险点清单
内部控制六个环节内部控制业务环节风险点清单以下是六个常见内部控制业务环节的风险点清单:
1. 采购管理:
- 供应商管理不规范,存在供应商提供次品或伪劣产品的风险;
- 采购流程不完善,存在采购人员以个人利益为重导致采购不当的风险;
- 采购合同管理不严格,存在合同履行风险和违约风险。
2. 销售管理:
- 销售人员不合规操作,存在虚假销售、收入操纵等风险;
- 销售合同管理不严格,存在合同履行风险和违约风险;
- 销售收款流程不完善,存在收款渠道不安全和收款款项挪用的风险。
3. 库存管理:
- 库存记录不准确,存在库存盗窃、损耗和滞销的风险;
- 库存仓储管理不善,存在货物损坏或遗漏的风险;
- 库存达到过度的风险,导致资金流动性问题。
4. 生产运营管理:
- 生产过程风险控制不到位,存在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的风险;
- 运营流程不规范,存在操作失误和低效率的风险;
- 供应链管理不完善,存在供应链中断和供应商风险的风险。
5. 财务报告管理:
- 会计核算过程不准确,存在财务报表错误和数据异常的风险;
- 财务报告披露不完整或不准确,存在信息不对称和误导投资者的风险;- 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存在内部财务舞弊的风险。
6. 人力资源管理:
- 人员招聘过程不规范,存在员工素质和能力匹配不足的风险;
- 员工不诚信行为,存在人力资源管理陷阱和内部安全风险;
- 内部奖惩机制不合理,存在员工动机不足和流失的风险。
内部控制风险点汇总
一、组织架构风险点(1)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科学决策、良性运行机制和执行力,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失败,难以实现发展战略。
应避免以下情况的出现:1、虽然形式上减利了董事会、监事会,但真正的法人治理结构并未到位,管理流于形式;2、虽然聘任了经营班子,但实际工作中董事会的监控作用严重弱化,不能有效制定科学的决策;3、内部控制局限于纯粹的内部控制,没有上升到以风险为导向的管理,管理者的这种内部控制意识、造成企业经营决策失误风险较大,从而导致企业经营的失败。
(2)内部机构设计不科学,权责分配不合理,可能导致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或缺失、推诿扯皮,运行效率低下。
如有些企业未单独设立审计部门或者将审计部门与财务部门混为一起,这样造成各部门、管理人员之间权责交叉,缺少相关制约,内部控制制度评价和企业各组织机构执行智能的效率方面作用不能有效发挥。
二、发展战略风险点企业发展战略风险主要产生于企业对企业外部环境和自身拥有的战略资源和竞争优势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刻,从而导致制定的企业发展战略不能充分利用企业自身优势和外部环境,限制企业自身优势发展。
发展战略风险在企业实际经营中主要表现为:(1)缺乏明确的发展战略或发展战略实施不到位,可能导致企业盲目发展,难以形成竞争优势,丧失发展机遇和动力。
(2)发展战略过于激进,脱离企业实际能力或偏离主业,可能导致企业过度扩张,甚至经营失败。
(3)发展战略因主观原因频繁变动,可能导致资源浪费,甚至危及企业的生存和持续发展。
三、人力资源风险点(1)人力资源缺乏或过剩、结构不合理、开发机制不健全,可能导致企业发展战略难以实现。
(2)人力资源激励约束制度不合理、关键岗位人员管理不完善,可能导致人才流失、经营效率低下或关键技术、商业秘密和国家机密泄露。
(3)人力资源退出机制不当,可能导致法律诉讼或企业声誉受损。
四、社会责任风险点(1)安全生产措施不到位,责任不落实,可能导致企业发生安全事故(2)产品质量低劣,侵害消费者利益,可能导致企业巨额赔偿、形象受损,甚至破产。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常见“风险点”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常见“风险点”(一)预算业务1.预算编制环节:预算编制程序不够规范,预算编制依据不够充分,预算编制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基本支出预算计算不够准确,内容不够完整。
项目支出预算不够详细,费用选取标准和经费测算总额偏高。
预算项目界定模糊,明细项目不够细化,立项程序不够规范。
绩效目标设定不够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可衡量性、可实现性较差,导致预算编制质量不高。
2.预算批复环节:预算分配方案不够合理,或未经过恰当审批,可能导致降低资金使用效率。
3.预算执行环节:预算执行申请未经过恰当审批,导致预算执行不恰当。
事项执行前未经预算审核,可能导致无预算或超预算执行。
未按要求进行审核,可能导致资金支付不真实、不准确、不合法、不合规。
预算执行与工作安排、工作时间不够同步,可能导致预算执行先松后紧或资金出现结余。
4.预算调整环节:预算调整事项未经恰当审批,可能导致不必要的预算调整。
5.决算编审环节:决算报表编制不及时、不准确,可能出现合规性风险。
6.财务信息公开环节:信息未经过审核审批,数据不够准确,可能引起误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二)收支业务1.支出结构环节:缺少清晰、合理的经费支出结构,不能准确、客观反映对单位各项经济行为的管控,可能导致单位经费支出混乱,资源浪费或无效配置。
2.支出范围和标准环节:主要经费支出内容及其用途缺乏规范,可能导致经济活动的混乱。
经费支出金额缺少明确的标准,可能导致经费支出失控。
3.归口管理环节:经费支出缺乏归口管理部门,不能明确各项经费支出的管理责任,可能导致经费支出缺乏有效管控。
4.资金支付环节:资金支付单据不明确,使用票据错误,混淆经费性质,加大了资金风险。
没有设置经费支出审批权限,或者权限设置不合理,可能导致管理职责不明确。
经费支出事项的事前审批程序缺失,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或无效。
资金支付事项不真实、不准确,可能导致资金浪费或不恰当的支出。
资金支付事项不真实、不准确,可能导致资金浪费或不恰当的支出。
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点
贸易业务中的风险点分析一、采购与付款循环各环节的主要风险点(一)采购环节的主要风险点(1)大额采购未经适当审批或超越授权审批,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质次价高,甚至出现舞弊行为。
(2)缺乏完善的供应商管理办法,无法及时考核供应商,导致供应商选择不当,影响企业利润。
(3)未经授权对外订立采购合同,合同对方主体资格、履约能力等未达要求、合同内容存在重大疏漏和欺诈,可能导致企业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4)未能及时根据市场状况调整合同内容,造成企业采购行为脱离市场供需状况。
(二)付款环节的主要风险点(1)付款审核不严格、付款方式不恰当、付款金额控制不严,可能导致企业资金损失或信用受损。
(2)退货管理不规范,导致企业产生财务损失。
二、存货管理各环节的主要风险点(一)盘点清查环节的主要风险点存货盘点清查一方面要核对实物的数量,看其是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另一方面也关注实物的质量,看其是否有明显的损坏。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存货盘点清查制度不完善、计划不可行,可能导致工作流于形式、无法查清存货真实状况。
(二)存货处置环节的主要风险点存货销售处置是存货退出企业经营活动的环节,包括产品的正常对外销售以及存货变质、损毁等进行的处置。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存货报废处置责任不明确、审批不到位,可能导致企业利益受损。
三、销售与收款循环的主要风险点一、销售策略制定不当带来的经营风险(一)销售计划管理不当首先,企业可能存在没有销售计划的风险。
其次,由于缺乏对市场现状和未来趋势、竞争对手状况的正确认识,以及对自身能力的客观评估不足,企业制定的销售计划不切合环境或者接受的客户订单偏离较大,未经管理层审批即付诸实施,实施过程中缺乏动态管理,导致产品结构安排不合理,难以实现企业经营的良性循环。
(二)客户开发在客户开发上,既有维护现有优质客户又有积极寻求新的潜在客户两方面。
企业可能因为对市场预测不准确,造成市场定位和方向的选择错误,对销售渠道产生破坏性影响,致使现有优质客户丢失而新客户又开发不利或者收效甚微,紧跟带来的直接不良后果就是销售不畅、库存积压、经营难以为继。
内控合规部 廉洁风险点及防控措施
内控合规部廉洁风险点及防控措施
内控合规部是企业内部负责监督和管理公司内部运作的部门,
其职责包括监督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合规政策的执行情况。
在内
控合规部门中,廉洁风险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廉洁风险可能会导
致公司面临法律风险、声誉风险和经济损失。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廉
洁风险点及相应的防控措施:
1. 财务方面的廉洁风险点,包括财务造假、资产侵占、贪污受
贿等。
内控合规部门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财务审计制度、实行资金
流程监控、加强内部审计等措施来防范这些风险。
2. 采购方面的廉洁风险点,包括采购人员收受回扣、以权谋私
等行为。
内控合规部门可以建立供应商准入制度、加强对采购流程
的监督和审计,确保采购活动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3. 礼品礼金方面的廉洁风险点,包括员工收受供应商或客户的
贿赂礼金等。
内控合规部门可以通过建立严格的礼品礼金管理制度、加强员工廉洁教育和监督检查等措施来防范此类风险。
4. 合规方面的廉洁风险点,包括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违反公司
内部规章制度等行为。
内控合规部门可以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建立合规风险防控机制,确保公司各项业务活动的合规性。
总之,内控合规部门在防范廉洁风险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需要通过制度建设、教育培训、监督检查等手段全面加强对廉洁风险的防范和控制,以确保公司的经营活动合法合规、廉洁高效。
财务报表内部控制风险点及防控措施详表
财务报表内部控制风险点及防控措施详表一、风险点1. 记账错误风险:- 描述:由于人为疏忽或缺乏对账或核对的程序,可能发生错误记录财务交易的情况。
- 风险影响:财务报表数据的准确性将受到影响,导致错误的财务分析和决策。
- 防控措施:- 加强对账和核对程序,确保财务交易数据的准确记录。
- 提供相关培训,以提高员工对财务报表记录的正确性的认识。
2. 资产安全风险:- 描述:公司资产可能面临丢失、盗窃或破坏等风险。
- 风险影响:资产损失会对财务报表的准确度和财务状况造成负面影响。
- 防控措施:- 建立安全措施,例如安全摄像头、门禁系统等,以保护公司资产。
- 制定严格的资产管理流程,包括定期盘点和资产追踪,确保资产的安全。
3. 人为舞弊风险:- 描述:公司员工可能从事舞弊行为,以获取不当利益。
- 风险影响:舞弊行为会导致财务报表数据的失真,误导投资者和决策者的判断。
- 防控措施:- 确立明确的内部控制政策和流程,包括制定审计和监督机制。
- 提供员工培训,提高他们识别和报告舞弊行为的能力。
二、防控措施1. 审计风险管理:- 描述:建立及时有效的审计机制,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和监督。
- 防控措施:- 设立内部审计部门,负责定期审计财务报表。
- 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独立审计。
2. 强化内部控制:- 描述:加强内部控制体系,确保财务报表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 防控措施:- 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明确工作职责和权限。
- 定期进行内部控制检查和自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3. 培训与意识提升:- 描述: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其对财务报表内控的认识和执行能力。
- 防控措施:- 每年开展专业培训,提升员工对内部控制的理解和意识。
- 定期组织内部控制意识宣传活动,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主动性。
以上是财务报表内部控制风险点及防控措施的详细表格,通过加强内部控制措施和培训意识提升,可以有效降低财务报表风险,保障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纪检监察内部控制风险点及防控措施详表
4.坚持两人以上谈话制度,严格执行涉案款物管理规定;
5.加强案件审理工作,探索建立案件检查审理提前介入制度。
后期处置措施
1.对办案制度执行不到位的,适时予以告诫提醒,促其改正;
2.及时检查发现在办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予以告诫提醒,进一步对相关制度机制进行完善;
3.明确办案岗位职责,加强对办案人员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办案工作纪律和廉政纪律;
4.办案人员要加强党纪条规、法律法规、办案知识技能的学习和锻炼。
中期监控措施
1.加强对制度制定和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定期考核评估,促进制度不断健全完善,提高制度执行力。
2.定期对规章制度进行清理和修订,提高制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纪检监察内部控制风险点及防控措施详表
【仅供参考】
权力类控措施
行政管理类
1.信访举报件处理
1.信访件受理工作缺乏具体办理方式和时限要求,易导致信访件久办不结、流转失控等问题;
2.在信访受理过程中,故意瞒、压、扣;
3.碍于情面或压力,不按规定提出处理意见;
4.当组室领导批示征求厅内相关处室意见时,因工作不到位、理解有偏差等原因导致信访件运转失控;
7.对被检查单位违规问题夸大其词,提出处理意见建议不恰当;
8.对被检查单位违规问题整改落实督促不利;
9.索取、收受被检查单位钱物或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和高消费娱乐活动。
前期预防措施
1.严格执行《行政监察法》及其实施条例、廉政准则、《财政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规定;
2.健全专项监督检查工作制度办法;
3.对办案过程中发生违规违纪行为,视情节轻重,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内部控制工作问题总结及整改-内部控制整改报告3篇
内部控制工作问题总结及整改:内部控制整改报告3篇内部控制工作问题总结及整改:内部控制整改报告3篇新形式下,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是顺应现代管理发展的需要,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要措施,也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新部署、新要求、扎紧制度笼子的需要,在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发现,单位内部控制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1.内部控制观念淡薄,对内控制度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内部控制制度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内控意识不强,重发展、轻控制,对内部控制知识缺乏基本了解,把内部控制仅看成是财务部门的事。
对建立内部控制缺乏积极性、主动性。
2.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缺乏系统的内控制度体系内控制度涉及的范围缺乏全面性,未能包含所有人员和业务环节,仅局限于财务管理制定、会计核算管理制定,对内部控制的设计、运行和监督等问题缺乏全面性和深层次的思考,内控发挥不出应有效果。
3. 缺乏必要的内部监督机制对内部控制的监控力度不够,监督考核机制不到位,内审机构大多与会计部门平行,依附于执行机构,权威性和独立性不够,对内部审计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
内部审计仅限于对财务控制的监督,缺乏对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分析,以及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4.外部监督对单位内部控制健全性和有效性的监督检查不够目前作为行政事业单位主要外部监督力量的财政、审计部门,大多偏重于对单位财政资金的运用是否合法、合规进行监督,较少对被审计单位是否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有效执行加以实质性检查。
缺少有效的外部监督,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完善失去外部推动力和约束机制。
二、内部控制的整改措施1.增强内控意识,强化单位负责人的会计与内控责任单位负责人在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
按照《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的规定,单位负责人是单位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对本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负主要责任。
关于排查风险点情况汇报
关于排查风险点情况汇报近期,我们公司对排查风险点的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情况汇报。
通过对各个部门的风险点进行全面排查和梳理,我们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进行整改和改进。
以下是我们对排查风险点情况的汇报:首先,我们对公司各个部门的风险点进行了详细的排查和分析。
在生产部门,我们发现了一些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如老化的机械设备和未经定期维护的设备,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在财务部门,我们发现了一些内部控制不严密的情况,存在着财务风险。
在人力资源部门,我们发现了一些员工管理不规范的情况,存在着人力资源风险。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及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进行整改和改进。
在生产部门,我们对老化设备进行了及时的维护和更新,加强了设备的安全管理,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
在财务部门,我们加强了内部控制,完善了财务管理制度,确保财务风险的最小化。
在人力资源部门,我们加强了员工管理,规范了员工的行为规范,确保人力资源的稳定和合理运用。
除此之外,我们还对公司的其他风险点进行了排查和整改。
在市场营销方面,我们加强了市场调研和竞争分析,确保市场风险的可控性。
在供应链管理方面,我们加强了对供应商的管理和评估,确保供应链风险的最小化。
在信息技术方面,我们加强了信息安全管理,防范信息泄露和网络攻击,确保信息技术风险的可控性。
通过这次排查风险点的工作,我们不仅发现了存在的问题,也及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进行整改和改进。
我们将继续加强对风险点的排查和管理工作,确保公司各项工作的稳定和安全。
同时,我们也将加强对排查风险点情况的监督和评估,确保排查工作的全面和有效性。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强对风险点的排查和管理,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确保公司各项工作的稳定和安全。
同时,我们也将加强对排查风险点情况的监督和评估,确保排查工作的全面和有效性。
我们相信,在全公司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做好风险点的排查和管理工作,确保公司的稳定和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部控制风险点整理
一、组织架构风险点
(1)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科学决策、良性运行机制和执行力,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失败,难以实现发展战略。
应避免以下情况的出现:1、虽然形式上减利了董事会、监事会,但真正的法人治理结构并未到位,管理流于形式;2、虽
然聘任了经营班子,但实际工作中董事会的监控作用严重弱化,不能有效制定科学的决策;3、内部控制局限于纯粹的内部控制,没有上升到以风险为导向的管理,管理者的这种内部控制意识、造成企业经营决策失误风险较大,从而导致企业经营的失败。
(2)内部机构设计不科学,权责分配不合理,可能导致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或缺失、推诿扯皮,运行效率低下。
如有些企业未单独设立审计部门或者将审计部门与财务部门混为一起,这样造成各部门、管理人员之间权责交叉,缺少
相关制约,内部控制制度评价和企业各组织机构执行智能的效
率方面作用不能有效发挥。
二、发展战略风险点
企业发展战略风险主要产生于企业对企业外部环境和自身拥有的战略资源和竞争优势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刻,从而导致制定的企业发展战略不能充分利用企业自身优势和外部环境,限制企业自身优势发展。
发展战略风险在企业实际经营中主要表现为:
(1)缺乏明确的发展战略或发展战略实施不到位,可能导致企业盲目发展,难以形成竞争优势,丧失发展机遇和动力。
(2)发展战略过于激进,脱离企业实际能力或偏离主业,可能导致企业过度扩张,甚至经营失败。
(3)发展战略因主观原因频繁变动,可能导致资源浪费,甚至危及企业的生存和持续发展。
三、人力资源风险点
(1)人力资源缺乏或过剩、结构不合理、开发机制不健全,可能导致企业发展战略难以实现。
(2)人力资源激励约束制度不合理、关键岗位人员管理不完善,可能导致人才流失、经营效率低下或关键技术、商业秘密和国家机密泄露。
(3)人力资源退出机制不当,可能导致法律诉讼或企业声誉受损。
四、社会责任风险点
(1)安全生产措施不到位,责任不落实,可能导致企业发生安全事故
(2)产品质量低劣,侵害消费者利益,可能导致企业巨额赔偿、形象受损,甚至破产。
(3)环境保护投入不足,资源耗费大,造成环境污染或资源枯竭,可能导致企业巨额赔偿、缺乏发展后劲,甚至停业。
(4)从今就业和员工权益保护不够,可能导致员工积极性受挫,影响企业发展和社会稳定。
五、企业文化风险点
(1)缺乏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可能导致员工上市对企业的信心和认同感,企业缺乏凝聚力和竞争力。
(2)缺乏开拓创新、团队协作和风险意识、可能导致企业发展目标难以实现,影响可持续发展。
(3)缺乏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可能导致舞弊事件的发生,造成企业损失,影响企业信誉。
(4)忽视企业间的文化差异和理念冲突,可能导致并购重组失败。
六、资金管理风险点
(1)筹资决策不当,应发资本结构不合理或无效融资,可能导致企业筹资成本过高或债务危机。
筹资管理企业应当重点关注的风险:1、筹资活动违反国家法规,可能遭受外部处罚、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2、筹资活动未经适当审批或超越授权审批,可能因重大差错、舞弊、欺诈而导致损失;3、筹资决策失误,可能造成企业资金不足、冗余或债务结构不合理;4、债务过高和资金调度不当,可能导致企业不能按期偿付债务;5、筹资记录错误或会计处理不正确,可能造成债务和筹资成本信息不真实。
(2)投资决策失误,应发盲目扩张或丧失发展机遇,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或资金使用效益低下。
投资活动应当重点关注的风险:1、投资欣慰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可能遭受外部处罚、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2、投资业
务未经适当审批或超越授权审批,可能因重大差错、舞弊、欺
诈而导致损失;3、投资项目未经科学、严密的评估和论证,可
能因决策失误导致重大损失;4、投资项目执行缺乏有效的管理,可能因不能保障投资安全和投资收益而导致损失;5、投资项目
处置的决策与执行不当,可能导致权益受损。
(3)资金调度不合理、营运不畅,可能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困境或资金冗余。
营运管理应当重点关注的风险:1、资金管理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可能遭受外部处罚、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2、资金管理未经科学、严密的评估和论证,可能因决策失误导致重大损失;
3、银行账户的开立、审批、使用、核对和清理不符合国家有关
法律法规要求,可能导致受到处罚造成资金损失;4、资金记录不准确、不完整,可能造成账实不符或导致财务报表信息失真;
5、有关票据的遗失、编造、伪造、被盗用以及非法使用印章,
可能导致资产损失、法律诉讼或信用损失。
(4)资金活动管控不严,可能导致资金被挪用、侵占、抽逃或遭受欺诈。
七、采购业务风险点
(1)采购计划安排不合理,市场变化趋势预测部准确,造成库存短且或积压,可能导致企业生产停滞或资源浪费。
(2)供应商选择不当,采购方式不合理,招投标或定价机制不科学,授权审批不规范,可能导致采购屋子质次价高,出现舞弊或遭
受欺诈。
(3)采购验收不规范,付款审核不严,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资金损失或信用受损。
八、资产管理风险点
(1)存货积压货短缺,可能导致流动资金占用过量、存货价值贬损或生产中断。
(2)固定资产更新改造不够、使用效能下、维护不当、产能过剩,可能导致企业缺乏竞争力、资产价值贬损、安全事故频发或资源浪费。
(3)无形资产缺乏核心技术、权属不清、技术落后、存在重大技术安全隐患,可能导致企业法律纠纷、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
九、销售业务风险点
(1)销售政策和策略不当,时常预测不准确,销售渠道管理不当等,可能导致销售不畅、库存积压、经营难以为继。
(2)客户信用管理不到位,结算方式选择不当,账款回收不力等,可能导致销售款项不能收回或遭受欺诈。
(3)销售过程存在舞弊行为,可能导致企业利益受损。
十、研究与开发风险点
(1)研究项目未经科学论证或论证不充分,可能导致创新不足或资源浪费。
(2)研发人员配备不合理或研发过程管理不善,可能导致研发成本过高、舞弊或研发失败。
(3)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不足、把偶措施不力,可能导致企业利益受损。
十一、工程项目风险点
(1)立项缺乏可行性研究或者可行性研究流于形式,决策不当,盲目上马,可能导致难以实现预期效益或项目失败。
(2)项目招标暗箱操作,存在商业贿赂,可能导致中标人实质上难以承担工程项目、中标价格失实及相关人员涉案。
(3)工程造价信息不对称,技术方案不落实,概预算脱离实际,可能导致项目投资失控。
(4)工程物资质次价高,工程监理不到位,项目资金不落实,可能导致工程质量低劣,进度延迟或中断。
(5)竣工验收不规范,最终把关不严,可能导致工程交付使用后存在重大隐患。
十二、担保业务风险点
(1)对担保申请人的资信状况调查不深,审批不严或越权审批,可能导致企业担保决策失误或遭受欺诈。
(2)对被担保人出现财务困难或经营陷入困境等状况监控不力,应对措施不当,可能导致企业承担法律责任。
(3)担保过程中存在舞弊行为,可能导致经办审批等相关人员涉案或企业利益受损。
十三、业务外包风险点
(1)外包范围和价格确定不合理,承包方选择不当,可能导致企业
遭受损失。
(2)业务外包监控不严、服务质量低劣,可能导致企业难以发挥业务外包的优势。
(3)业务外包存在商业贿赂等舞弊行为,可能导致企业相关人员涉案。
十四、财务报告风险点
(1)编制财务报告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可能导致企业承担法律责任和声誉受损。
(2)提供虚假财务报告,误导财务报告使用者,造成决策失误,干扰时常秩序。
(3)不能有效利用财务报告,难以及时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可能导致企业财务和经营风险失控。
十五、全面预算风险点
(1)不编制预算或预算不健全,可能导致企业经营缺乏约束或盲目经营。
(2)预算目标不合理、编制不科学,可能导致企业资源浪费或发展战略难以实现。
(3)预算缺乏刚性、执行不力、考核不严,可能导致预算管理流于形式。
十六、合同管理风险点
(1)未订立合同、未经授权对外订立合同、合同给对方主体资格未达要求、合同内容存在重大疏漏和欺诈,可能导致企业合法权
益受到侵害。
(2)合同未全面履行或监控不当,可能导致企业诉讼失败、经济利益受损。
(3)合同纠纷处理不当,可能损害企业利益、信誉和形象。
十七、内部信息传递风险点
(1)内部报告系统缺失、功能不健全、内容不完整,可能影响生产经营有序运行。
(2)内部信息传递不通畅、不及时,可能导致决策失误、相关政策措施难以落实。
(3)内部信息传递中泄露商业秘密,可能削弱企业核心竞争力。
十八、信息系统风险点
(1)信息系统缺乏或规划不合理,可能造成信息孤岛或重复建设,导致企业经营管理效率低下。
(2)系统开发不符合内部控制要求,授权管理不当,可能导致无法利用信息技术实施有效控制。
(3)系统运行维护和安全措施不到位,可能导致信息泄露或毁损,系统无法正常运行。